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7636B - 用於通訊之方法及設備、相關電腦程式、以及基地台或使用者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通訊之方法及設備、相關電腦程式、以及基地台或使用者設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07636B TWI607636B TW100100792A TW100100792A TWI607636B TW I607636 B TWI607636 B TW I607636B TW 100100792 A TW100100792 A TW 100100792A TW 100100792 A TW100100792 A TW 100100792A TW I607636 B TWI607636 B TW I6076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resource
- information
- resource index
- index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一種方法及設備,且特別但非排它地有關於一種使用於聚合載波環境中之方法及設備。
通信系統可被視為能賦予如行動通信裝置及/或其它站台之兩個以上之實體之間的通信對話。該通信可包括,例如,用於攜載如語音、電子郵件(email)、文字信息、多媒體等通信之資料之通信。使用者因而可透過其等之通信裝置而被供予及提供眾多服務。無限之此等服務之實例包含雙向或多向通話、資料通信或多媒體服務或僅只是通向如網際網路之資料通信網路系統。亦可提供使用者廣播或多播內容。無限之該內容之實例包含下載、電視及無線電節目、視訊、廣告、各種示警及其它資訊。
通信系統可藉通信網路及一個以上之相容通信裝置提供。該通信系統及相關聯之裝置向來依據規定標準或規格來操作,該標準或規格說明允許何種與系統相關聯之各種實體通信及應如何達成。例如,該標準或規格可界定是否通信裝置設有電路交換式載波服務或封包交換式載波服務或兩者,及如何組成該等載波。向來亦界定應供連接用之通信協定及/或參數。例如,通信裝置如何能存取由通信系統所提供之資源以及應如何在通信裝置、通信網路元件及/或其它通信裝置之間執行通信的方式向來依據預界定之通信協定。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於至少兩個站台間之至少一部份通信出現在無線鏈結上。無線系統之實例包含公眾陸地行動網路(PLMN)、衛星基礎式通信系統及相異之無線本地網路,例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該等無線系統向來可分成細胞元,且因此常稱為蜂巢式系統。
使用者可藉適當之通信裝置存取通信系統。使用者之通信裝置常稱為使用者設備(UE)。通信裝置設有能賦予通信,例如,能賦予存取通信網路或直接與其它使用者通信,之適當的信號接收及傳送設備。該通信裝置可存取,例如細胞元之基地台的站台所提供之載波,且在載波上傳送及/或接收通信。
載波可包括合成載波,亦即,由複數個子或分量載波所提供之載波。藉利用以載波聚合著稱者可提供合成載波。在載波聚合中,聚合複數個載波以增加頻寬。此等載波以聚合載波著稱,每一聚合載波包括複數個分量載波。聚合載波可為頻率鄰近或另替地位居分鄰近頻率。
一種經提議之架構以通用行動電信統(UMTS)無線電存取技術之長期演進(LTE)著稱,且正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標準化中。3GPP LTE規格之各種開發階段稱為發行版(release)。該標準化之目標在達成具有,例如,降低延遲、較高使用者資料率、增進系統容量及覆蓋率及降低營運者成本的通信系統。LTE之進一步開發稱為進階LTE。進階LTE目標在藉具有降低成本之甚至較高的資料率及較低之延遲提供進一步之增強式服務。進階LTE之特性為能提供聚合載波。
在相對應於下行鏈路封包之上行鏈路上設有上行鏈路之ACK/NACKs(確認/負確認)。ACK/NACKs為關於混成ARQ(自動反覆請求)之部份發信號。以載波聚合,其可能同時在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中之多重分量載波(CC)上傳送/接收。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之數目可不同。僅藉由實例,可有一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但卻有複數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可在該等載波之每一者上傳送個別之傳輸區段(或在具間隔多工之MMO(多重輸入多重輸出)之情況為傳輸區段對)。已提議對每一下行鏈路載波發出特定於個別分量載波之ACK/NACKs信號。
若使用者設備(UE)未傳送資料時,該發信號可發生在上行鏈路通道PUCCH(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上。
依據本發明之第一觀點,設有一種方法,其包括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第二通道中之分量載波之至少一者傳送該確認資訊,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的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
依據本發明之第二觀點,設有一種方法,其包括接收複
數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提供確認資訊給共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之該分量載波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之第三觀點,設有一種設備,其包括手段,用於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第二通道之至少一分量載波傳送該確認資訊,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的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
依據本發明之第四觀點,設有一種設備,其包括手段,用以接收複數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且提供確認資訊給共同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之該分量載波的每一者。
依據本發明之第五觀點,設有一種設備,其包括處理器,係配置以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第二通道中之分量載波之至少一者傳送該確認資訊,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的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以及信號資訊產生器,係組成以使用該經判定之資源索引資訊以產生信號資訊。
依據本發明之第六觀點,設有一種設備,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含電腦程式碼之至少一個記憶體,具備該至少一處理器,該至少一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係組成使該設備至少執行: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第二通道中之分量載波之至少一者傳送該確認資訊,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的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
