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8458B -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8458B TWI738458B TW109127400A TW109127400A TWI738458B TW I738458 B TWI738458 B TW I738458B TW 109127400 A TW109127400 A TW 109127400A TW 109127400 A TW109127400 A TW 109127400A TW I738458 B TWI738458 B TW I7384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optical
- display device
- optical microstructures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7—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 G06F1/1609—Arrangements to support accessories mechanically attached to the display housing to support filters or len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透光結構板、第一光學微結構、光學膜片、底板與發光元件。透光結構板具有相對之第一側與第二側。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之對應之第一斜面相連於第一連接線並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光學膜片位於第一側。底板與第二側之間相隔一個空間。發光元件位於空間內並設置於底板,發光元件分別配置以向透光結構板發射光線。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學板,以及配置此光學板的顯示裝置。
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子產品的應用已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產品更是變得越來越普及。相對地,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要求和期望也越來越高。
因此,廠商除了致力降低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外,如何同時提高電子產品的品質以及使電子產品的外形變得更纖巧輕薄,無疑是業界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能提升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解決顯示裝置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透光結構板、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光學膜片、底板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透光結構板具有相對之第一側以及第二側。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之對應之第一斜面相連於第一連接線並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光學膜片位於透光結構板的第一側。底板與透光結構板的第二側之間相隔一個空間。發光元件位於空間內並設置於底板,發光元件分別配置以向透光結構板發射光線。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為錐形凸出結構,錐形凸出結構包含多邊形底部以及頂端,多邊形底部為第一側的部分,對應之第一斜面連接於頂端與多邊形底部之邊緣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邊緣具有長邊以及兩短邊,短邊與長邊連接而形成等腰三角形,長邊與相鄰之邊緣之對應之長邊相連於第一連接線。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錐形凸出結構更包含兩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頂端與對應之短邊之間,第二斜面與相鄰之錐形凸出結構之對應之第二斜面相連於第二連接線並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連接線與相鄰之第二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接線與相鄰之第一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為錐形凹陷結構,錐形凹陷結構具有多邊形邊緣以及底端,多邊形邊緣定義多邊形開口,底端相對多邊形開口更接近透光結構板,對應之第一斜面連接於底端與多邊形邊緣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多邊形邊緣具有長邊以及兩短邊,短邊與長邊連接而形成等腰三角形,長邊與相鄰之多邊形邊緣之對應之長邊相連於第一連接線。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錐形凹陷結構更包含兩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底端與對應之短邊之間,第二斜面與相鄰之錐形凹陷結構之對應之第二斜面相連於第二連接線並形成第二角度,第二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二連接線與相鄰之第二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連接線與相鄰之第一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當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時,第二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另一。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相同於第二光學微結構。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相異於第二光學微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光學板包含結構板以及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結構板具有透光度,並具有相對之第一側以及第二側。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之對應之第一斜面相連於第一連接線並形成第一角度,第一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結構板與第一光學微結構為一體成型結構。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光學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結構。當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時,第二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另一。
在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結構板與第二光學微結構為一體成型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一種顯示裝置包含透光結構板、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光學膜片、底板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透光結構板具有相對之第一側以及第二側。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第一側與第二側中之一,第一光學微結構呈半橢圓球狀。光學膜片位於結構板的第一側。底板與結構板的第二側之間相隔一個空間。發光元件位於空間內並設置於底板,發光元件分別配置以向透光結構板發射光線。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藉由第一光學微結構的斜面,從發光元件向透光結構板發射出的光線將被第一光學微結構均勻擴散,使得使用者能夠通過光學膜片及顯示裝置的其他元件而看見亮暗更均勻的畫面,從而可提升顯示裝置的亮暗品味。
(2)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能夠對光線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底板與透光結構板之間的空間能夠有效減少,從而可有效降低顯示裝置的厚度。
