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5216B - 覆蓋範圍擴展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Google Patents
覆蓋範圍擴展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5216B TWI735216B TW109114312A TW109114312A TWI735216B TW I735216 B TWI735216 B TW I735216B TW 109114312 A TW109114312 A TW 109114312A TW 109114312 A TW109114312 A TW 109114312A TW I735216 B TWI735216 B TW I73521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equipment
- relay
- remote
- link
- relay us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出一種將UE用作行動設備中繼以使用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UE和/或來自終端UE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中繼UE可以是中繼UE小組的組長UE,中繼UE小組可包括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遠端UE可以在服務基地台所服務的服務小區的覆蓋範圍內或者覆蓋範圍外。在第一新穎方面中,網路知曉不具有直接Uu鏈路的遠端UE的存在。另外,提出了資源配置和干擾管理方法。在第二新穎方面中,提出了遠端UE在PC5鏈路上同步的方法,以及中繼UE和遠端UE在PC5鏈路上進行連接建立的方法。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相關於無線網路通訊,尤指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無線通訊系統中使用PC5鏈路(PC5 link)或者側行鏈路(sidelink)來中繼(relay)資料業務(traffic)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coverage extension)。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3GPP)和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LTE)行動電信系統可提供高資料速率、更低的時延(latency)和更高的系統性能。在3GPP LTE網路中,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可包括複數個基地台(Base Station,BS)(比如演進型節點B(evolved Node-B,eNodeB或eNB))與複數個行動站(可稱為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UE))進行通訊。由於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對多徑衰落(multipath fading)的魯棒性(robustness)、更高的頻譜效率和頻寬可放縮性(bandwidth scalability),因此已經被選擇用於LTE下行鏈路(Downlink,DL)無線電存取方案。下行鏈路中的多重存取可基於現有的通道狀態向各個使用者分配(assign)系統頻寬的不同子代(sub-band)
(即子載波組(groups of subcarriers),可記為資源塊(Resource Block,RB))來實現。
為了滿足通訊的這種指數增長需求,需要附加的頻譜(即無線電頻譜)。授權頻譜(licensed spectrum)的數量是有限的。因此,通訊運營商需要考慮未授權頻譜(unlicensed spectrum)來滿足通訊需求的這種指數增長。可以在授權頻譜上使用已建立的通訊協定(諸如LTE和5G NR)來提供第一通訊鏈路,也可以在未授權頻譜上使用LTE/NR來提供第二通訊鏈路。在NR未授權頻譜(New Radio-Unlicensed,NR-U)中,由於未授權頻率也可以由其他的網絡(諸如Wi-Fi)來使用,所以任何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Uplink,UL)存取需要遵循(follow)先聽後說(Listen-Before-Talk,LBT)通道存取進程。
與室外UE相比,室內UE存在較大的鏈路預算缺口(link budget gap)。對于室外UE來說,沒有額外的穿透損耗(penetration loss)。而對于室內UE來說,存在室外到室內的穿透損耗。與Wi-Fi和NR-U操作相比,基於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的行動設備有望具有以下特徵:1)可由運營商和使用者兩者來部署;2)可在未授權頻譜和授權頻譜中操作;3)與Wi-Fi類似的協定堆疊複雜性;4)比Wi-Fi更好的多工效率;5)比Wi-Fi更好的行動性支援(比如服務連續性);6)比Wi-Fi更大的最大傳送功率以用於更大的覆蓋範圍;7)支援多跳中繼(multi-hop relay)。
找到一種解決辦法,將UE用作行動設備中繼以使用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UE(end UE)或者來自終端UE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
提出一種將UE用作行動設備中繼以使用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
來對發往終端UE和/或來自終端UE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中繼UE可以是中繼UE小組的組長UE,中繼UE小組可包括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遠端UE可以在服務基地台所服務的服務小區的覆蓋範圍內或者覆蓋範圍外。在第一新穎方面中,網路知曉遠端UE的存在。舉例來講,未連接至網路的遠端UE仍然能夠經由與中繼UE的PC5鏈路從網路接收SIB、尋呼訊息或者RRC配置。另外,提出了資源配置和干擾管理方法。在第二新穎方面中,提出了遠端UE在PC5鏈路上同步的方法,以及中繼UE和遠端UE在PC5鏈路上進行連接建立的方法。
在一實施例中,中繼UE通過下行鏈路連接從服務基地台接收上層配置資訊。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的側行鏈路傳送有關的資源池配置。中繼UE在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建立側行鏈路,其中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屬於由同一個基地台所服務的中繼UE小組。中繼UE將上層配置資訊轉發給中繼UE小組中的每個遠端UE。
在一實施例中,遠端UE建立與中繼UE的側行鏈路。遠端UE和中繼UE屬於服務基地台所服務的中繼UE小組。遠端UE從中繼UE接收上層配置資訊。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中繼UE小組中的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的側行鏈路有關的資源池配置。遠端UE獲得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並且通過所獲得的無線電資源進行資料傳送。
其他的實施例和優勢將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進行描述。本發
明內容不旨在定義本發明。本發明由申請專利範圍定義。
100:系統
101,301,401:5GC
102,302,402,501,601,701,801:gNB
103~105,303~305,403~405,502,503,602~604,702,703,802,803:UE
110,120:操作
200:框圖
201,211:設備
202,212:存儲介質
203,213:處理器
206,216:收發器
207,208,217,218:天線
222,232:協定堆疊
210,220:程式
204:排程器
205,209,214,215,219,221,231:電路
511~542,611~652,711~742,810~844,901~903,1001~1003,1101~1104,1201~1204:步驟