在下列詳細敘述及附加主張項目中亦說明各種其它關點即進一步實施例。
下列當中,參照作為行動通信裝置之無線或行動通信系統,解釋某些示範實施例。詳細解釋某些示範實施例前,參照第1及2圖簡短解釋無線通信系統及行動通信裝置之某些一般原理以協助了解經說明實例下之技術。
可使用通信裝置存取透過通信系統所提供之各種服務及/或應用。在無線或行動通信系統中,透過行動通信裝置1與適當無線存取系統10之間的存取介面提供存取。行動裝置1向來可透過至少一個基地台12或類似之無線發射器及/或該存取系統之接收器節點以無線存取通信系統。基地台站所向來提供蜂巢式系統之一個以上細胞元。在第1圖之實例中,基地台12組成一個細胞元,但例如,可提供三個區段,每一區段提供一個細胞元。每一行動裝置1及基地台可具同時開放之一個以上的無線電通道且可自一個以上之來源接收信號。
基地台具有且向來為至少一個適當控制器所控制,以便能賦予其運作及行動通信裝置與基地台通信之管理。該通信實體可與其它控制實體相互連接。在第1圖中,表示控制器為方塊13所提供。控制器向來設有記憶體容量及至少一個資料處理器14。應了解的是可將控制功能分佈在複數個控制器單元之間。
在第1圖之實例中,基地台節點12透過適當之閘道15連接至資料網路20。藉例如為封包資料閘道及/或存取閘道之任一適當閘道節點可提供存取系統與如為封包資料網路之另一個網路之間的閘道功能。通信系統從而可由一個以上之相互連接網路及其該等元件所提供且可提供一個以上之閘道節點供相互連接各種網路。
可使用通信裝置供存取各種服務及/或應用。該等通信裝置依據如為分碼多工存取(CDMA)或寬頻CDMA(WCDMA)之各種存取技術可存取通信系統。後者為依據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規格之通信系統所採用。其它實例包含分時多工存取(TDMA)、分頻多工存取(FDMA)、分域多工存取(SDMA)等。可適用本文中所述原理之行動架構的無限實例以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路(E-UTRAN)著稱。適當存取節點之無限實例為蜂巢式系統之基地台,例如,著稱者為3GPP規格語彙中之NodeB或增強式NodeB(eNB)。該等eNBs可設有E-UTRAN特性,如使用者級之無線電鏈結控制/媒體存取控制/實體層協定(RLC/MAC/PHY)及朝行動通裝置之控制級之無線電資源控制(RRC)協定的終止。其它實例包含依據如無線區域網路(WLAN)及/或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技術之系統的基地台。
第2圖表示通信裝置1部分斷面之示意圖,該通信裝置可用於例如與至少一個基地台之包括複數個分量載波之載波11的通信。適當之行動通信裝置可為能傳送及接收無線電信號之任一裝置所提供。無限量例包含行動台(MS)、設有無線介面卡或其它無線介面設施之可攜式電腦、設有無線通信能力之個人資料助理(PDA)或此等或類似者之任何組合。
行動通信裝置可使用於語音及視訊通話,及/或使用於存取透過資料網路所提供之服務應用。行動裝置1可透過供接收及傳送無線電信號之適當設備接收信號。在第2圖中,以方塊7示意地指定收發器。例如藉無線電部位及相關聯之天線配置可提供該收發器。該天線配置可配置於行動裝置之內部或外部。行動裝置向來亦設有至少一個資料處理實體3、至少一個記憶體4及在設計用以執行之工作中所使用的其它可能組件9。在適當之電路板及/或晶片組上可提供資料處理、儲存及其它實體。此特性以參照碼6表示。藉如為小鍵盤2、語音命令、觸感銀幕或觸墊、其組合等,使用者可控制行動裝置之運作。向來亦提供顯示器5、喇叭及麥克風。而且,行動裝置可包括接至其它裝置及/或供連接例如為免持設備之外接配件於該裝置之適當的連接器(有線或無線)。該資料處理實體可組成以造成信號資訊之產生供使用者設備傳送。
第3圖表示控制器設備30之實例,其包括至少一記憶體31、至少一個資料處理單元32、33及輸入/輸出介面34。如以下更加詳述,控制器30可組成執行適當之軟體碼以提供控制功能。依據下列說明之實施例的原理,控制器30可設置供控制由基地台所提供之一單一合成載波或眾多合成載波。該控制器設備可設置於基地台中或可為如控制器之不同實體的一部份。該控制器可組成以造成信號資訊之產生供基地台傳送。
現將簡述LTE-A系統中為載波聚合之當前提議。在載波聚合中,聚合稱為分量載波CC之兩個以上載波,使得通信裝置可取決於其能力,同時接收(或傳送)一個以上的分量載波。例如,接收能力超過20MHz之進階LTE行動通信裝置可在多個分量載波之上同時接收。目前該載波聚合為進階LTE所考慮,以支援頻寬大於20MHz之下行鏈路傳送,但其使用當然未受限於此。已提議用於進階LTE之要件為其應運作於不同大小之頻譜分配下以達成對於高移動率為100Mbit/s之尖峰資料率及對於低移動率為1Gbit/s之尖峰資料率,其中該不同大小之頻譜分配包含比當前發行版8(Release 8)LTE較寬之頻譜分配,例如,高達100MHz。
第4圖賦予載波聚合之實例。在該實例中,複數個Rel8頻寬「切塊」(chunks),或分量載波組合在一起,形成M×Rel8頻寬(BW)。例如,假定M=5,其會具5×20MHz=100MHz。如以上所提及,發行版8相容之通信裝置僅能在一個分量載波上接收/傳送。然而,進階LTE通信亦可在多個分量載波上同時接收/傳送,且從而達到較高之頻寬。
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關於在PUCCH上之ACK/NACK的發信號觀點。在該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提供相對於該等下行鏈路載波,在PUCCH上之上行鏈路資源間的關係。
在LTE-Rel中,有分配資源供在PUCCH上作ACK/NACK發信號之兩種方式。該PUCCH資源可導自下列之一:
1.動態排程情況下之隱式。在PDCCH(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上最低CCE(控制通道要件)的索引與PUCCH之上行鏈路ACK/NACK資源的索引間有一對一之映射;或者
2.(半)持續性排程情況下之顯式。使用RRC(無線電資源控制)組態個別供每一使用者設備發出欲使用於ACK/NACK之PUCCH資源信號。
以進階LTE,當CCE數目增加時,關於ACK/NACK之發信號,可需要應付載波聚合之問題。在5×20MHz之下行鏈路載波的極端情況中,假定PCFICH(實體控制通道格式索引通道)等於3,例如,為FDD(分頻雙工)時,最大將有5×80=300(大概)CCE。為TDD(分時雙工)時,CCE數目可高更多。
在某些情況下,下行鏈路HARQ(混成自動反覆要求)-ACK/NACK係結合自一個以上之PDSCH(實體下行鏈路共用通道),例如高達9個,且將被映射至單一PUCCH之上行鏈路子訊框。
PCFICH在每一分量載波上可具一特定值,例如,如在日本宮崎縣(Miyazaki)之3GPP TSG RAN WG1會議58bis中所提議者(會議紀錄-R1-094421)。若使用純隱式之一對一映射,PCFICH對PUCCH上之ACK/NACK資源數目會有直接影響。例如,若使用者設備無法正確解碼PCFICH,ACK/NACK資源之編號會失敗。
應領會的是在某些情況中,載波組態可為非對稱式。例如,可有相異數目之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分量載波之數目取決於應用可為任一適當數目。在一種情況中,可有單一上行鏈路分量載波,而卻有數個下行鏈路載波。
