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I519585B -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 Google Patents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585B
TWI519585B TW100146089A TW100146089A TWI519585B TW I519585 B TWI519585 B TW I519585B TW 100146089 A TW100146089 A TW 100146089A TW 100146089 A TW100146089 A TW 100146089A TW I519585 B TWI519585 B TW I5195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light
anisotropic light
diffusing film
ra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60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7088A (en
Inventor
大類知生
草間健太郎
所司悟
Original Assignee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琳得科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37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7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5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14Polyurethanes ha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本發明關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特別關於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以及將其光固化而成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以往,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可以利用從設於裝置內部的光源(內部光源)射出的光以辨識給定圖像。
但是,近年來,隨著攜帶電話、車載電視等的普及,在室外觀看液晶顯示畫面的機會增加,從而產生與之相伴的、來自內部光源的光強度不敵外來光而難以辨識給定畫面的問題。
另外,在攜帶電話等移動用途中,由於液晶顯示裝置的內部光源的耗電相對於總耗電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大量使用內部光源的情況下,會產生電池的續航時間變短的問題。
所以,為了解決此等問題,開發出將外來光作為光源的一部分利用的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若為該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則由於將外來光作為光源之一部分利用,因此外來光越強,則越可以辨識出鮮明的圖像,並且對於內部光源之電力消耗,亦可以有效地予以抑制。
另外,此種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為使外來光有效地透過而導入液晶顯示裝置的內部,並且將該外來光作為光源的一部分有效地利用,已提出裝備用於有效地進行光擴散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方案(例如專利文獻1)。
若更具體地進行說明時,則在專利文獻1中,如圖10(a)至(b)所示,已公開具有在上基板1103與下基板1107之間夾持有液晶層1105的液晶單元、設於下基板1107側的光反射板1110、與設於液晶層1105與光反射板1110間之光控制板(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108之液晶裝置1112。
此外,設有用於選擇性地使以給定角度入射的光散射並且使以給定角度以外的角度入射的光透過的光控制板1108,該光控制板1108被以如下的方式配置於液晶單元中,即,將選擇性地散射以給定角度入射的光的方向投影至光控制板1108之表面而得的散射軸方向1121在液晶單元面內大致上為6點鐘方向之方位。
另外,作為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所用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已知有各種方式,然而尤其是具備如下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可得較廣泛的使用(例如專利文獻2~4),即,通過在膜面方向上將細長板狀的高折射率區域、與細長板狀的低折射率區域交替地平行配置,而可以在膜內控制光方向、調節光分散性。
亦即,專利文獻2中,已公開一種光控制膜,該光控制膜係對含有多種具有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的膜狀組合物自特定方向照射紫外線,使該組合物固化而得,僅選擇性地散射特定角度範圍之入射光(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其特徵在於,該組合物中所含的至少一種化合物係於分子內具有多個芳香環及1個聚合性碳-碳雙鍵之化合物。
另外,專利文獻3中,已公開一種光固化性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在分子內具有聚合性的碳-碳雙鍵之茀(fluorene)系化合物(A)、折射率與該茀系化合物(A)不同的陽離子聚合性化合物(B)以及陽離子型光聚合起始劑(C),並已公開使之固化而得的光控制膜。
此外,專利文獻4中,已公開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至少包含(A)以通式(5)表示的雙酚A型環氧樹脂或溴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B)在結構單元中含有至少1個以上烯鍵式不飽和鍵之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化合物、(D)利用化學放射線產生自由基種子的光聚合起始劑、(E)利用熱產生陽離子種子之熱聚合起始劑,並已公開使用其所製造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較具體而言,已公開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在常溫下,(B)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化合物的折射率比(A)雙酚A型環氧樹脂或者溴化雙酚A型環氧樹脂以及(C)在分子內具有至少一個陽離子聚合性基團的化合物低,並已公開使用其所製造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化學式1]
通式(5)中,R表示氫原子或溴原子,重複數p表示自然數。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3480260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6-350290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8-239757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3829601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但是,專利文獻1~4中公開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不僅缺乏光之透過及擴散中的入射角度依賴性,而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亦甚窄,因此在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較難有效地利用外來光。
另外,雖然已嘗試將多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層疊,以拓寬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之寬度,然而圖像之鮮明度降低或出現虹彩色(波紋現像),此外,更顯現出在經濟上不利的問題。
另外,將多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層疊的做法亦有成本上的問題。
所以,本發明人等鑒於如上所述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努力研究,結果發現,通過在將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與由給定的構成成分組成並且具有給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給定的比例配合後進行光固化,即可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從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以及將其光固化而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根據本發明時,提供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20000之範圍內的值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特徵在於,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而且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含量設為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
(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b)聚烯烴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亦即,可以推定,由於將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由給定的構成成分形成、並且具有給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分別以給定的範圍配合,因此即可於各個成分之聚合速度(例如光自由基聚合速度)方面產生給定的差別,抑制兩成分之間均勻地共聚,亦即,將(A)成分與(B)成分之相溶性降低至給定的範圍,從而降低兩成分間之共聚性。
如此,在使之光固化時,(A)成分之固化物及(B)成分之固化物被交替地延伸配置,可以有效地形成在膜面方向上交替地平行配置細長板狀的高折射率區域及細長板狀的低折射率區域而成之百葉窗結構。
所以,若為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則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而且,本發明中所謂「膜面方向」係指將膜厚方向設為z軸時之x-y平面方向。
另外,本發明中,所謂「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係指在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改變來自點光源之入射光的角度之情況下,與射出擴散光對應的入射光之角度範圍。對於該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之詳細情況,將在後面予以敘述。
另外,所謂「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係指產生入射光之光擴散的相對於膜之入射角度區域(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與不產生光擴散的其他入射角度區域間之區別可予明確的控制。
此外,對於本發明之「各向異性」的意義亦於後面予以敘述。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作為單體成分單獨的含有(A)成分,並且作為低聚物成分單獨的含有(B)成分。
通過如此構成,即可有效地抑制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以及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各自的折射率之波動,從而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以作為(B)成分之構成成分的(c)成分係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可以推定,通過如此構成,與(A)成分相比可以進一步降低(B)成分之聚合速度,較有效地降低(A)成分及(B)成分之共聚性,從而更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將(B)成分之折射率設為1.4~1.5之範圍內的值。
通過如此構成,即可較容易地調節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而且,此處提及的(B)成分之折射率係指利用光照射固化前的(B)成分之折射率。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以(A)成分作為多個芳香環含有聯苯環較宜。
通過如此構成,即可以加速(A)成分之聚合速度,較有效地防止(A)成分及(B)成分共聚,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將(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成200~2500之範圍內的值。
