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732649B - 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2649B
TWI732649B TW109127219A TW109127219A TWI732649B TW I732649 B TWI732649 B TW I732649B TW 109127219 A TW109127219 A TW 109127219A TW 109127219 A TW109127219 A TW 109127219A TW I732649 B TWI732649 B TW I73264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es
touch
area
connec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7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6898A (zh
Inventor
周政盈
劉建成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7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2649B/zh
Priority to US17/129,927 priority patent/US20220050572A1/en
Priority to CN202110005185.5A priority patent/CN112667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2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26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6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689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17/962Capacitive touch switch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Touch switches
    • H03K2017/9602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 H03K2017/9604Touch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r shape of the sensing 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觸控面板。觸控面板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之間的連接區,且包括基板、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二觸控訊號線、第一電極線、第二電極線以及第一連接線。第一觸控訊號線與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第一顯示區上。第一電極線與第二電極線位於第二顯示區上。第一連接線位於連接區上。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一電極線與第一連接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至少部分第一電極線。第二觸控訊號線與第二電極線沿著第二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顯示面板以及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
隨著科技的進展,觸控裝置以及各種有關的技術在市面上的出現率逐漸增加。在一些觸控顯示裝置中,不同的區域因為需求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功能,舉例來說,在車用觸控顯示面板中,在儀表板的區域只需要顯示功能而不需要觸控功能,在操作面板的區域則是同時需要顯示功能以及觸控功能。一般而言,將多個觸控面板分別貼在顯示面板上對應需要觸控功能的多個位置,使觸控顯示面板僅在特定的區域具有觸控功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能減少觸控面板的貼合次數。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能減少觸控面板的貼合次數,且能減少觸控顯示裝置在不同顯示區域的穿透度差異。
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觸控面板。觸控面板重疊於顯示面板,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之間的第一連接區。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多條第一電極線、多條第二電極線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第一觸控訊號線與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第一顯示區上。第一電極線與第二電極線位於第二顯示區上。第一觸控訊號線與第一電極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觸控訊號線與第二電極線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二觸控訊號線、第一電極線與第二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第一連接線位於第一連接區上,且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至少部分第一電極線。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觸控面板。觸控面板重疊於顯示面板,且具有第一顯示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之間的第一連接區。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多條第一電極線、多條第二電極線、至少一驅動晶片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第一觸控訊號線與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第一顯示區上。第一觸控訊號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觸控訊號線沿著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電極線與第二電極線位於第二顯示區上。第一電極線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電極線沿著第二方向延伸。驅動晶片設置於第一連接區的第一側。第一連接線位於第一連接區上,且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至至少一驅動晶片。第一連接線自第一顯示區平行於第一方向延伸進第一連接區,且至少部分第一連接線於第一連接區中朝向第一側轉折。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一連接線以及第一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請參考圖1至圖3,觸控顯示裝置10包括顯示面板100以及觸控面板200。
顯示面板100具有顯示區DA以及非顯示區NDA。顯示面板100例如為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OLED display panel)、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micro-LED display panel)、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為液晶顯示面板,且觸控顯示裝置10還包括背光模組。
觸控面板200重疊於顯示面板100,且具有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TA1與第二顯示區TA2之間的第一連接區NTA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重疊於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區DA。
請參考圖3,觸控面板200包括基板SB、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TE1、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TE2、多條第一電極線TE3、多條第二電極線TE4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CL。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還包括至少一驅動晶片DC、多條浮置電極FE、遮光層BM、多條第一電路線FL1、多條第二電路線FL2以及多條第三電路線FL3。
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位於第一顯示區TA1上。第一觸控訊號線TE1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交錯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中的一者為驅動電極(Drive line,TX),另一者感應電極(Sense line,RX)。
第一電極線TE3與第二電極線TE4位於第二顯示區TA2上。第一電極線TE3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電極線TE4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電極線TE3與第二電極線TE4交錯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線TE3與第二電極線TE4中的一者為驅動電極,另一者感應電極。
