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586B - 可撓式顯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可撓式顯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09586B TWI509586B TW101128316A TW101128316A TWI509586B TW I509586 B TWI509586 B TW I509586B TW 101128316 A TW101128316 A TW 101128316A TW 101128316 A TW101128316 A TW 101128316A TW I509586 B TWI509586 B TW I50958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 light
- emitting diodes
- strips
- light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
隨著顯示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除了傳統的液晶顯示面板外,更有顯示看板係直接採用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同時做為顯示畫素及發光源。由於發光二極體具有低耗電的優點,故採用發光二極體的顯示面板可有效節省傳統液晶面板所需耗費的電力,可幫助節能減碳及環境保護,可望成為顯示技術領域的新寵兒。
傳統的LED顯示面板係在一背板上設置複數顆發光二極體來進行發光。然而,由於顯示看板必須滿足一定的解析度需求(例如解析度為1280 x 800的面板),又因每一畫素均需至少包含三種不同顏色的次畫素(例如紅、綠及藍色次畫素),因此,若要製作出上述解析度的顯示看板,在背板上所需裝設的發光二極體數量則高達1280 x 800 x 3,在製作上相當耗時費力,勢必會提高成本的負擔。
此外,一般LED顯示面板的背板通常係採用堅硬板材,以利裝設發光二極體,故不利於製作成可撓式的顯示面板。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係利用複數條軟性燈條所編織而成,一方面可降低在堅硬背板上裝設大量發光二極體所帶來的高額成本,另一方面可進一步提高顯示面板的可撓曲特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包含複數軟性燈條,其分別承載複數發光二極體,其中此些軟性燈條係相互交錯而使此些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複數顯示畫素(pixel)。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包含複數軟性燈條,分別承載複數發光二極體,其中此些軟性燈條相互交錯而使此些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複數顯示畫素,且此些軟性燈條的交錯形式係選自於由縱向排列、橫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組成的群組。
藉由上述實施方式,本發明可採用複數條軟性燈條並利用縱向排列、橫向排列、斜向排列或上述三者之任意組合來交織成顯示面板,由於燈條上已裝設有多顆發光二極體,故製造者僅需排列或編織燈條即可製作顯示面板,而無須將發光二極體一顆一顆地裝設至背板上,故可大幅省卻生產成本。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係由撓曲材質所製成,一方面可利於交錯編織,另一方面更可使顯示面板具備可撓曲及彎折的特性。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發明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包含複數軟性燈條100,其分別承載複數發光二極體200,其中此些軟性燈條100係相互交錯而使此些發光二極體200共同形成複數顯示畫素300(pixel)。
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係利用複數條軟性燈條100交錯編織而形成可撓式顯示面板,並可使不同軟性燈條100上的發光二極體200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藉此,製造商無須將發光二極體200一顆一顆地裝設至背板上,故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此外,上述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100係由撓曲材質所製成,一方面可利於交錯編織,另一方面更可使顯示面板具備可撓曲及彎折的特性。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軟性燈條100的交錯形式係選自於由縱向排列、橫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組成的群組。換句話說,軟性燈條100可為縱向排列、橫向排列、斜向排列或上述三者之任意組合,以交錯編織成可撓式顯示面板。
舉例來說,本發明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交錯形式可如第1圖所示,其中,軟性燈條100可包括複數第一軟性燈條110、複數第二軟性燈條120、複數第三軟性燈條130及複數第四軟性燈條140。第一軟性燈條110係呈縱向間隔排列,其中每一第一軟性燈條110具有複數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軟性燈條120係呈橫向間隔排列,且位在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下方,其中每一第二軟性燈條120具有複數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軟性燈條130係分別縱向排列在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下方,其中每一第三軟性燈條130具有複數第三發光二極體230。第四軟性燈條140係呈橫向間隔排列,且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上方以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下方交織穿越,其中每一第四軟性燈條140具有複數第四發光二極體240。
於上述實施方式之交錯形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而顯示畫素300各包含其中一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其中一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其中一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其中一第四發光二極體240。換句話說,每一個顯示畫素300係由單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單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單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單一個第四發光二極體240所共同構成。
應瞭解到,本說明書全文中所述之『縱向』及『橫向』兩者的排列方向係大致上相互垂直,而本說明書全文中所述之『大致上』係用以修飾任何可些微變化的關係,但這
種些微變化並不會改變其本質。舉例來說,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大致上垂直於第四軟性燈條140除了包含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與第四軟性燈條140之間的夾角恰好呈90度之態樣外,只要第四軟性燈條140能交織穿越於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之間,其夾角亦可略微大於或小於90度。
另應瞭解到,本說明書全文中所述之『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用詞僅係用以幫助讀者區隔相似之技術特徵,並不代表『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在功能上必然有所不同。
於上述實施方式之交錯形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可大致上平行地排列,而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亦可大致上平行地排列,而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之排列方向與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之排列方向大致上相垂直。
