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6252B - 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56252B TWI656252B TW104121489A TW104121489A TWI656252B TW I656252 B TWI656252 B TW I656252B TW 104121489 A TW104121489 A TW 104121489A TW 104121489 A TW104121489 A TW 104121489A TW I656252 B TWI656252 B TW I65625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yarns
- heating device
- guide
- shif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在利用移位器使複數紗線同時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能夠防止紗線彼此接觸。假撚加工機(1)係具備:供給紗線(Ya、Yb)的喂紗筒子架(4),捲繞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紗線(Ya、Yb)的捲繞裝置(7),配置在喂紗筒子架(4)與捲繞裝置(7)之間的紗道上的第1加熱裝置(11),配置在第1加熱裝置(11)與捲繞裝置(7)之間的上述紗道上的假撚裝置(6a、6b),能夠從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附近而用來保持紗線(Ya、Yb)的移位器(10),以及擴大藉由移位器(10)保持的紗線(Ya、Yb)的間隔的限制導紗器(24)。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對紗線實施假撚加工的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
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假撚加工機。該假撚加工機具有:主機台,隔著作業空間與主機台對置而用來保持喂紗卷裝的喂紗筒子架,配置在主機台上方而對從喂紗筒子架供給的紗線實施假撚加工的假撚裝置,以及設置在主機台上而用來捲繞藉由假撚裝置假撚過的紗線的捲繞裝置等。此外,在從喂紗筒子架到假撚裝置的紗道上,從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起依序配置有第1喂紗輥、加熱裝置、以及冷卻裝置。而且,在緊鄰假撚裝置的下游側配置有第2喂紗輥。此外,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是在作業空間的上方配置成,以加熱裝置在上側的方式成為朝向斜上方的大致一條直線。
此外,在加熱裝置的下部,沿紗道的長度方向設置有
用來將從喂紗筒子架供給的紗線掛紗到加熱裝置上的掛紗裝置。掛紗裝置具有導軌以及移位器,該導軌是在加熱裝置的下部沿著紗道的長度方向設置,該移位器,能一邊保持紗線一邊沿導軌從下方的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上方的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973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74219號公報
在對加熱裝置掛紗之際,操作人員將紗線依序鉤掛到第1喂紗輥、第2喂紗輥、假撚裝置上。此時,沒讓第1喂紗輥把持紗線。並且,讓第2喂紗輥把持紗線。然後,藉由將紗線鉤掛到位於加熱裝置下端部附近的掛紗準備位置上的移位器的引領導紗器上來保持紗線,利用假撚裝置將紗線加撚,同時使移位器沿導軌移動。如此,紗線與移位器一起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而鉤掛到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上。另外,一般情況下,從喂紗部供給的紗線,是在驅動假撚裝置而實施假撚加工的狀態下鉤掛到加熱裝置和冷卻裝置上,在該過程中或者結束後,利用第1喂紗輥把持紗線而完成拉伸假撚狀態。
在此,在使移位器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假撚裝置與移位器之間的距離隨著移位器靠近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而變大,伴隨於此,假
撚裝置與移位器之間紗線的長度也越變越長。但是,在像專利文獻2那樣利用一個加熱裝置加熱複數紗線等的情況下,利用一個移位器使複數紗線同時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這種情況下,隨著移位器遠離假撚裝置,被保持在移位器上的紗線與紗線所成的角度逐漸變小,紗線與紗線靠近。
再者,像上述那樣,在往加熱裝置掛紗時,假撚裝置被驅動。因此,從紗線行走方向上觀察,假撚裝置與移位器之間的複數紗線分別以畫圓的方式迴旋。如上所述,隨著移位器靠近加熱裝置的入口位置,假撚裝置與移位器之間紗線的長度變長,因此迴旋的紗線畫的圓越變越大。當該迴旋的紗線畫的圓的直徑比靜止的紗線之間的距離更大時,相鄰的2根紗線會接觸。亦即,2根紗線尤其是在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變小的移位器附近容易接觸。如此,存在產生斷紗等問題的擔憂。
本發明是有鑒於上述問題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其在利用移位器使複數紗線同時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能夠防止紗線彼此接觸。
發明第1方案的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係具備:供給複數紗線的喂紗部,捲繞從上述喂紗部供給的上述複數紗線的捲繞部,配置在上述喂紗部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紗道上的加熱裝置,配置在上述加熱裝置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上述紗道各個上的複數假撚裝置,能夠從上述加熱裝
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附近而用來保持上述複數紗線的移位器,以及擴大藉由上述移位器保持的上述複數紗線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