在一種提議中,可支援單一UE指定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上所有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的ACK/NACK映射。在CC聚合之情況中,可視此模式為所謂的「預設PUCCH組態」。
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關於在載波聚合之情況中,PUCCH ACK/NACK資源索引之取得。
在一實施例中,使用簡易之隱式的一對一映射。此提供自CCE至ACK/NACK資源之一對一映射。在,例如,所需ACK/NACK資源之數目為高時,此可相對應於保留高數目之PRB(實體資源區段)給PUCCH。例如,每一PRB(取決於組態)可有12、18或36個ACK/NACK資源。
CCE數目可取決於PCFICH值。為強健對抗PCFICH接收時之錯誤,可依據PCFICH之最大值保留PUCCH ACK/NACK資源。例如,需依據較差情況之假定設定附加值(overhead),例如,PCFICH=3。
在第二實施例中,設有資源之顯式發信號。在連接RRC之UE的數目相當高時,需以一樣高之上行鏈路發信號的附加值保留非常大數目之ACK/NACK資源。因此在UE之數目相當低時,可使用此方法。然而,即使在UE之數目相當高時,此方法(亦即,CC聚合)會是有用的。
在另替方式中,若指定相同資源給複數個使用者設備,eNodeB可提供適當之排程。因此,防止具相同ACK/NACK資源之該等UE接收同一子訊框中之下行鏈路。
在本發明之還一實施例中,依據ACK/NACK資源映射規則提供隱式CCE,其以相當簡易之排程器限制,具有相當低之上行鏈路附加值。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提供聯合保留給複數個下行鏈路CC之可建置的ACK/NACK資源間隔。在單一上行鏈路CC上之較佳實施中,可設有此可建置的資源間隔。本發明之另替實施例中可將此可建置的ACK/NACK資源間隔設在複數個上行鏈路CC上。以下當中,將稱ACK/NACK資源間隔為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
該動態ACK/NACK間隔將包括例如於LTE-Rel-8中所界定之動態ACK/NACK間隔的第一部位以及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於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藉依據各種輸入參數,提供中介映射作業,允許某些ACK/NACK通道重疊。關於此方面,參照示意地表示映射規則產生器之第5圖及例示體現該發明之方法的第10圖。
設有映射規則產生器100。映射規則產生器取決於PDDCH分配,接收動態輸入參數102及104。第一動態輸入參數102包括經排程給UE之PDCCH之預界定CCE的索引。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預界定CCE為排程給PDCCH上彼UE之該等CCE的最低CCE索引。應領會到在另替實施例中,任何其它CCE索引可為預界定之CCE索引。第二動態輸入參數104為該傳送PDCCH之CC索引。在某些實施例中,僅設有第一及第二參數之一者。此外或另外,該動態輸入參數可包括聚合位階(1、2、4、8)、子訊框數、cell_ID等之一者或更多者。
映射規則產生器100亦接收第一組態參數106及/或第二組態參數108。第一組態參數106為一壓縮因數且第二組態參數為一CC_shift值。該等組態參數提供資源分配之可建置性。壓縮因數106在共用同一資源索引之分量載波中界定鄰近PUCCH資源(CCE)的數目。CC_shift界定相鄰分量載波索引間之PUCCH資源之索引間的隔離。此外或另外,該參數可為Rel-8參數,例如,界定既有(Rel-8)ACK/NACK資源間隔(例如,nPUCCH (2)、NPUCCH (1)及NCS (1))之起始位置的一個以上參數。例如,在未具舊有UE,所有ACK/NACK可位在同一CC之此種情況中,此可為選項。
應領會到在本發明之另替實施例中,可使用其它組態參數及/或附加組態參數。例如,一個組態參數可為動態交叉-ACK/NACK間隔之起始位置,亦即為105,其中為動態交叉-ACK/NACK間隔之預界定的起始位置。可發出此資訊之信號給UE。因此,UE可接收此資訊。
因此,在第10圖之步驟S1中,映射規則產生器100使用動態輸入參數及組態參數以導出相對應於該特定PDCCH/PDSCH分配之相對ACK/NACK資源索引。該資源索引屬於(0、1、2...)集。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等資源索引亦可能具有負整數值。
在步驟S2中,考慮到一特定起始位置及經計算之ACK/NACK資源索引,配置使用者設備,在邏輯PUCCH導出格式為1/1a/1b之資源索引。
在本發明之一個實施例中,第5圖中所示之映射規則產生器可設於基地台或其它控制實體中。應領會到映射規則產生器100可為納入於第3圖配置中或可由第3圖中所示之處理器所提供的個別實體。在本發明之另替實施例中,在使用者設備中可包含第5圖中所示之電路。映射產生器設於UE及/或eNB中。較佳是,映射產生器設於UE及eNB兩者中。
在一實施例中,可組成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僅用於預界定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參照第6圖,其表示三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110、112及114形成使用者設備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集。在第8圖中,表示三個上行鏈路分量載波116、118及120。在所示之實例中,僅自第一上行鏈路CC 116保留用於三個例示下行鏈路110、112及114之每一者的PUCCH資源。應領會到使用者設備可透過為部份使用者設備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集的分量載波接收PDCCH。
在步驟S3中,自保留給動態ACK/NACK之既有PUCCH資源間隔(如例如在發行版8中所界定者),保留相對應於透過第一下行鏈路CC 110所排程之PDSCH的ACK/NACK資源。
如關於第5圖之說明,在步驟S4中,自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保留相對應於由第二及第三下行鏈路CC 112及114所排程之PDSCH的ACK/NACK資源。此等經保留之資源為PUCCH且再次被保留在第一上行鏈路CC 116中。ACK/NACK係在經保留之資源上傳送。
另外亦可能保留ACK/NACK資源,使得在步驟S3中,以保留給動態ACK/NACK之隱式方式(如例如在發行版8中所界定者),自既有PUCCH資源間隔,保留相對應於透過第一下行鏈路CC 110所排程之PDSCH的ACK/NACK資源,但是自另一資源間隔,例如,自保留給持續性ACK/NACK及SRI之資源間隔,明確保留相對應於由第二及第三下行鏈路CC 112及114所排程之PDSCH的ACK/NACK資源。使用較高層之發信號可實現顯式資源分配。
應領會到第6圖表示三個下行鏈路資源及三個上行鏈路CC資源。這僅藉由實例而以且可提供任何其它適當數目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CC資源。在第6圖所示之實例中,將下行鏈路CC資源表示為映射至第一上行鏈路資源。應領會到這僅藉由實例而以且可將下行鏈路資源映射至其它上行鏈路CC資源之任一者。
第一上行鏈路與第一下行鏈路之間的雙工間隔等於例如為發行版8中所界定者。
體現該發明之一個映射規則可考慮眾多不同準則,例如,規模可調能力(scalability)、排程器彈性及PUCCH附加值且假定在下列之方程式1中。