另外,第三軟性燈條130、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一軟性燈條110係由下往上依序堆疊,且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一軟性燈條110係相互錯開地位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之相對兩表面,而第四軟性燈條140係以跨過第一軟性燈條110上方並穿插至第三軟性燈條130下方的方式來交織於兩者之間。換句話說,第四軟性燈條140會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於第一軟性燈條110與第三軟性燈條130之間。
第2A至2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於第2A圖中,製造者可以縱向間隔的方式排列第一軟性燈條110。在排列這些第一軟性
燈條110之前,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先被設置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上。
於第2B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二軟性燈條120以橫向間隔的方式放置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下方。換句話說,製造者可將第二軟性燈條120間隔地排列,且其排列方向係大致上垂直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之排列方向。在排列這些第二軟性燈條120之前,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先被設置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上。
於第2C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三軟性燈條130縱向排列在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間的間隔中,並放置在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下方。換句話說,製造者可將第一軟性燈條110與第三軟性燈條130分別排列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之上表面及下表面,並使第三軟性燈條130大致上平行於第一軟性燈條110而排列於相鄰兩條第一軟性燈條110的間隔中。在排列這些第三軟性燈條130之前,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先被設置於第三軟性燈條130上。
於第2D圖中,製造者可將第四軟性燈條140以橫向間隔排列地方式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上方以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下方交織穿越。換句話說,製造者可將第四軟性燈條140以跨過第一軟性燈條110上方並穿插至第三軟性燈條130下方的方式來交織於兩者之間。換句話說,製造商可將第四軟性燈條140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於第一軟性燈條110與第三軟性燈條130之間。在排列這些第四軟性燈條140之前,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先被設置於第四軟性燈條140上。
藉由第2A至2D圖之步驟,即可透過縱向排列及橫向排列的方式交織出可撓式顯示面板,不僅製造方便、快速,可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使顯示面板具備撓曲特性。
第3A至3D圖分別繪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之俯視圖。如圖所示,每一第一軟性燈條110設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410,以使第一發光二極體210間隔排列。相似地,每一第二軟性燈條120設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420,以使第二發光二極體220間隔排列。又相似地,每一第三軟性燈條130設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430,以使第三發光二極體230間隔排列。再相似地,每一第四軟性燈條140設有複數第四間隔區域440,以使第四發光二極體240間隔排列。
第4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局部俯視圖。如圖所示,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係以第一間隔區域410、第二間隔區域420、第三間隔區域430及第四間隔區域440做為交錯時的行經路徑。
具體來說,第一軟性燈條110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之位置係對應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之第二間隔區域420上(如第2B圖所示),而第二軟性燈條120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之位置係對應於第三軟性燈條130之第三間隔區域430上(如第2C圖所示),第三軟性燈條130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之位置係對應於第四軟性燈條140之第四間隔區域440上(如第2D圖所示),而第四軟性燈條140之第
四發光二極體240之位置係對應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之第一間隔區域410上(如第2D圖所示)。藉此,即使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被部分地覆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仍可不被覆蓋而裸露出其發光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為紅色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為綠色發光二極體,而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為黃色發光二極體。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之其中兩者發光波長相同。舉例來說,舉例來說,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為紅色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為綠色發光二極體,而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換句話說,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均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
第5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局部俯視圖。本實施方式大致上與第1圖所示之第一實施方式相似,兩者的差異係在於本實施方式省略了第1
圖中的第四軟性燈條140。因此,本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100僅包含複數第一軟性燈條110、複數第二軟性燈條120及複數第三軟性燈條130。類似於第一實施方式,第一軟性燈條110係呈縱向間隔排列,第二軟性燈條120係呈橫向間隔排列,且位在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下方,第三軟性燈條130係分別縱向排列在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下方。
第一軟性燈條110上的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軟性燈條120上的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上的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每一顯示畫素300各包含其單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單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單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換句話說,本實施方式之顯示畫素300僅包含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為紅色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為綠色發光二極體。
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係以第一間隔區域410、第二間隔區域420及至第三間隔區域430做為交錯時的行經路徑。至於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的交錯形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可參考前文中相關敘述,在此不重複贅述。
