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72385B - 自動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自動注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2385B
TWI572385B TW101138548A TW101138548A TWI572385B TW I572385 B TWI572385 B TW I572385B TW 101138548 A TW101138548 A TW 101138548A TW 101138548 A TW101138548 A TW 101138548A TW I572385 B TWI572385 B TW I5723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outer casing
trigger button
proximal
nee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8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8819A (zh
Inventor
西蒙 布里爾頓
湯瑪士 坎普
Original Assignee
賽諾菲阿凡提斯德意志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1118623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2583707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賽諾菲阿凡提斯德意志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賽諾菲阿凡提斯德意志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3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3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78Syringes
    • A61M5/20Automatic syringes, e.g.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piston rod, with automatic needle injection, filling automatically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Description

自動注射器
本發明相關於一種自動注射器,用於提供一藥劑的劑量。
提供注射是一種對使用者和醫療照護專業人士帶來很多精神和肉體兩者的風險與挑戰的過程。
注射裝置(亦即,能從藥劑容器輸送藥劑的裝置)典型上可為兩類-手動裝置和自動裝置。
手動裝置中-使用者必須提供機械動能以驅動液體通過針頭。這典型上以按鈕/柱塞的某種形式為之,其必須在注射期間由使用者連續按壓。此方式會帶給使用者很多不利之處。若使用者停止按壓按鈕/活塞,那麼注射亦將停止。此意味著若裝置沒被適當使用(亦即,柱塞沒被完全按壓至其終端位置),使用者僅能給予不足量之藥劑.特別是如果患者是老人或手足不靈活者,對於使用者注射力可能太高。
按鈕/柱塞的延伸量可能太大。如此使用者可能不方便觸及一完全展伸的按鈕。注射力和按鈕延伸量的組合可導致手的顫抖/震動,其結果是在插入的針頭移動時使不舒服感增加。
自動注射裝置的目的是使注射治療的自我提供對病患更加容易。目前利用自我提供的注射所給予的治療包括糖尿病(胰島素和較新的GLP-1級藥物)、偏頭痛、荷爾蒙治療、抗凝血劑等的藥物。
自動注射係完全或部分取代來自標準注射器提供的非口服藥物所涉及之作業的裝置。這些作業可包含保護性注射器蓋的移除、針頭往病患皮膚的插入、藥劑的注射、針頭的移除、針頭的保護 和裝置再使用的避免。此克服很多手動裝置的缺點。注射力/按鈕延伸量、手震動和輸送不完整劑量的可能性減少。觸發可由多種手段實施、例如一觸發鍵和針頭觸及其注射深度的動作。在一些裝置中輸送液體的能量由一彈簧提供。
美國專利公開案US2002/0095120A1揭示一自動注射裝置,當一張力彈簧被釋放時其自動注射一事先量測的液體藥物量。張力彈簧移動一安瓿(ampoule)且當注射針頭被釋放時其從一儲存位置移動到部署位置。安瓿的內含物隨後被在安瓿內部中向前施力於一活塞的彈簧張力而排出。在液體藥物被注射後,儲存於張力彈簧中的張力被釋放且注射針頭被自動退回其原始儲存位置。
高黏度藥劑需要高力道來排出它們通過相對細的注射針頭。為了得到這些力量需要強大的驅動彈簧。當插入針頭至皮膚時,此能導致使用者感覺到的大衝擊,且當觸發注射時導致使用者感覺到的強大力量。
本發明的目的係提供一改良的自動注射器。
該目的係由一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自動注射器達成。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係在附屬申請專利範圍項給予。
在本說明書的內容中,術語近位(proximal)指的是在注射期間指向病患的方向,而術語遠位(distal)指的是指離病患的相反方向。術語向內(inwards)指的是指向自動注射器的縱軸的徑向,但術語向外(outward)指的則是徑向指離縱軸的相反方向。
在一例示實施例中,一提供一藥劑的劑量的注射裝置包含一具有近位端和遠位端的外殼、一用於容納一注射器的載件和觸發按鈕。在一第一狀態中,觸發按鈕係耦合於外殼和/或載件且緊靠外殼的遠位端,在一中間狀態中,外殼相對於載件和觸發按鈕近位移動,且觸發按鈕接合載件。在一第二狀態中,觸發按鈕和載件相對於外殼近位移動,且觸發按鈕脫離載件並接合外殼。
在一例示實施例中,觸發按鈕包含一用於接合外殼和載 件的可偏斜樑。外殼包含一用於接合該樑的外殼止動裝置。該樑包含一用於接合外殼止動裝置的第一斜面。載件包含一用於接合該樑的載件止動裝置。該樑包含一用於接合載件止動裝置的第二斜面。在第一狀態中,該樑接合外殼止動裝置和/或載件止動裝置。在第二狀態中,該樑接合外殼止動裝置,且該樑緊靠載件。在中間狀態中,該樑接合載件止動裝置,且該樑緊靠外殼。
本發明的近一步應用領域從之後的詳細敘述會變得明顯。然而,應理解的是詳細的敘述和特定例,雖然指明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僅是為了說明而提供,因為從此詳細敘述,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的各種變化和修飾對熟習本技藝者而言並無困難。
本發明將可由後續的詳細敘述及所伴隨的圖式能夠完全被理解,其中該詳細敘述及圖式係僅用於說明,因而並未限制本發明。
1‧‧‧自動注射器
2‧‧‧底座
2.1‧‧‧彈性樑
2.2‧‧‧第一樑頭
2.3‧‧‧近位第三斜面
2.4‧‧‧遠位第七斜面
2.5‧‧‧孔
2.6‧‧‧第三夾
2.7‧‧‧狹縫
2.8‧‧‧第四樑頭
2.9‧‧‧第三肋
2.10‧‧‧第五夾
2.11‧‧‧第六夾
3‧‧‧注射器
4‧‧‧中空注射針頭
5‧‧‧針頭保護鞘
6‧‧‧停止器
7‧‧‧載件
7.1‧‧‧斜面件
7.2‧‧‧近位第四斜面
7.3‧‧‧遠位第五斜面
7.4‧‧‧載件止動裝置
7.5‧‧‧第二凹部
7.6‧‧‧遠位第十斜面
7.7‧‧‧第三凹部
7.8‧‧‧第十二斜面
7.9‧‧‧縱向孔
7.10‧‧‧第二肋
7.11‧‧‧第一窗
7.12‧‧‧第一夾
7.13‧‧‧第二夾
7.14‧‧‧第一段
7.15‧‧‧第二段
7.16‧‧‧第三樑頭
7.17‧‧‧第五凹部
7.18‧‧‧第四肋
7.19‧‧‧第十四斜面
7.20‧‧‧第十五斜面
7.21‧‧‧第七夾
7.22‧‧‧孔
7.23‧‧‧加厚壁部
8‧‧‧驅動彈簧
9‧‧‧柱塞
9.1‧‧‧斜面件
9.2‧‧‧近位斜面肋
10‧‧‧載件端面
11‧‧‧推力面
12‧‧‧外殼
12.2‧‧‧第一外殼止動裝置
12.3‧‧‧第二外殼止動裝置
12.4‧‧‧第一肋
12.5‧‧‧第一後擋
12.6‧‧‧第四凹部
12.7‧‧‧斜面件
12.8‧‧‧第六凹部
12.9‧‧‧第二窗
12.10‧‧‧第三窗
12.11‧‧‧遠位端面
12.12‧‧‧第五肋
13‧‧‧觸發按鈕
13.4‧‧‧近位樑
13.5‧‧‧向外第一斜面
13.6‧‧‧向內第二斜面
13.7‧‧‧斜面向外凸座
13.8‧‧‧向內突起
13.9‧‧‧第二後擋
13.7‧‧‧孔
14‧‧‧栓釘
14.1‧‧‧近位延伸件
15‧‧‧彈性臂
16‧‧‧第一凹部
17‧‧‧遠位柱塞套筒
17.1‧‧‧彈性斜面閂
18‧‧‧止動機構
19‧‧‧控制彈簧
20‧‧‧第一套環
20.1‧‧‧箭頭
20.2‧‧‧向外第六斜面
20.3‧‧‧向內第九斜面
20.4‧‧‧標籤
20.5‧‧‧第四夾
20.6‧‧‧向內近位第十三斜面
20.7‧‧‧方塊
