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785B -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60785B TWI660785B TW106124755A TW106124755A TWI660785B TW I660785 B TWI660785 B TW I660785B TW 106124755 A TW106124755 A TW 106124755A TW 106124755 A TW106124755 A TW 106124755A TW I660785 B TWI660785 B TW I6607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orkpiece
- robot arm
- automatic
- item
- patent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48 UV Light-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67 tired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6255 tired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8/00—Ar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9/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nipulators, e.g. for monitoring, for viewing; Safety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nipulators
- B25J19/02—Sensing devices
- B25J19/04—View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74—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safety, monitoring, diagnos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79—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asks execu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方法。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包括攝像裝置、點膠單元、機械手臂及處理單元。攝像裝置對待處理的工件進行影像擷取;點膠單元鄰近攝像裝置設置;機械手臂設置於攝像裝置的周圍,適於拾取工件;處理單元電性耦合於攝像裝置、點膠單元、機械手臂,其中處理單元控制機械手臂拾取工件後,機械手臂將工件移動至鄰近攝像裝置的一影像擷取位置,以便攝像裝置擷取工件的姿態影像,處理單元根據姿態影像校正工件的姿態,機械手臂將工件移至點膠單元並對工件塗膠,以將兩個工件貼合。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化設備及自動化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積極發展自動化的設備,以求將常規的組裝流程使用機械來取代,並且將節省出來的人力更有效地投入研發中。
舉例而言,為了減少組裝零件的使用以及電子裝置的整體美觀性,以減少工件上的破孔的數量,因此工件的組裝可以選擇用膠黏合在一起。
前述使用膠將兩個工件接合在一起的接合步驟至少包括在工件的貼合面上點膠,以及使工件的貼合面相面對後使兩個貼合面靠近以貼合。這兩個步驟通常是利用人工方式進行。
利用人工進行接合的方式需要應聘大量的操作人員。此外,工件上塗膠的位置攸關操作人員的經驗,因為塗膠位置將會影響工件接合後的美觀性,以及會不會溢膠進而影響工件內的其他元件等顧慮。又,也有可能因為操作人員分心、疲累或是其他原因,也會造成工件接合的對位不準確,致使產品的良率降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節省人力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包括攝像裝置、點膠單元、第一機械手臂、第二機械手臂以及處理單元。攝像裝置對待處理的一工件進行影像擷取;點膠單元鄰近攝像裝置設置;第一機械手臂以及第二機械手臂設置於攝像裝置的周圍,第一機械手臂適於拾取第一工件且第二機械手臂適於拾取第二工件;處理單元電性耦合於攝像裝置、點膠單元、第一機械手臂以及第二機械手臂,其中處理單元控制第一機械手臂拾取第一工件且第二機械手臂拾取第二工件,藉以將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移動至鄰近攝像裝置的辨識位置以便攝像裝置擷取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的姿態影像,處理單元根據姿態影像校正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的姿態後,第一機械手臂將第一工件且第二機械手臂將第二工件移至點膠單元並塗膠於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以將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貼合。
本發明的一種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提供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處理單元控制一對機械手臂分別拾取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機械手臂將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動以鄰近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攝像裝置,以通過攝像裝置擷取第一工件的第一姿態影像以及第二工件的第二姿態影像並校正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的姿態;處理單元根據第一姿態影像與第二姿態影像校正第一工件的姿態與第二工件的姿態;以及機械手臂將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移至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點膠單元之下對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進行塗膠,以將第一工件及第二工件貼合。
