CN100359415C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59415C CN100359415C CNB2003101132194A CN200310113219A CN100359415C CN 100359415 C CN100359415 C CN 100359415C CN B2003101132194 A CNB2003101132194 A CN B2003101132194A CN 200310113219 A CN200310113219 A CN 200310113219A CN 100359415 C CN100359415 C CN 10035941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framework
- developing cell
- photosensitive unit
- conj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recycling, reuse, transportation, packaging or stora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87—Remanufacturing, i.e. reusing or recycling parts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处理盒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具有:将侧罩22从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在固定着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的状态下,使侧罩23变形,分离感光单元21的感光单元分离工序;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安装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将感光单元21配合在与显影单元20固定在一起的侧罩23上的感光单元配合工序;将侧罩22配合在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上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在此,该处理盒至少由显影机构和电子照相感光体一体地盒装化而构成的,并且该处理盒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上。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成像装置,其中所采用的处理盒是将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作用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处理机构一体地盒装化而构成的,该处理盒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主体上。
作为将处理机构一体地盒装化的方法之一,最近改变了用连接框体(侧罩)支承显影单元和鼓单元、用小螺钉连接的这种现有的连接方法,研究出了用熔融树脂连接的方法(例如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公报第US02-0037179号)。
根据该处理盒形式,由于不是由维修人员而是由用户自己进行装置的维护,所以,能显著地提高可操作性。因此,这种处理盒形式被广泛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这样的处理盒利用显影剂在记载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随着成像的进行,要消耗显影剂。而且,对于购入处理盒的使用者来说,在显影剂消耗到不能形成能满足要求的质量的图像时,就丧失了作为处理盒的商品价值。人们提出了能使耗尽显影剂而丧失了商品价值的处理盒再次商品化的翻新方法。
但是,框体的一部分用熔融树脂连接的处理盒,为了进行翻新,有时需要用于分离连接部分的工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用熔融树脂连接组成部件的处理盒,不用分离由熔融树脂连接的部分的、简单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使用者来说,能使显影剂消耗到不能形成质量能满足要求的图像而丧失作为处理盒的商品价值的处理盒再次商品化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本发明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该处理盒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感光单元;
具备收纳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单元;
分别结合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各一端的作为第一结合框体的侧罩;
结合与一端相反一侧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的另一端的作为第二结合框体的侧罩,
该处理盒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第一结合框体从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在框体分离工序之后,在保持第二结合框体和显影单元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结合框体变形,分离出感光单元的感光单元分离工序;
(c)在感光单元分离工序之后,从感光单元上拆下电子照相感光鼓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d)在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电子照相感光鼓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e)在与显影单元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结合框体上使感光单元相配合的感光单元配合工序;
(f)将第一结合框体配合在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由此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上分离感光单元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能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上拆下显影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结构透视图。
图8是表示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组成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将侧罩安装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上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表示将侧罩安装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上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11是表示连接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的连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1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的俯视剖视图。
图1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的整体透视图。
图14A是结合部的剖视图,图14B是将熔融树脂注入到结合部状态的剖视图,图14C是表示注入的结合树脂的形状的透视图。
图1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分解、翻新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向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再次填充调色剂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的分解、翻新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为例,详细地进行说明。这里,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做特定的说明,就没有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另外,对于在以下的说明中一次说明的部件来说,材质、形状等只要没重新特意说明,就是与最初的说明同样的。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整体说明]