20.8‧‧‧第五夾
21‧‧‧第二套環
21.1‧‧‧近位樑
21.2‧‧‧第二樑頭
21.3‧‧‧向內凸座
21.4‧‧‧遠位向外第八斜面
21.5‧‧‧縱向肋
22‧‧‧蓋子
22.1‧‧‧內套筒
23‧‧‧倒鉤
24‧‧‧針頭延伸控制機構
25‧‧‧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
26‧‧‧按鈕釋放機構
27‧‧‧柱塞釋放機構
28‧‧‧回饋構件
28.1‧‧‧伸長部分
28.2‧‧‧遠位端部
28.3‧‧‧向外第十一斜面
28.4‧‧‧遠位端梢
28.5‧‧‧斜面
29‧‧‧回饋彈簧
30‧‧‧第二彈性樑
30.1‧‧‧斜面向內凸座
31‧‧‧回饋釋放機構
32‧‧‧指示窗
33‧‧‧空隙
D‧‧‧遠位端、遠位方向
I‧‧‧向內方向
M‧‧‧藥劑
O‧‧‧向外方向
P‧‧‧近位端、近位方向
圖1係顯示在一蓋子和針頭保護鞘移除後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2係顯示具有外殼相對於底座移動於近位方向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3係顯示具有一被壓下的觸發按鈕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4係顯示針頭前進期間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5係顯示具有針頭在延伸的近位位置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6係顯示藥劑輸送期間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圖7係顯示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其中停止器位於注射器的一近位端的附近;圖8係顯示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其中外殼相對於底座移動於遠位端方向;圖9係顯示具有退入針頭安全位置之針頭的自動注射器的二縱向剖面; 圖10係概略圖,顯示一止動機構,其用來在四個不同狀態中控制外殼相對於底座的移動;圖11係概略圖,顯示一針頭延伸控制機構,其用來控制在六個不同狀態中控制一第一套環的移動;圖12係概略圖,顯示在三個不同狀態中的一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圖13係概略圖,顯示一回饋釋放機構,其在三個不同狀態中指示注射的結束;圖14係概略圖,顯示在三個不同狀態中的一柱塞釋放機構;圖15係概略圖,顯示在三個不同狀態中的一按鈕釋放機構;圖16係柱塞釋放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等角視圖;圖17係按鈕釋放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圖18係顯示止動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圖19係止動機構的一第三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圖20係回饋釋放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圖21係顯示針頭延伸控制機構的另一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其亦設置以在針頭退回和針頭延伸時執行止動機構的功能;圖22係圖21的針頭延伸控制機構的一等角視圖;圖23係顯示針頭延伸控制機構的一第三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其亦設置以執行止動機構的功能;圖24係圖23的針頭延伸控制機構的一等角視圖;圖25係顯示回饋釋放機構的一第三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圖26係一具有褶子的套筒觸發器而非一觸發按鈕的自動注射器的另一實施例;圖27係一觸發前的自動注射器的遠位端的縱向剖面,其具有一替代的回饋釋放機構;以及圖28係一釋放後的自動注射器的遠位端的縱向剖面, 其具有圖27的替代的回饋釋放機構。
本說明書的術語中的斜面接合係兩個元件間的接合,它們其中至少一個具有用來接合另一元件的斜面,從此方面來看,若元件其中之一沒被防止向旁屈曲,當元件彼此軸向推擠,此元件會向旁屈曲。
圖1a和1b係顯示不同剖面平面中一自動注射器1的二縱向剖面,不同剖面平面彼此之間幾乎成90度夾角,其中自動注射器1係在啟動注射前的起始狀態。自動注射器1包含一底座2,以下,底座2通常被認為是固定於定位的,所以其它構件的移動被描述成相對於底座2。一注射器3,例如,Hypak注射器,具有一中空注射針頭4,設置於自動注射器1的近位部分中。當自動注射器1或注射器3被組裝時,針頭保護鞘(未圖示)附接於針頭4。停止器6係設來密封注射器3的遠端和移動藥劑M通過中空針頭4。注射器3被保持在一管狀載件7中且以其近位端被支撐於該管狀載件7。載件7係可滑動地設於底座2中。
壓縮彈簧形狀的一驅動彈簧8設置在載件7的遠位部分。一柱塞9用來遞送驅動彈簧的力至停止器6。
驅動彈簧8被裝載在載件7的遠位載件端面10和設在柱塞9的遠位的一推力面11之間。
載件7係容納注射器3、驅動彈簧8和柱塞9的關鍵元件,注射器3、驅動彈簧8和柱塞9係從注射器3射出藥劑M的必需構件。因此這些構件可被稱為一驅動次組件。
底座2和載件7設置於一管狀外殼12內。一觸發按鈕13設在外殼12的遠位端。在一柱塞釋放機構27中,一栓釘14於近位方向P從觸發按鈕13的一遠位端面突出於源自且遠向延伸自驅動彈簧8內柱塞9的推力面11的二彈性臂15之間以防止它們在起始狀態A時向彼此屈曲,此圖示於圖14A。在圖14A中僅彈性臂15之一者被顯示來說明這原理。彈性臂15被外部捕捉在一遠位載件套筒17的個別的第一凹部16中,該遠位載件套筒17貼附於遠位載件端面10的遠端 且設置於驅動彈簧8的內部。彈性臂15接合在第一凹部16中防止柱塞9相對於載件7的軸向移位。彈性臂15是傾斜的,以此方式在驅動彈簧8的負載下於柱塞9和載件7之間的相對運動時向內屈曲彈性臂15,此在起始狀態A時其由栓釘14防止。
載件7被一止動機構18鎖在底座2以防止相對移位,止動機構18的細節在圖10A至10D有說明。
觸發按鈕13最初被一按鈕釋放機構26接合於外殼12而不能被壓下。按鈕釋放機構26的細節說明於圖15A至15C,現參閱圖15A,按鈕釋放機構26包含觸發按鈕13上的一彈性近位樑13.1,近位樑13.1具有一向外第一斜面13.2和一向內第二斜面13.3。在圖15A所說明的起始狀態A中,向內第二斜面13.3接合在載件7的一斜面載體止動裝置7.4中,防止觸發按鈕13移出遠位端D。觸發按鈕13近位緊靠外殼12和載件7兩者,因此被防止於近位方向P被壓下。
請再參閱圖1A和1B,另一壓縮彈簧形狀的一控制彈簧19設置於載件7周圍且在一近位第一套環20和一遠位第二套環21間作動。控制彈簧19用來移動載件7且因而在近位方向P移動驅動次組合以進行針頭延伸或在遠位方向D移動驅動次組合以進行針頭退回。
在如圖1A和1B所示的狀態前,一蓋子22附接至外殼12的近位端且針頭保護鞘5仍然定位在針頭4和注射針轂的上方。蓋子22的一內套筒22.1設置在底座2的內部且蓋住針頭保護鞘5。一倒鉤23貼附在內套筒22.1中。倒鉤23接合針頭保護鞘5以進行聯合軸向移位。
自動注射器1的操作順序如下述:一使用者從外殼12的近位端拔出蓋子22。倒鉤23將針頭保護鞘5結合到蓋子22。因而,在蓋子22移除時針頭保護鞘5亦被移除。圖1A和1B顯示蓋子22和針頭保護鞘已移除的自動注射器1。藉由在如圖10A中所示的一狀態A的止動機構18,載件7和注射器3被防止移動於近位方向P。現參閱圖10A,止動機構18包含具有一向內突出的第一樑頭2.2的底座2上的一彈性樑2.1。第一樑頭2.2 具有一近位第三斜面2.3。止動機構18更包含載件7上的一長菱形斜面件7.1,該長菱形斜面件7.1具有一近位第四斜面7.2和一遠位第五斜面7.3。在狀態A中第一樑頭2.2的一圓滑化遠位側在遠位方向D緊靠斜面件7.1,抵抗載件7在近位方向P相對於底座2的移動。外殼12上的一肋被提供來防止彈性樑2.1的向外偏斜,藉此,亦防止載件7相對於底座2的移動。
請再參閱圖1A和1B,使用者抓住外殼12且將在近位端P從外殼12突出的底座2抵住一注射部位,例如,病患的皮膚。當自動注射器1壓抵注射部位時,外殼12相對於底座2移位於近位方向P移入一前方位置,如圖2A和2B所示。第二套環21被鎖於外殼12且相對於底座2和相對於自動注射器1的幾乎所有其它構件與外殼12一齊移動,因而輕微壓縮控制彈簧19抵住第一套環20,由於在詳細說明於圖11A中的一狀態A中的一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該第一套環20被底座2阻止移動於近位方向P。現請參閱圖11A,一箭頭20.1形狀的彈性件係設於第一套環20的近位端上。在被壓縮的控制彈簧19的負載下,具有箭頭20.1的第一套環20正被施力於近位方向P。箭頭20.1上的一向外第六斜面20.2與底座2上的一第二遠位第七斜面2.4作用,將箭頭20.1傾斜於一向內方向I,但被箭頭20.1向內緊靠載件7阻止。因而,第一套環20不能移位於近位方向P。