基於上述,前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利用影像擷取的方式提供了自動化辨識兩個工件的姿勢並且能夠自動化地將兩個工件調整至正確的姿態以進行接合的設備及方法,因此在接合過程中可以減少組裝人員人工操作的步驟,進而能夠將人力做更有效的分配同時還能節省人力成本的功效。
圖1為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用於將兩個以上的工件以機械方式自動地接合在一起,以減少製程中的人力需求,同時提升接合後的工件的良率。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包括攝像裝置130、一對點膠單元140、一對機械手臂以及處理單元170。
簡單地說,攝像裝置130、點膠單元140以及機械手臂皆與處理單元170電性耦合,其中處理單元170控制機械手臂拾取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後,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移動至鄰近攝像裝置的一辨識位置後,通過攝像裝置130擷取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姿態(posture)影像。處理單元170接收攝像裝置130的姿態影像並加以與資料庫或處理單元170中預存的資訊比對及辨識,再依據辨識結果以控制機械手臂對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姿態進行校正,之後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被移動至點膠單元140並以正確的姿態被點膠單元140塗膠後進行接合。附帶一提,處理單元170可控制點膠單元140每一次輸出膠的劑量。
詳細而言,機械手臂為多軸機械手臂,其中第一機械手臂150用來拾取第一工件200且第二機械手臂160用來拾取第二工件300。前述所指的姿態包含第一工件200相對於第一機械手臂150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上述的組合。當然,姿態也可以是第二工件300相對於第二機械手臂160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上述的組合。
在本實施例中,還可於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設置備料使用的第一置料區110及第二置料區120,其中第一置料區110及第二置料區120分別用來放置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於較佳實施例,包含但不限於,攝像裝置130可設置在整個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的中央部位,而第一置料區110以及第二置料區120設置在攝像裝置130的前側。點膠單元140可以只設置有一個,或是可設置為多個,依照需求而定。點膠單元140鄰近攝像裝置130設置,點膠單元140的位置只要方便對被機械手臂夾持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進行點膠即可。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機械手臂150設置在攝像裝置130與第一置料區110之間且第二機械手臂160設置在攝像裝置130與第二置料區120之間。
此外,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還具有用來放置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第三置料區180,此第三置料區130設置在攝像裝置130相對於第一置料區110、第二置料區120的後側。另外,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可更包括設置在第二機械手臂160的移動路徑上一壓合單元190,而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被第二機械手臂160移送至第三置料區180放置,然後經由壓合單元190施加壓力在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上表面,以使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壓合在一起。於本例中,壓合單元190可為氣壓缸,並且設置為一對,以從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相對的兩側對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上表面施加壓力以進行壓合。壓合元件190設置成一對且從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相對的兩側對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上表面施加壓力,有助於讓施加在接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上表面的壓力均勻分布。
前述所舉的攝像裝置130、點膠單元140、第一機械手臂150、第二機械手臂、處理單元170、第一置料區110、第二置料區120以及第三置料區180的設置位置僅為說明之用,本領域人員在參考本實施例的說明之後,可以依照製程需求而改變前述各組件的設置位置。
以下將參酌前述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說明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圖2為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如步驟S110,提供第一工件200以及第二工件300,於本例中為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分別放置於第一置料區110及第二置料區120,其中將第一工件200放置於第一置料區110以及將第二工件300放置於第二置料區120的方式可以是人工也可以使用機械,依照所欲接合的工件的性質而選擇適合的方式。
如步驟S120,提供前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100的處理單元170控制第一機械手臂150自第一置料區110拾取第一工件200,及控制第二機械手臂160自第二置料區120拾取第二工件300,其中此處的拾取包含夾持、吸附或其他可選用的方式,依照欲拾取的工件的種類以及機械手臂的選用而可變化。
