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80311U -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80311U
TWM580311U TW108203230U TW108203230U TWM580311U TW M580311 U TWM580311 U TW M580311U TW 108203230 U TW108203230 U TW 108203230U TW 108203230 U TW108203230 U TW 108203230U TW M580311 U TWM580311 U TW M58031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gment
shaft
hinge
arc
pivo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03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峻璋
蔡宗洋
林明欽
Original Assignee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日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203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80311U/zh
Publication of TWM580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80311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樞紐器包括軸件、樞接座、第一扭力件與第二扭力件。軸件具有第一軸段與第二軸段,第二軸段的橫截面具有外輪廓,外輪廓具有第一圓弧段與第一直線段,第一圓弧段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直線段的兩端。第一軸段樞接於樞接座。第一扭力件套設於第一軸段。第二扭力件具有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連接樞接座,第二端部套設於第二軸段,第二端部的縱截面具有內輪廓,內輪廓具有第二圓弧段與第二直線段,第二圓弧段為優弧,第二圓弧段的一端連接第二直線段的一端。其中,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小於第二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且大於第二直線段與第二圓弧段的最大距離。

Description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扭力件的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現有的可折式電子裝置,其包括樞紐器、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樞紐器連接於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之間,且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可通過樞紐器相對開合,例如可相對開合使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相對角度為0至180度中任一角度。此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其包括螢幕、主機板、硬碟與鍵盤,其中,螢幕可設於第一板體,主機板、硬碟與鍵盤可設於第二板體。樞紐器中的軸件設有扭力件,扭力件可產生適當的扭力以維持軸件的旋轉角度,進而維持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開合角度。然而,現有的扭力件通常產生固定的扭力,在一些應用情況下可能會有較差的使用體驗。例如,當使用者將此電子裝置作為一般筆記型電腦使用,而將第一板體上的螢幕相對於第二板體上的鍵盤打開90度時,若螢幕提供有觸控功能,則使用者在觸控螢幕時可能會推動第一板體使其與第二板體的相對角度變更大,造成觀看螢幕的角度改變,影響使用體驗。
本創作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其使用的扭力件可在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相對角度介於一範圍時增大其產生的扭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創作提出一種樞紐器,其包括軸件、樞接座、第一扭力件與第二扭力件。軸件具有第一軸段與第二軸段,第二軸段的橫截面具有外輪廓,外輪廓具有第一圓弧段與第一直線段,第一圓弧段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直線段的兩端。第一軸段樞接於樞接座。第一扭力件套設於第一軸段。第二扭力件具有第一端部與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連接樞接座,第二端部套設於第二軸段,第二端部的縱截面具有內輪廓,內輪廓具有第二圓弧段與第二直線段,第二圓弧段為優弧,第二圓弧段的一端連接第二直線段的一端。其中,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小於第二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且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大於第二直線段與第二圓弧段的最大距離。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扭力件包括包圓件,包圓件以干涉配合方式套設於第一軸段,且包圓件的一端連接樞接座。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包圓件包括第一包圓部與第二包圓部,第一包圓部從樞接座以軸件的軸心的逆時針方向沿著第一軸段的周側延伸,第二包圓部從樞接座以軸件的軸心的順時針方向沿著第一軸段的周側延伸。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二扭力件由多個板件疊合組成。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樞接座設有第一卡接部,第二扭力件的第一端部設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與第二卡接部互相卡合連接。
在本創作一實施例中,第一軸段設有第一止擋件,樞接座設有第二止擋件,第一止擋件與第二止擋件互相配合以限制軸件的旋轉行程。
本創作另提出一種電子裝置,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樞紐器、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第一板體連接軸件的第一軸段。第二板體連接樞接座。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所提出的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通過第二扭力件的第二端部套設於軸件的第二軸段,適當設計第二端部的縱截面的內輪廓與第二軸段的橫截面的外輪廓的干涉情況,可在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相對角度介於一範圍時增大其產生的扭力。
為讓本創作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以下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此外,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的,而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圖1與圖2分別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與爆炸圖。電子裝置為可折式電子裝置,其包括樞紐器1、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樞紐器1連接於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之間,且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可通過樞紐器1相對開合,例如可相對開合使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的相對角度為0至180度中任一角度。此電子裝置例如是筆記型電腦,其包括螢幕、主機板、硬碟與鍵盤,其中,螢幕可設於第一板體2,主機板、硬碟與鍵盤可設於第二板體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採用兩個樞紐器1,但不限於此。
請同時參照圖3至圖5,圖3與圖4分別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1的示意圖與爆炸圖,圖5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1的軸件10與第二扭力件40的側視圖。樞紐器1包括軸件10、樞接座20、第一扭力件30與第二扭力件40。