箭頭20.1可具有一不同於圖11A至11F中的幾何形狀,例如在圖1至9中的被圓滑化的箭頭20.1。箭頭20.1的功能不受此變化影響。
請再參閱圖2A和2B,由於在詳細說明於圖12A中的一狀態A中的一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25,第二套環21被鎖於外殼12。現參閱圖12A,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25包含第二套環21上的一彈性近位樑21.1,近位樑21.1具有一第二樑頭21.2,該第二樑頭21.2具有一向內凸座21.3和一遠位向外第八斜面21.4。遠位向外第八斜面21.4接合於一斜面第二外殼止動裝置12.2,以此方式在遠位方向D的控制彈簧19的負載下傾斜第二樑頭21.1和第二套環21於向內方向I,但被向內凸座21.3向內緊靠載件7阻止。
請再參閱圖2A和2B,若使用者要將外殼12移離注射部位,蓋子22移除後控制彈簧19擴張,自動注射器1回復至起始狀況,如圖1A和1B所示。
在如圖2A和2B的狀態中,載件7繼續被止動機構18阻止移動於近位方向P,然而,隨著外殼12在其前方的位置,當外殼12上的肋亦已移動且不再阻止彈性樑2.1的向外偏斜時止動機構18被解鎖。載件7被止動機構18鎖於底座2,外殼12相對於載件7的移動使按鈕釋放機構28轉換至圖15B所示的一中間狀態B。當外殼12被移動時,利用近位樑13.1上的向外第一斜面13.2接合於設在載件7中的一斜面載件止動裝置7.4中來使觸發按鈕13保持緊靠載件7。當外殼12進一步移位於近位方向P時,它外部支撐近位樑13.1,因而將觸發按鈕13鎖於載件7。觸發按鈕13現從外殼12的遠位端D突出且準備好被按壓。
在如圖2A和2B的狀態中,使用者於近位方向P壓下觸發按鈕13。當觸發按鈕13緊靠載件7時,載件7正於近位方向P推抵底座2。載件7和底座2在止動機構18中互動。由使用者按壓觸發按鈕13而施加的力經由底座2被帶到注射部位上而不是在觸發按鈕13和外殼12之間。當使用者按下觸發按鈕13時,止動機構18提供一阻力。一旦使用者施加超過一預定值的力時,止動機構18釋放,啟動注射循環。現參閱圖10B,圖10B顯示在狀態B的止動機構18,在來自載件7上的長菱形斜面件7.1的負載下,底座2上的彈性樑2.1開始彎曲,儲存彈性能。不管斜面件7.1上的近位第四斜面7.2,第一樑頭2.2和近位第四斜面7.2的接觸面間的磨擦阻止第一樑頭2.2於向外方向O的移動直到彈性變形樑2.1中的拉直力大到足夠克服它。在此點,彈性樑2.1被偏斜於向外方向O移出載件7的路徑,因而使載件7移位於近位方向P。當載件7於近位方向P行進足夠遠時,載件7上的長菱形斜面件7.1從第一樑頭2.2的下方通過,如此使它鬆弛且於向內方向I移回如圖10C所示的狀態C中的長菱形斜面件7.1的遠端之後,同時限制載件7於遠位方向D相對於底座2的移位。
一旦載件7於近位方向P相對於第一套環20滑動得夠 遠,則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被轉換至如圖11B所示的狀態B,在圖11B中載件7已移位於近位方向P,在如此程度上,第一套環20上的箭頭20.1不再被內部支撐。這可由載件7中的第二凹部7.5達成。在控制彈簧19的負載之下,箭頭20.1現偏斜於向內方向I進入第二凹部7.5到達如圖11C所示的狀態C。第一套環20現從底座2解耦。取而代之,箭頭20.1藉由一向內第九斜面20.3耦合第一套環20至載件7而在第二凹部7.5的近位端接合載件7上的一遠位第十斜面7.6。因此,從此點開始,控制彈簧19繼續移動載件7於近位方向P。當使用者推進針頭4其行程的一比例,在針頭4突出於近位端P之前,控制彈簧19接管注射。因此,使用者所經歷的是按壓按鈕,而不是手動插入針頭。
止動機構18端賴使用者施加一力而不是一位移。一旦施加的力超過需要轉換止動裝置的力,則使用者會完全按下觸發按鈕13,確保第一套環20會經常轉換。若使用者無法克服止動裝置,如圖2A和2B所示,觸發按鈕13回到其未使用狀態並準備做使用。這特徵避免自動注射器1到達未界定狀態。
圖3A和3B顯示自動注射器1,其觸發按鈕13被充分壓下以讓控制彈簧19耦合至載件7上且繼續移動載件7前進,但仍未緊靠外殼12。
耦合至第一套環20的載件7被控制彈簧19驅動移位於近位方向P。當注射器3設來與載件7聯合軸向移位時,注射器3和針頭4亦被移位,導致針頭4突出於近位端P且被插入注射部位。觸發按鈕13相對於外殼12回到其起始位置,藉此近位樑13.1被向內第二斜面13.3偏斜於向外方向O,接合載件止動裝置7.4中的一斜面,因此,近位樑13.1偏斜入第一外殼止動裝置12.1且從載件7閂至外殼12。載件7進一步移位於近位方向P,防止近位樑13.1的向內偏斜使得向外第一斜面13.2不能從第一外殼止動裝置12.1脫離。
如圖4A和4B所示,緊接針頭4到達整個注射深度之前,觸發按鈕13上的栓釘14從載件7上的彈性臂15間拔出而足以使彈性臂15向內偏斜。因而,柱塞釋放機構27到達如圖14B所示的狀態B,同時彈性臂15不再被栓釘14內部支撐。由於彈性臂15斜面接 合於第一凹部16中,在驅動彈簧8的負載下被偏斜而到達如圖14C所示的狀態C。因此,柱塞9從載件7釋放出來且被驅動彈簧8驅動於近位方向P,準備排出藥劑M。從彈性臂15之間拉出栓釘14的力由控制彈簧19提供而需要偏斜彈性臂15脫離與載件7的接合之力由驅動彈簧8提供。
當柱塞9移動且關閉至停止器6的間隙時,載件7於近位方向P的移動由控制彈簧19推動第一套環20完成。因為針頭延伸期間就底座2而言載件7移動,所以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到達圖11D所示的狀態D。箭頭20.1已隨載件7移動且仍被底座2保持向內偏斜,如此防止第一套環20脫離載件7。箭頭20.1必須能偏斜於向外方向O而容許退回,其將討論於下。為了容許向外偏斜,箭頭20.1近位地行進超過如圖11A至11F所示的部分底座2,該部分緊鄰底座2中的一孔2.5。然而,在其針頭延伸動作的大約第二半段期間,只要外殼12正被保持壓抵注射部位且在控制彈簧19的負載之下不使其在遠位方向D退回超過預先界定的距離,則箭頭20.1將被外殼12上的一第一肋12.3(未顯示在圖11A至11F中,參閱圖4A至7A)阻止偏斜於向外方向O。
如圖5A和5B所示,針頭4現整個插入注射部位。在觸發按鈕13被按壓和針頭4被整個插入之間的時間很短,然而數個機械操作發生在這段時間內。針頭延伸深度由載件7相對於底座2而不是相對於外殼12所界定,所以若使用者畏懼或無法緊緊握住自動注射器1抵著皮膚,只有外殼會於遠位方向D移動而注射深度保持固定不變。
在驅動彈簧8的作用力下,柱塞9一關閉至停止器6的間隙,停止器6就於近位方向P被推動在注射器3內,通過針頭4遞送藥劑M。
如圖6A和6B所示,緊接藥劑排出終點且停止器6幾乎已到注射器3的底部之前,一回饋構件28被釋放。尤其大部分由於注射器3的公差的累積需要在藥物完全排出之前回饋而必需常常被釋放。否則,以零件的某種組合,回饋應不常常釋放。回饋構件28包含 一設置於柱塞9上的彈性臂15之間的伸長部分28.1和設置而緊靠觸發按鈕13的栓釘14上的一近位延長部份14.1的一遠位端部28.2。二第二彈性臂30源自柱塞9且延伸於遠位方向D。一回饋彈簧29設置來藉由近位壓擠柱塞9上的一肋且遠位壓擠回饋構件28的遠位端部28.2而相對於柱塞9將回饋構件28偏壓於遠位方向D。
注意:因為不影響按鈕釋放機構26的功能,回饋構件28未清晰圖示於圖15A、15B和15C。釋放回饋構件28的回饋釋放機構31概略圖示於圖13A、13B和13C中。現參閱圖13A,回饋釋放機構31包含第二彈性臂30。一斜面向內凸座30.1設置於每一第二彈性臂30上,該每一第二彈性臂30分別接合回饋構件28的伸長部分28.1上的一向外第十一斜面28.3,以此方式在回饋彈簧29的負載之下,第二彈性臂30偏斜於向外方向O。在回饋釋放機構31的一起始狀態A中,第二彈性臂藉由載件7的外部支撐而防止偏斜向外,如此防止回饋構件28相對於柱塞9的移位。如圖6A和6B所示,直到緊接藥劑完全排出加上停止器6幾乎已到達注射器3的終點之前,回饋構件28隨著柱塞9移動且保持在狀態A。在此點,柱塞9已相對於載件7移位於近位方向P至如此程度以至於第二彈性臂30到達載件7中的一孔7.22以便不再被載件7外部支撐。回饋釋放機構31如此已到達圖13B的狀態B。由於斜面向內凸座30.1和向外第十一斜面28.3間的斜面接合,在回饋彈簧29的負載下第二彈性臂30向外偏斜,如此將回饋構件28脫離柱塞9且被圖13C所示的狀態C中的回饋彈簧29驅動,使回饋構件28移動於遠位方向D。因此,回饋構件28被加速於遠位方向D且遠位端部28.2撞擊在觸發按鈕13上的栓釘14的近位延長部份14.1上,產生藥劑輸送即將結束的聽覺和觸覺回饋至使用者(比較圖7A和7B)。
圖7A和7B顯示自動注射器1,其停止器6已完全到達注射器3的底部。
