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1217U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01217U TWM601217U TW109208233U TW109208233U TWM601217U TW M601217 U TWM601217 U TW M601217U TW 109208233 U TW109208233 U TW 109208233U TW 109208233 U TW109208233 U TW 109208233U TW M601217 U TWM601217 U TW M60121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electric bicycle
- bicycle frame
- motor bracket
- down tub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包含有:一頭管,係從其管體與一強化管的頂端呈現一角度結合;一下管,係將該下管頂端套入該強化管後結合於該頭管,同時該強化管結合於該下管的內壁;及一馬達托架,係其一端同時結合於該下管及該強化管的底端;藉由頭管、強化管、下管、馬達托架的結合結構,可以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的結構強度及剛性,以及其車架的安全係數。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製造技術,尤指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方法及其結合結構之範疇
按,電動自行車無排放廢氣問題,只需經由充電、更換電池,便能繼續使用,比起一般使用化石能源的機車更加環保,深受大眾喜愛。
然而,電動自行車必須承載車架、馬達、電池及騎乘者的總重量W,如圖10所示,又其前輪、後輪必須承載路面的反作用力P1及反作用力P2,故電動自行車車架5所承受的彎矩T、正向應力及剪力等均大於人力自行車的車架所承受的。
故電動自行車車架5結構鋼性、強度、抗剪、抗彎、抗扭等要求都要比人力自行車的車架要求更為嚴格,尤其其下管恰51位於電動自行車車架的關鍵位置,又電池通常會裝於該下管內部,故必須強化其下管結構,據以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5整體的安全係數。
而一般常見電動自行車車架5的下管強化結構係為下管焊接補強片型式,如圖11所示,係將具開口510的下管51的頂端511及底端512分別焊接於一頭管52及一馬達托架53,然後置入一補強片54於該下管51內部後,在從該下管51的開口510焊接該補強片54於該下管51內壁,因該補強片54未延伸至該頭管52及馬達托架53;故此種下管補強方式無法加大該下管51的結構強度及剛性,即無法較大地提升其電動自行車車架5整體的安全係數,再者,其下管51與補強片54焊接工序繁瑣,耗費許多焊接時間,增加了製造成本。
另一種常見電動自行車車架5的下管強化結構係為車架下管鋁擠補強片型式,如圖12所示,係採用鋁擠型結構的下管51,然後再將具開口510的下管的頂端511及底端512分別焊接於一頭管52及一馬達托架53,且該開口510紹於該下管51的下方處,而該補強片則一體成型於該下管51的上方處,同樣地因該鋁擠型補強片54未延伸至該頭管52及該馬達托架53;故此種下管補強方式無法加大該下管51的結構強度及剛性,即無法較大地提升其電動自行車車架5整體的安全係數。
緣此,鑑於前述電動自行車的下管的各習式下管強化結構無法較大地提升車架整體的安全係數之問題點,故本新型創作人乃窮極心思開發出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故本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可較大提升車架整體結構強度及剛性之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本新型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故運用如下技術手段:
關於本新型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係包含有: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係包含有:一頭管;一下管,係於其管內設有一強化管,又該下管頂端結合於該頭管;及一馬達托架,係其一端同時結合於該下管及該強化管的底端;藉由該頭管、強化管、下管、馬達托架的結合結構,可以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的結構強度。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與該強化管的頂端一起結合,並將該強化管結合於該下管內壁。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強化管設為一第一強化桿及一第二強化桿之焊接對接。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強化桿與該頭管的結合方式設為焊接或一體成型,而該第二強化桿與該馬達托架的結合方式設為焊接或一體成型。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強化桿長於或短於該第二強化桿。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下管的二端與該頭管、馬達托架的結合方式均設為焊接。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強化管、下管均設為鋁件,而該馬達托架則設為鋁合金的重力鑄造成型件或鍛造成型件。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馬達托架設有一穿孔或一體成型一搭接裝置。
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設有一貫穿孔,而該強化管的頂端延伸穿入該貫穿孔內,另以一整合飾蓋蓋住該貫穿孔外側。
本新型藉由上述技術手段,可以達成如下功效:
1. 本新型係將該強化桿的結構強度延伸至頭管及馬達托架,並配合該強化桿單件式或兩件式精心設計出下管與該頭管、馬達托架的結合結構,據以提升車架的結構強度及剛性,並降低其加工成本。
2. 使用本新型下管結合結構,可有效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整體的結構強度及剛性,故有助於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抗彎、抗剪及抗扭等性能,進而大為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整體的安全係數。
