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2717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22717B TWI722717B TW108145842A TW108145842A TWI722717B TW I722717 B TWI722717 B TW I722717B TW 108145842 A TW108145842 A TW 108145842A TW 108145842 A TW108145842 A TW 108145842A TW I722717 B TWI722717 B TW I72271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electrodes
- dummy
- conductive layer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20 organic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reg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絕緣層、多個第一接合墊及多個第二接合墊。第一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在結構上彼此分離,且在第一方向上排列。第二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在結構上彼此分離且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絕緣層設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以使多個第一觸控電極電性獨立於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多個第一觸控電極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一接合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透過絕緣層的多個接觸窗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層的多個虛擬電極,且多個虛擬電極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二接合墊。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觸控面板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因此廣泛被裝設於電子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衛星導航等)中。一般而言,觸控裝置可包括基板、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及多個接合墊,其中第一觸控電極在第一方向上排列,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在第二方向上排列,多個接合墊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用以與觸控驅動電路電性連接。為使第二觸控電極能夠電性連接到接合墊,須在觸控裝置之觸控區的左右兩側設置周邊走線,造成觸控面板之邊框的寬度無法進一步縮減。若觸控面板之邊框的寬度無法縮減,包括觸控面板及顯示面板之觸控顯示裝置的整體邊框的寬度也無法縮減。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在至少在一側上具有超窄邊框、甚至無邊框。
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第一導電層、第二導電層、絕緣層、多個第一接合墊及多個第二接合墊。基板具有觸控區及周邊區,其中周邊區位於觸控區的一側。第一導電層設置於基板上,其中第一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位於觸控區且在結構上彼此分離,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且每一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相鄰兩者之間。第二導電層設置於基板上,其中第二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觸控區且在結構上彼此分離,多個第二觸控電極在第二方向上排列,且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絕緣層設置於第一導電層與第二導電層之間,以使多個第一觸控電極電性獨立於多個第二觸控電極。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窗。多個第一接合墊設置於基板的周邊區上,其中多個第一觸控電極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一接合墊。多個第二接合墊設置於基板的周邊區上,其中第二導電層的多個第二觸控電極透過絕緣層的多個接觸窗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層的多個虛擬電極,且多個虛擬電極電性連接至多個第二接合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虛擬電極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與第二部在第二方向上排列,第一部重疊於絕緣層的至少一接觸窗且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第二部跨越至少一第二觸控電極,且第一部與第二部斷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電層及第二導電層具有陣列排列於觸控區的多個重複結構,一個重複結構之第一導電層的一部分與重複結構之第二導電層的一部分具有耦合電容Cm,且Cm≤1.5pF。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及第二側,多個虛擬電極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於結構上分離,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多個第二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二側,且一個第二觸控電極電性連接至位於同一第一觸控電極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的一個第一虛擬電極與一個第二虛擬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多個虛擬電極組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和多個第二虛擬電極,每一虛擬電極組包括分別位於同一第一觸控電極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的一個第一虛擬電極和一個第二虛擬電極;觸控區包括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一子觸控區外的第二子觸控區,每一第二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二子觸控區的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二觸控電極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多個虛擬電極組。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及第二側,且多個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觸控電極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及第二側,多個虛擬電極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多個第二虛擬電極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二側;觸控區包括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一子觸控區外的第二子觸控區,每一第二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二子觸控區的一第一部及第二部;一個第二觸控電極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分別電性連接至一個第一虛擬電極及一個第二虛擬電極,且所述第一虛擬電極與所述第二虛擬電極之間設有至少一第一觸控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區包括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一子觸控區外的第二子觸控區,每一第二觸控電極包括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及第二子觸控區的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二觸控電極的第一部與第二部於結構上分離且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多個虛擬電極。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可以是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觸控顯示裝置10包括觸控面板100及顯示面板200,其中觸控面板100的觸控區110a與顯示面板200的顯示區200a重疊。
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以及形成在基板110上的第一導電層120、絕緣層130和第二導電層140。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的基板110可以是觸控顯示裝置10的蓋板(cover lens),且觸控面板100可利用黏著層300貼附於顯示面板200。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以是外掛式(out-cell)觸控面板。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根據其它實施例,觸控面板100也可以是外嵌式(on-cell)、內嵌式(in-cell)或其它型式的觸控面板。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俯視示意圖。