(3)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能夠對光線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因此,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可以有效增加,亦即發光元件的數量可以有效減少,從而有效降低顯示裝置的生產成本。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而在所有圖式中,相同的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且若實施上為可能,不同實施例的特徵係可以交互應用。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詞彙(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係能夠被熟悉此領域者所理解。更進一步的說,上述之詞彙在普遍常用之字典中之定義,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應被解讀為與本發明相關領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別明確定義,這些詞彙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於正式的意涵。
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圖所示,一種顯示裝置100包含透光結構板110、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光學膜片140、底板150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160。透光結構板110具有透光度,亦即透光結構板110可以是透明的或是具有某一霧度。再者,透光結構板110具有相對之第一側111以及第二側112,且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與第二側112中之一。實際上,透光結構板110與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一體成型結構,亦即透光結構板110與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係以單一材料加工而成。舉例而言,如第1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體積非常微小,為使圖式簡化易懂,在第1圖中,規則地陣列並形成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以結構層的形式所繪示,而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的具體圖示請見第2圖。再者,光學膜片140位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底板150與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二側112之間相隔空間SP。發光元件160位於空間SP內並設置於底板150,並配置以朝向透光結構板110發射光線LR,光線LR穿越透光結構板110及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後,再穿越光學膜片140並由光學膜片140射出。另外,當光線LR為非白光時,顯示裝置100更包含顏色轉換層130,如第1圖所示,顏色轉換層130位於光學膜片140與透光結構板110之間,並配置以轉換光線LR的顏色。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當光線LR為白光時,則不需要設置顏色轉換層130。
請參照第2~3圖。第2圖為繪示第1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及透光結構板110的立體示意圖。第3圖為繪示第2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3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121a,第一斜面121a配置以讓光線LR(光線LR請見第1圖)穿越,並藉由其傾斜的角度而對光線LR產生擴散的效果,第一斜面121a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一斜面121a相連於第一連接線L1。
更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3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錐形凸出結構,為錐形凸出結構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包含多邊形底部123以及頂端124,多邊形底部123為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的部分,並且對應之第一斜面121a連接於頂端124與多邊形底部123之邊緣125之間。
進一步而言,各個多邊形底部123之邊緣125具有長邊125L以及兩短邊125S。在本實施方式中,短邊125S與長邊125L連接而形成等腰三角形,如第3圖所示,而長邊125L與相鄰之邊緣125之對應之長邊125L相連於第一連接線L1。
請參照第4圖。第4圖為繪示第3圖沿線段A-A的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4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第一斜面121a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一斜面121a形成第一角度θ1。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一角度θ1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再者,如第2~3圖所示,為錐形凸出結構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更包含兩第二斜面126a,相似地,第二斜面126a配置以讓光線LR(光線LR請見第1圖)穿越,並藉由其傾斜的角度而對光線LR產生擴散的效果。具體而言,第二斜面126a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頂端124與對應之短邊125S之間,而第二斜面126a與相鄰之錐形凸出結構(即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二斜面126a相連於第二連接線L2。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繪示第3圖沿線段B-B的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第二斜面126a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二斜面126a形成第二角度θ2。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二角度θ2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如第2~3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的方式,使得第二連接線L2與相鄰之第二連接線L2成直線排列,而第一連接線L1與相鄰之第一連接線L1亦成直線排列。
藉由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斜面,即上述的第一斜面121a及第二斜面126a,從發光元件160向透光結構板110發射出的光線LR(光線LR請見第1圖)將被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均勻擴散,使得使用者能夠通過光學膜片140及顯示裝置100的其他元件(圖未示)而看見亮暗更均勻的畫面,從而可提升顯示裝置100的亮暗品味,而且,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能夠對光線LR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底板150與透光結構板110之間的空間SP能夠有效減少,從而可有效降低顯示裝置100的厚度。再者,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能夠對光線LR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因此,發光元件160之間的距離可以有效增加,亦即發光元件160的數量可以有效減少,從而有效降低顯示裝置100的生產成本。
