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82734B - 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2734B
TWI582734B TW104135560A TW104135560A TWI582734B TW I582734 B TWI582734 B TW I582734B TW 104135560 A TW104135560 A TW 104135560A TW 104135560 A TW104135560 A TW 104135560A TW I582734 B TWI582734 B TW I5827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substrate
distance
width
ce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5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5494A (zh
Inventor
顏崇紋
王兆祥
吳仕雄
彭煥光
賴瑞菊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2734B/zh
Priority to CN201510836607.8A priority patent/CN106652785B/zh
Priority to JP2016209878A priority patent/JP2017083838A/ja
Priority to US15/335,596 priority patent/US9766505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7154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54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2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2734B/zh
Priority to US15/682,891 priority patent/US20170371189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6Substrate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rectangula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電子元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非矩形之電子顯示面板及製造上述顯示面板之方法。
電子顯示裝置為一轉換電子訊號至可見影像之光電裝置,使觀看者可觀看上述電子訊號中所負載之資訊。近年來,電子顯示裝置例如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及有機電致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等已成為顯示器產品之主流。
上述電子顯示裝置由於具有低電壓操作、無輻射線散射、重量輕以及體積小等優點,已廣泛被應用於各種可攜式電子產品例如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個人隨身助理、以及可攜式行動電話中,並取代傳統電視及陰極射線管之顯示螢幕。
為了滿足現代電子產品多變之需求,業者於製造電子顯示裝置時更需進一步考量其外型。然而,傳統之製造工藝無法滿足非傳統矩形形狀之顯示裝置之量產條件。
根據本揭露的部分實施例,上述顯示面板包括一第 一基板、一第二基板、及一框膠。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該第一基板具有一顯示區。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一彎折段。該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節點,且該等節點各包括分布在一塗佈軌跡上的一節點中心。該顯示區與該第一基板的邊緣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兩相鄰之該等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D),且該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旋轉半徑(r),該距離(D)與該旋轉半徑(r)滿足以下關係式: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些實施例,上述顯示面板包括一第基板、一第二基板、及一框膠。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一第一彎折段與一第二彎折段。第一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第一節點,且該等第一節點各包括分布於一第一彎曲塗佈軌跡上的一第一節點中心。第二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第二節點,且該等第二節點各包括分布於一第二彎曲塗佈軌跡上的一第二節點中心。
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第一旋轉半徑(r1),且該第二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第二旋轉半徑(r2)。兩相鄰該等第一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1),且兩相鄰該等第二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D2)。該第一旋轉半徑(r1)大於該第二旋轉半徑(r2),且該第一距離(D1)大於該第二距離(D2)。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第一旋轉半徑(r1)與該第二旋轉 半徑(r2)滿足0<r2/r1<1之關係式,並且該第一距離(D1)與該第二距離(D2)滿足0<D2/D1<1之關係式。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框膠更包括一直線段,該直線段沿一直線塗佈軌跡設置。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並且,該第一彎折段更包括至少一連接部,該連結部連結兩相鄰的該等第一節點之間,其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寬度大於該連接部的寬度,且該連線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等第二節點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並且,該第二彎曲塗佈軌跡更包含一重疊部,該重疊部位於兩相鄰的該等第二節點之間,其中,該第二節點的寬度大於該重疊部的寬度,且該重疊部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外側邊緣與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間的最大距離係大於該第一節點的內側邊緣與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間的最大距離。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第一節點的外側邊緣包含有一第一端點、一第二端點、與一第三端點,其中,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具有一第三距離,該第二端點與該第三端點之間具有該第三距離;其中,該第一節點的內側邊緣包含有一第四端點、一第五端點、與一第六端點,其中,第四端點與第五端點之間具有該第三距離,該第五端點與該第六端點之間具有該第三距離;其 中,該第一端點、該第二端點、與該第三端點所圍成的面積,係大於該第四端點、該第五端點、與該第六端點所圍成的面積。