第1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支援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無線通訊系統。
第2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無線傳送設備和接收設備的簡化框圖。
第3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第一部署場景。
第4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第二部署場景。
第5圖例示具有網路知曉覆蓋範圍擴展(network-aware coverage extension)的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remote UE)之間的時序圖。
第6圖例示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之間在PC5鏈路上進行同步進程的時序圖。
第7圖例示網路和遠端UE之間經由中繼UE進行連接建立進程的時序圖。
第8圖例示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之間進行基於中繼UE的資源配置的時序圖。
第9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中繼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第10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遠端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
第11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中繼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連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第12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遠端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連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圖。
下面將詳細參考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例示。
第1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支援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無線通訊系統100。5G NR行動通訊網路100可包括5G核心網路(5G Core network,5GC)101、基地台gNB 102和複數個使用者設備UE 103、UE 104和UE105。對於覆蓋範圍內的UE(in-coverage UE)來說,基地台可以通過Uu鏈
路排程資料業務。對於覆蓋範圍外的UE(out-of-coverage UE)來說,UE可以通過PC5(或者側行鏈路)排程資料業務。在第1圖中,UE 103可以是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的UE,該UE可作為行動設備中繼以使用PC5(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遠端UE或者來自終端遠端UE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遠端UE 104未連接至該網路。中繼UE 103可幫助中繼遠端UE 104的所有資料業務。遠端UE 105可經由Uu鏈路連接至該網路,但是該鏈路的品質可能不好。中繼UE 103可幫助中繼遠端UE 105的所有資料業務或部分資料業務。
在LTE和NR網路中,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可用於物理下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或物理上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傳送的DL排程或UL排程。由PDCCH攜帶的DL/UL排程資訊可稱為下行鏈路控制資訊(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DCI格式可以是預定義的格式,可以用該格式來形成以及在PDCCH中傳送下行鏈路控制資訊。類似地,物理側行鏈路控制通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可用於物理側行鏈路共用通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SCH)傳送的側行鏈路排程。由PSCCH攜帶的側行鏈路排程資訊可稱為側行鏈路控制資訊(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SCI可以在側行鏈路上從傳送UE傳送至接收UE。SCI格式可以是預定義的格式,可以用該格式形成以及在PSCCH中傳送側行鏈路控制資訊。DCI格式和SCI格式均可為UE提供排程細節,諸如資源塊的數量、資源配置類型、調變方案、傳輸塊、冗餘版本(redundancy version)、碼率等。
與Wi-Fi和NR-U操作相比,基於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的行動設備有望具有以下特徵:1)可由運營商和使用者兩者來部署;2)可在未
授權頻譜和授權頻譜中操作;3)與Wi-Fi類似的協定堆疊複雜性;4)比Wi-Fi更好的多工效率;5)比Wi-Fi更好的行動性支援(比如服務連續性);6)比Wi-Fi更大的最大傳送功率以用於更大的覆蓋範圍;7)支援多跳中繼。根據一新穎方面,提出了一種將UE用作行動設備中繼以使用PC5鏈路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UE或來自終端UE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在第1圖的示例中,中繼UE 103可幫助中繼遠端UE 104和遠端UE 105的部分或所有資料業務。在第一新穎方面中,如110所示,網路可知曉遠端UE的存在。舉例來講,對於未連接至該網路的遠端UE 104來說,該UE能夠經由PC5鏈路從該網路接收系統資訊區塊(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尋呼訊息或者RRC配置。另外,提出了資源配置和干擾管理方法。在第二新穎方面中,如120所示,提出了用於UE在PC5鏈路上進行同步的解決辦法,以及用於中繼UE和遠端UE之間在PC5鏈路上進行連接建立的解決辦法。
第2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無線設備201和211的簡化框圖200。對於無線設備201(比如基地台或中繼UE)來說,天線207和208可傳送和接收無線電信號。射頻(Radio Frequency,RF)收發器模組206與天線耦接(couple),可接收來自天線的RF訊號,將RF訊號轉變(convert)為基頻訊號(baseband signal),以及將基頻訊號發送至處理器203。RF收發器模組206還將從處理器接收到的基頻訊號進行轉變,將基頻訊號轉變為RF訊號,並發出至天線207和208。處理器203對接收到的基頻訊號進行處理,並調用(invoke)不同的功能模組和電路來執行無線設備201中的特徵。存儲介質202可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210來控制設備201的操作。
類似地,對於無線設備211(比如遠端UE)來說,天線217和218可傳送和接收RF訊號。RF收發器模組216與天線耦接,可接收來自天線的RF訊號,將RF訊號轉變為基頻訊號,以及將基頻訊號發送至處理器213。
RF收發器模組216還將從處理器接收到的基頻訊號進行轉變,將基頻訊號轉變為RF訊號,並發出至天線217和218。處理器213對接收到的基頻訊號進行處理,並調用不同的功能模組和電路來執行無線設備211中的特徵。存儲介質212可存儲程式指令和資料220來控制無線設備211的操作。
無線設備201和211還可包含若干可以被實施和配置為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的功能模組和電路。在第2圖的示例中,無線設備201可以是中繼UE,該UE可包含協定堆疊222,用於分配側行鏈路資源池的資源管理電路205,用於排程側行鏈路無線電資源的排程器204,用於中繼遠端UE的所有或部分資料業務的業務中繼處理電路209,以及用於提供控制和配置資訊的控制和配置電路221。無線設備211可以是遠端UE,該UE可包含協定堆疊232,同步處理電路215,用於發現中繼UE的中繼發現電路214,用於建立連接的連接處理電路219,以及配置和控制電路231。上述不同的功能模組和電路可以由軟體、韌體、硬體及其任意組合來實施和配置。上述功能模組和電路在由處理器203和213執行時(比如經由執行程式代碼210和220來執行時),可相應地允許中繼UE 201和遠端UE 211執行本發明的實施例。