本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主要提供可強化車架下管的結構強度及剛性,以及提升其車架的安全係數,本新型茲分別以四個實施例作說明。
本新型的第一實施例A1,如圖1至圖4所示,係包含有:一頭管1,係從其管體與一強化管2的頂端呈現一角度結合;一下管3,係具有一開口31且該下管3頂端套入該強化管2後焊接結合於該頭管1,同時該強化管2結合於該下管3的內壁30;及一馬達托架4,係其具有一穿孔41的一端同時結合於該下管3及該強化管2的底端,即以該馬達托架4的肉厚包覆該強化管2底端並焊成一焊道,以達定位固定該強化管2的作用;藉由頭管1、強化管2、下管3、馬達托架4的結合結構,且結合手段以焊接為之,可以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的結構強度。特別一提,該頭管1、強化管2、下管3均設為鋁件,而該馬達托架4則設為鋁合金的重力鑄造成型件或鍛造成型件。特別一提,本新型第一實施例A1還可衍生出第五實施例A1-1及第六實施例A1-2,如後再進一步說明。
本新型的第二實施例A2,如圖5所示,該第二實施例A2與前述第一實施例A1之差異在於:將該強化管2設為一第一強化桿21及一第二強化桿22之焊接對接,而且該第一強化桿21的長度大於該第二強化桿22的長度。
本新型的第三實施例A3,如圖6及圖7所示,該第三實施例A3與前述第一實施例A1之差異在於:將該強化管2設為一第一強化桿21及一第二強化桿22之焊接對接,並將該第二強化桿22一體成型於該馬達托架4且無該穿孔41之設置,而且該第一強化桿21的長度大於該第二強化桿22的長度。
本新型的第四實施例A4,如圖8及圖9所示,該第四實施例A4與前述第一實施例A1之差異在於:將該強化管2設為一第一強化桿21及一第二強化桿22之焊接對接,並將該第一強化桿21一體成型於該頭管1,而且該第一強化桿21的長度小於該第二強化桿22的長度。
本新型的第五實施例A1-1,如圖3-1所示,其與第一實施例A1之差異該頭管1設有一貫穿孔11,且將該強化管2的頂端延伸穿入該貫穿孔11內以進行內部焊接結合成一焊道,然後再以一整合飾蓋12蓋住該首管1的正面。
本新型的第六實施例A1-2與第五實施例A1-1之差異:如圖3-2所示,係將該馬達托架設有一體成型一搭接裝置42,且將該強化管2的底端套入該搭接裝置42以進行內部焊接結合成一焊道。
因此,前述本新型第一實施例A1(包含第五實施例及第六實施例)之施作方式,如圖1至圖4所示,因其強化管2為單件式,故先將一頭管1及一強化管2的一端呈現一角度焊接結合後形成一焊道,再該強化管2套入穿伸於具有一開口31的一下管3內,再進行該頭管1與該下管3的頂端進行焊接結合而形成一焊道後,再將該馬達托架4的具有該穿孔41的一端套接於該下管3底端及該強化管2底端而進行焊接結合形成二個不同焊道,最後再從該下管3所設的開口31對該強化管2的中段處二側與該下管3內壁30進行焊接結合形成一焊道。
其餘本新型實施例(第二~四實施例)之施作方式,因其強化管2為兩件式,故要從該下管3的開口31對其第一強化桿21、第二強化桿22之焊接對接外,若遇該第一強化桿21一體成型於該頭管1或該第二強化桿22一體成型於該馬達托架4時則可省略其焊接接合。
請參閱圖10所示,故本新型各實施例係將該強化桿的結構強度延伸至頭管及馬達托架,並配合該強化桿單件式或兩件式精心設計出下管與該頭管、馬達托架的結合結構,據以提升車架的結構強度及剛性,同時可有效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整體的結構強度及剛性,故有助於電動自行車車架的抗彎、抗簡及抗扭等性能,進而大為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整體的安全係數。
綜上所述,本新型係關於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且其構成交易平台未曾見於諸書刊或公開使用,誠符合專利申請要件,懇請 鈞局明鑑,早日准予專利,至為感禱;
需陳明者,以上所述乃是本專利申請案之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之技術原理,若依本專利申請案之構想所作之改變,其所產生之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圖式所涵蓋之精神時,均應在本專利申請案之範圍內,合予陳明。
A1:第一實施例
A1-1:第五實施例
A1-2:第六實施例
A2:第二實施例
A3:第三實施例
A4:第四實施例
1:頭管
11:貫穿孔
12:整合飾蓋
2:強化管
21:第一強化管
22:第二強化管
3:下管
30:內壁
31:開口
4:馬達托架
41:穿孔
42:搭接裝置
5:電動自行車車架
51:下管
510:開口
511:頂端
512:底端
52:頭管
53:馬達托架
54:補強片
圖1:係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外觀圖。
圖2:係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3:係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3-1:係為本新型第五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3-2:係為本新型第六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4:係為本新型第一實施例下管橫斷面之剖面圖。
圖5:係為本新型第二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6:係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7:係為本新型第三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8:係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分解圖。
圖9:係為本新型第四實施例之剖面圖。
圖10:係為本新型電動自行車車架受力分析圖。
圖11:係為習式電動自行車車架之態樣圖。
圖12: 係為另一習式電動自行車車架之態樣圖。
A1:第一實施例
1:頭管
2:強化管
3:下管
31:開口
4:馬達托架
Claims (9)
- 一種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係包含有: 一頭管; 一下管,係於其管內設有一強化管,又該下管頂端結合於該頭管;及 一馬達托架,係其一端同時結合於該下管及該強化管的底端; 藉由該頭管、強化管、下管、馬達托架的結合結構,可以提升電動自行車車架的結構強度。
