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821706B - 透鏡組 - Google Patents

透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1706B
TWI821706B TW110125455A TW110125455A TWI821706B TW I821706 B TWI821706 B TW I821706B TW 110125455 A TW110125455 A TW 110125455A TW 110125455 A TW110125455 A TW 110125455A TW I821706 B TWI821706 B TW I8217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protrusion
recess
spac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0228A (zh
Inventor
梁召渼
許宰赫
鄭有鎭
李知秀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02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02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17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17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7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non-optical structures, e.g. having integrated holding or alignment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包括突出部;以及第二透鏡,鄰近於所述第一透鏡設置且包括被配置成容置所述突出部的至少部分的凹陷。所述突出部在光軸方向上與所述凹陷間隔開。

Description

透鏡組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21年4月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中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1-0044706號的優先權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以下說明是有關於一種透鏡組。
近來,出於提高解析度或應用高放大率的目的,已開發出各種類型的透鏡。此種透鏡的實例可包括D形切割透鏡(D-cut lens)或自由形狀透鏡。自由形狀透鏡及D形切割透鏡是非軸對稱的且因此可能相依於與其他光學元件(例如,其他透鏡、光阻擋構件等)的對準位置而具有效能上的不同。舉例而言,即使當自由形式透鏡在光軸上與鄰近透鏡對準時,若所述兩個透鏡以相對於光軸在圓周方向上偏離的狀態組裝,則光學系統的解析度可能劣化。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 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包括突出部;以及第二透鏡,鄰近於所述第一透鏡設置且包括被配置成容置所述突出部的至少部分的凹陷。所述突出部在光軸方向上與所述凹陷間隔開。
所述透鏡組可更包括透鏡鏡筒,所述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將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對準。所述突出部及所述凹陷可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繞所述光軸的旋轉。
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凹陷可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所述透鏡組可更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隔件。
所述突出部及所述凹陷可設置於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面對所述間隔件的相應部分中。
所述間隔件可包括被配置成容許所述突出部從中穿過的貫通部分。
所述第一透鏡可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第一光學部分以及環繞所述第一光學部分的外圓周且接觸所述間隔件的第一凸緣表面。所述突出部可自所述第一凸緣表面朝所述第二透鏡延 伸。
所述第二透鏡可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第二光學部分以及環繞所述第二光學部分的外圓周且接觸所述間隔件的第二凸緣表面。所述凹陷可包括所述第二凸緣表面的下陷部分。
所述凹陷自所述第二凸緣表面下陷的深度可大於藉由自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第一凸緣表面突出的高度減去所述間隔件的厚度而獲得的長度。
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光軸可為非軸對稱的。
所述第一透鏡可為D形切割透鏡。
所述透鏡組可更包括:透鏡鏡筒,容置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一透鏡包括線性部分及弧形部分,且所述透鏡鏡筒可被配置成環繞所述弧形部分的至少部分且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
所述透鏡鏡筒可包括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的開口部分。所述線性部分可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開口部分可在垂直於所述光軸與所述第一方向二者的第二方向上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
所述第一透鏡可為自由形式的透鏡。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鄰近於所述第一透鏡;以及對準結構,在相對於光軸的圓周方向上將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對準。所述對準結構可被配置成容許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在垂直於光軸的 方向上移動。
所述對準結構可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上的突出部及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中的凹陷。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凹陷之間可設置有空氣隙。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設置於光軸上;一或多個突出部,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表面突出;第二透鏡,設置於所述光軸上;以及一或多個凹陷,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的與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表面相對的表面上。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分別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僅局部地延伸至所述一或多個凹陷中。