第6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相似,主要差異係在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的排列方式不同。具體來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係沿一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第二軟性燈條120係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下方相交,第三軟性燈條130係沿一第二傾斜方向間隔排列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上方相交。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軟性燈條120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而每一顯示畫素300均包含單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單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單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
本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100的交錯形式係採用縱向排列及斜向排列的方式來交織,故其交錯形式係不同於第一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縱向排列及橫向排列。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傾斜方向與第二傾斜方向應相交,以利第一軟性燈條110與第三軟性燈條130相交,而使鄰近相交處的第一發光二極體210與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互相接近而利於與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
第7A至7C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於第7A圖中,製造者可沿著一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第一軟性燈條110。在排列這些第
一軟性燈條110之前,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先被設置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上,而第一軟性燈條上110具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410,以使第一發光二極體210間隔排列。
於第7B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二軟性燈條120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下方相交。在排列這些第二軟性燈條120之前,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先被設置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上,而第二軟性燈條上120具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420,以使第二發光二極體220間隔排列。當製造者將第二軟性燈條120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下方時,可使第一間隔區域410位在第二間隔區域420上方,以避免第一軟性燈條110覆蓋到第二發光二極體220。
於第7C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三軟性燈條130沿著第二傾斜方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上方相交。在排列這些第三軟性燈條130之前,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先被設置於第三軟性燈條130上,而第三軟性燈條上130具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430,以使第三發光二極體230間隔排列。當製造者將第三軟性燈條130沿著第二傾斜方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上方相交時,可使第三間隔區域430位於第一間隔區域410上方,以避免第三軟性燈條130覆蓋到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又由於第一間隔區域410位在第二間隔區域420上方,故第三間隔區域430亦可隔著第一間隔區域410疊在第二間隔區域420上方,而避免第三軟性燈條130覆蓋到第二發光二極體220。藉此,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發光二
極體230之出光面可暴露而不被覆蓋,以利共同形成顯示畫素300(請併參閱第6圖)。
藉由第7A至7C圖之步驟,即可透過斜向排列及縱向排列的方式交織出可撓式顯示面板,不僅製造方便、快速,可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使顯示面板具備撓曲特性。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為綠色發光二極體,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為紅色發光二極體。
第8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相似,其軟性燈條100的交錯形式亦係採用縱向排列及斜向排列的方式來交織,但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的排列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不同。具體來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係沿著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第二軟性燈條120係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上方,第三軟性燈條130係沿著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在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上方,第四軟性燈條140係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下方以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上方交錯穿越。
於本實施方式中,部分之顯示畫素300可為第一顯示
畫素310,而剩餘之顯示畫素300可為第二顯示畫素320。第一顯示畫素310各包含單一個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單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單一個第四發光二極體240。第二顯示畫素320各包含單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單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單一個第四發光二極體240。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係平行且錯開地排列於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上下兩側,而第四軟性燈條140以跨過第三軟性燈條130並穿插至第一軟性燈條110下方的方式沿著第二傾斜方向交織於第一軟性燈條110與第二軟性燈條120之交接處710與第三軟性燈條130與第二軟性燈條120之交接處720。換句話說,第四軟性燈條140會跨過交接處720並穿越至交接處710下方,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於其中。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傾斜方向與第二傾斜方向應相交,以利第四軟性燈條140與第一軟性燈條110或第三軟性燈條130相交,藉此,部分之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與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及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形成第一顯示畫素310,而另一部份之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與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形成第二顯示畫素320。