如上所示,只要外殼12的移動少於一預先界定的距離,在控制彈簧16的作用力下使用者能讓外殼12於遠位方向移動幾個毫米而不影響針頭4的位置。若使用者在任何時間希望結束注射, 他必須使外殼12於遠位方向D移動超過該距離。圖8A和8B顯示自動注射器1,其底座被延伸,例如,自動注射器1從注射部位舉升且外殼12一路到底移於遠位方向D以致底座2從外殼12的近位端突出。當外殼12被移動時,第一套環20釋放載件7,然後第二套環21從外殼12釋放及於遠位方向D拉動載件7。這轉換的順序是重要的,因為若套環20、21同時附接於載件7,退回會失敗。藉由以外殼12的顯著位移,分離套環20、21的轉換可將其克服。
第一套環20的轉換顯示在圖11E和11F。在圖11E中,例如自動注射器1移離注射部位期間,在控制彈簧19的負載下,外殼12已被容許移動於遠位方向D。第一肋12.3(未圖示,見圖8A)從箭頭20.1後被向外移開。第一套環20正仍被控制彈簧19推動於近位方向。由於箭頭20.1上的向內第九斜面20.3接合載件7上的遠位端第十斜面7.6,箭頭20.1被偏斜於向外方向O進入底座2的孔2.5(圖示於圖11A至11F)針頭延伸機構24抵達圖11E所示的狀態E,從載件7解耦第一套環20且將它閂至底座2。
例如,當從注射部位移開時,當外殼12正進一步相對於底座移動於遠位方向D時,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25從其狀態A(參見圖12A)轉換入顯示於圖12B中的狀態B。當載件7被止動機構18恰當固定於如上所述的其狀態C中時(參見圖10C)外殼12和鎖於外殼12的第二套環21一齊移動於遠位方向D。由於此移動,第二套環21上的近位樑21.1的第二樑頭21.2上的向內凸座21.3不再向內緊靠載件7。取而代之,由於在控制彈簧19的負載之下,第二樑頭21.1斜面接合於斜面第二外殼止動裝置12.2,向內凸座21.3被偏斜於向內方向I進入載件7中的一第三凹部7.7。隨著第二套環21從外殼12解耦且耦合於載件7,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25因而到達如圖12C所示的狀態C。因為有小的滑動力,在注射器退回控制機構25轉換至狀態C前,止動機構18施加一小的阻滯力至載件7的移動,該小滑動力由第二套環21施予,當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已經轉換入狀態E時,於外殼12在遠位方向D移位時,拖拉載件7於遠位方向D。若在第二套環21轉換前,載件7於遠位方向D移動太遠,則在向外凸座21.3能偏斜入第 三凹部7.7前,外殼12走完行程,防止退回。
從止動機構18的位置C(參見圖11C)開始,載件7和因而長菱形斜面件7.1在控制彈簧19的負載之下移位於遠位方向D。因此,長菱形斜面件7.1的遠位第五斜面7.3接合彈性樑2.1的第一樑頭2.2上的近位第三斜面2.3,在某種程度上,偏斜彈性樑2.1於向內方向I。這施予小阻滯力至需要確保第二套環21轉換至載件7的載件7的移動。當第一樑頭2.2一從圖10D所示的狀態D中的斜面件7.1完全向內時,彈性樑2.1和長菱形斜面件7.1就偏向旁邊而使彈性樑2.1通過而不會接觸長菱形斜面件7.1。
藉由第一套環20緊靠底座2,控制彈簧19於其近位端被接地於外殼12中。如圖10D所示,控制彈簧19的遠位端移動第二套環21於遠位方向D,載件7和因而具有針頭4的注射器3與其一齊移動並克服止動機構18。注意:相對於具有針罩的自動注射器,當使用者一使外殼12移位夠遠時,針頭4就被自動注射器1退出皮膚,該具有針罩的自動注射器需要使用者從注射部位移除自動注射器,藉此他本身從皮膚拉出針頭以使針罩前進。
注意:在退回之前,柱塞9上的肋和回饋構件28的遠位端部28.2之間的空間,即回饋彈簧29被接地處,係大於回饋彈簧29的自由長度。此意味當載件7退回時(亦即,減少柱塞9和回饋構件28之間的距離),回饋彈簧29不需再擠壓且如此不提供任何阻滯力。
為了防止回饋構件28在一劑量的末端和退回之前發出聲響,可考慮讓回饋彈簧29的自由長度等於柱塞9上的肋和回饋構件29的遠位端部28.2之間的空間。在此情形中,於退回期間,回饋彈簧29應必須再被壓縮,減少驅動退回的最後部分的力量。然而,回饋彈簧29係很低速且已經計算而在對可靠的退回之可接受容差界限內。
如圖9A和9B所示,當遠位套環21碰到外殼12上的第一後擋12.4時,退回結束。第一套環20上的箭頭20.1在圖11F所示的狀態F中被載件7內部支撐且如此被防止偏斜於向內方向I。箭頭20.1的向外第六斜面20.2接合於外殼12上的第一肋12.3後,防止外 殼再被推動於近位方向P。餘隙可被提供於箭頭20.1和第一肋12.3之間以容許作為公差。
止動機構18返回如圖10A中的狀態A,如它起始所為相對於底座2鎖定載件7,然而,外殼12不能相對於底座2移動,即它現不能被解鎖。
第一套環20上的標籤20.4通過外殼12中的指示窗32可被看到一指示自動注射器1已被使用。
圖16係柱塞釋放機構27的另一實施例的等角視圖。柱塞釋放機構27防止柱塞9於近位方向P相對於載件7的移動直到載件7移動於近位方向P進行針頭延伸為止,相對於圖14的柱塞釋放機構27,其中載件7和觸發按鈕13的相對移動係用來觸發柱塞9的釋放,圖16的另一實施例藉由載件7相對於第二套環21的移動,釋放柱塞9。圖16顯示柱塞釋放之前的柱塞釋放機構27。第二套環21被顯示為透明以增進清晰度。柱塞9正被驅動彈簧8推動於近位方向P。為了讓柱塞9前進,它必須繞著載件7上的一第十二斜面7.8轉動。柱塞9上的一斜面件9.1設來接合第十二斜面7.8。斜面件9.1的轉動被第二套環21上的向內縱向肋21.5阻擋,縱向肋21.5係在載件7中的縱向孔7.9中設有鍵條而形成。外殼12和第二套環21維持在同一位置,亦即,彼此耦合用來聯合軸向移位。如上所述,壓下觸發按鈕13時,驅動次組合的一部份的載件7和柱塞9被移動於近位方向P,首先被使用者壓下觸發按鈕13,然後經由第一套環20被控制彈簧19接管。一旦載件7在近位方向P相對於第二套環21移動夠遠,則由於在驅動彈簧8的負載下套環9上的斜面件9.1斜面接合第十二斜面7.8,套環9上的斜面件9.1解除第二套環2.1上的縱向肋21.5的束縛而能旋轉通過縱向肋21.5的近位端。因此,驅動彈簧8推進柱塞9於近位方向P以便排出藥劑M。
圖17係按鈕釋放機構26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不同於圖15的按鈕釋放機構26,其藉由轉換觸發按鈕13的接地於載件7和外殼12之間在皮膚接觸時給予觸發按鈕13的顯露,圖17的按鈕釋放機構26以觸發按鈕13被鎖住但突出於外殼12的遠位端開始。 一旦在底座接觸皮膚時載件7已移動於遠位方向D,按壓觸發按鈕13和啟動自動注射器1是可能的。此確保一依序的操作。
在圖17的實施例中,觸發按鈕13具有二近位樑13.1,它們各具有一斜面向外凸座13.4。顯示於圖17的起始狀態中,斜面向外凸座13.4分別接合在外殼12中的第四凹部12.5中。載件7內部支撐近位樑13.1防止斜面向外凸座13.4從第四凹部12.5脫離,以此方式阻止近位樑13.1向內偏斜。近位樑13.1上的向內突起13.5緊靠載件7上的一第二肋7.10,以此方式防止載件7在起始狀態進一步移動於近位方向P。一旦在底座2接觸皮膚時,載件7已移動於遠位方向D,則載件7中的一第一窗7.11被移往向內突起13.5後面以便由於在按壓觸發按鈕13時近位樑13.1斜面接合於第四凹部12.5中使近位樑13.1向內偏斜。近位樑13.1現被外殼12外部支撐且甚至在針頭4退回時保持接合於載件7。因此觸發按鈕13不返回其起始位置,指出自動注射器1已被使用。
圖18A和18B顯示止動機構18的另一實施例的兩縱向剖面。圖10A至10D的止動機構18具有控制載件7相對於底座2的移動的多重功能,因為第一樑頭2.2繞著長菱形斜面件7.1行進所以其可被認為是一”跑道”機構。圖18A和18B的另一止動機構18使用三個夾7.12、7.13、2.6去產生同樣效果。
第一夾7.12設成一向外偏壓的彈性樑於載件7上,其從載件7延伸於近位方向P。第一夾7.12係設置來在皮膚接觸時底座2被壓下或更確切的說外殼12被移位之前防止載件7被移動於近位方向P。第一夾7.12由並排的兩段組成。一第一段7.14藉由緊靠底座2於凹部中防止載件7於近位方向P的移動。一第二段7.15設成一向外突出夾頭,該向外突出夾頭設成被底座12上的斜面件12.6向內傾斜用來釋放第一夾7.12,藉此當與皮膚接觸,外殼12被移位於近位方向P時,從底座2解鎖載件7。在底座2中的縱向狹縫2.7設來一旦此鎖住狀態已釋放,則使第二段7.15滑動於近位方向P。第一夾7.12和底座2間的輕微磨擦力提供需確保退回的阻滯力。
第二夾7.13係設成在載件7上的一彈性樑,延伸於遠 位方向D且具有一向外突出且具有一近位斜面的第三樑頭7.16。第三樑頭7.16作為一後擋抵著底座2上的第三肋2.9,用來防止載件7從其起始位置移動於遠位方向D。在插入注射器3到載件7之前在此位置載件7和底座2與第二夾7.13組合於一起,插入注射器3到載件7係藉由第三樑頭7.16上的近位斜面變得容易。注射器3藉由防止向內偏斜將夾鎖在定位,如此產生一固定止擋。