首先,参照图2、图3简要地对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能安装在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示意剖视图,更具体地说是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一种形式——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能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上的处理盒的示意剖视图。
而且,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纸、OHP薄膜、布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装置。例如,包含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传真机、以及电子照相文字处理机等。在本实施方式,特意以电子照相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成像装置(激光打印机)A具有电子照相感光鼓7(以下称为“感光鼓”)。
感光鼓7由作为起电机构的起电辊8起电,接着,通过由具有激光二极管、多棱面镜、透镜、反射镜的光学机构1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激光束,由此在感光鼓7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潜像。该潜像由后述的显影机构用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进行显影,变成可视图像,即调色剂像。
另一方面,在形成调色剂像的同时,放置在供纸盒3a中的记录介质2由拾取辊3b、输送辊对3c、3d、3e输送到转印位置。在转印位置配置有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4,通过施加电压将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2上。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2经由输送导带3f输送到定影装置5。定影装置5具备驱动辊5c和内置加热器5a的定影辊5b,在通过的记录介质2上施加热和压力,将转印的调色剂像固定在记录介质2上。
记录介质2用排放辊对3g、3h输送,经由翻转通道3i排出到排放盘6。排放盘6设置在成像装置A的上面。而且,也可以使能摆动的折板3j动作,不通过翻转通道3i排出记录介质2。
在本实施方式,由拾取辊3b、输送辊对3c、3d、3e、输送导带3f、排放辊对3g、3h等构成输送机构3。
由转印辊4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介质2上之后的感光鼓7,在由清理机构17将残留在感光鼓7上的调色剂除去之后,用于下次成像处理。
清理机构17由抵在感光鼓7上设置的弹性清理刮板17a将感光鼓7上的残留调色剂刮落,收集到废调色剂收集器17b。
[处理盒的说明]
以下,依次对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的各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上拆下显影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分解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的状态的透视图。图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透视图。
(感光单元)
如图3和图4所示,感光鼓7和起电辊8以及弹性清理刮板17a等的清理机构17,安装在鼓框体19上,构成一体的感光单元21。
将感光鼓7安装在鼓框体19上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即,在感光鼓7的两端部安装有齿轮凸缘7a、7b,齿轮凸缘7a能旋转地支承在鼓轴承24上。而且,齿轮凸缘7b用鼓轴25能旋转地支承在鼓框体19上。另外,鼓轴承24和鼓轴25分别用小螺钉28安装在鼓框体19的侧板19a、19b上。由此感光鼓7被组装在感光单元21上。
而且,齿轮凸缘7a通过将装置主体一侧的旋转驱动机构连接在其端部而从装置主体一侧获得旋转驱动力。而且,其圆周上的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显影辊10等上。另外,齿轮凸缘7b的圆周上的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转印辊4等。
另外,如以后要说明的那样,在鼓框体19的侧板19a、19b的内侧分别设有连接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时的导向部19e、19f。
(显影单元)
如图3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影盒B的显影机构的显影单元20由显影框体13构成,而该显影框体13由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和保持显影辊10和显影板12的移动框体41构成。
显影机构通过调色剂输送部件15的旋转将调色剂收纳框体40内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调色剂供给口13b输送到显影室13a。于是,由驱动齿轮10a使内置磁性辊(固定磁铁)11的显影辊10旋转,同时,由显影板12在显影辊10的表面形成赋予了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的调色剂层。
显影辊10中间隔着支持滚轮14保持一定的间隙,由后述的加力弹簧30推压在感光鼓7上。而且,显影辊10将在其表面上的形成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7的显影区域。使该调色剂与上述静电潜像相对应地转移到感光鼓7上。由此在感光鼓7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此,显影板12限制显影辊10周面的调色剂量,同时赋予摩擦起电电荷。另外,在该显影辊10的附近,安装有使显影室13a内的调色剂循环的能旋转的调色剂搅拌部件16。
而且,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调色剂供给口13b由显影剂密封件13c密封着。另外,在从调色剂填充口40a填充调色剂后,用调色剂盖40a1将调色剂填充口40a堵住,由此密封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以使调色剂不会泄漏出来(参照图5)。
而且,在最初使用显影盒B时,由用户撕开显影剂密封件13c,由此能供给调色剂。
(移动框体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5至图8对移动框体的组成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拆下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一部分组成部件的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5至图8所示,将具有显影板12和显影辊10的移动框体41的第一框体41a组装在填充了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用组装小螺钉从第一框体41a的两侧固定第二框体41b和第三框体41c。显影辊10将其两端能转动地分别支承在第二框体41b和第三框体41c上。此时,由于在移动框体41的第一框体41a上设有定位长孔41a1,通过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设置的定位凸起部40e,实现移动框体41和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长度方向的定位。
在显影辊10的两端可回转地设有大致与显影辊10同心、外径比显影辊10的外径大规定间隙的量的支持滚轮14。另外,如以上所述,作为限制显影辊10上的调色剂层厚的限制机构的显影板12被固定在第一框体41a上。而且,显影板12的前端抵接在显影辊10上。
如图7所示,在移动框体41的第二框体41b上设有具有摆动孔41b1的摇臂41b2。而且,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在端部设有与摆动孔41b同轴且具有固定孔的支承臂40b。而且,第二框体41b能摆动地用连接销31连接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而且,第二框体41b的摆动孔41b1和连接销31能滑动地、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嵌合在一起。另外,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固定孔和连接销31较紧地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合在一起。
如图8所示,在移动框体41的第三框体41c的大致上下面上,平行地设有限定滑动方向的滑动平面41c1、41c2。另一方面,在移动框体41设置在调色剂收纳框体40内时,在与第三框体41c的滑动平面41c1、41c2相向的部位,留有微小的间隙地设有导向平面40c、40d。再有,由于这些滑动平面41c1、41c2和导向平面40c、40d,第三框体41c能向一定的方向滑动。另外,在第三框体41c的感光单元21一侧的端部设有如后述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结合时的导向肋41c3。
而且,在调色剂收纳框体40和第二框体41b以及第三框体41c之间组装有加力弹簧30。由此,通过支持滚轮14保持一定间隙地将保持在移动框体41上的显影辊10推压在感光鼓7上。