軸件10具有第一軸段11與第二軸段12(如圖4所示)。第二軸段12的橫截面具有外輪廓120(如圖5所示),外輪廓120具有第一圓弧段121與第一直線段122,第一圓弧段121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直線段122的兩端。因此,第一軸段11為圓柱形的軸段,第二軸段12為非圓柱形的軸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圓弧段121與第一直線段122的連接處採用圓角設計,但其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也可以不採用圓角設計。
樞接座20設有樞接孔21。軸件10的第一軸段11穿過樞接孔21而使第一軸段11樞接於樞接座20。
第一扭力件30套設於軸件10的第一軸段1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扭力件30包括包圓件30a。包圓件30a以干涉配合方式套設於第一軸段11,且包圓件30a的一端連接樞接座20,因此當軸件10轉動時,包圓件30a可產生摩擦力做為扭力提供給第一軸段11,進而維持軸件10的轉動角度。
更具體來說,包圓件30a包括第一包圓部31與第二包圓部32。第一包圓部31從樞接座20延伸設置,且第一包圓部31是以軸件10的軸心13的逆時針方向R1沿著第一軸段11的周側延伸,因此第一包圓部31主要在軸件10以軸心13的逆時針方向R1轉動時產生摩擦力做為扭力提供給第一軸段11。第二包圓部32從樞接座20延伸設置,且第二包圓部32是以軸件10的軸心13的順時針方向R2沿著第一軸段11的周側延伸,因此第二包圓部32主要在軸件10以軸心13的順時針方向R2轉動時產生摩擦力做為扭力提供給第一軸段11。
但本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例如第一扭力件可改用或還可包括由墊片、彈片與迫緊件組成的扭力件,其中,彈片樞接於第一軸段,墊片與迫緊件套設於第一軸段且配合地迫緊彈片,以便在軸件10轉動時產生摩擦力做為扭力提供給第一軸段11。
第二扭力件40具有第一端部41與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連接樞接座20,第二端部42套設於第二軸段12。第二端部42的縱截面具有內輪廓420(如圖5所示),內輪廓420具有第二圓弧段421與第二直線段422,第二圓弧段421為優弧,第二圓弧段421的一端連接第二直線段422的一端。其中,第一圓弧段121對應的圓直徑d1小於第二圓弧段421對應的圓直徑d2,且第一圓弧段121對應的圓直徑d1大於第二直線段422與第二圓弧段421的最大距離d3。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圓弧段121對應的圓直徑d1為2.2公分,第二圓弧段421對應的圓直徑d2為2.22公分,第二直線段422與第二圓弧段421的最大距離d3為2.14公分,第一直線段122與第一圓弧段121的最大距離d4為1.81公分,但不限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扭力件40由多個板件40a疊合組成,但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樞接座20還設有第一卡接部22,第二扭力件40的第一端部41設有第二卡接部43,第一卡接部22與第二卡接部43互相卡合連接,實現了第二扭力件40的第一端部41連接樞接座20。此外,第一軸段11設有第一止擋件14,樞接座20還設有第二止擋件23,第一止擋件14與第二止擋件23互相配合以限制軸件10的旋轉行程。
請進一步參照圖2,電子裝置的第一板體2連接樞紐器1的軸件10的第一軸段11的末端,第二板體3連接樞接座20,實現了樞紐器1連接於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之間,且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可通過樞紐器1相對開合。當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相對開合至一特定角度時,第一板體2會帶動軸件10相對於樞接座20轉動,因此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相對開合的所述特定角度可等同於軸件10相對於樞接座20的轉動角度,並稱電子裝置與樞紐器1處於所述特定角度狀態。
請同時參照圖6至圖10,圖6至圖9分別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0、70、95、120度狀態的示意圖,圖10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角度狀態與扭力值的曲線圖。如圖6與圖7所示,當電子裝置與樞紐器1由0度狀態漸增變成70度狀態時,第二軸段12的外輪廓120可在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內輪廓420中自由轉動,第二扭力件40並不會產生扭力,此時樞紐器1的扭力主要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且如圖10所示固定為2.8 Kgf-cm。
如圖7所示,當電子裝置與樞紐器1處於70度狀態時,第二軸段12的外輪廓120的第一圓弧段121與第一直線段122的一個連接處開始抵頂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內輪廓420而使內輪廓420開始變大,第二扭力件40開始產生扭力,此時樞紐器1的扭力除了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的固定的2.8 Kgf-cm之外,還要開始加上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的,因此樞紐器1的扭力會由2.8 Kgf-cm開始變大。如圖8所示,當電子裝置與樞紐器1處於95度狀態時,第二軸段12的外輪廓120抵頂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內輪廓420而使內輪廓420變成最大,此時樞紐器1的扭力除了由第一扭力件30所提供的固定的2.8 Kgf-cm之外,還要開始加上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的,因此樞紐器1的扭力會變成最大的3.5 Kgf-cm。
如圖8與圖9所示,當電子裝置與樞紐器1由95度狀態漸增變成120度狀態時,第二軸段12的外輪廓120抵頂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的內輪廓420而使內輪廓420持續為最大,此時樞紐器1的扭力由第一扭力件30與第二扭力件40所提供而維持在最大的3.5 Kgf-cm。
綜上所述,根據本創作所提出的一種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通過第二扭力件40的第二端部42套設於軸件10的第二軸段12,適當設計第二端部42的縱截面的內輪廓420與第二軸段12的橫截面的外輪廓120的干涉情況,可在第一板體2與第二板體3的相對角度介於70至95度時增大其產生的扭力並在大於95度後維持住。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樞紐器
2‧‧‧第一板體
3‧‧‧第二板體
10‧‧‧軸件
11‧‧‧第一軸段
12‧‧‧第二軸段
120‧‧‧外輪廓
121‧‧‧第一圓弧段
122‧‧‧第一直線段
13‧‧‧軸心
14‧‧‧第一止擋件
20‧‧‧樞接座
21‧‧‧樞接孔
22‧‧‧第一卡接部
23‧‧‧第二止擋件
30‧‧‧第一扭力件
30a‧‧‧包圓件
31‧‧‧第一包圓部
32‧‧‧第二包圓部
40‧‧‧第二扭力件
40a‧‧‧板件
41‧‧‧第一端部
42‧‧‧第二端部
420‧‧‧內輪廓
421‧‧‧第二圓弧段
422‧‧‧第二直線段
43‧‧‧第二卡接部
R1‧‧‧逆時針方向
R2‧‧‧順時針方向
d1‧‧‧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
d2‧‧‧第二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
d3‧‧‧第二直線段與第二圓弧段的最大距離
d4‧‧‧第一直線段與第一圓弧段的最大距離
圖1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爆炸圖; 圖3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爆炸圖; 圖5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軸件與第二扭力件的側視圖; 圖6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0度狀態的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70度狀態的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95度狀態的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處於120度狀態的示意圖;以及 圖10為本創作一實施例的樞紐器的角度狀態與扭力值的曲線圖。

