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854656B -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54656B
TWI854656B TW112118381A TW112118381A TWI854656B TW I854656 B TWI854656 B TW I854656B TW 112118381 A TW112118381 A TW 112118381A TW 112118381 A TW112118381 A TW 112118381A TW I854656 B TWI854656 B TW I8546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mobile device
smart mobile
concerned user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83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447558A (zh
Inventor
沈奕廷
Original Assignee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21183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54656B/zh
Priority to US18/333,757 priority patent/US2024038676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54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5465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47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4755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18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571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interacting with a central uni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18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07C2009/0019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the keyless data carrier having only one limited data transmission ra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透過讓一受關注使用者配戴能夠偵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配合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判斷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自動將有執行一個緊急通報與解鎖程序之權限的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上鎖狀態並且通知他人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有身體不適的情況,使得他人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狀況並且能夠輕易地進入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房間內協助。

Description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門禁管制方法,尤指一種需要受到關注者在身體不適時能夠自動或者手動保持門鎖在解除上鎖狀態並且通知他人的方法。
現代高齡化的社會,經常發生獨居人員在自家中受傷甚至死亡多時而無人發現的問題,並且即便有人察覺(例如發現獨居的鄰居多日未出門),往往也會被上鎖的門阻擋而無法及時進入關心與協助。舉例來說,假設一位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突然身體不適或在家中跌倒,他/她可能沒有能力起身走到門旁邊將門鎖解除之後再撥電話求救,若他/她撥了電話請親友或者叫救護車,若他/她家的門是上鎖的,前來協助的人員,還需要想辦法破門而入,因而有可能因此延誤協助的時機。
為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包括:一位管理者在一個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一位受關注使用者在一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可監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並且將所述穿戴 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取得一個鎖具的管理權限;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將對所述鎖具執行一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管理者;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即時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傳送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 序,能夠主動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即時提供協助,因而具有良好的便利性。
此外,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緊急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能夠在不移動的情況下,使鎖具(例如門鎖)保持解除上鎖的狀態,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身體不適無法或行動不便時,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或綁定,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在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無需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可以避免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無法操作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情況下,而沒有執行通報程序與使所述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相關程序,使用上安全性更好。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低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高或等於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高或等於41℃或低於或等於35℃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 溫介於35℃至41℃之間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低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註冊一個用戶名稱,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用戶名稱將對所述鎖具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以及一個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允許使用常態解鎖程序控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因而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平常仍然能使用所述鎖具正常進出並且不會打擾到所述管理者或所述接收通知者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引導設定一個第二預設解鎖資訊;所述管理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相較於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相較於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一位常態使用者在一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註冊一個用戶名稱並且設定一個第三預設解鎖資訊;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用戶名稱並且將對所述鎖具執行一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所述常態使用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所述常態使用者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 訊,在所述常態使用者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常態使用者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管理者可以選擇授權常態使用者及/或授權受關注使用者,使得所述常態使用者只能執行常態解鎖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能夠執行常態解鎖程序與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管理者在管理複數鎖具以及人員狀況上有好的便利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當所述接收通報者沒有回應時,重複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當所述接收通報者回應後,解除所述通報程序。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會通知管理者或者預設的接收通報者,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協助的即時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出通報。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時,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經由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通報訊息,所述接收通報者可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回應而解除所述通報。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管理者;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協助時,能夠透過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所在位置的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在被操作開啟之前不會恢復至上鎖狀態,因而任何外人都能夠操作鎖具解鎖進入查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情況。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包括:一位受關注使用者在一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設定一個接收通報者;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向一個鎖具配對並且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允許對所述鎖具執行一個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可監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並且將所述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緊急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能夠在不移動的情況下,使鎖具(例如門鎖)保持解除上鎖的狀態,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身體不適無法或行動不便時,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即時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傳送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能夠主動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即時提供協助,因而具有良好的便利性。此外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或綁定,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在生理數值 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無需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可以避免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無法操作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情況下,而沒有執行通報程序與使所述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相關程序,使用上安全性更好。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低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高於或等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高或等於41℃或低於或等於35℃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介於35℃至41℃之間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低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要求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進一步包括: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允許使用常態解鎖程序控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因而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平常仍然能使用所述鎖具正常進出並且不會打擾到所述管理者或所述接收通知者。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當所述接收通報者沒有回應時,重複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當所述接收通報者回應後,解除所述通報程序。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接收通報者持有的一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時,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經由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通報訊息,所述接收通報者可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回應而解除所述通報。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註冊一個用戶名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用戶名稱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並且通知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只有在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設定為接收通報者的情況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才能成功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要求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進一步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協助時,能夠透過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所在位置的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在被操作開啟之前不會恢復至上鎖狀態,因而任何外人都能夠操作鎖具解鎖進入查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情況。
在配合圖式說明本發明的說明性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之下將可更清楚瞭解本發明。
S20:受關注使用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0A:管理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0B:使用者或受關注使用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1:接收通報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2:註冊用戶名稱與密碼
S24:設定預設解鎖資訊
S25:設定一位接收通報者
S26:取得所具管理權限
S28:執行常態解鎖程序
S29A:授權常態使用者
S29B:授權受關注使用者
S30:輸入即時解鎖資訊
S32: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是否正確?