第三夾2.6係底座2上的一彈性樑,延伸於遠位端方向D。第三夾2.6上的一斜面第四樑頭2.8係設來向內接合於載件7中之一第五凹部7.17。一旦第一夾7.12被解鎖,在壓下觸發按鈕13時,藉由加壓載件7於近位方向P,使用者能加負載於第三夾2.6。在壓縮中第三夾2.6被加載,亦即,由於它斜面接合載件7,它會向外彎且突然釋放,提供類似於圖10B所示的止動功能。
圖19係止動機構18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其是圖18A和18B的實施例上的變化。在此實施例中第三夾2.6的止動功能已加入第一夾7.12。外殼12和載件7間的鎖住被以同樣方式釋放,但止動裝置藉由偏斜第一夾7.12向內一第二階提供,該第二階的達成是藉由底座2不具有第二段7.15的狹縫2.7。取而代之,第二段7.15一旦被外殼12上的斜面件12.6傾斜向內,在底座2和載件7間的軸向負載作用時必須被進一步傾斜向內進入底座2內部,突然釋放它們的接合。
圖20係回饋釋放機構31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相對於圖13的回饋釋放機構31,其中回饋彈簧29作用於柱塞9和回饋構件28之間,在圖20圖示的實施例中,回饋彈簧29作用於外殼12和回饋構件28之間。針頭延伸期間,當回饋構件28與載件7一齊相對於外殼12移動時,回饋彈簧29被壓縮。當回饋構件28在劑量結束稍前被柱塞9釋放時,回饋構件28移動於遠位方向D且撞擊觸發按鈕13。不同於圖13,因為回饋彈簧29係接地於外殼12中而不是柱塞9中,針頭退回期間回饋彈簧29不被再壓縮。
圖21A和21B顯示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的另一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其亦設來在針頭退回和針頭延伸時執行止動機構18的止 動功能。圖22顯示相關的等角視圖。在第一套環20上的一第四夾20.5係設為具有一樑頭的彈性樑,該樑頭具一向內近位第十三斜面20.6,用來接合載件7上的一第四肋7.18且被外殼12外部支撐以便在針頭延伸期間和藥劑排出期間在使用前保持第一套環20接合載件7。當外殼12相對於載件移動於遠位方向時,例如,當使用者在注射結束時舉升外殼12離開注射部位時,外殼12中的一第六凹部12.7被向外移到第四夾20.5的後面,當載件7被第二套環21拉動於遠位方向D時使第四夾20.5釋放。因為第四夾20.5必須向外傾斜,所以需要一小力釋放第四夾20.5,提供退回掣止。
使用前,底座2上的一第五夾2.10緊靠一第一套環20上的方塊20.7,防止第一套環20和因而接合於第一套環20的載件7移動於近位方向P。為了釋放,第五夾2.10必須被向外偏斜且越過方塊20.7。第五夾2.10的向外偏斜開始是被外殼12阻止的。一旦在皮膚接觸時外殼12已移動,則外殼12中的一第二窗12.8從第五夾2.10向外顯露,容許第五夾2.10向外偏斜。因為第四夾20.5確實容許載件7於近位方向P相對於第一套環20的移位但不是相反,當載件7在按鈕壓下時被推動於近位方向P時,第五夾2.10則被載件7上的一第十四斜面7.19偏斜。藉由當第五夾2.10被控制彈簧19加載時必須偏斜第五夾2.10以提供針頭延伸的掣止。
圖23A和23B顯示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的第三實施例的縱向剖面,其亦設來執行止動機構18的功能。圖24係圖23的針頭延伸控制機構24的等角視圖。本實施例類似於圖21A、21B和22所圖示的,差別是第五夾2.10係設在第一套環20上且方塊20.7係設在底座2上,亦即,它們的位置已被轉換,所以有兩個夾2.10和20.5在第一套環20上。
第四夾20.5相同於圖21B。直到針頭退回被觸發,它保持第一套環20連接載件7,確保到達且維持整個延伸長度或深度直到退回循環藉由將外殼相對於底座於遠位方向往後移(例如,當從皮膚移開自動注射器1時)啟動。
第五夾2.10提供針頭延伸的止動裝置並從底座2釋放 第一套環20,啟動針頭延伸。藉由緊靠方塊20.7於底座2上於使用前第五夾2.10防止第一套環20和因而接合於第一套環20的載件7移動於近位方向P。為了釋放,第五夾2.10必須被偏斜向外且越過方塊20.7。第五夾2.10的向外偏斜起始時被外殼12阻止。一旦外殼12在皮膚接觸時已移動,外殼12中的第二窗12.8從第五夾2向外顯露,容許向外偏斜。因為第四夾20.5確實容許載件7於近位方向P相對於第一套環20的移位但不是相反,當載件7在按鈕壓下時被推動於近位方向P時,第五夾2.10則被載件7上的一第十四斜面7.19偏斜。藉由當第五夾2.10被控制彈簧19加載時必須偏斜第五夾2.10以提供針頭延伸的掣止。
圖25A和25B顯示回饋釋放機構31的第三實施例的一縱向剖面。本實施例不需專用的回饋彈簧就能工作。柱塞9包含一近位斜面肋9.2,其設來在緊接劑量結束之前張開載件7上的二第七夾7.21。當近位斜面肋9.2已行進超過第七夾7.21時,它們彈回且撞擊柱塞9產生音響。載件7的管形狀幫助傳輸響聲。圖25A顯示釋放前的回饋釋放機構31。圖25B顯示釋放後的回饋釋放機構31。藉由一個接一個地舉升第七夾7.21超過近位斜面肋9.2的遠位側,載件7上的第七夾7.21的近位面被軸向偏移使組裝容易。
圖26A和26B顯示在不同的剖面平面中的自動注射器1的另一實施例的縱向剖面,不同剖面平面成大約90度夾角,其中自動注射器1係在啟動注射之前的起始狀態中。自動注射器1基本上同於圖1至15中所述的自動注射器。然而,不同於圖1至15的自動注射器,本實施例的自動注射器1具有一有褶子的套筒觸發器而不是觸發按鈕。
有褶子的套筒觸發器12是同於外殼12的構件,其具有一封閉遠位端面12.10而不是圖1至15中的。一內部觸發按鈕13設置在套筒觸發器12內的遠位端。不同於圖1至15觸發按鈕13係不可見,在任何狀態中亦不突出於外殼12。在起始狀態中一空隙33被提供於套筒觸發器12的遠位端面12.10和觸發按鈕13間,容許套筒觸發器12的一些行程而不干擾觸發按鈕13。
因為在其它方面,自動注射器1非不同於圖1至15的自動注射器,它基本上以同樣方式操作,但有下述的例外:在套筒行進的第一階段,底座2抵著注射部位時,套筒觸發器12相對於底座2移位於近位方向P,移除套筒觸發器12的遠位端面12.10和內部觸發按鈕13之間的空隙33。如同在圖1至15的實施例中,這移動將止動機構18和觸發按鈕13解鎖。在套筒行進的第二階段,當使用者繼續壓下套筒觸發器12,藉此進一步推進它於近位方向P,遠位端面12.10撞擊內部觸發按鈕13,從而壓下它直到第一套環20從底座2釋放且控制彈簧力耦合至載件7上。載件7則前進直到內部觸發按鈕13停止在外殼12中的另一肋上且柱塞釋放機構27被釋放(注意在此實施例中栓釘14較短)。
從一使用者觀點,當使用者抵達套筒行進的第二階段時,止動機構18設置以提供一阻力。內部上,這點與圖1至15的實施例沒有差異。
在套筒行進的第二階段中藉由使用者完全推進套筒觸發器12,觸發針頭延伸,藉此如圖1至15的實施例中完全壓下內部觸發按鈕13且克服止動機構。
當按鈕按下時,控制彈簧19接管而完全推進載件7以延伸針頭,如圖15C所示的第三狀態,內部觸發按鈕13到達套筒觸發器12中的一內部第五肋12.11的底部且內部觸發按鈕13轉換回來而鎖到套筒觸發器12。
圖26A和26B的實施例亦可組合圖16至25所示的另外特徵。
圖27係在一第一位置於觸發前具有替代的回饋釋放機構31的自動注射器的遠位端的一縱向剖面圖。作動於一注射器或停止器(未圖示)上的柱塞係固持於一注射器載件7內。一觸發按鈕13係設於注射器載件7的遠位端上。一驅動彈簧8係設於載件7內,遠位接地於載件7中且近位緊靠柱塞9上的一推力面11。一遠位柱塞套筒17係遠位貼附於推力面11且設在驅動彈簧8的內部。一回饋構件28包含一設在遠位柱塞套筒17內的伸長部份28.1和一整個座落在第一位 置中的載件7內的遠位端梢28.4且因而不能被使用者看見或感覺。
一回饋彈簧29係設來藉由近位緊靠推力面11且遠位緊靠回饋構件28相對於柱塞9於遠位方向D偏壓回饋構件28。
驅動彈簧8和回饋彈簧29兩者係預先受應力作用。柱塞9係被柱塞釋放機構(未圖示)接合於載件7。如在上述的實施例之一中,可設置柱塞釋放機構。
遠位柱塞套筒17包含二彈性斜面閂17.1,該二彈性斜面閂17.1藉由接合回饋構件28之一斜面28.5固持該回饋構件28。閂17.1被一載件7的加厚壁部7.23外部支撐,此種方式防止它們在來自回饋彈簧29之力下被斜面作動向外偏斜。因此,回饋構件28不能於此配置中被釋放。
圖28係在一第二位置於釋放後具有圖27的替代的回饋釋放機構31的自動注射器1的遠位端的一縱向剖面圖。
柱塞9已被柱塞釋放機構釋放且因此被移位於近位方向P以移開停止器。在柱塞9的近位移動期間,遠位柱塞套筒17上的斜面閂17.1已離開加厚壁部7.23且進入一加寬部,在來自回饋彈簧29之力下由於斜面作動使它們向外偏斜。回饋構件被回饋彈簧29驅動經載件7的遠位端而於遠位方向D前進,藉此當回饋構件28到達第二位置時,遠位端梢28.4最終經由觸發按鈕13的一孔13.7從觸發按鈕13的遠位端突出。遠位端梢28.4因而可被使用者看見。若使用者仍然保持拇指壓於觸發按鈕13上,他們亦能以他們拇指感覺遠位端稍28.4。從內部碰撞觸發按鈕13的斜面28.5能產生聽覺回饋和觸覺撞擊。
