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81120A - 电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81120A CN105281120A CN201510821345.8A CN201510821345A CN105281120A CN 105281120 A CN105281120 A CN 105281120A CN 201510821345 A CN201510821345 A CN 201510821345A CN 105281120 A CN105281120 A CN 1052811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terminal
- plug
- sides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插座,其包括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及金属壳,该金属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金属壳两侧均设有一连接式卡臂,该连接式卡臂两端均与金属壳一体连接,且连接式卡臂中部向金属壳内部隆起以形成卡位部;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连接式卡臂适配的第一卡槽;金属壳前端两侧均设有可防止插头插反的防呆结构,且绝缘本体两侧均设有与该防呆结构适配的让位槽。本发明中插头插入插座使,通过插头中的让位槽配合插座的防呆结构可有效防止插头插反;且插座可通过连接式卡臂对插头进行限位,令插头与插座稳定对接,且插头无需其它辅助动作可快速拔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话、个人数据处理器(PDA)、笔记型计算机以及数字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最方便的功能之一在于可为消费者提供非定点式的使用,而这些电子产品本身均需要消耗电力,因此,电子产品中需要配备电池,电池与产品本体之间的需要通过电池连接器连接,以将电池的电量输送给产品本体。
上述电池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相互配合的插头及插座,现有技术中的插座一般包括:一绝缘座及若干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和包覆于绝缘座外围的外壳,该外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且第一端子的接触部显露于该插口中,以用于与插头对接。现有技术中的插头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该插头通过绝缘本体插嵌于所述插座的插口中,且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令插头及插座导接。
为提高插头与插座对插后不易松脱,均采用搭扣或卡扣设计,以致使插头可稳定插接于插座中,并可保证插头与插座的通讯质量。当需要拔出插头时,由于插头与插座对接后结构极为稳固,导致插头不易拔出或需要其它辅助动作才可以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操作不便,再者,如果强行拔出插头的话,搭扣或卡扣会损坏,甚至导致整个插头或插座损坏或报废,严重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插头与插座对接时,存在插头易于插反的现象,且易于损坏插头或插座中的端子,影响整个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电池连接器包括:插座,其包括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及包覆于绝缘座外侧的金属壳,该金属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与插座适配的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绝缘本体插嵌于所述插座的插口中,且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所述金属壳两侧均设有一连接式卡臂,该连接式卡臂两端均与金属壳一体连接,且该连接式卡臂中部向金属壳内部隆起以形成一卡位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该连接式卡臂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金属壳前端两侧均设有可防止插头插反的防呆结构,且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均设有与该防呆结构适配的让位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子中具有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且该第一、第二触点组均与第一端子导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位部具有一伸入插口的弧形对接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呆结构为弯折成型于金属壳前端两侧的防呆脚,该防呆脚显露于所述插口前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两个弹性触点,两弹性触点之间形成一弹性夹紧间隔;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两个紧固触点,两紧固触点之间形成一固定夹紧间隔,其中,该固定夹紧间隔大于弹性夹紧间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后两端的接触部和包夹部,其中,该接触部具有用于夹紧第一端子的夹口;所述的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均设置于接触部中,并显露于夹口中。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触部包括沿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及分别相对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向上弯折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弹性触臂,该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前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凸伸并作为所述紧固触点的凸包;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触臂末端相对的面分别弯折形成作为所述弹性触点的隆起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定位板,且该主体部底面设置有定位卡片。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凸条及定位扣;所述金属壳上设置有分别与该定位凸条及定位扣适配的定位槽及定位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卡槽,且该绝缘座下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金属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一卡片,且该金属壳两侧下端设置有一铆接片,该铆接片铆合固定于第一限位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插座的连接式卡臂极好的弹性强度,可加强插座对插头夹持定位的保持力,使插头稳定插接于插座的插口中。另外,由于连接式卡臂通过卡位部的弧形对接面与插头中绝缘本体的第一卡槽对接,并形成限位或定位,以致使可快速实现插拔插头,且无需其它辅助动作即可实现,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令本发明具有极好的市场竞争力。