(感光单元和显影单元的结合)
通过结合具有上述结构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且使其一体化构成显影盒B。
以下,参照图9至图11对结合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和图10是表示将侧罩安装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盒B上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表示连接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2 1和显影单元20的结合状态的透视图。
如图11所示,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分别将摇臂41b2嵌入在导向部19e上,将导向肋41c3嵌入在导向部19f上,由此进行临时定位。然后,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由作为连接框体的侧罩22、23连接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部。
在一个侧罩22上设有:用于嵌合能转动地支承感光鼓7的齿轮凸缘7a的鼓轴承24的圆筒部24a的基准孔22a;嵌合在显影单元20的基准孔20a(参照图7)中的基准凸起部22b;以及与感光单元21的鼓框体19的侧板19a和设置在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侧面上的螺钉孔对应设置的多个螺钉固定部。
因此,侧罩22通过使其基准孔22a与鼓轴承24的圆筒部24a嵌合而与感光单元21定位。因此,侧罩22确定了垂直于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另外,通过安装小螺钉28,鼓框体19的螺钉孔端面19c和侧罩22的螺钉孔座面22d相抵接,长度方向被定位且被固定。同样,通过嵌合侧罩22的基准凸起部22b和显影单元20的基准孔20a,显影单元20在垂直于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上确定了位置。再有,通过安装小螺钉28,显影单元20的螺钉孔端面20c和侧罩22的螺钉孔座面22e相抵接,显影单元20在长度方向被定位且被固定。
另外,在另一侧罩23上设有:用于嵌合能转动地支承感光鼓7的齿轮凸缘7b的鼓轴25的圆筒部25a的基准孔23a;嵌合在显影单元20的基准孔20b中的基准凸起部23b;以及与设置在感光单元21的鼓框体19的侧板19b上的螺钉孔对应设置的螺钉固定部。侧罩23通过使其基准孔23a与鼓轴25的圆筒部25a嵌合而与感光单元21定位,确定了垂直于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另外,通过安装小螺钉28,鼓框体19的螺钉孔端面19d和侧罩23的螺钉孔座面23d相抵接,在长度方向被定位且被固定。
(侧罩和显影单元的树脂连接)
以下,参照图9、图10、图12和图13对通过用树脂连接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进行固定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2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的俯视剖视图。图13是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处理盒的整体透视图。
如图9、图10和图12所示,在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设有用于相互连接固定的树脂结合部23e、40h。而且,通过将熔融树脂注入到该树脂结合部23e、40h的间隙中,能固定侧罩23和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以后将对连接的工艺过程进行描述。
显影单元20通过嵌合侧罩23的基准凸起部23b和显影单元20的基准孔20b,确定与感光鼓7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此时,考虑到图12所示的鼓框体19的长度尺寸S、显影单元20的长度尺寸T1、T2、侧罩22的台阶差尺寸U、侧罩23的台阶差尺寸V1、V2的尺寸偏差,侧罩23的树脂结合部23e和显影单元20的树脂结合部40h留有间隙W1、W2。而且,经以下描述的连接工序固定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
显影盒B在其组装工序,在对侧罩22和感光单元21以及显影单元20固定后、以及对侧罩23和感光单元21固定后的状态下,显影盒B被固定在夹具(未图示)等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侧罩22的侧面22f抵接于夹具上而被固定,使侧罩23的连接支承部23f的支承面23g抵接于夹具上而被定位。此时,如以上所述,侧罩23的树脂结合部23e和显影单元20的树脂结合部40h留有间隙W1、W2。然后,在这样固定着的状态下,通过从侧罩23的树脂结合部23e注入熔融树脂,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被固定,制成显影盒B。
以下,参照图14A、14B和14C对树脂结合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4A是结合部的剖视图,图14B是将熔融树脂注入到结合部状态的剖视图,图14C是表示注入的结合树脂的形状的透视图。
如图14A所示,侧罩23的树脂结合部23e具有用于注入熔融树脂的注入口23e1和注入流道23e2,以及形成结合部的大至呈圆筒形的凸出部23e3。另外,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树脂结合部40h具有形成结合部的大致呈圆筒形的凸出部40h1及其凹部40h3,以及具有比侧罩23的凸出部23e3的外径大的内径的圆筒部40h2。
用于连接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的熔融树脂37从侧罩23的注入口23e1注入。注入的熔融树脂37通过注入流道23e2到达下游侧开口23e4后,在与注入流道23e2正交的面上形成扩展成圆板状的第一结合部35,然后,在凸出部23e3的内周和凸出部40h1的外周之间形成第二结合部36。其结果是,注入的熔融树脂37变成如图14B所示的状态,能牢固地固定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收纳框体40。在本实施例,连接的2个框体、即侧罩23和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材料使用HIPS(抗冲击聚苯乙烯),注入的树脂也选用同样的HIPS材料。虽然材质并不限定于此,但注入树脂使用与连接的框体树脂相溶的树脂,能有效地进行结合,能牢固地将其固定,使其即使在产品流通或掉下时受到冲击也不会脱落。
[处理盒的分解、翻新方法]
用附图对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盒B的分解以及现生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从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盒B上分解感光单元21的状态的透视图。
(框体分离工序)
如图1所示,从显影盒B上拆下用小螺钉固定的侧罩22。然后,拆下连接侧罩23和感光单元21的小螺钉28。
(感光单元分离工序)
如以上所述,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是分别嵌入导向部19f和导向肋41c3来限制长度方向的位置的。再有,由侧罩23限制其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在原封不动的状态下,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不能很容易地分离。因此,为了要拆下侧罩23和感光单元21的嵌合部分,要使模压的树脂制的侧罩23向图1的X方向变形。然后,向Y方向拉出感光单元21,分离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与侧罩23通过树脂连接着)。这样一来,通过利用模压树脂的侧罩23的弹性使其变形,不破坏上述树脂结合部和侧罩23,就能分离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因此,容易进行显影盒B的翻新。
(显影单元的显影剂填充工序)
以下,参照附图对分离了的显影单元20的分解工序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的分解、翻新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5所示,从分离了感光单元21的显影单元20(连接着侧罩23)拆下驱动齿轮10a。然后,拆下固定的小螺钉28,使第二框体41b向长度方向滑动将其从显影单元20上拆下来。由于拆下了第二框体41b,使拆下了一侧的支承部的显影辊10向长度方向滑动,将其从与第一框体连接着的第三框体41c上拆下来。然后,拆下在长度方向的两处用小螺钉固定在第一框体41a上的显影板12。通过以上工序能分解显影单元20。
以下,参照图15、图16对分解了的显影单元20的翻新工序进行说明。图16是用于说明向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显影单元再次填充调色剂的状态的透视图。
在从拆下显影辊10以及显影板12而露出的显影单元20的调色剂供给口13b(参照图15),用吸气或吹气等方法对显影单元20内的残留调色剂进行清扫之后,使显影单元20处于调色剂供给口13b向上的状态,从该开口填充新的调色剂。填充调色剂后,用新的显影剂密封部件堵塞调色剂供给口13b进行再次密封。而且,不一定需要调色剂供给口13b的再密封工序,即使在不进行再密封的状态下,也能进行翻新。另外,在不更换显影板12的场合,不拆下显影板12能进行调色剂填充。
