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21468U - 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1468U
TWM621468U TW110209449U TW110209449U TWM621468U TW M621468 U TWM621468 U TW M621468U TW 110209449 U TW110209449 U TW 110209449U TW 110209449 U TW110209449 U TW 110209449U TW M621468 U TWM621468 U TW M62146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printed circuit
flexible prin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賢昌
Original Assignee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9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1468U/zh
Publication of TWM621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1468U/zh
Priority to CN202123260543.1U priority patent/CN216773563U/zh
Priority to JP2022000055U priority patent/JP3236699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其係包含一膠芯、一第一端子組、一第二端子組與一蓋體。膠芯包含一插入部、一連接部與複數承軸部,且藉由插入部、連接部與多個承軸部形成一容置空間與一作用區。其中,容置空間用於設置外部的軟性印刷電路板和連接部用於止擋軟性印刷電路板於作用區。第一端子組包含複數第一電極和第二端子組包含複數第二電極。蓋體藉由多個轉軸部顯露或閉合容置空間與作用區。多個第一電極可預先地埋入插入部或多個第二電極預先地埋入連接部。又,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是以窄間距方式交錯配置。

Description

連接器
本創作為一種連接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連接器。
傳統中,線對板的連接器提供多個前端/後端電極連接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與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
隨著連接器使用的場域功能變化多,例如車用場域等,對於連接器的前端與後端電極所要求的數量也日益增多,一併可以參考圖1,係習知技術之線對板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1中,線對板連接器2之電極22,22'的數量超過10個,且在電極22與電極22'之間又形成可以用於容置電極22,22'的電極槽24。由於電極槽24具有相當的厚度,當電極22,22'設置於電極槽24時,整體的線對板連接器2的長度將會大幅度地增加。較長的線對板連接器2是脆弱且容易損壞的,這不利於組裝與使用。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出一種連接器,可用以解決傳統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本創作之第一目的係提供一種連接器,係能夠消除傳統連接器需要藉由電極槽才能夠讓各個電極獨立地傳遞電氣訊號的缺失。
本創作之第二目的係根據上述連接器,藉由前端電極與後端電極之間交錯設置與預先透過模化方式(例如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工藝技術)將前端電極及/或後端電極預先埋入膠芯,用於在相鄰的二個電極之間縮小間距,進而實現具有窄間距(或稱極窄間距)之電極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與其他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連接器,其能夠連接具有複數導線的一軟性印刷電路板與一電路板體。連接器包含一膠芯、一第一端子組、一第二端子組與一蓋體。膠芯包含一插入部、一連接部與複數承軸部。插入部、連接部與多個承軸部形成一容置空間與一作用區。多個承軸部位於插入部與連接部的二側。其中,容置空間用於設置軟性印刷電路板,且軟性印刷電路板止擋於連接部,使得多條導線定位於作用區。第一端子組包含複數第一電極。多個第一電極分別地提供一第一接觸端與一第一連接端。多個第一連接端能夠連接電路板體。第二端子組包含複數第二電極。多個第二電極分別地提供一第二接觸端與一第二連接端。多個第二連接端能夠連接電路板體。蓋體形成複數轉軸部。多個轉軸部對應多個承軸部設置,而能夠在多個轉軸部耦合多個承軸部之後,讓蓋體藉由多個轉軸部在該等承軸部轉動而顯露或閉合容置空間與作用區。其中,在模化膠芯的製程中,多個第一電極可預先地埋入插入部,或者多個第二電極預先地埋入連接部。又,多個第一電極與多個第二電極是交錯配置,且每一第一電極與每一第二電極之間相距一窄間距,且多個第一接觸 端與多個第二接觸端定位於作用區以能夠接觸多個導線。
相較於傳統的連接器,本創作提出一種連接器,能夠提供具有窄間距交錯設置的多電極,使得整體連接器的尺寸將可以大幅度縮減,除了尺寸縮減之外,其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電氣訊號傳遞品質。
2:線對板連接器
22、22':電極
24:電極槽
4:軟性印刷電路板
42:頭端
10:連接器
12:膠芯
122:插入部
1224:第一定位孔
124:連接部
1242:第一貫孔
1244:第二定位孔
126:承軸部
1262:固定槽
14:第一端子組
142:第一電極
1422:第一接觸端
1424:第一連接端
1426:第一凸起點
16:第二端子組
162:第二電極
1622:第二接觸端
1624:第二連接端
1626:第二凸起點
18:蓋體
182:轉軸部
20:第三端子組
202:第三電極
26:導角
SP:容置空間
WA:作用區
H:第一高度
d:窄間距
圖1係習知技術之線對板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3(a)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立體圖。