可以推定,通過如此構成,即可以進一步加速(A)成分之聚合速度,較有效地降低(A)成分及(B)成分之共聚性,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獲得具有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將(A)成分之折射率設成1.5~1.65之範圍內的值。
通過如此構成,即可以較容易地調節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從而可以更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而且,此處提及的(A)成分之折射率係指利用光照射固化前的(A)成分之折射率。
另外,在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時,宜為作為(C)成分,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並且相對於(A)成分及(B)成分之合計量(100重量%),將其含量設為0.2~2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通過如此構成,在對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線時,可以有效地形成給定的百葉窗結構。
另外,本發明之其他方式係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其通過對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線而成,其特徵在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000~20000之範圍內的值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而且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含量設成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b)聚烯烴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亦即,若為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時,則由於係將給定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光固化而成,因此可以形成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另外,於構成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時,宜為將膜厚設成100~500μm之範圍內的值。
通過如此構成,即使在不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層疊而直接以單層的狀態應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等中時,亦可以有效地將外來光作為光源利用,並且可以防止所顯示的圖像之鮮明度降低、或出現虹彩色的問題之產生。
[第一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係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重均分子量為3000~20000之範圍內的值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特徵在於,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而且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含量設為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b)聚烯烴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下面,適當地參照附圖,對本發明之第一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
1.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基本原理
最初先使用附圖,對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光固化而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以下簡稱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基本原理進行說明。
首先,圖1(a)中,表示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頂視圖(俯視圖),圖1(b)中,將圖1(a)所示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沿著虛線A-A於垂直方向上切割,表示出自箭頭方向注視切割面時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剖面圖。
如圖1(a)之俯視圖中所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於膜面方向上具備將源自(A)成分折射率相對較高的線條狀之板狀區域12,與源自(B)成分折射率相對較低的線條狀之板狀區域14交替地平行配置的百葉窗結構13。
另外,如圖1(b)之剖面圖中所示,源自(A)成分之高折射率的板狀區域12與源自(B)成分之低折射率的板狀區域14分別具有給定厚度,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垂直方向上亦保持著交替地平行配置的狀態。
由此可以推定,在如圖2所示入射角在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的情況下,入射光會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擴散。
亦即,可以推定,如圖1(b)所示,在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入射光的入射角係與百葉窗結構13的交界面13’實質上接近平行的給定的範圍內之角度,亦即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的角度之情況下,因入射光52,54在改變方向的同時,沿著膜厚方向於百葉窗結構內高折射率之板狀區域12內穿行,而使出光面側之光的行進方向成為不一樣。
其結果,可以推定,在入射角於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的情況下,入射光會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擴散(52’,54’)。
而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係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的百葉窗結構之折射率差、傾斜角等隨著該各向異性光擴散膜而決定的角度區域。
另外,對於百葉窗結構內的高折射率之板狀區域12內的入射光之方向變化,除利用如圖1所示的全反射以直線狀鋸齒般地進行方向變化的突變折射率型之情況以外,亦可以考慮以曲線狀進行方向變化的漸變折射率型之情況。
另一方面,在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脫離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之情況下,可以推定,入射光56不會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擴散,而是原樣不變地透過(56’)。
利用以上的原理,具備百葉窗結構13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可以如圖2所示,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發揮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如圖2所示,具備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在入射光之入射角於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內之情況下,即使其入射角不同時,亦可以於出光面側進行大致相同的光擴散。
所以可說,具備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亦具有將光集中於給定部位之聚光作用。
而且,本發明中所謂「各向異性」係指如下的性質,亦即,例如在像圖2中,如遭受擴散的光52’,54’般,利用膜使光擴散的情況下,已擴散的出射光之與膜平行的面內之該光的擴散程度(擴散光之已展寬的形狀)隨著相同面內之方向而不同。
較具體而言,在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的情況下,主要於已擴散的出射光之與膜平行的面內,於與沿著膜10之面內方向延伸的百葉窗結構之方向垂直的方向將光擴散,擴散光之已展寬的形狀為近似橢圓狀(52’,54’)。
另外,使用圖3(a),對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光的入射角與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已擴散的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關係進行說明。
亦即,圖3(a)中,表示出在橫軸中採取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光的入射角(°),及於縱軸中採取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已擴散的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而成的特性曲線。
而且,如圖4(a)~(c)所示,所謂入射角θ1係指將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垂直地入射的角度設為0°時之角度(°)。
較具體而言,如上所述,由於參與各向異性光擴散的入射光之成分主要為與沿膜面方向延伸的百葉窗結構之方向垂直的成分,因此在本發明中提及的入射光之「入射角θ1」的情況下,係指與沿膜面方向延伸的百葉窗結構之方向垂直的成分的入射角。另外,此時,入射角θ1係指將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側表面的法線之角度設為0°時的角度(°)。
另外,所謂擴散光之開口角度θ2,如字面所示係指擴散光之開口角度(°)。
另外,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越大,則越意味著以此時之入射角入射的光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有效地擴散。
相反,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越小,則越意味著以此時之入射角入射的光原樣不變地透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未予擴散。
對於該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具體的測定方法,在實施例中予以記載。
從特性曲線中可以理解,若為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時,則因入射角之差別,光之透過及擴散的程度會有甚大的不同,可以將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及其以外的入射角度區域予以明確的分離。
另一方面,在不具有入射角度依賴性之膜的情況下,如圖3(b)所示,入射角之變化對光之透過及擴散的程度不會造成明確的影響,無法認定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
而且,本發明中之目的在於,獲得如圖3(a)所示般的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與其以外的入射角度區域之差別相當清楚、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以及可以獲得該膜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
2.(A)成分:(甲基)丙烯酸酯
(1)種類
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作為(A)成分,包含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
對於其理由,可以推定係因為,通過作為(A)成分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即會使(A)成分之聚合速度較(B)成分之聚合速度快,在此等成分間之聚合速度方面產生給定的差別,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兩成分之共聚性。
其結果,在使之光固化時,可以有效地形成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及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交替地延伸的所謂百葉窗結構。
另外,可以推定,通過作為(A)成分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即會於單體之階段具有與(B)成分足夠的相溶性,同時於聚合之過程中將多個相連的階段中將與(B)成分之相溶性降低至給定的範圍,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
此外,通過作為(A)成分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即可以提高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將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調節為給定值以上的值。
