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834U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Google Patents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13834U TWM613834U TW109214643U TW109214643U TWM613834U TW M613834 U TWM613834 U TW M613834U TW 109214643 U TW109214643 U TW 109214643U TW 109214643 U TW109214643 U TW 109214643U TW M613834 U TWM613834 U TW M61383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racking
- piece
- door
- window
- wa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or And Window Frames Mounted To Opening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係主要設有數相互對應,且間隔設置之防裂元件,並於該防裂元件表面成型有數個加固凹坑,以增加防裂元件的握裹性能及摩擦係數,藉此,當混凝土流經防裂元件表面時,係會附著於防裂元件表面所設數多個加固凹坑中,以於混凝土凝固形成牆壁結構體後,增加與牆壁結構體的握裹面積及結合穩固性,以提高RC牆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抗裂性能,據此,當外力作用時,因有效減緩及分散外力作用,即可達到有效防止該門、窗框角落之牆壁結構體及其表面粉刷層發生龜裂或微龜裂效果。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尤指一種於防裂元件表面設有數多個加固凹坑,以增加防裂元件的握裹性能及摩擦係數,進而提高與該防裂元件結合之牆壁結構體的強度及抗裂性能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按,為了保持室內的通風及光線照明,現有建築物的牆壁都會安裝有窗戶,當建築物因熱脹冷縮或受地震搖晃震動時,係易於牆壁的窗框角落處發生龜裂,導致雨水由裂縫滲入室內。故本案創作人係研發有台灣公告號第I650468號之「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請參閱第八圖所示,該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a)係包含有一體成型有一第一片部(a1)與一垂直連接第一片部(a1)之第二片部(a2),並於第一片部(a1)與第二片部(a2)設有複數個孔洞(a3),以供定位桿(a4)穿設後將該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a)釘設於窗框角落的模板上,再進行混凝土灌漿,將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a)包覆於牆壁內,以於地震等發生時吸收窗框角落壁面產生的應力,以避免牆壁龜裂。
然而該台灣公告號第I650468號之「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於使用時,係會發生定位桿(a4)釘入板模時易受震動脫落等缺失,故本案創作人的女兒係研發有台灣公告號第M582057號之「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請一併參閱第九圖所示,該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b)係主要於其防裂元件(b1)活動穿設有數定位桿(b2),且於該數定位桿(b2)上圈綁有束帶(b3),藉此,利用束帶(b3)將定位桿(b2)圈綁固定設計,即可避免於安裝過程中,定位桿(b2)不預期掉落情形,以利施工人員將各定位桿(b2)釘入模板中。
另本案創作人有鑑於該台灣公告號第I650468號之「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及台灣公告號第M582057號之「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在安裝使用時,請一併參閱第十圖所示,當將防裂元件(b1)固定在板模上,再沿著窗框周圍設置縱向鋼筋(c)時,施工人員須藉由梯架攀爬到高處,以將縱向鋼筋(c)由上往下穿過兩固定桿(b4)形成的間隙處,而此施工人員持拿鋼筋(c)並往復攀爬梯架,將數多鋼筋(c)逐一由上往下穿設的安裝過程極為耗時費工,以致大幅降低現場施工效率。故本案創作人係進一步研發台灣公告號第I695106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請一併參閱第十一圖所示,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d)係主要於其防裂元件(d1)之第一片部(d11)與第二片部(d12)相連處形成一缺口(d13),並於該第一片部(d11)及第二片部(d12)端部邊緣位於缺口(d13)旁側處設有相鄰之二固定孔(d14),且於該二固定孔(d14)分別穿設固接有一固定桿(d2),又於該第一片部(d11)及第二片部(d12)穿接之二固定桿(d2)共同界定形成的作業區間(d5)中設有定位孔(d15),以供定位桿(d4)活動穿設以固定於一模板上。