在一個示例中,中繼UE 201可向遠端UE 211轉發(forward)系統資訊廣播、尋呼訊息以及用於PC5鏈路的RRC配置(包括資源池配置)。中繼UE 201還可以向遠端UE 211週期性地傳送同步訊號。中繼UE 201可經由排程器204動態地排程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以用於向各個遠端UE進行資料傳送,或者動態地排程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以供遠端UE 211使用。在另一示例中,遠端UE 211可從中繼UE 201接收同步訊號,並經由同步處理電路215執行同步,經由中繼發現電路214初始化中繼UE發現進程,以及通過中繼UE 201經由連接處理電路219與基地台建立連接。
第3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第一
部署場景#1。5G NR行動通訊網路300可包括5GC 301、基地台gNB 302以及包含UE 303、UE 304和UE 305在內的複數個UE。對於覆蓋範圍內的UE來說,基地台可以通過Uu鏈路排程資料業務。對於覆蓋範圍外的UE來說,UE可以通過PC5(或者側行鏈路)排程資料業務。在第3圖的實施例中,遠端UE 304和305在覆蓋範圍外。UE 303可以是RRC連接的UE,該UE可作為中繼UE以使用PC5(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遠端UE 304和遠端UE 305或者來自終端遠端UE 304和遠端UE 305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僅中繼UE 303經由Uu鏈路連接至該網路,而遠端UE 304和遠端UE 305未連接至該網路。中繼UE 303可經由PC5鏈路幫助將從網路到遠端UE以及從遠端UE到網路的所有資料業務進行中繼。
第4圖例示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的第二部署場景#2。5G NR行動通訊網路可包括5GC 401、基地台gNB 402以及包含UE 403、UE 404和UE 405在內的複數個UE。對於覆蓋範圍內的UE來說,基地台可以通過Uu鏈路排程資料業務。對於覆蓋範圍外的UE來說,UE可以通過PC5(或者側行鏈路)排程資料業務。在第4圖的實施例中,遠端UE 404和405在覆蓋範圍內。UE 403可以是RRC連接的UE,該UE可作為中繼UE以使用PC5(或者側行鏈路)來對發往終端遠端UE 404和遠端UE 405或者來自終端遠端UE 404和遠端UE 405的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以進行覆蓋範圍擴展。中繼UE 403和遠端UE 404和405均可經由Uu鏈路連接至網路,但是遠端UE和網路之間的鏈路品質比中繼UE和網路之間的鏈路品質差。中繼UE 403可經由PC5鏈路來幫助將從網路到遠端UE以及從遠端UE到網路的部分或所有資料業務進行中繼。上述PC5鏈路可以與Uu鏈路位於相同或不同的載波中。
為了支援如第3圖和第4圖所示的部署場景,可確定不同的問題(issue)以啟用(enable)基於PC5的行動設備中繼。第一問題是網路知曉遠端
UE的存在。第二問題是遠端UE在PC5鏈路上的同步。第三問題是遠端UE和中繼UE之間的PC5鏈路連接建立。第四問題是遠端UE在PC5鏈路上的資源配置。
第5圖例示具有網路知曉覆蓋範圍擴展的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之間的時序圖。為了保證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儘管遠端UE可在網路的覆蓋範圍外(比如第3圖所示的部署場景),網路仍可以知曉終端UE的存在,並且可以保持其UE上下文。這意味著,即使當遠端UE不具有直接連接到網路的Uu鏈路時,該遠端UE仍然可連接至該網路。在第5圖的示例中,系統資訊獲取(步驟511)通常可為服務基地台gNB 501和UE(包括中繼UE 502和遠端UE 503)之間發生的第一步驟。當遠端UE不具有到網路的直接Uu鏈路,而是經由PC5鏈路連接至網路時,遠端UE應當能夠經由PC5鏈路從網路接收資訊。在該實施例中,遠端UE 503不具有到gNB 501的直接Uu鏈路,而是經由PC5鏈路連接至中繼UE 502。因此,遠端UE 503應當能夠通過PC5鏈路從中繼UE 502中繼的網路接收資訊。
在第一示例中,在步驟521,gNB 501可通過物理廣播通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廣播主要資訊區塊(Master Information Block,MIB)/SIB,中繼UE 502可通過PC5鏈路將該MIB/SIB轉發給遠端UE 503(步驟522)。在第二示例中,在步驟531,gNB 501可經由中繼UE 502向遠端UE 503發送尋呼訊息,中繼UE 502可通過PC5鏈路將該尋呼訊息轉發給遠端UE 503(步驟532)。在第三示例中,在步驟541,gNB 501可經由中繼UE 502向遠端UE 503發送UE特定的(UE-specific)RRC配置訊息,中繼UE 502可通過PC5鏈路將該RRC配置訊息轉發給遠端UE 503(步驟542)。遠端UE 503能夠經由PC5鏈路從網路接收RRC配置以用於網路和遠端UE 503之間的RRC連接。在一示例中,該RRC配置可包含可由UE 502和UE 503用於側行鏈路傳
送的側行鏈路資源的無線電資源配置。請注意,當執行連接建立進程時,遠端UE需要與中繼UE同步。因此,當接收到RRC配置資訊並且在RRC連接建立之後,遠端UE(比如UE 503)與中繼UE(比如UE 502)同步。
第6圖例示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之間在PC5鏈路上進行同步進程的時序圖。中繼UE可以週期性地傳送同步訊號,使得不具有網路連接的遠端UE可以利用所傳送的同步訊號進行同步以啟用廣播訊息傳送能力。然而,對於具有網路連接的遠端UE來說,儘管中繼UE也可提供同步訊號,這些遠端UE仍可以經由Uu鏈路與gNB同步。為了避免附近中繼UE的同步訊號的序列(sequence)相同,由中繼UE傳送的同步訊號的序列可以基於以下資訊中的至少一項:1)中繼UE的位置有關的資訊,比如在LTE車聯萬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中的區域標識(zone identification);以及2)中繼UE的層1(layer-1)標識有關的資訊。
在第6圖的實施例中,在步驟611,UE 602和UE 603在覆蓋範圍內,而UE 604在覆蓋範圍外。在步驟611,UE 602可經由Uu鏈路與gNB 601進行同步。在步驟621,UE 603可經由Uu鏈路與gNB 601進行同步。在步驟631,來自gNB 601的上層(higher layer)信令可觸發UE 602,UE 602可轉換(switch)為中繼UE模式(步驟632)。中繼UE 602可以通過PC5鏈路週期性地傳送同步訊號和物理廣播通道。然而,儘管遠端UE 603與中繼UE 602具有PC5鏈路,遠端UE 603仍繼續經由Uu鏈路與網路同步。由中繼UE 602傳送的同步訊號的序列可以被確定為避免相同的同步訊號序列。在步驟641,中繼UE 602可確定同步訊號序列。在步驟651,中繼UE 602可通過PC5鏈路向遠端UE 603發送同步訊號。在步驟652,中繼UE 602可通過PC5鏈路向遠端UE 604發送同步訊號。對於遠端UE 604來說,儘管其不具有到網路的連接,其仍可通過PC5鏈路與目標中繼UE 602同步。
第7圖例示網路和遠端UE之間經由中繼UE進行連接建立進程的時序圖。當遠端UE行動到與網路的Uu鏈路較弱或者沒有Uu鏈路的區域時,遠端UE可以基於中繼UE清單經由中繼UE初始化連接建立進程以用於網路和遠端UE之間的連接,其中該中繼UE清單可以從以下方式獲得:1)使用者輸入,2)經由中繼UE發現進程的歷史搜索結果,以及3)網路。第7圖例示經由中繼UE 702的連接建立進程以用於網路gNB 701和遠端UE 703之間的連接。整個連接建立進程可包括四個部分:1)中繼UE發現,2)連接建立,3)UE能力協商(negotiate)以及4)RRC配置。請注意,如果遠端UE在附近檢測到一個或複數個中繼UE,則遠端UE可以與其中一個中繼UE同步,並且直接執行連接建立進程,而無需執行中繼UE發現進程。如果遠端UE未在附近檢測到任何中繼UE,則該遠端UE可以基於從其他方式(比如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基地台)獲得的同步資訊來執行發現進程。
