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07036B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07036B CN108207036B CN201710923112.8A CN201710923112A CN108207036B CN 108207036 B CN108207036 B CN 108207036B CN 201710923112 A CN201710923112 A CN 201710923112A CN 108207036 B CN108207036 B CN 1082070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mi
- persistent scheduling
- interface
- user equipment
- signa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所述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本文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公共安全、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场景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的需求逐渐增加,诞生了ProSe(Proximity Services,邻近服务)业务。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业务的要求。目前D2D技术又称之为ProSe业务,或者SL(Sidelink,单边链路)业务。
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其中,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或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是否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通常,D2D用户设备间可通过发送或接收发现信号/信息来发现对方。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
另一方面,随着万物互联需求的发展,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对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机器类型通信)进行了标准化,R12版本和R13版本的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增强机器类通信)工作基本已经完成,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尚在进行。其中R13eMTC在支持低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覆盖增强的支持以及带宽受限的支持。一般来说,eMTC用户设备(UE)的收发射频能力限制在1.4MHz,而NB-IoT设备的射频收发带宽限制在180kHz。eNB与eMTC/NB-IoT 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之间通常通过数据传输的多次重复达到覆盖增强的目的。考虑到eMTC/NB-IoT设备低成本特性,通常希望尽可能延长eMTC/NB-IoT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覆盖增强会导致数据包的多次重复传输,从而快速耗费掉UE的电量。除了eMTC以及NB-IoT设备,可穿戴式设备也具备类似的应用需求,如低成本,带宽受限,低功率消耗等。
在3GPP新立项的课题中包括增强的D2D,主要针对可穿戴设备(Wearables UE)和IOT(IOT,Internet Of Thing,物联网)/MTC应用,远端UE(比如,可穿戴设备)通过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UE-to-network relay)实现与网络的通信,如图1所述,可穿戴设备在eNB(evolved Node B,演进的节点B)覆盖内可以通过PC5或Uu口通信,至少上行数据采用PC5通信。
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久性调度),也称为半静态调度,与动态调度每个子帧分配一次资源不同,SPS允许半静态分配无线资源,并将该资源周期性地分配给UE,即“一次分配,多次使用”。对于数据包大小基本不变且周期性发送的业务,SPS很有用,可显著减少控制信令负载。
相关技术中,还未实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性调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半持久调度信令;
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半持久调度信令;
调度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中继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中继用户设备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采用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流程图(中继用户设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流程图(基站);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流程图(远端用户设备);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示意图(中继用户设备);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示意图(基站);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示意图(远端用户设备);
图8-1为本发明示例1的采用中继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远端用户设备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内或基站覆盖范围外);
图8-2为本发明示例1的采用中继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远端用户设备处于基站覆盖范围外);
图8-3为本发明示例1的采用中继用户设备的通信系统的接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考虑到远端用户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机器类型通信设备等)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消息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周期发送的特点,为了节省信令开销以及缩短延时,半持久调度成为一种比较合适的调度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应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步骤S210,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步骤S210,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特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机器类型通信设备,或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指基站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Uu口;所述第二接口是指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Zigbee)接口;所述“第一”和“第二”的表述用于区分两个不同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标识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在一中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其中,激活/释放标识用于指示激活还是释放,可采用一个或多个比特设定不同值指示。
其中,半持久调度索引用于标识半持久调度;一个或多个半持久调度进程可同时激活或释放。
其中,所述中继用户设备在第二接口转发所述基站发送给所述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信令时,不改变所述信令的内容,但可以改变信令的形式比如,组合多个信令为单个信令,或分割单个信令为多个信令,或将周期信令改为非周期信令,或将非周期信令改为周期信令,等等。