在调色剂填充和调色剂供给口13b的再密封结束之后,用与分解相反的顺序将新的显影板12用小螺钉在长度方向的两处固定在第一框体41a上。然后,组装新的显影辊10,并用小螺钉将第二框体41b固定在第一框体41a上,由此显影单元20被翻新。
而且,在不再次更换新的显影单元20上安装的显影板12和显影辊10的场合,最好追加下述清扫、检查工序。
对于将显影板12和显影辊10,在其安装在显影单元20上之前,用在吸气的同时吹气等方法清扫附着的调色剂。清扫后,进行检查,判断翻新后是否能使用。判断的结果如果是能使用,则原封不动地进行组装。另外,进行检查的结果,对其性能不满足规定的标准的,换成合适的新的。
另外,对于上述填充调色剂的工序来说,不仅有从调色剂供给口13b填充调色剂的方法,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那样,拆下侧罩22露出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从调色剂收纳框体40的调色剂填充口40a上拆下调色剂盖40a1(参照图5),由此向调色剂填充口40a内再次填充调色剂。在再次填充调色剂之后,用调色剂盖40a1再次密封。在这种场合,虽然在显影板12和显影辊10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但需要预先用新的显影剂密封部件将调色剂供给口13b堵住。
(感光鼓拆卸工序以及安装工序)
以下,参照图17对从处理盒B上分离下来的感光单元21的分解工序、翻新工序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感光单元的分解、翻新的分解透视图。
拆下感光单元21两端部的小螺钉28。然后,拆下支承感光鼓7的鼓轴承24和鼓轴25。然后,由此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感光鼓7。
接着,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起电辊8。然后,拆下将清理刮板17a固定在鼓框体19上的小螺钉28。然后,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刮板17a。通过以上工序完成感光单元21的分解。
以下,用图17对分解的显影单元20的翻新工序进行说明。
拆下刮板17a,用吸气或吹气等方法清扫在露出的废调色剂收集器17b中的废调色剂。在清扫废调色剂结束之后,以与分解相反的顺序,将新的刮板17a在长度方向的两处用小螺钉28固定在感光单元21上。然后,将起电辊8组装在感光单元21上,组装新的感光鼓7。然后,通过用小螺钉固定鼓轴承24和鼓轴25结合使感光鼓7的两侧固定。由此,感光单元21被翻新。
虽然对感光鼓7、起电辊8、刮板17a等消耗品都分别用新品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进行检查认为能再次使用的场合,也可以在对拆下的部件进行清扫之后进行组装再次使用。
而且,显影单元20的分解以及翻新工序和感光单元21的分解以及翻新工序先进行任何一个都可以。
(感光单元卡合工序)
如以上所述,被翻新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用与分离工序相的反的顺序进行组装。如图1所示,使侧罩23变形,将导向肋41c3插入上述导向部19f。然后,用小螺钉将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再次连接在侧罩23上。此时,如果预先切下了显影单元20的导向肋41c3,则能不用使侧罩23变形就能连接上。
然后,嵌入侧罩22,用螺钉固定。由此,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用侧罩22、23将两侧固定。因此,从而显影盒B被翻新。
本发明的翻新方法中,虽然举出的是用熔融树脂将显影单元20固定在侧罩23上进行连接的显影盒的翻新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不采用这种方式,而是用其它的熔接、铆接等工艺的连接方式。
另外,即使在不是显影单元20,而是用熔融树脂将感光单元21连接到侧罩23上的场合,也能应用本发明的翻新方法。
另外,对在用熔融树脂进行连接的以外的部分用小螺钉紧固、固定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能固定多个部件,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是熔接、铆接等固定方式。
而且,本发明的翻新方法中的各工序,并不限定上述工序的顺序,也可以适当地改变顺序。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是回收使用完的处理盒,进行分解。然后,将通过分解从处理盒上拆下的部件,按相同的部件进行集中。然后,使用上述部件,根据场合的不同,包括以下情况,即,一部分部件使用新的部件(不能再次使用的部件),用上述翻新方法翻新处理盒。上述实施方式,回收、分解使用完的处理盒。而且,还包括这样的情况,即,使用从处理盒上拆下的部件,根据场合的不同,一部分部件使用新的部件(不能再次使用的部件)或从其它的处理盒上拆下的部件,用上述翻新方法翻新该处理盒。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以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1)
一种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B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A主体上,该处理盒B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单元21;
具备收纳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10的显影单元20;
分别结合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各一端的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
结合与一端相反一侧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另一端的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
该处理盒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从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在框体分离工序之后,在保持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和显影单元20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变形,分离出感光单元21的感光单元分离工序;
(c)在感光单元21分离工序之后,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d)在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电子照相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e)将感光单元21配合在与显影单元20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上的感光单元配合工序;
(f)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配合在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实施方案2)
一种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B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A主体上,该处理盒B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单元21;
具备收纳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10的显影单元20;
分别结合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各一端的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
结合与一端相反一侧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另一端的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
用注入的熔融树脂37固定显影单元20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
用紧固件(螺钉28)使感光单元21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相配合,
该处理盒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从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解除感光单元21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的配合的解除配合工序;