1、1d、1f、1g、1h‧‧‧顯示面板
10、10d、10f、10g、10h‧‧‧第一基板
111、113、115‧‧‧直側緣
112、114‧‧‧交會點
120‧‧‧邊緣
20‧‧‧第二基板
30‧‧‧顯示層
40、40d、40f、40g、40h‧‧‧框膠
41、41f、41g、‧‧‧直線段
42、42d、42f、42g、42h‧‧‧彎折段
43、43f、43g‧‧‧直線段
44、44d‧‧‧彎折段
45‧‧‧直線段
46‧‧‧彎折段
421、421f、421g、421h‧‧‧節點
422f、422g、422h‧‧‧節點
423‧‧‧連接部
441‧‧‧節點
443‧‧‧重疊部
461‧‧‧節點
463‧‧‧連接部
5‧‧‧方法
50、51、52、53、54‧‧‧步驟
6‧‧‧方法
60、61、62、63、64‧‧‧步驟
70‧‧‧噴嘴
A‧‧‧寬度(直線段寬度)
AA‧‧‧顯示區
B‧‧‧寬度(節點寬度)
C‧‧‧寬度(連接部寬度)
D‧‧‧寬度(重疊部寬度)
c1、c2、c4、c5、c6、c7、c8‧‧‧旋轉中心
ct1‧‧‧彎曲塗佈軌跡(第一彎曲塗佈軌跡)
ct2‧‧‧彎曲塗佈軌跡(第二彎曲塗佈軌跡)
ct3‧‧‧彎曲塗佈軌跡(第三彎曲塗佈軌跡)
ct4‧‧‧彎曲塗佈軌跡(第一彎曲塗佈軌跡)
ct5‧‧‧彎曲塗佈軌跡(第二彎曲塗佈軌跡)
ct6‧‧‧彎曲塗佈軌跡
ct7‧‧‧彎曲塗佈軌跡
ct8‧‧‧彎曲塗佈軌跡
D1‧‧‧距離(第一距離)
D2‧‧‧距離(第二距離)
D3、D4、D5、D6、D7、D8‧‧‧距離
d1、d2‧‧‧距離(第一距離)
I1、I2、I3‧‧‧交點
L1-L14‧‧‧連線
L15、L16‧‧‧半徑中垂線
n0、n2‧‧‧起點
n1、n3‧‧‧終點
na1、na2、na3、na4、na5‧‧‧節點中心
nb1、nb2、nb3、nb4、nb5‧‧‧節點中心
nc1、nc2、nc3、nc4、nc5‧‧‧節點中心
nd1、nd2、nd3、nd4、nd5‧‧‧節點中心
ne1、ne2、ne3、ne4、ne5‧‧‧節點中心
nf1、nf2、nf5‧‧‧節點中心
ng1、ng2、ng4‧‧‧節點中心
nh1、nh2‧‧‧節點中心
P1‧‧‧第一端點
P2‧‧‧第二端點
P3‧‧‧第三端點
P4‧‧‧第四端點
P5‧‧‧第五端點
P6‧‧‧第六端點
P7‧‧‧外側凸點
P8‧‧‧外側凸點
P9‧‧‧外側凸點
P10‧‧‧外側凸點
r1、r2、r4、r5、r6、r7、r8‧‧‧旋轉半徑
s1、s2‧‧‧直線
st1‧‧‧直線塗佈軌跡(第一直線塗佈軌跡)
st2‧‧‧直線塗佈軌跡(第二直線塗佈軌跡)
st3‧‧‧直線塗佈軌跡(第三直線塗佈軌跡)
μ1、μ2、μ6‧‧‧施作變異量
V1-V8‧‧‧交會點
第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部分結構之上視圖。
第3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施作變異量與節點中心間距之示意圖。
第4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中製作框膠之彎折段之方法之流程圖。
第5圖顯示第2圖中靠近交會點112之區域之放大圖。
第6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中製作框膠之彎折段之方法之流程圖。
第7圖顯示第2圖中靠近交會點114之區域之放大圖。
第8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框膠之示意圖。
第9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之示意圖。
第10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以顯微鏡觀察之影像。
第1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以顯微鏡觀察之影像。
第1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以顯微鏡觀察之 影像。
以下說明詳述本揭露之顯示面板。為了讓本揭露之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示做詳細說明。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且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複,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並且,為了明確說明各圖式所示之構件的大小及位置關係等,會有誇大呈現的情形。
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必需了解的是,為特別描述或圖示之元件可以此技術人士所熟知之各種形式存在。此外,當某層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時,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或指某層在其它層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層或基板之間夾設其它層。
此外,實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對性的用語,例如「較低」或「底部」及「較高」或「頂部」,以描述圖示的一個元件對於另一元件的相對關係。能理解的是,如果將圖示的裝置翻轉使其上下顛倒,則所敘述在「較低」側的元件將會成為在「較高」側的元件。
在此,「約」、「大約」之用語通常表示在一給定值或 範圍的20%之內,較佳是10%之內,且更佳是5%之內。在此給定的數量為大約的數量,意即在沒有特定說明的情況下,仍可隱含「約」、「大約」之含義。
第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之剖面示意圖。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顯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0、一第二基板20、一顯示層30、及一框膠40。顯示面板1的元件可以適當增加或減少,並不僅此為限。
顯示面板1可為液晶面板,例如為薄膜電晶體液晶面板。或者,液晶面板1可為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面板、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液晶面板、水平電場效應(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面板、邊緣電場效應(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液晶面板、膽固醇(Cholesteric)型液晶面板、藍相(Blue Phase)型液晶面板或其它任何適合之液晶面板。顯示面板1亦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或者,顯示面板1可為無機發光二極體面板。
在部分實施例中,第二基板20與第一基板10相隔一間距並覆蓋第一基板10之部分區域。顯示層30位於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20之間。顯示層30根據來自驅動單元(圖未示)之電子訊號作動而顯示影像。第一基板10可以是薄膜電晶體基板,具有複數畫素及開關元件等元件。第二基板20可以是彩色濾光片基板或透明蓋板(transparent cover substrate),具有電極圖案、黑色矩陣或彩色濾光片等元件,並可以具有觸控功能。顯示層30可以 是液晶(liquid crystal)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或者,顯示層30可以是無機發光二極體。
框膠40連結於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20之間並圍繞顯示層30。在一實施例中,框膠40係依照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之外緣的形狀或依照顯示面板1之顯示區AA的形狀沿一矩形之軌跡或沿一非矩形之軌跡施加於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之上,但並不僅此為限。在其餘未圖示之實施例中,框膠40在第一基板10之外緣與顯示區AA之間的區域任意塗佈。在一實施例中,顯示區AA為顯示元件設置的區域,其係用以顯示影像。