所以,通過作為(A)成分包含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即可以與後述的(B)成分之特性相結合,有效地獲得具備將折射率不同的板狀區域交替地延伸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如此,即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而且,所謂「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係指於(甲基)丙烯酸酯之酯化部分具有多個芳香環的化合物。
另外,所謂「(甲基)丙烯酸」係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雙方。
另外,對於此種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以舉出(甲基)丙烯酸聯苯酯、(甲基)丙烯酸萘酯、(甲基)丙烯酸蒽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酯、(甲基)丙烯酸聯苯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萘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蒽基氧基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基苯基氧基烷基酯等、或將此等之一部分用鹵素、烷基、烷氧基、鹵化烷基等取代的物質等。
另外,對於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宜為包含含有聯苯環之化合物,特別地指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聯苯化合物。
[化學式2]
通式(1)中,R1~R10各自獨立,R1~R10之至少一個為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剩下者為氫原子、羥基、羧基、烷基、烷氧基、鹵化烷基、羥基烷基、羧基烷基及鹵原子之任意一個取代基。
[化學式3]
通式(2)中,R11為氫原子或甲基,碳數n為1~4之整數,重複數m為1~10之整數。
其理由係因為,通過作為(A)成分包含具有特定的結構之聯苯化合物,即可以使(A)成分之聚合速度較(B)成分之聚合速度進一步加速。
另外,可以更為容易地將與(B)成分之相溶性降低至給定的範圍,並且可以提高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更為容易地將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調節為給定值以上的值。
此外,在使之光固化之前的單體階段為液狀,即使不使用稀釋溶劑等,亦可以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均勻地混合。
另外,在通式(1)中的R1~R10包含烷基、烷氧基、鹵化烷基、羥基烷基、以及羧基烷基之任意一個的情況下,宜為將其烷基部分之碳數設為1~4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為,若該碳數為超過4之值時,則(A)成分之聚合速度降低、或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變得過低,從而會有難以有效地形成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所以,在通式(1)中的R1~R10包含烷基、烷氧基、鹵化烷基、羥基烷基、以及羧基烷基之任意一個的情況下,較宜為將其烷基部分之碳數設為1~3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2之範圍內的值。
另外,宜為通式(1)中的R1~R10係鹵化烷基或鹵原子以外的取代基,亦即,不包含鹵素之取代基。
其理由係因為,在對各向異性光擴散膜進行焚燒等時,從防止產生戴奧辛,進而以保護環境的觀點考慮為宜。
而且,在以往的具備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在獲得給定的百葉窗結構時,出於使單體成分高折射率化之目的,一般而言在單體成分中進行鹵素取代。
在此點上,若為以通式(1)表示的聯苯化合物,則即使在不進行鹵素取代的情況下,亦可以設為高折射率。
所以,若為將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光固化而成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時,則即使在不包含鹵素之情況下,也可以發揮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
另外,宜為通式(1)中的R2~R9之任意一個為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
其理由係因為,通過將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之位置設為R1及R10以外的位置,則在使之光固化前的階段,可以有效地防止(A)成分之間發生取向而結晶化。
如此,在光固化的階段,即可以實現(A)成分及(B)成分之微細的水平的凝聚、相分離,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此外,基於相同的觀點,特別指通式(1)中的R3、R5、R6及R8之任意一個係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
另外,一般而言宜為將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中之重複數m設為1~10的整數。
其理由係因為,若重複數m為超過10的值時,則連結聚合部位與聯苯環之氧化亞烷基鏈即會變得過長,從而會有阻礙聚合部位之(A)成分間之聚合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中之重複數m設為1~4的整數,尤宜為設成1~2的整數。
而且,基於相同的觀點,一般而言宜為將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中之碳數n設為1~4的整數。
另外,若亦考慮如下的情況,亦即,作為聚合部位之聚合性碳-碳雙鍵的位置與聯苯環過於接近,聯苯環即會成為立體阻礙,降低(A)成分之聚合速度,則較宜為將以通式(2)表示的取代基中之碳數n設為2~4的整數,尤宜為設成2~3的整數。
另外,作為以通式(1)表示的聯苯化合物的具體例,宜為可以如以下述通式(3)~(4)表示的化合物。
[化學式4]
[化學式5]
(2)重量平均分子量
另外,宜為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200~2500之範圍內的值。
對於其理由,可以推定係因,通過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給定的範圍,即可以進一步加速(A)成分之聚合速度,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降低(A)成分及(B)成分之共聚性。
其結果,在使之光固化時,可以更為有效地形成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物及源自(B)成分之板狀物交替地延伸的百葉窗結構。
亦即,若(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未滿200的值,則多個芳香環之位置與聚合性碳-碳雙鍵之位置即會變得過近,因立體阻礙而降低聚合速度,接近(B)成分之聚合速度,從而會有易於產生與(B)成分之共聚的情況。另一方面,若(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超過2500的值時,則與(B)成分之分子量的差變小,(A)成分之聚合速度降低,接近(B)成分之聚合速度,可推定易於產生與(B)成分之共聚,其結果會有難以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240~1500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260~1000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根據由分子之組成及構成原子之原子量而得的計算值予以求出。
另外,(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亦可以使用膠體滲透層析法(GPC)予以測定。
另外,雖然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作為形成百葉窗結構中之折射率高的板狀區域之單體成分,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以作為單體成分單獨包含(A)成分較宜。
其理由係因,通過如此構成,即可以有效地抑制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亦即折射率高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的波動,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形成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在(A)成分之與(B)成分的相溶性低的情況下,例如在(A)成分為鹵素系化合物等情況下,有時作為用於使(A)成分與(B)成分相溶的第三成分,並用其他的(A)成分(例如非鹵素系化合物等)。
但是,該情況下,因第三成分之影響,會有源自(A)成分之折射率高的板狀區域中之折射率波動易於降低的情況。
其結果,會有與源自(B)成分之折射率低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差變得不均勻或易於過度地降低的情況。
所以,宜為選擇具有與(B)成分之相溶性的高折射率的單體成分,將其作為單獨的(A)成分使用。
而且,例如若為作為(A)成分之以式(3)表示的聯苯化合物,則由於黏度低,因此具有與(B)成分之相溶性,所以可以作為單獨的(A)成分使用。
(3)折射率
另外,宜為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折射率設為1.5~1.65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通過將(A)成分之折射率設為該範圍內的值,即可以更為容易地調節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與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的差,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因為,若(A)成分之折射率為未滿1.5的值時,則與(B)成分之折射率的差即會過小,從而會有難以獲得所需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情況。另一方面,若(A)成分之折射率為超過1.65的值時,則雖然與(B)成分之折射率的差變大,然而會有與(B)成分之相溶變得困難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折射率設為1.55~1.6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56~1.59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上述之所謂(A)成分的折射率係指利用光照射固化之前的(A)成分之折射率。
另外,折射率可以依照例如JIS K0062予以測定。
(4)含量
另外,其特徵在於,相對於後述的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設為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A)成分之含量為未滿25重量份的值時,則(A)成分相對於(B)成分之存在比例變少,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寬度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寬度相比變得過小,從而會有難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百葉窗結構的情況。另外,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厚度方向的百葉窗之長度變得不足,從而會有不能顯示出光擴散性之情況。另一方面,若(A)成分之含量為超過400重量份的值時,則(A)成分相對於(B)成分之存在比例變多,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寬度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寬度相比變得過大,相反地會有難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百葉窗結構的情況。另外,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厚度方向的百葉窗之長度變得不足,從而會有不能顯示出光擴散性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相對於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含量設為40~3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50~2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3.(B)成分: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1)種類