S34:保持上鎖
S36:解除上鎖
S38: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
S40:鎖具被開啟
S42:鎖具上鎖
S44: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S46:保持解除上鎖
S48:鎖具被開啟
S50:鎖具上鎖
S52:通報程序
S54:接收通報者是否回應?
S55:管理者是否回應?
S56:解除通報
S58:重複通報
S60:與一穿戴裝置配對並連線
S62:偵測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
S64: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是否異常?
S66:不執行
第1圖為本發明之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
第2圖為本發明之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是一種適用於諸如身體不適、健康狀況不佳及/或高齡...的獨居者(以下簡稱受關注使用者)使用的門禁系統。參閱第1圖所示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所述門禁系統通常需要一些硬體設備配合,所述硬體設備包括但不限於至少一個鎖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持有的一個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的一個穿戴裝置以及一位接收通報者所持有的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其中所述鎖具需要設定為常態保持上鎖的狀態,所述穿戴裝置需要可以偵測所述受關 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生理數值可以但不限制為心跳數、血氧濃度及/或體溫...等,所述穿戴裝置可以但不限制為能偵測所述生理數值的一種智慧手錶,因而有利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長時間配戴在手腕上。假設所述鎖具是安裝在一個門上的一個門鎖,所述門鎖設定為常態保持上鎖的狀態時,若所述門鎖沒有解除鎖定,在所述門關閉的狀態下,無法從所述門的外側操作所述門鎖解除上鎖並且將所述門打開。
首先需要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S20),在一位接收通報者持有的一個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也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S21)。詳細地說,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要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需要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因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需要事先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此外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預定地所述接收通報者較佳也需要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用來配合執行通報程序S52)。
在一實施例中,無論是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或者是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首次執行鎖具應用程式,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將引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及/或所述接收通報者註冊一個用戶名稱與一個密碼(S22)。其中所述用戶名稱可以是自行設定由複數個文字、數字及/或符號或其共同組成,所述密碼可以是自行設定由複數個文字、數字、圖形及/或符號或其共同組成,或者所述密碼也可以是智慧型行動裝置持有者的生物特徵,例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設定的密碼是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指紋特徵、臉部特徵、虹膜特徵...等生物特徵作為密碼。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了註冊用戶名稱與密碼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輸入一個解鎖資訊作為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S24)。詳細地說,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可以是一組文字、數字、符號或其組成的密碼,或者所述解鎖資訊可以是指紋特徵、臉部特徵、虹膜特徵...等生物特徵構成。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註冊用戶名稱與密碼之後可以跳過所述設定第一預設解鎖資訊的程序,因為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沒有要對鎖具執行解鎖的需求。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了第一預設解鎖資訊的程序之後,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引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設定一位接收通報者(S25)。詳細地說,所述接收通報者可以但不限於是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信任的朋友、親人、房東、社工人員...等,所述接收通報者可以但不限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也有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而具有用戶名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得知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所述用戶名稱的前提下,允許透過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中輸入正確的用戶名稱與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連線(例如透過Wi-Fi、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或Bluetooth),在所述接收通報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同意或接受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就完成了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
更進一步地說,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有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時,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輸入所述一個用戶名稱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可以透過無線網路(例如透過Wi-Fi、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或Bluetooth)聯繫對應所述用戶名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使對應該用戶名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引導該用戶的選擇是否接受成為該受關注使用者的接收通報者,只有在該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該用戶才會成為該受關注使用者的接收通報者。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設定並非只能透過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達到接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相關資訊,例如所述接收通報者是社工人員,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設定一位接收通報者程序時也可以是輸入所述社工人員的行動電話號碼的方式建立所述接收通報者。但在這種情況下,被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設定為接收通報者的人員無法選擇是否接受是否同意成為接收通報者。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了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之後,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連線範圍內的一個鎖具配對並且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S26)。
詳細地說,所述鎖具可以但不限制在外部設置有兩個配對按鈕,並且所述鎖具也會配置專屬的一張卡片,所述卡片上記載專屬的一組序號,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與所述鎖具配對時,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選擇要新增管理一個鎖具,進一步同時長壓所述鎖具的兩個所述配對按鈕(例如長壓5秒鐘),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搜尋到該鎖具,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搜尋到該鎖具之後,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輸入該鎖具專屬的卡片上所記載的序號,只有在輸入的序號是正確的情況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才會取得該鎖具的管理權限,如此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 動裝置取得對所述鎖具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與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
例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取得該鎖具的一個硬體識別序號,在往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與該鎖具溝通時,該鎖具透過比對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傳送的硬體識別序號與自身的硬體識別序號是否相符判斷所連線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是否具有管理權限。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常態解鎖程序時(S28),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S32),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S32),所述鎖具解除上鎖(S36)。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是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指紋,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指紋作為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比對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是否相符,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不相符的情況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輸出任何命令給所述鎖具,因而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相符的情況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傳送一個解除上鎖命令給所述鎖具,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可以但不限制包括對應的鎖具的所述硬體識別序號,當所述鎖具收到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後,所述鎖具在識別所述硬體識別序號相符的情況下執行所述解除上鎖 命令而解鎖,因而可以理解,即便鎖具收到所述解除上鎖命令,若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內所含的硬體識別序號錯誤,所述鎖具也不會執行所述解除上鎖命令,所述鎖具仍然保持上鎖。
