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48061U -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 Google Patents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8061U
TWM648061U TW111213671U TW111213671U TWM648061U TW M648061 U TWM648061 U TW M648061U TW 111213671 U TW111213671 U TW 111213671U TW 111213671 U TW111213671 U TW 111213671U TW M648061 U TWM648061 U TW M6480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an
plug
connector
slot
connector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3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華
Original Assignee
鋐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鋐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鋐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3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8061U/zh
Priority to CN202322188757.5U priority patent/CN220797163U/zh
Publication of TWM648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806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為有關一種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主要結構包括一風扇模組、一透過插接部結合風扇模組之連接器本體、一設於連接器本體內之轉接端子組、及一設於連接器本體外之固定結構,該風扇模組包含有一風扇載體、一風扇本體、一形成於風扇載體上之插接槽、一形成於插接槽一側之限位結構、及複數連接風扇本體且延伸至插接槽之風扇導線,該轉接端子組包含一供電性連結風扇導線之刺破部、及一彈性接觸部。藉此,利用插接槽的設計簡化風扇模組與連接器本體的結合機構,且利用刺破部結合風扇導線,提升連接效率、免焊更環保,並以彈性接觸部直接與電路基板抵觸導通,節省連接器成本。

Description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本新型為一種針對風扇模組與電路基板的連接,提供簡化風扇模組的設計、提升連接器與風扇模組的連接效率、及省卻電路基板上連接器插座之使用的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按,風扇為一種常用的系統散熱裝置,經常應用於電子設備中提供強制散熱的功效。以筆記型電腦作為舉例,其內部所使用散熱風扇均採用線對板的連接形式與主機板電性連接,一般的作法係由風扇內部拉出線纜,並插接於一插頭連接器中,而主機板上則焊接一插座連接器,再將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以插拔方式進行組裝。
然上述風扇連接器於使用時,存在下列問題與缺失尚待改進:
第一,風扇的線纜與插頭連接器的結合,常見的做法還是以焊接為主,而焊接動作的工序較為複雜,且較不環保。
第二,風扇與插頭連接器間一般僅以線纜連接,容易拉扯脫落,而為了將使插頭連接器較穩固,則有在風扇的殼體外額外設置一固定座之設計,然此設計不但影響風扇的體積與設置空間,該固定座的設置也會增加成本。
第三,主機板端需設置插座連接器,成本較高,且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的對接,容易因組裝維修等因素的多次插拔,導致接觸不良,而影響風扇電性連接的穩定性。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新型之申請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新型之申請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針對風扇模組與電路基板的連接,提供簡化風扇模組的設計、提升連接器與風扇模組的連接效率、及省卻電路基板上連接器插座之使用的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的新型專利者。
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利用插接槽的設計簡化風扇模組與連接器本體的結合機構,且利用刺破部結合風扇導線,提升連接效率、免焊更環保,並以彈性接觸部直接與電路基板抵觸導通,節省連接器成本。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新型之主要結構包括:一風扇模組、一風扇載體、一風扇本體、一插接槽、一限位結構、複數風扇導線、一連接器本體、一固定結構、一轉接端子組、一刺破部、及一彈性接觸部,其中該風扇本體設於風扇載體內,該插接槽形成於風扇載體上,該限位結構形成於插接槽一側,該些風扇導線連接風扇本體且延伸至插接槽,該連接器本體係透過一插接部設置於插接槽中,該固定結構設於連接器本體外並與限位結構對應結合,該轉接端子組設於連接器本體內,該刺破部供電性連結該些風扇導線,而該彈性接觸部延伸形成於刺破部一側,並藉抵觸動作與一電路基板導通。
俾當使用者利用本新型之轉接結構連結風扇模組與電路基板時,由於風扇模組之風扇載體上已一體成型有一插接槽,讓連接風扇本體的風扇導線延伸至插接槽,且連接器本體可利用轉接端子組的刺破部,直接以鉚壓刺破的方式與風扇導線電性連接,故基本上只要將連接器本體利用插接部插置於插接槽中,配合固定結構與限位結構的結合,即完成風扇模組與連接器本體的結合,動作簡單快速、免焊更環保。再者,連接器本體的轉接端子組可利用彈性接觸部與電路基板電性連接,換言之,只要將風扇模組固定在電路基本一側,便可自然利用彈性接觸部的彈力抵觸電路基板的金手指,不但免除電路基板端連接器的設置,而降低連接器成本外,也可避免公母連接器對接所衍伸的接觸不良問題。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風扇連接器所存在之以焊接動作連接線纜工序複雜且不環保、需額外設置插頭連接器的固定座而增加成本及風扇的體積與設置空間、以插座連接器連接風扇會增加成本及接觸不良的風險等問題 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風扇模組
11:風扇載體
12:風扇本體
13:插接槽
14:限位結構
15:風扇導線
2:連接器本體
21:插接部
22:固定結構
23:壓蓋件
24:溝槽
25:絕緣膠體
3:轉接端子組
31:刺破部
32:彈性接觸部
33:止退部
34:支撐部
341:平滑面
4:電路基板
41:金手指
第一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二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另一角度分解圖。
第三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刺破固定示意圖。
第四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插接結合示意圖。
第五圖 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抵觸導通示意圖。
第六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七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連接器本體之立體透視圖。
第八圖 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抵觸限位示意圖。