在本發明,從喂紗部供給的複數紗線藉由能夠從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一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的移位器保持。而且,假撚加工機具備擴大複數紗線之間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因此,在移位器從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時,能夠使複數紗線以互相保持距離的狀態移動。如此,在利用移位器使複數紗線同時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能夠防止紗線與紗線的接觸。因此能夠防止斷紗等問題。
發明第2方案的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方案中,上述紗線分離手段設置在上述移位器。
在本發明,紗線分離手段設置在移位器。因此,在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變近的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附近,能夠將複數紗線分別分開。如此,複數紗線在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附近更大的下游側也被分開。因此能夠防止紗線與紗線接觸。
發明第3方案的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或第2方案中,上述移位器,係具有用來將上述複數紗線引導到上述加熱裝置的引領導紗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係限制導紗器,該限制導紗器是以使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上述複數紗線鉤掛在上述引領導紗器上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至少鉤掛一根紗線,上述限制導紗器設置在上述引
領導紗器附近。
在本發明,紗線分離手段係限制導紗器,該限制導紗器是以使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複數紗線鉤掛到引領導紗器上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至少鉤掛一根紗線,該限制導紗器設置在引領導紗器附近。因此,複數紗線在它們之間的距離最小的引領導紗器附近,以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複數紗線鉤掛到引領導紗器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被分開。如此,複數紗線即使在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在引領導紗器附近更大的下游側也被分開。因此,能夠確實地防止紗線與紗線接觸。
發明第4方案的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3方案中,上述引領導紗器係止撚導紗器,當藉由上述移位器使上述複數紗線移動到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時,該止撚導紗器能阻止撚度從上述假撚裝置傳播到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
在本發明,引領導紗器係止撚導紗器,當藉由上述移位器使上述複數紗線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時,該止撚導紗器能阻止複數紗線的加撚。因此,複數紗線在比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的止撚導紗器更上游側,其加撚被阻止。因此,複數紗線在比止撚導紗器更靠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不會迴旋。如此,與複數紗線在比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更靠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和更靠紗線行走方向的下游側雙方分別迴旋的情況相比,紗線與紗線的最接近距離在比止撚導紗器更靠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和更靠
紗線行走方向的下游側雙方都變大。因此,能夠分別在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和紗線行走方向的下游側防止紗線彼此接觸。並且,也能夠防止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的紗線與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的紗線接觸。
發明第5方案的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在上述第1方案中,上述加熱裝置配置成使其長度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呈傾斜,上述複數紗線的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長度方向上端側,上述移位器具有用來將上述複數紗線引導到上述加熱裝置的引領導紗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係限制導紗器,該限制導紗器是以使相鄰的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上述複數紗線鉤掛在上述引領導紗器上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至少鉤掛一根紗線,上述限制導紗器設置在上述紗線出口側的下部。
在本發明,加熱裝置配置成使其長度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呈傾斜,複數紗線的紗線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長度方向上端側。當複數紗線藉由移位器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複數紗線中的至少一根被鉤掛到設置在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側的下部的紗線分離手段上。因此,鉤掛到紗線分離手段上的紗線離與其相鄰的紗線的紗道的距離變大,複數紗線以紗線彼此的間隔變大的方式被分開。如此能夠防止紗線與紗線接觸。
發明第6方案為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該假撚加工機係具備:供給複數紗線的喂紗部,捲繞從上述喂紗部供給的上述複數紗線的捲繞部,配置在上述喂紗部與上述捲