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可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凸緣上,且所述一或多個凹陷可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的凸緣上。
所述透鏡組可更包括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隔件。所述間隔件可包括一或多個開口,所述一或多個開口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伸長且被配置成分別接納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
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可被配置成在相對於所述光軸的徑向方向與相對於所述光軸的圓周方向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上與界定所述一或多個開口中的相應開口的壁間隔開。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他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10:透鏡組
100:透鏡鏡筒/鏡筒
110:平板部分
120:圓柱形部分
130:開口部分
200:第一透鏡/透鏡
200a:第一透鏡
200-1:第一透鏡/第一圓形透鏡
201、201-1、301、301-1:光學部分
202、202-1:第一凸緣表面
203、203a:突出部
204:頂表面
205:外圓周表面
211、311:線性部分
212、312:弧形部分
300:第二透鏡/透鏡
300a:第二透鏡
300-1:第二透鏡/第二圓形透鏡
302、302-1:第二凸緣表面
303、303a:凹陷
304:底表面
305:壁表面
400、400-1、400a、400b、400c:間隔件
401、401-1:上表面
402、402-1:下表面
403、403a、403b:貫通部分
404:孔
A:旋轉方向
c:圓周方向
d:深度
g1、g2、g3、g4、g5:空氣隙
h:高度
I-I’、II-II’:線
O:光軸
P:點
r:徑向方向
t:厚度
X、Y、Z:方向
圖1是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組的剖視圖。
圖2是繪示實施例中的兩個鄰近D形切割透鏡的圖。
圖3是圖2的分解圖。
圖4是沿圖2所示的線I-I’截取的剖視圖。
圖5是實施例中的在平行於光軸的方向上的突出部及凹陷的圖。
圖6是設置於透鏡中的突出部的另一實例。
圖7是設置於透鏡中的凹陷的另一實例。
圖8至圖10繪示根據實施例的間隔件。
圖11是根據實施例的圖1所示透鏡組的立體圖。
圖12是沿圖11所示的線II-II’截取的剖視圖。
圖13繪示實施例中的鄰近圓形透鏡之間的對準結構。
在所有圖式及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圖式參考編號將被理解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徵及結構。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被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了例示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實施本文中所述 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域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on)」另一元件「上」、「連接至(connected to)」或「耦合至(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他元件。反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directedly on)」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directly connected to)」或「直接耦合至(directly coupled to)」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他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and/or)」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類似地,「中的至少一者(at least one of)」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域、層或區段。
為易於說明,在本文中可使用例如「上方(above)」、「上部(upper)」、「下方(below)」、「下部(lower)」及類似用語等空 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用語「上方」同時囊括視裝置的空間定向而定的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他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要相應地進行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指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的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組合。此外,儘管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具有各式配置,然而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其他配置亦是可能的。
應注意,在本文中關於實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實例,而並非所有實例皆限於此。
圖1是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組10的剖視圖。
參照圖1,透鏡組10可包括透鏡鏡筒100以及容置在透鏡鏡筒100中的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在所示實施例中,在透鏡鏡筒100內部繪示僅兩個透鏡200及300,但此種配置僅是為便於闡釋。除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以外,一或多個附加透鏡亦可設置於透鏡鏡筒100中。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10可包括設置於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的間隔件400。間隔件400可包括光從中穿過的孔404。