第一連接線CL與浮置電極FE位於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浮置電極FE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連接線CL與浮置電極FE交錯設置。第一連接線CL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一電極線TE3。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一電極線TE3彼此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與第一電極線TE3包括相同材料,且各第一觸控訊號線TE1、對應的一條第一連接線CL以及對應的一條第一電極線TE3連成一體。舉例來說,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與第一電極線TE3是於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形成。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浮置電極FE以及第二電極線TE4包括相同材料。舉例來說,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浮置電極FE以及第二電極線TE4是於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形成。請參考圖3B,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與第一電極線TE3分離於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浮置電極FE以及第二電極線TE4。舉例來說,設置絕緣層(未繪出)使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以及第一電極線TE3不會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浮置電極FE以及第二電極線TE4直接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二觸控訊號線TE2、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電極線TE4、浮置電極FE與第一連接線CL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中的前述透明導電材料使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具有接近的穿透度,藉此減少觸控顯示裝置10在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的穿透度差異。
至少一個驅動晶片DC、第一電路線FL1、第二電路線FL2以及第三電路線FL3設置於基板的周邊區BA上,其中周邊區BA位於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以觸控顯示裝置具有一個驅動晶片DC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具有多個驅動晶片DC。驅動晶片DC例如藉由軟性電路板(未繪出)而電性連接至第一電路線FL1、第二電路線FL2以及第三電路線FL3。驅動晶片DC靠近基板SB的其中一側設置。
第一電路線FL1電性連接驅動晶片DC至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二電路線FL2電性連接驅動晶片DC至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以及第二電極線TE4。第三電路線FL3電性連接驅動晶片DC至第一電極線TE3。
遮光層BM設置於周邊區BA上,且遮光層BM暴露出第一顯示區TA1、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的顯示區DA所形成的影像可以穿過第一顯示區TA1、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換句話說,觸控顯示面板10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貼在顯示面板100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10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4的實施例沿用圖1至圖3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4的觸控面板200a與圖3A的觸控面板200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a的遮光層BM設置於周邊區BA上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遮光層BM暴露出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a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5的實施例沿用圖4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5的觸控面板200b與圖4的觸控面板200a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b的第一連接線CL包括金屬導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與第一電極線TE3依序相連。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b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6的實施例沿用圖1至圖3B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6的觸控面板200c與圖3A的觸控面板200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c的第一顯示區TA1的面積小於第二顯示區TA2的面積。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c包括第一連接線CL1與第二連接線CL2。第一連接線CL1與第二連接線CL2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一連接線CL1位於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第二連接線CL2位於第二連接區NTA2上。在第一方向DR1上,第二連接區NTA2位於周邊區BA與第二顯示區TA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CL1與第二連接線CL2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且第一連接線CL1與第二連接線CL2是於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形成。
第一連接線CL1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部分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連接線CL2電性連接部分第一電路線FL1與另一部分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連接線CL2在第一方向DR1上對齊前述另一部分第一電極線TE3。
在本實施例中,浮置電極FE位於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上。浮置電極FE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且交錯於第一連接線CL1以及第二連接線CL2。部分浮置電極FE在第二方向DR上對齊於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且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彼此分離。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c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7的實施例沿用圖6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7的觸控面板200d與圖6的觸控面板200c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d的遮光層BM設置於周邊區BA、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上,且遮光層BM暴露出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d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8的實施例沿用圖7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8的觸控面板200e與圖7的觸控面板200d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e的第一連接線CL1與第二連接線CL2包括金屬導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CL1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部分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連接線CL2電性連接部分第一電路線FL1與另一部分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連接線CL2在第一方向DR1上對齊前述另一部分第一電極線TE3。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線CL2與部分第一電路線FL1連成一體。舉例來說,第一連接線CL1、第二連接線CL2、第一電路線FL1、第二電路線FL2以及第三電路線FL3是於同一道圖案化製程中形成。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以及第二連接區NTA2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e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9的實施例沿用圖6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9的觸控面板200f與圖6的觸控面板200c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f的基板SB為異形基板。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的面積小於第二顯示區TA2的面積,而基板SB在第一顯示區TA1處的寬度W1小於基板SB在第二顯示區TA2處的寬度W2。