圖3(b)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俯視圖。
圖3(c)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前視圖。
圖3(d)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後視圖。
圖4(a)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的立體圖。
圖4(b)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俯視圖。
圖5係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與第一電極的結合俯視圖。
為充分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於本創作中,係使用「一」或「一個」來描述本文所述的單元、元件和組件。此舉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並且對本創作之範疇提供一般 性的意義。因此,除非很明顯地另指他意,否則此種描述應理解為包括一個、至少一個,且單數也同時包括複數。
於本創作中,用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他任何類似用語意欲涵蓋非排他性的包括物。舉例而言,含有複數要件的一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不僅限於本文所列出的此等要件而已,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但卻是該元件、結構、製品或裝置通常固有的其他要件。除此之外,除非有相反的明確說明,用語「或」是指涵括性的「或」,而不是指排他性的「或」。
請參考圖2,係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在圖2中,說明連接器10能夠連接具有複數導線(圖未示)的一軟性印刷電路板4與一電路板體(圖未示)。導線係包覆於軟性印刷電路板4,於此,導線係顯露在軟性印刷電路板4之頭端42的下表面。
連接器10包含一膠芯12、一第一端子組14、一第二端子組16與一蓋體18。
一併可以參照圖3(a)至圖3(d),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3(a)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立體圖;圖3(b)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俯視圖;圖3(c)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前視圖;以及,圖3(d)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的後視圖。
膠芯12包含一插入部122、一連接部124與複數承軸部126。於此,多個承軸部126的數量係以二個為例說明。此外,插入部122、連接部124與承軸部126係可為一體成型的結構,例如膠芯12透過射出成型的方式形成插入部122、連接部124與承軸部126。
插入部122、連接部124與承軸部126形成一容置空間SP與一作用區WA,以及承軸部126位於插入部122與連接部124的二側(或二翼)。在圖2中,插入部122的高度較連接部124與承軸部126的高度為低,用以形成C型的容置空間SP,且在容置空間SP又提供具有開口狀的作用區WA。容置空間SP用於設置軟性印刷電路板4,且當軟性印刷電路板4透過插入部122進入容置空間SP時,軟性印刷電路板4將受到連接部124的止擋而被限制於容置空間SP,藉由上述的設計,將使得導線定位於作用區WA,讓圖2的第一端子組14與第二端子組16的電極可以設置在作用區WA,並與限位在作用區WA的導線進行電性連接,於後說明。
一併可以參照圖4(a)至圖4(b),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4(a)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與第三端子組的立體圖;以及,圖4(b)是說明本創作圖2之第一端子組、第二端子組與第三端子組的俯視圖。
第一端子組14包含複數第一電極142,又每一第一電極142分別地提供一第一接觸端1422與一第一連接端1424,其分別地形成在第一電極142的二個自由端。第一連接端1424能夠連接電路板體與第一接觸端1422能夠連接軟性印刷電路板4的導線。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42為單一片電極的形狀,第一接觸端1422與一第一連接端1424之間相距有第一高度H。又,第一接觸端1422的第一凸起點1426能夠用於接觸導線。
第二端子組16包含複數第二電極162,又每一第二電極162分別地提供一第二接觸端1622與一第二連接端1624,其分別地形成在第二電極162的二個自由端。第二連接端1624能夠連接電路板體與第二接觸端 1622能夠連接軟性印刷電路板4的導線。於本實施例中,第二接觸端1622為魚叉型的形狀,其能夠在蓋體18閉合容置空間SP與作用區WA時,將軟性印刷電路板4挾持於在容置空間SP與作用區WA;又,第二接觸端1622的第二凸起點1626能夠用於連接導線。
上述的第一接觸端1422與第二接觸端1622能夠透過其高度的調整或是結構的設計形成具有彈性的電極而能夠提高電性接觸的良率;又,第一接觸端1422與第二接觸端1622主要設置於作用區WA。因此,具有開口的作用區WA也可以容忍第一接觸端1422與第二接觸端1622作用於軟性印刷電路板4所產生的形變量。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應可以注意到,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與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是交錯配置於作用區WA,其每一第一電極142與每一第二電極162之間相距一窄間距d,即是第一電極142的中心至第二電極162的中心,例如小於或等於0.4公釐(mm)。