第九圖 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刺破固定示意圖。
第十圖 係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刺破固定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新型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新型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及另一角度分解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新型係包括:
一風扇模組1,係包含有一風扇載體11、一設於該風扇載體11內之風扇本體12、一形成於該風扇載體11上之插接槽13、一形成於該插接槽13一側之限位結構14、及複數連接該風扇本體12且延伸至該插接槽13之風扇導線15;
一連接器本體2,透過一插接部21設置於該插接槽13中,該連接器本體2前端具有一壓蓋件23,本實施例中該插接槽13為截面呈T型的插槽,插接部21則為連接器本體2兩側的凸肋,得與插接槽13以滑軌的型態對應結合;
一固定結構22,係設於該連接器本體2外並與該限位結構14對應結合,本實施例中該固定結構22係為連接器本體2側壁延伸出來的翼片 ,限位結構14則為插接槽13側壁上的凹槽,惟此對應結合方式僅為較佳實施例之舉例,並不以此為限;及
一轉接端子組3,係設於該連接器本體2內,並包含有一供電性連結該些風扇導線15之刺破部31、及一延伸形成於該刺破部31一側之彈性接觸部32,該彈性接觸部32係藉抵觸動作與一電路基板4導通。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更可針對風扇模組1與電路基板4的連接,達到簡化風扇模組1的設計、提升連接器與風扇模組1的連接效率、及省卻電路基板4上連接器插座之使用等優勢,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係為本新型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至抵觸導通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實際使用時,由於風扇模組1之風扇載體11乃一體成型有一內凹型態之插接槽13,無需再額外設置其他結構,並不會影響風扇載體11的外觀、體積、或設置空間,而風扇本體12的風扇導線15只要控制其長度可延伸至插接槽13附近即可,風扇本體12的轉動不會受到風扇導線15的影響,且連接器本體2的轉接端子組3具有剪刀狀的V型刺破部31,刺破部31可直接以鉚壓刺破的方式與風扇導線15電性連接,具體而言,只要將風扇導線15卡在刺破部31上即可,或可進一步利用壓蓋件23扣合於連接器本體2前端,防止風扇導線15因為風扇本體12的震動等因素而脫落,然後讓連接器本體2利用插接部21插置於插接槽13中,並配合固定結構22與限位結構14的結合,即完成風扇模組1與連接器本體2的結合,動作簡單快速、免焊更環保。
再者,連接器本體2的轉接端子組3係活動設置於數個並排的溝槽24中,轉接端子組3的彈性接觸部32略呈V型而凸出該溝槽24位於連接器本體2表面,使連接器本體2利用彈性接觸部32與電路基板4電性連接,換言之,只要將風扇模組1固定在電路基板4一側,便可自然利用彈性接觸部32的彈力抵觸電路基板4的金手指41,使風扇模組1透過連接器本體2與電路基板4完成導通,不但免除電路基板4端連接器的設置,而降低連接器成本外,也可避免習知公母連接器對接所衍伸的接觸不良問題。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六圖至第八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圖至抵觸限位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乃將風扇模組1 的數量增加為二,並各自透過一連接器本體2共同電性連接於一電路基板4上,並於刺破部31兩側分別具有一止退部33,以防止轉接端子組3因彈性接觸部32之抵觸動作而偏離固定位置,並於該彈性接觸部32背離該刺破部31一端具有一支撐部34,係供維持該彈性接觸部32之彈力。其中止退部33為斜坡造型,且靠近刺破部31一端為斷面,而轉接端子組3乃嵌設於連接器本體2的絕緣膠體25中,故當彈性接觸部32受擠壓時,向刺破部31一側推擠的力量乃受到止退部33與絕緣膠體25的抵持效果而被阻擋,故止退部33可確保刺破部31的位置不偏離,因此彈性接觸部32的受力只能轉嫁於支撐部34一端,而支撐部34係彎折形成於彈性接觸部32端處,可使轉接端子組3以支撐部34的平滑面341抵觸於絕緣膠體25,既可提升轉接端子組3的活動滑順度,也可避免端處刮傷絕緣膠體25,甚至直接卡住無法提供彈力。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九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刺破固定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將壓蓋件23預先設置於該插接槽13上,以供固定風扇導線15,故在操作連接器本體2電性連接風扇模組1的動作上,只要先將該些風扇導線15固定於該插接槽13上之壓蓋件23上,以在刺破部31電性連結該些風扇導線15的同時,將該壓蓋件23結合於該連接器本體2前端,換言之,由於風扇導線15已透過壓蓋件23直立固定於適當的位置上,使用者只要將連接器本體2直接插入插接槽13,配合插接部21準確引導連接器本體2的行進方向,便可順勢以刺破部31電性連結風扇導線15,操作動作更為簡單快速。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十圖所示,係為本新型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刺破固定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僅省略壓蓋件之設置,而直接將風扇導線15固定在插接槽13底部,在操作上,同樣只要先將該些風扇導線15固定於該插接槽13底部,以在刺破部31電性連結該些風扇導線15的同時,完成連接器本體2的固定,換言之,使用者同樣只要將連接器本體2直接插入插接槽13,配合插接部21準確引導連接器本體2的行進方向,便可順勢以刺破部31電性連結風扇導線15,操作動作更為簡單快速,且更進一步節省連接器本體2之材料成本。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新 型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新型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是以,本新型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為可改善習用之技術關鍵在於:
第一,利用插接槽13的設計簡化風扇模組1與連接器本體2的結合機構,無需再額外設置其他結構,而不會影響風扇載體11的外觀、體積、或設置空間。
第二,利用刺破部31結合風扇導線15,免去焊線工序,提升連接效率,且因免於焊錫更為環保。
第三,以彈性接觸部32直接與電路基板4抵觸導通,無需再電路基板4上設置插座連接器,不但可節省連接器成本,也可避免習知公母連接器對接所衍伸的接觸不良問題。
第四,利用壓蓋件23固定風扇導線15,可防止風扇導線15因為風扇本體12的震動等因素而脫落。
第五,壓蓋件23可預先設置於插接槽13上固定風扇導線15,進一步簡化連接器本體2與風扇模組1的連接動作。
第六,止退部33可防止轉接端子組3因彈性接觸部32之抵觸動作而偏離固定位置。
第七,支撐部34可提升轉接端子組3的活動滑順度,也可避免端處刮傷絕緣膠體25,甚至直接卡住無法提供彈力。
綜上所述,本新型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新型,為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新型,以保障申請人之辛苦創作,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申請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風扇模組
11:風扇載體
12:風扇本體
13:插接槽
14:限位結構
15:風扇導線
2:連接器本體
21:插接部
22:固定結構
23:壓蓋件
3:轉接端子組
31:刺破部
32:彈性接觸部