請參照第6~7圖。第6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立體示意圖。第7圖為繪示第6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上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6~7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錐形凹陷結構,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表面下,為錐形凹陷結構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具有第一斜面121b、多邊形邊緣128以及底端129,多邊形邊緣128定義多邊形開口MO,底端129深入於透光結構板110內,而對應之第一斜面121b連接於底端129與多邊形邊緣128之間。
進一步而言,各個多邊形邊緣128具有長邊128L以及兩短邊128S。在本實施方式中,短邊128S與長邊128L連接而形成等腰三角形,如第7圖所示,長邊128L與相鄰之多邊形邊緣128之對應之長邊128L相連於第一連接線L1。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為繪示第7圖沿線段C-C的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8圖所示,底端129深入於透光結構板110內,而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第一斜面121b與相鄰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一斜面121b形成第一角度θ1。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一角度θ1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再者,如第6~7圖所示,為錐形凹陷結構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更包含兩第二斜面126b,相似地,第二斜面126b配置以讓光線LR穿越,並藉由其傾斜的角度而對光線LR產生擴散的效果。具體而言,第二斜面126b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底端129與對應之短邊128S之間,而第二斜面126b與相鄰之錐形凹陷結構(即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對應之第二斜面126b相連於第二連接線L2。
請參照第9圖。第9圖為繪示第7圖沿線段D-D的剖面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9圖所示,底端129深入於透光結構板110內,而錐形凹陷結構(即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之第二斜面126b與相鄰之錐形凹陷結構之對應之第二斜面126b形成第二角度θ2。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二角度θ2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如第6~7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的方式,使得第二連接線L2與相鄰之第二連接線L2成直線排列,而第一連接線L1與相鄰之第一連接線L1亦成直線排列。
請參照第10圖。第10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立體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根據實際狀況,部分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可為錐形凸出結構120a,而部分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則為錐形凹陷結構120b。舉例而言,如第10圖所示,錐形凸出結構120a與錐形凹陷結構120b規則地交錯排列,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1圖。第1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的側面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1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呈半橢圓球狀,呈半橢圓球狀的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彼此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上。
請參照第12圖。第1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根據實際狀況,如第12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可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二側112,而非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
請參照第13圖。第1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根據實際狀況,顯示裝置100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具體而言,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與第二側112中之一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與第二側112中之另一。如上所述,透光結構板110與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一體成型結構,而且,透光結構板110與第二光學微結構170亦為一體成型結構,因此,透光結構板110、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與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實際上是以單一材料加工而成。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3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而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二側112。
在實務的應用中,第一光學微結構120可相同於第二光學微結構170。舉例而言,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上述的錐形凸出結構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亦可為錐形凸出結構,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上述的錐形凹陷結構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亦可為錐形凹陷結構,而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上述的半橢圓球狀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亦可為半橢圓球狀。然而,根據實際狀況,第一光學微結構120亦可相異於第二光學微結構170。舉例而言,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上述的錐形凸出結構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為錐形凹陷結構,而當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上述的錐形凹陷結構時,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為錐形凸出結構。
請參照第14圖。第1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14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二側112,而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透光結構板110的第一側111。相似地,根據實際狀況,第一光學微結構120與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可相同或相異。舉例而言,如第14圖所示,第一光學微結構120為錐形凹陷結構,而第二光學微結構170則為錐形凸出結構。
綜上所述,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所揭露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藉由第一光學微結構的斜面,從發光元件向透光結構板發射出的光線將被第一光學微結構均勻擴散,使得使用者能夠通過光學膜片及顯示裝置的其他元件而看見亮暗更均勻的畫面,從而可提升顯示裝置的亮暗品味。
