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22039B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22039B TWI622039B TW106100323A TW106100323A TWI622039B TW I622039 B TWI622039 B TW I622039B TW 106100323 A TW106100323 A TW 106100323A TW 106100323 A TW106100323 A TW 106100323A TW I622039 B TWI622039 B TW I62203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electrode
- line
- pixel
- row
- data li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具有顯示面板以及驅動電路。顯示面板具有畫素陣列,由多個畫素電極組成。驅動電路有多個資料線驅動畫素陣列的畫素電極。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第一距離D1,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第二距離D2,且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一種顯示裝置。
請參照圖1,圖1係為根據本揭露內容之一習知的顯示裝置100。如圖1所示,本揭露習知之顯示裝置100主要包括顯示面板110、源極驅動器120以及閘極驅動器130。更詳細的來說,顯示面板具有畫素陣列112,由多個畫素單元P組成。而源極驅動電路120提供多行資料線(D1~Dn),將資料訊號依照時序控制器140設定寫入畫素陣列112的每一個畫素單元P。此外閘極驅動電路130提供多條掃描線(S1~Sm),將掃描訊號依照時序控制器140設定致能畫素陣列112的每一個畫素單元P。在傳統的顯示裝置架構中,畫素陣列112中的每一個畫素單元P的排列方式為均勻設置,換言之,每一畫素單元P與鄰近的畫素單元P彼此具有相同的間距,除此之外,資料線(D1~Dn)以及掃描線(S1~Sm)在顯示面板110的走線方式亦為均勻排列,鄰近走線兩兩之間的距離以等間距設置,而畫素單元P一陣列位置電性連接至對應的資料線(D1~Dn)以及掃描線(S1~Sm)。
圖2為液晶畫素單元的寄生電容示意圖,畫素單元200具有驅動電晶體TFT、液晶電容Clc以及固態電容Cst,而畫素單元200電連接由掃描線Sm-1以及資料線Dn-1致能顯示畫面。一般來說,傳統的顯示器的畫素陣列設計中,資料線與畫素電極的位置是等間距排列(如圖1所示),但隨著顯示器設計的廣泛發展,高解析度的面板已成為一種市場主流,此時當資料線與畫素電極的位置過於接近,會產生如圖2所示的寄生
電容(parasitic capacitance between pixel and data line,Cpd),而過大的寄生電容將導致串音(cross talk)現象或者顯示不均的現象(V-line mura)。畫素電極上在下一個圖框(frame)轉換前,受到資料線(Dn-1/Dn)傳送不同極性電壓的影響,而產生串音現象。串音現象造成電壓輸出錯誤,其所產生的寄生效應嚴重的影響訊號的完整性,使得液晶接收到錯誤的顯示資訊,導致顯示不均的情況(如V-line mura),影響液晶顯示器顯示畫面的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此顯示裝置具有顯示面板以及驅動電路。顯示面板具有畫素陣列,由多個畫素電極組成。驅動電路提供多個資料線驅動畫素陣列的畫素電極。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Nth行畫素電極具有第一距離D1,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Nth行畫素電極具有第二距離D2,且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1)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反極性資料電壓。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Mth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th行的畫素電極與(N+1)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反極性資料電壓。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每一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Nth行畫素電極具有第一距離D1,每一列的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Nth行畫素電極具有第二距離D2。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中的Pth行畫素電極、(P+3)th行畫素電極、(P+5)th行畫素電極、(P+6)th行畫素電
極提供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而且(P+1)th行畫素電極、(P+2)th行畫素電極、(P+4)th行畫素電極、(P+7)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二極性資料電壓,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中的Pth行畫素電極、(P+3)th行畫素電極、(P+5)th行畫素電極、(P+6)th行畫素電極、(P+8)th行畫素電極、(P+11)th行畫素電極、(P+13)th行畫素電極、(P+14)th行畫素電極、(P+16)th行畫素電極、(P+19)th行畫素電極、(P+21)th行畫素電極以及(P+22)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P+1)th行畫素電極、(P+2)th行畫素電極、(P+4)th行畫素電極、(P+7)th行畫素電極、(P+9)th行畫素電極、(P+10)th行畫素電極、(P+12)th行畫素電極、(P+15)th行畫素電極、(P+17)th行畫素電極、(P+18)th行畫素電極、(P+20)th行畫素電極以及(P+23)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二極性資料電壓,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中的Pth行畫素電極、(P+3)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P+1)th行畫素電極、(P+2)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二極性資料電壓,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中的Pth行畫素電極、(P+3)th行畫素電極、(P+4)th行畫素電極、(P+7)th行畫素電極、(P+8)th行畫素電極、(P+11)th行畫素電極、(P+12)th行畫素電極、(P+15)th行畫素電極、(P+16)th行畫素電極、(P+19)th行畫素電極、(P+20)th行畫素電極以及(P+23)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P+1)th行畫素電極、(P+2)th行畫素電極、(P+5)th行畫素電極、(P+6)th行畫素電極、(P+9)th行畫素電極、(P+10)th行畫素電極、(P+13)th行畫素電極、(P+14)th行畫素電極、(P+17)th行畫素電極、(P+18)th行畫素電極、(P+21)th行畫素電極以及(P+22)th行畫素電極提供第二極性資料電
壓,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之每一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的極性排列方式。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中的一種顯示裝置。畫素陣列之Qth列畫素電極、(Q+1)th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排列方式,(Q+2)th列畫素電極、(Q+3)th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排列方式,且Qth列畫素電極與(Q+2)th列畫素的同行的畫素電極的極性相反。
綜合以上所述,本揭露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根據畫素電極的極性排列方式,調整資料線與畫素電極間的距離,減少在傳統畫素電極排列方式下,極性轉換時資料線與畫素電極間的電容耦合效應,使得資料電壓減少其訊號擾動,而改善面板顯示不均的現象。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100 300 400 500 600‧‧‧顯示裝置
120‧‧‧源極驅動器
130‧‧‧閘極驅動器
140‧‧‧時脈控制器
112‧‧‧畫素陣列
P、200、310、410、510、610‧‧‧畫素單元
D1~Dn、Dn+1、320-1~320-24、420-1~420-24、520-1~520-24、620-1~620-24‧‧‧資料線
S1~Sm、330-1~330-3、430-1~430-6、530-1~530-3、630-1~630-6‧‧‧掃描線
TFT、312、412、512、612‧‧‧驅動電晶體
Clc‧‧‧液晶電容
Cst‧‧‧固態電容
Cpd‧‧‧寄生電容
311、411、511、611‧‧‧子畫素
313、413、513、613‧‧‧畫素電極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圖1係為根據習知之顯示裝置的驅動示意圖。
圖2係為繪示液晶畫素單元的寄生電容示意圖。