(c)在解除配合工序之后,在显影单元20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固定的状态下,使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变形,分离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的感光单元分离工序;
(d)在感光单元分离工序之后,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e)在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电子照相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f)感光单元和与显影单元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结合框体上相配合的感光单元配合工序;
(g)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配合在显影单元20和感光单元21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实施方案3)
一种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B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A主体上,该处理盒B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单元21;
具备收纳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10的显影单元20;
分别结合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各一端的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
结合与一端相反一侧的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另一端的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2);
并且,
用注入的熔融树脂37固定感光单元21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 ,
用紧固件(螺钉28)使显影单元20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相配合,
该处理盒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从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解除显影单元20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的配合的解除配合工序;
(c)在解除配合工序之后,在感光单元21和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的固定状态下,使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变形,分离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显影单元分离工序;
(d)在显影单元分离工序之后,从感光单元21上拆下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e)在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电子照相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f)将显影单元20配合在与感光单元21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结合框体(侧罩23)上的显影单元配合工序;
(g)将第一结合框体(侧罩22)配合在感光单元21和显影单元20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实施方案4)
一种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在实施方案1、2、3的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感光单元配合工序之前,具有以下工序:从通过从显影单元20上拆下显影辊而露出的显影剂供给口(调色剂供给口13b),将显影剂再次填充到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中。
(实施方案5)
一种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在实施方案1、2、3的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框体配合工序之前,具有以下工序:为了填充显影剂,从设置在显影剂收纳容器(调色剂收纳框体40)上的显影剂填充口(调色剂填充口40a)将显影剂再次填充到该显影剂收纳容器中。
根据上述翻新方法,回收使用完的显影盒B。然后,在原封不动地固定着显影单元和第二结合框体的状态下,能简单地将显影剂填充到显影剂收纳容器中。另外,能更换电子照相感光鼓。因此,能再次使用一度失去商品价值的显影盒B,能再次使其商品化。因此,能有效地利用显影盒B的框架和构成显影单元的显影辊、显影刮板、或传动的齿轮和连结器等部件。
而且,上述方法也包含以下任意一种场合:
(1)在翻新处理盒时,仅再次使用从1个处理盒上拆下的部件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2)在上述(1)的场合,对达到寿命、或损伤等不能再次使用的部件,使用新的部件或从其它的处理盒上拆下的再次使用部件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3)在翻新处理盒时,将从多个处理盒上拆下的部件暂时按相同的部件进行集中。然后,从这些按每种部件汇集的部件中选择并取出需要的部件,再次使用该部件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4)在上述(3)的场合,对达到寿命、或损伤等不能再次使用的部件,使用新的部件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而且,所谓上述部件,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结构、即构成处理盒的某一部分的物品。而且,也包含能分解的最小单位、或单元。
[发明的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简单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对于用熔融树脂连接组成部件的处理盒,能提供以不分离用熔融树脂连接的部分的简单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还涵盖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所做的各种变形。
Claims (4)
1.一种处理盒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B)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A)的主体上,该处理盒(B)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单元(21);
具备收纳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40)、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10)的显影单元(20);
分别结合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各一端的作为第一结合框体的侧罩(22);
结合与上述一端相反一侧的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另一端的作为第二结合框体的侧罩(23),
并且,
用注入的熔融树脂(37)固定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
用紧固件(28)使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相配合,
该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上述第一结合框体(22)从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感光单元(21)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通过解除上述紧固件(28)的配合,来解除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的配合的解除配合工序;
(c)在上述解除配合工序之后,在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固定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变形,分离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感光单元(21)的感光单元分离工序;
(d)在上述感光单元分离工序之后,从上述感光单元(21)上拆下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e)在上述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f)在与上述显影单元(20)固定在一起的第二结合框体(23)上使上述感光单元(21)相配合的感光单元配合工序;