第9A至9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於第9A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一軟性燈條110沿著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具體來說,任兩相鄰的第一軟性燈條110均互相分隔,且在兩者之間形成有一預留空間500,用以在後續步驟擺放第三軟性燈條
130(請併參閱第8圖)。在排列這些第一軟性燈條110之前,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先被設置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上。
於第9B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二軟性燈條120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第一軟性燈條110的上方,並暴露出第一軟性燈條110的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在排列這些第二軟性燈條120之前,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先被設置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上。
於第9C圖中,製造者可將第三軟性燈條130沿著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在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第二軟性燈條120的上方,並暴露出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具體來說,製造者可將第三軟性燈條130排列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上方,使其平行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並與第一軟性燈條110相錯開,以避免遮蔽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在排列這些第三軟性燈條130之前,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先被設置於第三軟性燈條130上。
於第9D圖中,製造者可將第四軟性燈條140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下方以及第三軟性燈條130上方交錯穿越,並避免遮蔽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具體來說,製造者可將第四軟性燈條140跨過交接處720(請併參閱第8圖)並穿越至交接處710(請併參閱第8圖)下方,以一上一下的方式穿插於其中。在排列這些第四軟性燈條140之前,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先被設置於第四軟性燈條140上。
藉由第9A至9D圖之步驟,即可透過斜向排列及縱向排列的方式交織出可撓式顯示面板,不僅製造方便、快速,
可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使顯示面板具備撓曲特性。
請回頭參閱第8圖,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設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410,以使第一發光二極體210間隔排列。第二軟性燈條120設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420,以使第二發光二極體220間隔排列。第三軟性燈條130設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430,以使第三發光二極體230間隔排列。第四軟性燈條140設有複數第四間隔區域440,以使第四發光二極體240間隔排列。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係以第一間隔區域410、第二間隔區域420、第三間隔區域430及至第四間隔區域440做為交錯時的行經路徑。換句話說,當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及第四軟性燈條140利用第9A至9D圖之步驟編織時,會由第一間隔區域410、第二間隔區域420、第三間隔區域430及至第四間隔區域440進行交錯,以避免遮蔽到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之出光面。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之發光波長相同,而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舉例來說,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及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為藍色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為綠色發光二極體,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為紅色發光二極體。
第10圖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100之
局部俯視圖。如圖所示,相鄰之發光二極體200(可為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或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具有一間距L1,發光二極體200與軟性燈條100之邊緣具有一間隔L2,而軟性燈條100(可為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或第四軟性燈條140)具有一板寬W。顯示畫素300(如第6或8圖所示)中各個不同的發光二極體200之間的距離係取決於間隔L2,而不同顯示畫素300(如第6或8圖所示)的距離係取決於間距L1。當軟性燈條100以斜向排列及縱向排列交織時,板寬W較佳係滿足下列條件:
在上述條件下,可有效避免相鄰的軟性燈條100互相卡到。然而,倘若板寬W滿足下列條件:
則相鄰的軟性燈條100容易卡到,而不利於形成顯示畫素300。有鑑於此,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可進一步在軟性燈條100上開設凹槽,以便形成顯示畫素300(如第8圖所示)。
具體來說,可參閱第11及12圖,其分別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不同區域之局部俯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四實施方式相似,主要差異在於軟性燈條100上包含複數凹槽。如第11及12圖所示,第一軟性燈條110包含複數第一凹槽610,其分別位於第一間隔區域410上。第二軟性燈條120包含複數第二凹槽620,
其分別位於第二間隔區域420上。第三軟性燈條130包含複數第三凹槽630,其分別位於該些第三間隔區域430上,第四軟性燈條140包含複數第四凹槽640,其分別位於第四間隔區域440上。
於第11圖中,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彼此相鄰,第二凹槽620露出第四發光二極體240,第三凹槽630露出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四凹槽640露出第三發光二極體230。
具體來說,在第11圖所示的區域中,第二凹槽620可開設於第二軟性燈條12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四發光二極體24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容納於第二凹槽620中。第三凹槽630可開設於第三軟性燈條13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容納於第三凹槽630中。第四凹槽640可開設於第四軟性燈條14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三發光二極體23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第三發光二極體230可容納於第四凹槽640中。
於第12圖中,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及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彼此相鄰,其中第二凹槽620露出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四凹槽640露出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一凹槽610露出第四發光二極體240。