間隔件400可被配置成以指定間隔將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分開。即,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可藉由間隔件400以預定間隔彼此間隔開。舉例而言,間隔件400可被製造成使得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的距離具有規定值。
間隔件400可充當阻擋穿過第一透鏡200的光的部分的光阻擋構件。在此種情形中,間隔件400可有助於防止眩光現象(flare phenomenon)。
為便於說明,圖1中所示透鏡組10示意性地繪示透鏡組10的組件,且本文中本揭露的實施例不限於此。
圖2繪示容置於圖1所示透鏡鏡筒100中的第一透鏡200、第二透鏡300及間隔件400的示例性形狀。圖3是圖2的分解圖。圖4是沿圖2所示的線I-I’截取的剖視圖。圖5是實施例中的在平行於光軸O的方向上的突出部203及凹陷303的圖。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及/或第二透鏡300可相對於 光軸O非軸對稱。舉例而言,如圖2中所示,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可為D形切割透鏡。D形切割透鏡可具有其中圓形透鏡的邊緣以直線切割成的形狀。
第一透鏡200的側表面可包括線性部分211及弧形部分212。線性部分211是在側表面上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弧形部分212是基於光軸O在側表面上在圓周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線性部分211可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兩個線性部分。舉例而言,線性部分211的所述兩個線性部分可在Y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且可在X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弧形部分212可包括彼此面對的兩個弧形部分。舉例而言,弧形部分212的所述兩個弧形部分可在X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第二透鏡300的側表面可包括線性部分311及弧形部分312。線性部分311是自側面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延伸的部分。弧形部分312是自側面繞光軸O在圓周方向上延伸的部分。線性部分311可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兩個線性部分。舉例而言,線性部分311的兩個線性部分可在Y方向上彼此間隔開,且可在X方向上彼此平行延伸。弧形部分312可包括彼此面對的兩個弧形部分。舉例而言,弧形部分312的所述兩個弧形部分可在X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在本揭露中,D形切割透鏡中的每一者的形狀可由較短軸長度及較長軸長度界定。參照圖2,其中兩個線性部分彼此面對的方向是較短軸方向,且其中所述兩個弧形部分彼此面對的方向 是較長軸方向。舉例而言,較短軸長度可指代D形切割透鏡在Y方向上的寬度,且較長軸長度可指代D形切割透鏡在X方向上的寬度。較短軸長度可對應於D形切割透鏡的線性部分211/311之間的距離。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包括用於相互對準的結構。
在實施例中,透鏡鏡筒100可被配置成使得第一透鏡200的透鏡軸與第二透鏡300的透鏡軸匹配。即,當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容置於透鏡鏡筒100中時,所述兩個透鏡200與300可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彼此對準。
當透鏡為軸對稱時,僅透鏡軸需要與光軸O對準,且即使透鏡繞光軸O旋轉,光學效能相對於鄰近透鏡亦不存在變化。然而,當透鏡為非軸對稱時,光學特性隨著透鏡的旋轉而變化,且因此需要用於防止透鏡的旋轉的結構。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10可包括用於在圓周方向上(相對於光軸O)將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對準的結構。舉例而言,透鏡組10可包括防止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相對於光軸O的旋轉的結構。參照圖3,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可包括突出部203,且第二透鏡300可包括容置突出部203的凹陷303。
當在平行於光軸O的方向上觀察時,突出部203及凹陷303設置於偏離光軸O的位置處。因此,當第一透鏡200設置於 第二透鏡300上時,可防止或最小化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的相互旋轉。在下文中,透鏡的旋轉指代相對於光軸O的旋轉。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及凹陷303可設置於不損害透鏡的光學效能的位置。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可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光學部分201及環繞光學部分201的外圓周的第一凸緣表面202,且突出部203可形成於第一凸緣表面202上。舉例而言,突出部203可自第一凸緣表面202朝第二透鏡300延伸。舉例而言,在圖3中所示圖中,第一凸緣表面202可形成於第一透鏡200的下表面上。
在實施例中,第二透鏡300可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光學部分301及環繞光學部分301的外圓周的第二凸緣表面302,且凹陷303可形成於第二凸緣表面302上。舉例而言,凹陷303可為第二凸緣表面302的相對於第二凸緣表面302的鄰近部分下陷的部分。舉例而言,在圖3中所示圖中,第二凸緣表面302可形成於第二透鏡300的上表面上。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的高度h及凹陷303的深度d可在大於0.03毫米且小於或等於0.2毫米的範圍內。
在實施例中,多個突出部203及凹陷303可相對於光軸O在圓周方向上佈置。在所示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及凹陷303設置成四對,但此種配置僅為實例,且突出部203及凹陷303可設置成一至三對或者五或更多對。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10可更包括設置於第一透鏡200 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的間隔件400。參照圖3及圖4,間隔件400安裝於第二透鏡300上,且第一透鏡200安裝於間隔件400上。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00的第一凸緣表面202與間隔件400的一個表面(例如,上表面401)接觸,且第二透鏡300的第二凸緣表面302與間隔件400的另一表面(例如,下表面402)接觸。