(g)将上述第一结合框体(22)配合在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感光单元(21)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2.一种处理盒的翻新方法,该处理盒(B)能拆卸自如地安装在成像装置(A)的主体上,该处理盒(B)具有:
具备能形成静电潜像的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单元(21);
具备收纳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的显影剂收纳容器(40)、以及承载该显影剂的显影辊(10)的显影单元(20);
分别结合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各一端的作为第一结合框体的侧罩(22);
结合与上述一端相反一侧的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另一端的作为第二结合框体的侧罩(23);
并且,
用注入的熔融树脂(37)固定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
用紧固件(28)使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相配合,
该处理盒(B)的翻新方法的特征是具有以下工序:
(a)将上述第一结合框体(22)从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上分离下来的框体分离工序;
(b)通过解除上述紧固件(28)的配合,来解除上述显影单元(20)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的配合的解除配合工序;
(c)在上述解除配合工序之后,在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的固定状态下,使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变形,分离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显影单元分离工序;
(d)在上述显影单元(20)分离工序之后,从上述感光单元(21)上拆下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鼓(7)的感光鼓拆卸工序;
(e)在上述感光鼓拆卸工序之后,安装上述电子照相感光鼓(7)或新的感光鼓的感光鼓安装工序;
(f)将上述显影单元(20)配合在与上述感光单元(21)固定在一起的上述第二结合框体(23)上的显影单元配合工序;
(g)将上述第一结合框体(22)配合在上述感光单元(21)和上述显影单元(20)的端部的框体配合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感光单元配合工序之前,具有以下工序:从通过从上述显影单元(20)上拆下上述显影辊(10)而露出的显影剂供给口(13b),将显影剂再次填充到上述显影剂收纳容器(40)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处理盒的翻新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框体配合工序之前,具有以下工序:为了填充显影剂,从设置在上述显影剂收纳容器(40)上的显影剂填充口(40a)将显影剂再次填充到该显影剂收纳容器(40)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22159A JP3720802B2 (ja) | 2002-11-06 | 2002-11-06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322159/2002 | 2002-11-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99318A CN1499318A (zh) | 2004-05-26 |
CN100359415C true CN100359415C (zh) | 2008-01-02 |
Family
ID=32211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32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9415C (zh) | 2002-11-06 | 2003-11-05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41092B2 (zh) |
JP (1) | JP3720802B2 (zh) |
CN (1) | CN10035941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88739A3 (en) * | 2001-08-24 | 2006-04-05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ycl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anufactured using recycling method |
US7068963B2 (en) * | 2002-12-14 | 2006-06-27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oner cartridge conversion |
JP4086766B2 (ja) * | 2003-11-28 | 2008-05-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組立方法 |
JP4101248B2 (ja) * | 2004-04-16 | 2008-06-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US7346292B2 (en) * | 2005-07-28 | 2008-03-18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US7424245B2 (en) * | 2005-10-19 | 2008-09-09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US20070140732A1 (en) * | 2005-12-15 | 2007-06-21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s for printer cartridge modification |
US20070269232A1 (en) * | 2006-05-19 | 2007-11-22 | Optical Technologies Corp. | Method for installing replacement optical photo conductor |
US20080003014A1 (en) * | 2006-06-30 | 2008-01-03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anufacturing imaging components |
US20080008494A1 (en) * | 2006-07-05 | 2008-01-10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s for imaging cartridge conversion |
JP4440295B2 (ja) * | 2007-10-31 | 2010-03-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5235702B2 (ja) * | 2008-03-28 | 2013-07-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再組み立て方法 |
USD600276S1 (en) * | 2008-05-22 | 2009-09-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eloping device for printer |
JP5299686B2 (ja) * | 2008-08-08 | 2013-09-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385299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
JP5923898B2 (ja) | 2011-08-30 | 2016-05-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 |
JP5857541B2 (ja) * | 2011-08-31 | 2016-02-1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2014115472A (ja) * | 2012-12-10 | 2014-06-26 | Canon Inc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US8929768B2 (en) | 2013-05-17 | 2015-01-06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and remanufactured toner cartridge |
CN103324060B (zh) * | 2013-06-10 | 2016-08-24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激光打印机用碳粉盒再生方法 |