可选地,所述承载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的信令和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层3(网络层)信令,层2(链路层)信令,或层1(物理层)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通过第一接口发送给基站。
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可以采用RRC或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信令发送。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步骤S310,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步骤S320,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特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机器类型通信设备,或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指基站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Uu口;所述第二接口是指基站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Uu口;所述第三接口是指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Zigbee)接口;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的表述用于区分三个不同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应用于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步骤S410,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半持久调度信令;
步骤S420,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特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激活或释放规则;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指基站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Uu口;所述第二接口是指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Zigbee)接口;所述“第一”和“第二”的表述用于区分两个不同的通信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机器类型通信设备,或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其中,所述UE标识包括:所述UE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Identity,简称RNTI);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或半持久调度信令的接口:链路质量、服务质量需求、预配置的规则、基站指示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
所述第三接口是指基站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包括:Uu口;
其中,所述向基站或通过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检测到业务属性发生变化,向基站或通过中继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
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可选地,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可以采用RRC或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信令发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包括: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半持久调度进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授权频谱或非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通信的频率,与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通信的频率,二者是相同的频率或不同的频率。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501,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接收及处理模块502,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503,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通过第三接口将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发送给基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发送模块602,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基站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三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603,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实施例6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半持久调度信令;
调度处理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获取半持久调度信令: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激活或释放规则;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索引,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半持久调度索引,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发送模块703,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
所述第三接口是基站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Uu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业务包大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或半持久调度信令的接口:链路质量、服务质量需求、预配置的规则、基站指示信息。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2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3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1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2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3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下面通过一些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示例1
在图8-1中,远端用户设备(可穿戴用户设备w-UE)位于接入网基站覆盖内,SPS信令通过接入网和w-UE之间的Uu口传输或通过中继用户设备(r-UE)转发;在图8-2中,远端用户设备(可穿戴用户设备w-UE)位于接入网基站覆盖内或覆盖外,SPS信令通过中继用户设备(r-UE)转发。
在图8-3中,远端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通信接口1(Uu口),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建立通信接口2(Uu口),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建通信接口3(PC5接口,或者Wifi接口,或者蓝牙(BT)接口),通信接口1和通信接口3可以同频或异频,通信接口3采用授权频谱或非授权频谱。
本示例中,以通信接口3为PC5接口为例,说明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接收SPS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SPS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远端用户设备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令或数据的SPS进程,和/或用于配置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信令或数据的SPS进程。