部分第一電路線FL1以及第一連接線CL1分別連接至第一電極線TE3。另一部分第一電路線FL1連接至第一觸控訊號線TE1。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f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10的實施例沿用圖9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10的觸控面板200g與圖9的觸控面板200f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g的遮光層BM設置於周邊區BA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遮光層BM暴露出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g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圖11的實施例沿用圖10的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或近似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在此不贅述。
圖11的觸控面板200h與圖10的觸控面板200g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200h的第一連接線CL1包括金屬導線。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線CL1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部分第一電極線TE3。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而在對應第一連接區NTA1的區域不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基於上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200h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
圖1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12B是圖12A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12A與圖12B用來示意觸控面板的金屬導線M與透明導電材料TO的連接方式。金屬導線M例如為前述實施例的第一電路線、第二電路線、第三電路線、第一連接線或第二連接線。透明導電材料TO例如為前述實施例的第一觸控訊號線、第二觸控訊號線、第一電極線或第二電極線。
請參考圖12A與圖12B,觸控面板包括基板SB、遮光層BM1、鈍化層PV2、金屬導線M、鈍化層PV3、透明導電材料TO以及鈍化層PV4。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面板選擇性地包括鈍化層PV1以及遮光層BM2。
在本實施例中,鈍化層PV1、遮光層BM1、鈍化層PV2、金屬導線M、鈍化層PV3、透明導電材料TO、鈍化層PV4以及遮光層BM2依序堆疊於基板SB上。鈍化層PV3具有多個開口O1,且透明導電材料TO透過開口O1而電性連接至金屬導線M。
在本實施例中,金屬導線M包括多個開口O2,而鈍化層PV3填入開口O2以增加金屬導線M與鈍化層PV3之間的接觸面積。
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請參考圖13,觸控面板200i重疊於顯示面板,且具有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TA1與第二顯示區之間的第一連接區NTA1。
觸控面板200i包括基板SB、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TE1、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TE2、多條第一電極線TE3、多條第二電極線TE4、至少一驅動晶片DC、多條第一連接線CL1以及多條第二連接線CL2。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i還包括多條第一電路線FL1、多條第二電路線FL2、多條第三電路線FL3、多條第四電路線FL4以及遮光層BM。
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與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位於第一顯示區TA1上。第一觸控訊號線TE1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觸控訊號線TE2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觸控訊號線TE1交錯於第二觸控訊號線TE2。
第一電極線TE3與第二電極線TE4位於第二顯示區TA2上。第一電極線TE3沿著第一方向DR1延伸。第二電極線TE4沿著第二方向DR2延伸。第一電極線TE3交錯於第二電極線TE4。
驅動晶片DC、第一電路線FL1、第二電路線FL2、第三電路線FL3以及第四電路線FL4設置於基板的周邊區BA上,其中周邊區BA位於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以觸控顯示裝置具有一個驅動晶片DC為例,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具有多個驅動晶片DC。驅動晶片DC例如藉由軟性電路板(未繪出)而電性連接至第一電路線FL1、第二電路線FL2、第三電路線FL3以及第四電路線FL4。驅動晶片DC設置於第一連接區NTA1的第一側SW1。
第一連接線CL1位於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電性連接第一觸控訊號線TE1至驅動晶片DC。第一連接線CL1自第一顯示區TA1平行於第一方向DR1延伸進第一連接區NTA1,且至少部分第一連接線CL1於第一連接區NTA1中朝向第一側SW1轉折。第二連接線CL2位於第一連接區NTA1上,且電性連接第一電極線TE3至驅動晶片DC。第二連接線CL2自第二顯示區TA2平行於第一方向DR1延伸進第一連接區NTA1,且至少部分第二連接線CL2於第一連接區NTA1中朝向第一側SW1轉折。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一連接線CL1、第一電極線TE3以及第二連接線CL2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中的前述透明導電材料使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具有接近的穿透度,藉此減少觸控顯示裝置在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的穿透度差異。
第一電路線FL1電性連接至第一觸控訊號線TE1。第三電路線FL3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線TE3。第二電路線FL2電性連接至第二觸控訊號線TE2以及第四電極線TE4。第四電路線FL4電性連接至第一連接線CL1以及第二連接線CL2,其中第四電路線FL4在第一連接區NTA1的第一側SW1連接至第一連接線CL1以及第二連接線CL2。
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面板在對應第一顯示區TA1、第二顯示區TA2以及第一連接區NTA1的區域都具有顯示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TA1以及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而第一連接區NTA1不具有觸控功能。
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TA2具有觸控功能,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TA2上的第一電極線TE3及/或第二電極線TE4並未電性連接至驅動晶片DC,使第二顯示區TA2不具有觸控功能。換句話說,在其他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不包括電性連接至第一電極線TE3的第三電路線FL3、第二連接線CL2以及電性連接至第二連接線CL2的部分第四電路線FL4及/或不包括電性連接至第二電極線TE4的部分第二電路線FL2。
綜上所述,僅需要一個觸控面板貼在顯示面板上,即可使觸控顯示面板具有多個互相分離的觸控區域,藉此提升製造觸控顯示面板的產能,並能減少製造觸控顯示面板時所需的檢測次數。
10:觸控顯示裝置 100:顯示面板 200、200a~200i:觸控面板 BA:周邊區 BM、BM1、BM2:遮光層 CL、CL1:第一連接線 CL2:第二連接線 DA:顯示區 DC:驅動晶片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FE:浮置電極 FL1:第一電路線 FL2:第二電路線 FL3:第三電路線 FL4:第四電路線 M:金屬導線 NDA:非顯示區 NTA1:第一連接區 NTA2:第二連接區 O1、O2:開口 PV1~PV4:鈍化層 SB:基板 SW1:第一側 TA1:第一顯示區 TA2:第二顯示區 TE1:第一觸控訊號線 TE2:第二觸控訊號線 TE3:第一電極線 TE4:第二電極線 TO:透明導電材料 W1、W2:寬度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2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12B是圖12A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1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200:觸控面板
BA:周邊區
BM:遮光層
CL:第一連接線
DC:驅動晶片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FE:浮置電極
FL1:第一電路線
FL2:第二電路線
FL3:第三電路線
NTA1:第一連接區
SB:基板
TA1:第一顯示區
TA2:第二顯示區
TE1:第一觸控訊號線
TE2:第二觸控訊號線
TE3:第一電極線
TE4:第二電極線