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作為(B)成分,包含源自給定的構成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即,其特徵在於,包含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b)聚烯烴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其理由係因,若為該特定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時,則由於將作為(a)成分之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化合物(以下稱作脂環式二異氰酸酯。)作為構成成分,因此易於在各異氰酸酯基之反應速度方面形成差別。
尤其,與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般,於脂肪鏈上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以下稱作脂肪族二異氰酸酯。)相比,利用立體配位等影響,可以甚容易地於各異氰酸酯基之反應速度方面形成差別。
所以,例如可以抑制(a)成分僅與(b)成分反應、或(a)成分僅與(c)成分反應,可以可靠地使(a)成分與(b)成分及(c)成分反應,從而可以防止多餘的副產物之產生。
其結果,可以有效地抑制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即低折射率之的板狀區域中的折射率之波動。
另外,若將作為(a)成分之脂環式二異氰酸酯作為構成成分,則可以將所得之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相溶性降低至給定的範圍,從而更為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
尤其,與甲苯二異氰酸酯般具有芳香環之二異氰酸酯(以下稱作芳香族二異氰酸酯)相比,可以將所得之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與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之相溶性降低至給定的範圍,從而更為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
亦即因為,由於芳香族二異氰酸酯在骨架中具有芳香環,因此所得之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與之相同地於骨架中具有芳香環之(A)成分的相溶性即會變得過高,從而會有難以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此外,若為脂環式二異氰酸酯時,則與芳香族二異氰酸酯相比,可以減小所得之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折射率。
亦即因為,一般而言,因在分子內包含芳香環,其化合物之折射率即會有上升的趨勢。
所以,可以增大所得之作為(B)成分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折射率與作為(A)成分之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之折射率的差,更為有效地形成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百葉窗結構。
而且,即使為包含脂肪族二異氰酸酯或芳香族二異氰酸酯作為構成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若僅係於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的範圍內,亦不限制與本發明之(B)成分共存。
另外,對於作為(a)成分之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的脂環式二異氰酸酯,例如宜為可以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2,4-及/或2,6-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酯、亞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亞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甲基亞環己基二異氰酸酯、雙(2-異氰酸酯基乙基)-4-亞環己基-1,2-二甲酸酯、2,5-及/或2,6-降冰片烷二異氰酸酯、二聚酸二異氰酸酯(DDI)等。
其中,由於2個異氰酸酯基之反應速度的差別大,因此較宜為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
另外,在形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成分當中,作為屬於(b)成分之聚烯烴二醇,例如可以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聚己二醇等,其中尤宜為聚丙二醇。
其理由係因,若為聚丙二醇,則由於黏度低,因此可以不加溶劑地操作。
另外亦因為,若為聚丙二醇時,則在使(B)成分固化時,會形成該固化物中的良好柔性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操作性或安裝性。
而且,(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主要可以利用(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予以調節。在此,(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一般而言為2300~19500,宜為4300~14300,尤宜為6300~12300。
另外,在形成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成分當中,作為屬於(c)成分之(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例如可以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等。
另外,自降低所得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聚合速度,更為有效地形成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觀點考慮,較宜為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尤宜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
另外,借助(a)~(c)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可以依照常法予以實施。
宜為將此時之(a)~(c)成分的配合比例以莫耳比計設為(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
其理由係因,通過設為該配合比例,可以有效地合成如下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即對於(b)成分具有的2個羥基,分別與(a)成分所具有的一個異氰酸酯基反應而結合,此外對於2個(a)成分分別具有的另一個異氰酸酯基,則與(c)成分所具有的羥基反應而結合。
所以,較宜為將(a)~(c)成分之配合比例以莫耳比計設為(a)成分:(b)成分:(c)成分=1~3:1:1~3之比例,尤宜為設成2:1:2之比例。
(2)重量平均分子量
另外,其特徵在於,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3000~20000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通過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給定的範圍,即會進一步降低(B)成分之聚合速度,更為有效地防止(A)成分及(B)成分共聚,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因為,若(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未滿3000的值時,則(B)成分之聚合速度變快,接近(A)成分之聚合速度,易於產生與(A)成分之共聚,其結果,會有難以有效地形成百葉窗結構之情況。另一方面,若(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超過20000的值時,則會有難以形成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及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交替地延伸的百葉窗結構之情況,或過度地降低與(A)成分之相溶性而於塗佈階段析出(A)成分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5000~15000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7000~13000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以使用膠體滲透層析法(GPC)予以測定。
另外,雖然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特徵在於,作為形成百葉窗結構中之折射率低的板狀區域之低聚物成分,包含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宜為作為低聚物成分單獨地包含(B)成分。
其理由係因,通過如此構成,可以有效地抑制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亦即折射率低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的波動,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因為,在使用多種(B)成分之情況下,源自(B)成分之折射率低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發生波動或變高,從而會有與源自(A)成分之折射率高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差變得不均勻或過度地降低的情況。
(3)折射率
另外,宜為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折射率設為1.4~1.5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通過將(B)成分的折射率設為該範圍內的值,即更容易調節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從而可以更為有效地獲得具備給定的百葉窗結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因為,若(B)成分之折射率為未滿1.4的值時,則雖然與(A)成分之折射率的差變大,然而與(A)成分之相溶性極端地惡化,有可能無法形成百葉窗結構。另一方面,若(B)成分之折射率為超過1.5的值時,則與(A)成分之折射率的差變得過小,從而會有難以獲得所需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折射率設為1.45~1.49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46~1.48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上述之所謂(B)成分的折射率係指利用光照射固化之前的(B)成分之折射率。
另外,折射率可以依照例如JIS K0062予以測定。
另外,宜為將上述的(A)成分之折射率與(B)成分之折射率的差設為0.01以上的值。
其理由係因,通過將該折射率之差設為給定的範圍內的值,即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更為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更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亦即因為,若該折射率之差為未滿0.01的值時,則由於入射光在百葉窗結構內全反射的角度區域變窄,因此會有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變得過窄的情況。另一方面,若該折射率之差為過大的值時,則(A)成分與(B)成分之相溶性即會噁化,從而有可能無法形成百葉窗結構。
所以,較宜為將(A)成分之折射率與(B)成分之折射率的差設為0.05~0.5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0.1~0.2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此處提及的(A)成分及(B)成分之折射率係指利用光照射固化之前的(A)成分及(B)成分之折射率。
(4)含量
另外,宜為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總量100重量%,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設為20~8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B)成分之含量為未滿20重量%的值時,則(B)成分相對於(A)成分之存在比例變少,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寬度與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寬度相比變得過小,從而會有難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百葉窗結構的情況。另外,會有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厚度方向的百葉窗之長度變得不足的情況。另一方面,若(B)成分之含量為超過80重量%的值時,則(B)成分相對於(A)成分之存在比例變多,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寬度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的寬度相比變得過大,相反地會有難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百葉窗結構的情況。另外,會有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厚度方向的百葉窗之長度變得不足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總量100重量%,將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設為30~7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40~6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3.光聚合起始劑