值得注意的是,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42是預先地埋入插入部122,一併參考圖5,係說明本創作圖2之膠芯與第一電極的結合俯視圖。在圖5中,在膠芯12模化(molding)插入部122的過程中,以例如金屬射出埋入(insert molding)的工藝將第一端子組14直接固定於插入部122,讓多個第一電極142以例如等間距的方式進行排列。由於第一端子組14是預先地埋入插入部122,所以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將穩固地且間隔地設置於作用區WA。又,連接部124可以是預先地開設第一貫孔1242(其可以參考圖3(d)),讓第二電極162插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貫孔1242設置的位置係對應在二個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之間,使得第二電極162插入 第一貫孔1242時,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能夠恰巧設置於例如二個第一電極142之間。再者,在作用區WA的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與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將懸浮於作用區WA,而能夠電性連接軟性印刷電路板4的導線。
於另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二電極162也可以是預先地埋入連接部124,也就是在膠芯12模化(molding)連接部124的過程中,以例如金屬射出埋入的工藝將第二電極162直接固定於連接部124,讓多個第二電極162以例如等間距的方式進行排列。由於第二電極162是預先地埋入連接部124,所以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將穩固地且間隔地設置於作用區WA。又,插入部122可以是預先地開設第二貫孔(圖未示),讓第一電極142插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貫孔設置的位置係可形成在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之間,使得第一電極142插入第二貫孔時,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能夠恰巧設置於例如二個第二電極162之間或第二電極162之一側。再者,在作用區WA的第二電極162之第二接觸端1622與第一電極142之第一接觸端1422將懸浮於作用區WA,而能夠電性連接軟性印刷電路板4的導線。
於另一實施例中,除了第一端子組14與第二端子組16之外,更包含提供第三端子組20,且第三端子組20具有複數第三電極202(例如數量為二個)。為了讓第三電極202可以更加地固定於設置於承軸部126,於本實施例中,一併參考圖3(a),承軸部126更包含形成複數固定槽1262,藉由將第三電極202設置於固定槽1262,使得第三電極202之一端設置於電路板體時,例如焊接方式進行設置,其能夠將膠芯12固定於電路板體。
回到圖2,蓋體18形成複數轉軸部182。於此,轉軸部182係形成在蓋體18的二側以對應承軸部126。在轉軸部182耦合(或卡扣、插入等)承軸部126之後,蓋體18能夠藉由轉軸部182進行轉動,以顯露或閉合容置空間SP與作用區WA。
於另外一實施例中,蓋體18與承軸部126的結構也可以置換成另一型態,其同樣也可以達到將軟性印刷電路板4固定於容置空間SP。舉例而言,蓋體18可以結合膠芯12,而不需要選擇性顯露或閉合容置空間SP與作用區WA,即是蓋體18不需要開啟或關閉。於本實施例中,為了能夠將軟性印刷電路板4固定或鎖固於容置空間SP與作用區WA,軟性印刷電路板4的頭端42可以在其二側形成缺口(圖未示)。可一併參考申請人的另一台灣專利公告號M412491U所設計的彈性止退部。本創作圖2的承軸部126可替代為複數彈性止退部(圖未示)。彈性止退部分別地具有鎖定部、操作部與彈性部。操作部突出於蓋體。彈性部連接操作部。藉由按壓操作部驅動彈性部與鎖定部,而將軟性印刷電路板4卡口於容置空間SP。使得軟性印刷電路板之二側之缺口可與鎖定部相互作用,以達到止退和固定在容置空間SP的目的。於本實施例中,本創作圖2的蓋體18之轉軸部182可以替換為複數通道,該等通道對應該等彈性止退部設置,而能夠讓操作部穿過通道突出於該蓋體。於此,蓋體18不顯露作用區WA。
除上述主要的結構之外,還包含其他的結構,一併說明如下:
一併參考圖3(a),插入部122的前緣形成複數導角26,係能夠將軟性印刷電路板4導引進入容置空間SP。
一併參考圖3(c),插入部122鄰近於第一連接端1424之處, 形成複數第一定位孔1224以定位第一連接端1424。由於第一定位孔1224鄰近於電路板體。因此,藉由圖4(a)的第一連接端1424可以理解到,其可藉由彎折以符合第一定位孔1224的位置,而能夠更加地接觸電路板體。
同樣地,一併參考圖3(d),連接部124鄰近於第二連接端1624之處,形成複數第二定位孔1244以定位第二連接端1624。理由同上,於此不贅述。
本創作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創作,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創作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創作之範疇內。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4:軟性印刷電路板
42:頭端
10:連接器
12:膠芯
14:第一端子組
16:第二端子組
18:蓋體
182:轉軸部

Claims (10)

  1. 一種連接器,係供連接具有複數導線的軟性印刷電路板與電路板體,該連接器包含:膠芯,係具有插入部、連接部與複數承軸部,該插入部、該連接部與該等承軸部形成容置空間與作用區,該等承軸部位於該插入部與該連接部的二側,其中該容置空間供設置該軟性印刷電路板,且該軟性印刷電路板止擋於該連接部,使得該等導線定位於該作用區;第一端子組,係具有複數第一電極,該等第一電極分別地提供第一接觸端與第一連接端,該等第一連接端供連接該電路板體;第二端子組,係具有複數第二電極,該等第二電極分別地提供第二接觸端與第二連接端,該等第二連接端供連接該電路板體;以及蓋體,係形成複數轉軸部,該等轉軸部對應該等承軸部設置,以供在該等轉軸部耦合該等承軸部之後,該蓋體藉由該等轉軸部在該等承軸部轉動而選擇性顯露或閉合該容置空間與該作用區;其中,在模化(molding)該膠芯的製程中,該等第一電極預先地埋入該插入部或該等第二電極預先地埋入該連接部,又該等第一電極與該等第二電極是交錯配置,且每一該等第一電極與每一該等第二電極之間相距窄間距,且該等第一接觸端與該等第二接觸端定位於該作用區以供接觸該等導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插入部鄰近於該第一連接端之處,形成複數第一定位孔以定位該等第一連接端。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連接部鄰近於該第二連接 端之處,形成複數第二定位孔以定位該等第二連接端。