在實施例中,間隔件400的貫通部分403可作為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例如,延伸更大的量)的槽來提供。所述槽可在所述一個方向上敞開。在實施例中,貫通部分403可具有在第一透鏡200的較長軸方向(即,X方向)上延伸的槽形狀。參照圖3,貫通部分403可具有在X方向上自突出部203所位於的點延伸至間隔件400的外圓周表面的槽形狀。貫通部分403的形狀可具有任何形狀,只要貫通部分403可容置突出部203即可,且本揭露不限於所示的貫通部分403的形狀。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及凹陷303位於在光軸方向上面對間隔件400的部分處。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00的第一凸緣表面202面對間隔件400的上表面401,且突出部203位於第一凸緣表面202上。第二透鏡300的第二凸緣表面302面對間隔件400的下表面402,且凹陷303位於第二凸緣表面302上。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與凹陷303可被配置成彼此間隔開。舉例而言,突出部203與凹陷303被配置成在平行於光軸O的方向(即,Z方向)上彼此間隔開。舉例而言,突出部203的頂表面204與凹陷303的底表面304之間存在光軸O的方向上的 空氣隙g1。即,在光軸方向上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的空間中不存在其他結構。舉例而言,凹陷303自第二凸緣表面302下陷的深度d可大於藉由自自第一凸緣表面202突出的突出部203的高度h減去間隔件400的厚度t而獲得的長度(即,d>h-t)。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及凹陷303可被配置成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間隔開。參照圖4,舉例而言,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可存在第一透鏡200的較長軸方向(即,X方向)上的空氣隙g2。在另一實施例中,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可存在第一透鏡200的較短軸方向(即,Y方向)上的空氣隙。
參照圖5,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可存在相對於光軸O的徑向方向r及/或圓周方向c上的空氣隙g4及g5。在下文中,徑向方向r及圓周方向c分別指代基於光軸O的徑向方向及基於光軸O的圓周方向。
在其中空氣隙g5存在於圓周方向c上的實施例中,可在某種程度上容許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的相對旋轉。然而,可容許的旋轉角度可被設定於光學系統的光學效能不劣化的範圍內。在本揭露中,光學系統至少包括第一透鏡200及第二透鏡300。
在另一實施例中,相對於光軸O,在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可不存在圓周方向c上的空氣隙g5。即,突出部203與凹陷303可基於光軸O在圓周方向c上彼此接觸。在無圓周方向c上的空氣隙的情況下,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之間的相對 旋轉可被嚴格限制。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的外圓周表面205與凹陷303的壁表面305之間存在徑向方向r上的空氣隙g4。即,在突出部203與凹陷303之間在徑向方向r上的空間中不存在其他結構。
參照圖4,在實施例中,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突出部203與間隔件400之間可存在空氣隙g3。
在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凹陷303及間隔件400之間的空氣隙g1、g2、g3、g4及g5可在大於0毫米且小於或等於0.1毫米的範圍內。
由於第一透鏡200、第二透鏡300及間隔件400的中心藉由透鏡鏡筒100對準,因此即使不具有限制徑向方向上的相對移動的結構,透鏡200、第二透鏡300及間隔件400之間亦可維持如圖4或圖5中所示的空氣隙g1、g2、g3、g4及g5。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10可包括用於相對於光軸O在圓周方向上將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對準的對準結構。在實施例中,對準結構可被配置成容許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相對移動。當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隨著突出部203被接納於凹陷303中而耦合時,第一透鏡可被容許相對於第二透鏡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移動。
舉例而言,對準結構包括突出部203及凹陷303。由於突出部203與凹陷303在垂直於光軸O的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因此若不存在透鏡鏡筒,則在垂直於光軸的方向上第一透鏡與第二 透鏡之間可進行相對移動。
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形成於第一透鏡200中,且凹陷303形成於第二透鏡300中,但此僅為實例。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突出部203可設置於第二透鏡300中,且凹陷303可設置於第一透鏡200中。
圖6繪示設置於第一透鏡200a中的突出部203a的另一實例。圖7繪示設置於第二透鏡300a中的凹陷303a的另一實例。圖8至圖10是根據實施例的間隔件的實例。
參照圖6,突出部203a可具有半圓柱形形狀。參照圖7,凹陷303a可以在圓周方向上延伸(例如,延伸更大的量)的形式提供。
參照圖8,在實施例中,間隔件400a的貫通部分403a可具有在一個方向上延伸的槽的形式。所述槽可在所述一個方向上敞開。舉例而言,貫通部分403a可被形成為在Y方向上自突出部203a所位於的點P延伸至間隔件400a的外圓周表面的槽。
參照圖9,間隔件400b的貫通部分403b可具有其中間隔件400b的部分被以「L」形狀切割的形式。舉例而言,在突出部203所位於的點P處在彼此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兩個邊緣之間的空間可被定義為貫通部分403b。參照圖10,在實施例中,間隔件400c可以孔的形式提供。
本文中本揭露的圖式中所示的突出部及凹陷的形狀僅為實例,且本揭露不限於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在另一實施例中, 突出部(例如,突出部203)及凹陷(例如,凹陷303)可具有各種其他形狀。即,可採用突出部及凹陷303的任何配置,只要所述配置防止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300的相對旋轉即可,且突出部203及凹陷303可慮及各種因素(例如製造的容易性或組裝的方便性)以各種形狀提供。
圖11是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組10的透視圖。圖12是沿圖11所示的線II-II’截取的剖視圖。
參照圖11,透鏡鏡筒100被配置成環繞第一透鏡200的至少部分。透鏡鏡筒100在圓周方向上環繞第一透鏡200的弧形部分212。弧形部分212由透鏡鏡筒100環繞,且不暴露於透鏡鏡筒100外部。