另外,在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中,視需要時,作為(C)成分以含有光聚合起始劑較宜。
其理由係因,通過含有光聚合起始劑,在對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線時,可以有效地形成給定的百葉窗結構。
在此,所謂光聚合起始劑係指利用紫外線等活性能量射線之照射產生自由基種子之化合物。
至該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以舉出安息香、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正丁醚、安息香異丁醚、苯乙酮、二甲基氨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2-羥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1-丙酮、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丙基)酮、二苯甲酮、對苯基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二氯二苯甲酮、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2-叔丁基蒽醌、2-氨基蒽醌、2-甲基9-氧硫[口+山][口+星](thioxanthone)、2-乙基9-氧硫[口+山][口+星]、2-氯9-氧硫[口+山][口+星]、2,4-二甲基9-氧硫[口+山][口+星]、2,4-二乙基9-氧硫[口+山][口+星]、苯偶醯二甲基縮酮、苯乙酮二甲基縮酮、對二甲氨基苯甲酸酯、低聚[2-羥基-2-甲基-1-[4-(1-甲基乙烯基)苯基]丙烷等,既可以單獨使用此等當中的一種,亦可以組合使用二種以上。
而且,作為含有光聚合起始劑時之含量,相對於(A)成分及(B)成分之合計量100重量%,宜為設成0.2~2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成0.5~15重量%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1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5.其他的添加劑
另外,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可以適當地添加其他的添加劑。
至於其他的添加劑,例如可以舉出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靜電干擾劑、聚合促進劑、聚合阻止劑、紅外線吸收劑、塑化劑、稀釋溶劑、以及調平劑等。
而且,對於其他的添加劑之含量,一般而言,相對於(A)成分及(B)成分之合計量100重量%,宜為設成0.01~5重量%之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成0.02~3重量%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0.05~2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第二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二實施為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其對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活性能量射線而成,其特徵在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作為(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c)成分、並且以莫耳比計以(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而且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含量設成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
(b)聚烯烴二醇;
(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下面,在參照圖5的同時,以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方面為中心,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方式進行具體說明。
1.製造方法
下面,對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當然並不受以下的製造方法限定。
(1)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準備步驟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準備步驟係準備含有(A)成分及(B)成分之給定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步驟。
較具體而言,宜為將(A)成分及(B)成分在40~80℃之高溫條件下攪拌,製成均勻的混合液。
另外,與此同時,宜為通過在向混合液中根據所需添加(C)成分等其他的添加劑後,一邊攪拌至外觀上均勻,一邊以達到所需的黏度之方式,根據需要再加入稀釋溶劑,而得到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溶液。
而且,對於各成分之詳細情況以及配合比例等,由於如第一實施方式中記載所述,因此省略。
(2)塗佈步驟
塗佈步驟如圖5(a)中所示,係將備妥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向工程片2塗佈而形成塗佈層1之步驟。
至於工程片,無論為塑膠膜抑或紙均可以使用。
其中,至於塑膠膜,可以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系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烴系膜、三乙醯纖維素膜等纖維素系膜、以及聚醯亞胺系膜等。
另外,至於紙,例如可以為玻璃紙、塗佈紙以及層壓紙板等。
另外,對於工程片,為在光固化之後,易於將所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自工程片上剝離,宜為在工程片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的塗佈面側設置剝離層。
該剝離層可以使用矽氧系剝離劑、氟系剝離劑、醇酸系剝離劑、烯烴系剝離劑等以往習知的剝離劑予以形成。
而且,工程片之厚度一般而言宜為設成25~200μm之範圍內的值。
另外,至於在工程片上塗佈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刀片塗佈法、輥塗法、棒塗法、刮刀塗佈法、光學塗佈法、以及凹版塗佈法等以往習知的方法予以進行。
而且,此時宜為將塗佈層之厚度設成100~700μm之範圍內的值。
(3)光固化步驟
光固化步驟係使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塗佈層光固化,而將塗佈層製成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步驟。
亦即,如圖5(b)所示,對形成於工程片2上之塗佈層1,照射僅由已控制照射角度之直接光構成的活性能量射線50。
較具體而言,例如圖6(a)所示,通過線狀的紫外線燈25中設有聚光用之冷反光鏡22的紫外線照射裝置20(若為市售品,可為Eyegraphics(股)製的ECS-4011GX等)中,配置紅外線截止濾光片21及遮光板23,而取出僅由已控制照射角度之直接光構成的活性能量射線50,向形成於工程片2上的塗佈層1照射。
而且,對於線狀的紫外線燈,以與具有塗佈層1之工程片2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為基準(0°),一般而言設置為-80~80°之範圍內的值,宜為設置為-50~50°之範圍內的值,較宜為設置成-30~30°之範圍內的值。
此時,至於照射光之照射角度,如圖6(b)所示,一般而言宜為將以相對於塗佈層1之表面的法線之角度為0°時的照射角度θ3設為-80~80°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照射角度θ3為-80~80°之範圍外的值時,則塗佈層1之表面中的反射等之影響就會變大,從而會有難以形成充分的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另外,照射角度θ3宜為具有1~80°之寬度(照射角度寬度)θ3’。
其理由係因,若該照射角度寬度θ3’為未滿1°的值時,則百葉窗結構之間隔即會過窄,從而會有難以獲得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情況。另一方面,若該照射角度寬度θ3’為超過80°的值時,則照射光就會過於分散,從而會有難以形成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照射角度θ3之照射角度寬度θ3’設成2~45°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5~20°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通過使用線狀光源,即可以照射自線狀光源之軸向觀看時實質上係平行光、自與線狀光源之軸向垂直的方向觀看時係非平行的照射光。
另外,至於照射光,可以為紫外線、電子束等,然而宜為使用紫外線。
其理由係因,在電子束之情況下,由於聚合速度非常快,因此聚合過程中(A)成分與(B)成分無法充分地進行相分離,從而會有難以形成百葉窗結構之情況。另一方面,在與可見光等比較時,紫外線一方利用其照射而固化的紫外線固化樹脂,可以使用的光聚合起始劑之變化豐富,因此可以拓寬(A)成分及(B)成分之選擇的範圍。
另外,作為紫外線之照射條件,宜為以使照射時之峰值照度為0.1~50mW/cm2之範圍內的值,並且達到將塗佈層充分地固化的累計光量之方式進行。
而且,較宜為以達到將塗佈層充分地固化的累計光量之方式,多階段地照射紫外線。
另外,宜為使形成於工程片上的塗佈層以0.1~10m/分鐘之速度移動,穿過紫外線照射裝置之紫外線照射部分。
其理由係因,若該速度為未滿0.1m/分鐘的值時,則會有批量生產率過度降低的情況。另一方面,若該速度為超過10m/分鐘的值時,則會較塗佈層之固化,換言之,較百葉窗結構之形成更快,紫外線相對於塗佈層之入射角度沿著膜厚方向大幅度變化,從而會有百葉窗結構之形成不夠足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使形成於基材上的塗佈層以0.2~5m/分鐘之範圍內的速度移動,穿過紫外線照射裝置之紫外線照射部分,尤宜為以0.5~3m/分鐘之範圍內的速度穿過。
而且,如圖5(c)所示,光固化步驟後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通過剝離工程片2而最終變成可以使用的狀態。
2.膜厚
另外,宜為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成100~500μm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通過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成該範圍內的值,即使在不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層疊而直接以單層的狀態應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等中時,亦可以有效地將外來光作為光源利用,並且可以防止所顯示的圖像的鮮明度降低或出現虹彩色的問題之產生。
亦即因為,若該膜厚為未滿100μm的值時,則形成於膜內的膜厚方向之百葉窗結構的長度變得過短,在百葉窗結構內直行的入射光增加,從而會有難以獲得足夠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情況。另一方面,若該膜厚為超過500μm的值時,則由於長時間照射照射光,因此批量生產率會過度降低,或照射光會因初期形成的百葉窗結構而擴散,從而會有難以形成所需的百葉窗結構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成130~300μm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50~250μm之範圍內的值。
3.百葉窗結構
另外,如圖7(a)~(c)所示,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具備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12、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14交替地延伸的百葉窗結構,然而宜為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12及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14之各自的寬度(S1、S2)設成0.1~15μm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該寬度為未滿0.1μm的值時,則無論入射光之入射角度為何,均會有難以顯示出光擴散性之情況。