第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之部分結構之上視圖。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為非矩形基板且包括複數個側緣111、113、115依序相連,其中側緣111、113係通過交會點112連結,並且側緣113、115係通過交會點114連結。在第2圖所顯示之實施例中,側緣111、113在交會點112所形成之夾角係大於側緣113、115在交會點114所形成之夾角。
在一實施例中,框膠40係沿一非矩形之塗佈軌跡施加於第一基板10之上,其中塗佈軌跡包括複數個直線塗佈軌跡(例如:第一直線塗佈軌跡st1、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及複數個彎曲塗佈軌跡(例如: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
具體而言,塗佈框膠40時,首先在一第一直線塗佈軌跡st1形成一直線段41於第一基板10之上,其中第一直線塗佈軌 跡st1與直側緣111相隔一間距並平行於直側緣111。接者,在一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形成一彎折段42於第一基板10上相鄰交會點112的位置,其中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具有一致之曲率,旋轉半徑為r1,旋轉中心為c1。
接者,在一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形成一直線段43於第一基板10之上,其中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與直側緣113相隔一間距並平行於直側緣113。接者,在一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形成一彎折段44於第一基板10上相鄰交會點114的位置,其中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具有一致之曲率,旋轉半徑為r2,旋轉中心為c2。接者,在一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形成一直線段45於第一基板10之上,其中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與直側緣115相隔一間距,並平行於直側緣115。
上述第一、二、三直線塗佈軌跡st1、st2、st3與對應的直側緣111、113、115之間距可以相同或相異。如第2圖所示,一圓(顯示於第2圖右側之圓)係相切於第一直線塗佈軌跡st1以及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其中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重疊於上述圓之一部分,且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之旋轉半徑r1相同於上述圓之半徑。另外,一圓(顯示於第2圖左側之圓)係相切於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以及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其中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重疊於上述圓之一部分,且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之旋轉半徑r2相同於上述圓之半徑。
在施加框膠40於第一、二彎曲塗佈軌跡ct1、ct2時, 用於施加框膠40的噴嘴70的位移係由一控制元件(圖未示,例如:機械手臂)所控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並非完全沿第一、二彎曲塗佈軌跡ct1、ct2提供框膠40於第一基板10之上。相反地,噴嘴70係沿複數個通過連結第一、二彎曲塗佈軌跡ct1、ct2上相鄰二個節點中心之直線提供框膠40於第一基板10之上。並且,噴嘴70在上述二個節點中心移動過程中具有變動的加速度。詳細說明將於後方關於第5、7圖之實施例中說明。藉由上述方法控制噴嘴70之位移,框膠40可以有效率的塗佈於第一基板10之上,顯示面板1的生產時間可以因而降低。
在以下說明中,框膠40的彎折段上相鄰二個節點中心間之連線與對應之彎曲塗佈軌跡之最大間距稱作「施作變異量」。在相同彎曲塗佈軌跡上,節點中心數目越多,施作變異量越小,彎折段的形狀與彎曲塗佈軌跡高度重疊,但施加框膠40所需花費的製程時間亦同時加長。相反地,節點中心數目越少,施作變異量越大,彎折段的形狀與彎曲塗佈軌跡低度重疊,但施加框膠40所需花費的製程時間亦同時減少。
因此,如第3圖所示,若彎曲塗佈軌跡ct具有旋轉半徑r,且可允許之施作變異量為μ,在設定節點中心數目A達到最小值C minimum 的條件下,旋轉半徑r與施作變異量μ滿足下列方程式: θ=360/A
if AC minimum ,then r-r cos(180/A)→μ
因此,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最佳化距離D optimized 滿足下列方程式:if A=C minimum ,then r-r cos(θ/2)=μ
cos2(θ/2)+sin2(θ/2)=1
根據上述方程式可得知,在一個面板中,若施作變異量μ值固定,則旋轉半徑r越大則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最佳化距離D optimized 越大。然而,在一個面板中,施作變異量μ也可不固定,則旋轉半徑r越大不代表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最佳化距離D optimized 越大。
在部分實施例中,為了避免框膠40的彎折段影響顯示區AA之顯示,或者為了避免框膠溢出第一基板10,框膠40在彎折段上的施作變異量係根據顯示區AA與基板邊緣的距離d而決定。舉例而言,如第2圖所示,直側緣111與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AA的邊緣120的距離為d1,而直側緣115與顯示面板1的顯示區AA的邊緣120的距離為d2,其中距離d2等於距離d1。因此,框膠40的 彎折段42施作時的施作變異量係相等於框膠40的彎折段44施作時的施作變異量。
在部分實施例中,框膠的彎折段施作時的施作變異量為基板邊緣至顯示區AA的距離d,其值依照不同的邊框需求而可做任意調整,例如100μm、150μm或200μm,但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依照面板預設的施作變異量,施作者即可得知,框膠40在相對應的塗佈軌跡上至少需要連接多少數量的節點中心才不會對顯示面板1的顯示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將基板邊緣至顯示區AA的距離d作為施作變異量,代入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距離D的方程式,則可知將框膠40製作在面板上,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距離D應滿足下列的方程式:
第4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中製作框膠40之彎折段42之方法5之流程圖。為了清楚描述,第4圖的流程圖將搭配第5圖之示意圖進行說明。另外,第4圖中的部份步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被取代或是刪除。
製作框膠40之彎折段42之方法說明如下。