圖3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
圖4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5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以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圖6為圖5之交錯處R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剖面示意圖。圖7對應圖6的剖線A-A’。
圖8為圖2之重複結構U的放大示意圖。
須說明的是,為清楚表達起見,圖2至圖5以簡潔的圖框代表圖6及圖8之網格狀的第一觸控電極122、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24、網格狀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及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44。此外,圖8省略絕緣層130之接觸窗132的繪示。
請參照圖2,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觸控區110a及周邊區110b,其中周邊區110b位於觸控區110a的一側。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周邊區110b可以是位於觸控區110a下側的外引腳接合(outer lead bonding;OLB)區。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質可以是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它可適用的材料。
請參照圖2及圖3,觸控面板100包括第一導電層120。第一導電層120設置於基板110上。第一導電層120具有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和多個虛擬電極124。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和多個虛擬電極124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且在結構上彼此分離。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和多個虛擬電極124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且每一虛擬電極124設置於相鄰的兩個第一觸控電極122之間。
請參照圖2及圖8,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觸控電極122及虛擬電極124可以是由多條第一導線L1交織而成的多個網格狀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0可以是第一金屬層;也就是說,第一觸控電極122及虛擬電極124可以是多個金屬網格(metal mesh)電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及圖4,觸控面板100還包括第二導電層140。第二導電層140設置於基板110上。第二導電層140具有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觸控電極122與第二觸控電極142的一者為發射(Transmission;Tx)電極。第一觸控電極122與第二觸控電極142的另一者為接收(Reception;Rx)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且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於結構上彼此分離。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且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交錯。也就是說,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與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是交錯設置的。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實質上垂直,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40還包括多個虛擬電極144。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和多個虛擬電極144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且於結構上彼此分離。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和多個虛擬電極144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且每一虛擬電極144設置於相鄰的兩個第二觸控電極142之間。
請參照圖2及圖8,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觸控電極142及虛擬電極144可以是由多條第二導線L2交織而成的多個網格狀電極。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40可以是第二金屬層;也就是說,第二觸控電極142及虛擬電極144可以是多個金屬網格(metal mesh)電極,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及圖2,觸控面板100還包括絕緣層130。絕緣層130設置於第一導電層120與第二導電層140之間,以使第一導電層120的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電性獨立於第二導電層140的多個第二觸控電極142。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130的材料可以是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有機材料或上述之組合。
請參照圖2,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多個第一接合墊152及多個第二接合墊154。第一接合墊152及第二接合墊154設置於基板110的周邊區110b。第一接合墊152及第二接合墊154是位於觸控區110a的單一側。第一觸控電極122電性連接至第一接合墊152。第二觸控電極142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154。第一接合墊152及第二接合墊154用以與一觸控驅動電路(未繪示)電性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合墊152可使用第一導電層120、第二導電層140、其它導電層(未繪示)或上述至少兩者之組合來製作;第二接合墊154可使用第一導電層120、第二導電層140、其它導電層(未繪示)或上述至少兩者的組合來製作;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請參照圖2、圖5、圖6及圖7,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是透過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電性連接至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且虛擬電極124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154。換句話說,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是做為第二觸控電極142的觸控訊號線使用;第二觸控電極142是利用設置於觸控區110a之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154,而非利用設置於觸控區110a外的周邊走線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154。因此,觸控面板100具有超窄邊框,有助於減少觸控顯示裝置10整體邊框的寬度。
請參照圖2、圖5及圖6,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與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相交錯,而形成一交錯區R(標示於圖5及圖6)。於交錯區R內,第一導電層120之虛擬電極124的多條第一導線L1與第二導電層140之第二觸控電極142的多條第二導線L2形成M個交錯點;在M個交錯點的N個交錯點上,虛擬電極124的第一導線L1與第二觸控電極142的第二導線L2彼此電性接觸;M及N為正整數,且M≥N。較佳的是,(N/M)≥50%,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N/M)=100%;也就是說,於交錯區R內,虛擬電極124的多條第一導線L1與第二觸控電極142的多條第二導線L2在其所有交錯處上皆電性接觸,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2及圖3,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0的一虛擬電極124具有第一部124a及第二部124b(標示於圖3),一虛擬電極124的第一部124a與第二部124b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第一導電層120之虛擬電極124第一部124a重疊於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且電性連接至第二接合墊154,第二部124b跨越至少一第二觸控電極142,且第一部124a與第二部124b斷開。藉此,可減少觸控面板100作動時出現鬼影問題的機率。