藉此,請一併參閱第十二圖所示,當將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d)安裝於門、窗框(e)之框角處後,再沿著門、窗框(e)周圍設置鋼筋(f)時,係可使鋼筋(f)直接置入第一片部(d11)及第二片部(d12)外側邊與其相鄰之固定桿(d2)間形成的鋼筋抵放區間(d5),以抵靠於固定桿(d2)處,據此,即可快速、便利完成鋼筋(f)安裝,而大幅提高現場施工效率。
再者,本案創作人鑑於該台灣公告號第I695106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及台灣公告號第M582057號之「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利用束帶(b3)圈綁定位桿(b2)設計,雖可達到避免定位桿(b2)不預期掉落效果;然,以束帶(b3)將數定位桿(b2)圈綁固定係須耗費相當多的工時及成本。因此,本案創作人係再研發有台灣公告號第M594053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六)」,請一併參閱第十三圖所示,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g)係主要使該防裂元件(g1)其數定位孔(g2)穿設之定位桿(g3)的桿壁與該定位孔(g2)之孔壁相抵靠,於此,當依序敲打定位桿(g3)使其釘入模板時,其它尚未被敲打的定位桿(g3)係可穩固定位於防裂元件(g1)上不受震動掉落,而同樣達到便利安裝效果,並可省略以束帶(b3)將數定位桿(b2)固定所耗費的工時與成本。
又本案創作人有鑑於其研發之台灣公告號第I695106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於安裝後,於門、窗框角落處之牆壁結構體及其表面粉刷層仍會受地震應力等作用而發生微龜裂情況。於是,進一步研發有台灣公告號第M592012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七)」,請一併參閱第十四圖所示,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h)係主要使數間隔設置之防裂元件(h1)以固定桿(h2)穿設固接,又使一加固單元(h3)其二加固片(h31)分別與該固定桿(h2)二端相接,並於二加固片(h31)間設有一吸震構件(h32),且使該吸震構件(h32)橫跨設置於該數防裂元件(h1)缺口處,藉此,利用該加固單元(h3)設置係可提高門、窗框角落之牆壁結構體的抗裂強度,而使該牆壁結構體及其表面粉刷層於地震發生時,不致發生微龜裂情況。
另本案創作人有鑑於其研發之台灣公告號第I695106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於安裝後,請一併參閱第十五圖所示,當混凝土凝固形成牆壁結構體(i),而於該牆壁結構體(i)成型一預留之門、窗口,於將門、窗框(j)安裝於該門、窗口,在與門、窗口間產生的空隙處,係會用水泥砂漿填補形成崁縫(k),當地震應力傳遞至崁縫(k)時,該崁縫(k)及其表面粉刷層等係容易發生微龜裂情況。於是,本案創作人係研發有台灣案號第108147018號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八)」,請一併參閱第十六圖所示,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m)係主要使數間隔設置之防裂元件(m1)以固定桿(m2)穿設固接,又使一加固單元(m3)其二加固片(m31)分別與該固定桿(m2)二端相接,並於二加固片(m31)間設有一吸震構件(m32),且於該二加固片(m31)各成型有一崁縫加固部(m33),於此,請一併參閱第十七圖所示,當該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m)於安裝使用時,其崁縫加固部(m33)係可與門、窗框(j)角落處之崁縫(k)相結合,利用該加固單元(m3)之崁縫加固部(m33)設置即可提高門、窗框(j)角落之牆壁結構體(i)及崁縫(k)的抗裂強度,以保護門、窗框(j)角落之崁縫(k)與粉刷層等在地震時,不致發生微龜裂效果。
緣是,由上述本案創作人研發歷程可知,本案創作人係於實務使用其產品,不斷發現其產品仍有可再精進改良處,而致力於使其產品更為好用、實用。近期本案創作人係發現若可將其產品的防裂元件與牆壁結構體做更穩固的結合,將更有助於提高牆壁結構體的強度及抗裂性能,乃本著精益求精,使其產品更加完善的理念,藉其多年於相關領域的製造及設計經驗和知識的輔佐,並經多方巧思,研創出本創作。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主要目的係為了提供一種於防裂元件表面設有數多個加固凹坑,以增加防裂元件的握裹性能及摩擦係數,進而提高與該防裂元件結合之牆壁結構體的強度及抗裂性能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創作人乃研擬如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係包含:
數防裂元件,乃使該數防裂元件相互對應,並呈間隔設置,該防裂元件係包含一縱向設立之第一片部與一橫向設立之第二片部,且使該第一片部與第二片部垂直連接為一體,並於該第一片部與第二片部一側共同形成有一缺口,又使該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各於其端部邊緣位於該缺口旁側處設有二相鄰之固定孔;
數固定桿,係於該數防裂元件其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相對應之二固定孔中分別穿設固接有一固定桿,又使該第一片部定義有縱向通過其二固定桿之二縱向邊線,另使該第二片部定義有橫向通過其二固定桿之二橫向邊線,且使該二縱向邊線及二橫向邊線與該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之端部邊緣共同圍設形成一作業區間,而於該作業區間係設有至少一定位孔;
至少一定位桿,乃使該至少一定位桿穿設於該數防裂元件其相對應的定位孔中,並固定於一模板上;
其特徵在於:該防裂元件係於其表面成型有數個加固凹坑。
如上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其加固凹坑的形狀係為矩形、三角形、一字形、圓形及多邊形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如上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係於其表面成型有數個間隔設立的溝槽,而於兩相鄰溝槽間係各形成有一凸肋,且於該數個凸肋上分別成型有該數個加固凹坑。
如上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之數個溝槽及數個凸肋係呈一傾斜角度並相互平行設立。
如上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之溝槽上係設有數個透孔。
藉此,當混凝土流經防裂元件表面時,係會附著於防裂元件表面所設數多個加固凹坑中,以於混凝土凝固形成牆壁結構體後,增加與牆壁結構體的握裹面積及結合穩固性,以提高鋼筋混凝土〔RC〕牆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抗裂性能,據此,當外力作用時,因有效減緩及分散外力作用,即可達到有效防止該門、窗框角落之牆壁結構體及其表面粉刷層發生龜裂或微龜裂效果。
而為令本創作之技術手段及其所能達成之效果,能夠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茲詳細說明如下,請一併參閱揭露之圖式及圖號: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所示,為本創作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係主要包含:
數防裂元件(1),乃使該數防裂元件(1)相互對應,並呈間隔設置,該防裂元件(1)係包含一縱向設立之第一片部(11)與一橫向設立之第二片部(12),且使該第一片部(11)與第二片部(12)垂直連接為一體而呈L型,並於該第一片部(11)與第二片部(12)一側共同形成有一呈直角缺口(13),又使該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於其端部邊緣(111)、(121)位於該缺口(13)旁側處各設有沿其端部邊緣(111)、(121)長度向而設之二相鄰固定孔(14),且使其一固定孔(14)位於該缺口(13)旁側的端角處;
數固定桿(2),係於該數防裂元件(1)其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相對應之二固定孔(14)中分別穿設固接有一固定桿(2),又使該第一片部(11)定義有縱向通過其二固定桿(2)之二假想的縱向邊線(151),另使該第二片部(12)定義有橫向通過其二固定桿(2)之二假想的橫向邊線(152),且使該二縱向邊線(151)及二橫向邊線(152)與該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之端部邊緣(111)、(121)共同圍設形成一作業區間(16),而於該作業區間(16)係設有至少一定位孔(17);
至少一定位桿(3),乃使該至少一定位桿(3)穿設於該數防裂元件(1)其相對應的定位孔(17)中,該定位桿(3)係為鐵釘,而使該定位桿(3)相對二端分別形成一尖銳端(31)及一止擋端(32);本創作之主要實施例係於該防裂元件(1)之作業區間(16)設有數個定位孔(17)及至少一固定孔(14),以於該數防裂元件(1)其作業區間(16)相對應的定位孔(17)中分別穿設有一定位桿(3),並使該定位桿(3)之桿壁與該定位孔(17)之孔壁相抵靠,另於該數防裂元件(1)其相對應的固定孔(14)穿設固接有一固定桿(2);請一併參閱第二圖所示,本創作的特徵在於:
該防裂元件(1)係於其表面成型有數個間隔設立的溝槽(18),而於兩相鄰溝槽(18)間係各形成有一凸肋(19),並使該數個溝槽(18)及數個凸肋(19)呈一傾斜角度且相互平行設立,又使該溝槽(18)沿其長度向設有數個透孔(181),另使該凸肋(19)沿其長度向設有數個加固凹坑(191),該加固凹坑(191)形狀係可為矩形、三角形、一字形、圓形及多邊形等其中之一〔如第二圖之圖(A)、圖(B)、圖(C)、圖(D)及圖(E)所示〕或其組合〔如第三圖所示〕,以增加防裂元件(1)的握裹性能及摩擦係數。
據此,當使用實施時,請一併參閱第四圖所示,係可將本創作設置於一門框(41)或一窗框(42)之一框角外側處,並使本創作之防裂元件(1)其缺口(13)與該門、窗框(41)、(42)的框角位置相對應,且使該固定桿(2)一端抵貼於模板(5)上及將該數定位桿(3)之尖銳端(31)插掣於模板(5)中,續施工人員係手持鐵槌等敲擊工具敲打於該定位桿(3)之止擋端(32),以使該定位桿(3)之尖銳端(31)釘入固定於模板(5)中,由於本創作係使該定位桿(3)之桿壁與該定位孔(17)之孔壁抵靠接觸,故可維持穿設於定位孔(17)之定位桿(3),不受其它定位桿(3)敲擊固定時之震動力而脫落效果,以提高本創作安裝時方便性。
於此,當將數個本創作分別釘設於模板(5)上,而固定於該門、窗框(41)、(42)之框角處後,請一併參閱第五、六圖所示,繼沿著該門、窗框(41)、(42)周圍縱向及橫向設置數鋼筋(6),於施作時係可使該縱向鋼筋(61)及橫向鋼筋(62)分別由防裂元件(1)其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之外側邊(112)、(122)直接置入該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之外側邊(112)、(122)與其相鄰之固定桿(2)間形成的鋼筋抵放區間(21),並使該縱向鋼筋(61)及橫向鋼筋(62)抵靠於該與第一片部(11)及第二片部(12)外側邊(112)、(122)相鄰之固定桿(2)處,以提高鋼筋(6)布置便利性,避免施工人員攀爬梯架由上而下穿設鋼筋(6)的麻煩,隨之再於該縱向鋼筋(61)及橫向鋼筋(62)交叉處以鐵絲綁紮,以固定該等鋼筋(6)的布置。
而後係將預拌混凝土注入該等模板(5)圍設形成空間中,此時,液態混凝土係可透過防裂元件(1)上所設數多透孔(181)順暢地於數防裂元件(1)間流動,以利混凝土完整覆蓋於各防裂元件(1)表面,當混凝土覆蓋於防裂元件(1)表面時,混凝土係會填塞附著於防裂元件(1)表面所設數多個加固凹坑(191)中,藉此,請一併參閱第七圖所示,當混凝土凝固形成牆壁結構體(7)後,該牆壁結構體(7)係會相對形成數多個對應鑲嵌於該防裂元件(1)其加固凹坑(191)中的凸柱(71),以大幅增加本創作之防裂元件(1)與牆壁結構體的握裹面積及結合穩固性,而使牆壁結構體(7)難以與本創作之防裂元件(1)產生相對位移或分離。如此一來,當該鋼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簡稱RC〕牆受地震搖晃或受熱脹冷縮等外力作用,而於門、窗框(41)、(42)角落壁面處產生應力時,藉由該門、窗框(41)、(42)角落之牆壁結構體(7)與本創作的穩固結合,即可進一步提升牆壁結構體(7)的強度及抗裂性能,而將該傳遞至門、窗框(41)、(42)角落處之應力作用有效減緩及分散,達到防止門、窗框(41)、(42)角落處之牆壁結構體(7)及其表面粉刷層發生龜裂或微龜裂效果。
由上述結構及實施方式可知,本創作係具有如下優點:
本創作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係於防裂元件表面成型有數個加固凹坑,藉此簡易結構設計,即可有效增加防裂元件的握裹性能及摩擦係數,並使混凝土凝固成牆壁結構體後,大幅增加防裂元件與牆壁結構體的握裹面積及結合穩固性,以提高鋼筋混凝土〔RC〕牆的結構強度,進而提升抗裂性能,藉此,當受外力作用時,因有效減緩及分散外力作用,即可達到有效防止該門、窗框角落之牆壁結構體及其表面粉刷層發生龜裂或微龜裂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實施例確能達到所預期功效,又其所揭露之具體構造,不僅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本創作>
1:防裂元件
11:第一片部
111:端部邊緣
112:外側邊
12:第二片部
121:端部邊緣
122:外側邊
13:缺口
14:固定孔
151:縱向邊線
152:橫向邊線
16:作業區間
17:定位孔
18:溝槽
181:透孔
19:凸肋
191:加固凹坑
2:固定桿
21:鋼筋抵放區間
3:定位桿
31:尖銳端
32:止擋端
41:門框
42:窗框
5:模板
6:鋼筋
61:縱向鋼筋
62:橫向鋼筋
7:牆壁結構體
71:凸柱
<現有>
a: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
a1:第一片部
a2:第二片部
a3:孔洞
a4:定位桿
b: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
b1:防裂元件
b2:定位桿
b3:束帶
b4:固定桿
c:縱向鋼筋
d: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d1:防裂元件
d11:第一片部
d12:第二片部
d13:缺口
d14:固定孔
d15:定位孔
d2:固定桿
d3:作業區間
d4:定位桿
d5:鋼筋抵放區間
e:窗框
f:鋼筋