當遠端UE不具有任何中繼UE清單以用於存取時,該遠端UE可以初始化中繼UE發現進程以找到附近能夠提供服務的中繼UE。在步驟711,遠端UE 703可經由廣播訊息傳送中繼UE發現請求訊息。中繼UE發現請求訊息可攜帶以下資訊中的至少一項:1)發現請求訊息類型;2)初始化中的遠端UE(UE 703)的層1標識,可允許接收中繼UE(receiving relay UE)(UE 702)知道其應當回應哪個遠端UE;3)用於參考訊號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測量的參考訊號,可使接收中繼UE能夠執行RSRP測量並且在發現回應中報告RSRP測量結果;4)用於發現回應接收的時間視窗。該時間視窗可設置接收中繼UE用來回應的持續時間。如果沒有接收到回應,則遠端UE可以觸發新的發現請求。
在從遠端UE 703接收到中繼UE發現請求訊息之後,在步驟712,中繼UE 702可在發現回應的時間視窗內經由廣播、組播(groupcast)或單播
(unicast)訊息傳送中繼UE發現回應訊息。當中繼UE準備好向遠端UE提供服務時,中繼UE發現回應訊息可攜帶以下資訊中的至少一項:1)發現回應訊息類型;2)初始化中的遠端UE(UE 703)的層1標識,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該發現回應是否針對該遠端UE;3)接收中繼UE(UE 702)的層1標識,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哪個中繼UE傳送該回應訊息;4)RSRP測量結果,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該遠端UE和上述接收中繼UE之間的無線電距離。
當遠端UE已經獲得附近的中繼UE清單時,該遠端UE可初始化連接請求進程以找到最佳的中繼UE來提供連接。在步驟721,可由遠端UE 703經由廣播訊息或組播訊息傳送連接請求訊息,其中連接請求訊息可攜帶以下資訊中的至少一項:1)連接請求訊息類型;2)初始化中的遠端UE(UE 703)的層1標識,可允許接收中繼UE知道哪個遠端UE初始化該連接請求;3)目標中繼UE(可以包括一個或複數個目標中繼UE)(UE 702)的層1標識,可允許接收中繼UE知道該連接請求是否針對該中繼UE;4)用於RSRP測量的參考訊號,可使接收中繼UE能夠執行RSRP測量並且在連接回應中報告RSRP測量結果;5)用於連接回應接收的時間視窗。
在接收到來自遠端UE 703的連接請求訊息之後,在步驟722,目標中繼UE 702可在連接回應的時間視窗內經由廣播、組播或單播訊息傳送連接回應。當中繼UE準備好向遠端UE提供服務時,連接回應訊息可攜帶以下資訊中的至少一項:1)連接回應訊息類型;2)初始化中的遠端UE(UE 703)的層1標識,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該連接回應是否針對該遠端UE,其中如果使用廣播或組播訊息,則需要該標識,如果使用單播訊息,則不需要該標識;3)接收中繼UE(UE 702)的層1標識,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哪個中繼UE傳送該連接回應訊息;4)由接收中繼UE服務的遠端UE的數
量,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選擇具有較小連接負載的中繼UE;5)RSRP測量結果,可允許初始化中的遠端UE知道該遠端UE和上述接收中繼UE之間的無線電距離,使得該遠端UE可以選擇具有最強訊號強度的中繼UE。
在步驟723,經由中繼UE 702在網路和遠端UE 703之間建立上層連接,該步驟可以與連接請求/回應訊息組合或者分離。上層RRC連接建立可包括:1)gNB 701和中繼UE 702之間鏈路的RRC連接建立,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層和上層的配置;2)中繼UE 702和遠端UE 703之間鏈路的RRC連接建立,至少包括PHY層和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層的配置;以及3)gNB 701和遠端UE 703之間鏈路的RRC連接建立,包括上層(比如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層、封包資料彙聚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層、RRC層)的配置。當UE變成中繼UE時,可以準備好步驟1),當遠端UE經由中繼UE連接至gNB時,需要步驟2)和3)。第二步驟和第三步驟可以組合在單個的連接建立訊息中,或者可以最先是第二步驟,然後是第三步驟。在步驟731,遠端UE 703可在PC5鏈路上向中繼UE 702發送遠端UE能力。在步驟732,發生UE能力協商。在步驟741,中繼UE 702可在PC5鏈路上向遠端UE 703發送RRC配置。在步驟742,用於所建立的連接的RRC配置被發送至遠端UE 703。
第8圖例示網路和中繼UE及遠端UE之間進行基於中繼UE的資源配置的時序圖。在V2X或設備互聯無線通訊系統中,存在兩種資源配置方案。在第一方案(模式#1)中,基地台可排程側行鏈路資源以由UE用於側行鏈路傳送。這種資源配置模式#1可以是第4圖中部署場景#2的基礎方案(baseline scheme),其中中繼UE和遠端UE均在覆蓋範圍內,使得基地台可以完全控制資源配置。在第二方案(模式#2)中,UE可在網路配置的側行鏈路資源內或者在預配置的側行鏈路資源內確定側行鏈路傳送資源。這種資源配置模式#2可以
是第3圖中部署場景#1的基礎方案,其中遠端UE在覆蓋範圍外。
在模式#1下,當中繼UE和遠端UE均在覆蓋範圍內時,基地台可以完全控制側行鏈路資源的資源配置。如810所示,在步驟811,gNB 801可排程側行鏈路資源以用於中繼UE 802和遠端UE 803。在步驟812,中繼UE 802和遠端UE 803可使用所排程的側行鏈路資源通過側行鏈路互相通訊。
在模式#2下,UE可確定側行鏈路資源,即基地台不在網路所配置的側行鏈路資源內或者預配置的側行鏈路資源內排程側行鏈路傳送資源。UE可以應用各種方案來排程側行鏈路資源。在模式#2下的第一方案中,如820所示,中繼UE或者遠端UE可自主選擇側行鏈路資源以用於資料傳送。在步驟821,gNB 801可向中繼UE小組的組長(group head)UE提供資源池配置。中繼UE小組可包括中繼UE和經由側行鏈路連接至同一個中繼UE的一組遠端UE。組長UE可以是中繼UE小組中的中繼UE。在第一替代方案中,網路可向中繼UE小組提供單個資源池配置,該中繼UE小組中的每個UE可共用無線電資源以用於資料業務傳送。在第二替代方案中,網路可向中繼UE小組中的每個UE提供資源池配置,每個UE可將相對應的資源池配置用於資料業務傳送。在步驟822中,中繼UE 802可將網路提供的資源池配置轉發給中繼UE小組中的遠端UE 803。在步驟823,中繼UE或遠端UE可執行:1)解碼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傳送;2)側行鏈路測量;以及3)檢測側行鏈路傳送。在步驟824,中繼UE或遠端UE可基於步驟823動態地選擇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來向另一UE進行資料業務傳送。
在模式#2下的第二方案中,如830所示,中繼UE可選擇側行鏈路資源以用於中繼UE小組中其他UE的資料傳送。網路可經由組長UE向UE小組中的每個UE提供資源池配置和/或單獨的資源配置。組長UE無法修改網路提供的配置。除了組長UE之外,中繼UE小組中的其他UE不具有與網路
的直接Uu鏈路。因此,為了使連接至同一個中繼UE的遠端UE之間有更高的多工效率,可以允許中繼UE動態地排程遠端UE。考慮到不同中繼UE小組之間的干擾管理,可以由網路對不同中繼UE小組之間的資源配置進行管理。
在步驟831,gNB 801可向中繼UE小組的組長UE(中繼UE 802)提供資源池配置。在步驟832,中繼UE 802可執行:1)解碼側行鏈路控制通道傳送;2)側行鏈路測量;以及3)檢測側行鏈路傳送。當中繼UE 802向中繼UE小組中的每個遠端UE傳送資料業務時,在步驟833,中繼UE 802可基於步驟832動態地選擇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以用於向每個遠端UE進行資料業務傳送。在步驟834,中繼UE 802可使用所選擇的無線電資源向遠端UE 803傳送資料。當中繼UE小組中的遠端UE 803有資料業務要向中繼UE 802傳送時,遠端UE 803首先可向中繼UE 802發送排程請求(步驟842),從中繼UE 802接收側行鏈路資源的排程(步驟843),而且遠端UE 803可基於中繼UE的動態排程選擇資源池中的無線電資源以用於向中繼UE 802進行資料業務傳送(步驟844)。請注意,UE可以輔助其他UE進行側行鏈路資源選擇以通過側行鏈路進行資料傳送。