遠位柱塞套筒17可具有一或多個彈性斜面閂17.1。至少一彈性斜面閂17.1可同樣被直接連接至柱塞9上的推力面11,致使可不需要遠位柱塞套筒17。
觸發按鈕13可被連接至載件7或一包圍載件7之外殼(未圖示)。觸發按鈕13不一定必須保持對載件7同樣的縱向位置中。取而代之,在藥劑的終端,觸發按鈕13仍能位於外殼的末端(未圖示)而具有所有其內部構件的載件7已往前進入外殼內。為此,回饋彈簧29和回饋構件28必須據以被設計得牢固並夠長而確保在藥劑的終點 回饋構件28仍到達觸發按鈕13,使得遠位端梢28.4能從觸發按鈕13突出。
回饋構件28可被設計成在柱塞9和停止器到達它們藥劑位置的終點,較佳緊接在此情況之前,被釋放。
根據圖27和28的回饋構件28係可與圖1至26所示的實施例組合,其中個別的觸發按鈕13或有褶子的套筒觸發器12應設置孔13.7且回饋構件28應具有一遠位端梢28.4。回饋構件28的釋放可由圖27和28的回饋釋放機構31或圖示於其它實施例的回饋釋放構件之一者達成。
根據圖27和28的回饋釋放構件31可同樣應用於其它形式的自動注射器。例如,注射器載件7可被用為外殼或外罩的部份而不是被設於一額外的外殼內。同樣地,孔13.7可被設於外殼或有褶子的套筒觸發器的一部份中而不是觸發按鈕13。
遠位端梢28.4可為不同於觸發按鈕13的顏色,例如,紅色,以便改良視覺指示,使使用者察覺藥劑的終點已到達且裝置已使用。
不言而喻,在上面所述的兩個構件間的所有斜面接合中,可有僅一斜面在一或另一構件上或可有斜面在兩個構件上而不顯著影響斜面接合的效果。
於此使用的專有名詞“藥物”或“藥劑”意味著藥物配方,含有至少一種藥物活性化合物,其中在一實施例中,藥物活性化合物具有一分子量至多達1500Da和/或係一肽、蛋白質、多醣、疫苗、DNA、RNA、抗體或其碎片、酶、、激素或寡核苷酸、或上述藥物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藥物活性化合物係有用以治療和/或預防糖尿病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如深靜脈血栓或肺動脈栓塞,急性冠脈綜合徵(ACS),心絞痛,心肌梗塞,癌症疾病,如糖尿病並發症,黃斑變性,炎症,花粉症,動脈粥樣硬化和/或類風濕關節炎,其中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藥物活性化合物,包含至少一個 用於治療和/或預防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糖尿病肽,其中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藥物活性化合物,包括至少有一人胰島素或人胰島素類似物或衍生物,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或其類似物或衍生物或exedin-3或exedin-4或exedin-3或exedin-4的類似物或衍生物。
胰島素類似物如甘氨酸(A21),精氨酸(B31),精氨酸(B32)人胰島素,離氨酸(B3),谷氨酸(B29)人胰島素,離氨酸(B28),Pro(B29)人胰島素,ASP(B28)人胰島素,人胰島素,其中位置B28的脯氨酸可被門冬氨酸,離氨酸,亮氨酸,纈氨酸,丙氨酸替換和其中位置B29的離氨酸可以由Pro取代;丙氨酸(B26)人胰島素;DES(B28-B30)人胰島素;DES(B27)人胰島素和Des(B30)人胰島素。
胰島素衍生物係例如B29-N-myristoyl-des(B30)人胰島素;B29-N-palmitoyl-des(B30)人胰島素;B29-N-myristoyl人胰島素;B29-N-palmitoyl人胰島素;B28-N-myristoyl LysB28ProB29人胰島素;B28-N-palmitoyl-LysB28ProB29人胰島素;B30-N-myristoyl-ThrB29LysB30人胰島素;B30-N-palmitoyl-ThrB29LysB30人胰島素;B29-N-(N-palmitoyl-Y-glutamyl)-des(B30)人胰島素;B29-N-(N-lithocholyl-Y-glutamyl)-des(B30)人胰島素;B29-N-(ω-carboxyheptadecanoyl)-des(B30)人胰島素and B29-N-(ω-carboxyheptadecanoyl)人胰島素。
Exendin-4例如意味著Exendin-4(1-39),一種胜肽,其順序為H-His-Gly-Glu-Gly-Thr-Phe-Thr-Ser-Asp-Leu-Ser-Lys-Gln-Met-Glu-Glu-Glu-Ala-Val-Arg-Leu-Phe-Ile-Glu-Trp-Leu-Lys-Asn-Gly-Gly-Pro-Ser-Ser-Gly-Ala-Pro-Pro-Pro-Ser-NH2。
Exendin-4衍生物例如選自下述表列的化合物:H-(Lys)4-des Pro36,des Pro37 Exendin-4(1-39)-NH2,H-(Lys)5-des Pro36,des Pro37 Exendin-4(1-39)-NH2, des Pro36 Exendin-4(1-39),des Pro36[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Trp(O2)25,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Trp(O2)25,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 Trp(O2)25,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 Trp(O2)25,IsoAsp28]Exendin-4(1-39);或des Pro36[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Trp(O2)25,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Trp(O2)25,Iso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 Trp(O2)25,Asp28]Exendin-4(1-39),des Pro36[Met(O)14 Trp(O2)25,IsoAsp28]Exendin-4(1-39),其中群-Lys6-NH2可被結合於Exendin-4衍生物的C-terminus;或一種Exendin-4衍生物,其順序為:des Pro36 Exendin-4(1-39)-Lys6-NH2(AVE0010),H-(Lys)6-des Pro36[Asp28]Exendin-4(1-39)-Lys6-NH2,des Asp28 Pro36,Pro37,Pro38Exendin-4(1-39)-NH2,H-(Lys)6-des Pro36,Pro38[Asp28]Exendin-4(1-39)-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Exendin-4(1-39)-NH2,des Pro36,Pro37,Pro38[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Asp28]Exendin-4(1-39)-(Lys)6-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Asp28] 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des Asp28 Pro36,Pro37,Pro38[Trp(O2)25]Exendin-4(1-39)-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Exendin-4(1-39)-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Exendin-4(1-39)-NH2,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Met(O)14,Asp28]Exendin-4(1-39)-Lys6-NH2,des Met(O)14 Asp28 Pro36,Pro37,Pro38 Exendin-4(1-39)-NH2,H-(Lys)6-des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Exendin-4(1-39)-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Exendin-4(1-39)-NH2,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Exendin-4(1-39)-(Lys)6-NH2,H-Asn-(Glu)5 