另一方面,若該寬度為超過15μm的值時,則相反的,無論入射光之入射角度為何,均會有難以顯示出光擴散性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12及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14的各自的寬度(S1、S2)設成0.5~10μm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5μm之範圍內的值。
另外,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之初期傾斜角θ4設成0~80°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該初期傾斜角θ4為超過80°的值時,則會有難以顯示出入射角度依賴性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之初期傾斜角θ4設成0~50°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所謂初期傾斜角θ4,如圖7所示,係指入射光照射側的膜面之法線與百葉窗所成的角度中窄的一側之角度。
較具體而言,初期傾斜角θ4係指,在以與沿著膜面方向延伸的百葉窗結構垂直之面切割膜時測定的將相對於膜面之法線的角度設成0°時的板狀區域之傾斜角(°)。
另外,如圖7所示,以板狀區域向右側傾斜時之傾斜角作為基準,將板狀區域向左側傾斜時之傾斜角用負值表記。
此外,本實施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既可以如圖7(a)所示在整個膜厚方向形成百葉窗結構(膜厚方向長度L1),亦可以如圖7(b)所示於膜10之上端部分、下端部分的至少任一個具有未形成百葉窗部分(膜厚方向長度L2)。
另外,百葉窗結構之膜厚方向長度L1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膜厚而定,然而一般而言,宜為50~500μm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該長度為未滿50μm的值時,則在百葉窗結構內直行的入射光增加,從而會有難以獲得足夠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情況。另一方面,若該長度為超過500μm的值時,則會有在穿過百葉窗結構內期間產生光之反射或吸收等損耗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之膜厚方向長度L1設成130~300μm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50~250μm之範圍內的值。
另外,未形成百葉窗結構之上下端部分的膜厚方向長度L2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10之膜厚而定,然而一般而言,宜為0~200μm之範圍內的值,較宜為0~100μm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0~50μm之範圍內的值。
另外,如圖7(c)所示,宜為百葉窗結構是彎曲的。
其理由是因為,因百葉窗結構是彎曲的,而可以減少在百葉窗結構內直行的入射光,提高光擴散的均勻性。
而且,此種已彎曲的百葉窗結構可以通過在進行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光固化時,一邊改變照射光之照射角度一邊照射光予以獲得,然而亦相當程度地依賴於(A)成分及(B)成分之種類。
另外,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設成1.5~1.7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為未滿1.5的值時,則與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即會過小,從而會有無法獲得所需的各向異性之情況。另一方面,若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為超過1.7的值時,則會有與(B)成分之相溶性變得過低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設成1.52~1.65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55~1.6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折射率可以依照例如JIS K0062予以測定。
另外,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設成1.4~1.5之範圍內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為未滿1.4的值時,則會有降低所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剛性的情況。另一方面,若源自(B)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為超過1.5的值時,則與源自(A)成分之板狀區域的折射率之差變得過小,從而會有難以獲得所需的各向異性之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設成1.42~1.48之範圍內的值,尤宜為設成1.44~1.46之範圍內的值。
而且,折射率可以依照例如JIS K0062予以測定。
另外,於本實施例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中,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與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的差設成0.01以上的值。
其理由係因,若該折射率之差為未滿0.01的值時,則由於入射光在百葉窗結構內全反射之角度區域變窄,因此會有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變得過窄的情況。
所以,較宜為將百葉窗結構中之源自(A)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與源自(B)成分的板狀區域之折射率的差設成為0.03以上的值。
而且,雖然折射率之差越大越好,然而可以認為0.1左右係上限。
4.用途
另外,如圖8所示,宜為將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100中。
其理由係因,若為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即可以按照將外來光有效地透過而導入液晶顯示裝置之內部,並且能夠將該光作為光源利用的方式使之有效地擴散。
所以,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宜為配置於包含玻璃板(104,108)、液晶106以及鏡面反射板107等的液晶單元110之上面或者下面,作為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100之光擴散板103使用。
[實施例]
下面,參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更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1.(B)成分之合成
在容器內,相對於作為(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9200的聚丙二醇(PPG)1莫耳,收容作為(a)成分之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2莫耳、以及作為(c)成分之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HEMA)2莫耳後,依照常規方法使之聚合,得到重量平均分子量9900之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而且,PPG及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利用膠體滲透層析法(GPC),依照下述條件測定而得的聚苯乙烯換算值。
GPC測定裝置:東曹Tosoh(股)製的HLC-8020
GPC柱子:Tosoh(股)製(以下依通過次序記載)
TSK guard column HXL-H
TSK gel GMHXL(×2)
TSK gel G2000HXL
‧測定溶劑:四氫呋喃
‧測定溫度:40℃
2.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製備
然後,相對於所得的作為(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9900的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00重量份,添加作為(A)成分之以下述式(3)表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268之鄰苯基苯氧乙基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股)製的NK Ester A-LEN-10)100重量份,及作為(C)成分之2-羥基-2-甲基苯丙酮10重量份後,在80℃的條件下進行加熱混合,得到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
在此,(A)成分及(B)成分之折射率係利用阿貝折射儀(愛宕ATAGO(股)製,商品名:阿貝折射儀DR-M2,光源:Na光源,波長:589nm),依照JIS K0062予以測定的。
而且,下面有時將以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稱作聯苯-1。
[化學式6]
3.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之塗佈
然後,將所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使用分配器塗佈於作為工程片之膜狀的透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下稱作PET)上,得到膜厚250μm之塗佈層。
4.塗佈層之光固化
然後,備妥如圖6所示之線上狀的高壓水銀燈中附設有聚光用的冷反光鏡之紫外線照射裝置(Eyegraphics(股)製的ECS-4011GX)。
然後,在紅外線截止濾光片框上設置遮光板,將向塗佈層之表面照射的紫外線設定為,於將自線狀的紫外線燈之長度方向觀看時的包含塗佈層及PET之層疊體的法線方向設為0°的情況下,來自燈之直接的紫外線的照射角度(圖6(b)的θ3)為0~10°的範圍(照射角度寬度θ3’=10°)。
此時,設定為從塗佈層算起的燈之高度為290mm,峰值照度為9mW/cm2
另外,遮光板等處之反射光在照射機內部成為雜散光,為防止對塗佈層之光固化造成影響,在傳送帶附近亦設置遮光板,按照僅將自燈中直接發出的紫外線向塗佈層照射之方式設定。
然後,於利用傳送帶將塗佈層向圖6的右方向以0.2m/分鐘之速度移動的同時照射紫外線,得到膜厚250μm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而且,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係使用恆壓厚度測電器(寶製作所(股)製的TECLOCK PG-02J)予以測定的。
另外,利用光學數位顯微鏡(Kyence(股)製)觀察該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截面,其結果係,照射光最先照射至膜面側之百葉窗結構的傾斜角(初期傾斜角)為6.5°,百葉窗結構之膜厚方向長度(圖7(b)的L1)為200μm。
5.評價
(1)基於測定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評價
使用變角測色計(須賀Suga試驗機(股)製的VC-2),自所得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下方,向該膜射入光(C光源、視場角2°)。
然後,每隔5°之角度測定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擴散的擴散光之亮度(%)。
然後,將相鄰的測定點間之亮度的差未滿10%之兩端的測定點間之角度範圍設為擴散區域,將該角度區域之角度寬度設為擴散光之開口角度(°)。
另外,將入射光之入射角為0°時的擴散區域、該擴散區域之亮度的平均值、以及該平均值與擴散區域之亮度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之差的絕對值分別表示於表1中。
另外,連續地改變入射光之入射角,測定各個入射角時的擴散光之開口角度,將該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為10°以上的入射角度之範圍設為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而且,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值越大,則越意味著以此時之入射角入射的入射光由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有效地擴散。
相反,擴散光之開口角度越小,則越意味著以此時之入射角入射的光原樣不變地透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未予擴散。
另外,對於實施例1、3及4,將在橫軸中採取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角(°)及在縱軸中採取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特性曲線分別表示於圖9中。
而且,例如如實施例1之情況般,在特性曲線上不存在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為10°時的測定點之情況下,則根據特性曲線(外插線)與擴散光之開口角度=10°的直線之交點處的入射角(°)之值,而得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之值。