圖3A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3B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另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4A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4B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繪示的另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5A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5B係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例繪示的另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6A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圖6B係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繪示的另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考圖3A以及圖3B,圖3A與圖3B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具體而言,圖3A為第一個圖框frame1中畫素陣列的極性排列方式,而圖3B為第二個圖框frame2的極性排列方式,顯示裝置以frame1、frame2、frame1、frame2...交替式極性反轉循環驅動畫面。請參考圖3A以及圖3B,顯示裝置300具有多個畫素單元310、資料線320-1~320-24以及掃描線330-1~330-3,畫素單元310以MXN陣列式排列,每一畫素單元310具有多個子畫素311,子畫素包括驅動電晶體312和畫素電極313。以本實施例為例,畫素單元310是由三個子畫素311組成,三個子畫素311可分別為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和藍色子畫素(B),以顯示全彩畫面,然本發明不在此限,亦可因應顯示品質設計調整各子畫素的數量、顏色、型狀、位置以及畫素面積。
請參考圖3A,顯示裝置300中的第一列畫素單元311電連
接至掃描線330-1接收掃描訊號,第二列畫素單元311電連接至掃描線330-2接收掃描訊號,第三列畫素單元311電連接至掃描線330-3接收掃描訊號。顯示裝置300中的第一行子畫素單元311電連接至資料線320-1,第二行子畫素311電連接至資料線320-2,第三行子畫素311電連接至資料線320-3,依此類推,第四行子畫素3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311,相對應電連接資料線320-4至資料線320-24。本實施例中的極性排列方式,八個畫素單元3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3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311,第一行子畫素3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3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3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3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3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3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3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310排列方式相同。
承上,圖3B是對應圖3A的極性相反驅動方式,畫素架構架構同圖3A,故不再重複敘述。更詳細的來說,圖3B實施例的極性排列方式中,八個畫素單元3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3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311,第一行子畫素3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3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驅動,且第二列畫素單元310與第三列畫素單元3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第一列畫素單元310排列方式相同。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問題,當顯示裝置300驅動方式由圖3A轉換為圖3B是以欄反轉(Column inversion)驅動,資料線320-2與資料線320-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320-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電容耦合造成電壓不穩定。因此本發明的設計中,資料線320-3與資料線3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320-3與資料線3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而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以減
少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的影響。上述第一距離D1和第二距離D2的大小差異,是因為資料線320-2位於資料線3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和資料線320-1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之間,且資料線320-3和資料線320-4位於資料線320-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和資料線3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之間。亦即,(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N-1)th行的畫素電極和(N-2)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和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th行的畫素電極和(N+1)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
同理而論,資料線320-6與資料線320-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320-10與資料線320-1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320-13與資料線320-14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320-14與資料線320-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320-18與資料線320-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320-22與資料線320-2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
承上,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320-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資料線320-1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資料線320-12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1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資料線320-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資料線320-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以及資料線320-2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320-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電壓不穩定,因此資料線320-7與資料線320-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1與資料線320-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3與資料線320-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5與資料線3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9與資料線320-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以
及資料線320-23與資料線320-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320-7與資料線320-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1與資料線320-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3與資料線3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5與資料線320-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資料線320-19與資料線320-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320-23與資料線320-2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3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以相鄰的資料線與畫素電極313為一組而言,同一組中的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但上述的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一距離D1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且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二距離D2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亦或者依設計者需求調整間距,本發明不在此限。