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S38),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S42),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S40),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S42)。
詳細地說,為了防止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忘記設定上鎖,因而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操作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所述鎖具在解除上鎖完成後就會開始計時,例如設定解鎖上鎖時間長度是15秒,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滿15秒之後,所述鎖具會自動設定為上鎖並且保持上鎖直至所述鎖具下一次被解除上鎖。
在另一種狀態下,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在所述解除上鎖時間內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例如在第5秒時鎖具被操作開啟),所述鎖具會自動的再設定為上鎖狀態並且保持上鎖直至所述鎖具下一次被解除上鎖。例如所述鎖具是一個門鎖,當所述門鎖解除上鎖之後並且操作所述門鎖將所述門開啟,當所述門再次關閉時,所述門鎖也會設定為上鎖,因而所述門無法開啟。
此外,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將所述穿戴裝置配戴在身上(例如將智慧型手錶佩戴在手腕上),進一步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將所述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S60),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穿戴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S62)。
所述穿戴裝置係一直監控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可以每隔數秒鐘就向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並且加以分析,因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所述生理數值初步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身體狀態是否正常。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穿戴裝置係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每分鐘心跳數,由於心跳數的變化幅度較大,因而較佳的方式是用最低的每分鐘心跳數來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身體狀態是否正常,一般人在睡眠時的每分鐘心跳數最低通常不會低於每分鐘30下以下,因而可以將每分鐘心跳數小於或等於30下的情況定義為生理數值異常,每分鐘心跳數大於30下的情況定義為生理數值正常。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穿戴裝置可以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在所述血氧濃度一般應該要在95%,而血氧濃度在90%以下,就會被認為是低血氧症,因而可以將所述血氧濃度低於85%以下定義為生理數值異常。
或者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穿戴裝置也可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介於35℃~41℃之間定義為生理數值正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體溫高於或等於41℃或者低於或等於35℃定義為生理數值異常。
因而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生理數值之後,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S64),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S66),當所 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S64),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S44)。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穿戴裝置偵測的生理數值為心跳數,心跳數設定小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是異常狀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從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即時的心跳數,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是否有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因而不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假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小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因而可以理解,假設所述生理數值是血氧濃度,當血氧濃度高於85%,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血氧濃度小於或等於85%,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假設所述生理數值是體溫時,當體溫介於35℃~41℃之間,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生理數值是血氧濃度,當體溫高於或等於41℃或者低於或等於35℃,所述受關注 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直接發出一個解鎖命令給所述所述,所述鎖具在接收到所述解鎖命令並且識別正確的情況下執行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S46),並且直接執行一個通報程序(S52)。也就是說,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要求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
除了因為偵測到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執之外,也允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S44)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當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S32)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輸出命令給所述鎖具,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狀態,並且也不會執行所述通報程序(S52),當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S32)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輸出命令給所述鎖具,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解除上鎖(S36),並且進一步執行所述通報程序(S52)。
例如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中設有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一個圖標(Icon),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要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長按所述圖標3秒鐘,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就開始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所述圖標需要長按的設定能降低誤觸的機率,因而長按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所述圖標的秒數可以依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可以在3~10秒之間選擇一個時間長度。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都意味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可能極需要他人協助並且無法移動至所述鎖具處,對所述鎖具手動操作解除上鎖,因而當所述鎖具是因為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而解除上鎖狀態的情況下,在所述鎖具沒有被操作開啟的狀態下,所述鎖具會一直保持解除上鎖的狀態。
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只有當所述保持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S48),所述鎖具才會再重新設定為上鎖的狀態(S50)。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鎖具是一個門鎖,當所述門鎖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而被操作開啟,代表所述門被開啟了,因而身體不適的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就能夠被發現,因而在所述門鎖被操作開啟之後,所述門鎖自動設定為上鎖並且保持在上鎖狀態直至所述門鎖再一次被解除上鎖為止。
此外,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都會自動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透過自動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會使用無線網路通報至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中(S52),例如使得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顯示出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了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例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了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直接顯示再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包括的一個螢幕上。