-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與該強化管的頂端一起結合,並將該強化管結合於該下管內壁。
-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強化管設為一第一強化桿及一第二強化桿之焊接對接。
- 如請求項3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強化桿與該頭管的結合方式設為焊接或一體成型,而該第二強化桿與該馬達托架的結合方式設為焊接或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3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強化桿長於或短於該第二強化桿。
- 如請求項3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下管的二端與該頭管、馬達托架的結合方式均設為焊接。
-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強化管、下管均設為鋁件,而該馬達托架則設為鋁合金的重力鑄造成型件或鍛造成型件。
-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馬達托架設有一穿孔或一體成型一搭接裝置。
- 如請求項1所述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其中該頭管設有一貫穿孔,而該強化管的頂端延伸穿入該貫穿孔內,另以一整合飾蓋蓋住該貫穿孔外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8233U TWM601217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208233U TWM601217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01217U true TWM601217U (zh) | 2020-09-11 |
Family
ID=73645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208233U TWM601217U (zh) | 2020-06-29 | 2020-06-29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012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2066B3 (de) | 2021-01-29 | 2022-02-10 | Kinesis Industry Co., Ltd. | Sattelrohrartiges Gebilde für einen Fahrradrahmen zur Aufnahme einer Sattelstütze sowie Fahrradrahmen mit Selbigem |
-
2020
- 2020-06-29 TW TW109208233U patent/TWM601217U/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02066B3 (de) | 2021-01-29 | 2022-02-10 | Kinesis Industry Co., Ltd. | Sattelrohrartiges Gebilde für einen Fahrradrahmen zur Aufnahme einer Sattelstütze sowie Fahrradrahmen mit Selbig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71892B2 (en) | Bicycle frame construction | |
US10351200B2 (en) | Box beam bicycle structure | |
JP2000505019A (ja) | 中央バックボーン及び対向したスキンを有するフレーム | |
JP2013506588A (ja) | 第二座席列の後ろに車体補強材を備えた車体構造 | |
JP451649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JP5555534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JP2011230611A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及び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 |
TWM601217U (zh)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結構 | |
JPWO2019181128A1 (ja) | パイプフレームの強化構造 | |
TWI726756B (zh) | 電動自行車車架下管結合方法及其結合結構 | |
CN101973349B (zh) | 金属骨架坐式双扭车 | |
CN213057372U (zh) | 电动自行车车架下管结合结构 | |
JP4692955B2 (ja) | 新規な自転車車体及びこの自転車車体を有する自転車 | |
CN113928461B (zh) | 电动自行车车架下管结合方法及其结合结构 | |
AU2006277894B2 (en) | Bicycle frame | |
TW200904695A (en) | Bicycle frame and tube having convex rib | |
JPS6118582A (ja) |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の車体構造 | |
CN206537371U (zh) | 一种后侧围内板组件 | |
CN2150137Y (zh) | 车架接头之改良构造 | |
JPH04108088A (ja) |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の構造 | |
CN217496414U (zh) | 一种单臂车车架结构 | |
JPH0742947Y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フレーム | |
CN209037769U (zh) | 电动车脚蹬机构 | |
CN206552167U (zh) | 高挠度三曲率截面的自行车的舒适座杆 | |
CN206520707U (zh) | 一种高强度的电动车车架及使用该车架的电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