如步驟S130,處理單元170控制第一機械手臂1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160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移動至鄰近於攝像裝置130的一辨識位置,以通過攝像裝置130擷取第一工件200的第一姿態影像以及第二工件300的第二姿態影像,其中此辨識位置可以是攝像裝置130的下方或是周圍甚至於上方,依照實際需求而設定。
更進一步說明,攝像裝置130在擷取第一姿態影像以及第二姿態影像之後,將第一姿態影像以及第二姿態影像回傳至處理單元170,處理單元170會針對擷取到的第一姿態影像以及第二姿態影像進行辨識,此處的辨識包含通過姿態影像識別待塗膠面為平面或是曲面、個別的第一工件200以及個別的第二工件300的待塗膠面的可塗膠面積等之外,也可更包括將所擷取到的姿態影像與儲存於資料庫或是處理單元170中的資料進行比對,以比對出第一工件200相對於第一機械手臂150及第二工件300相對於第二機械手臂160的夾取角度是否偏轉、或第一工件200相對於第一機械手臂150及第二工件300相對於第二機械手臂160的位置是否偏移…等,並且將辨識結果回傳至處理單元170,處理單元170再依據辨識結果傳遞訊號給第一機械手臂150及第二機械手臂160進行校正,以針對每一個辨識結果校正第一工件200以及第二工件300的姿態。簡單地說,當所擷取到的第一姿態影像例如是當第一機械手臂150拾取第一工件200後,與預存在處理單元170或資料庫中的資訊相比校,第一工件200的比較點相較於第一機械手臂150的基準點偏轉了角度而並非完全吻合於預存的資訊,處理單元170辨識出此一狀況後,計算出偏轉的角度的值,例如第一工件200的比較點相較於第一機械手臂150的基準點偏轉了3度,處理單元170便發出訊號使第一機械手臂150反向偏轉3度,以彌補第一工件200的偏轉角度,使第一工件200處於待塗膠的最佳姿態。
又或者,在第二機械手臂160拾取第二工件300後,第二機械手臂160將第二工件300移送至鄰近攝像裝置130的辨識位置以便攝像裝置130擷取第二姿態影像。將第二姿態影像與預存在處理單元170或資料庫中的資訊相比較,第二工件300的比較點相較於第二機械手臂160的基準點偏移了距離而並非完全吻合預存的資訊,處理單元170經過比對辨識出此一狀況後,處理單元170計算出偏移的距離的值,例如第二工件300的比較點相較於第二機械手臂160的基準點偏移了0.3公分,處理單元170便發出訊號使第二機械手臂160移動0.3公分,以彌補第二工件300的偏移距離,使第二工件300處於待塗膠的最佳姿態。第一工件200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姿態影像擷取、辨識及校正。
附帶一提,此處的識別及校正除了以上述的預先在處理單元170或是資料庫中建置的資訊進行比對,以使得機械手臂可以自動化地學習並且進行校正的動作之外,也可能是經由人工教學,例如以人工來判別後輸入校正方式及校正值。
如步驟S140,第一機械手臂1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160根據處理單元170所給出的校正資訊後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調整至正確且最佳的姿態,然後第一機械手臂1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160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移至點膠單元140之下進行塗膠。
前述的校正資訊除了工件相對於機械手臂的距離、角度等之外,可更包含第一機械手臂1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160移動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至點膠單元140的路徑、第一工件200以及第二工件300的待塗膠面的面積、待塗膠位置、第一機械手臂150調整第一工件200相對於點膠單元140的角度或第二機械手臂160調整第二工件300相對於點膠單元140的角度…等,以使第一工件200以及第二工件300以最佳化的姿態被點膠單元140進行塗膠作業。
之後,移動第一機械手臂1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160,將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貼合。
可更包括步驟S150,將貼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放置於第三置料區180,以靜置的方式待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黏合。此外,可更包括步驟S160,利用壓合單元190對放置於第三置料區180的貼合後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的上表面施加壓力,以增進第一工件200以及第二工件300的貼合效果。當然,依照膠的種類不同可以選用不同的後加工方式,例如當塗佈在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上的膠的種類為紫外光固化膠的情況下,可更對貼合在一起的第一工件200及第二工件300照射紫外光。
前述的本發明的自動化接合工件設備及方法通過攝像裝置的使用而可以對待貼合的工件進行即時的影像擷取,然後通過處理單元進行辨識及校正,使得機械手臂移動工件的路徑以及工件相對於點膠單元的角度可以即時地獲得調整,因此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各種種類的工件以及各種形式的待接合面。
以下,將更進一步將本發明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方法應用於高爾夫球桿頭的組裝進行說明。
圖3為應用於高爾夫球桿頭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示意圖。如圖3示,本實施例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應用於點膠機台500,點膠機台500包括第一置料區510、第二置料區520、第一機械手臂550、第二機械手臂560、一對點膠單元540、攝像裝置530、處理單元170(請參考圖3)以及第三置料區580,其中攝像裝置530設置在整個點膠機台500的中央區域,第一手臂550、第二手臂560以及點膠單元540環繞攝像裝置530設置,而第一置料區510以及第二置料區520位在點膠機台500的前端,第三置料區580設置在點膠機台500的後端。