具體來說,在第12圖所示的區域中,第一凹槽610可開設於第一軟性燈條11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四發光二極體24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部分第四發光二極體240可恰好容納於第一凹槽610中。第二凹槽620可開設於第
二軟性燈條12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第一發光二極體210可容納於第二凹槽620中。第四凹槽640可開設於第四軟性燈條140之邊緣,其形狀可與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相契合,以利在編織時,第二發光二極體220可恰好容納於第四凹槽640中。
另外,本發明之部分實施方式亦可將發光二極體200設置在靠近軟性燈條100之邊緣處,以便降低發光二極體200與軟性燈條100邊緣之間隔L2(請併參閱第10圖)。舉例來說,如第13A至第13C圖所示,以上三圖分別繪示依據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100之俯視圖。
於第13A圖中,軟性燈條100為一矩形板體,而發光二極體200可設置於此矩形板體之邊緣。於第13B圖中,軟性燈條100具有一凹陷部102,而發光二極體200可設置於此凹陷部102之邊緣。於第13C圖中,軟性燈條100具有複數個凸塊106,其係間隔地排列以分隔出複數凹穴104,而發光二極體200可設置於凹穴104之邊緣。
應瞭解到,第13A圖至13C圖中所示之軟性燈條100可為第一軟性燈條110、第二軟性燈條120、第三軟性燈條130或第四軟性燈條140,而發光二極體200可為第一發光二極體210、第二發光二極體220、第三發光二極體230或第四發光二極體240。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中,軟性燈條100可為一承載有複數發光二極體200之撓性電路板,由於其具備可撓曲的特性,故可利於編織,且還可進一步使顯示面板具備可
撓曲的特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軟性燈條
102‧‧‧凹陷部
104‧‧‧凹穴
106‧‧‧凸塊
110‧‧‧第一軟性燈條
120‧‧‧第二軟性燈條
130‧‧‧第三軟性燈條
140‧‧‧第四軟性燈條
200‧‧‧發光二極體
210‧‧‧第一發光二極體
220‧‧‧第二發光二極體
230‧‧‧第三發光二極體
240‧‧‧第四發光二極體
300‧‧‧顯示畫素
310‧‧‧第一顯示畫素
320‧‧‧第二顯示畫素
410‧‧‧第一間隔區域
420‧‧‧第二間隔區域
430‧‧‧第三間隔區域
440‧‧‧第四間隔區域
500‧‧‧預留空間
610‧‧‧第一凹槽
620‧‧‧第二凹槽
630‧‧‧第三凹槽
640‧‧‧第四凹槽
L1‧‧‧間距
L2‧‧‧間隔
W‧‧‧板寬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第2A至2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第3A至3D圖分別繪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第一軟性燈條、第二軟性燈條、第三軟性燈條及第四軟性燈條之俯視圖;第4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局部俯視圖;第5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局部俯視圖;第6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第7A至7C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
第8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俯視圖;第9A至9D圖繪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編織流程圖;第10圖繪示依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之局部俯視圖;第11及12圖分別繪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方式之可撓式顯示面板之不同區域之局部俯視圖;第13A至13C圖分別繪示依據本發明其他實施方式之軟性燈條之俯視圖。
100‧‧‧軟性燈條
110‧‧‧第一軟性燈條
120‧‧‧第二軟性燈條
130‧‧‧第三軟性燈條
140‧‧‧第四軟性燈條
200‧‧‧發光二極體
210‧‧‧第一發光二極體
220‧‧‧第二發光二極體
230‧‧‧第三發光二極體
240‧‧‧第四發光二極體
300‧‧‧顯示畫素
Claims (30)
- 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包含:複數軟性燈條,每一該些軟性燈條包含一撓性電路板以及複數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預先設置於該撓性電路板上,其中該些軟性燈條係相互交錯而使預先設置於該些撓性電路板上的該些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複數顯示畫素(pixel)。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畫素包含一紅色發光二極體、一綠色發光二極體、以及一藍色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畫素更包含一黃色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每一該些畫素包括更包含另一藍色發光二極體。
- 一種可撓式顯示面板,包含:複數軟性燈條,每一該些軟性燈條包含一撓性電路板以及複數發光二極體,該些發光二極體預先設置於該撓性電路板上,其中該些軟性燈條相互交錯而使預先設置於該些撓性電路板上的該些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複數顯示畫素,且該些軟性燈條的交錯形式係選自於由縱向排列、橫向排列及斜向排列所組成的群組。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軟性燈條包括:複數第一軟性燈條,呈縱向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一發光二極體;複數第二軟性燈條,呈橫向間隔排列,且位在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下方,其中每一該些第二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複數第三軟性燈條,其分別縱向排列在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該些第二軟性燈條的下方,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三發光二極體;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該些顯示畫素,該些顯示畫素各包含其中一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其中一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其中一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二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 一軟性燈條、該些第二軟性燈條及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以該些第一間隔區域、該些第二間隔區域及該些第三間隔區域做為交錯時的行經路徑。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之位置對應於該些第二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二間隔區域上。
- 如請求項9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二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之位置對應於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三間隔區域上。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更包括複數第四軟性燈條,呈橫向間隔排列,且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上方以及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下方交織穿越,其中每一該些第四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四發光二極體,該些顯示畫素各進一步包含一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第四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四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之位置對應於該些第四軟性燈條之該些第四間隔區域上。