繞部之間的紗道上的加熱裝置,配置在上述加熱裝置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上述紗道上的2個假撚裝置,能夠從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而用來保持上述複數紗線的移位器,以及擴大藉由上述移位器保持的上述複數紗線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該掛紗方法的特徵在於,將上述多根紗線分別鉤掛到上述2個假撚裝置上,當上述移位器移動到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時,利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擴大複數紗線的間隔。
本方案與第1方案一樣,從喂紗部供給的複數紗線藉由能夠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的移位器保持,並且具備擴大它們之間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因此,在移位器從加熱裝置的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複數紗線能夠以互相保持距離的狀態移動。如此,在利用一個移位器使複數紗線同時移動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能夠防止紗線與紗線接觸。
1‧‧‧假撚加工機
4‧‧‧喂紗筒子架
6a‧‧‧假撚裝置
6b‧‧‧假撚裝置
10‧‧‧移位器
11‧‧‧第1加熱裝置
12a‧‧‧冷卻裝置
12b‧‧‧冷卻裝置
13‧‧‧導軌
16‧‧‧止撚導紗器(引領導紗器)
16a‧‧‧止撚導紗器
16b‧‧‧止撚導紗器
20‧‧‧第1喂紗輥
21‧‧‧第2喂紗輥
24‧‧‧限制導紗器
24a‧‧‧第1限制部
24b‧‧‧第2限制部
30‧‧‧掛紗裝置
Ya‧‧‧紗線
Yb‧‧‧紗線
圖1為紗線捲繞過程中假撚加工機的概略圖;圖2為在導軌上移動中的移位器的立體圖;圖3為將2根紗線分別鉤掛到第1喂紗輥、第2喂紗輥和2個假撚裝置上時之假撚加工機的概略圖;圖4為在掛紗準備位置將2根紗線鉤掛到移位器上的假撚加工機的概略圖;圖5為將2根紗線鉤掛到移位器上之後,移位器從掛
紗準備位置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的過程中的假撚加工機的概略圖;圖6(a)~(c)為在導軌的彎曲部移動的過程中的移位器的概略圖;圖7為使移位器移動到掛紗結束位置時的假撚加工機的概略圖;圖8(a)~(d)為表示掛紗裝置的變形例的概略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為將本發明應用於:例如對聚酯纖維、聚醯胺等的熱塑性合成纖維實施假撚來賦與捲縮而製造富於伸縮性的加工紗的假撚加工機1。
如圖1所示,假撚加工機1具有主機台2、喂紗筒子架4、2個假撚裝置6a、6b、捲繞裝置7、掛紗裝置30等。主機台2配置成朝與圖1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喂紗筒子架4為用來保持2個喂紗卷裝5的構件。喂紗筒子架4隔著作業空間3與主機台2對置。2個假撚裝置6a、6b為用來假撚加工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的裝置。2個假撚裝置6a、6b配置在主機台2的上方。捲繞裝置7為用來捲繞經由2個假撚裝置6a、6b假撚過的各紗線Ya、Yb的裝置。捲繞裝置7設置在主機台2上。掛紗裝置30為用來將2根紗線Ya、Yb分別掛紗到
後述的第1加熱裝置11上的裝置。掛紗裝置30在緊鄰第1加熱裝置11的下方沿著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行走路徑11a、11b設置。
假撚加工機1由上述裝置等的集合構成一個跨距(span),這樣的跨距以主機台2的遠離作業空間3側的端部為軸而呈線對稱地配置,且沿與圖1的紙面正交的方向(配設方向)排列配置有複數個。而且,作業空間3是沿其等的配設方向開設。另外,操作人員在該作業空間3進行作業。
喂紗筒子架4(本發明的喂紗部)為用來保持喂紗卷裝5而分別供給喂紗卷裝5的紗線Ya、Yb的構件。
2個假撚裝置6a、6b為用來對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紗線Ya、Yb實施假撚的裝置。作為2個假撚裝置6a、6b能夠使用例如日本特開平8-260271號公報公示那樣的盤式裝置,或者日本特開2010-65354號公報公開那樣的帶式夾持加撚裝置。2個假撚裝置6a、6b以在與圖1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和左右方向上錯開的狀態配置。更具體為,2個假撚裝置6a、6b中,配置在紙面右側的假撚裝置6a配置成比配置在紙面左側的假撚裝置6b更靠上方並且更靠紙面裡側。
此外,捲繞裝置7(本發明的捲繞部)為用來捲繞經由2個假撚裝置6a、6b假撚過的2根紗線Ya、Yb,形成卷裝的裝置。
在從喂紗筒子架4到2個假撚裝置6a、6b的紗道
上,從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起依序配置有第1喂紗輥20、第1加熱裝置11、以及2個冷卻裝置12a、12b。並且,在從2個假撚裝置6a、6b到捲繞裝置7的紗道上,從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側起依序配置有第2喂紗輥21、交織噴嘴14、第2加熱裝置15、第3喂紗輥22、以及給油輥40。
第1喂紗輥20配置在作業空間3的喂紗筒子架4側的上方。第1加熱裝置11配置在作業空間3的上方且比第1喂紗輥20更上方的位置。2個冷卻裝置12a、12b配置在作業空間3上方的比第1加熱裝置11更靠主機台2側。並且,第1加熱裝置11和2個冷卻裝置12a、12b是在作業空間3的上方,配置成朝紙面的右斜上方形成大致一條直線。
在第1加熱裝置11中形成有沿其長度方向延伸並且在下側開口的紗線行走路徑11a、11b。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插入該紗線行走路徑11a、11b內。如此,2根紗線Ya、Yb在第1加熱裝置11內行走,在紗線行走路徑11a、11b中行走的過程中被賦與從位於第1加熱裝置11內的加熱板(未圖示)發出的熱。另外,2條紗線行走路徑11a、11b被分隔開,在第1加熱裝置11內,分別在2條紗線行走路徑11a、11b中行走的2根紗線Ya、Yb彼此不接觸。並且,通過第1加熱裝置11後的2根紗線Ya、Yb分別通過2個冷卻裝置12a、12b,藉此被冷卻而使其熱定型。
第2喂紗輥21配置在主機台2的上方。交織噴嘴14配置在主機台2的上方但比第2喂紗輥21更下方。第2加熱裝置15設置在主機台2上,從作業空間3觀察,是配置在捲繞裝置7的裡側。如此般配置各個裝置,使從喂紗筒子架4到捲繞裝置7的紗道形成為圍繞作業空間3。
此外,第1~第3喂紗輥20~22為用來從紗線行走方向的上游一側向下游一側輸送紗線Ya、Yb的輥。以第2喂紗輥21的送紗速度比第1喂紗輥20的送紗速度更快的方式設定各送紗速度。因此,在第1喂紗輥20與第2喂紗輥21之間紗線Ya、Yb被拉伸。此外,以第3喂紗輥22的送紗速度比第2喂紗輥21的送紗速度更慢的方式設定各送紗速度。因此,在第2喂紗輥21與第3喂紗輥22之間,紗線Ya、Yb被鬆弛。
2根紗線Ya、Yb通過捲掛在給油輥40上被賦與油劑。