圖4為第一工件置放於第一置料區的示意圖,而圖5為第二工件置放於第二置料區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圖4及圖5,當使用如圖3的點膠機台500進行高爾夫球桿頭的貼合步驟時,將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放置在第一置料區510,且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放置在第二置料區520。須說明的是,由於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蓋體700的形狀較為特殊因此難以使用簡單的方式固定或拾取。因此在第一置料區510以及第二置料區520中設計對應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蓋體700的形狀的夾持結構。從圖4可看出,第一置料區510中設置有兩個定位塊512、514,用來固定放置於第一置料區510中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的位置,且其中一個定位塊512具有相對於第一置料區510的法線方向N傾斜的斜面512a,以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放置在第一置料區510上時,可以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的平面600a抵靠在此斜面512a上。同樣的,另一個定位塊514上也設計有對應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的形狀的結構。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可以利用這兩個定位塊512、514而放置於第一置料區510中。
第二置料區520設置有多個定位塊522以及定位桿524,且這些定位塊522及定位桿524是按照高爾夫球的蓋體700的形狀而設置。
承上述,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具有定位凹陷602,而第一機械手臂550具有定位突出(未圖示),其中定位凹陷602以及定位突出(未圖示)的形狀互補。
當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放置在第一置料區510時,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的待塗膠面604(標示於圖6)朝向第一置料區510的平台。而在第一機械手臂550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時,定位突出對應伸入定位凹陷602內。
與第一機械手臂550不同的是,第二機械手臂560所要拾取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是呈圓弧形的片狀工件,且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重量較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的重量為輕,因此第二機械手臂560可採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詳細而言,第二機械手臂560包括本體561以及多個吸嘴562,其中吸嘴562穿過本體561,且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背面704朝向第二機械手臂560,因此在吸嘴562接觸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時,通過抽真空的方式使第二機械手臂560吸取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如圖7示。此外,為了讓第二機械手臂560能夠有效地抓住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第二機械手臂560更包括多個突出於本體561的表面的高度調整件563,其中高度調整件563突出於本體561的高度可依據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背面704的形狀而可調整。
此外,在高度調整件563的下方可更設置有套管565,此套管565是以較軟的材質形成,以在第二機械手臂560利用吸力拾取蓋體700時提供緩衝,防止蓋體700受損。
在第一機械手臂550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之後,第一機械手臂5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分別將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運送至辨識位置以供攝像裝置530擷取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影像以供進行比對及辨識。在此之前,第一機械手臂550會翻轉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使待塗膠面604朝向上(如圖6示),且第二機械手臂560會翻轉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使待塗膠面702朝向上,以方便攝像裝置530進行影像擷取。
附帶一提,前述的第一機械手臂550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拾取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可以是同時動作,也可以是有順序地一前一後地動作;且攝像裝置530可有先後順序地擷取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待塗膠面604、702的影像,也可能是同時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攝像裝置530以同時進行影像擷取,依照需求而設計。
攝像裝置530對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影像擷取後,更包括依據資料庫或是內存於處理單元170中的資訊比對及辨識每一個工件的姿態,而姿態的定義已於前述實施例詳細說明,因此不再贅述。前述的每一個工件包含同一種工件但是因為製作時的公差而有些微差異性的單一個體。