彎折段42之方法5開始於步驟50,其中,以一噴嘴70提供一框膠材料。接著,方法5進行至步驟51,其中,以一小於0之加速度a1降低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5圖所示,將噴嘴70從彎折段42之起始點n0移動至位於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上最相鄰之節點中心na1。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 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從噴嘴70施加直線段41時的設定速度V0逐漸下降,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增至寬度b。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在到達節點中心na1時,速度為0。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在到達節點中心na1時,速度仍大於0。
在部分實施例中,在形成彎折段42之前,係先以一設定速度V0沿第一直線塗佈軌跡st1移動噴嘴70,並透過噴嘴70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以形成框膠40之直線段41於第一基板10上,其中框膠40之直線段41具有寬度A。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係沿第一直線塗佈軌跡st1從彎折段42之起始點n0移動至節點中心na1。
接著,方法5進行至步驟52,以一大於0之加速度a2加快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5圖所示,將噴嘴70自節點中心na1沿連結節點中心na1與節點中心na2之直線s1前進至上述直線s1之中心點。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增加,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減至寬度C。
在部分實施例中,當噴嘴70到達直線s1的中心點時,噴嘴70的移動速度係V1係大於噴嘴70施加直線段41時的設定速度V0。或者,當噴嘴70到達直線s1的中心點時,噴嘴70的移動速度係V1係小於噴嘴70施加直線段41時的設定速度V0。或者,當噴嘴70到達直線s1的中心點時,噴嘴70的移動速度係V1係等於噴嘴 70施加直線段41時的設定速度V0。在部分實施例中,步驟52是在噴嘴70移動直線s1的中心點之前或之後才結束。
接著,方法5進行至步驟53,其中,以一小於0之加速度a3降低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5圖所示,將噴嘴70自直線s1的中心點沿直線s1前進至節點中心na2。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降低,於是框膠40之寬度再次增加。
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以加速度a1及加速度a3移動相同時間,且加速度a1相等於加速度a3,於是框膠40在節點中心na2同樣具有寬度B,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其餘實施例中,加速度a1可以相異於加速度a3,於是框膠40在節點中心na1之寬度係相異於框膠40在節點中心na2之寬度。
接著,以相似步驟52、53的方式,使噴嘴70依序沿連結節點中心na2、na3間的直線、連結節點中心na3、na4間的直線、及連結節點中心na4、na5間的直線提供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之上。
接著,方法5進行至步驟54,以一大於0之加速度a2加快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5圖所示,將噴嘴70自節點中心na5沿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至彎折段42之終點n1。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增加,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減。在部分實施例中,步驟53持續執行直至噴嘴70之移動速度增加至噴嘴70沿第 一直線塗佈軌跡st1移動之設定速度V0為止。
在上述實施例中,相鄰節點中心na1-na5間距離相同 間距D1,最佳化的間距D1係滿足方程式,其中r1為 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的旋轉半徑,μ1為彎折段42的施作變異量。若將μ1以直側緣111與顯示區AA之間的距離d1代入,則間距D1應滿足下述方程式:
在部分實施例中,彎折段42在相對每一節點中心na1-na5的位置分別定義一節點421,每一節點421之寬度係具有窄-寬-窄變化之變化且位於一圓形範圍內。上述圓形範圍之圓心位於對應之節點中心,且圓形範圍之半徑係小於0.5倍之間距D1。並且,彎折段42在相鄰節點421之間定義一連接部423。節點421的最大寬度B係大於直線段41的寬度A,並且直線段41的寬度A係大於或等於連接部423之最小寬度C。在部分實施例中,上述寬度A、B、C係定義於垂直於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1之方向。
第6圖顯示根據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中製作框膠40之彎折段44之方法6之流程圖。為了清楚描述,第6圖的流程圖將搭配第7圖之示意圖進行說明。另外,流程圖中的部份步驟在其他實施例中可被取代或是刪除。
製作框膠40之彎折段44之方法說明如下。
彎折段44之方法6開始於步驟60,其中,以一噴嘴70提供一框膠材料。接著,方法6進行至步驟61,其中,以一小於0 之加速度a1降低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7圖所示,將噴嘴70從彎折段44之起始點n2移動至位於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上最相鄰之節點中心nb1。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從噴嘴70施加直線段43時的設定速度V0逐漸下降,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增至寬度B。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在到達節點中心nb1時,速度為0。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在到達節點中心nb1時,速度仍大於0。
在部分實施例中,在形成彎折段44之前,係先以設定速度V0沿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移動噴嘴70,並透過噴嘴70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以形成框膠40之直線段43於第一基板10上,其中框膠40之直線段43具有寬度A。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係沿第二直線塗佈軌跡st2從彎折段44之起始點n2移動至節點中心nb1。
接著,方法6進行至步驟62,以一大於0之加速度a2加快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7圖所示,將噴嘴70自節點中心nb1沿連結節點中心nb1與節點中心nb2之直線s2前進至上述直線s2之中心點。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增加,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減至寬度D。
在部分實施例中,當噴嘴70到達直線s2的中心點時,噴嘴70的移動速度係V2係小於噴嘴70施加直線段43時的設定速度V0。或者,噴嘴70的移動速度係V2係等於噴嘴70施加直線段43時的設定速度V0。在部分實施例中,步驟62是在噴嘴70移動直線 s2的中心點之前或之後才結束。
