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8376U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118376U CN204118376U CN201420520907.6U CN201420520907U CN204118376U CN 204118376 U CN204118376 U CN 204118376U CN 201420520907 U CN201420520907 U CN 201420520907U CN 204118376 U CN204118376 U CN 2041183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bas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improved structure
- so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包括有基座、二定位弹片及插接座,该基座是具有穿设多个导电端子的基部,且基部是于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具定位槽的定位部,而二定位部间是形成有插接空间,该二定位弹片为分别装设于定位槽内,且二定位弹片是分别具有伸入插接空间内的二个扣合部,该插接座是具有多个传输端子,又于插接座相对二外侧面分别凸设有扣块,并于实际应用时可通过二定位弹片的二扣合部来加强其受二扣块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由此加强整体嵌合力,进而确保各导电端子与各传输端子间的电性接触效果,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通过于二定位弹片分别设有二扣合部来加强其受二扣块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由此加强整体嵌合力,以降低基座的插接空间内的插接座因受外力拉扯而脱落的可能,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各式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亦朝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的方向迈进,故产品内部的电连接器也随的大幅缩小,因此,为因应目前的发展趋势,薄形的电连接器与一般线材或软性电路板的接合及固定上势必更加困难。
请参阅图8所示,是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一般现有的电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等)通常会利用一个公端连接器及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并将信号或电源通过电路板来传送至控制电路中,该母座A的基座A1内部为具有嵌合空间A0,并于基座A1的二侧壁A11内侧处设有相对的扣槽A12,且基座A1前方处定位有多个第一端子A2,而公头B的本体B1二侧处为设有凸扣B11,并于本体B1内部定位有多个第二端子B2及连接于第二端子B2上而延伸至本体B1外部的缆线B3。
当公头B与母座A对接时,为了降低整体结构高度大都采用嵌合的方式进行组装,即可将公头B的本体B1嵌插于母座A的嵌合空间A0内,并使本体B1的凸扣B11扣持于基座A1的扣槽A12内,且本体B1的多个第二端子B2抵持接触于基座A1上对应的第一端子A2后形成电性连接。
然而,由于本体B1的凸扣B11与基座A1的扣槽A12皆是由塑料制成,故使得凸扣B11与扣槽A12间容易于相互嵌合卡固的过程中造成受损或破坏,并使得整体嵌合力降低,进而造成该电连接器的结构稳定度下降。
是以,如何解决现有电连接器凸扣B11与扣槽A12长于相互嵌合卡固的过程中产生磨损,进而使整体嵌合力降低的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可通过于二定位弹片分别设有二个扣合部以加强其与二扣块间的扣合强度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基座的二定位槽分别装设有定位弹片,且二定位弹片是分别设有伸入至插接空间内的二个扣合部,以供通过二定位弹片的二扣合部来加强其受二扣块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藉以加强扣合部与扣块间的扣合强度,进而降低基座的插接空间内的插接座因受外力拉扯而脱落的可能,以确保基座与插接座在多次插拔后各导电端子与各传输短子间的电性接触效果,由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该二定位弹片是由金属所制成,以供加强二定位弹片本身的结构强度,以通过其金属材质降低二扣块对二定位弹片造成的磨损,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包括有基座、二定位弹片及插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基座具有一基部,且该基部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再于该基部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定位部,而二定位部分别于内部设有定位槽,又于二定位部间形成有插接空间;
该二定位弹片分别装设于定位槽内,而二定位弹片分别具有伸入插接空间内的二个扣合部,且于二扣合部间形成有间隙;
该插接座由基座上方朝下组合于插接空间内,且插接座具有与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多个传输端子,又于插接座相对二外侧面分别凸设有与扣固于扣合部下方的扣块。
其中该基座的二定位槽分别于上方形成有供定位弹片置入的开口,且于二定位槽相对壁面上方分别剖设有供二扣合部伸入插接空间的缺口。
其中该二定位弹片由金属所制成,并分别具有一基板,且于基板相对二外侧分别朝相对内侧回旋形成有曲部,而二曲部末端分别设有扣合部,再于二扣合部与基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其中该基座是于二定位槽的二相对外侧面分别纵向剖设有轨槽,而二定位弹片分别于基板底部朝外侧弯折延伸有水平状的贴合片,并于贴合片表面纵向贯通有锁接孔。
其中该基座的二定位槽底部分别于相邻轨槽处凸设有抵贴于基板内侧面的定位板。
其中该基座于相邻二轨槽的二侧表面纵向贯通有卡制孔,而二定位弹片的基部于相邻贴合片二侧分别朝下方延伸有嵌固于卡制孔内的卡制块。
其中该基座的插接空间于多个导电端子的相对二侧表面分别纵向贯通有固持孔,而插接座于相邻多个传输端子的相对二侧分别朝下方延伸有定位于固持孔内的固持块。
其中该二定位弹片的二扣合部分别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扣,该弹扣朝插接空间内水平延伸有弹臂,并于弹臂末端朝上方形成有回旋状的弯折段。
其中该插接座的二扣块分别于表面形成有朝上方外侧倾斜的导引面。
其中该插接座的多个传输端子分别电性连接有缆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加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前视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前视图(二)。