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通報程序給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之後,若所述接收通報者沒有回應(S54),重複通報(S58)所述接收通報者,當所述接收通報者回應後,解除通報(S56)程序。
一種可行的實施例是,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接收到來自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的通報程序之後,若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對應的另一個圖標(Icon),當所述接收通報者點選所述圖標之後,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通過無線網路回傳一個指令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進一步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接收通報者已接收到訊息而停止解除通報。
另一種可行的方案是,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的通報程序之後,在所述接收通報者未點選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圖標,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本身持續發出諸如震動、聲響的方式提醒所述接收通報者查看,在所述接收通報者點選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圖標之後,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再發出震動或聲響。
此外,假設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程序時是輸入所述接收通報者行動電話號碼的情況下,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直接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行動電話號碼撥打給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行動電話,並且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行動電話接通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接收通報者有回應而解除通報,假設撥打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行動電話號碼之後,所述接收通報者的行動電話沒有接通,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接收通報者沒有回應而重複通報(例如重複撥打電話)。
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的技術特徵已詳細說明,為了幫助更加理解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以下將舉例說明。假設一位年齡75歲房客(受關注使用者)向一位房東(接收通報者)租賃住所並且獨居,所述住所的門安裝電子式的一個門鎖(鎖具),所述房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有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並且所述房東設定有一個帳戶名稱,但所述房東並未取得所述門鎖的管理權限,因而所述房東無法使用房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將所述門鎖解除上鎖,所 述房客入住之後,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並且透過使用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所揭示的流程取得所述門鎖的管理權限,所述房客使用所述房東的帳戶名稱設定為所述接收通報者,此外所述房客配戴能夠偵測每分鐘心跳數的一個智慧型手錶,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所述智慧型手錶取得所述房客即時的每分鐘心跳數,因而所述房客日常外出後要進入家門時,使用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執行常態解鎖程序,就能正常的將所述門鎖解除上鎖,進一步操作所述門鎖開啟將門打開,在這種狀態下,所述房東不會收到任何通知與打擾。
假設所述房客在家中身體不適並且心跳數降至每分鐘低於30下,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之後,所述房客住所的所述門鎖就會一直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讓任意人(例如警察、救護人員、房東...等)可以操作所述門鎖開啟進入所述房客的住家內,進一步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透過無線網路將所述房客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發送至所述房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內,所述房客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將重複通報直至所述房東回應所述房客執行了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為止,有助於所述房東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房客的情況,進一步能較快速的提供所述房客所需的協助(例如親自前往協助或協助通報救護人員)。
假設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並未偵測到所述房客的每分鐘心跳數降低至低於30下,然而所述房客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不適時,所述房客可以使用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 面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如此所述房客的住所的門鎖會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所述房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透過無線網路將所述房客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發送至所述房東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內,有助於所述房東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房客的情況,進一步能較快速的提供所述房客所需的協助(例如親自前往協助或協助通報救護人員)。
本發明第1圖所示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一實施例是所述鎖具的管理者本身就是受關注使用者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也能有其他使用情境,參閱第2圖所示為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所述第二實施例較適用於一位管理者同時管理至少一位常態使用者及/或至少一位受關注使用者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所述管理者要先取得一個鎖具的管理權限,進一步經由所述管理者授權給各常態使用者與各受關注使用者。
詳細地說,首先需要在所述管理者所持有的一個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S20A)。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要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需要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因而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需要事先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首次執行鎖具應用程式時,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將引導所述管理者及/或所述接收通報者註冊一個用戶名稱與一個密碼(S22)。其中所述用戶名稱可以是自行設定由複數個文字、數字及/或符號或其共同組成,所述密碼可以是自行設定由複數個文字、數字、圖形及/或符號或其共同組成,或者所述密碼也可以是智慧型 行動裝置持有者的生物特徵,例如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設定的密碼是所述管理者的指紋特徵、臉部特徵、虹膜特徵...等生物特徵作為密碼。
當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了註冊用戶名稱與密碼之後,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輸入一個解鎖資訊作為一個第二預設解鎖資訊(S24)。詳細地說,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可以是一組文字、數字及/或符號組成的密碼,或者所述解鎖資訊可以是指紋特徵、臉部特徵、虹膜特徵...等生物特徵構成。
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完成了設定第二預設解鎖資訊的程序之後,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與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連線範圍內的一個鎖具配對並且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S26)。
詳細地說,所述鎖具可以但不限制在外部設置有兩個配對按鈕,並且所述鎖具也會配置專屬的一張卡片,所述卡片上記載專屬的一組序號,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與所述鎖具配對時,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選擇要新增管理一個鎖具,進一步同時長壓所述鎖具的兩個所述配對按鈕(例如長壓5秒鐘),使得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搜尋到該鎖具,當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搜尋到該鎖具之後,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所述管理者輸入該鎖具專屬的卡片上所記載的序號,只有在輸入的序號是正確的情況下,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才會取得該鎖具的管理權限。例如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取得該鎖具的一個硬體識別序號,在往後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與該鎖具溝通時,該鎖具透過比對所述管理 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傳送的硬體識別序號與自身的硬體識別序號是否相符判斷所連線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是否具有管理權限。
當所述管理者透過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時(S28),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S32),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S32),所述鎖具解除上鎖(S36)。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是所述管理者的指紋,當所述管理者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時,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指紋作為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比對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是否相符,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不相符的情況下,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輸出任何命令給所述鎖具,因而所述鎖具保持上鎖。