(2)基於目視的各向異性之評價
(2)-1光擴散性
對5名小組成員自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正面(擴散方向)藉由該膜目視其相反一側情況時的看法,依照下述基準進行評價,作為基於目視的光擴散性之評價。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A:5人中5人判斷為具有足夠的不透明性。
B:5人中3~4人判斷為具有足夠的不透明性。
C:5人中3~5人判斷為雖然不透明性較差,然而仍然具有不透明性。
D:5人中3~4人判斷為不具有不透明性。
E:5人中5人判斷為不具有不透明性。
(2)-2光透過性
對5名小組成員自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斜向45°方向(透過方向)藉由該膜目視其相反一側情況時的看法,依照下述基準進行評價,作為基於目視的光透過性之評價。
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5人中5人判斷為完全透明並且無著色。
○:5人中3~4人判斷為完全透明並且無著色。
△:5人中3~4人判斷為呈現出白濁或黃色。
×:5人中5人判斷為呈現出白濁或黃色。
[實施例2]
實施例2中,除通過將(b)成分變更為重量平均分子量比實施例1之情況小的PPG,而將作為(B)成分之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變為6100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3]
實施例3中,除通過將(b)成分變更為重量平均分子量比實施例1之情況大的PPG,而將作為(B)成分之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變為14500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4]
實施例4中,除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添加量設為60重量份,將(C)成分之添加量設為20重量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5]
實施例5中,除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A)成分之添加量設為150重量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6]
實施例6中,除在合成(B)成分時,作為(c)成分使用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C)成分之添加量設為20重量份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7]
實施例7中,除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膜厚設為500μm以外,餘與實施例6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8]
實施例8中,除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C)成分之添加量變為4重量份,並且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為500μm以外,餘與實施例6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9]
實施例9中,除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C)成分之添加量變為2重量份,並且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為500μm以外,餘與實施例6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實施例10]
實施例10中,除作為(A)成分使用以下述式(4)表示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312之鄰苯基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而且,下面有時將以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稱作聯苯-2。
[化學式7]
[實施例11]
實施例11中,除將(A)成分設為聯苯1及聯苯2之50:50(重量比)的混合物以外,於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比較例1]
比較例1中,除將(B)成分變為琥珀酸(2-丙烯醯氧基乙酯)(重量平均分子量:216)(新中村化學(股)製的NK Ester A-SA),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將(C)成分之添加量變為20重量份,並且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為500μm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比較例2]
比較例2中,除在合成作為(B)成分之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時,作為(c)成分使用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並且將聚醚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變為740,亦將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膜厚設為500μm以外,餘與實施例1同法製備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製造並評價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將所得的結果表示於表1中。
[表1]
如上詳述所示,若依本發明時,通過在將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與由給定的構成成分組成,並且具有給定的重均分子量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給定的比例配合後光固化,即可以獲得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較具體而言,可以獲得於光之透過及擴散中具有良好的入射角度依賴性,並且光擴散入射角度區域寬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所以,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除可以應用於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之光控制膜中以外,亦可以應用於視場角控制膜、視場角擴大膜以及投影用螢幕中,有望對此等之高品質化產生顯著的貢獻。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塗布層
2...工程片
10...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12...源自(A)成分之折射率較高的板狀區域
13...百葉窗結構
13’...交界面
14...源自(B)成分之折射率較低的板狀區域
20...紫外線照射裝置
21...紅外線截止濾光片
22...冷反光鏡
23...遮光板
25...線狀的紫外線燈
50,52,54,56,...入射光(活性能量射線)
52’,54’,56’...擴散光
100...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101...偏振片
102...相位差板
103...光擴散板
104...玻璃板
105...濾色片
106...液晶
107...鏡面反射板
108...玻璃板
110...液晶單元
1103...上基板
1105...液晶層
1107...下基板
1108...光控制板
1110...光反射板
1112...液晶裝置
1121...散射軸方向
θ1...入射角
θ2...開口角度
θ3...照射角度
θ3’...照射角度寬度
θ4...初期傾斜角
B...傳送帶移動方向
S1,S2...膜厚方向寬度
L1,L2...膜厚方向長度
圖1(a)~(b)係供說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百葉窗結構的概略情況而用之圖。
圖2係供說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角度依賴性及各向異性而用的圖。
圖3(a)~(b)係供說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入射角度依賴性而用的其他圖。
圖4(a)~(c)係供說明入射角及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圖。
圖5(a)~(c)係供說明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而用的示意圖。
圖6(a)~(b)係供說明光固化步驟而用的圖。
圖7(a)~(c)係供說明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百葉窗結構之形態而用的圖。
圖8係供說明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的本發明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應用例而用之圖。
圖9係表示實施例1、3及4之相對於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的入射角與擴散光之開口角度的關係而用之圖。
圖10(a)~(b)係供說明已使用以往的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之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而用的圖。
10...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12...源自(A)成分之折射率較高的板狀區域
13...百葉窗結構
13’...交界面
14...源自(B)成分之折射率較低的板狀區域
52,54,56...入射光(活性能量射線)
52’,54’,56’...擴散光

Claims (10)

  1. 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係包含作為(A)成分之含有多個芳香環的(甲基)丙烯酸酯,及作為(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15,000之範圍內的值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該(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的下述(a)至(c)成分,下述(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300~14,300之範圍內的值,並且以莫耳比(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b)聚烯烴二醇;(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其中,相對於該(B)成分100重量份,將該(A)成分之含值設為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作為單體成分單獨含有該(A)成分,並且作為低聚物成分單獨含有該(B)成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B)成分之構成成分的該(c)成分係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B)成分之折射率設為1.4~1.5之範圍內的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A)成分設為多個芳香環含有聯苯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A)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200~2500之範圍內的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A)成分之折射率設為1.5~1.65的範圍內的值。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其中該(C)成分含有光聚合起始劑,並且相對於該(A)成分及該(B)成分之合計量(100重量%),將其含量設為0.2至20重量%之範圍內的值。
  9. 一種各向異性光擴散膜,係通過對一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照射能量射線而成,其中,該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包含有:一(A)成分係含有多個芳香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一(B)成分係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15,000之範圍內的值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 其中,該(B)成分之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係源自作為構成成分之下述(a)至(c)成分,下述(b)成分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300~14,300之範圍內的值,且以莫耳比計為(a)成分:(b)成分:(c)成分=1~5:1:1~5之比例構成的化合物;(a)介經脂肪族環含有2個異氰酸酯基之化合物;(b)聚烯烴二醇;(c)(甲基)丙烯酸羥基烷基酯;其中,相對於該(B)成分100重量份,將該(A)成分之含量設為25~400重量份之範圍內的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各向異性光擴散膜,其中,將膜厚設為100~500μm之範圍內的值。