舉例而言,透鏡鏡筒100可包括平板部分110及圓柱形部分120。平板部分110設置於第一透鏡200的兩側上。舉例而言,平板部分110可包括在+Y方向及-Y方向上與光軸O間隔開且彼此面對的兩個平板。圓柱形部分120在圓周方向上環繞第一透鏡200的弧形部分212。弧形部分212由透鏡鏡筒100環繞,且不暴露於透鏡鏡筒100外部。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可暴露於透鏡鏡筒100外部。即,透鏡鏡筒100被配置成不覆蓋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在實施例中,透鏡鏡筒100包括對應於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的開口部分130,且線性部分211可經由開口部分130暴露於透鏡鏡筒100外部。舉例而言,當線性部分211 在垂直於光軸O的X方向上延伸時,線性部分211可經由開口部分130在Y方向上被暴露出。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可延伸至開口部分130。即,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可位於開口部分130內部。舉例而言,透鏡鏡筒100可包括界定開口部分130的邊緣,且D形切割透鏡可延伸至由所述邊緣環繞的空間。即,線性部分211的部分或整體可位於由所述邊緣環繞的空間中。
舉例而言,參照圖12,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與光軸O之間的距離可大於光軸O與平板部分110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儘管相關技術的透鏡鏡筒覆蓋D形切割透鏡的所有側,然而在實施例中,透鏡鏡筒100暴露出第一透鏡200的線性部分211的至少部分,所述至少部分是D形切割透鏡。在透鏡鏡筒100的平板部分110中不具有開口部分130的情況下,D形切割透鏡的較短軸長度受限於設置於D形切割透鏡的兩側上的平板之間的間隔。相反,根據實施例,由於開口部分130設置於平板部分110中,因此第一透鏡200可被製造成使得較短軸長度(即,2*d1)大於平板部分110之間的間隔(2*d3)。
根據實施例,D形切割透鏡在較短軸方向上的長度可長於相關技術的在較短軸方向上的長度,且在D形切割透鏡中表現出光學效能的有效表面(即,光學部分201)可增加。此可有助於改善D形切割透鏡或採用D形切割透鏡的透鏡組10的光學效能。
當自透鏡鏡筒100的厚度的角度觀察時,可在不增加透 鏡鏡筒100的厚度的情況下增加D形切割透鏡的有效表面。此可有助於透鏡組10或採用透鏡組10的裝置的薄化。另外,由於較短軸長度與主軸長度之間的差異減小,因此D形切割透鏡的製造相對容易。即,根據實施例的容置於透鏡鏡筒100中的D形切割透鏡可被製造成相對更接近於規定的設計。
在實施例中,透鏡鏡筒100僅環繞第一透鏡200的弧形部分212,而不具有抑制第一透鏡200在旋轉方向A上的旋轉的結構。然而,透鏡鏡筒100可局部地或整體地環繞第二透鏡300的側表面,以限制第二透鏡300的旋轉。另外,由於第一透鏡(例如,第一透鏡200)與第二透鏡(例如,第二透鏡300)的相對旋轉被突出部(例如,突出部203)及凹陷(例如,凹陷303)抑制(或最小化),因此即使存在開口部分130,第一透鏡200相對於透鏡鏡筒100的旋轉亦可被防止或最小化。
圖13繪示實施例中的鄰近的第一圓形透鏡200-1與第二圓形透鏡300-1之間的對準結構。對突出部203及凹陷303的說明與對圖1至圖10提供的說明相同,且下文將不再對其予以贅述。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1可相對於光軸O非軸對稱,且可包括光學部分201-1。第二透鏡300-1可包括光學部分301-1。
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1可為自由形式透鏡。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00-1的包括光軸O且在平行於X-Z平面的平面中截取的橫截面與第一透鏡200-1的包括光軸O且在平行於Y-Z 平面的平面中截取的橫截面可具有不同的形狀。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可包括防止第一透鏡200-1與第二透鏡300-1之間相對於光軸O的旋轉的結構。在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00-1可包括突出部203,且第二透鏡300-1可包括容置突出部203的凹陷303。
在實施例中,透鏡組可更包括設置於第一透鏡200-1與第二透鏡300-1之間的間隔件400-1。間隔件400-1安裝於第二透鏡300-1上,且第一透鏡200-1安裝於間隔件400-1上。舉例而言,第一透鏡200-1的第一凸緣表面202-1與間隔件400-1的上表面401-1接觸,且第二透鏡300-1的第二凸緣表面302-1與間隔件400-1的下表面402-1接觸。
如上所述,根據實施例的透鏡組包括用於相對於鄰近光學元件在圓周方向上將非軸對稱透鏡對準的結構。
儘管本揭露包括特定實例,然而在理解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欲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欲被視為適用於其他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他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則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 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欲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透鏡組
100:透鏡鏡筒/鏡筒
200:第一透鏡/透鏡
300:第二透鏡/透鏡
400:間隔件
404:孔
O:光軸
X、Y、Z: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包括突出部;第二透鏡,鄰近於所述第一透鏡設置且包括被配置成容置所述突出部的至少部分的凹陷;以及透鏡鏡筒,所述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將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對準,其中所述突出部在光軸上與所述凹陷間隔開,其中所述突出部及所述凹陷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繞所述光軸的旋轉,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光軸是非軸對稱的。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凹陷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彼此間隔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更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隔件。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突出部及所述凹陷設置於在所述光軸上面對所述間隔件的相應部分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間隔件包括被配置成容許所述突出部從中穿過的貫通部分。