圖8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之第一導電層120及第二導電層140的一個重複結構U。請參照圖2及圖8,觸控區110a上之第一導電層120的第一觸控電極122和虛擬電極124以及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和虛擬電極144可由陣列排列的多個重複結構U所組成,每一重複結構U之第一導電層120的一部分與第二導電層140的一部分具有一耦合電容Cm,Cm≤1.5pF,而有利於觸控面板100的驅動。
請參照圖2及圖5,在本實施例中,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22具有相對的第一側(例如:右側)及第二側(例如:左側),第一導電層120的多個虛擬電極124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於結構上分離,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多個第一側(例如:右側),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多個第二側(例如:左側),且每一第二觸控電極142電性連接至位於同一第一觸控電極122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的一第一虛擬電極124-1與一第二虛擬電極124-2。
請參照圖5,更進一步地說,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和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可構成多個虛擬電極組G,每一虛擬電極組G包括分別位於同一第一觸控電極122之第一側及第二側的一第一虛擬電極124-1和一第二虛擬電極124-2;觸控區110a包括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一子觸控區110a-1外的第二子觸控區110a-2,每一第二觸控電極142具有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二子觸控區110a-2的第一部142a及第二部142b;在本實施例中,同一個第二觸控電極142的第一部142a及第二部142b可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虛擬電極組G的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和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
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中,做為同一第二觸控電極142之觸控訊號線使用的虛擬電極124是設置在同一第一觸控電極122的相對兩側,且做為同一第二觸控電極142之多個觸控訊號線使用的多個虛擬電極124是設置觸控區110a之雙邊的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二子觸控區110a-2。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述。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A的俯視示意圖。
圖10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A。
圖11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12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A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須說明的是,為清楚表達起見,圖9至圖12以簡潔的圖框代表網格狀的第一觸控電極122、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24、網格狀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及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44。
請參照圖9、圖10、圖11及圖12,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與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一第二觸控電極142的第一部142a電性連接至一虛擬電極組G,且做為一第二觸控電極142之觸控訊號線使用的虛擬電極組G是設置於觸控區110a之單邊的第一子觸控區110a-1。
圖13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B的俯視示意圖。
圖14示出圖13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B。
圖15示出圖13觸控區110a上的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16示出圖13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B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須說明的是,為清楚表達起見,圖13至圖16以簡潔的圖框代表網格狀的第一觸控電極122、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24、網格狀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及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44。
請參照圖13、圖14、圖15及圖16,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與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第三實施例中,如圖13及圖16所示,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22具有相對的第一側(例如:右側)及第二側(例如:左側),且做為觸控訊號線使用的虛擬電極124是設置在對應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第一側(例如:右側)。也就是說,在第三實施例中,位於相鄰兩第一觸控電極122之間的虛擬電極124只有一個,而所述虛擬電極124具有較大的寬度。
此外,請參照圖13及圖16,在第三實施例中,每一第一觸控電極122具有相對的第一側(例如:右側)及第二側(例如:左側),多個虛擬電極124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多個第一側,多個第二虛擬電極124-2設置於多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多個第二側;觸控區110a包括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一子觸控區110a-1外的第二子觸控區110a-2,每一第二觸控電極142具有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二子觸控區110a-2的第一部142a及第二部142b;一個第二觸控電極142的第一部142a及第二部142b分別電性連接至第一虛擬電極124-1及第二虛擬電極124-2,且與同一第二觸控電極142電性連接的第一虛擬電極124-1及第二虛擬電極124-2之間設有其它的第一觸控電極122。
換句話說,在第三實施例中,做為觸控訊號線使用的虛擬電極124是位在對應之第一觸控電極122的單側,且多個虛擬電極124是設置觸控區110a之雙邊的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二子觸控區110a-2。
圖1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C的俯視示意圖。
圖18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C。
圖19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20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C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須說明的是,為清楚表達起見,圖17至圖20以簡潔的圖框代表網格狀的第一觸控電極122、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24、網格狀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及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44。
請參照圖17、圖18、圖19及圖20,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C與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B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第四實施例中,如圖17及圖20所示,一個第二觸控電極142僅電性連接至一個虛擬電極(例如:第一虛擬電極124-1),且做為多個觸控訊號線使用的多個虛擬電極(例如:多個第一虛擬電極124-1)是設置於觸控區110a之單邊的第一子觸控區110a-1。
圖21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D的俯視示意圖。
圖22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D。
圖23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D。
圖24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D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D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須說明的是,為清楚表達起見,圖21至圖24以簡潔的圖框代表網格狀的第一觸控電極122、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24、網格狀的第二觸控電極142及網格狀的虛擬電極144。