第9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中繼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901,中繼UE通過下行鏈路連接從服務基地台接收上層配置資訊。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的側行鏈路傳送有關的資源池配置。在步驟902,在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建立側行鏈路,其中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屬於由同一個基地台所服務的中繼UE小組。在步驟903,中繼UE將上層配置資訊轉發給中繼UE小組中的每個遠端UE。
第10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遠端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資源配置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1001,遠端UE建立與中繼UE的側行鏈路。
遠端UE和中繼UE屬於服務基地台所服務的中繼UE小組。在步驟1002,遠端UE從中繼UE接收上層配置資訊。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中繼UE小組中的中繼UE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之間的側行鏈路有關的資源池配置。在步驟1003,遠端UE獲得資源池配置中的無線電資源,並且通過所獲得的無線電資源進行資料傳送。
第11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中繼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連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1101,中繼UE通過Uu鏈路與服務基地台進行同步。在步驟1102,中繼UE通過側行鏈路向一個或複數個遠端UE週期性地傳送同步訊號和物理廣播通道。在步驟1103,中繼UE通過相應的側行鏈路從遠端UE接收連接請求訊息。在步驟1104,中繼UE向遠端UE傳送連接回應訊息,使得通過中繼UE在服務基地台和遠端UE之間建立上層連接。
第12圖是根據一新穎方面的從遠端UE角度進行覆蓋範圍擴展和連接建立方法的流程圖。在步驟1201,遠端UE獲得中繼UE清單,其中中繼UE清單包括用於遠端UE存取服務基地台的一個或複數個中繼UE。在步驟1202,遠端UE通過側行鏈路接收從中繼UE傳送的同步訊號和物理廣播通道。在步驟1203,遠端UE通過相應的側行鏈路向中繼UE清單中的一個或複數個中繼UE傳送連接請求訊息。在步驟1204,遠端UE從一個或複數個中繼UE接收連接回應訊息,使得通過所選擇的中繼UE在服務基地台和遠端UE之間建立上層連接。
本發明雖結合特定實施例揭露如上以用於指導目的,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相應地,在不脫離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闡述的範圍內,可對上述實施例的各種特徵進行修改、變更和組合。
100:系統
101:5GC
102:gNB
103,104,105:UE
110,120:操作
Claims (10)
- 一種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包括:由一中繼使用者設備通過一下行鏈路連接從一服務基地台接收上層配置資訊,其中所述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的側行鏈路傳送有關的一資源池配置;在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建立側行鏈路,其中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屬於由同一個基地台所服務的一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將所述上層配置資訊轉發給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每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以及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動態地選擇所述資源池配置中的一無線電資源以用於向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進行資料傳送,其中,所述選擇是基於解碼側行鏈路控制資訊、側行鏈路測量以及檢測側行鏈路傳送。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在覆蓋範圍外,並且不具有與所述服務基地台的直接連接。
- 如請求項2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還將所述服務基地台廣播的系統資訊和尋呼訊息中的至少一個轉發給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資源池配置包括單個資源池,所述單個資源池由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與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的所述側行鏈路共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資源池配置包括與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每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的每個側行鏈路相對應的資源池。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從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接收一排程請求;以及作為回應,在所述資源池配置中選擇所述無線電資源以用於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
- 一種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使用者設備,用作中繼使用者設備,所述使用者設備包括:一接收器,通過一下行鏈路連接從一服務基地台接收上層配置資訊,其中所述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的側行鏈路傳送有關的一資源池配置;一連接處理電路,在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建立側行鏈路,其中所述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屬於由同一個基地台所服務的一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一傳送器,將所述上層配置資訊轉發給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每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以及一排程器,動態地選擇所述資源池配置中的一無線電資源以用於向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進行資料傳送,其中,所述選擇是基於解碼側行鏈路控制資訊、側行鏈路測量以及檢測側行鏈路傳送。
- 一種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包括:由一遠端使用者設備建立與一中繼使用者設備的一側行鏈路,其中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和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屬於一服務基地台所服務的一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從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接收上層配置資訊,其中所述上層配置資訊包括與 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小組中的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和一個或複數個遠端使用者設備之間的側行鏈路有關的一資源池配置;以及獲得所述資源池配置中的一無線電資源,並且通過所獲得的無線電資源進行資料傳送,其中,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基於解碼側行鏈路控制資訊、側行鏈路測量以及檢測側行鏈路傳送來選擇所述無線電資源以用於所述資料傳送。