(2)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能夠對光線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底板與透光結構板之間的空間能夠有效減少,從而可有效降低顯示裝置的厚度。
(3)由於第一光學微結構能夠對光線提供均勻的擴散效果,因此,發光元件之間的距離可以有效增加,亦即發光元件的數量可以有效減少,從而有效降低顯示裝置的生產成本。
100:顯示裝置
110:透光結構板
111:第一側
112:第二側
120:第一光學微結構
120a:錐形凸出結構
120b:錐形凹陷結構
121a,121b:第一斜面
123:多邊形底部
124:頂端
125:邊緣
125L:長邊
125S:短邊
126a,126b:第二斜面
128:多邊形邊緣
128L:長邊
128S:短邊
129:底端
130:顏色轉換層
140:光學膜片
150:底板
160:發光元件
170:第二光學微結構
A-A,B-B,C-C,D-D:線段
LR:光線
L1:第一連接線
L2:第二連接線
MO:多邊形開口
SP:空間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第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繪示第1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及透光結構板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繪示第2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的上視圖。
第4圖為繪示第3圖沿線段A-A的剖面圖。
第5圖為繪示第3圖沿線段B-B的剖面圖。
第6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第7圖為繪示第6圖的第一光學微結構的上視圖。
第8圖為繪示第7圖沿線段C-C的剖面圖。
第9圖為繪示第7圖沿線段D-D的剖面圖。
第10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的立體示意圖。
第11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第一光學微結構的側面示意圖。
第12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第14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之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10:透光結構板
120:第一光學微結構
121a:第一斜面
123:多邊形底部
124:頂端
125:邊緣
125L:長邊
125S:短邊
126a:第二斜面
L1:第一連接線
L2:第二連接線
Claims (18)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一透光結構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一,每一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每一該些第一斜面與相鄰之該第一光學微結構之對應之該第一斜面相連於一第一連接線並形成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四相鄰之該些第一連接線連接於一交點,且八相鄰之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圍繞該交點而彼此連接;一光學膜片,位於該第一側;一底板,與該第二側之間相隔一空間;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位於該空間內並設置於該底板,該些發光元件分別配置以向該透光結構板發射一光線。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為一錐形凸出結構,該錐形凸出結構包含一多邊形底部以及一頂端,該多邊形底部為該第一側的部分,對應之該第一斜面連接於該頂端與該多邊形底部之一邊緣之間。
- 如請求項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邊緣具有一長邊以及兩短邊,該些短邊與該長邊連接而形成一等腰三角形,該長邊與相鄰之該邊緣之對應之該長邊 相連於該第一連接線。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錐形凸出結構更包含兩第二斜面,該些第二斜面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該頂端與對應之該短邊之間,每一該些第二斜面與相鄰之該錐形凸出結構之對應之該第二斜面相連於一第二連接線並形成一第二角度,該第二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二連接線與相鄰之該第二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一連接線與相鄰之該第一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為一錐形凹陷結構,該錐形凹陷結構具有一多邊形邊緣以及一底端,該多邊形邊緣定義一多邊形開口,該底端相對該多邊形開口更接近該透光結構板,對應之該第一斜面連接於該底端與該多邊形邊緣之間。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多邊形邊緣具有一長邊以及兩短邊,該些短邊與該長邊連接而形成一等腰三角形,該長邊與相鄰之該多邊形邊緣之 對應之該長邊相連於該第一連接線。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錐形凹陷結構更包含兩第二斜面,該些第二斜面彼此相連並分別連接於該底端與對應之該短邊之間,每一該些第二斜面與相鄰之該錐形凹陷結構之對應之該第二斜面相連於一第二連接線並形成一第二角度,該第二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
-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該些第二連接線與相鄰之該第二連接線成直線排列。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結構,其中,當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一時,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另一。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相同於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相異於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
- 一種光學板,包含:一結構板,具有一透光度,該結構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以及複數個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一,每一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具有至少一第一斜面,每一該些第一斜面與相鄰之該第一光學微結構之對應之該第一斜面相連於一第一連接線並形成一第一角度,該第一角度之範圍為30度至150度之間,四相鄰之該些第一連接線連接於一交點,且八相鄰之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圍繞該交點而彼此連接。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光學板,其中該結構板與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為一體成型結構。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光學板,更包含複數個第二光學微結構,其中,當該些第一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一時,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另一。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光學板,其中該結構板與該些第二光學微結構為一體成型結構。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 一透光結構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以及一第二側;複數個光學微結構,規則地陣列並形成於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中之一,每一該些光學微結構呈一半橢圓球狀;一光學膜片,位於該第一側;一底板,與該第二側之間相隔一空間;以及複數個發光元件,位於該空間內並設置於該底板,該些發光元件分別配置以向該透光結構板發射一光線。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7400A TWI738458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