图8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俯视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包括有基座1、二定位弹片2及插接座3,其中:
该基座1是具有基部11,该基部11是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12,再于基部11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定位部13,且二定位部13是分别于内部形成有定位槽14,而于二定位部13之间形成有插接空间15。其中,二定位槽14是于上方分别形成有开口141;再于相对壁面上方分别剖设有缺口142;另于相对外侧面分别纵向剖设有轨槽143,且二定位槽14是于邻二轨槽143的二侧表面纵向贯通有卡制孔144,又二定位槽14的底部是分别于相邻轨槽143处凸设有定位板145。而插接空间15是于多个导电端子12的相对二侧表面分别纵向贯通有固持孔151。
该二定位弹片2是由金属所制成,并分别具有一基板21,该基板21是于底部朝外侧弯折延伸有水平状的贴合片211,另于贴合片211表面纵向贯通有锁接孔2110,且于相邻贴合片211二侧分别朝下方凸设有卡制块212。又基板21是于相对二外侧分别形成有朝相对内侧回旋弯折的曲部22,而二曲部22是于末端分别设有扣合部23,再于二扣合部23与基板21间形成有缓冲空间20,且二扣合部23间亦形成有间隙24。前述二扣合部23是分别具有一弹扣231,二弹扣231是分别朝外侧弯折有水平状的弹臂2311,并于弹臂2311末端朝上方形成有回旋状的弯折段2312,以供弹扣231形成U字构形。
该插接座3是具有多个传输端子31,并于各传输端子31分别电性连接有穿出外部的缆线311。又于插接座3二相对外侧面分别凸设有扣块32,且二扣块32是分别于表面形成有朝上方外侧倾斜的导引面321。而插接座3于相邻多个传输端子31的相对二侧分别朝下方延伸有固持块33。
请参阅图5、6、7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立体外观图、前视图(一)、(二),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是先将二定位弹片2由二定位槽14的开口141置入,以供基板21的贴合片211位于轨槽143的底部外侧,而扣合部23的弹扣231为由缺口142伸入至插接空间15内。其中,二定位弹片2的基板21是定位于于定位槽14一侧壁面及定位板145之间,且二基板21底部的二卡制块212为分别嵌固于定位槽14的卡制孔144内。而后再将插接座3由基座1的插接空间15上方向下组装,以供二扣块32的导引面321将二弹扣231的弯折段2312朝外侧推挤,并使得弹臂2311朝缓冲空间20内呈弹性变形,进而于插接座3完全置入于基座1的插接空间15时,弹臂2311即由缓冲空间20内呈弹性复位,以供弯折段2312位移至扣块32上方,由此完成二扣块32与扣合部23间的扣合动作。而插接座3的二固持块33为分别定位于插接空间15的固持孔151内,且插接座3的各传输端子31为电性连接于基部11的各导电端子12。则可通过上述基座1、二定位弹片2及插接座3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上述二定位弹片2的二扣合部23分别具有一弹扣231仅是为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二扣合部23可分别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扣231,其仅需使插接座3的二扣块32能与其二侧的二扣合部23相互扣合即可,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如利用其他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本实用新型于拆卸时是可将手工具(如一字起子或金属板等)插入定位弹片2的扣合部23与插接座3的扣块32之间,以供将扣合部23推离扣块32,由此解除扣合部23与扣块32间的扣合状态,进而可将插接座3由基座1的插接空间15拔出,以完成本实用新型的拆卸作业。
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是可先将二贴合片211焊接固定于默认电路板(图中未示出);或于二贴合片211的锁接孔2110通过锁接件(如螺丝或螺钉等)锁接固定于默认电路板。而各导电端子12为分别贴抵于默认电路板上对应的焊点后,再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或插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形成电性连接,用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进行传输电源或信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于基座1的二定位槽14分别装设有定位弹片2,而二定位弹片2是分别设有伸入插接空间15内的二个扣合部23,使得插接座3的二扣块32能分别于其二侧的二扣合部23相互扣合,以供通过二定位弹片2的二扣合部23来加强其受二扣块32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由此加强整体嵌合力,以降低基座1的插接空间15内的插接座3因受外力拉扯而脱落的可能,进而确保多次插拔后各导电端子12与各传输端子31间的电性接触效果,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
又,本实用新型的二定位弹片2是由金属所制成,进而可加强二定位弹片2本身的结构强度,以提高二定位弹片2受二扣块32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以及通过其金属材质降低二扣块32对二定位弹片2造成的磨损,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上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
(一)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于二定位弹片2是分别设有二个扣合部23,以通过前述二定位弹片2的二扣合部23来加强其与二扣块32间的扣合强度,藉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
(二)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金属制成二定位弹片2,以供加强二定位弹片2本身的结构强度,以降低二扣块32对二定位弹片2造成的磨损,由此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是包括有基座1、二定位弹片2及插接座3,其中,二定位弹片2是分别设有二个扣合部23,以供通过二定位弹片2的二扣合部23来加强其受二扣块32挤压时的弹性复位力,由此提升扣合部23与扣块32间的嵌合力,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度,故凡是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有基座、二定位弹片及插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基座具有一基部,且该基部穿设有多个导电端子,再于该基部二侧分别同向延伸有定位部,而二定位部分别于内部设有定位槽,又于二定位部间形成有插接空间;