Claims (7)

  1. 一種樞紐器,包括: 一軸件,具有一第一軸段與一第二軸段,該第二軸段的橫截面具有一外輪廓,該外輪廓具有一第一圓弧段與一第一直線段,該第一圓弧段的兩端分別連接該第一直線段的兩端; 一樞接座,該第一軸段樞接於該樞接座; 一第一扭力件,套設於該第一軸段;以及 一第二扭力件,具有一第一端部與一第二端部,該第一端部連接該樞接座,該第二端部套設於該第二軸段,該第二端部的縱截面具有一內輪廓,該內輪廓具有一第二圓弧段與一第二直線段,該第二圓弧段為優弧,該第二圓弧段的一端連接該第二直線段的一端; 其中,該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小於該第二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且該第一圓弧段對應的圓直徑大於該第二直線段與該第二圓弧段的最大距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器,其中,該第一扭力件包括一包圓件,該包圓件以干涉配合方式套設於該第一軸段,且該包圓件的一端連接該樞接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樞紐器,其中,該包圓件包括一第一包圓部與一第二包圓部,該第一包圓部從該樞接座以該軸件的軸心的逆時針方向沿著該第一軸段的周側延伸,該第二包圓部從該樞接座以該軸件的軸心的順時針方向沿著該第一軸段的周側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器,其中,該第二扭力件由多個板件疊合組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器,其中,該樞接座設有一第一卡接部,該第二扭力件的該第一端部設有一第二卡接部,該第一卡接部與該第二卡接部互相卡合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樞紐器,其中,該第一軸段設有一第一止擋件,該樞接座設有一第二止擋件,該第一止擋件與該第二止擋件互相配合以限制該軸件的旋轉行程。
  7.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任一項所述的樞紐器; 一第一板體,連接該軸件的該第一軸段;以及 一第二板體,連接該樞接座。
TW108203230U 2019-03-18 2019-03-18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580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230U TWM580311U (zh) 2019-03-18 2019-03-18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3230U TWM580311U (zh) 2019-03-18 2019-03-18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80311U true TWM580311U (zh) 2019-07-01

Family

ID=6804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03230U TWM580311U (zh) 2019-03-18 2019-03-18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80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8556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TWI529314B (zh) 樞軸結構
TWI688323B (zh) 雙軸樞紐器以及電子裝置
TWI518256B (zh) 樞軸結構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201930739A (zh) 樞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TW201908611A (zh) 轉軸結構與應用此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TW201741565A (zh) 樞轉結構總成及電子裝置
CN209838932U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3322030B (zh) 回转止挡式双轴枢纽器
TWI490420B (zh) Rotary stop type biaxial hub
TWI715198B (zh) 轉軸模組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80311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電子裝置
TWM606638U (zh) 轉軸結構
TW201341679A (zh) 轉軸結構
CN201420800Y (zh) 两段式扭力枢纽器
CN209925423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0799710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TWM628185U (zh) 鉸鏈
US10767406B2 (en) Hinge mechanism
CN209414378U (zh) 枢纽器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0630624B (zh) 枢接机构
CN214196938U (zh) 转轴结构
CN202441713U (zh) 双轴翻转式枢纽器
CN113311907B (zh) 转轴模块与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