此外,在主機台2的紙面右側設置有:像後述那樣用來捲繞將2根紗線Ya、Yb併紗後的紗線Yc的捲繞裝置7。捲繞裝置7具有搖架9、筒管支架(未圖示)、橫動裝置(未圖示)等。
搖架9可擺動自如地藉由捲繞裝置7支承。在搖架9上安裝有筒管支架。筒管支架,是將圓筒狀的筒管8以從其長度方向的兩外側夾持的方式進行保持。
橫動裝置具備沿筒管8的軸方向往復移動的橫動導紗器(未圖示)。橫動導紗器藉由橫動驅動電動機(未圖
示)驅動,使由第3喂紗輥22送來的紗線Yc沿與紙面正交的方向橫動。橫動後的紗線Yc捲繞到與筒管支架一體地旋轉的筒管8上,而形成卷裝。
此外,在緊鄰第1加熱裝置11的下方,如圖1所示設置有用來將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掛紗到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行走路徑11a、11b的掛紗裝置30。掛紗裝置30具有導軌13和移位器10。
導軌13是在緊鄰第1加熱裝置11的下方沿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行走路徑11a、11b設置。在導軌13上安裝有移位器10。在導軌13設置有氣缸(未圖示)。藉由驅動該氣缸,使移位器10能夠沿導軌13的長度方向移動。如圖3所示,在導軌13的上端部安裝著具有彎曲部41a的引導板41。
如圖2所示,移位器10透過設置在其長度方向端部(紙面左側端部)的連接構件18安裝在導軌13上。移位器10,是藉由設置在導軌13內的氣缸而能夠相對於導軌13的長度方向移動。更具體的說,移位器10能夠在掛紗準備位置與掛紗結束位置之間移動,該掛紗準備位置位於導軌13的下端部側(紗線出口側),是供操作人員鉤掛紗線Ya、Yb時的位置;該掛紗結束位置位於導軌13的上端部,是2根紗線Ya、Yb往第1加熱裝置11的掛紗作業結束的位置。
此外,移位器10具有:能夠以轉動軸17為中心轉動地安裝在連接構件18上的引導支承構件23、以及安裝在
引導支承構件23的前端部的止撚導紗器16。作為止撚導紗器16不侷限於特定的結構,能夠使用例如日本特表2008-544100號公報、日本特開2012-102452號公報中說明的結構。止撚導紗器16具有使2根紗線Ya、Yb分別鉤掛的2個止撚導紗部16a、16b。2個止撚導紗部16a、16b為能夠旋轉的輥。2個止撚導紗部16a、16b安裝成,使各自的軸心方向與導軌13的長度方向正交。2根紗線Ya、Yb藉由分別鉤掛到2個止撚導紗部16a、16b上,能抑制撚度傳播到比止撚導紗器16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此外,在止撚導紗器16的附近設置有導輥19。該導輥19在到達導軌13的上端部時,設置在其外周部的導槽19a與引導板41的彎曲部41a卡合。如此,像圖6所示那樣,移位器10能夠以轉動軸17為中心沿彎曲部41a移動。此外,在止撚導紗器16上安裝有限制導紗器24,該限制導紗器24是像後述那樣,在使移位器10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掛紗結束位置之際,可防止2根紗線Ya、Yb彼此接觸。
通過驅動設置在導軌13內的氣缸(未圖示),經由連接構件18安裝的移位器10能夠邊被導軌13引導邊沿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行走路徑11a、11b移動。
接著,說明直到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藉由捲繞裝置7捲繞為止的假撚加工機1的動作。
在第1喂紗輥20與第2喂紗輥21之間被拉伸後的2
根紗線Ya、Yb藉由2個假撚裝置6a、6b分別賦與撚度。由2個假撚裝置6a、6b形成的撚度傳播到止撚導紗器16。接著,被拉伸並被加撚後的2根紗線Ya、Yb,在藉由第1加熱裝置11加熱後,藉由2個冷卻裝置12a、12b冷卻而使其熱定型。被加撚和熱定型後的2根紗線Ya、Yb,在分別通過2個假撚裝置6a、6b後,在到達第2喂紗輥21之前被解撚。經過這樣拉伸假撚加工後的2根紗線Ya、Yb,在第2喂紗輥21與第3喂紗輥22之間一邊被鬆弛一邊藉由第2加熱裝置15進行熱處理。接著,2根紗線Ya、Yb藉由捲繞裝置7捲繞到筒管8上而形成卷裝。
但是,雖然隨後也會進行說明,掛紗時首先將紗線Ya、Yb鉤掛到第1喂紗輥20、第2喂紗輥21、2個假撚裝置6a、6b上。然後,使用移位器10使從第1喂紗輥20往假撚裝置6a、6b行走的紗線Ya、Yb向上方移動,掛紗到第1加熱裝置11上。在此,在不驅動2個假撚裝置6a、6b而使2根紗線Ya、Yb行走的情況,2個假撚裝置6a、6b經由與紗線Ya、Yb的摩擦而發生損傷。因此通常是驅動2個假撚裝置6a、6b,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在實施假撚加工的狀態下掛紗到第1加熱裝置11上。
在此,在使移位器10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11的上端部(紗線入口附近)之際,2個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之間的距離隨著移位器10靠近第1加熱裝置11的
上端部而逐漸變大。伴隨於此,鉤掛到移位器10上的紗線Ya與紗線Yb構成的角度越變越小。因此,尤其是在移位器10附近,2根紗線Ya、Yb靠近。再者,像上述那樣,在往第1加熱裝置11掛紗時,2個假撚裝置6a、6b被驅動。因此,從紗線行走方向觀察,2根紗線Ya、Yb在2個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之間分別以畫圓的方式迴旋。如上所述,隨著移位器10靠近加熱裝置11上游的掛紗結束位置,紗線Ya、Yb在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之間的長度變長,因此2根紗線Ya、Yb的迴旋半徑也越變越大。當該迴旋的紗線畫的圓的直徑比靜止的紗線之間的距離更大時,2根紗線Ya、Yb會接觸。亦即,2根紗線Ya、Yb尤其是在紗線Ya與紗線Yb之間的距離變小的移位器10附近容易接觸。如此,2根紗線Ya、Yb有產生斷紗等問題的擔憂。為了防止這樣的問題,本實施方式中在止撚導紗器16像上述那樣安裝有限制導紗器24(本發明的紗線分離手段),在使移位器10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11上游的掛紗結束位置之際,限制導紗器24可防止2根紗線Ya、Yb接觸。
如圖2所示,限制導紗器24安裝在移位器10的止撚導紗器16附近。更具體的說,限制導紗器24以沿止撚導紗器16的軸方向橫跨止撚導紗器16的方式安裝在緊挨著止撚導紗器16的上方。限制導紗器24為近似L字型的金屬線。限制導紗器24在其一端部具有形成為U字型的第
1限制部24a。從引導支承構件23的長度方向觀察,第1限制部24a和止撚導紗部16a在止撚導紗器16的軸方向上的位置相同。此外,從引導支承構件23的長度方向觀察,形成於限制導紗器24並且與水平方向平行的第2限制部24b與止撚導紗部16b在止撚導紗器16的軸方向上的位置相同。但是,如從圖2能理解的那樣,第1限制部24a位於比第2限制部24b離止撚導紗器16更遠的位置。因此,第1限制部24a與第2限制部24b之間的直線距離d1比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a上的紗線Ya與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b上的紗線Yb的間隔d2大。