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與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相符的情況下,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發出一個解除上鎖命令給所述鎖具(需要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與鎖具在無線(例如Bluetooth)的連線範圍內),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可以但不限制包括對應的鎖具的所述硬體識別序號,當所述鎖具收到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後,所述鎖具在識別所述硬體識別序號相符的情況下執行所述解除上鎖命令而解鎖,因而可以理解,即便鎖具收到解除上鎖命令,若所述解除上鎖命令內所含的硬體識別序號錯誤,所述鎖具不會執行所述解除上鎖命令,所述鎖具仍然保持上鎖。
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S38),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S42),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S40),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S42)。
詳細地說,為了防止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忘記設定上鎖,因而當所述管理者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操作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所述鎖具在解除上鎖完成後就會開始計時,例如設定解鎖上鎖時間長度是15秒,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滿15秒之後,所述鎖具會自動設定為上鎖並且保持上鎖直至所述鎖具下一次被解除上鎖。
在另一種狀態下,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在所述解除上鎖時間內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例如在第5秒時鎖具被操作開啟),所述鎖具會自動的再設定為上鎖狀態並且保持上鎖直至所述鎖具下一次被解除上鎖。例如所述鎖具是一個門鎖,當所述門鎖解除上鎖之後並且操作所述門鎖將所述門開啟,當所述門再次關閉時,所述門鎖也會設定為上鎖,因而所述門無法開啟。
所述管理者除了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常態解鎖程序之外,所述管理者也能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授權至少一個常態使用者(S29A)及/或授權至少一個受關注使用者(29B)。假設所述管理者要授權給一位常態使用者,首先所述常態使用者需要使用其持有的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S20B),並且所述常態使用者進一步需要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註冊一個用戶名稱與密碼(S22),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需要使用其註冊的用戶名稱與密碼登入,此外,所述 常態使用者需要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設定一個第三預設解鎖資訊(S24),例如所述常態使用者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自己的一個指紋特徵(與所述管理者輸入的解鎖資訊不相同)作為所述第三預設解鎖資訊。
所述管理者取得所述常態使用者的用戶名稱之後,所述管理者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輸入欲授權的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所述用戶名稱,進一步指定要授權的是常態使用者並且選擇要授權的鎖具之後(一位管理者可能擁有複數個鎖具的管理權限),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將授權的封包(可加密)透過無線網路傳送給對應所述用戶名稱的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中,所述授權的封包可以但不限於包括授權的鎖具的硬體識別訊後、授權的種類(常態使用者或受關注使用者),如此該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取得相同硬體識別序號的該鎖具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透過授權種類決定)。
當所述常態使用者要對所述鎖具執行常態解鎖程序(S28)時,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當所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S32),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當所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是別正確時(S32),所述鎖具解除上鎖(S36)。與所述管理者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相同,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所述鎖具就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S38),若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在預設的時間長度內(例如15秒內)都沒有被操作開啟,所述鎖具會自動重新上鎖(S42),若所述鎖具解除上鎖 之後在預設的時間長度內(例如15秒內)有被操作開啟,在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所述鎖具仍會自動重新上鎖(S42)。須注意的是,由於所述常態使用者並未取得受關注使用者的權限,因而所述常態使用者並無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假設所述管理者要授權給一位受關注使用者,首先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使用其持有的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程式(S20B),並且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進一步需要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註冊一個用戶名稱與密碼(S22),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需要使用其註冊的用戶名稱與密碼登入,此外,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引導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S24),例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自己的一個指紋特徵(與所述管理者輸入的解鎖資訊不相同)作為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
所述管理者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用戶名稱之後,所述管理者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輸入欲授權的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所述用戶名稱,進一步指定要授權的是受關注使用者並且選擇要授權的鎖具之後(一位管理者可能擁有複數個鎖具的管理權限),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將授權的封包(可加密)透過無線網路傳送給對應所述用戶名稱的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中,所述授權的封包可以但不限於包括授權的鎖具的硬體識別訊後、授權的種類(受關注使用者或受關注使用者),如此該受關注使用者的智 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取得相同硬體識別序號的該鎖具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以及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權限(透過授權種類決定)。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要對所述鎖具執行常態解鎖程序(S28)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當所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S32),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當所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是別正確時(S32),所述鎖具解除上鎖(S36)。與所述管理者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相同,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所述鎖具就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S38),若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在預設的時間長度內(例如15秒內)都沒有被操作開啟,所述鎖具會自動重新上鎖(S42),若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在預設的時間長度內(例如15秒內)有被操作開啟,在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所述鎖具仍會自動重新上鎖(S42)。
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取得所述鎖具的所述常態解鎖程序以及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權限之後,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可監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並且將所述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S60),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即時生理數值(S62)。