其中CCE及CC_index分別為第一控制通道要件索引及相對應的PDCCH之分量載波索引,為地板值運算(floor-operation)且(nres=交叉-CC-ACK/NACK資源索引)。
留意到,例如,在特定UE之CC組態期間,可明確組成相對應於每一DL CC之CC_index。在組成CC_index(CC_index=CIF)時,亦可能重新使用(DL)CIF(載波指標欄)參數及交叉分量載波排程所需之發信號。
在某些實施例中,nres之大小可限於預界定之最大值Nres。在此等情況中,可將nres界定為
現參照第7圖,其表示依據該發明實施例之邏輯PUCCH結構。此實例中,PUCCH包括9個資源區段122至138。頭三個資源區段122、124及126係保留為PUCCH格式2/2a/2b。
第四資源區段128為格式1/1a/1b與格式2/2a/2b(選項)兩者之混合資源區段。剩餘之5個區段130至138係保留為PUCCH格式1/1a/1b。
控制對PUCCH之發信號使用循環移位之CAZAC(固定振幅零自動關聯)序列,以提供分碼多工及遞送控制資訊。例如,使用12個符號-等於一個實體資源區段之CAZAC序列可為經調變之BPSK或QPSK(二進位或轉象差(quadrature)相位位移鍵入)以提供每一序列一個或兩個資訊位元。藉分配CAZAC序列之不同循環位移,其可能將複數個不同使用者設備多工處理成特定之資源。如可自第7圖所見者,以示意方式表示每一承載器(bearer)之12個循環位移140。
格式1/1a/1b使用CAZAC序列調變及區段式散怖。格式1/1a/1b攜載一個資訊符號,例如,每一時槽1至2位元。格式2/2a/2b可遞送每一時槽5個符號。格式2/2a/2b僅使用CAZAC序列調變且格式2/2a/2b之主要用途在提供CQI(通道品質索引)之實體資源。例如,此可提供每一子訊框20個經編碼位元以及ACK/NACK(s)。
考慮預界定之起始位置及經計算之相對ACK/NACK資源索引,該UE導出邏輯PUCCH格式1/1a/1b資源索引。這表示在方程式3中:
其中為預界定之起始位置。
其可能自基地台明確發出,例如,作為部分系統資訊之信號。
另一選項為依據PUCCH之動態ACK/NACK區的即時大小,動態地導出。在此情況下,就在既有動態ACK/NACK區後安置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
在傳送PDCCH時,依據例如為第一下行鏈路CC 110之「主要」DL CC的即時PCFICH可導出。就在PCFICH=1、2或3之動態ACK/NACK區後可安置動態交叉-ACK/NACK間隔(如第7圖中所示,使得該兩ACK/NACK間隔與PCFICH>1重疊)。
第7圖表示已明確組成之實例。其可能將設成就在PCFICH=1之動態ACK/NACK區後安置動態交叉-ACK/NACK間隔(儘管此非為第7圖中之情況)。這是由於事實上eNB知道PCFICH=1之CCE數目。若明確發出信號,則因可能在排程器限制與PUCCH附加值之間作交換,eNB能將動態交叉-CC-ACK/NACK區安置在任何地方。
如第7圖中所示,nPUCCH (1)索引為PUCCH格式1/1a/1b之資源索引。在此資源索引之例示部位有提供第一部位150,其提供保留給該經持續性排程之PDSCH之ACK/NACK的一些資源以及由nPUCCH (1)明確組成之排程請求索引。
有第二區152,其為保留給動態ACK/NACK「發行版8」(所謂的一般動態ACK/NACK間隔)作為動態排程PDCSCH之PUCCH格式1a/1b資源。
第三區154為保留給動態交叉-CC/ACK/NACK間隔之PUCCH格式1a/1b資源。此具有重疊一般動態ACK/NACK間隔之區域。該等區域具奇數及偶數RB(取決於組態,每一RB含預判定(12/18/36)PUCCH格式1/1a/1b資源)。虛線表示PRB邊界。如自第7圖所見者,在此特定實例中攜載格式1/1a/1b信號之每一PRB上,有18個PUCCH資源。
第8圖表示為每一CCE索引、可取得之CC_index所列出之圖表。第8圖表示自CCE索引及CC_index映射至nres=交叉-CC-ACK/NACK資源索引。例如,若CCE索引=15且CC_index=2,則nres=9。因此,相對應之ACK/NACK會是在154區中之第10(因索引狀態起自0)資源上傳送。因此,資源索引(0、1、2)為相對應於不同PDCCH/PDSCH分配(CCE等於PDCCH之第一CCE)之相對ACK/NACK資源索引。「0」等於位在動態交叉-CC ACK/NACK間隔(154)上之第一PUCCH格式1a/1b資源,「1」為第二資源等。
參照第9圖,其表示類似於第8圖之圖表。在此圖表中,音相異CC之頻寬不同(此處為BW1及BW2),相對應於PCFICH之CCE數目亦變動。自排程器觀點,要保證儘可能減少相對應於PCFICH=1區域之CC-specific ACK/NACK資源間的重疊可是有利的。此映射以第9圖中之圖表區域155表示。區域155等於PCFICH=1之CC-specific ACK/NACK。交叉-CC ACK/NACK間隔係配置其中,使得在相對應於PCFICH=1之CCEs之ACK/NACK資源間無碰撞(在此實例中,四個載波具不同BW值)。因此,具特定PCFICH之CCEs的數目不同。
第8圖從而使用方程式1表示nres為CCE與CC_index之函數。在此實例中,(高達)有四個交叉-CCs,設定壓縮因數之參數等於2且CC_shift=1。在此實例中,在CCE索引(第8圖中為自0上達25)與相關聯於該CCE索引之PUCCH資源nres之間有多對一映射。壓縮因數及CC_shift之參數的調整允許上行鏈路發出附加值信號及/或阻擋概率/排程限制量的尺度調整。在較佳實施例中,CCs之一者利用一般ACK/NACK間隔且因此可在交叉-CC資源分配之外。
此映射規則亦可提供相對應於不同DL CCs之完全非重疊ACK/NACK資源。此可藉下列參數設定達成:
(例如,1/4)
● CC_shift=1
在一實施例中,壓縮因數之參數及CC_shift為使用較高層發信號(例如,透過主資訊區段或某些系統資訊區段)被發信號給所有UE之系統或細胞元或特定CC參數。可組成此實施例以支援完全動態之方法及/或可允許eNodeB之實施,在UL附加值與排程器限制程度之間選擇適當之交換。
在另一實施例中,參數CC_shift可以預判定之方式在CC之間作變動,例如,依據
此實施例可避免發出任何附加參數信號之必要。排程器之限制為有限。例如,若在所有CC上使用PCFICH=1,則可限制-該排程器可例如將DL授予(DL grants)首先安置在CCEs(最低索引)且接著再安置UL授予,以便將資源阻擋減至最低。關於此實施例之特殊情況為依據特定CC之CCE間隔(=動態ACK/NACK區)的即時大小導出CC_shift(CC_index)。此資訊可藉接收特定CC之PCFICH取得。
CC_Shift亦取決於分量載波之頻寬。第9圖之圖表中表示此種情況之實例。第9圖表示在假設各別每一CC之PCFICH=1下,依據CCE之數目導出CC_Shift。LTE發行版8相容之CC與LTE發行版8使用同一映射。界定CC_Shift值之一種方法為將其設成與在彼CC中相對應於PCFICH=1之CCE的數目相同。壓縮因數可固定為1。在此種情況中也許不需發出兩個參數中任一者之信號。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依CC之數目調整。該發明之實施例可依CCE之數目調整。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可維持隱式映射。本發明之實施例與完全受關注之一對一映射比較,可提供附加值之下降。在該發明之實施例中,該附加值可依據系統頻寬調整。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與PUCCH資源之顯式發信號比較可具低附加值及/或彈性排程。
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強健,使得若使用者設備對某些CCs無法解碼PSFICH時亦無問題。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與舊有之映射版本相容。