US17/064,624 US11953940B2 (en) | 2020-08-12 | 2020-10-07 | Optical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202011077918.8A CN112230312B (zh) | 2020-08-12 | 2020-10-10 | 光学板及显示装置 |
US18/584,475 US20240192723A1 (en) | 2020-08-12 | 2024-02-22 |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7400A TWI738458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38458B true TWI738458B (zh) | 2021-09-01 |
TW202206855A TW202206855A (zh) | 2022-02-16 |
Family
ID=74112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7400A TWI738458B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53940B2 (zh) |
CN (1) | CN112230312B (zh) |
TW (1) | TWI73845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09739A (en) * | 2009-09-10 | 2011-03-16 | Core Flex Optical Suzhou Co Ltd |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
WO2013084880A1 (ja) * | 2011-12-05 | 2013-06-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調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照明装置 |
CN104614791A (zh) * | 2015-01-23 | 2015-05-13 |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带金字塔结构的增亮膜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0100390A1 (ja) * | 2018-11-16 | 2020-05-22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23431A (en) * | 1997-03-19 | 2000-09-26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e plate |
JP2948796B1 (ja) * | 1998-03-06 | 1999-09-13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拡散シート |
TW579438B (en) * | 1999-02-04 | 2004-03-11 | Keiwa Inc | Light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6827456B2 (en) * | 1999-02-23 | 2004-12-07 | Solid State Opto Limited | Transreflectors, transreflector systems and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ransreflectors |
JP2005063926A (ja) * | 2003-06-27 | 2005-03-10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発光デバイス |
KR100525050B1 (ko) | 2004-03-19 | 2005-10-31 | 주식회사 코오롱 | 입자들이 배치된 표면 손상 방지층을 갖는 광 투과성 광학필름 |
KR20060035051A (ko) * | 2004-10-20 | 2006-04-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확산 시트,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JP4631662B2 (ja) * | 2005-05-27 | 2011-02-16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面光源装置、光学部材、該光学部材を用いた原稿読取装置及び面光源装置 |
JP2006337526A (ja) * | 2005-05-31 | 2006-12-14 | Sony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TWI464494B (zh) * | 2005-08-27 | 2014-12-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照明組件及系統 |
TW200708853A (en) | 2005-08-30 | 2007-03-01 | Ind Tech Res Inst | Light-guide plate and the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CN100480813C (zh) * | 2005-09-21 | 2009-04-22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平面光源模块 |
TWM293442U (en) | 2005-10-07 | 2006-07-01 | Eternal Chemical Co Ltd |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
TWM333584U (en) | 2007-05-18 | 2008-06-01 | Jc Lambda Light Material Corp | Optical film having particle-free microstructure |
CN101369031A (zh) * | 2007-08-13 | 2009-02-18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373230A (zh) * | 2007-08-20 | 2009-02-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
CN101393287A (zh) * | 2007-09-21 | 2009-03-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棱镜片 |
JP2009164896A (ja) * | 2008-01-07 | 2009-07-23 | Seven Corporation:Kk | スピーカの振動板用の光拡散シート、スピーカの振動板及びスピーカ |
TW201007292A (en) | 2008-08-15 | 2010-02-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Direct type backlight module |
JP5287355B2 (ja) * | 2009-03-02 | 2013-09-1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El素子、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電子看板装置、照明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 |
JP5310213B2 (ja) | 2009-04-10 | 2013-10-09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光均一素子、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8270082B2 (en) * | 2009-06-16 | 2012-09-18 | Entire Technology Co., Ltd. | Microstructure diffuser |
US9341754B2 (en) * | 2009-09-11 | 2016-05-17 | Asahi Kasei E-Materials Corporation | Light diffuser for point light source and direct type point light source backlight device |
JP6074128B2 (ja) * | 2010-04-15 | 2017-02-01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光学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日射遮蔽部材、窓材、内装部材ならびに建具 |