  6. 如請求項3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第一光學部分以及環繞所述第一光學部分的外圓周且接觸所述間隔件的第一凸緣表面,且 其中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第一凸緣表面朝所述第二透鏡延伸。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第二透鏡包括表現出光學效能的第二光學部分以及環繞所述第二光學部分的外圓周且接觸所述間隔件的第二凸緣表面,且其中所述凹陷包括所述第二凸緣表面的下陷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凹陷自所述第二凸緣表面下陷的深度大於藉由自所述突出部自所述第一凸緣表面突出的高度減去所述間隔件的厚度而獲得的長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是D形切割透鏡。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透鏡鏡筒容置所述第一透鏡及所述第二透鏡,其中所述第一透鏡包括線性部分及弧形部分,且所述透鏡鏡筒被配置成環繞所述弧形部分的至少部分且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透鏡鏡筒包括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的開口部分,所述線性部分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第一方向上延伸,且所述開口部分在垂直於所述光軸與所述第一方向二者的第二方向上暴露出所述線性部分。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第一透鏡是自由形式的透鏡。
  13. 一種透鏡組,包括: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鄰近於所述第一透鏡;以及對準結構,在相對於光軸的圓周方向上將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對準,其中所述對準結構被配置成容許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移動,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光軸是非軸對稱的。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對準結構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上的突出部及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中的凹陷,且其中所述突出部與所述凹陷之間設置有空氣隙。
  15. 一種透鏡組,包括:第一透鏡,設置於光軸上;一或多個突出部,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自所述第一透鏡的表面突出;第二透鏡,設置於所述光軸上;一或多個凹陷,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的與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表面相對的表面上;以及透鏡鏡筒,所述透鏡鏡筒被配置成將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對準,其中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分別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僅局部地延伸至所述一或多個凹陷中, 其中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及所述一或多個凹陷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第二透鏡繞所述光軸的旋轉,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相對於所述光軸是非軸對稱的。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的凸緣上,且所述一或多個凹陷設置於所述第二透鏡的凸緣上。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透鏡組,更包括在平行於所述光軸的所述方向上設置於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間隔件,其中所述間隔件包括一或多個開口,所述一或多個開口在垂直於所述光軸的方向上伸長且被配置成分別接納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透鏡組,其中所述一或多個突出部中的每一者被配置成在相對於所述光軸的徑向方向與相對於所述光軸的圓周方向中的任一者或兩者上與界定所述一或多個開口中的相應開口的壁間隔開。
TW110125455A 2021-04-06 2021-07-12 透鏡組 TWI8217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44706 2021-04-06
KR1020210044706A KR102632348B1 (ko) 2021-04-06 2021-04-06 렌즈 조립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0228A TW202240228A (zh) 2022-10-16
TWI821706B true TWI821706B (zh) 2023-11-11

Family

ID=797685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455A TWI821706B (zh) 2021-04-06 2021-07-12 透鏡組
TW112138107A TW202405498A (zh) 2021-04-06 2021-07-12 透鏡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38107A TW202405498A (zh) 2021-04-06 2021-07-12 透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17410A1 (zh)
KR (1) KR102632348B1 (zh)
CN (2) CN115166924A (zh)
TW (2) TWI821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5091B (zh) * 2021-03-31 2024-11-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遮光组件及应用该遮光组件之光学成像镜头