請參照圖21、圖22、圖23及圖24,第五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D與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類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第五實施例中,如圖23及圖24所示,第二觸控電極142包括分別位於第一子觸控區110a-1及第二子觸控區110a-2的第一部142a及第二部142b,第一部142a與第二部142b於結構上分離且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虛擬電極124。藉此,可降低觸控面板100D之第一導電層120D與第二導電層140D之間的耦合電容,有助於觸控面板100D的驅動。
10:觸控顯示裝置
100、100A、100B、100C、100D: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0a:觸控區
110a-1:第一子觸控區
110a-2:第二子觸控區
110b:周邊區
120、120A、120B、120C、120D:第一導電層
122:第一觸控電極
124:虛擬電極
124a:第一部
124b:第二部
124-1:第一虛擬電極
124-2:第二虛擬電極
130:絕緣層
132:接觸窗
140、140D:第二導電層
142:第二觸控電極
142a:第一部
142b:第二部
144:虛擬電極
152:第一接合墊
154:第二接合墊
200:顯示面板
300:黏著層
A-A’:剖線
G:虛擬電極組
R:交錯區
L1:第一導線
L2:第二導線
U:重複結構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10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俯視示意圖。
圖3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
圖4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5示出圖2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的虛擬電極124以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圖6為圖5之交錯處R的放大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圖2之重複結構U的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A的俯視示意圖。
圖10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A。
圖11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12示出圖9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A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圖13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B的俯視示意圖。
圖14示出圖13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B。
圖15示出圖13觸控區110a上的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16示出圖13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B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圖17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C的俯視示意圖。
圖18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C。
圖19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的第二導電層140。
圖20示出圖17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C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圖21為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D的俯視示意圖。
圖22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一導電層120D。
圖23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D。
圖24示出圖21之觸控區110a上的第二導電層140D的第二觸控電極142、第一導電層120D的虛擬電極124及絕緣層130的接觸窗132。
100: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0a:觸控區
110b:周邊區
120:第一導電層
122:第一觸控電極
124:虛擬電極
124a:第一部
124b:第二部
132:接觸窗
140:第二導電層
142:第二觸控電極
144:虛擬電極
152:第一接合墊
154:第二接合墊
U:重複結構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8)
-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一觸控區及一周邊區,其中該周邊區位於該觸控區的一側;一第一導電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第一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和多個虛擬電極,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和該些虛擬電極位於該觸控區且在結構上彼此分離,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和該些虛擬電極在一第一方向上排列,且該些虛擬電極的每一者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相鄰兩者之間;一第二導電層,設置於該基板上,其中該第二導電層具有多個第二觸控電極,該些第二觸控電極位於該觸控區且在結構上彼此分離,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在一第二方向上排列,且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一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導電層與該第二導電層之間,以使該些第一觸控電極電性獨立於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其中該絕緣層具有多個接觸窗;多個第一接合墊,設置於該基板的該周邊區上,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一接合墊;以及多個第二接合墊,設置於該基板的該周邊區上,其中該第二導電層的該些第二觸控電極透過該絕緣層的該些接觸窗電性連接至該第一導電層的該些虛擬電極,且該些虛擬電極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二接合墊; 該些虛擬電極的至少一者跨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一該虛擬電極具有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在該第二方向上排列,該第一部重疊於該絕緣層的該些接觸窗的至少一者且電性連接至一該第二接合墊,該第二部跨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至少一者,且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斷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每一者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些虛擬電極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該些第一虛擬電極與該些第二虛擬電極於結構上分離,該些第一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該些第二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二側,且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一者電性連接至位於同一該第一觸控電極之該第一側及該第二側的該些第一虛擬電極的一者與該些第二虛擬電極的一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虛擬電極和該些第二虛擬電極分為多個虛擬電極組,該些虛擬電極組的每一者包括分別位於同一該第一觸控電極之該第一 側及該第二側的該些第一虛擬電極的一者和該些第二虛擬電極的一者;該觸控區包括一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一子觸控區外的一第二子觸控區,每一該第二觸控電極具有分別位於該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二子觸控區的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第二觸控電極的該第一部及該第二部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該些虛擬電極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該每一者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且該些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該每一者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及一第二側,該些虛擬電極包括多個第一虛擬電極與多個第二虛擬電極,該些第一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一側,該些第二虛擬電極設置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多個第二側;該觸控區包括一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一子觸控區外的一第二子觸控區,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每一者具有分別位於該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二子觸控區的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一者的該第一部及該第二部分別電性連接至該些第一虛擬電極的一者及該些第二虛擬電極的一者,且該第一虛擬電極與該第二虛擬電極之間設有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至少一第一觸控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觸控區包括一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一子觸控區外的一第二子觸控 區,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每一者包括分別位於該第一子觸控區及該第二子觸控區的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一者的該第一部與該第二部於結構上分離且分別電性連接至不同的該些虛擬電極。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45842A TWI722717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觸控面板 |