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生理數值之後,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S64),所述受關注使 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S66),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S64),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解及解鎖程序(S44)。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穿戴裝置偵測的生理數值為心跳數,心跳數設定小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是異常狀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從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即時的心跳數,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是否有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因而不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假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小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因而可以理解,假設所述生理數值是血氧濃度,當血氧濃度高於85%,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血氧濃度小於或等於85%,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假設所述生理數值是體溫時,當體溫介於35℃~41℃之間,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生理數值是血氧濃度,當體溫高於或等於41℃或者低於或等於35℃,所述受關注 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直接發出一個解鎖命令給所述所述鎖具並且也會直接執行一個通報程序(S52),所述鎖具在接收到所述解鎖命令並且識別正確的情況下執行解除上鎖並且保持解除上鎖(S46)狀態。也就是說,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不會要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進一步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
除了因為偵測到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執之外,也允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S44)。
例如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中有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一個圖標(Icon),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要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長按所述圖標3秒鐘,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就開始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值得一提的是,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所述圖標需要長按的設定能降低誤觸的機率,因而長按對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所述圖標的秒數可以依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可以在3~10秒之間選擇一個時間長度。
相較於透過所述偵測生理數值發生異常時來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鎖述受關注使用者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有異常而所述受關注使用 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並未判斷出生理數值異常的狀態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也允許透過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S30),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S32),所述鎖具保持上鎖(S34),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S32),所述鎖具保持解除上鎖(S46)並且執行一個通報程序(S52)。
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都意味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可能身體不適需要他人協助,因而當所述鎖具是因為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而解除上鎖狀態的情況下,在所述鎖具沒有被操作開啟的狀態下,所述鎖具會一直保持解除上鎖的狀態。
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保持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S48),所述鎖具才會再重新設定為上鎖的狀態(S50)。
舉例來說,假設所述鎖具是一個門鎖,當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代表所述門被開啟了,因而身體不適的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就能夠被發現,因而在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之後,所述鎖具自動設定為上鎖並且保持在上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再一次被解除上鎖為止。
此外,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鎖具是因 為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而保持解除上鎖的狀態的同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會自動執行一個通報程序(在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的情況下),透過自動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會通報至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中(S52),使得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顯示出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了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例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了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直接顯示再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包括的一個螢幕上。
無論是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或者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通報程序給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之後,若所述管理者沒有回應(S55),重複通報(S58)所述管理者,當所述管理者回應後(S55),解除所述通報程序(S56)。
一種可行的實施例是,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接收到來自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的通報程序之後,若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對應的另一個圖標(Icon),當所述接收通報者點選所述圖標之後,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通過無線網路回傳一個指令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進一步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接收通報者已接收到訊息而停止解除通報。
另一種可行的方案是,當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接收到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發出的通報程序之後,在所述接收通報者未點選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圖標,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本身持續發出諸如震動、聲響的方式提醒所述接收通報者查看,在所述接收通報者點選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圖標之後,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再發出震動或聲響。
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如第2圖所示)的技術特徵已詳細說明,為了幫助更加理解本發明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的第二實施例以下將舉例說明。假設一個養生村的管理者同時擁有複數個房間的門鎖的管理權限,並且所述管理者授予一些房間的住戶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以及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並且授予另一些房間的工作人員執行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所述各工作人員能夠使用所述常態解鎖程序解除上鎖有權限的房間,擁有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權限的各住戶進一步配戴能夠偵測每分鐘心跳述的一個智慧手錶,並且所述各住戶將所述智慧手錶分別與自己持有的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連線,使得各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能夠透過所述各住戶的智慧型手錶取得各住戶即時每分鐘心跳數值(生理數值)。各房間的住戶平常進入自己所屬的房間都是使用常態解鎖程序解鎖對應的房間上的門鎖,假設當其中一位住戶在房間內並且該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透過所述智慧手錶偵測到該住戶的每分鐘心跳小於或等於30下,所述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進一步所述所述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引 導所述住戶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被識別正確時,所述住戶處的門鎖保持在解除上鎖的狀態,並且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顯示對應的住戶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所述管理者能夠第一時間得知是各住戶中的何者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也能第一時間協助處理。
另一方面,假設所述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並未判斷所述住戶的生理數值異常,然而所述住戶覺得身體不適,所述住戶能夠透過所述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手動操作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如此所述住戶的住所的門鎖會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所述住戶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透過無線網路將所述住戶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相關訊息發送至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內,有助於所述管理者能夠第一時間得知住戶的情況,進一步能較快速的提供所述住戶所需的協助(例如親自前往協助或協助通報救護人員)