2、当需要将插头插入插座的插口中时,绝缘本体中的让位槽必须与插座中作为防呆结构的防呆脚对接,再推进绝缘本体,才可将插头插入所述插座的插口中,否则插头无法插入插座,以此达到防止插头插反的目的,并可有效保护插头及插座中的端子免受损坏,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3、由于插头中的第二端子采用两个弹性触点和两个紧固触点与插座中的第一端子对接,以此可保证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接触的稳定性,并可防止出现震动断讯的现象,实现增强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通讯质量,提高本发明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中插座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中插座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中绝缘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中金属壳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插头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中插头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第二端子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第二端子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接触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插座10插口
1绝缘座11定位凸条
12定位扣13第二卡槽
14第一限位槽15第一端子槽
2第一端子21本体部
211倒刺22导接部
23引脚部3金属壳
31连接式卡臂311卡位部
32防呆脚33定位槽
34定位孔35第一卡片
36铆接片37插脚
400插头4绝缘本体
41第一卡槽42让位槽
43第二端子孔44第三卡槽
5第二端子50夹口
501弹性触点502紧固触点
51主体部511定位板
512定位卡片52接触部
521第一固定触臂522第二固定触臂
523第一弹性触臂524第二弹性触臂、
53包夹部6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见图1、2所示,为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插座100及与该插座100适配的插头400。
结合图3、4所示,所述插座100包括绝缘座1、安装于绝缘座1中的第一端子2及包覆于绝缘座1外侧的金属壳3,该金属壳3与绝缘座1之间形成一插口10,该插口10供所述插头400插入。
结合图5所示,所述绝缘座1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凸条11及定位扣12,具体而言,所述定位凸条11设置于绝缘座1上端面的后边缘处,而定位扣12设置于绝缘座1上端面中部;与之对应的,所述金属壳3上设置有分别与该定位凸条11及定位扣12适配的定位槽33及定位孔34,其中,定位槽33设置于金属壳3上端面的后边缘处,定位孔34设置于金属壳3上端面中部。另外,所述绝缘座1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卡槽13,且该绝缘座1下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金属壳3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二卡槽13适配的第一卡片35,且该金属壳3两侧下端设置有一铆接片36,当所述金属壳3安装于绝缘座1外侧时,金属壳3上端面的定位槽33与绝缘座1上端面后边缘处的定位凸条11对接,绝缘座1上的定位扣12卡合于金属壳3上端面的定位孔34中,与此同时,所述金属壳3两侧的第一卡片35分别卡嵌于绝缘座1两侧面均设置的第二卡槽13中,且金属壳3中的铆接片36铆合固定于绝缘座1的第一限位槽14中,以致使金属壳3稳固包覆于绝缘座1外侧,且其牢固性极强。
结合图5、6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包括本体部21以及一体固定于本体部21前后两端的导接部22及引脚部23,其中,本体部21外侧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倒刺211。所述绝缘座1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端子2装配的第一端子槽15;所述第一端子2由第一端子槽15后端向前插入,其中,第一端子2的本体部21固定于第一端子槽15中,且本体部21外侧的倒刺211与第一端子槽15相互干涉,并形成定位。另外,第一端子2中的导接部22穿过第一端子槽15凸伸出绝缘座1前端面,并落入所述的插口10中;第一端子2中的引脚部23显露于绝缘座1后端面外。
结合图4和图7所示,所述金属壳3两侧均设有一连接式卡臂31,该连接式卡臂31两端均与金属壳3一体连接,且该连接式卡臂31中部向金属壳3内部隆起以形成一卡位部311,该卡位部311具有一弧形对接面,并通过该弧形对接面对插头400进行限位或定位。上述结构的连接式卡臂31由于两端均与金属壳3一体连接,以致使整个连接式卡臂31的弹性强度极好,并可加强连接式卡臂31对插头400夹持定位的保持力,使插头400稳定插接于插座100的插口10中。另外,由于连接式卡臂31通过卡位部311的弧形对接面对插头400进行限位或定位,可快速实现插拔插头400,且无需其它辅助动作即可实现,操作起来十分方便,令本发明具有极好的市场竞争力。
结合图3和图7所示,所述金属壳3前端两侧均设有可防止插头400插反的防呆结构,具体位于,所述防呆结构为弯折成型于金属壳3前端两侧的防呆脚32,该防呆脚32显露于所述插口10前端。
所述金属壳3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插脚37,该插脚37用于与PCB板插接,可使整个插座100稳定安装于PCB板上。
所述插头400包括绝缘本体4及固定于绝缘本体4中的第二端子5,该绝缘本体4插嵌于所述插座100的插口10中,且第二端子5与第一端子2对接,以致使该插头400与插座100导接。
所述绝缘本体4两侧设有与该连接式卡臂31适配的第一卡槽41,以致使插头400插入插座100的插口10中后,连接式卡臂31通过卡位部311的弧形对接面卡嵌于该第一卡槽41,以致插座100对插头400形成限位,令插头400稳定插接于插座100的插口10中,保证其之间的通讯质量。
所述绝缘本体4两侧均设有与该防呆结构适配的让位槽42,该让位槽42沿绝缘本体4的前端面向后开设形成。当需要将插头400插入所述插座100的插口10中时,绝缘本体4中的让位槽42必须与插座100中作为防呆结构的防呆脚32对接,再推进绝缘本体4,才可将插头400插入所述插座100的插口10中,否则插头400无法插入插座100,以此达到防止插头400插反的目的,并可有效保护插头400及插座100中的端子免受损坏,以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0-12所示,所述第二端子5中具有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且该第一、第二触点组均与第一端子2导接。其中,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两个弹性触点501,两弹性触点501之间形成一弹性夹紧间隔;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两个紧固触点502,两紧固触点502之间形成一固定夹紧间隔,其中,该固定夹紧间隔大于弹性夹紧间隔。