其中,所述SPS配置信息预先配置,或者由基站配置并由基站发送给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或者由基站配置并由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给所述远端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SPS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发送;
其中,所述SP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UE标识,SPS周期,SPS索引,SPS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其中,UE标识用于指示参与SPS调度的UE,一般用特定的RNTI(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指示。
SPS周期是指SPS调度的间隔时间,一般与具体业务的发送间隔相同。
SPS索引用于标识多个同时激活的SPS进程;
隐式释放次数:当UE多次(比如,n次)发送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MAC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后,则释放相应的SPS进程,所述n次即为隐式释放次数;
功控参数:与SPS相关的UE功控参数。
可选地,在接收所述SPS配置信息之前,UE可上报辅助信息用于请求SPS;所述辅助信息包括:采用SPS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比如:周期,偏移量,包大小等。所述辅助信息可以采用RRC或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单元)信令发送。其中,w-UE可以通过PC5向r-UE发送辅助信息,由所述r-UE通过Uu向基站转发所述辅助信息,或者,w-UE可以通过Uu向基站发送辅助信息。
其中,远端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态或者RRC空闲态;中继用户设备处于RRC连接态;
可选地,所述中继用户设备预先与多个远端用户设备关联,且所述基站已知所述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SPS配置信息可通过PC5接口发送资源池指示,在所述资源池中标识用于SPS的资源;
步骤S102,远端用户设备和/或中继用户设备接收SPS信令;
其中,所述SPS信令用于激活或释放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SPS进程;
其中,所述SPS信令采用层一(物理层)信令发送,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信令: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者SCI(Sidelink ControlInformation,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其中,所述SPS信令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SPS索引,资源块,MCS(Modulationand Coding Scheme,调制与编码策略),功控指示;
其中,所述DCI所在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所述SCI所在的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边路控制信道)采用SPS的特定RNTI(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加扰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
其中,所述SPS信令中,激活和释放分别采用不同的信息指示,并且预先规定相应的信息格式;
其中,如果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SPS信令,则将所述SPS信令转发给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比如,中继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DCI,所述DCI中携带SPS信令,根据所述DCI设置SCI,在PC5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SCI,其中携带SPS信令;
其中,中继用户设备可关联到多个远端用户设备,远端用户设备也可以关联到多个中继用户设备;其中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可由高层配置,并事先通知相关的远端用户设备,中继用户设备和基站。
其中,如果远端用户设备在基站覆盖范围内,基站指示远端用户设备通过Uu还是PC5接收SPS指令,基站也指示中继用户设备在PC5转发所述SPS指令给远端用户设备;如果远端用户设备在基站覆盖范围外,则远端用户设备通过PC5接收SPS指令。
S103,远端用户设备激活或释放SPS进程;
其中,远端用户设备根据SPS指令激活SPS进程,采用SPS配置信息进行SPS进程的调度;为了实现PC5接口的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不连续接收),需要将PC5 SPS的激活时间和PC5 DRX的休眠时间错开,也即,PC5 SPS的调度时刻不是PC5 DRX的休眠时刻,否则采用PC5 DRX的远端用户设备无法接收所需的PC5 SPS调度的内容
考虑到PC5 UE的半双工特性,基站在激活PC5 SPS时,需要将中继用户设备和远端用户设备的PC5 SPS时刻错开,即中继用户设备的PC5 SPS调度时刻和远端用户设备的PC5SPS调度时刻不同。
其中,远端用户设备根据SPS指令释放SPS进程,之后可以采用动态调度或自主选择资源在PC5发送数据或信令。
示例2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远端用户设备简称w-UE,中继用户设备简称r-UE,基站直接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SPS配置信息和SPS信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
其中,w-UE为RRC连接态;
所述配置信息采用RRC信令承载,所述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UE标识,PC5SPS周期,PC5 SPS索引,PC5 SPS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步骤102:w-UE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
所述w-UE在Uu口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所述PC5 SPS激活信令由基站通过DCI在PDCCH上发送,所述PDCCH的CRC采用PC5 SPS专用的RNTI加扰,所述w-UE可通过步骤101中的配置信息中的UE标识获取上述专用RNTI;
具体的,所述w-UE采用步骤101中的UE标识检测所收到的下行子帧的PDCCH。
步骤103:判断是否激活PC5 SPS,如果是,转到步骤104,否则,转到步骤105。
w-UE检测到采用w-UE标识加扰的PDCCH,则进一步解码PDCCH上的DCI内容,并根据预先定义的激活/释放的信息字段,确定DCI是否为激活PC5SPS。其中,预先定义的激活/释放的信息字段是指:在DCI中设置现有DCI格式中字段的值,激活对应一种值,释放对应另外一种值,举例来说:假设“110011”对应激活,“001100”对应释放。如果w-UE解码的DCI内容不符合预先定义的激活/释放,则w-UE认为收到DCI的CRC不匹配。
步骤104,w-UE激活PC5 SPS流程。
所述w-UE根据步骤101中的PC5 SPS配置信息开始采用PC5 SPS调度。所述PC5 SPS流程为一个或多个。
步骤105,w-UE不激活PC5 SPS流程。
所述w-UE没有收到基站的PC5 SPS激活信令,或者收到基站发送的PC5 SPS释放信令,或者w-UE解码的DCI不符合PC5 SPS激活/释放的定义,则所述w-UE不激活PC5 SPS;所述不激活是指以下之一:释放,采用原有调度方式(如动态调度或自主选择资源)。
示例3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远端用户设备简称w-UE,中继用户设备简称r-UE,基站通过中继用户设备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SPS配置信息和SPS激活信令,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基站向r-UE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通过Uu向r-UE发送,所述PC5 SPS配置信息针对w-UE;