g: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g1:防裂元件
g2:定位孔
g3:定位桿
h: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h1:防裂元件
h2:固定桿
h3:加固單元
h31:加固片
h32:吸震構件
i:牆壁結構體
j:窗框
k:崁縫
m: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m1:防裂元件
m2:固定桿
m3:加固單元
m31:加固片
m32:吸震構件
m33:崁縫加固部
第一圖:本創作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本創作之正視圖〔其中之圖(A)為加固凹坑呈矩形;圖(B)為加固凹坑呈三角形;圖(C)為加固凹坑呈一字形;圖(D)為加固凹坑呈圓形;圖(E)為加固凹坑呈六角形等多邊形〕。
第三圖: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正視圖。
第四圖:本創作之安裝於門框與窗框的使用狀態圖。
第五圖:本創作之安裝鋼筋使用狀態立體圖。
第六圖:本創作之安裝鋼筋使用狀態俯視圖。
第七圖:本創作之包覆於牆壁結構體內狀態圖。
第八圖:現有之窗角結構壁面防裂元件立體圖。
第九圖:現有之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立體圖。
第十圖:現有之窗角壁面防裂組件固定結構安裝鋼筋施做狀態圖。
第十一圖:現有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二圖:現有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安裝鋼筋使用狀態立體圖。
第十三圖:現有之次一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立體圖。
第十四圖:現有之又一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立體圖。
第十五圖:現有之門、窗框角落壁面產生龜裂狀態圖。
第十六圖:現有之另一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立體圖。
第十七圖:現有之另一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安裝狀態圖。
1:防裂元件
11:第一片部
111:端部邊緣
12:第二片部
121:端部邊緣
13:缺口
14:固定孔
151:縱向邊線
152:橫向邊線
16:作業區間
17:定位孔
18:溝槽
181:透孔
19:凸肋
191:加固凹坑
2:固定桿
3:定位桿
31:尖銳端
32:止擋端
Claims (5)
- 一種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係包含: 數防裂元件,乃使該數防裂元件相互對應,並呈間隔設置,該防裂元件係包含一縱向設立之第一片部與一橫向設立之第二片部,且使該第一片部與第二片部垂直連接為一體,並於該第一片部與第二片部一側共同形成有一缺口,又使該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各於其端部邊緣位於該缺口旁側處設有二相鄰之固定孔; 數固定桿,係於該數防裂元件其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相對應之二固定孔中分別穿設固接有一固定桿,又使該第一片部定義有縱向通過其二固定桿之二縱向邊線,另使該第二片部定義有橫向通過其二固定桿之二橫向邊線,且使該二縱向邊線及二橫向邊線與該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之端部邊緣共同圍設形成一作業區間,而於該作業區間係設有至少一定位孔; 至少一定位桿,乃使該至少一定位桿穿設於該數防裂元件其相對應的定位孔中,並固定於一模板上; 其特徵在於:該防裂元件係於其表面成型有數個加固凹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其加固凹坑的形狀係為矩形、三角形、一字形、圓形及多邊形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係於其表面成型有數個間隔設立的溝槽,而於兩相鄰溝槽間係各形成有一凸肋,且於該數個凸肋上分別成型有該數個加固凹坑。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之數個溝槽及數個凸肋係呈一傾斜角度並相互平行設立。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其中,該防裂元件之溝槽上係設有數個透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4643U TWM613834U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14643U TWM613834U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13834U true TWM613834U (zh) | 2021-07-01 |