所述第二端子5包括一主体部51及成型于主体部51前后两端的接触部52和包夹部53,该接触部52具有用于夹紧第一端子2的夹口50,以致接触部52与第一端子2导接。
所述的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均设置于接触部52中,并显露于夹口50中。具体而言,所述接触部52包括沿主体部51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固定触臂521、522及分别相对第一、第二固定触臂521、522向上弯折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弹性触臂523、524,其中,第一、第二固定触臂521、522之间和第一、第二弹性触臂523、524之间形成所述的夹口50。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固定触臂521、522前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凸伸并作为所述紧固触点502的凸包;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触臂523、524末端相对的面分别弯折形成作为所述弹性触点501的隆起部,以致使所述弹性触点501及紧固触点502均显露于所述夹口50中。
结合图10所示,所述包夹部53包括两组包夹片,其中,第一组包夹片位于第二组包夹片后方,其中,该第一组包夹片用于包夹固定线缆6的绝缘层,第二组包夹片用于包夹固定线缆6的芯线,以致使线缆与第二端子5电性导通。
结合图9所示,所述主体部51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定位板511,且该主体部51底面设置有定位卡片512。所述绝缘本体4沿其后端面向前开设有贯穿前端面的第二端子孔43,且该绝缘本体4底面设置有贯穿第二端子孔43的第三卡槽44。
所述第二端子5插嵌固定于第二端子孔43中,具体而言,主体部51中的定位板511与第二端子孔43卡位,且主体部51中的定位卡片512卡合于第三卡槽44中,以致使第二端子5稳定安装于第二端子孔43中,且所述第二端子5中接触部52的夹口50显露于该第二端子孔43中。
结合图1、2及图14所示,当所述插头400插入所述插座100的插口10中后,插座100中第一端子2的导接部22插嵌入插头400中的第二端子孔43中,且该导接部22插嵌入第二端子5中接触部52的夹口50内,并与接触部52中的两个弹性触点501和两个紧固触点502导接。由于第二端子5采用两个弹性触点501和两个紧固触点502与插座100中的第一端子2对接,以此可保证第二端子5与第一端子2接触的稳定性,并可防止出现震动断讯的现象,实现增强插头与插座之间的通讯质量,提高本发明的市场竞争力。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电池连接器,包括:
一插座,其包括绝缘座、安装于绝缘座中的第一端子及包覆于绝缘座外侧的金属壳,该金属壳与绝缘座之间形成一插口;
一与插座适配的插头,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第二端子,该绝缘本体插嵌于所述插座的插口中,且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对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两侧均设有一连接式卡臂,该连接式卡臂两端均与金属壳一体连接,且该连接式卡臂中部向金属壳内部隆起以形成一卡位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设有与该连接式卡臂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金属壳前端两侧均设有可防止插头插反的防呆结构,且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均设有与该防呆结构适配的让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中具有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且该第一、第二触点组均与第一端子导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具有一伸入插口的弧形对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为弯折成型于金属壳前端两侧的防呆脚,该防呆脚显露于所述插口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组包括两个弹性触点,两弹性触点之间形成一弹性夹紧间隔;所述第二触点组包括两个紧固触点,两紧固触点之间形成一固定夹紧间隔,其中,该固定夹紧间隔大于弹性夹紧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一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后两端的接触部和包夹部,其中,该接触部具有用于夹紧第一端子的夹口;所述的第一触点组及第二触点组均设置于接触部中,并显露于夹口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沿主体部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及分别相对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向上弯折后再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弹性触臂,该第一、第二固定触臂前端分别成型有相对凸伸并作为所述紧固触点的凸包;所述第一、第二弹性触臂末端相对的面分别弯折形成作为所述弹性触点的隆起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向上弯折形成有定位板,且该主体部底面设置有定位卡片。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上端面设置有定位凸条及定位扣;所述金属壳上设置有分别与该定位凸条及定位扣适配的定位槽及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两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卡槽,且该绝缘座下端面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金属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该第二卡槽适配的第一卡片,且该金属壳两侧下端设置有一铆接片,该铆接片铆合固定于第一限位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1345.8A CN105281120B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电池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21345.8A CN105281120B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电池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1120A true CN105281120A (zh) | 2016-01-27 |
CN105281120B CN105281120B (zh) | 2017-10-13 |
Family
ID=5514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21345.8A Active CN105281120B (zh) | 2015-11-23 | 2015-11-23 | 电池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81120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4292A (zh) * | 2016-09-28 | 2017-02-01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辅助定位机构、连接器座体及终端设备 |