Claims (5)

  1. 一種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其主要包括:
    至少一風扇模組,係包含有一風扇載體、一設於該風扇載體內之風扇本體、一形成於該風扇載體上之插接槽、一形成於該插接槽一側之限位結構、及複數連接該風扇本體且延伸至該插接槽之風扇導線;
    一連接器本體,係透過一插接部設置於該插接槽中;
    一固定結構,係設於該連接器本體外並與該限位結構對應結合;及
    一轉接端子組,係設於該連接器本體內,並包含有一供電性連結該些風扇導線之刺破部、及一延伸形成於該刺破部一側之彈性接觸部,該彈性接觸部係藉抵觸動作與一電路基板導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其中該連接器本體前端具有一壓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其中該壓蓋件係預先設置於該插接槽上,以供固定該些風扇導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其中該刺破部兩側分別具有一止退部,以防止該轉接端子組因該彈性接觸部之抵觸動作而偏離固定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其中該彈性接觸部背離該刺破部一端具有一支撐部,係供維持該彈性接觸部之彈力。
TW111213671U 2022-12-09 2022-12-09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TWM648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671U TWM648061U (zh) 2022-12-09 2022-12-09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CN202322188757.5U CN220797163U (zh) 2022-12-09 2023-08-15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671U TWM648061U (zh) 2022-12-09 2022-12-09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8061U true TWM648061U (zh) 2023-11-11

Family

ID=89720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3671U TWM648061U (zh) 2022-12-09 2022-12-09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7163U (zh)
TW (1) TWM64806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7163U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8897U (zh) 互锁连接装置以及高压连接器
WO2015165416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WO2016029707A1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204597047U (zh) 一种基于type-c的插头连接器
TWM285086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board-to-board connectors
CN202662875U (zh) Usb连接器
CN105024193B (zh) 一种可正反插的usb母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91562A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TWM648061U (zh)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
CN207009715U (zh) 一种微型高速传输连接器
CN207250859U (zh) 具有防EMI功能的USB Type‑C连接器
CN202260032U (zh) 连接器结构
TWI857416B (zh) 風扇連接器之轉接結構及其方法
CN101931152A (zh) 电连接器
CN203339331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474304U (zh) 电源插座
CN202737238U (zh) 双面接触式的电连接器母头
CN204118376U (zh)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CN206059693U (zh) 结构改良的端子台连接端子
CN204464538U (zh) 插接组件及底座模组
CN204271339U (zh) 继电器插座内的电连接模块
CN204156225U (zh) 具有屏蔽片与卡掣弹臂一体式结构的连接器
TWM491270U (zh) 端子模組
CN201498721U (zh) 电连接器
CN210779335U (zh) 电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