所述基站根据以下至少之一选择向r-UE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链路质量,业务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拥塞程度,w-UE的位置,r-UE/w-UE的能力,运营商策略。例如:基站到w-UE的链路质量差(低于门限值),和/或者基站到w-UE的链路发生拥塞,和/或者w-UE位于基站覆盖外,和/或者r-UE有能力在PC5转发/w-UE有能力在PC5接收,和/或运营商要求通过r-UE转发等,则所述基站选择通过r-UE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中需要指示该信息针对w-UE,即需要r-UE进行转发。
步骤102:r-UE向w-UE转发PC5 SPS信令。
所述r-UE与所述w-UE已建立连接,所述r-UE通过PC5接口向w-UE转发PC5 SPS信令。
为了减少r-UE和w-UE之间的信令,所述r-UE可在收到基站发送的PC5SPS激活信令后再转发PC5 SPS配置信息,即步骤102可和步骤105合并。
步骤103:r-UE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
所述r-UE检测基站发送的PDCCH,采用PC5 SPS特定的RNTI检测PDCCH的CRC,并进一步解码DCI内容,如果与预定义的PC5 SPS激活/释放信令匹配,则认为基站激活/释放PC5SPS。所述PC5 SPS激活信令中包含PC5 SPS的标识,如PC5 SPS索引。
步骤104,判断是否激活PC5 SPS,如果是,转向步骤105,否则,转向步骤103。
如果r-UE确定激活w-UE的PC5 SPS,则继续PC5 SPS的调度流程,否则,r-UE继续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
步骤105,r-UE转发PC5 SPS激活信令。
所述r-UE通过PC5口向w-UE转发PC5 SPS激活信令,w-UE收到PC5SPS激活信令,则采用相应的PC5 SPS配置信息进行PC5 SPS调度。
示例4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远端用户设备简称w-UE,中继用户设备简称r-UE,远端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SPS辅助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w-UE判断是否直接向基站发送PC5 SPS辅助信息,如果是,转向步骤102,否则,转向步骤103。
所述w-UE检测到PC5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如以下至少之一发生变化:周期,偏移,数据包大小,则所述w-UE确定发送PC5 SPS辅助信息;进一步,所述w-UE根据以下条件至少之一选择基站或r-UE发送辅助信息:链路质量,QoS要求,运营商策略,w-UE/r-UE能力,拥塞状况,w-UE位置等。所述PC5SPS辅助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周期,偏移,数据包大小。
步骤102:w-UE向基站发送PC5 SPS辅助消息。
所述w-UE确定通过Uu向基站发送PC5 SPS辅助信息,如满足以下条件:Uu链路质量满足需求,和/或运营商要求通过Uu发送,和/或w-UE有能力通过Uu发送,和/或r-UE没有能力转发,和/或PC5链路拥塞,和/或w-UE位于基站覆盖内。
步骤103:w-UE向r-UE发送PC5 SPS辅助消息。
所述w-UE与所述r-UE已建立RRC连接,所述w-UE通过PC5向所述r-UE发送PC5 SPS辅助消息。
步骤104,r-UE处理收到的PC5 SPS辅助信息。
所述r-UE接收来自w-UE的PC5 SPS辅助信息,如果所述r-UE本地能够处理,即重配w-UE的PC5 SPS参数,则r-UE本地处理,所述r-UE可将本地处理的结果通知基站;否则,所述r-UE向基站转发收到的PC5 SPS辅助信息。
示例5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远端用户设备简称w-UE,中继用户设备简称r-UE,通过资源池指示SPS配置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配置资源池中指示PC5 SPS资源。
所述配置由基站或r-UE进行,所述PC5 SPS资源是指专用于PC5 SPS调度的资源;所述PC5 SPS资源可用于以下至少之一:r-UE,w-UE。用于r-UE的PC5 SPS资源由基站配置,用于w-UE的PC5 SPS资源由基站或r-UE配置。
步骤102:UE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
所述UE包括以下至少之一:r-UE,w-UE。所述激活信令由基站发送,其中r-UE通过Uu监听,w-UE通过Uu或PC5监听,w-UE根据先验信息,如基站指示信息,确定在Uu口或PC5监听。
步骤103:判断是否激活PC5 SPS,如果是,则转向步骤104,否则,转向步骤105。
如果所述UE接收到PC5 SPS激活信令,则激活PC5 SPS流程,否则不激活PC5 SPS。
步骤104,UE采用资源池中PC5 SPS资源发送信息。
所述PC5 SPS进程激活,所述UE采用相应资源池中资源在PC5通过SPS方式发送信息。
步骤105,UE采用资源池中PC5 SPS资源之外的资源发送信息。
所述PC5 SPS不激活,则所述UE采用其余资源(非PC5 SPS资源)在PC5发送信息。
示例6
本示例提供了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远端用户设备简称w-UE,中继用户设备简称r-UE,r-UE发送SPS配置信息,所述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r-UE与w-UE建立PC5连接。
所述r-UE与所述w-UE在PC5建立RRC连接。
步骤102:r-UE向w-UE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
所述r-UE通过PC5向w-UE发送PC5 SPS配置信息,所述PC5 SPS配置信息可以是基站配置,或者基站授权的r-UE配置。
所述PC5 SPS配置信息采用RRC信令承载,或者在PC5发送资源池中指示。
步骤103,w-UE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
所述w-UE在PC5或Uu口监听PC5 SPS激活信令,具体的,PC5 SPS配置信息中可以指示w-UE在PC5还是Uu口监听激活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3)
1.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其中,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通过第一接口将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包大小。
8.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基站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三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13.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包大小。
15.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
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一接口向基站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基站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激活或释放规则;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物理层信令传输;所述物理层信令包括:下行控制信息信令或边路控制信息信令。
22.如权利要求15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的循环冗余校验内容采用用户设备标识进行加扰。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三接口是基站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Uu口。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属性参数还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业务周期,业务包大小。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根据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或半持久调度信令的接口:链路质量、服务质量需求、预配置的规则、基站指示信息。