接著,說明在往筒管8捲繞之前,假撚加工機1往各裝置的掛紗。另外,在往第1喂紗輥20、第2喂紗輥21、2個假撚裝置6a、6b、限制導紗器24和止撚導紗器16掛紗時,操作人員在作業空間3中搭乘掛紗用的作業台車(未圖示)來進行掛紗。此外,圖3~圖7中,為了使2根紗線Ya、Yb的紗道容易理解,對於實際上穿過各裝置內而看不見的紗線Ya、Yb也用實線進行圖示。
首先,如圖3所示,用設置在主機台2上部的吸管31吸引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紗線Ya、Yb。此時,被吸管31吸引的紗線Ya、Yb成為直線狀橫貫作業空間3的狀態。然後,將紗線Ya、Yb分別依序鉤掛到第1喂紗輥20、第2喂紗輥21和2個假撚裝置6a、6b上。此時,第1喂紗輥20、第2喂紗輥21和2個假撚裝置6a、6b始終旋轉著。此外,設置於第1喂紗輥20的開閉式輥以不把
持紗線Ya、Yb的狀態張開,設置於第2喂紗輥21的開閉式輥閉合成把持紗線Ya、Yb的狀態。
然後,像圖4所示那樣使移位器10移動到位於導軌13下端部的掛紗準備位置,將2根紗線Ya、Yb中的鉤掛在配置於左側的假撚裝置6b上的紗線Yb,依序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4的第2限制部24b和止撚導紗器16的止撚導紗部16b上。然後,將2根紗線Ya、Yb中的鉤掛在配置於紙面裡側的假撚裝置6a上的紗線Ya,依序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止撚導紗部16a上。
然後,使2個假撚裝置6a、6b變成加撚狀態。如此,從紗線行走方向觀察,2根紗線Ya、Yb在2個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上的止撚導紗器16之間以畫圓的方式迴旋。另外,此時2個假撚裝置6a、6b的加撚方向可以是2個假撚裝置6a、6b之間不同的方向(所謂SZ撚)或相同的方向(所謂SS撚或ZZ撚)中的任一個。
然後,像圖5所示那樣驅動設置在導軌13內的氣缸(未圖示)使移位器10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導軌13上端部的掛紗結束位置。另外,掛紗結束位置為2根紗線Ya、Yb往第1加熱裝置11掛紗結束而能夠進行正常運轉的位置。在使移位器10沿導軌13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11上游的掛紗結束位置之際,隨著移位器10靠近第1加熱裝置11上游的掛紗結束位置,2個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之間的距離越變越大。伴隨於此,掛在移位器10上的紗線Ya與紗線Yb形成的角度越變越小。因此,
尤其是在移位器10附近,2根紗線Ya、Yb靠近。再者,像上述那樣,在往第1加熱裝置11掛紗時,驅動2個假撚裝置6a、6b。因此,從紗線行走方向觀察,2根紗線Ya、Yb分別在2個假撚裝置6a、6b與移位器10之間以畫圓的方式迴旋。因此,紗線Ya與紗線Yb之間的最近距離變得更近。
在本實施方式,將從喂紗筒子架4供給的2根紗線Ya、Yb中的鉤掛在配置於圖1的紙面外側的假撚裝置6b上的紗線Yb,依序鉤掛到圖2所示的限制導紗器24的第2限制部24b和止撚導紗器16的止撚導紗部16b上。並且,將2根紗線Ya、Yb中的鉤掛在配置於圖1的紙面裡側的假撚裝置6a上的紗線Ya,依序鉤掛到圖2所示的限制導紗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止撚導紗部16a上。如圖2所示,由於第1限制部24a與第2限制部24b之間的間隔d1比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a上的紗線Ya與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b上的紗線Yb之間的間隔d2大,因此在紗線Ya與紗線Yb之間的距離最小的止撚導紗器16附近,能夠使紗線Ya與紗線Yb之間的間隔d1比原本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a上的紗線Ya與鉤掛在止撚導紗部16b上的紗線Yb之間的間隔d2更大。如此,能夠在一邊假撚2根紗線Ya、Yb一邊使其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入口位置之際,防止2根紗線Ya、Yb的接觸。
此外,利用安裝在移位器10的限制導紗器24,在2根紗線Ya、Yb的距離最小的止撚導紗器16附近使2根
紗線Ya、Yb分開,藉此在2根紗線Ya、Yb彼此的間隔比止撚導紗器16附近更大的紗線行走方向的下游側,使2根紗線Ya、Yb也被分開。由此,能夠確實地防止紗線Ya與紗線Yb接觸。
此外,2根紗線Ya、Yb在比第1加熱裝置11更上游側分別鉤掛到止撚導紗器16上。因此,2根紗線Ya、Yb在比止撚導紗器16更上游側被止撚,所以2根紗線Ya、Yb在比止撚導紗器16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不會迴旋。如此,與2根紗線Ya、Yb在比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入口位置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和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雙方都分別迴旋的情況相比,在比止撚導紗器16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和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2根紗線Ya、Yb之間、或者紗線Ya彼此之間、或者紗線Yb彼此之間的最近距離變大。因此,在往第1加熱裝置11掛紗時,能夠分別在比止撚導紗器16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和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防止2根紗線Ya、Yb接觸。並且,能夠防止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的紗線與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的紗線接觸。
另外,在加撚方向為相同方向(所謂SS撚或ZZ撚)的情況下,與加撚方向為不同方向(所謂SZ撚)的情況相比,2根紗線Ya、Yb彼此更容易纏繞。因此,在2根紗線Ya、Yb的加撚方向為相同方向的情況下,本發明更為有效。
此外,當移位器10像圖6(a)所示那樣到達設置在