该二定位弹片分别装设于定位槽内,而二定位弹片分别具有伸入插接空间内的二个扣合部,且于二扣合部间形成有间隙;
该插接座由基座上方朝下组合于插接空间内,且插接座具有与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多个传输端子,又于插接座相对二外侧面分别凸设有与扣固于扣合部下方的扣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的二定位槽分别于上方形成有供定位弹片置入的开口,且于二定位槽相对壁面上方分别剖设有供二扣合部伸入插接空间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定位弹片由金属所制成,并分别具有一基板,且于基板相对二外侧分别朝相对内侧回旋形成有曲部,而二曲部末端分别设有扣合部,再于二扣合部与基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是于二定位槽的二相对外侧面分别纵向剖设有轨槽,而二定位弹片分别于基板底部朝外侧弯折延伸有水平状的贴合片,并于贴合片表面纵向贯通有锁接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的二定位槽底部分别于相邻轨槽处凸设有抵贴于基板内侧面的定位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于相邻二轨槽的二侧表面纵向贯通有卡制孔,而二定位弹片的基部于相邻贴合片二侧分别朝下方延伸有嵌固于卡制孔内的卡制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的插接空间于多个导电端子的相对二侧表面分别纵向贯通有固持孔,而插接座于相邻多个传输端子的相对二侧分别朝下方延伸有定位于固持孔内的固持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定位弹片的二扣合部分别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弹扣,该弹扣朝插接空间内水平延伸有弹臂,并于弹臂末端朝上方形成有回旋状的弯折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座的二扣块分别于表面形成有朝上方外侧倾斜的导引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插接座的多个传输端子分别电性连接有缆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20907.6U CN204118376U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20907.6U CN204118376U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18376U true CN204118376U (zh) | 2015-01-21 |
Family
ID=52335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2090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18376U (zh) | 2014-09-11 | 2014-09-11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11837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1876A (zh) * | 2019-12-17 | 2020-03-24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
2014
- 2014-09-11 CN CN201420520907.6U patent/CN2041183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1876A (zh) * | 2019-12-17 | 2020-03-24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CN110911876B (zh) * | 2019-12-17 | 2024-11-19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58776B (zh) | 插头电连接器与插座电连接器 | |
US9502795B1 (en) | Clamping wire structure of terminal block | |
CN102957013A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TWM305483U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CN202159800U (zh) | 线缆插头连接器、板端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US20150244109A1 (en) | Actuator With Dual Finger Grip Portions | |
CN204118376U (zh)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CN205319424U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1766207U (zh) | 电连接器插座 | |
CN202205949U (zh) | 电连接器 | |
TWM586467U (zh) | 電連接器之接地結構改良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
CN112952482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105281120A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112952481B (zh) | 电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CN205657216U (zh) | 具有稳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 |
US9431736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10838315U (zh) | 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 |
CN102280768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4905540U (zh) | 电源连接器 | |
TWM492558U (zh) | 電連接器之結構改良 | |
TW202125912A (zh) | 軟性電路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 |
CN106532360B (zh) | 具接地构件的连接器组合 | |
CN202167704U (zh) | 板端插座连接器 | |
CN203707470U (zh) | 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