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Met(O)14,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des Asp28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Exendin-4(1-39)-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Asp28] Exendin-4(1-39)-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Exendin-4(1-39)-NH2,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H-(Lys)6-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Exendin-4(S1-39)-(Lys)6-NH2,H-Asn-(Glu)5-des Pro36,Pro37,Pro38[Met(O)14,Trp(O2)25,Asp28]Exendin-4(1-39)-(Lys)6-NH2;或一上面所述的Exendin-4衍生物的任何一個的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或溶劑化物。
荷爾蒙激素例如垂體或下丘腦激素或監管活性肽和其拮抗劑,如表列在Rote Liste,2008年版本,第50章,如Gonadotropine(卵泡刺激素,Lutropin,Choriongonadotropin,Menotropin),Somatropine(生長激素),去氨加壓素,特利加壓素,戈那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布舍瑞林,Nafarelin,戈舍瑞林。
多醣例如是一glucosaminoglycane,透明質酸,肝素,低分子量肝素或超低分子量肝素或其衍生物或硫酸鹽,例如:上述多醣的一聚硫酸形式和/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及其聚硫酸的形式。一個例子是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的聚硫酸低分子量肝素依諾肝素鈉。
抗體是球狀的血漿蛋白(~150 kDa的),也被稱為共享一個基本結構的免疫球蛋白。因為他們有糖鏈的附加的氨基酸殘基,它們是糖蛋白。各抗體的基本功能單元是一種免疫球蛋白(Ig)的單體(只含一個Ig單元),分泌的抗體也可以是具有兩個Ig單位的二聚體,如具有IgA的二聚體,具有4 Ig單位的四聚體,像硬骨魚IgM,或五Ig單位的五聚體,如哺乳動物的IgM。
Ig單體是一“Y”形分子,包含:四個多肽鏈;半胱氨酸殘基之間二硫鍵所連接的兩條相同的重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每一個重鏈的長度為約440個氨基酸;每個輕鏈的長度約220個氨基酸。重鏈和輕鏈的每一個包含鏈內二硫鍵,以穩定其折疊。每個鏈由被稱為Ig域 的結構域組成。這些域包含約70-110個氨基酸,並根據它們的大小和功能被分類成不同的類別(例如,變量或V,和恆定或C)。它們有一個特有的免疫球蛋白折疊,其中兩個β片產生一“夾層”形狀,由保留性半胱氨酸和其它充電的氨基酸之間的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
有五種類型的哺乳動物免疫球蛋白重鏈,由α,δ,ε,γ,和μ表示。呈現的重鏈的類型定義的抗體的種類;這些鏈被分別發現在IgA、IgD、IgE、IgG和IgM抗體。
不同的大小和組合物的不同重鏈,α和γ含有約450個氨基酸和δ約500個氨基酸,而μ和ε大約有550個氨基酸。每個重鏈具有兩個區域,恆定區(CH)和可變區(VH)。在一個物種中,在所有相同種類的抗體中恆定區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不同種類的抗體中是不同的。重鏈γ,α和δ具有三個串聯的免疫球蛋白域構成的恆定區,和一個為了增加靈活性的鉸鏈區,重鏈μ和ε具有四個免疫球蛋白區構成的恆定區。重鏈的可變區在不同的B細胞產生的抗體中是不同的,但是是由一個單一的B細胞或B細胞克隆產生的所有抗體是相同的。每一個重鏈的可變區係約110個氨基酸長,且由單一的免疫球蛋白區組成。
在哺乳動物中,有兩種類型的免疫球蛋白輕鏈,λ和κ表示。一輕鏈具有兩個連續的域:一個恆定區(CL)和一個可變區(VL)。一輕鏈的長度大約為211至217個氨基酸。每種抗體包含兩個總是相同的輕鏈,只有一種類型的輕鏈,κ或λ,是呈現在哺乳動物中每個抗體。
雖然所有抗體的一般結構是非常類似的,一個給定的抗體的獨特屬性由可變(V)區決定,具體如上所述。更具體地,可變環,三個在輕鏈(VL)和三個在重鏈(VH)上,負責結合抗原,亦即,負責它的抗原特異性。這些環被稱為為互補性決定區(CDRs)。由於來自VH和VL區兩者的CDRs貢獻抗原結合位點,它係重和輕鏈的組合,而不是單獨使用,這決定了最終的抗原特異性。
“抗體碎片”包含至少一個如上述定義的抗原結合碎片,並基本上表現出相同於該碎片得自的完整的抗體的功能和特異 性。以木瓜酶的有限蛋白酶水解切割免疫球蛋白原型為三個碎片。兩個相同的氨基末端碎片,每個包含一個完整的L鏈和約一半的H鏈,抗原結合碎片(Fab)。第三碎片,類似的大小,但含有具有它們的鏈間的二硫鍵結的兩個重鏈的羧基末端的一半,是可結晶化的碎片(Fc)。FC包含碳水化合物,補體結合,和FcR受體結合位點。有限的胃蛋白酶消化產生一個單一的F(ab')2碎片,它含有的Fab片和鉸鏈區兩者,鉸鏈區包括在此H-H間二硫鍵結。F(ab')2是抗原結合的二價。F(ab')2的二硫鍵結可被切割,以便獲得Fab'。此外,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可以被熔合在一起以形成單鏈可變碎片(scFv)。
藥學上可接受的鹽係例如酸加成鹽和基本鹽類。酸加成鹽是如鹽酸或氫溴酸鹽。基本鹽類是如鹽具有選自鹼或含鹼物的陽離子的鹽,如Na+,或ķ+,或內Ca2+,或銨離子N+(R1)(R2)(R3)(R4),其中獨立對方的R1到R4意味:氫,一任選取代的C1的5233-烷基組,一選擇性地取代的C2-5233-烯基,任選取代的C6-C10芳基或任選取代的C6-C10-雜環組。藥學上可接受的鹽的進一步例子是在“雷明頓製藥科學”17。版。阿方索.真納羅(主編),馬克出版公司,伊斯頓,賓夕法尼亞州,美國,1985年中醫藥科技百科全書。
藥學上可接受的溶劑化物例如是水合物。
7‧‧‧載件
7.4‧‧‧載件止動裝置
12‧‧‧外殼
12.1‧‧‧第一外殼止動裝置
13‧‧‧觸發按鈕
13.1‧‧‧近位樑
13.2‧‧‧向外第一斜面
13.3‧‧‧向內第二斜面
D‧‧‧遠位端、遠位方向
I‧‧‧向內方向
O‧‧‧向外方向
P‧‧‧近位端、近位方向

Claims (9)

  1. 一種注射裝置,供給一藥劑(M)的劑量,包含:一外殼(12),具有一近位端和一遠位端;一載件(7),用於容納一注射器(3);以及一觸發按鈕(13),其中,在一第一狀態,該觸發按鈕(13)係耦合於該外殼(12)和/或該載件(7)且緊靠該外殼(12)的該遠位端,其中,在一中間狀態,該外殼(12)相對於該載件(7)和該觸發按鈕(13)近位移動,且該觸發按鈕(13)接合該載件(7),以及其中,在一第二狀態,該觸發按鈕(13)和該載件(7)相對於該外殼(12)近位移動且該觸發按鈕(13)脫離該載件(7)並且接合該外殼(1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該觸發按鈕(13)包含一偏斜樑(13.1),用於接合該外殼(12)和該載件(7)。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該外殼(12)包含一外殼止動裝置(12.1),用於接合該樑(13.1)。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該樑(13.1)包含一第一斜面(13.2),用於接合該外殼止動裝置(12.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該載件(7)包含一載件止動裝置(7.4),用於接合該樑(13.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該樑(13.1)包含一第二斜面(13.3),用於接合該載件止動裝置(7.4)。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在該第一狀態中, 該樑(13.1)接合該外殼止動裝置(12.1)和/或該載件止動裝置(7.4)。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在該第二狀態中,該樑(13.1)接合該外殼止動裝置(12.1),且該樑(13.1)緊靠該載件(7)。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注射裝置,其中在該中間狀態中,該樑(13.1)接合該載件止動裝置(7.4),且該樑(13.1)緊靠該外殼(12)。