JP7057191B2 (ja) | 2018-03-30 | 2022-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担持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JP7059072B2 (ja) | 2018-03-30 | 2022-04-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担持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製造方法 |
JP7494069B2 (ja) | 2020-09-16 | 2024-06-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カートリッジの分解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35A (zh) * | 1993-06-30 | 1995-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总成再生方法,成像总成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6325A (zh) * | 1993-07-14 | 1996-0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的固定方法,显影装置,处理暗盒,处理暗盒的翻新方法,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CN1144921A (zh) * | 1994-05-19 | 1997-03-12 | 佳能株式会社 | 影印暗盒的再生方法及影印暗盒 |
US6061413A (en) * | 1996-03-18 | 2000-05-09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 Nuclear steam suppl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US6141513A (en) * | 1994-03-30 | 2000-10-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169866B1 (en) * | 1996-09-26 | 2001-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236821B1 (en) * | 1997-06-23 | 2001-05-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coupling pin and a coupling pin comprising first, second, and third shaft portion |
US6246849B1 (en) * | 1996-07-04 | 2001-06-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ear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329288A (zh) * | 2000-05-01 | 2002-0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
CN1333484A (zh) * | 2000-06-28 | 2002-01-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CN1335541A (zh) * | 2000-06-28 | 2002-02-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97590B2 (ja) | 1996-07-04 | 2003-04-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246848B1 (en) | 1996-09-11 | 2001-06-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ontainer cap, toner contain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
US5729795A (en) * | 1996-09-19 | 1998-03-17 | Genicom Corporation | Reconditioning of electrostatographic cartridges |
JPH10153938A (ja) | 1996-09-26 | 1998-06-09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969804B2 (ja) | 1996-09-26 | 2007-09-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689552B2 (ja) | 1997-04-07 | 2005-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トナーフレーム、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530752B2 (ja) | 1998-10-09 | 2004-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現像剤供給容器及び測定部品 |
JP3530751B2 (ja) | 1998-10-09 | 2004-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0194248A (ja) | 1998-12-28 | 2000-07-14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トリッジ及び帯電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
JP3768706B2 (ja) | 1998-12-28 | 2006-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679645B2 (ja) | 1999-03-29 | 2005-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478797B2 (ja) | 1999-12-28 | 2003-1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745231B2 (ja) | 2000-01-13 | 2006-02-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4250294B2 (ja) | 2000-02-16 | 2009-04-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3188440B1 (ja) * | 2000-03-07 | 2001-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2001290355A (ja) | 2000-04-06 | 2001-10-19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US6587650B2 (en) | 2000-07-28 | 2003-07-0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device having developer amount detector |
JP4136299B2 (ja) | 2000-09-12 | 2008-08-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合成樹脂製の部品結合体 |
US6829455B2 (en) | 2000-10-20 | 2004-12-0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a mechanism, and process unit of such an apparatus |
JP3432218B2 (ja) | 2000-10-31 | 2003-08-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負荷発生部材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139904A (ja) | 2000-10-31 | 2002-05-17 | Canon Inc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44382A (ja) | 2000-12-13 | 2002-08-30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気接点部材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58720A (ja) | 2001-03-05 | 2002-09-11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819232B2 (ja) | 2001-03-09 | 2011-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3697168B2 (ja) | 2001-03-09 | 2005-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68513A (ja) | 2001-03-09 | 2002-09-20 | Canon Inc |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672893B2 (ja) | 2001-03-30 | 2011-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剤補給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564080B2 (ja) * | 2001-04-27 | 2004-09-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 |