導軌13上端部的引導板41的彎曲部41a時,導輥19的導槽19a會一邊沿彎曲部41a行走一邊以轉動軸17為中心轉動。如此,移位器10會像圖6(b)所示那樣沿引導板41的彎曲部41a移動。接著像圖6(c)所示那樣,到達第1加熱裝置11的紗線入口位置、即移位器10的長度方向與第1加熱裝置11的長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掛紗結束位置。此外,在移位器10的轉動軸17附近安裝有紗線彎曲引導器42。紗線彎曲引導器42是讓2根紗線Ya、Yb彎曲,而在掛紗結束位置使止撚導紗器16上游側的紗線Ya、Yb不通過第1加熱裝置11內。當移位器10移動到掛紗結束位置,2根紗線Ya、Yb像圖7所示那樣分別脫離形成於限制導紗器24的第1限制部24a和第2限制部24b,自動地進入第1加熱裝置11和2個冷卻裝置12a、12b內。然後,藉由在第1加熱裝置11的下側蓋上蓋子(未圖示)進行密封。另外,如先前敘述過的那樣,由於第1加熱裝置11內的2條紗線行走路徑11a、11b被分隔,2根紗線Ya、Yb在插入第1加熱裝置11內之後,在比止撚導紗器16更靠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也不會互相接觸。因此,縱使2根紗線Ya、Yb脫離限制導紗器24也沒有問題。
然後,藉由閉合設置於第1喂紗輥20的開閉式輥來把持2根紗線Ya、Yb。經由以上過程結束2根紗線Ya、Yb的拉伸假撚步驟。然後,將吸槍(未圖示)安裝到第2加熱裝置15的下端附近,在第2加熱裝置15的上游端導
紗器33附近切斷被吸管31吸引的2根紗線Ya、Yb。如此,與喂紗筒子架4相連的2根紗線Ya、Yb通過第2加熱裝置15內而被吸槍(未圖示)吸引。然後,成為使壓縮空氣流過交織噴嘴14的狀態。如此,紗線Ya、Yb形成交織部而併紗成1根紗線Yc。然後,在將紗線Yc鉤掛到第3喂紗輥22、給油輥40後,將紗線Yc鉤掛到設置在捲繞裝置7的筒管8上,完成掛紗。
以上雖是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實施例,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範圍內能夠進行種種設計變更。
在本實施方式,2根紗線Ya、Yb分別鉤掛在限制導紗器24的第1限制部24a、第2限制部24b上,但2根紗線Ya、Yb也可以例如不將2根紗線Ya、Yb中的一根鉤掛在第2限制部24b上,而僅將另一根鉤掛在第1限制部24a上。亦即,2根紗線Ya、Yb也可以不是雙方都鉤掛在限制導紗器24上。藉由將2根紗線Ya、Yb的至少其中一方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4上,只要使2根紗線Ya、Yb之間的距離比原本鉤掛在止撚導紗器16上時之2根紗線Ya、Yb的距離、即止撚導紗部16a與止撚導紗部16b之間的間隔更大就可以。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雖記載為限制導紗器24形成為具有第1限制部24a和第2限制部24b的近似L字型,但限制導紗器24的形狀並不侷限於此。只要能夠鉤掛成使2根紗線Ya、Yb的距離比鉤掛在止撚導紗器16上時
的2根紗線Ya、Yb的距離、即止撚導紗部16a與止撚導紗部16b之間的間隔更大,限制導紗器24的形狀可以是任何形狀。
此外,雖然記載為限制導紗器24為金屬線,但不是金屬線也可以。只要能夠鉤掛成使2根紗線Ya、Yb之間的距離比鉤掛在止撚導紗器16時的2根紗線Ya、Yb的距離、即止撚導紗部16a與止撚導紗部16b之間的間隔更大,限制導紗器24可以是任何材質。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限制導紗器24是安裝在止撚導紗器16上,但限制導紗器並不侷限於上述形態。限制導紗器也可以例如像圖8所示那樣設置在第1加熱裝置11的下端部。鉤掛在圖8的限制導紗器25上的紗線Ya、Yb之間的間隔比鉤掛在止撚導紗器16上的位置時更大。這種情況下,當將2根紗線Ya、Yb掛紗到第1加熱裝置11上時,首先像圖8(a)所示那樣將2根紗線Ya、Yb中的一根紗線Ya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5上,然後鉤掛到止撚導紗器16的止撚導紗部16a上,再將另一根紗線Yb鉤掛到止撚導紗器16的止撚導紗部16b上。然後像圖8(b)、(c)所示那樣,藉由驅動氣缸(未圖示)使移位器10從掛紗準備位置移動到掛紗結束位置。此時,由於紗線Ya鉤掛在限制導紗器25上,即使在移位器10的移動過程中,2根紗線Ya、Yb也能以紗線之間的間隔變大的方式分開。移位器10移動結束後,操作人員使鉤掛在限制導紗器25上的紗線Ya脫離,像圖8(d)所示那
樣,紗線Ya被導入第1加熱裝置11的正規紗道上,完成掛紗。經由上述過程,能夠以2根紗線Ya、Yb互相不接觸的狀態完成往第1加熱裝置11掛紗。另外,雖然圖8中記載了將紗線Ya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5上的情況,但鉤掛到限制導紗器25上的紗線可以是紗線Ya、Yb中的任一個。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雖將限制導紗器24應用於構成為使鉤掛有2根紗線Ya、Yb的移位器10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11上端部的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而進行掛紗的假撚加工機1,但也可以將上述那樣的限制導紗器應用於構成為使鉤掛有2根紗線Ya、Yb的移位器移動到第1加熱裝置的紗線行走方向下游側而進行掛紗的假撚加工機。另外,在這種構成的假撚加工機的情況,由於移位器配置在第1加熱裝置的下游側,如果在移位器中設置止撚導紗器的話,該止撚導紗器會制止加撚,而在沒有加撚的狀態下將2根紗線Ya、Yb插入第1加熱裝置內。因此,安裝在移位器而用來保持2根紗線Ya、Yb的引領導紗器,應採用不是止撚導紗器的導紗器。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雖記載了移位器10藉由設置於導軌13的氣缸(未圖示)移動,但移位器10也可以由操作人員以手動來移動。
此外,到對第1加熱裝置11掛紗結束的掛紗的順序並不侷限於此。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雖記載了2根紗線Ya、Yb通
過交織噴嘴14形成交織部而進行併紗,以形成一個卷裝的情況,但也可以例如使2根紗線Ya、Yb分別單獨地形成卷裝。此時,也可以在一個搖架上形成2個卷裝。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雖記載了加工2根紗線Ya、Yb的情況,但紗線的數量也可以是3根以上。例如,也可以在安裝於移位器的導輥上設置3個以上的能夠分別捲掛紗線的導槽,並設置用來分隔紗線的限制導紗器,藉此將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擴大。
Claims (6)