藉一個以上之資料處理器可提供所需之資料處理設備與基地台設備以及適當通信裝置的功能。藉個別處理器或整合式處理器可提供該敘述之功能。該資料處理可分佈橫跨數個資料處理模組。藉例如,至少一個晶片,可提供資料處理器。在相關節點中亦可提供形式為至少一個記憶體之適當記憶體容量。在將適當配接之電腦程式碼產品或複數個產品載入於適當之資料處理設備時,例如,與第1圖中所示之基地台12相關聯之處理器設備13及/或第2圖之行動通信裝置1之一個以上的資料處理設備3、4及9,可使用該等產品以實施該等實施例。用以提供運作之程式碼產品可儲存在藉適當載體所提供及體現之媒體上。適當電腦程式可體現在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上。一種可能性為透過資料網路下載程式碼產品。
留意到當已關於進階LTE說明實施例時,可將類似原理應用至使用包括多重分量載波之合成載波的任何其它通信系統。而且,取代由基地台所提供之載波,諸如為行動使用者設備之通信裝置可提供包括分量載波之合成載波。例如,在未提供固定式設備,但藉複數個使用者設備提供例如,點對點網路(adhoc networks)之通信系統的應用中可為此種情況。因此,儘管藉由參考某些無線網路、技術及標準之示範架構的實例,說明某些實施例如上,可將諸實例應用至彼等本文中所例示及說明者以外之任何其它適當形式的通信系統。
已關於ACK/NACK形式之確認資訊說明該發明之諸實施例。該發明之諸另替實施例可使用任何其它適當形式的確認資訊。
已關於確認下行鏈路封包說明該發明之諸實施例。可另替或附加使用該發明之諸實施例以確認上行鏈路封包。
已關於PUCCH及PDCCH通道說明該發明之諸實施例。該發明之諸實施例可使用任何其它適當之通道。
亦留意到在本文中雖然以上說明該發明之諸示範性實施例,可對經揭露之對策作若干變動及修飾而不致偏離該發明之範圍。
1...行動通信裝置
2...小鍵盤
3...資料處理實體
4...記憶體
5...顯示器
7...方塊
9...組件
10...無線存取系統
11...載波
12...基地台
13...方塊
14...資料處理器
15...閘道
20...資料網路
30...控制器設備
31...記憶體
32...資料處理單元
33...資料處理單元
34...輸入/輸出介面
100...映射規則產生器
102...第一動態輸入參數
104...第二動態輸入參數
106...第一組態參數
108...第二組態參數
僅藉由實例,參照下列該等實例及隨圖,線將進而詳述該發明。
第1圖表示一種通信系統之實例,其中可執行該發明之該等實施例;
第2圖表示一種通信裝置之實例;
第3圖表示一種基地台控制器之實例;
第4圖表示一種載波聚合之實例;
第5圖表示本發明實施例之示意表徵;
第6圖例示該發明實施例中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之間的映射;
第7圖表示該發明實施例中之邏輯PUCCH結構;
第8圖表示CCE(控制通道元件)與分量載波索引之間的映射;
第9圖表示CCE與分量載波索引之間的第二映射表;以及
第10圖表示體現該發明之方法。
100‧‧‧映射規則產生器
Claims (48)
- 一種用於通訊之方法,包括: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至少兩個分量載波上之一第二通道傳送該確認資訊,其中在該第一通道上設有間隔,用以提供作為該確認資訊,該間隔包括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其中該第一部位與單一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對用於該第一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隱式資源分配;及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其他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及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顯式資源分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的至少一個參數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為上行鏈路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通道包括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判定資源索引資訊包括判定一資源索引值用以附加至索引起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的該至少一個參數包括下列至少一者:該第二通道之控制通道要件之預界定索引、該第二通道之最 低控制要件之索引、以及分量載波索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該至少一個參數包括下列至少一者:在共用共同資源索引資訊之分量載波中具有鄰近資源的控制通道要件之數目、及相鄰分量載波資源索引資訊間之第一通道資源之資源索引資訊的隔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包括使用下列方程式以界定資源索引,其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位及該第二部位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包括下列至少一者之發信號及接收一起點之一者:該間隔、該間隔之該第一部 位及該間隔之該第二部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部位包括保留間隔供如發行版8(Release 8)中所界定的動態排程的ACK/NACK之確認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資源索引資訊配置成在該第二部位中界定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隱式資源分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下列至少一者:半持續性、及持續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資源索引資訊與該第二通道之動態排程的分量載波相關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通道為下行鏈路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該確認資訊包括ACK/NACK。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包括在由該經判定的資源索引所界定之該第一通道中之該位置中傳送該確認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更包括使用在該第二通道上之資源與在該第一通道上之資源間的預界定映射供動態排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中以使用者設備及基地台之至少一者執行該方法。
- 一種電腦程式,包括在處理器上執行該程式時,配合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2項之方法中任一項的程式碼手段。