CN202010475947.3A CN111475055B (zh) | 2019-12-13 | 2020-05-29 | 触控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8145842A TWI722717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觸控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22717B true TWI722717B (zh) | 2021-03-21 |
TW202122986A TW202122986A (zh) | 2021-06-16 |
Family
ID=71765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5842A TWI722717B (zh) | 2019-12-13 | 2019-12-13 | 觸控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75055B (zh) |
TW (1) | TWI72271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0807B (zh) * | 2021-06-24 | 2022-10-11 |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側邊觸控模組及其顯示器 |
US20230124807A1 (en) * | 2021-10-18 | 2023-04-20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0895B (zh) * | 2020-08-21 | 2021-12-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CN114253427B (zh) | 2020-09-21 | 2023-12-0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
CN112394844A (zh) * | 2020-12-09 | 2021-02-23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基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JP7597661B2 (ja) | 2021-06-30 | 2024-12-10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28094A (zh) * | 2014-01-10 | 2015-07-16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TW201807553A (zh) * | 2016-08-17 | 2018-03-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觸控面板 |
CN108073323A (zh) * | 2016-11-10 | 2018-05-2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TW201935201A (zh) * | 2018-02-11 | 2019-09-01 |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10742B (zh) * | 2015-10-21 | 2023-08-29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US11537250B2 (en) * | 2017-01-05 | 2022-12-27 | Beijing Bo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
KR20180090936A (ko) * | 2017-02-03 | 2018-08-1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2019
- 2019-12-13 TW TW108145842A patent/TWI722717B/zh active
-
2020
- 2020-05-29 CN CN202010475947.3A patent/CN1114750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28094A (zh) * | 2014-01-10 | 2015-07-16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TW201807553A (zh) * | 2016-08-17 | 2018-03-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觸控面板 |
CN108073323A (zh) * | 2016-11-10 | 2018-05-25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TW201935201A (zh) * | 2018-02-11 | 2019-09-01 |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80807B (zh) * | 2021-06-24 | 2022-10-11 |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側邊觸控模組及其顯示器 |
US20230124807A1 (en) * | 2021-10-18 | 2023-04-20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US11886658B2 (en) * | 2021-10-18 | 2024-01-30 | Lg Display Co., Ltd. | Touch display device |
TWI840925B (zh) * | 2021-10-18 | 2024-05-01 |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75055B (zh) | 2023-08-08 |
TW202122986A (zh) | 2021-06-16 |
CN111475055A (zh) | 2020-07-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2717B (zh) | 觸控面板 | |
CN113126806B (zh) | 触摸显示装置 | |
CN108304086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CN106708309A (zh) | 具有透明天线的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 |
CN110442259B (zh) |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 |
CN110246882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TWI515627B (zh) | 觸控電極結構及其應用之觸控面板 | |
WO2020118982A1 (zh) | 窄边框触摸显示器 | |
CN113703610B (zh) | 电子装置 | |
TW202206905A (zh) | 顯示裝置 | |
CN112787073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1880679A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TWI685775B (zh) | 觸控模組及觸控模組的操作方法 | |
US10459592B2 (en) | Touch apparatus | |
CN114388570A (zh) | 包括弯曲的天线层的电子设备 | |
TW202338581A (zh) | 觸控裝置 | |
CN101150104A (zh) | 外引脚结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991795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102723A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3017663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3672124B (zh) | 触控显示装置 | |
TWI714446B (zh) | 觸控裝置 | |
CN100580938C (zh) |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 |
CN114625273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 |
CN113076034B (zh) | 触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