- 一種假撚加工機,其特徵在於,係具備:供給複數紗線的喂紗部,捲繞從上述喂紗部供給的上述複數紗線的捲繞部,配置在上述喂紗部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紗道上的加熱裝置,配置在上述加熱裝置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上述紗道上的複數假撚裝置,能夠從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附近而用來保持上述複數紗線的移位器,以及擴大藉由上述移位器保持的上述複數紗線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假撚加工機,其中,上述紗線分離手段設置在上述移位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的假撚加工機,其中,上述移位器,係具有用來將上述複數紗線引導到上述加熱裝置的引領導紗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係限制導紗器,該限制導紗器是以使相鄰的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上述複數紗線鉤掛在上述引領導紗器上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至少鉤掛一根紗線,上述限制導紗器設置在上述引領導紗器附近。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假撚加工機,其中,上述引領導紗器係止撚導紗器,當藉由上述移位器使上述複數紗線移動到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時,該止撚 導紗器可阻止撚度從上述假撚裝置傳播到紗線行走方向上游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假撚加工機,其中,上述加熱裝置配置成使其長度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呈傾斜,上述複數紗線的入口位置配置在其長度方向上端側,上述移位器,係具有用來將上述複數紗線引導到上述加熱裝置的引領導紗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係限制導紗器,該限制導紗器是以使相鄰的紗線與紗線之間的距離比上述複數紗線鉤掛在上述引領導紗器上的位置時更大的方式至少鉤掛一根紗線,上述限制導紗器設置在上述加熱裝置的下端部。
- 一種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該假撚加工機係具備:供給複數紗線的喂紗部,捲繞從上述喂紗部供給的上述複數紗線的捲繞部,配置在上述喂紗部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紗道上的加熱裝置,配置在上述加熱裝置與上述捲繞部之間的上述紗道上的2個假撚裝置,能夠從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出口位置側移動到紗線入口位置而用來保持上述複數紗線的移位器,以及擴大藉由上述移位器保持的上述複數紗線的間隔的紗線分離手段;該掛紗方法的特徵在於,將上述複數紗線分別鉤掛到上述2個假撚裝置上,當將上述移位器移動到上述加熱裝置的紗線入口位置時,利用上述紗線分離手段擴大複數紗線的間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37802 | 2014-07-03 | ||
JP2014-137802 | 2014-07-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2434A TW201602434A (zh) | 2016-01-16 |
TWI656252B true TWI656252B (zh) | 2019-04-11 |
Family
ID=5519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4121489A TWI656252B (zh) | 2014-07-03 | 2015-07-02 | 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57342B2 (zh) |
CN (1) | CN105297211B (zh) |
TW (1) | TWI6562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3547B (zh) * | 2016-02-25 | 2017-12-19 | 浙江昌隆化纤有限公司 | 一种纺丝高速卷绕机一步升头法 |
JP7128575B2 (ja) | 2018-03-16 | 2022-08-3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JP7128574B2 (ja) | 2018-03-16 | 2022-08-3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DE102019003801A1 (de) * | 2019-05-28 | 2020-12-03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Heizvorrichtung zum Erwärmen eines laufenden Fadens |
CN111575852A (zh) * | 2020-04-23 | 2020-08-25 |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假捻变形机用的双丝生头拉杆装置 |
DE102020127803A1 (de) * | 2020-10-22 | 2022-04-28 | Brückner Maschinenbau GmbH & Co. KG | Längsreckwerk sowie Verfahren zum Austausch einer einem Verschleiß ausgesetzten Baueinheit in einem Längsreckwerk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1587A (en) * | 1996-02-20 | 2000-03-28 | Icbt Yarn | Machine for making a mixed yarn by combining two false-twist textured yarns |
US6438933B1 (en) * | 1998-10-31 | 2002-08-27 | Teijin Seiki Co., Ltd. | Threading apparatus and threading method in a textile machine |
CN102583105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输送装置、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6481U (ja) * | 1992-08-03 | 1994-03-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延伸仮撚機の糸掛け装置 |
JPH0633978U (ja) * | 1992-10-01 | 1994-05-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仮撚機の糸掛け装置 |