- 一種用於通訊之設備,包括:判定構件,用於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至少兩個分量載波上的一第二通道傳送該確認資訊,其中在該第一通道上設有間隔,用以提供作為該確認資訊,該間隔包括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其中該第一部位與單一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對用於該第一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的該構件使用隱式資源分配;及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其他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及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的該構件使用顯式資源分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響應於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的至少一個參數以及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至少一個參數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一通道為上行 鏈路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一通道包括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判定構件係組配來判定一資源索引值用以附加至索引起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設備,其中取決於該第二通道之資源分配的該至少一個參數包括下列至少一者:該第二通道之控制通道要件之預界定索引、該第二通道之最低控制要件之索引及分量載波索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設備,其中與該第一通道之組態相關之該至少一個參數包括下列至少一者:在共用共同資源索引資訊之分量載波中具有鄰近資源的控制通道要件之數目、及相鄰分量載波資源索引資訊間之第一通道資源之資源索引資訊的隔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判定構件組配來使用下列方程式以界定資源索引,其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設備,其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一部位及該第二部位至少部分重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包括下列至少一者之發信號或接收一起點之一者的構件:該間隔、該間隔之該第一部位及該間隔之該第二部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一部位包括保留間隔供如發行版8中所界定的動態排程的ACK/NACK之確認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該資源索引資訊配置成在該第二部位中界定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個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的該構件使用隱式資源分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設備,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的該構件使用下列至少一者:半持續性、及持續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資源索引資訊與該第二通道之動態排程的分量載波相關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二通道為下行鏈路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第二通道為實體下行鏈路控制通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該確認資訊包括ACK/NACK。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包括用於在由該經判定之資源索引所界定之該第一通道中之該位置中傳送該確認資訊之構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6項之設備,其中判定該資源索引資訊的該構件使用在該第二通道上之資源與在該第一通道上之資源間的預界定映射供動態排程。
- 一種用於通訊之設備,包括:處理器,係配置以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至少兩個分量載波上的一第二通道而傳送該確認資訊;以及信號資訊產生器,係組配來使用該經判定之資源索引資訊以產生信號資訊,其中在該第一通道上設有間隔,用以提供作為該確認資訊,該間隔包括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其中該第一部位與單一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配置來判定用於該第一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的該處理器使用隱式資源分配;及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其他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及其中配置來判定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的該處理器使用顯式資源分配。
- 一種用於通訊之設備,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含電腦程式碼之至少一個記憶體,該至少一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組配來與該至少一處理器配合,使該設備至少執行:判定資源索引資訊,該資源索引資訊界定第一通道中作為確認資訊之位置,響應於至少兩個分量載波上之一第二通道而傳送該確認資訊,其中在該第一通道上設有間隔,用以提供作為該確認資訊,該間隔包括第一部位及第二部位,其中該第一部位與單一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且其中對用於該第一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隱式資源分配;及其中該第二部位與至少一其他下行鏈路分量載波相關聯,及其中對用於該第二部位之資源索引資訊所作之判定使用顯式資源分配。
- 一種基地台,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46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 一種使用者設備,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24至46項中任一項之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1000333A GB2477082A (en) | 2010-01-11 | 2010-01-11 | Determining resource index information on th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n aggregated or component carrier downlink channe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145895A TW201145895A (en) | 2011-12-16 |