CN115051208A (zh) * | 2022-05-09 | 2022-09-1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116387895A (zh) * | 2023-05-22 | 2023-07-04 |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74349Y (zh) * | 2008-09-02 | 2009-07-15 |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插座 |
CN102723629A (zh) * | 2011-03-30 | 2012-10-1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端子及电源连接器 |
CN202856065U (zh) * | 2012-06-11 | 2013-04-03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易脱电源连接器组合构造 |
CN203445347U (zh) * | 2013-08-02 | 2014-02-19 | 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US20150056839A1 (en) * | 2011-08-05 | 2015-02-26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terminals |
CN205319424U (zh) * | 2015-11-23 | 2016-06-15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电池连接器 |
-
2015
- 2015-11-23 CN CN201510821345.8A patent/CN1052811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74349Y (zh) * | 2008-09-02 | 2009-07-15 | 庆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插座 |
CN102723629A (zh) * | 2011-03-30 | 2012-10-10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源端子及电源连接器 |
US20150056839A1 (en) * | 2011-08-05 | 2015-02-26 | Molex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wer terminals |
CN202856065U (zh) * | 2012-06-11 | 2013-04-03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易脱电源连接器组合构造 |
CN203445347U (zh) * | 2013-08-02 | 2014-02-19 | 康而富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 |
CN205319424U (zh) * | 2015-11-23 | 2016-06-15 | 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电池连接器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74292A (zh) * | 2016-09-28 | 2017-02-01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辅助定位机构、连接器座体及终端设备 |
CN106374292B (zh) * | 2016-09-28 | 2020-07-28 |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的辅助定位机构、连接器座体及终端设备 |
CN115051208A (zh) * | 2022-05-09 | 2022-09-13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CN116387895A (zh) * | 2023-05-22 | 2023-07-04 |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81120B (zh) | 2017-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64492B2 (en) | Terminal structure of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port incorporating same | |
CN204633034U (zh) | 电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 | |
TWM607831U (zh) | 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 | |
CN205319424U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105281120A (zh) | 电池连接器 | |
WO2019140791A1 (zh) |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 |
CN207398397U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05264887U (zh) | 掀盖式fpc连接器 | |
CN204243358U (zh) | 插头连接器及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 | |
CN204407560U (zh) |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 |
CN101312273A (zh) | 电连接器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7320401U (zh) |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 | |
CN205657216U (zh) | 具有稳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 |
CN201188463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203466318U (zh) | micro-USB连接器 | |
CN201207456Y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CN216450913U (zh) | 转pin、对接pin和对接pin紧固件 | |
CN204118376U (zh) | 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 |
TWM461898U (zh) | 電連接器及其端子組 | |
TWM341962U (en) | Plug cable connector | |
CN211629482U (zh) | 一种新型充电线 | |
CN206639960U (zh) | Sim卡连接器 | |
CN205657204U (zh) | 能够提供两种配合方式的电池连接器 | |
CN201975564U (zh) | 可正、反向插接的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