US9244284B2 (en) | 2011-03-15 | 2016-01-26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icroreplicated film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CN202852594U (zh) * | 2012-09-05 | 2013-04-03 | 达运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TWI476460B (zh) * | 2012-12-28 | 2015-03-11 | Chi Mei Corp | 具有微結構的光學板 |
TW201541160A (zh) * | 2014-04-24 | 2015-11-01 | Coretronic Suzhou Co Ltd | 導光板 |
CN204405880U (zh) * | 2015-02-10 | 2015-06-17 | 翰博高新材料(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结构棱镜膜 |
CN104808267A (zh) * | 2015-05-08 | 2015-07-29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oled照明光提取膜 |
CN206330084U (zh) * | 2016-11-15 | 2017-07-14 | 茗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沟槽阵列的光学元件及其光源装置 |
JP7292253B2 (ja) * | 2017-07-12 | 2023-06-16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ファセット化された微細構造化表面 |
CN209514108U (zh) * | 2018-01-31 | 2019-10-18 | 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棱柱面加锥点面的微纳米结构扩散板 |
CN208207267U (zh) * | 2018-03-30 | 2018-12-07 | 3M创新有限公司 | 直下式背光模块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208351030U (zh) * | 2018-05-17 | 2019-01-08 | 浙江彩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不同棱锥微结构的防眩光扩散板及照明装置 |
JP2020027218A (ja) * | 2018-08-16 | 2020-02-20 | 楷威電子股▲分▼有限公司 |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応用した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
CN209116245U (zh) * | 2018-10-11 | 2019-07-16 | 富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阵列微结构的光学组件 |
TWI696855B (zh) * | 2019-08-30 | 2020-06-21 |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組以及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
-
2020
- 2020-08-12 TW TW109127400A patent/TWI738458B/zh active
- 2020-10-07 US US17/064,624 patent/US1195394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10 CN CN202011077918.8A patent/CN112230312B/zh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2-22 US US18/584,475 patent/US2024019272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109739A (en) * | 2009-09-10 | 2011-03-16 | Core Flex Optical Suzhou Co Ltd |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
WO2013084880A1 (ja) * | 2011-12-05 | 2013-06-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調光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照明装置 |
CN104614791A (zh) * | 2015-01-23 | 2015-05-13 |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带金字塔结构的增亮膜及其制造方法 |
WO2020100390A1 (ja) * | 2018-11-16 | 2020-05-22 | 恵和株式会社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情報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92723A1 (en) | 2024-06-13 |
CN112230312B (zh) | 2022-10-11 |
CN112230312A (zh) | 2021-01-15 |
US11953940B2 (en) | 2024-04-09 |
TW202206855A (zh) | 2022-02-16 |
US20220050499A1 (en) | 2022-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126058B1 (ko) | 면광원 장치, 조명 유닛 및 광속 제어 부재 | |
JP4649553B2 (ja) | 導光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 |
US7431492B2 (en) | Light control member,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 |
KR100978078B1 (ko) |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TWI273292B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20220113591A1 (en) | Diffusion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 |
US10962827B2 (en) | Back-light module | |
WO2022000532A1 (zh) | 一种视角扩散膜片及显示面板 | |
TWM612613U (zh) | 導光元件及背光模組 | |
US7969655B2 (en) | Prism sheet | |
KR20180118512A (ko) | 광 확산 렌즈 | |
TWI738458B (zh) | 光學板及顯示裝置 | |
CN101373235A (zh) |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 | |
TWM565324U (zh) | Thi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with light entering directly under the side | |
US12147121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TWI764349B (zh) | 背光模組 | |
CN102313162A (zh) | 光源装置及包含该光源装置的背光模块 | |
CN1963566A (zh) | 背光结构的扩散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
CN113671750B (zh) | 具倾斜结构的光学膜片的背光模块 | |
KR20150065057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JP6504783B2 (ja) | 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 | |
TWI407154B (zh) |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 |
TWI628494B (zh) | 直下式背光模組、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
TWM542148U (zh) | 平面光源裝置 | |
TWI393923B (zh) | 背光模組及其稜鏡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