26.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将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将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通过第二接口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其中,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通过第一接口将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30.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配置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以指示所述远端用户设备和中继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半持久调度方式发送信息;
调度信令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半持久调度信令,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远端用户设备发送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以指示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其中,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接收及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三接口和第二接口接收远端用户设备发送的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基站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三接口是中继用户设备与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用户设备标识,半持久调度周期,半持久调度隐式释放次数,功控参数。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还包括以下信息的至少一种:激活/释放标识,资源块,调制与编码方案,功控指示。
34.一种半持久调度的装置,应用于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和针对PC5接口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调度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激活或释放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与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半持久调度进程,如已激活所述半持久调度进程,则根据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向中继用户设备发送信息,其中,
所述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所述半持久调度信令包括半持久调度索引;
所述半持久调度的装置还包括:
辅助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或者通过中继用户设备经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向基站发送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其中,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是所述远端用户设备检测到PC5接口发送业务属性发生变化时发送的;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采用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传输,所述半持久调度辅助信息包括半持久调度的业务的属性参数,所述属性参数包括:业务发送时间偏移量。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获取半持久调度信令: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激活或释放规则;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信令。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信息及调度信令获取模块,用于采用以下方式的任意一种获取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预配置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一接口接收基站发送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通过第二接口接收中继用户设备转发的基站发送给远端用户设备的半持久调度配置信息。
37.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口是基站和所述远端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Uu口;
所述第二接口是远端用户设备和所述中继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包括:PC5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红外接口或无线个域网接口。
38.一种中继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39.一种基站,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40.一种远端用户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2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4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半持久调度的程序,所述半持久调度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2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持久调度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23112.8A CN108207036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18/108988 WO2019063001A1 (zh) | 2017-09-30 | 2018-09-30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US16/652,193 US11343802B2 (en) | 2017-09-30 | 2018-09-30 |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23112.8A CN108207036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07036A CN108207036A (zh) | 2018-06-26 |
CN108207036B true CN108207036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6260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23112.8A Active CN108207036B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43802B2 (zh) |
CN (1) | CN108207036B (zh) |
WO (1) | WO20190630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07036B (zh) * | 2017-09-30 | 2022-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ES2926453T3 (es) | 2017-11-06 | 2022-10-2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s y aparato para sincronizar la transmisión de datos críticos |
CN111132243B (zh) | 2018-10-31 | 2022-10-28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V2x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DE102020201788A1 (de) * | 2019-02-13 | 2020-08-13 | Apple Inc. | Funkressourcenverwaltung für netzwerkunterstützte new-radio-v2x-sidelink-ressourcenzuweisung |
US11758463B2 (en) * | 2019-04-29 | 2023-09-12 | Mediatek Inc. | Methods of mobile device based relay for coverage extension |