TW100146089A 2010-12-15 2011-12-14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519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9585 2010-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7088A TW201237088A (en) 2012-09-16
TWI519585B true TWI519585B (zh) 2016-02-01

Family

ID=4634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6089A TWI519585B (zh) 2010-12-15 2011-12-14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104143504A TWI577728B (zh) 2010-12-15 2011-12-14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504A TWI577728B (zh) 2010-12-15 2011-12-14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996183B2 (zh)
KR (1) KR101883940B1 (zh)
CN (1) CN102532430B (zh)
TW (2) TWI5195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3113B2 (ja) * 2012-03-19 2017-03-08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異方性光学フィルム
KR102045391B1 (ko) * 2012-11-29 2019-1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모에가와 세이시쇼 이방성 광학 필름
US10094958B2 (en) 2012-12-27 2018-10-09 Lintec Corporation Light diffusion film
JP6102355B2 (ja) * 2013-03-06 2017-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吸収フィルム及びスクリーン
US9869803B2 (en) * 2013-03-28 2018-01-16 Lintec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light diffusion film, and light diffusion film
CN105074508B (zh) 2013-03-29 2018-06-22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和光扩散膜的制造方法
CN105339813B (zh) * 2013-03-29 2018-11-13 琳得科株式会社 光扩散膜用组合物和光扩散膜
JP2014238534A (ja) * 2013-06-10 2014-12-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制御フィルムの検査装置および光制御フィルムの製造装置
CN105733007B (zh) * 2016-03-21 2018-12-28 苏州锦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用聚酯离型膜
TWI605296B (zh) * 2017-03-15 2017-11-1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幕及包括此投影幕之投影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7416B2 (ja) * 1987-08-07 1996-10-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2547417B2 (ja) * 1987-08-07 1996-10-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2547419B2 (ja) * 1987-08-07 1996-10-23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H01147406A (ja) * 1987-12-02 1989-06-09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制御板用の樹脂組成物
JP2782200B2 (ja) * 1988-08-18 1998-07-30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用の樹脂組成物
JP2702521B2 (ja) * 1988-09-01 1998-01-2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2837229B2 (ja) * 1989-04-12 1998-12-1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法
JPH02268872A (ja) * 1989-04-12 1990-11-02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2837239B2 (ja) * 1989-06-05 1998-12-14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散乱透過性領域を備えた光制御板の製造法
JPH0749457B2 (ja) * 1990-07-14 1995-05-31 荒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アクリレ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945939B2 (ja) * 1990-10-05 1999-09-06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3211381B2 (ja) * 1992-06-25 2001-09-25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制御板の製造方法
JPH0764069A (ja) * 1993-08-25 1995-03-10 Sumitomo Chem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127331A (ja) * 1995-08-31 1997-05-16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該フィルターを装着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473266B2 (ja) * 1996-04-18 2003-12-02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捩じれネマチック型液晶表示装置
JP3480260B2 (ja) 1997-09-01 2003-1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0312039B1 (ko) * 1999-03-08 2001-11-14 박명환 광섬유 코팅용 자외선 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
JP3829601B2 (ja) 2000-02-10 2006-10-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用組成物及び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
JP2002249541A (ja) * 2001-02-26 2002-09-0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用組成物及び異方性光散乱フィルム
JP2003043216A (ja) * 2001-07-30 2003-02-13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散乱異方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802707B2 (ja) * 2005-05-17 2011-10-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制御膜
TW200837392A (en) * 2006-10-31 2008-09-16 Tomoegawa Co Ltd Anisotropic diffusing film,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8239757A (ja) 2007-03-27 2008-10-0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硬化させてなる光制御膜
JP200824794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硬化させてなる光制御膜
JP5782668B2 (ja) * 2007-06-19 2015-09-24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用樹脂材料
JP4886672B2 (ja) * 2007-12-27 2012-02-2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制御膜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ション用スクリーン
JP2010170076A (ja) * 2008-08-07 2010-08-05 Toyobo Co Ltd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及び異方性光拡散積層体並びに異方性光反射積層体
US8979330B2 (en) * 2008-08-07 2015-03-17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Anisotropic light-diffusing film, anisotropic light-diffusing laminate, anisotropic light-reflecting laminate, and use thereof
JP5083830B2 (ja) * 2008-11-21 2012-11-2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光学レンズシート用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び光学レンズシート
WO2010110406A1 (ja) * 2009-03-27 2010-09-30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複合材料
WO2010113741A1 (ja) * 2009-03-30 2010-10-07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その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20067290A (ko) 2012-06-25
JP2016200841A (ja) 2016-12-01
KR101883940B1 (ko) 2018-07-31
JP6230670B2 (ja) 2017-11-15
TW201237088A (en) 2012-09-16
TWI577728B (zh) 2017-04-11
TW201615729A (zh) 2016-05-01
CN102532430B (zh) 2015-11-18
JP5996183B2 (ja) 2016-09-21
JP2012141592A (ja) 2012-07-26
CN102532430A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574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519585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及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TWI537611B (zh) 光擴散膜及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TWI578026B (zh) 各向異性光擴散膜
JP5324728B1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
TWI606273B (zh) 光擴散膜
TWI600711B (zh)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TWI610100B (zh) 光擴散層及光擴散膜的製造方法
JP5912767B2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
TWI613465B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TW201437270A (zh) 光擴散膜用組合物和光擴散膜
JP5912766B2 (ja) 異方性光拡散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201350928A (zh) 光擴散膜之製造方法
JP2013148712A (ja) 光拡散フィルム用組成物および光拡散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