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四軟性燈條之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之位置對應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之該些第一間隔區域上。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之其中兩者發光波長相同。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軟性燈條包括:複數第一軟性燈條,沿一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一發光二極體;複數第二軟性燈條,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下方相交,其中每一該些第二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 複數第三軟性燈條,沿一第二傾斜方向間隔排列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上方相交,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三發光二極體;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共同形成該些顯示畫素(pixel),該些顯示畫素各包含其中一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其中一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其中一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第二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
-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該些第二軟性燈條及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以該些第一間隔區域、該些第二間隔區域及該些第三間隔區域做為互相交錯時的行經路徑。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該些第一間隔區域係位在該些第二軟性燈條的該些第二間隔區域上方,該些第三軟性燈條的該些第三間隔區域係位在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該些第一間隔區域上 方。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
- 如請求項5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軟性燈條包括:複數第一軟性燈條,沿一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一發光二極體;複數第二軟性燈條,分別縱向間隔排列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的上方,其中每一該些第二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二發光二極體;複數第三軟性燈條,沿該第一傾斜方向間隔排列在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之間的間隔中,並同時位在該些第二軟性燈條的上方,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三發光二極體;複數第四軟性燈條,於該些第一軟性燈條下方以及該些第三軟性燈條上方交錯穿越,其中每一該些第四軟性燈條具有複數第四發光二極體;其中部分之該些顯示畫素各包含其中一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其中一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其中一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其中剩餘之該些顯示畫素各包含其中一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一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二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二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三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其中每一該些第四軟性燈條設有複數第四間隔區域,以使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間隔排列。
- 如請求項24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該些第二軟性燈條、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及該些第四軟性燈條以該些第一間隔區域、該些第二間隔區域、該些第三間隔區域及該些第四間隔區域做為交錯時的行經路徑。
- 如請求項25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相鄰之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相鄰之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相鄰之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或相鄰之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具有一間距L1,而該些第一軟性燈條、該些第二軟性燈條、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及該些第四軟性燈條均具有一板寬W,其中該板寬W滿足下列公式: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每一該些第一軟性燈條包含複數第一凹槽分別位於該些第一間隔區域上,第二軟性燈條包含複數第二凹槽分別位於該些第二間隔區域上,每一該些第三軟性燈條包含複數第三凹槽分別位於該些第三間隔區域上,每一該些第四軟性燈條包含複數第四凹槽分別位於該些第四間隔區域上。
- 如請求項27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彼此相鄰,該些第二凹槽露出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三凹槽露出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四凹槽露出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27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彼此相鄰,其中該些第二凹槽露出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四凹槽露出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一凹槽露出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可撓式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波長相同,而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及該些第四發光二極體之發光波長互不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8316A TWI509586B (zh) | 2012-08-06 | 2012-08-06 | 可撓式顯示面板 |
CN201210294982.0A CN103578364B (zh) | 2012-08-06 | 2012-08-17 | 可挠式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28316A TWI509586B (zh) | 2012-08-06 | 2012-08-06 | 可撓式顯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7569A TW201407569A (zh) | 2014-02-16 |
TWI509586B true TWI509586B (zh) | 2015-11-21 |
Family
ID=50050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8316A TWI509586B (zh) | 2012-08-06 | 2012-08-06 | 可撓式顯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578364B (zh) |
TW (1) | TWI5095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40098B2 (ja) * | 2015-02-27 | 2019-07-10 |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 |