接著,攝像裝置530會將結果傳至處理單元170(請參考圖3),而處理單元170(請參考圖3)依據結果提供校正後的資訊給第一機械手臂5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以使第一機械手臂5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校正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姿態,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以最佳的姿態讓點膠單元540進行點膠,即,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待塗膠面604、702以最佳的角度及位置面對點膠單元540。
同時,校正也包含第一機械手臂550以及第二機械手臂560的移動路徑。如此一來,點膠單元540提供的膠塗佈在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待塗膠面604、702的最佳位置。
接著,第一機械手臂550及第二機械手臂560相對靠近,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以及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塗佈有膠的待塗膠面604、702彼此面對後貼合。
圖8為第二機械手臂夾持貼合後的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圖7及圖8,第二機械手臂560更包括一夾持件564,在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貼合之後,夾持件564自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下方夾持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接合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接著,將貼合後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放置於第三置料區580。
圖9為設置在第三置料區的壓合單元對貼合後的本體及蓋體施加壓力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圖8及圖9,第二機械手臂560將貼合後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放置於第三置料區580後,可更利用壓合單元590對貼合後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施加壓力,其中壓合單元590可為氣壓缸,且氣壓缸例如是傾斜地設置,因此是斜向地對貼合後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的上表面(例如是蓋體700的背面704)施加壓力,以使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600與高爾夫球桿頭的蓋體700緊密接合後形成高爾夫球桿頭,之後,可透過人工方式或是其他的機械手臂將高爾夫球桿頭取走,進行下一階段的組裝作業。
前述實施例雖然將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以高爾夫球桿頭的組件(本體600及蓋體700)舉例說明,但並不以此為限,其他電子裝置或非電子裝置的組件亦可作為本發明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方法中的工件。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方法中,利用攝像裝置即時地擷取影像並且與資料庫或處理單元中的資訊比對及辨識每一個單一的工件的3D表徵,並且根據結果提供校正後的資訊以驅動機械手臂以讓工件用最佳的姿態受點膠單元點膠。因此,使用此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方法可以讓原本進行此些操作的組裝人員去進行更需要人力的作業,進而達到人力最佳化使用,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人力資源的應用及管理。
此外,處理單元也可以控制點膠單元每次點膠的劑量。如此一來,工件的黏合不易有溢膠的狀況,可以提升成品的良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 110、510:第一置料區 120、520:第二置料區 130、530:攝像裝置 140、540:點膠單元 150、550:第一機械手臂 160、560:第二機械手臂 170:處理單元 180、580:第三置料區 190、590:壓合單元 200:第一工件 300:第二工件 500:點膠機台 512a:斜面 512、514:定位塊 522:定位塊 524:定位桿 561:本體 562:吸嘴 563:高度調整件 564:夾持件 565:套管 600:高爾夫球桿頭的本體 700:蓋體 600a:平面 602:定位凹陷 604、702:待塗膠面 704:背面 S110~S170:步驟 N:法線方向
圖1為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示意圖。 圖2為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為應用於高爾夫球桿頭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示意圖。 圖4為第一工件置放於第一置料區的示意圖。 圖5為第二工件置放於第二置料區的示意圖。 圖6為第一機械手臂翻轉第一工件使待塗膠面朝向上的示意圖。 圖7為第二機械手臂通過對吸嘴抽真空以吸取第二工件的示意圖。 圖8為第二機械手臂夾持貼合後的第一工件以及第二工件的示意圖。 圖9為設置在第三置料區的壓合單元對貼合後的第一殼及第二工件施加壓力的示意圖。
Claims (17)