請參考圖4A以及圖4B,圖4A與圖4B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具體而言,圖4A為第一個圖框frame1中畫素陣列的極性排列方式,而圖4B為第二個圖框frame2的極性排列方式,顯示裝置以frame1、frame2、frame1、frame2…交替式極性反轉循環驅動畫面。請參考圖4A以及圖4B,顯示裝置400具有多個畫素單元410、資料線420-1~420-24以及掃描線430-1~430-6,畫素單元410以MxN陣列式排列,每一畫素單元410具有多個子畫素411,子畫素包括驅動電晶體412和畫素電極413。以本實施例為例,畫素單元410是由三個子畫素411組成,三個子畫素411可分別為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和藍色子畫素(B),以顯示全彩畫面,然本發明不在此限,亦可因應顯示品質設計調整各子畫素的數量、顏色、型狀、位置以及畫素面積。
請參考圖4A,顯示裝置400中的第一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接收掃描訊號,第二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2接收掃描訊號,第三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3接收掃描訊號,第四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4接收掃描訊號,第五
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5接收掃描訊號,第六列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掃描線430-6接收掃描訊號。顯示裝置300中的第一行子畫素單元411電連接至資料線420-1,第二行子畫素411電連接至資料線420-2,第三行子畫素411電連接至資料線420-3,依此類推,第四行子畫素4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411,相對應電連接資料線420-4至資料線420-24。
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中八個畫素單元4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4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411,第一行子畫素4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4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430-4的第四列畫素單元4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5的第五列畫素單元4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410排列方式相同。
電連接至掃描線4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410、電連接至掃描線4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4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6的第六列畫素單元410中的八個畫素單元410,其資料電壓則是以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驅動,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410排列方式相反。
承上,圖4B是對應圖4A的極性相反驅動方式,畫素架構同圖4A,故不再重複敘述。更詳細的來說,圖4B實施例的極性排列方式中,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中八個畫素單元4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4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411,第一行子畫素4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4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430-4的第四列畫素單元4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5的第五列畫素單元4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畫素單
元410排列方式相同。
電連接至掃描線4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410、電連接至掃描線4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4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6的第六列畫素單元410中的八個畫素單元410,其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正、負、負、正、負、正、正、負驅動,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4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410排列方式相反。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問題,當顯示裝置300驅動方式由圖4A轉換為圖4B,資料線420-2與資料線420-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420-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電容耦合造成電壓不穩定。因此本發明的設計中,資料線420-3與資料線4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420-3與資料線4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而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以減少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的影響。上述第一距離D1和第二距離D2的大小差異,是因為資料線420-2位於資料線4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和資料線420-1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之間,且資料線420-3和資料線420-4位於資料線420-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和資料線4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之間。亦即,(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N-1)th行的畫素電極和(N-2)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和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th行的畫素電極和(N+1)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
同理而論,資料線420-6與資料線420-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420-10與資料線420-1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420-13與資料線420-14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420-14與資料線420-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
料線420-18與資料線420-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420-22與資料線420-2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
承上,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420-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資料線420-1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資料線420-12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1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資料線420-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資料線420-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以及資料線420-2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420-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電壓不穩定,因此資料線420-7與資料線420-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1與資料線420-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3與資料線420-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5與資料線4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9與資料線420-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420-23與資料線420-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420-7與資料線420-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1與資料線420-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3與資料線420-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5與資料線420-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資料線420-19與資料線420-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420-23與資料線420-2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4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以相鄰的資料線與畫素電極413為一組而言,同一組中的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但上述的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一距離D1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且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二距離D2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亦或者依設計者需求調整間距,本發明不在此限。