DE102016203883A1 (de) * | 2016-03-09 | 2017-09-14 | Osram Gmbh | Leuchtdiodenanordnung für eine Flächenleuchte |
CN112991971B (zh) * | 2021-02-09 | 2022-06-03 |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切换输出模式的3d-led格栅式显示屏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54225B (en) * | 1998-10-07 | 2003-09-21 | Seiko Epson Corp |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
TW200419499A (en) * | 2003-03-17 | 2004-10-01 | Wintek Corp | Pixel display method of monitor |
TW200628919A (en) * | 2004-06-14 | 2006-08-16 | Sony Corp |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WO2007097599A2 (en) * | 2006-02-27 | 2007-08-30 | Woo Jeon Green Co., Ltd. | Integrated traffic signal, sign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
EP2083211A1 (en) * | 2008-01-22 | 2009-07-29 | Chu-Hsien Lin | LED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white light |
CN101853614A (zh) * | 2010-05-26 | 2010-10-06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体安装结构和柔性led显示屏 |
TW201121353A (en) * | 2009-08-18 | 2011-06-16 | Sony Corp | Display device |
TW201228041A (en) * | 2010-09-22 | 2012-07-01 | Bridgelux Inc | Flexible distributed led-based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69194Y (zh) * | 2006-10-27 | 2007-10-31 | 重庆星河电气有限公司 | Led灯带显示屏 |
CN101392878B (zh) * | 2008-10-15 | 2013-09-25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led灯条和led屏体 |
CN101853613B (zh) * | 2010-07-21 | 2015-04-29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卷曲式柔性显示屏 |
CN202067472U (zh) * | 2011-05-17 | 2011-12-07 | 北京华晟丽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led显示屏 |
CN102637391B (zh) * | 2012-04-01 | 2014-11-26 | 深圳市威斯泰克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led显示屏 |
-
2012
- 2012-08-06 TW TW101128316A patent/TWI509586B/zh active
- 2012-08-17 CN CN201210294982.0A patent/CN1035783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54225B (en) * | 1998-10-07 | 2003-09-21 | Seiko Epson Corp |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machine |
TW200419499A (en) * | 2003-03-17 | 2004-10-01 | Wintek Corp | Pixel display method of monitor |
TW200628919A (en) * | 2004-06-14 | 2006-08-16 | Sony Corp |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WO2007097599A2 (en) * | 2006-02-27 | 2007-08-30 | Woo Jeon Green Co., Ltd. | Integrated traffic signal, sign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
EP2083211A1 (en) * | 2008-01-22 | 2009-07-29 | Chu-Hsien Lin | LED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white light |
TW201121353A (en) * | 2009-08-18 | 2011-06-16 | Sony Corp | Display device |
CN101853614A (zh) * | 2010-05-26 | 2010-10-06 | 北京中庆微数字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屏体安装结构和柔性led显示屏 |
TW201228041A (en) * | 2010-09-22 | 2012-07-01 | Bridgelux Inc | Flexible distributed led-based light sour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07569A (zh) | 2014-02-16 |
CN103578364A (zh) | 2014-02-12 |
CN103578364B (zh) | 2015-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45322B2 (ja) | 画素配置方法及び表示パネル | |
TWI403668B (zh) | 一種發光模組 | |
TWI328207B (en) | Display panels capable of displaying color image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and displays and full color displays comprising three-color pixel elements | |
US7993022B2 (en) | Illuminating module for a lighting device | |
CN111509007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080080150A (ko) | 조명 장치 | |
RU2012112599A (ru) |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 |
CN112164705B (zh) | 一种Micro-LED显示面板和Micro-LED显示装置 | |
JP2011253158A (ja) | 表示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 |
TWI509586B (zh) | 可撓式顯示面板 | |
TW201507130A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 |
CN112117296B (zh) | Led显示面板和led显示装置 | |
US10790331B2 (en) | Display panel | |
WO2016127308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US10969539B2 (en) | LED light strip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 |
TW201507131A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 | |
TWI662223B (zh) | 發光裝置 | |
CN218831207U (zh) | 一种发光屏体及发光装置 | |
CN221327308U (zh) | 一种小间距led灯板 | |
US11143831B2 (en) | Light-emitting row-type connection line assembly | |
TWI426218B (zh) | 發光模組 | |
US9575235B2 (en) | Light guide element and lighting fixture | |
CN220106531U (zh) | 一种led灯珠 | |
JP2013257474A (ja) | 映像表示装置 | |
TWI448193B (zh) |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