- 如請求項8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在覆蓋範圍外,並且不具有與所述服務基地台的直接連接。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用於覆蓋範圍擴展的方法,其中,所述遠端使用者設備還接收從所述服務基地台廣播並且由所述中繼使用者設備轉發的系統資訊和尋呼訊息中的至少一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39823P | 2019-04-29 | 2019-04-29 | |
US62/839,823 | 2019-04-29 | ||
US16/860,265 US11758463B2 (en) | 2019-04-29 | 2020-04-28 | Methods of mobile device based relay for coverage extension |
US16/860,265 | 2020-04-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46653A TW202046653A (zh) | 2020-12-16 |
TWI735216B true TWI735216B (zh) | 2021-08-01 |
Family
ID=729175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4313A TW202044909A (zh) | 2019-04-29 | 2020-04-29 | 基於行動設備中繼的覆蓋範圍擴展方法 |
TW109114312A TWI735216B (zh) | 2019-04-29 | 2020-04-29 | 覆蓋範圍擴展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14313A TW202044909A (zh) | 2019-04-29 | 2020-04-29 | 基於行動設備中繼的覆蓋範圍擴展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758463B2 (zh) |
CN (2) | CN112154692B (zh) |
TW (2) | TW202044909A (zh) |
WO (2) | WO20202212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91130A (ja) * | 2017-05-02 | 2018-11-2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11363649B2 (en) * | 2019-05-01 | 2022-06-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elayed uplink transmissions |
KR20220024528A (ko) * | 2019-08-19 | 2022-03-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비구조화 트래픽을 중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릴레이 ue |
WO2021035513A1 (en) * | 2019-08-27 | 2021-03-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Non-transparent inband relay node in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
US11496987B2 (en) * | 2019-09-16 | 2022-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21134614A1 (zh) * | 2019-12-31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1849503B2 (en) * | 2020-02-07 | 2023-12-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ximity service multi-hop relay configuration |
US11582818B2 (en) * | 2020-06-29 | 2023-02-14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sidelink user equipment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2060117A1 (ko) * | 2020-09-17 | 2022-03-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릴레이와 시스템 정보에 관련된 ue의 동작 방법 |
CN114449611A (zh) * | 2020-10-30 | 2022-05-06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经由ue到网络的中继进行系统信息获取方法和设备 |
WO2022149872A1 (ko) * | 2021-01-06 | 2022-07-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링크 품질 측정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6530200A (zh) * | 2021-04-02 | 2023-08-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广播消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800573B2 (en) * | 2021-04-09 | 2023-10-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isaggregated UE |
EP4289195A4 (en) * | 2021-04-26 | 2024-06-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LAY LOAD INFORMATION AND RELAY SELECTION |
US11570807B2 (en) * | 2021-04-27 | 2023-01-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figured grant for multi-hop in sidelink |
WO2022232986A1 (en) * | 2021-05-06 | 2022-11-10 | Mediatek Inc. | Relay selection and reselection |
US20240244509A1 (en) * | 2021-05-10 | 2024-07-18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stem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US11910426B2 (en) * | 2021-09-03 | 2024-02-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sidelink relaying |
TWI838071B (zh) * | 2022-01-10 | 2024-04-01 |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於中繼節點標識符獲取的方法及其使用者設備 |
GB2616267A (en) * | 2022-03-01 | 2023-09-06 | Canon Kk | Signalling a link issue in a sidelink relay system |
CN119014054A (zh) * | 2022-07-22 | 2024-11-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建立方法和终端 |