KR102651831B1 (ko) 2021-04-05 2024-03-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KR102632348B1 (ko) * 2021-04-06 2024-0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4465A (zh) * 2007-07-26 2009-0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452105A (zh) * 2007-12-06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TW201629564A (zh) * 2015-02-02 2016-08-16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US20190079261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20200195823A1 (en) * 2018-12-18 2020-06-18 Denso Corporation Lens module and vehicular imag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53A (ja) * 1993-04-21 1995-01-10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保持構造
TWI403775B (zh) * 2007-07-13 2013-08-01 Asia Optical Co Inc A lens group with a chimeric structure and a lens module
TWI417593B (zh) * 2008-08-18 2013-12-01 Asia Optical Co Inc Lens set with chimeric structure
JP2011107648A (ja) * 2009-11-20 2011-06-02 Fujifilm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405331B2 (ja) * 2010-01-15 2014-02-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投写用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2083439A (ja) * 2010-10-07 2012-04-26 Tamron Co Ltd 光学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当該光学装置に備わるレンズ同士の調芯及び固定方法
JP2013218116A (ja) * 2012-04-09 2013-10-24 Sony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JP6459983B2 (ja) * 2014-01-25 2019-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撮像装置
US10459187B2 (en) * 2014-12-16 2019-10-29 Ams Sensors Singapore Pte. Ltd. Optical assembly including passive optical elements having alignment features
KR101663475B1 (ko) * 2015-12-16 2016-10-07 윤헌플러스(주) 카메라 모듈 조립시스템의 렌즈 광학초점 정렬방법
US12055786B2 (en) * 2018-08-14 2024-08-06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group assembly, optical lens, camera module and lens group assembling method
US11294137B2 (en) * 2019-06-27 2022-04-05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Kinematic coupl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KR102632348B1 (ko) * 2021-04-06 2024-02-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조립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4465A (zh) * 2007-07-26 2009-0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01452105A (zh) * 2007-12-06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TW201629564A (zh) * 2015-02-02 2016-08-16 三星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US20190079261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US20200195823A1 (en) * 2018-12-18 2020-06-18 Denso Corporation Lens module and vehicular imag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4305U (zh) 2022-01-11
TW202405498A (zh) 2024-02-01
US20220317410A1 (en) 2022-10-06
TW202240228A (zh) 2022-10-16
KR20220138700A (ko) 2022-10-13
CN115166924A (zh) 2022-10-11
KR102632348B1 (ko)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1706B (zh) 透鏡組
US7961411B2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device with the same
WO2015119571A1 (en) Stacks of arrays of beam shaping elements including stacking, self-alignment and/or self-centering features
US12197029B2 (en) Lens assembly
TWI770650B (zh) 樞軸結構
CN213659063U (zh) 镜头组件
KR20230074084A (ko) 렌즈 조립체
KR20140136726A (ko) 카메라모듈용 렌즈유닛
TWI782440B (zh) 鏡頭模組以及相機模組
US20210109308A1 (en) Lens assembly
CN221079029U (zh) 透镜组件
CN214954300U (zh) 透镜组件
TWI794814B (zh) 透鏡組合
US20240012183A1 (en) Lens module
WO2019180799A1 (ja) 間隔環、レンズ系、間隔環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系の組立方法
TWI801988B (zh) 鏡頭模組
CN117270136A (zh) 透镜组件
JP202409662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6931213A (zh) 透镜模块
KR20150101352A (ko) 렌즈 모듈
JP2018045003A (ja) 間隔環、レンズ系、間隔環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系の組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