本發明的各實施例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協助時,能夠透過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所在位置的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所述鎖具在被操作開啟之前不會恢復至上鎖狀態,因而任何外人都能夠操作鎖具解鎖進入查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情況。
在各實施例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緊急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能夠在不移動的情況下,使鎖具(例如門鎖)保持解除上鎖 的狀態,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身體不適無法或行動不便時,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在各實施例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會通知管理者或者預設的接收通報者,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需要協助的即時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出通報。
在各實施例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即時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傳送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在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能夠主動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即時提供協助,因而具有良好的便利性。
在各實施例中,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或綁定,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在生理數值異常而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無需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可以避免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無法操作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情況下,而沒有執行通報程序與使所述鎖具保持在解除上鎖狀態的相關程序,使用上安全性更好。
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管理者可以選擇授權常態使用者及/或授權受關注使用者,使得所述常態使用者只能執行常態解鎖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能夠執行常態解鎖程序與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使得管理者在管理複數鎖具以及人員狀況上有好的便利性。
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允許使用常態解鎖程序控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因而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在平常仍然能使用所述鎖具正常進出並且不會打擾到所述管理者或所述接收通知者。
本發明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之,所述生理數值並不限制說明書中所列的每分鐘心跳數、體溫以及血氧濃度,所述生理數值也可以是其他數值,並且所述生理數值的項目也可以是複數個(例如同時偵測每分鐘心跳數與血氧濃度),只要其中一個生理數值異常就自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此外,說明書內舉例判定生理數值異常的值可以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更加嚴謹或者寬鬆。
由於說明書揭示的本發明可在未脫離本發明精神或大體特徵的其它特定形式來實施,且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經被指出,所以,說明書揭示的實施例應視為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說明所界定,對於落入申請專利範圍的均等意義與範圍的所有改變仍將包含在其範圍之內。
S20A:管理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0B:使用者或受關注使用者安裝一鎖具應用程式
S22:註冊用戶名稱與密碼
S24:設定預設解鎖資訊
S26:取得所具管理權限
S28:執行常態解鎖程序
S29A:授權常態使用者
S29B:授權受關注使用者
S30:輸入即時解鎖資訊
S32: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是否正確?
S34:保持上鎖
S36:解除上鎖
S38: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
S40:鎖具被開啟
S42:鎖具上鎖
S44:執行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
S46:保持解除上鎖
S48:鎖具被開啟
S50:鎖具上鎖
S52:通報程序
S55:管理者是否回應
S56:解除通報
S58:重複通報
S60:與一穿戴裝置配對並連線
S62:偵測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
S64: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是否異常?
S66:不執行

Claims (19)

  1. 一種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包括:一位管理者在一個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一位受關注使用者在一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可監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並且將所述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取得一個鎖具的管理權限;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將對所述鎖具執行一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管理者;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 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低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高或等於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高或等於41℃或低於或等於35℃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介於35℃至41℃之間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低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註冊一個用戶名稱,所述管理 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用戶名稱將對所述鎖具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以及一個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進一步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所述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引導設定一個第二預設解鎖資訊;所述管理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相較於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相較於所述第二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一位常態使用者在一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註冊一個用戶名稱並且設定一個第三預設解鎖資訊;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用戶名稱並且將對所述鎖具執行一常態解鎖程序的權限授權給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所述常態使用者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所述常態使用者使用所述常態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常態使用者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常態使用者輸入的所述即時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當所述管理者沒有回應時,重複通報所述管理者,當所述管理者回應後,解除所述通報程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時,所述管理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經由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通報訊息,所述管理者可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回應而解除所述通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管理者;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11. 一種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包括:一位受關注使用者在一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上安裝一個鎖具應用程式,並且設定一個接收通報者;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鎖具應用程式向一個鎖具配對並且取得所述鎖具的管理權限,使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允許對所述鎖具執行一個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所述受關注使用者配戴可監測生理數值的一個穿戴裝置,並且將所述穿戴裝置與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配對並連線,所述穿戴裝置偵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透過所述穿戴裝置取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 