CN118679776A (zh) * | 2023-01-17 | 2024-09-2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5004297A1 (ja) * | 2023-06-29 | 2025-01-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WO2025004298A1 (ja) * | 2023-06-29 | 2025-01-0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59451A1 (en) * | 2016-03-16 | 2017-09-21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device-to-device relay 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80098370A1 (en) * | 2015-05-14 | 2018-04-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e-to-network relay initiation and configuration |
US20180287866A1 (en) * | 2015-05-15 | 2018-10-04 | Jungkil NA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lay between ue and network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US20180324882A1 (en) * | 2017-05-05 | 2018-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083322B1 (ko) * | 2013-08-22 | 2020-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립 사용자 단말기에 대한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기반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US10349296B2 (en) * | 2014-01-29 | 2019-07-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state of relay operation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WO2015170871A1 (en) * | 2014-05-06 | 2015-11-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d2d resource po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576354B (zh) | 2014-07-07 | 2020-03-0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支持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通过中继终端发送和接收d2d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60121272A1 (en) | 2014-10-31 | 2016-05-05 | Corning Incorporated | Inorganic membrane filter and methods thereof |
US20160212721A1 (en) * | 2015-01-16 | 2016-07-21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ource for sidelink communcations |
CN106162676A (zh) | 2015-03-25 | 2016-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中继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07690832B (zh) * | 2015-04-08 | 2021-06-29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实现用于设备到设备(d2d)通信的移动中继 |
CN106304257A (zh) | 2015-05-15 | 2017-01-04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选择ue到网络的中继的方法和用于中继发现的同步方法 |
US10602568B2 (en) * | 2015-05-26 | 2020-03-24 | Lg Electronics Inc. | Delinking method implemented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E using said method |
WO2016200221A1 (ko) | 2015-06-10 | 2016-12-15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간 직접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EP3326429A4 (en) | 2015-07-24 | 2019-01-2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IMPROVED DISCOVERY OF RELAY USER DEVICE FOR PROXIMITY SERVICES |
CN106888494B (zh) * | 2015-12-15 | 2020-10-27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选择中继ue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071155B2 (en) | 2016-01-20 | 2021-07-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control of device-to-device based relay communication |
WO2017191973A1 (ko) * | 2016-05-02 | 2017-11-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리모트 ue의 위치 등록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433286B2 (en) | 2016-07-14 | 2019-10-01 |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Layer 2 relay to support coverage and resource-constrained device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20200107381A1 (en) * | 2016-08-10 | 2020-04-02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power efficient d2d communications for wearable and iot devices |
EP3566480A1 (en) * | 2017-01-09 | 2019-11-13 | IDAC Holdings, Inc. | Rela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063800B2 (en) * | 2017-04-04 | 2021-07-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nchronization signaling supporting multiple waveforms |
WO2018208114A1 (ko) | 2017-05-11 | 2018-11-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ue를 통하여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160134B2 (en) * | 2017-08-09 | 2021-10-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erforming RRC connection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8207036B (zh) * | 2017-09-30 | 2022-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US11019543B2 (en) | 2018-04-25 | 2021-05-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US11277880B2 (en) | 2019-02-14 | 2022-03-15 | Lg Electronics Inc. | Sidelink connection suspension or release based on different target qualities of different services |