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更包含第三端子組與該等承軸部形成複數固定槽,該第三端子組係具有複數第三電極設置於該等固定槽,以供將該膠芯固定於該電路板體。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電極之該等第一接觸端與該等第二電極之該等第二接觸端是交錯配置於該作用區。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接觸端與該等第二接觸端懸浮於該作用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一接觸端之第一凸起點與該等第一連接端之間相距第一高度。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等第二接觸端為魚叉型,以供該蓋體閉合該容置空間與該作用區時,將該軟性印刷電路板挾持於在該容置空間與該作用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插入部的前緣形成複數導角,以供將該軟性印刷電路板導引進入該容置空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連接器,其中該等承軸部被替代為複數彈性止退部,該等彈性止退部分別地具有鎖定部、操作部與彈性部,該操作部突出於該蓋體,該彈性部連接該操作部,藉由按壓該操作部驅動該彈性部與該鎖定部,而將該軟性印刷電路板卡口於該容置空間,又,該蓋體之該等轉軸部被替代為複數通道,該等通道對應該等彈性止退部設置,以供該操作部穿過該等通道突出於該蓋體,該蓋體不顯露該作用區。
TW110209449U 2021-08-09 2021-08-09 連接器 TWM621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449U TWM6214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連接器
CN202123260543.1U CN216773563U (zh) 2021-08-09 2021-12-23 连接器
JP2022000055U JP3236699U (ja) 2021-08-09 2022-01-12 コネク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449U TWM6214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連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1468U true TWM621468U (zh) 2021-12-21

Family

ID=80493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449U TWM621468U (zh) 2021-08-09 2021-08-09 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236699U (zh)
CN (1) CN216773563U (zh)
TW (1) TWM6214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6252B (zh) * 2021-08-09 2024-03-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6252B (zh) * 2021-08-09 2024-03-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3563U (zh) 2022-06-17
JP3236699U (ja) 2022-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57263B1 (en) Edge connectors having stamped signal contacts
US6234817B1 (en) Blind-mate, floatable connectors assembly
CN212085282U (zh) 端子总成以及电连接器
JP37036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CN111525307B (zh) 用于电路板的双连接器组件
US10283907B2 (en) Flo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module
CN204243294U (zh)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JPH07169523A (ja) コネクタ
US1109505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duce distance between electrical terminals
KR101326395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장치
US750379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guide spring for precise contact guidance of a PCB
TWM621468U (zh) 連接器
CN1229292A (zh) 直角电连接器
JP506404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141124A (ja) 基板取付型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の基板取付構造
TWI836252B (zh) 連接器
US10622744B2 (en) Multipole connector
US11056816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hereof
CN206422268U (zh) 软性扁平电缆连接器
CN220934501U (zh) 带有刺破式弹片的连接器
US20240364028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214797800U (zh) 一种浮动接口结构及连接器
JPH09139250A (ja) 嵌合ガイド付き可動コネクタ
CN119383835A (zh) 线路板、线路板互联结构及线路板制作方法
CN115776014A (zh) 一种线板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