Claims (25)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重疊於該顯示面板,且具有一第一顯示區、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的一第一連接區,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與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該第一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多條第一電極線與多條第二電極線,位於該第二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電極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電極線與該些第二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連接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依序相連,且該些第一連接線包括金屬導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連接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 電極線包括相同材料,且各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對應的一條該第一連接線以及對應的一條該第一電極線連成一體。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浮置電極,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些浮置電極的材料包括該透明導電材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顯示區的面積小於該第二顯示區的面積。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至少一驅動晶片;多條第一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以及多條第二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線,其中該些第一電路線、該些第二電路線以及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設置於該基板的一周邊區上,且該周邊區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該第二顯示區以及該第一連接區的外側。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周邊區上以及該第一連接區上,且該遮光層暴露出該第一顯示區以及該第二顯示區。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周邊區上,且該遮光層暴露出該第一顯示區、該第一連接區以及該第二顯示區。
  8.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驅動晶片靠近該基板的其中一側設置。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部分該些第一電路線以及該些第一連接線分別連接至該些第一電極線。
  10. 如請求項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第二連接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位於一第二連接區上,其中該第二連接區位於該周邊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電性連接部分該些第一電路線,且該些第二連接線在該第一方向上對齊並電性連接至另一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包括該透明導電材料。
  12.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浮置電極,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且交錯於該些第一連接線以及該些第二連接線,其中部分該些浮置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對齊於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且與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彼此分離。
  13.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重疊於該顯示面板,且具有一第一顯示區、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的一第一連接區,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與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該第一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多條第一電極線與多條第二電極線,位於該第二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電極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至少一驅動晶片,設置於該第一連接區的一第一側;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電性連接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至該至少一驅動晶片,其中該些第一連接線自該第一顯示區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延伸進該第一連接區,且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連接線於該第一連接區中朝向該第一側轉折,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連接線以及該些第一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第一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多條第二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線;以及多條第三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一電極線,其中該些第一電路線、該些第二電路線、該些第三電路線 以及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設置於該基板的一周邊區上,且該周邊區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該第二顯示區以及該第一連接區的外側。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第二連接線,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電性連接該些第一電極線至該至少一驅動晶片,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自該第二顯示區平行於該第一方向延伸進該第一連接區,且至少部分該些第二連接線於該第一連接區中朝向該第一側轉折,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的材料包括該透明導電材料。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第四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一連接線以及該些第二連接線,其中該些第四電路線在該第一連接區的該第一側連接至該些第一連接線以及該些第二連接線。
  17.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重疊於該顯示面板,且具有一第一顯示區、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的一第一連接區,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與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該第一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多條第一電極線與多條第二電極線,位於該第二顯示區 上,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電極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電極線與該些第二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以及多條第一連接線,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連接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包括相同材料,且各該第一觸控訊號線、對應的一條該第一連接線以及對應的一條該第一電極線連成一體。
  18.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面板,重疊於該顯示面板,且具有一第一顯示區、一第二顯示區以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的一第一連接區,其中該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條第一觸控訊號線與多條第二觸控訊號線,位於該第一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沿著一第二方向延伸;多條第一電極線與多條第二電極線,位於該第二顯示區上,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些第二電極線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該些第二觸 控訊號線、該些第一電極線與該些第二電極線的材料包括透明導電材料;多條第一連接線,位於該第一連接區上,且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該些第一連接線電性連接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與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至少一驅動晶片;多條第一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一觸控訊號線;以及多條第二電路線,電性連接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至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以及該些第二電極線,其中該些第一電路線、該些第二電路線以及該至少一驅動晶片設置於該基板的一周邊區上,且該周邊區位於該第一顯示區、該第二顯示區以及該第一連接區的外側。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周邊區上以及該第一連接區上,且該遮光層暴露出該第一顯示區以及該第二顯示區。