-
2020
- 2020-04-28 US US16/860,265 patent/US1175846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8 US US16/860,282 patent/US1165328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4-29 TW TW109114313A patent/TW202044909A/zh unknown
- 2020-04-29 CN CN202080001893.5A patent/CN11215469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29 TW TW109114312A patent/TWI735216B/zh active
- 2020-04-29 CN CN202080001915.8A patent/CN112154709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4-29 WO PCT/CN2020/087751 patent/WO202022128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4-29 WO PCT/CN2020/087778 patent/WO202022129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098370A1 (en) * | 2015-05-14 | 2018-04-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e-to-network relay initiation and configuration |
US20180287866A1 (en) * | 2015-05-15 | 2018-10-04 | Jungkil NA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lay between ue and network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WO2017159451A1 (en) * | 2016-03-16 | 2017-09-21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device-to-device relay 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180324882A1 (en) * | 2017-05-05 | 2018-1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laying in a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3GPP TS 36.300 version 15.5.0 Release 15), 2019-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tsi.org/deliver/etsi_ts/136300_136399/136300/15.05.00_60/ts_136300v150500p.pdf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rn^Stage 2 (3GPP TS 36.300 version 15.3.0 Release 15), 2018-10,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tsi.org/deliver/etsi_ts/136300_136399/136300/15.03.00_60/ts_136300v150300p.pdf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rn^Stage 2 (3GPP TS 36.300 version 15.3.0 Release 15), 2018-10,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tsi.org/deliver/etsi_ts/136300_136399/136300/15.03.00_60/ts_136300v150300p.pdf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3GPP TS 36.300 version 15.5.0 Release 15), 2019-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tsi.org/deliver/etsi_ts/136300_136399/136300/15.05.00_60/ts_136300v150500p.pdf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4692A (zh) | 2020-12-29 |
WO2020221289A1 (en) | 2020-11-05 |
TW202046653A (zh) | 2020-12-16 |
CN112154692B (zh) | 2023-09-26 |
CN112154709A (zh) | 2020-12-29 |
US20200344665A1 (en) | 2020-10-29 |
US11653286B2 (en) | 2023-05-16 |
WO2020221295A1 (en) | 2020-11-05 |
US11758463B2 (en) | 2023-09-12 |
TW202044909A (zh) | 2020-12-01 |
US20200344708A1 (en) | 2020-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5216B (zh) | 覆蓋範圍擴展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 |
JP6475885B2 (ja) |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
WO201805929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communication | |
US10477380B2 (en) |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 |
JP6687452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933807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プロセッサ | |
JP2017103797A (ja) | 制御方法、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基地局 | |
JP5905575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 |
US11197220B2 (en) | Radio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
JP6532861B2 (ja)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 |
JP6615729B2 (ja) | 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
JP6515083B2 (ja) | 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
CN117501652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WO2016163474A1 (ja) | ユーザ端末 | |
JP2015159490A (ja) |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