TWI607636B true TWI607636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4181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00792A TWI607636B (zh) | 2010-01-11 | 2011-01-10 | 用於通訊之方法及設備、相關電腦程式、以及基地台或使用者設備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19451B2 (zh) |
EP (2) | EP3346627A1 (zh) |
JP (1) | JP5777222B2 (zh) |
KR (1) | KR101503815B1 (zh) |
CN (1) | CN102783076B (zh) |
ES (1) | ES2666176T3 (zh) |
GB (1) | GB2477082A (zh) |
TW (1) | TWI607636B (zh) |
WO (1) | WO20110830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607333B1 (ko) | 2009-03-05 | 2016-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의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2148446A1 (en) | 2011-04-29 | 2012-11-01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
WO2013015576A2 (ko) * | 2011-07-27 | 2013-01-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8948111B2 (en) * | 2011-10-03 | 2015-0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CN103095395B (zh) | 2011-11-02 | 2017-09-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Pucch的资源配置方法、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8953478B2 (en) * | 2012-01-27 | 2015-02-10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
CN103313404B (zh) * | 2012-03-16 | 2017-06-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EP2834932B1 (en) * | 2012-04-05 | 2018-06-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
US9055569B2 (en) * | 2012-06-29 | 2015-06-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Uplink hybrid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ES3005335T3 (en) * | 2014-01-31 | 2025-03-14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WO2018024205A1 (en) * | 2016-08-02 | 2018-02-08 | Chou Chie Ming | Method for signaling ran profile index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68685A1 (en) * | 2008-04-29 | 200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gnment of ack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87652B2 (en) * | 2008-03-27 | 2014-04-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ACK/NAK resource allocation |
DE102008035356A1 (de) | 2008-07-29 | 2010-02-04 | Robert Bosch Gmbh | Ventilgehäuse |
KR101603338B1 (ko) * | 2008-08-11 | 2016-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571566B1 (ko) * | 2008-08-11 | 2015-11-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
KR101243469B1 (ko) * | 2008-11-14 | 2013-03-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489255B (zh) * | 2009-01-09 | 2014-01-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301816A (zh) * | 2009-02-02 | 2011-12-28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使用下行链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上行链路半持久性调度显式释放指示 |
KR101731333B1 (ko) * | 2009-03-25 | 2017-04-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611281B2 (en) * | 2009-04-02 | 2013-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e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US20100271970A1 (en) * | 2009-04-22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
CN101588224B (zh) * | 2009-05-19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
US9014138B2 (en) * | 2009-08-07 | 2015-04-21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irtual carrier for multi-carrier and coordinated multi-point network operation |