接著,方法6進行至步驟63,其中,以一小於0之加速度a3降低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7圖所示,將噴嘴70自直線s2的中心點沿直線s2前進至節點中心nb2。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降低,於是框膠40之寬度再次增加。
在部分實施例中,噴嘴70以加速度a1及加速度a3移動相同時間,且加速度a1相等於加速度a3,於是框膠40在節點中心nb2同樣具有寬度B,但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其餘實施例中,加速度a1可以相異於加速度a3,於是框膠40在節點中心nb1之寬度係相異於框膠40在節點中心nb2之寬度。
接著,以相似步驟62、63的方式,使噴嘴70依序沿連結節點中心nb2、nb3間的直線、連結節點中心nb3、nb4間的直線、及連結節點中心nb4、nb5間的直線提供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之上。
接著,方法6進行至步驟64,以一大於0之加速度a2加快噴嘴70之移動速度,並且,如第7圖所示,將噴嘴70自節點中心nb5沿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至彎折段44之終點n3。在上述過程中,噴嘴70持續提供定流量之框膠材料於第一基板10上,並且噴嘴70之移動速度逐漸增加,於是框膠40之寬度漸減。在部分實施例中,步驟63持續執行直至噴嘴70之移動速度增加至噴嘴70沿第三直線塗佈軌跡st3移動之設定速度V0為止。
在上述實施例中,相鄰節點中心nb1-nb5間距離相同 間距D2,最佳化的間距D2係滿足方程式,其中r2為 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2的旋轉半徑,μ2為彎折段44的施作變異量。施作變異量μ2相等於施作變異量μ1。若將μ1以直側緣115與顯示區AA之間的距離d2代入,則間距D2應滿足下述方程式:
在部分實施例中,彎折段44在相對每一節點中心nb1-nb5的位置分別定義一節點441,每一節點441之寬度係具有窄-寬-窄變化之變化且位於一圓形範圍內。上述圓形範圍之圓心位於對應之節點中心,且圓形範圍之半徑係小於0.5倍之間距D2。並且,在上述二個相鄰圓形範圍重疊處,彎折段44具有一重疊部443。節點441的最大寬度B係大於直線段41的寬度A,並且直線段41的寬度A係小於重疊部443之最小寬度D。在部分實施例中,上述寬度A、B、D係定義於垂直於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2之方向。
再次參照第2圖並搭配參考第4、6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框膠40之第一彎折段42與第二彎折段44的施作變異量相等,且旋轉半徑r2係小於旋轉半徑r1。因此,根據上述公式D optimized 可得知,距離D2係小於距離D1。亦即,旋轉半徑r1與旋轉半徑r2滿足0<r2/r1<1之關係式,並且距離D1與距離D2滿足0<D2/D1<1之關係式。
第8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框膠40之示意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框膠40更包括一彎折段46。彎折段46包括 複數個節點461,且節點461各包括分布在一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上的一節點中心nc1-nc5。並且,彎折段46包括複數個連結部463位於相鄰二個節點461之間。
在部分實施例中,節點461的外側邊緣4612(節點461上遠離顯示區AA之邊緣)與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之最大間距,係較內側邊緣4614(節點461上靠近顯示區AA之邊緣)與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之最大間距大。節點461非對稱於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
詳而言之,如第8圖所示,節點461的外側邊緣4612包含有一第一端點p1、一第二端點p2、與一第三端點p3,其中第一端點p1與第二端點p2之間具有一既定間距,第二端點p2與第三端點p3之間具有上述既定間距。另一方面,節點461的內側邊緣4614包含有一第四端點p4、一第五端點p5、與一第六端點p6,其中,第四端點p4與第五端點p5之間具有上述既定間距,該第五端點p5與該第六端點p6之間具有上述既定間距。該第一端點p1、該第二端點p2、與該第三端點p3所圍成的面積,係大於該第四端點p4、該第五端點p5、與該第六端點p6所圍成的面積。
在部分實施例中,節點461的內側邊緣4614係較相鄰之連接部463靠近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亦即,節點461的內側邊緣4614與第三彎曲塗佈軌跡的距離小於連接部463與第三彎曲塗佈軌跡的距離。
在第8圖顯示之實施例中,由於彎折段46的內側邊緣 4614較外側邊緣4612靠近第三彎曲塗佈軌跡ct3之特徵,彎折段46不會溢流至顯示區AA內。如此一來,顯示區AA受框膠40影響之顯示缺陷將不會產生。
第9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f以顯微鏡觀察之影像。顯示面板1f包括一第一基板10f與一框膠40f。框膠40f之彎折段42f位於直線段41f與直線段43f之間。
框膠40f之節點中心的位置係以下列方式確定。
首先,連結在直線段41f上任二個框膠中心411f、412f,以形成連線L1。接著,連結在直線段43f上任二個框膠中心431f、432f,以形成連線L2。接著,在連線L1與連線L2交會處定義一交點I1。
接著,在彎折段42f上找到節點421f。節點421f為直線段41f沿塗佈方向接到彎折段42f後,第一個在寬度上具有窄-寬-窄變化之區段。接著,從節點421f的外側凸點p7繪出一垂直於連線L1之連線L3,其中,節點421f的外側凸點p7為節點421f的外側邊緣與連線L1之間,距離最大的一點,並在連線L3與連線L1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f1,此即為節點421f之節點中心。接著,以交點I1為圓心,並以交點I1至節點中心nf1之距離為半徑作一圓形,並在圓形與連線L2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f5,此即為另一節點425f之節點中心nf5。
節點中心nf1與節點中心nf5所位於之彎曲塗佈軌跡之旋轉中心c6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由節點中心nf1繪出一與連 線L1垂直之連線L4。接著,由節點中心nf5建立一與連線L2垂直之連線L5。接著,在連線L4與連線L5之交會處定義一交點c6。交點c6即彎曲塗佈軌跡ct6之旋轉中心,而旋轉中心c6與節點中心nf1之距離r6即為彎曲塗佈軌跡ct6之旋轉半徑。
節點421f之節點中心nf1與相鄰之節點422f之節點中心nf2之距離D6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找出相鄰節點421f之另一節點422f。節點422f為沿塗佈方向上自節點421f觀察,第一個在寬度上具有窄-寬-窄變化之區段。接著,建立一連線L6於節點422f的外側凸點p8與旋轉中心c6之間。上述外側凸點p8的取法,是以旋轉中心c6為圓心畫出一個剛好切到節點422f外側的圓,該圓與節點422f外側的切點即為外側凸點p8。
接著,以旋轉中心c6為圓心並以旋轉半徑r6為半徑畫出彎曲塗佈軌跡ct6。接著,在連線L6與彎曲塗佈軌跡ct6之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f2,此即節點422f之節點中心。彎折段42f上,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距離D6即為節點中心nf1與節點中心nf2之直線距離。然而,節點中心nf2的取法並不以上述為限。在部分實施例中,節點中心nf2為節點422f的幾何中心。
在第9圖所揭露的實施例中,基板10f邊緣與顯示區AA的距離d為基板10f邊緣的一區段與顯示區AA之間的最短距離,且該區段係以下述方式確定:在基板10f邊緣上,連線L4與基板10f邊緣的交會點以及連線L5與基板10f邊緣的交會點之間的區段。