請參考圖5A以及圖5B,圖5A與圖5B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具體而言,圖5A為第一
個圖框frame1中畫素陣列的極性排列方式,而圖5B為第二個圖框frame2的極性排列方式,顯示裝置以frame1、frame2、frame1、frame2...交替式極性反轉循環驅動畫面。請參考圖5A以及圖5B,顯示裝置500具有多個畫素單元510、資料線521-1~521-24以及掃描線530-1~530-3,畫素單元510以MxN陣列式排列,每一畫素單元510具有多個子畫素511,子畫素包括驅動電晶體512和畫素電極513。以本實施例為例,畫素單元510是由三個子畫素511組成,三個子畫素511可分別為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和藍色子畫素(B),以顯示全彩畫面,然本發明不在此限,亦可因應顯示品質設計調整各子畫素的數量、顏色、型狀、位置以及畫素面積。
請參考圖5A,顯示裝置500中的第一列畫素單元511電連接至掃描線530-1接收掃描訊號,第二列畫素單元511電連接至掃描線530-2接收掃描訊號,第三列畫素單元511電連接至掃描線530-3接收掃描訊號。顯示裝置500中的第一行子畫素單元511電連接至資料線521-1,第二行子畫素511電連接至資料線521-2,第三行子畫素511電連接至資料線521-3,依此類推,第四行子畫素5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511,相對應電連接資料線521-4至資料線521-24。本實施例中的極性排列方式,八個畫素單元5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5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511,第一行子畫素5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5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5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5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5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5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5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510排列方式相同。
承上,圖5B是對應圖5A的極性相反驅動方式,畫素架構架構同圖5A,故不再重複敘述。更詳細的來說,圖5B實施例的極性排列方式中,八個畫素單元5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5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511,第一行子畫素5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5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負、
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驅動,且第二列畫素單元510與第三列畫素單元5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第一列畫素單元510排列方式相同。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問題,當顯示裝置500驅動方式由圖5A轉換為圖5B是以欄反轉(Column inversion)驅動,資料線521-2與資料線521-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521-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電容耦合造成電壓不穩定。因此本發明的設計中,資料線521-3與資料線52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521-3與資料線5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而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以減少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的影響。上述第一距離D1和第二距離D2的大小差異,是因為資料線520-2位於資料線5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和資料線520-1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之間,且資料線520-3和資料線520-4位於資料線520-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和資料線5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之間。亦即,(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N-1)th行的畫素電極和(N-2)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和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th行的畫素電極和(N+1)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
同理而論,資料線521-4與資料線52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6與資料線521-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8與資料線52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10與資料線521-1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12與資料線521-1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14與資料線521-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16與資料線521-1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18與資料線
521-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20與資料線521-2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521-22與資料線521-2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依此類推。
承上,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52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1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1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1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資料線521-2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以及資料線521-2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5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電壓不穩定,因此資料線521-5與資料線5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7與資料線5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9與資料線5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1與資料線5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3與資料線5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5與資料線521-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7與資料線5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9與資料線5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21與資料線5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521-23與資料線5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521-5與資料線5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7與資料線5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9與資料線5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1與資料線5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3與資料線521-14電