WO2011019795A1 (en) * | 2009-08-13 | 2011-02-1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
-
2010
- 2010-01-11 GB GB1000333A patent/GB2477082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29 JP JP2012548368A patent/JP57772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0-12-29 KR KR1020127021120A patent/KR101503815B1/ko active Active
- 2010-12-29 WO PCT/EP2010/070877 patent/WO201108306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12-29 CN CN201080065361.4A patent/CN102783076B/zh active Active
- 2010-12-29 EP EP18158030.9A patent/EP334662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29 EP EP10798141.7A patent/EP2524462B1/en active Active
- 2010-12-29 ES ES10798141.7T patent/ES2666176T3/es active Active
- 2010-12-29 US US13/521,563 patent/US9819451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1-10 TW TW100100792A patent/TWI607636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68685A1 (en) * | 2008-04-29 | 2009-10-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ssignment of ack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Huawei, "PUCCH desig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8bis , R1-093838, Miyazaki, Japan, Oct. 12-16, 2009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777222B2 (ja) | 2015-09-09 |
EP3346627A1 (en) | 2018-07-11 |
GB201000333D0 (en) | 2010-02-24 |
CN102783076B (zh) | 2016-09-28 |
EP2524462A1 (en) | 2012-11-21 |
ES2666176T8 (es) | 2018-06-15 |
US9819451B2 (en) | 2017-11-14 |
US20120320844A1 (en) | 2012-12-20 |
CN102783076A (zh) | 2012-11-14 |
TW201145895A (en) | 2011-12-16 |
WO2011083068A1 (en) | 2011-07-14 |
KR20120102162A (ko) | 2012-09-17 |
JP2013516935A (ja) | 2013-05-13 |
GB2477082A (en) | 2011-07-27 |
ES2666176T3 (es) | 2018-05-03 |
EP2524462B1 (en) | 2018-02-28 |
KR101503815B1 (ko) | 2015-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8006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
TWI607636B (zh) | 用於通訊之方法及設備、相關電腦程式、以及基地台或使用者設備 | |
US10602537B2 (en)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hannel | |
CN107637151B (zh) | 用于实现支持多达32个CC并且增强针对关联使用的动态PUCCH资源分配的eCA的方法 | |
JP2024023591A (ja) | Fdd‐tddジョイント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 |
JP5824566B2 (ja) | 物理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基地局、ユーザ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US9853779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
RU2758801C2 (ru) |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ороткого физического канал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pucch) для новой радиосети (nr) 5-го поколения (5g) | |
US20190081722A1 (en) |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WO2015002237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12751654B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JPWO2015008804A1 (ja) | 端末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
EP3281344A1 (en) |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allback operation | |
TW201208294A (en) | Base station, UE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of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 |
WO2015008830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KR2020012768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들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JP6751180B2 (ja) |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を使用するharqフィードバッ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