識別所述生理數值正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不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識別所述生理數值異常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因為生理數值異常而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低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血氧濃度高於或等於80%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高或等於41℃或低於或等於35℃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體溫介於35℃至41℃之間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所述生理數值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低於或等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異常,當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心跳數高於每分鐘30下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判斷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生理數值正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要求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進一步包括: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執行一個常態解鎖程序之後,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除上鎖;在所述鎖具解除上鎖之後,開始計時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當所述鎖具解除上鎖的時間長度達到預設值時,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或者當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其中當所述接收通報者沒有回應時,重複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當所述接收通報者回應後,解除所述通報程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接收通報者持有的一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安裝所述鎖具應用 程式,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執行所述通報程序時,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經由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顯示通報訊息,所述接收通報者可透過所述鎖具應用程式的介面回應而解除所述通報。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進一步包括: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註冊一個用戶名稱;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用戶名稱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並且通知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只有在所述接收通報者使用所述接收通報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接受所述受關注使用者設定為接收通報者的情況下,所述受關注使用者才能成功設定所述接收通報者。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進一步要求設定一個第一預設解鎖資訊,進一步包括:所述受關注使用者使用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介面手動執行所述緊急通報及解鎖程序時,所述受關注使用者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所述鎖具應用程式要求輸入一個即時解鎖資訊;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錯誤時,所述鎖具保持上鎖,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智慧型行動裝置執行一個通報程序,通報所述接收通報者;在所述即時解鎖資訊比對所述第一預設解鎖資訊識別正確時,所述鎖具解 除上鎖並且保持在解鎖狀態,直至所述鎖具被操作開啟後,所述鎖具重新設定為上鎖。
TW112118381A 2023-05-17 2023-05-17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TWI854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18381A TWI854656B (zh) 2023-05-17 2023-05-17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US18/333,757 US20240386763A1 (en) 2023-05-17 2023-06-13 Door Access Control Method Using a Wearab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118381A TWI854656B (zh) 2023-05-17 2023-05-17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54656B true TWI854656B (zh) 2024-09-01
TW202447558A TW202447558A (zh) 2024-12-01

Family

ID=9346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8381A TWI854656B (zh) 2023-05-17 2023-05-17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386763A1 (zh)
TW (1) TWI854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54632B (zh) * 2023-05-04 2024-09-01 一德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緊急通報的門禁管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133865U (zh) * 2016-09-26 2017-04-26 郭润泽 一种居家老人智能急救系统
TW201716676A (zh) * 2015-11-12 2017-05-16 Yan-Lun Wang 結合智慧行動裝置感應電子鎖設備及其方法
TW202125456A (zh) * 2019-12-30 2021-07-01 台灣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保全系統
CN217386403U (zh) * 2021-08-25 2022-09-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Arduino的智能门锁老人呼救配套装置
US20230091394A1 (en) * 2020-05-26 2023-03-23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Device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CN115938016A (zh) * 2022-05-10 2023-04-07 深圳南网鼎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物联锁同步监管执行人员与资产的安全管控系统
CN116095122A (zh) * 2023-02-23 2023-05-09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16676A (zh) * 2015-11-12 2017-05-16 Yan-Lun Wang 結合智慧行動裝置感應電子鎖設備及其方法
CN206133865U (zh) * 2016-09-26 2017-04-26 郭润泽 一种居家老人智能急救系统
TW202125456A (zh) * 2019-12-30 2021-07-01 台灣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保全系統
US20230091394A1 (en) * 2020-05-26 2023-03-23 Yunding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Device control methods and systems
CN217386403U (zh) * 2021-08-25 2022-09-06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Arduino的智能门锁老人呼救配套装置
CN115938016A (zh) * 2022-05-10 2023-04-07 深圳南网鼎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物联锁同步监管执行人员与资产的安全管控系统
CN116095122A (zh) * 2023-02-23 2023-05-09 安徽大学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家庭安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386763A1 (en) 2024-11-21
TW202447558A (zh) 2024-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112849B2 (en) Safety features for medical devices requiring assistance and supervision
US109567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substance use
US112003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substance use
US7856558B2 (en) Biometric verification and duress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298949B (zh) 一种门锁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门锁
TWI854656B (zh) 可配合穿戴裝置的門禁管制方法
CN108537929A (zh) 远程解锁系统及远程解锁方法
WO2015085434A1 (en) Augmented reality advance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ologies
JP6012538B2 (ja)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用のコンピュータ装置
US2017032697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Substance Use
CN110914798A (zh) 用于监视和礼宾服务的可扩展系统和方法
CN107169297B (zh) 一种基于家庭社区的健康监护系统
TWI854632B (zh) 可緊急通報的門禁管制方法
JP2020166873A (ja) システム、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ー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および情報管理者端末
TWI677857B (zh) 門禁及人員生理狀態管制系統與方法
US12035422B2 (en) Proxy nodes for expand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nodes in a wirelessly connected environment
JP2009244992A (ja) 認証システム
JP4774003B2 (ja) 建物の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11243126A (zh) 门禁及人员生理状态管制系统与方法
WO201812612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substance use
CN109741486A (zh) 一种智能门锁管控方法及系统
CA2629271C (en) A biometric verification and duress 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7954061A (zh) 一种病房管理系统
WO2019216058A1 (ja) システムおよ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KR20230035767A (ko) 생체 정보 측정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중 생체 인증 시스템 및 인증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