- 一種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包括:一攝像裝置,對待處理的一工件進行影像擷取;一點膠單元,鄰近該攝像裝置設置;一第一機械手臂與一第二機械手臂,設置於該攝像裝置的周圍,該第一機械手臂適於拾取一第一工件且該第二機械手臂適於拾取一第二工件,其中該第一工件具有一定位凹陷,而該第一機械手臂具有一定位突出,且該定位突出適於對應伸入該定位凹陷內;以及一處理單元,電性耦合於該攝像裝置、該點膠單元、該第一機械手臂以及該第二機械手臂,其中該處理單元控制該第一機械手臂拾取該第一工件,該第二機械手臂拾取該第二工件,藉以將第一工件與第二工件移動至鄰近該攝像裝置的一影像擷取位置,以便該攝像裝置擷取該第一工件的一第一姿態影像與該第二工件的一第二姿態影像;其中該處理單元根據該第一姿態影像與該第二姿態影像,校正該第一工件的姿態與該第二工件的姿態;其中該第一機械手臂將該第一工件移動至該點膠單元,該第二機械手臂將該第二工件移動至該點膠單元,塗膠該第一工件或第二工件,以將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貼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一工件的姿態包括該第一工件相對於該第一機械手臂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其組合,而該第二工件的姿態包括該第二工件相對於該第二機械手臂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其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校正該第一工件的姿態以及該第二工件的姿態包括:使該第一機械手臂或該第二機械手臂移動或轉動,而使該第一工件或該第二工件相對於該點膠單元呈現該正確的姿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二機械手臂具有一本體以及多個吸嘴,該吸嘴穿過該本體,而該吸嘴通過抽真空的方式吸取該第二工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二機械手臂更包括多個高度調整件,該些高度調整件突出於該本體,且該些高度調整件突出於該本體的高度依據待拾取的該第二工件的將被吸取的背面而可調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二機械手臂更包括一套管,設置在該高度調整件的下方,以接觸該第二工件的該背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二機械手臂更包括一夾持件,設置於該本體的下方,適於從該第二工件的下方夾持與該第二工件接合的該第一工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更包括一壓合單元,設置於該第一機械手臂或該第二機械手臂的移動路徑上,該壓合單元施加壓力於接合後的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之上表面以進行壓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包括高爾夫球桿頭之組件或電子裝置之組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具有一第一置料區,且該第一置料區中設置有多個定位塊,用以夾持該第一工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些定位塊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相對於該第一置料區的法線方向傾斜的一斜面,而該第一工件具有一平面,該平面抵靠於該斜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具有一第二置料區,且該第二置料區中設置有多個定位塊以及多個定位桿,用以固定該第二工件。
- 一種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工件及一第二工件;提供一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其中該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一處理單元控制一對機械手臂分別拾取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其中該第一工件具有一定位凹陷,而該一對機械手臂中的其中之一具有一定位突出,且該定位突出對應伸入該定位凹陷內;該機械手臂將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移動以鄰近該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一攝像裝置,以通過該攝像裝置擷取該第一工件的一第一姿態影像以及該第二工件的一第二姿態影像,並由該處理單元根據該第一姿態影像與該第二姿態影像,校正該第一工件的姿態與該第二工件的姿態;以及該機械手臂將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移至該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的一點膠單元對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進行塗膠,以將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貼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其中該第一工件的姿態包括該第一工件相對於該機械手臂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其組合,而該第二工件的姿態包括該第二工件相對於該機械手臂的位置、角度、待塗膠位置或其組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其中該一對機械手臂中具有該定位凹陷的該機械手臂拾取該第一工件的方法為夾持,而該一對機械手臂中的另一個該機械手臂通過抽真空的方式吸取該第二工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更包括設置一壓合單元,該壓合單元對貼合後的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的上表面施加壓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其中該第一工件及該第二工件包括一高爾夫球桿頭之組件或一電子裝置之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4755A TWI660785B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
CN201710799440.1A CN109291074A (zh) | 2017-07-24 | 2017-09-07 | 自动化工件接合设备及自动化工件接合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24755A TWI660785B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8016A TW201908016A (zh) | 2019-03-01 |
TWI660785B true TWI660785B (zh) | 2019-06-01 |
Family