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5與資料線5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7與資料線5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19與資料線5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資料線521-21與資料線5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521-23與資料線521-2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5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以相鄰的資料線與畫素電極513為一組而言,同一組中的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但上述的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一距離D1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且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二距離D2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亦或者依設計者需求調整間距,本發明不在此限。
請參考圖6A以及圖6B,圖6A與圖6B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繪示的一種顯示裝置之驅動極性示意圖,具體而言,圖6A為第一個圖框frame1中畫素陣列的極性排列方式,而圖6B為第二個圖框frame2的極性排列方式,顯示裝置以frame1、frame2、frame1、frame2...交替式極性反轉循環驅動畫面。請參考圖6A以及圖6B,顯示裝置600具有多個畫素單元610、資料線620-1~620-24以及掃描線630-1~630-6,畫素單元610以MxN陣列式排列,每一畫素單元610具有多個子畫素611,子畫素包括驅動電晶體612和畫素電極613。以本實施例為例,畫素單元610是由三個子畫素611組成,三個子畫素611可分別為紅色子畫素(R)、綠色子畫素(G)和藍色子畫素(B),以顯示全彩畫面,然本發明不在此限,亦可因應顯示品質設計調整各子畫素的數量、顏色、型狀、位置以及畫素面積。
請參考圖6A,顯示裝置600中的第一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接收掃描訊號,第二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2接收掃描訊號,第三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3接收掃描訊號,第四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4接收掃描訊號,第五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5接收掃描訊號,第六列畫素單元611電連接至掃描線630-6接收掃描訊號。顯示裝置300中的第一行子畫素單
元611電連接至資料線620-1,第二行子畫素611電連接至資料線620-2,第三行子畫素611電連接至資料線620-3,依此類推,第四行子畫素6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611,相對應電連接資料線620-4至資料線620-24。
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中八個畫素單元6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6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611,第一行子畫素6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6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630-4的第四列畫素單元6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5的第五列畫素單元6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610排列方式相同。
電連接至掃描線6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610、電連接至掃描線6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6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6的第六列畫素單元610中的八個畫素單元610,其資料電壓則是以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驅動,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610排列方式相反。
承上,圖6B是對應圖6A的極性相反驅動方式,畫素架構同圖6A,故不再重複敘述。更詳細的來說,圖6B實施例的極性排列方式中,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中八個畫素單元610包含第一行子畫素6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611,第一行子畫素611至第二十四行子畫素611的資料電壓則是以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驅動,且電連接至掃描線630-4的第四列畫素單元6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5的第五列畫素單元610的極性排列方式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610排列方式相同。
電連接至掃描線630-2的第二列畫素單元610、電連接至掃
描線630-3的第三列畫素單元610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6的第六列畫素單元610中的八個畫素單元610,其資料電壓則是以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正、負、負、正驅動,皆與電連接至掃描線630-1的第一列畫素單元610排列方式相反。
如同先前所提到的問題,當顯示裝置300驅動方式由圖6A轉換為圖6B,資料線621-2與資料線621-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621-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電容耦合造成電壓不穩定。因此本發明的設計中,資料線621-3與資料線62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621-3與資料線6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而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以減少相同極性資料電壓的影響。上述第一距離D1和第二距離D2的大小差異,是因為資料線620-2位於資料線620-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和資料線620-1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之間,且資料線620-3和資料線620-4位於資料線620-3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和資料線620-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之間。亦即,(N-1)th行的畫素電極與Nth行的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N-1)th行的畫素電極和(N-2)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和驅動(N+1)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th行的畫素電極和(N+1)th行的畫素電極之間。
同理而論,資料線621-4與資料線62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6與資料線621-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8與資料線62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10與資料線621-1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12與資料線621-1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14與資料線621-15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16與資料
線621-17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18與資料線621-19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20與資料線621-21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資料線621-22與資料線621-23為相鄰設置且相同極性資料電壓,依此類推。