TW101138548A 2011-10-21 2012-10-19 自動注射器 TWI572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1186233.0A EP2583707A1 (en) 2011-10-21 2011-10-21 Auto-inje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8819A TW201338819A (zh) 2013-10-01
TWI572385B true TWI57238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1733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8548A TWI572385B (zh) 2011-10-21 2012-10-19 自動注射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JP (1) JP6272762B2 (zh)
KR (1) KR20140082821A (zh)
BR (1) BR112014009363A2 (zh)
DK (1) DK2768555T3 (zh)
MX (1) MX347254B (zh)
RU (1) RU2621118C2 (zh)
TW (1) TWI572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9102A1 (en) * 2015-07-13 2017-01-19 Novo Nordisk A/S Drug delivery device with end-of-dose trigger arrang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2807A1 (en) * 2008-01-23 2009-07-30 Novo Nordisk A/S Device for injecting apportioned doses of liquid drug
EP2208503A1 (en) * 2009-01-20 2010-07-2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Drive assembly and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WO2011043714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Shl Group Ab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TW201127433A (en) * 2010-02-09 2011-08-16 Shl Group Ab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TWM411948U (en) * 2011-02-21 2011-09-21 Cheng-Zhao Xu Structure to retract the needle head of safety injection needle cyl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633917T3 (es) * 2005-01-21 2017-09-26 Novo Nordisk A/S Dispositivo de inyección automático con un mecanismo de liberación superior
DE102007004211A1 (de) * 2007-01-27 2008-07-31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Einweginjektor mit mindestens einem Zughaken
DE102007013837A1 (de) * 2007-03-22 2008-09-25 Tecpharma Licensing Ag Federanordnung in einer Injektionsvorrichtung
DE102007013838A1 (de) * 2007-03-22 2008-09-25 Tecpharma Licensing Ag Injektionsvorrichtung mit zeitkonstantem Ausschüttsignal
EP2129416A1 (de) * 2007-03-22 2009-12-09 Tecpharma Licensing AG Federanordnung in einer injektionsvorrichtung
CN101983079B (zh) * 2007-11-14 2014-07-02 Shl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能主动触发针筒撤回的自动注射装置
ES2677902T3 (es) * 2008-09-29 2018-08-07 Becton Dickinson France Dispositivo de inyección automátic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2807A1 (en) * 2008-01-23 2009-07-30 Novo Nordisk A/S Device for injecting apportioned doses of liquid drug
EP2208503A1 (en) * 2009-01-20 2010-07-2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Drive assembly and medication delivery device
WO2011043714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Shl Group Ab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TW201127433A (en) * 2010-02-09 2011-08-16 Shl Group Ab Medicament delivery device
TWM411948U (en) * 2011-02-21 2011-09-21 Cheng-Zhao Xu Structure to retract the needle head of safety injection needle cyl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09363A2 (pt) 2017-04-18
JP6272762B2 (ja) 2018-01-31
JP2014530691A (ja) 2014-11-20
RU2014120478A (ru) 2015-11-27
KR20140082821A (ko) 2014-07-02
DK2768555T3 (da) 2020-11-30
MX347254B (es) 2017-04-20
MX2014004807A (es) 2014-11-10
TW201338819A (zh) 2013-10-01
RU2621118C2 (ru)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2202B2 (en) Auto-injector
CN106132462B (zh) 鞘移除机构
JP6475237B2 (ja) 自動注射器
JP6170054B2 (ja) 自動注射器のインジケータ配置
CN105517598B (zh) 自动注射器
JP6622694B2 (ja) 2つの駆動ばねを備えた薬剤送達デバイス
JP6412121B2 (ja) 自己注射器(Autoinjector)
RU2620353C2 (ru) Автоинъектор
RU2637173C2 (ru) Стопор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оставки медикамента
JP2014503302A (ja) プレフィルドシリンジと注射デバイス用の安全デバイス
CN106102801A (zh) 通过皮肤接触触发的自动注射器
JP6637416B2 (ja) 自動注射器
JP6134649B2 (ja) 安全デバイス及び注射デバイス
TWI572385B (zh) 自動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