ID=65168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24755A TWI660785B (zh) | 2017-07-24 | 2017-07-24 |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291074A (zh) |
TW (1) | TWI6607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3026A (zh) * | 2020-08-10 | 2020-11-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 | 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榫头智能自动硅胶涂覆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29888U (en) * | 2012-02-07 | 2012-05-21 | Liang Yee Industry Co Ltd | Fully automatic laminating equipment for panel |
TW201641044A (zh) * | 2011-11-18 | 2016-12-01 | 耐基創新公司 | 鞋子部件的自動辨識及組裝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05106A (ja) * | 2008-10-29 | 2010-05-13 | Olympus Corp | 生産装置 |
JP6039187B2 (ja) * | 2012-02-03 | 2016-1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組立装置、把持ハンドおよび物品の組立方法 |
JP6550985B2 (ja) * | 2015-07-10 | 2019-07-31 |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接合システム |
CN205478730U (zh) * | 2016-01-25 | 2016-08-17 | 深圳市固诺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显示器组装的点胶压合设备 |
CN206140537U (zh) * | 2016-08-30 | 2017-05-03 | 东莞市华茂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真空吸盘式机械手末端执行器 |
CN106111471A (zh) * | 2016-08-30 | 2016-11-16 | 丹阳市荣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打胶灯具用多工位转台 |
-
2017
- 2017-07-24 TW TW106124755A patent/TWI660785B/zh active
- 2017-09-07 CN CN201710799440.1A patent/CN1092910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641044A (zh) * | 2011-11-18 | 2016-12-01 | 耐基創新公司 | 鞋子部件的自動辨識及組裝 |
TWM429888U (en) * | 2012-02-07 | 2012-05-21 | Liang Yee Industry Co Ltd | Fully automatic laminating equipment for panel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08016A (zh) | 2019-03-01 |
CN109291074A (zh) | 2019-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054617A1 (en) | Robotic arm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3d image | |
US11641911B2 (en) |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assembly of shoe parts | |
CN107932012B (zh) | 微型光学产品的组装设备和组装方法 | |
WO2018195866A1 (zh) | 基于机器人系统的零件抓取方法及机器人系统、夹具 | |
CN211088422U (zh) | 一种机器人视觉检测装配电池组 | |
TWI586294B (zh) | 用於鞋底部分之夾具 | |
CN105286211A (zh) | 鞋底粘着剂自动化喷洒系统及其喷洒方法 | |
TWI660785B (zh) | 自動化工件接合設備及自動化工件接合方法 | |
CN107116912B (zh) | 鞋面基材的喷印方法及其喷印设备 | |
US8871043B2 (en) | Masking method using masking jig | |
WO2024141034A1 (zh) | 上下料控制方法、控制器、上下料设备及存储介质 | |
TWM459746U (zh) | 多軸機械加工裝置 | |
TWI705772B (zh) | 鞋子貼合線的自動定位方法 | |
JP6748846B2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並びに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
CN116020707A (zh) | 一种镜片的点胶叠合设备以及点胶叠合方法 | |
KR101482928B1 (ko) | 동시 이송방식의 진공합착장치 | |
CN107919306A (zh) | 基于视觉的无线充电芯片高精度自动贴合装置及其方法 | |
JP7356331B2 (ja) | 複合パッドの製造ライン及び製造方法 | |
CN118219572B (zh) | Tp背胶贴合机及其贴胶方法 | |
WO2022054393A1 (ja) | コレット検出装置、コレット調整装置、ボンディング装置、コレット検出方法、コレット調整方法 | |
CN115177079B (zh) | 一种基于3d视觉中段成型制鞋无人流水线控制系统 | |
CN111923075B (zh) | 用于高精度装配场合的吸盘、腔体类零件装配机械手及系统 | |
TWI548836B (zh) | Automatic assembly method of LED light box | |
JPH11170190A (ja) | コアスライダマウント装置およびコアスライダマウント方法 | |
JP2021030392A (ja) | ワーク搬送装置およびワークの搬送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