承上,當極性轉換時,資料線62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1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1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15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17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19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資料線621-21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以及資料線621-23對於相同極性之資料線6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電壓不穩定,因此資料線621-5與資料線62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7與資料線6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9與資料線6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1與資料線6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3與資料線6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5與資料線621-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7與資料線6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9與資料線6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21與資料線6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621-23與資料線6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為第一距離D1。資料線621-5與資料線62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7與資料線62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9與資料線621-1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1與資料線
621-1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3與資料線621-1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5與資料線621-16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7與資料線621-18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19與資料線621-20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資料線621-21與資料線621-22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以及資料線621-23與資料線621-24電連接的畫素電極613的間距為第二距離D2。以相鄰的資料線與畫素電極613為一組而言,同一組中的第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設置。但上述的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一距離D1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且每一組資料線的第二距離D2考慮製程誤差範圍上大致相等,亦或者依設計者需求調整間距,本發明不在此限。
進一步來說,當顯示裝置的驅動電晶體的寄生電容效應,影響到輸出電壓的準確性時,在上述的畫素電極與資料線的排列方式,搭配系統設定的極性反轉驅動,僅需改變畫素電極與資料線的間距即可改善,而不需要調整訊號補償或是重新設計電晶體以降低寄生電容值。因此,本揭示內容提供的顯示裝置其實現並不需要太複雜的設計或者過多的成本花費,即能大幅降低寄生電容效應,提高訊號穩定性,維持良好的顯示品質。
本發明實施例中的距離計算基準,是以每一行方向上資料線的中心線以及畫素電極的中心線為基準參考線,換言之,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中心線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中心線具有第一距離D1,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中心線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中心線具有第二距離D2。舉例而言,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垂直投影於基板的中心線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垂直投影於基板的中心線具有最短的第一距離D1,畫素陣列中的(N+1)th行的畫素電極垂直投影於基板的中心線與驅動Nth行的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垂直投影於基板的中心線具有最短的第二距離D2,且第
一距離D1大於第二距離D2。
雖然本發明以上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Claims (11)
-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具有一畫素陣列,由複數個畫素電極組成;以及一驅動電路,提供複數個資料線驅動該畫素陣列之該些畫素電極;其中在一Mth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一(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與驅動一Nth行的該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一第一距離D1,該Mth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一(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與驅動該Nth行的該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一第二距離D2,且該第一距離D1大於該第二距離D2,M,N為大於1的正整數;其中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與該Nth行的該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資料電壓,驅動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和該Mth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一(N-2)th行的該畫素電極之間,驅動該Nth行的該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和驅動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的資料線位於該Nth行的該畫素電極和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Mth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與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具有相反極性資料電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Mth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該Nth行的該畫素電極與該(N+1)th行的該畫素電極具有相反極性資料電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每一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該(N-1)th行的該些畫素電極與驅動該Nth行的該些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該第一距離D1,每一列的該畫素陣列中的該(N+1)th行的該些畫素電極與驅動該Nth行的該些畫素電極的該Nth行畫素電極的資料線具有該第二距離D2。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中之一Pth行畫素電極、一(P+3)th行畫素電極、一(P+5)th行畫素電極、一(P+6)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每一列之一(P+1)th行畫素電極、一(P+2)th行畫素電極、一(P+4)th行畫素電極、一(P+7)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二極性資料電壓,該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該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且P為正整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中之一Pth行畫素電極、一(P+3)th行畫素電極、一(P+5)th行畫素電極、一(P+6)th行畫素電極、一(P+8)th行畫素電極、一(P+11)th行畫素電極、一(P+13)th行畫素電極、一(P+14)th行畫素電極、一(P+16)th行畫素電極、一(P+19)th行畫素電極、一(P+21)th行畫素電極以及一(P+22)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每一列之一(P+1)th行畫素電極、一(P+2)th行畫素電極、一(P+4)th行畫素電極、一(P+7)th行畫素電極、一(P+9)th行畫素電極、一(P+10)th行畫素電極、一(P+12)th行畫素電極、一(P+15)th行畫素電極、一(P+17)th行畫素電極、一(P+18)th行畫素電極、一(P+20)th行畫素電極以及一(P+23)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二極性資料電壓,該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該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且P為正整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中之一Pth行畫素電極、一(P+3)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一(P+1)th行畫素電極、一(P+2)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二極性資料電壓,該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該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且P為正整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中之一Pth行畫素電極、一(P+3)th行畫素電極、一(P+4)th行畫素電極、一(P+7)th行畫素電極、一(P+8)th行畫素電極、一(P+11)th行畫素電極、一(P+12)th行畫素電極、一(P+15)th行畫素電極、一(P+16)th行畫素電極、一(P+19)th行畫素電極、一(P+20)th行畫素電極以及一(P+23)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一極性資料電壓,且一(P+1)th行畫素電極、一(P+2)th行畫素電極、一(P+5)th行畫素電極、一(P+6)th行畫素電極、一(P+9)th行畫素電極、一(P+10)th行畫素電極、一(P+13)th行畫素電極、一(P+14)th行畫素電極、一(P+17)th行畫素電極、一(P+18)th行畫素電極、一(P+21)th行畫素電極以及一(P+22)th行畫素電極接收一第二極性資料電壓,該第一極性資料電壓與該第二極性資料電壓係為相異且P為正整數。