  20.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周邊區上,且該遮光層暴露出該第一顯示區、該第一連接區以及該第二顯示區。
  21.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驅動晶片靠近該基板的其中一側設置。
  22.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部分該些第一電路線以及該些第一連接線分別連接至該些第一電極線。
  23. 如請求項18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第二連接線,沿著該第一方向延伸,且位於一第二連接區上,其中該第二連接區位於該周邊區與該第二顯示區之間,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電性連接部分該些第一電路線,且該些第二連接線在該第一方向上對齊並電性連接至另一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線。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連接線包括該透明導電材料。
  25. 如請求項23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多條浮置電極,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且交錯於該些第一連接線以及該些第二連接線,其中部分該些浮置電極在該第二方向上對齊於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且與該些第二觸控訊號線彼此分離。
TW109127219A 2020-08-11 2020-08-11 觸控顯示裝置 TWI732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7219A TWI732649B (zh) 2020-08-11 2020-08-11 觸控顯示裝置
US17/129,927 US20220050572A1 (en) 2020-08-11 2020-12-22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2110005185.5A CN112667109A (zh) 2020-08-11 2021-01-04 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7219A TWI732649B (zh) 2020-08-11 2020-08-11 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2649B true TWI732649B (zh) 2021-07-01
TW202206898A TW202206898A (zh) 2022-02-16

Family

ID=7541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7219A TWI732649B (zh) 2020-08-11 2020-08-11 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50572A1 (zh)
CN (1) CN112667109A (zh)
TW (1) TWI73264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3477U (zh) * 2013-04-24 2014-08-01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觸控面板
TWI459263B (zh) * 2012-07-30 2014-11-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裝置
WO2016056516A1 (ja) * 2014-10-10 2016-04-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613579B2 (en) * 2015-03-02 2020-04-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utomotive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7314A (ja) * 1999-11-18 2001-05-29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3177684A (ja) * 2001-09-21 2003-06-27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パネ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8082050A1 (en) * 2016-11-04 2018-05-1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mask pl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KR102442801B1 (ko) * 2017-12-08 2022-09-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5113762A (zh) * 2018-03-05 2022-09-27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TWI683292B (zh) * 2018-09-20 2020-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陣列基板
CN109343258B (zh) * 2018-11-26 2022-07-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860154B2 (en) * 2018-12-14 2020-12-08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9263B (zh) * 2012-07-30 2014-11-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裝置
TWM483477U (zh) * 2013-04-24 2014-08-01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觸控面板
WO2016056516A1 (ja) * 2014-10-10 2016-04-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10613579B2 (en) * 2015-03-02 2020-04-0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utomotive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67109A (zh) 2021-04-16
TW202206898A (zh) 2022-02-16
US20220050572A1 (en) 2022-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92807B2 (en) Chip-on-film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CN211375271U (zh) 背光源灯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3913869A (zh) 一种内嵌触控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1788875A (zh) 电容式触控面板装置
TWI865101B (zh) 柔性顯示裝置
WO2006100711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176220A (zh) 柔性印刷电路板和显示触控装置
US20120044432A1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JP4851255B2 (ja) 表示装置
TWI720723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73264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JP4109864B2 (ja) マトリクス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2147635B2 (en) Electronic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8155942A (ja) 表示装置
CN114695467A (zh) 显示装置
JP3254230B2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配線構造
CN1102621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H0134364B2 (zh)
CN111580704A (zh) 触摸传感器
JP200909269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709800B (zh) 顯示面板
TWI819896B (zh) 顯示裝置
JP20052020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783875B (zh) 顯示面板
TWI437525B (zh) Integrated touch panel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