ID21022A (id) * | 1997-02-04 | 1999-04-08 | Barmag Barmer Maschf | Mesin pentekstur gintiran palsu |
TW583357B (en) * | 1998-05-22 | 2004-04-11 | Barmag Barmer Maschf | Texturing machine |
JP2002527635A (ja) * | 1998-10-12 | 2002-08-27 | バルマーク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械 |
AU2002226315A1 (en) * | 2000-11-09 | 2002-05-21 | Barmag Ag | Textur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preading a running thread |
JP2002220754A (ja) * | 2001-01-18 | 2002-08-09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加工機の糸掛け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に対する糸掛け方法 |
JP2002242034A (ja) * | 2001-02-14 | 2002-08-28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機の糸通し装置 |
JP2003089939A (ja) * | 2001-09-13 | 2003-03-28 | Murata Mach Ltd | 仮撚加工機 |
CN1550588A (zh) * | 2003-02-27 | 2004-12-01 |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 用于长丝生头的方法和假捻变形机 |
JP4486115B2 (ja) * | 2007-08-30 | 2010-06-23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糸巻取装置、及び仮撚加工機 |
JP5599286B2 (ja) * | 2010-11-01 | 2014-10-01 |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仮撚加工機 |
CN204982203U (zh) * | 2015-09-22 | 2016-01-20 | 新昌县蓝翔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弹机用电动生头装置 |
-
2015
- 2015-06-15 JP JP2015120415A patent/JP64573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6-24 CN CN201510354027.5A patent/CN10529721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02 TW TW104121489A patent/TWI65625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1587A (en) * | 1996-02-20 | 2000-03-28 | Icbt Yarn | Machine for making a mixed yarn by combining two false-twist textured yarns |
US6438933B1 (en) * | 1998-10-31 | 2002-08-27 | Teijin Seiki Co., Ltd. | Threading apparatus and threading method in a textile machine |
CN102583105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纱线输送装置、纤维机械及纤维机械的纱线卷绕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57342B2 (ja) | 2019-01-23 |
JP2016027218A (ja) | 2016-02-18 |
TW201602434A (zh) | 2016-01-16 |
CN105297211A (zh) | 2016-02-03 |
CN105297211B (zh) | 2018-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56252B (zh) | 假撚加工機以及假撚加工機的掛紗方法 | |
JP5642441B2 (ja) | 紡糸巻取装置への糸掛け方法、紡糸巻取装置、及びサクションガン | |
CN104711689B (zh) | 纺丝卷绕装置 | |
CN106192105B (zh) | 假捻加工机 | |
JP6450214B2 (ja) | 引取装置の糸掛け方法、及び、引取装置 | |
EP2554506B1 (en) | Yarn winder | |
JP2011047074A (ja) | 仮撚加工機 | |
EP2674379B1 (en) | Yarn win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ackages | |
JP2012097369A (ja) | 仮撚加工機 | |
WO2013155413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gulating tension in warping | |
EP2551226B1 (en) | Yarn winder | |
JP2015014063A (ja) | 紡糸引取機の糸掛け治具、及び、紡糸引取機の糸掛け方法 | |
JP5453004B2 (ja) | 仮撚り繊維機械 | |
JP5615721B2 (ja) | 繊維機械及び繊維機械の糸巻き取り方法 | |
JP2007277751A (ja) | 仮撚加工機 | |
EP4086212B1 (en) | Connection member and yarn threading method | |
JP6027344B2 (ja) | 繊維機械 | |
JP5431471B2 (ja) | 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 |
JP4169690B2 (ja) | 繊維機械 | |
EP4108817A1 (en) | False-twist texturing machine | |
TW202138644A (zh) | 假撚加工機 | |
CN117089936A (zh) | 丝线处理装置 | |
CN116219564A (zh) | 纺丝牵引装置 | |
CN116732662A (zh) | 挂丝装置、假捻加工机以及挂丝方法 | |
JP2003089939A (ja) | 仮撚加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