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之每一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的極性排列方式。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陣列之一Qth列畫素電極、一(Q+1)th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排列方式,一(Q+2)th列畫素電極、一(Q+3)th列畫素電極具有相同極性排列方式,且該Qth列畫素電極與該(Q+2)th列畫素的同行之該畫素電極的極性相反,Q>1為正整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電路更包含複數 條閘極線,電連接至該畫素陣列之該些畫素電極。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0323A TWI622039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顯示裝置 |
CN201710099779.0A CN106611589A (zh) | 2017-01-05 | 2017-02-23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100323A TWI622039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22039B true TWI622039B (zh) | 2018-04-21 |
TW201826247A TW201826247A (zh) | 2018-07-16 |
Family
ID=5863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6100323A TWI622039B (zh) | 2017-01-05 | 2017-01-05 | 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11589A (zh) |
TW (1) | TWI62203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2021A (zh) * | 2017-05-23 | 2018-12-07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2185315B (zh) * | 2020-10-19 | 2022-04-26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51926A (en) * | 2008-06-06 | 2009-12-16 | Innolux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TW201033682A (en) * | 2009-03-13 | 2010-09-16 | Century Display Shenxhen Co | High image qual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TW201501106A (zh) * | 2013-06-17 | 2015-01-0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源極驅動裝置及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
TW201523568A (zh) * | 2013-12-13 | 2015-06-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液晶顯示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55632B (en) * | 2006-09-26 | 2012-01-01 | Au Optronics Corp | The devic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rgbw co |
CN100562791C (zh) * | 2007-12-12 | 2009-11-25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驱动方法 |
CN102222484B (zh) * | 2011-05-25 | 2012-11-28 |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 双闸极液晶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
US10147371B2 (en) * | 2014-06-27 | 2018-12-04 | L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s with shared data lines |
TWI578303B (zh) * | 2016-05-12 | 2017-04-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及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
-
2017
- 2017-01-05 TW TW106100323A patent/TWI62203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02-23 CN CN201710099779.0A patent/CN1066115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51926A (en) * | 2008-06-06 | 2009-12-16 | Innolux Display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TW201033682A (en) * | 2009-03-13 | 2010-09-16 | Century Display Shenxhen Co | High image quality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
TW201501106A (zh) * | 2013-06-17 | 2015-01-01 |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 源極驅動裝置及顯示面板的驅動方法 |
TW201523568A (zh) * | 2013-12-13 | 2015-06-16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液晶顯示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826247A (zh) | 2018-07-16 |
CN106611589A (zh) | 2017-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219667B1 (ko) | 표시장치 | |
KR102538750B1 (ko) | 액정 표시장치 | |
JP6301055B2 (ja) | 表示装置 | |
WO2016095316A1 (zh)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303019B2 (en) | Light valve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
US20160018693A1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display device | |
WO2016176894A1 (zh) | Tft阵列基板 | |
KR20100023530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9780126B2 (en) | Z-inversion typ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10288956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20210036022A1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Through Hole | |
KR102207037B1 (ko) | 액정 표시장치 | |
CN103278985A (zh) | 像素单元及像素阵列 | |
WO2019192082A1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 | |
TWI622039B (zh) | 顯示裝置 | |
US20180231814A1 (en) | Pixel structur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6906066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装置 | |
WO2021120306A1 (zh)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6647080B (zh) | 阵列基板 | |
US9715859B2 (en) | LCD panel of dot inversion mode | |
JP2015102566A (ja) | 表示素子 | |
KR102210677B1 (ko) | 표시장치 | |
CN105428372B (zh) |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KR102290615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2076839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