第10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g以顯微鏡觀察之影像。顯示面板1g包括一第一基板10g與一框膠40g。框膠40g之彎折段42g位於直線段41g與直線段43g之間。
框膠40g之節點中心的位置係以下列方式確定。
首先,連結在直線段41g上任二個框膠中心411g、412g,以形成連線L7。接著,連結在直線段43g上任二個框膠中心431g、432g,以形成連線L8。接著,在連線L7與連線L8交會處定義一交點I2。
接著,在彎折段42g上找到節點421g。節點421g為直線段41g沿塗佈方向接到彎折段42g後,第一個在寬度上具有窄-寬-窄變化之區段。接著,從節點421g的外側凸點p9繪出一垂直於連線L7之連線L9,其中,節點421g的外側凸點p9為節點421g的外側邊緣與連線L7之間,距離最大的一點,並在連線L9與連線L7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g1,此即為節點421g之節點中心。接著,以交點I2為圓心,並以交點I2至節點中心ng1之距離為半徑作一圓形,並在圓形與連線L8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g4,此即為另一節點424g之節點中心ng4。
節點中心ng1與節點中心ng4所位於之彎曲塗佈軌跡之旋轉中心c7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由節點中心ng1繪出一與連線L7垂直之連線L10。接著,由節點中心ng4建立一與連線L8垂直之連線L11。接著,在連線L10與連線L11之交會處定義一交點c7。交點c7即彎曲塗佈軌跡ct7之旋轉中心,而旋轉中心c7與節點中心 ng1之距離r7即為彎曲塗佈軌跡ct7之旋轉半徑。
節點421g之節點中心ng1與相鄰之節點422g之節點中心ng2之距離D7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找出相鄰節點421g之另一節點422g。節點422g為沿塗佈方向上自節點421g觀察,第一個在寬度上具有窄-寬-窄變化之區段。接著,建立一連線L12於節點422g的外側凸點p10與旋轉中心c7之間。上述外側凸點p10的取法,是以旋轉中心c7為圓心畫出一個剛好切到節點422g外側的圓,該圓與節點422g外側的切點即為外側凸點p10。
接著,以旋轉中心c7為圓心並以旋轉半徑r7為半徑畫出彎曲塗佈軌跡ct7。接著,在連線L12與彎曲塗佈軌跡ct7之交會處定義一交點ng2,此即節點422g之節點中心。彎折段42g上,相鄰節點中心之間的距離D7即為節點中心ng1與節點中心ng2之直線距離。然而,節點中心ng2的取法並不以上述為限。在部分實施例中,節點中心ng2為節點422g的幾何中心。
在第10圖所揭露的實施例中,基板10g邊緣與顯示區AA的距離d為基板10g邊緣的一區段與顯示區AA之間的最短距離,且該區段係以下述方式確定:基板10g邊緣上,連線L10與基板10g邊緣的交會點以及連線L11與基板10g邊緣的交會點之間的區段。
第11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d之示意圖。顯示面板1d包括一第一基板10d與框膠40d。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0d為一橢圓形基板,框膠40d沿第一基板10d之邊緣塗佈 於第一基板10d之上。
在部分實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d之短軸兩端之鄰近處,框膠40d包括一第一彎折段42d。第一彎折段42d沿分布在一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4上的一節點中心nd1、nd2、nd3塗佈。兩相鄰之節點中心nd1、nd2、nd3之間具有一距離D4,且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4具有一旋轉半徑r4,以及一旋轉中心c4。
在第一基板10d之長軸兩端之鄰近處,框膠40d包括一第二彎折段44d。第二彎折段44d沿分布在一第二彎曲塗佈軌跡ct5上的一節點中心ne1、ne2、ne3塗佈。兩相鄰之節點中心ne1、ne2、ne3之間具有一距離D5,且第一彎曲塗佈軌跡ct5具有一旋轉半徑r5,以及一旋轉中心c5。
在部分實施例中,框膠40d之第一彎折段42d與第二彎折段44d的施作變異量相等,且旋轉半徑r5係小於旋轉半徑r4。因此,根據上述公式D optimized 可得知,距離D5係小於距離D4。亦即,旋轉半徑r4與旋轉半徑r5滿足0<r5/r4<1之關係式,並且距離D4與距離D5滿足0<D5/D4<1之關係式。
第12圖顯示本揭露之部分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h以顯微鏡觀察之影像。顯示面板1h包括一第一基板10h與一框膠40h。框膠40h具有一折彎段42。
框膠40h之折彎段42之旋轉中心c8的位置係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在節點421h內側邊緣上任取兩點v1、v2,並做一中垂線L13。接著,在相同的節點421h內側邊緣上再任取另外 兩點v3、v4,並做另一中垂線L14。以兩中垂線L13、L14交會處定義一交點I3。接著,以交點I3為圓心畫出一個逼近節點421h內側邊緣的圓。上述圓的圓周與節點421h內側邊緣具有兩個最遠交會點v5、v6。兩交會點v5、v6可得一半徑中垂線L15。以相同方式對另一節點422h做另一半徑中垂線L16。兩半徑中垂線L15、L16的交點即為旋轉中心c8。
節點421h之節點中心nh1與相鄰之節點422h之節點中心nh2之距離D8以下列方式確定。首先,找出相鄰節點421h與422h之節點中心。節點421h的節點中心nh1在半徑中垂線L15上,節點421h寬度一半的位置。節點422h的節點中心nh2在半徑中垂線L16上,節點422h寬度一半的位置。接著,將兩個節點中心連線即可得相鄰節點之間的距離D8。節點中心與旋轉中心的距離即為旋轉半徑r8。然而,節點中心nh1與nh2的取法並不以上述為限。在部分實施例中,節點中心nh1為節點421h的幾何中心。節點中心nh2為節點422h的幾何中心。
本揭露之實施例提供一種塗佈框膠於基板之方式,由於塗佈框膠的參數(節點中心數、節點中心間距)係被控制,以達到最少製作時間之需求。因此,顯示面板的製造時間可以減少,顯示面板的產量因此可以獲得提昇。另一方面,由於塗佈框膠的施作變異量係被控制於一範圍內,框膠塗佈至顯示面板之顯示區的現象同樣可以獲得避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 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1‧‧‧顯示面板
10‧‧‧第一基板
111、113、115‧‧‧直側緣
112、114‧‧‧交會點
120‧‧‧邊緣
40‧‧‧框膠
41、43、45‧‧‧直線段
42、44‧‧‧彎折段
70‧‧‧噴嘴
AA‧‧‧顯示區
c1、c2‧‧‧旋轉中心
ct1‧‧‧彎曲塗佈軌跡(第一彎曲塗佈軌跡)
ct2‧‧‧彎曲塗佈軌跡(第二彎曲塗佈軌跡)
d1、d2‧‧‧距離
r1、r2‧‧‧旋轉半徑
st1‧‧‧直線塗佈軌跡(第一直線塗佈軌跡)
st2‧‧‧直線塗佈軌跡(第二直線塗佈軌跡)
st3‧‧‧直線塗佈軌跡(第三直線塗佈軌跡)

Claims (10)

  1.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顯示區;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以及一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且包括一彎折段,該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節點,且該等節點各包括分布在一彎曲塗佈軌跡上的一節點中心,其中,該顯示區與該第一基板的邊緣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兩相鄰之該等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D),且該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旋轉半徑(r),該距離(D)與該旋轉半徑(r)滿足以下關係式:
  2. 一種顯示面板,包含: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設置;一框膠,位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該框膠包括:一第一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第一節點,且該等第一節點各包括分布於一第一彎曲塗佈軌跡上的一第一節點中心;以及一第二彎折段,包括複數個第二節點,且該等第二節點各包括分布於一第二彎曲塗佈軌跡上的一第二節點中心;其中,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第一旋轉半徑(r1),且該第二彎曲塗佈軌跡具有一第二旋轉半徑(r2); 其中,兩相鄰該等第一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D1),且兩相鄰該等第二節點中心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D2);其中,該第一旋轉半徑(r1)大於該第二旋轉半徑(r2),且該第一距離(D1)大於該第二距離(D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旋轉半徑(r1)與該第二旋轉半徑(r2)滿足0<r2/r1<1之關係式,並且該第一距離(D1)與該第二距離(D2)滿足0<D2/D1<1之關係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框膠更包括一直線段,該直線段沿一直線塗佈軌跡設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彎折段更包括至少一連接部,該連結部連結兩相鄰的該等第一節點之間,其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寬度大於該連接部的寬度,且該連線部的寬度小於或等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二節點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彎曲塗佈軌跡更包含一重疊部,該重疊部位於兩相鄰的該等第二節點之間,其中,該第二節點的寬度大於該重疊部的寬度,且該重疊部的寬度大於該直線段的寬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等第一節點的外側邊緣與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間的最大距離係大於該第一節點的內側邊緣與該第一彎曲塗佈軌跡間的最大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節點的外側邊緣包含有一第一端點、一第二端點、與一第三端點,其中,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具有一既定間距,該第二端點與該第三端點之間具有該既定間距;其中,該第一節點的內側邊緣包含有一第四端點、一第五端點、與一第六端點,其中,第四端點與第五端點之間具有該既定間距,該第五端點與該第六端點之間具有該既定間距;其中,該第一端點、該第二端點、與該第三端點所圍成的面積,係大於該第四端點、該第五端點、與該第六端點所圍成的面積。
TW104135560A 2015-10-28 2015-10-28 顯示面板 TWI582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5560A TWI582734B (zh) 2015-10-28 2015-10-28 顯示面板
CN201510836607.8A CN106652785B (zh) 2015-10-28 2015-11-26 显示面板
JP2016209878A JP2017083838A (ja) 2015-10-28 2016-10-26 表示パネル
US15/335,596 US9766505B2 (en) 2015-10-28 2016-10-27 Display panel
US15/682,891 US20170371189A1 (en) 2015-10-28 2017-08-22 Display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5560A TWI582734B (zh) 2015-10-28 2015-10-28 顯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5494A TW201715494A (zh) 2017-05-01
TWI582734B true TWI582734B (zh) 2017-05-11

Family

ID=58634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5560A TWI582734B (zh) 2015-10-28 2015-10-28 顯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766505B2 (zh)
JP (1) JP2017083838A (zh)
CN (1) CN106652785B (zh)
TW (1) TWI5827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5407B1 (ko) * 2016-06-30 2023-07-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20190348224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modulating device
CN111128030B (zh) * 2020-01-02 2021-11-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8825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Jin-Young Choi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touch panel
JP2010277099A (ja) * 2010-07-09 2010-12-09 Casio Computer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419931A (zh) * 2011-11-18 2012-04-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201316214A (zh) * 2011-10-14 2013-04-16 Hong-Da Liu 交錯式驅動的觸控感應方法、觸控感應模組及顯示器
TW201327513A (zh) * 2011-12-30 2013-07-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US20140176891A1 (en) * 2011-08-10 2014-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0693A (en) * 1991-08-19 1993-12-14 Smiths Industries, Inc. Enlarged area addressable matrix
US6317186B1 (en) * 1998-12-28 2001-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aling corner regions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1235758A (ja) * 2000-02-23 2001-08-31 Fujitsu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151585B2 (en) * 2001-10-03 2006-12-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corner pattern of the sealant having a portion substantially wider than another pattern connected to the corner pattern