Family
ID=7791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14643U TWM613834U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1383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0706B (zh) * | 2020-11-05 | 2021-09-21 | 林志成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TWI784889B (zh) * | 2022-03-01 | 2022-11-21 | 林志成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十)及其防裂元件 |
-
2020
- 2020-11-05 TW TW109214643U patent/TWM613834U/zh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40706B (zh) * | 2020-11-05 | 2021-09-21 | 林志成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TWI784889B (zh) * | 2022-03-01 | 2022-11-21 | 林志成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十)及其防裂元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27760C (en) | A system for unitized, post-tensioned masonry structures | |
CA2191914C (en) | Insulated concrete form | |
CN211775119U (zh) | 门窗角壁面防裂组件结构 | |
TWM613834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
KR101633389B1 (ko) | 조적식 벽체의 양면 보강구조 및 보강공법 | |
TWM628758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十)及其防裂元件 | |
CN105604237A (zh) | 复合墙板 | |
TWI740706B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九) | |
CN207919903U (zh) | 窗角结构壁面防裂元件 | |
TWI784889B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十)及其防裂元件 | |
TWI708882B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八) | |
CN110878640A (zh) | 一种框架剪力墙填充墙墙体抗震加固结构 | |
JP2011006841A (ja) | コンクリート片剥落防止ネット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TWM594053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六) | |
WO2019027348A1 (ru) | Стеновая панель | |
TWM592011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八) | |
US9133618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bricating a non load bearing partition wall | |
CN110284618B (zh) | 一种保温墙施工方法 | |
CN1338548A (zh)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桁网钢结构架 | |
CN100395417C (zh) | 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方法 | |
JP5378137B2 (ja) | 既存布基礎および土台の補強構造 | |
US20060096222A1 (en) | Multi-use walls comprising tongue-and-groove tiles and a metal structure which is intended for, for example, floors, walls fences and steps | |
TWM592012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七) | |
JP7373383B2 (ja) | 既存コンクリートブロック塀の改修方法 | |
TWM590614U (zh) | 門窗角壁面防裂組件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