JP2003162203A (ja) | 2001-09-13 | 2003-06-06 | Canon Inc | 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255804A (ja) | 2001-12-07 | 2003-09-10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再生産方法および現像装置の再生産方法 |
JP3548558B2 (ja) | 2001-12-13 | 2004-07-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890227B2 (ja) | 2001-12-21 | 2007-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ロセス手段移動機構、帯電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
JP3907496B2 (ja) | 2002-02-27 | 2007-04-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ならびに現像剤収納容器とその組立て方法 |
JP2003255806A (ja) | 2002-02-28 | 2003-09-10 | Canon Inc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6754460B2 (en) * | 2002-03-05 | 2004-06-22 | Static Control Components, Inc. |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a toner cartridge |
JP4072362B2 (ja) | 2002-03-14 | 2008-04-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2002
- 2002-11-06 JP JP2002322159A patent/JP372080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10-31 US US10/697,323 patent/US694109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05 CN CNB2003101132194A patent/CN1003594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35A (zh) * | 1993-06-30 | 1995-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像总成再生方法,成像总成及图像形成装置 |
CN1116325A (zh) * | 1993-07-14 | 1996-0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的固定方法,显影装置,处理暗盒,处理暗盒的翻新方法,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US6141513A (en) * | 1994-03-30 | 2000-10-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144921A (zh) * | 1994-05-19 | 1997-03-12 | 佳能株式会社 | 影印暗盒的再生方法及影印暗盒 |
US6061413A (en) * | 1996-03-18 | 2000-05-09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Llc | Nuclear steam suppl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US6246849B1 (en) * | 1996-07-04 | 2001-06-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Bearing,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169866B1 (en) * | 1996-09-26 | 2001-01-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236821B1 (en) * | 1997-06-23 | 2001-05-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a coupling pin and a coupling pin comprising first, second, and third shaft portion |
CN1329288A (zh) * | 2000-05-01 | 2002-01-02 | 佳能株式会社 | 成象盒的再生方法 |
CN1333484A (zh) * | 2000-06-28 | 2002-01-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CN1335541A (zh) * | 2000-06-28 | 2002-02-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157281A (ja) | 2004-06-03 |
US20040091282A1 (en) | 2004-05-13 |
CN1499318A (zh) | 2004-05-26 |
US6941092B2 (en) | 2005-09-06 |
JP3720802B2 (ja) | 2005-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59415C (zh) | 处理盒的翻新方法 | |
CN100498591C (zh) |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 |
US5623328A (en) |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on which process cartridge is mountable | |
EP1416333B1 (en) | Re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toner supply container | |
US5828928A (en) | Process cartridge mountable in an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leaning device | |
JP3537293B2 (ja) |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 |
US5585902A (en) | Toner cartridge,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1398675B1 (en) | Waste toner collecting device | |
JP3407797B2 (ja) | トナー回収装置 | |
EP1403736B1 (en) | Recycling method for a developer supply container | |
JPH06110263A (ja) |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301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4850303A (en) | Developer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developer waste sump | |
JP429321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186844A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現像剤補給装置 | |
CA2274162C (en) | Reproduction machine including a developer material cartridge having a label assembly reuseable as a sealing device | |
US4813531A (en) | Developer transport apparatus | |
JP2003173076A (ja) | 現像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 |
JP32253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80215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399210C (zh) | 图像处理盒的再生产方法 | |
JPH112378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0272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234389B2 (ja) | 電子写真装置 | |
JPH0143721Y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