CN100371805C (zh) * 2004-06-28 2008-02-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0383645C (zh) * 2004-07-31 2008-04-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US20070000603A1 (en) * 2005-07-01 2007-01-04 Nords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t least one continuous line of viscous material between two components of an electronic assembly
JP2007264102A (ja) * 2006-03-27 2007-10-1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59885B2 (ja) * 2006-11-21 2011-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2062975A (zh) * 2007-03-30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KR100883072B1 (ko) * 2007-07-12 2009-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100131314A (ko) * 2009-06-05 2010-12-15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페이스트 도포방법 및 그 방법에 의하여 형성된 페이스트 패턴을 가지는 기판
CN101989010B (zh) * 2009-08-05 2012-11-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封框胶涂布装置及方法
JP2013231906A (ja) * 2012-05-01 2013-11-14 Japan Display Inc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522513B2 (en) * 2014-04-29 2016-12-20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CN104483782B (zh) * 2014-12-18 2018-03-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胶框的涂布方法
CN104777678A (zh) * 2015-04-20 2015-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4865723B (zh) * 2015-05-07 2017-09-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方法
CN104932154A (zh) * 2015-07-08 2015-09-2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81082B1 (ko) * 2015-07-31 2022-03-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58825A1 (en) * 2007-08-31 2009-03-05 Jin-Young Choi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touch panel
JP2010277099A (ja) * 2010-07-09 2010-12-09 Casio Computer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40176891A1 (en) * 2011-08-10 2014-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201316214A (zh) * 2011-10-14 2013-04-16 Hong-Da Liu 交錯式驅動的觸控感應方法、觸控感應模組及顯示器
CN102419931A (zh) * 2011-11-18 2012-04-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201327513A (zh) * 2011-12-30 2013-07-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2785A (zh) 2017-05-10
CN106652785B (zh) 2019-09-10
US20170123246A1 (en) 2017-05-04
US9766505B2 (en) 2017-09-19
TW201715494A (zh) 2017-05-01
US20170371189A1 (en) 2017-12-28
JP2017083838A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26774B (zh) 阵列基板、柔性显示器件及电子设备
TWI582734B (zh) 顯示面板
US916594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thereof
KR2016004946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16200659A (ja) トランジスタ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6409145A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838271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13948544B (zh) 显示面板、拼接屏和显示装置
CN207516703U (zh) 显示装置
CN10952444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7335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曲面显示面板
CN10729090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116921A (en) Display panel
CN103018986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和驱动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WO2017049850A1 (zh)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及面板制作方法
EP2799926A1 (en)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alignment rubbing method
TWI571685B (zh) 畫素陣列
CN113767321A (zh) 显示装置
WO2020093498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2755083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9505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204009305U (zh) 显示面板和应用其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TWI530398B (zh) 顯示面板
CN102998855B (zh) 像素单元、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11223879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