CN114600478B (zh) * | 2020-01-10 | 2024-05-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
KR102626617B1 (ko) * | 2020-01-21 | 2024-01-18 |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 사이드 링크 제어 신호를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1159375A1 (zh) * | 2020-02-13 | 2021-08-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边链路发送的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
CN114390558B (zh) * | 2020-10-22 | 2023-07-2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6326062A (zh) * | 2020-10-22 | 2023-06-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由接收机用户设备(ue)启用的侧行链路传输 |
EP4270830A4 (en) * | 2020-12-22 | 2024-08-28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6746169A (zh) * | 2021-01-14 | 2023-09-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半静态调度资源配置方法、半静态调度方法及装置 |
US11716720B2 (en) * | 2021-02-26 | 2023-08-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esigns for relaying |
US11627591B2 (en) * | 2021-03-24 | 2023-04-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E to perform power saving operation based on PSFCH in NR V2X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526091B2 (en) * | 2012-03-16 | 2016-12-2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on of self-optimization func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292144B2 (en) * | 2014-03-20 | 2019-05-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477527B2 (en) * | 2015-07-14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mechanisms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
WO2017026970A1 (en) * | 2015-08-12 | 2017-02-16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to enable high data rate relay operation using d2d air-interface |
US11202282B2 (en) * | 2015-12-16 | 2021-12-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ntion-bas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
CN108432311B (zh) * | 2015-12-29 | 2021-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请求方法、设备、网络侧节点及系统 |
CN107155218B (zh) * | 2016-03-04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配置上行半持续调度的方法和设备 |
JP6809027B2 (ja) * | 2016-08-08 | 2021-01-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CN108633040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8207036B (zh) * | 2017-09-30 | 2022-07-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23112.8A patent/CN108207036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30 WO PCT/CN2018/108988 patent/WO201906300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9-30 US US16/652,193 patent/US1134380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305139A1 (en) | 2020-09-24 |
US11343802B2 (en) | 2022-05-24 |
WO2019063001A1 (zh) | 2019-04-04 |
CN108207036A (zh) | 2018-06-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07036B (zh) | 一种半持久调度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337107B2 (en) | Base station and radio terminal | |
EP3440883B1 (en) | Procedures for grouping wearable devices with lte master ues | |
JP6983216B2 (ja) | 送信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JP6239280B2 (ja) | ユーザ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EP3101969B1 (en) | A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thereof | |
CN104936294B (zh) | 一种蜂窝通信和设备到设备通信共存的方法及系统、装置 | |
WO2015169148A1 (zh) |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 |
US10952184B2 (en) | Radio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ommunicate simultaneously through a plurality of cells | |
CN115443695A (zh) | 用于单播和/或组播的nr v2x侧链路功率节省 | |
CN107005851A (zh) | 一种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10425881B2 (en) | User terminal, network apparatus, and processor | |
JP2024500996A (ja) | Nr v2xにおけるデフォルトdrx設定に基づいてsl drx動作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6210248A (zh) | 与nr中继相关联的侧行链路发现 | |
US20160338035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user terminal | |
WO2016019739A1 (zh) | 用户状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6140292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 |
JP2023053106A (ja) | 通信制御方法、ユーザ装置、プロセッサ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
WO202208401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 |
Tsolkas et al. | A device discovery scheme for proximity services in LTE networks | |
JP6392964B2 (ja) | 通信方法、無線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
CN115396821A (zh) |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si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