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7179B -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77179B TWI477179B TW101131550A TW101131550A TWI477179B TW I477179 B TWI477179 B TW I477179B TW 101131550 A TW101131550 A TW 101131550A TW 101131550 A TW101131550 A TW 101131550A TW I477179 B TWI477179 B TW I47717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 network
- wireless device
- login information
- candidate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網路系統及其網路連線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隨著電子資訊業的蓬勃發展,無線網路早已融入了人類的生活中,且帶給人類社會無限的便利性。用以接取無線網路的一無線裝置通常需先啟動內建之連線設定程式,並透過其內建(或外接)之無線網路收發器,搜尋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發出之信號,待確認收到信號後,再繼續進行該連線設定程序(如:網路協定位址)。
在連線設定程序中,無線裝置需經由所具有的輸入裝置(例如鍵盤)或互動螢幕手動設定來接收至少一組安全性金鑰或服務網域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並從中選出匹配於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者,才能被允許與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建立網路連線,進而使用該無線區域網路之服務,如此繁複之連線設定程序,將拖慢無線裝置登入無線網路的速度,倘若所接收的安全性金鑰或服務網域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不正確,還需再重覆複雜的手動連線設定程序,相當耗費時間。
另外,應用於無線網路中之嵌入式裝置或系統例如無線喇叭、照明開關或無線橋接器等具類似功能之無線裝置在執行一般功能時並不需要用到鍵盤等輸入裝置,也不需
要螢幕裝置,若為了這類非必要的裝置增加無線裝置成本,實非廠商所樂見。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可有效降低無線裝置成本。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使無線裝置自動建立網路連線,不但兼顧到網路連線的速度與安全性,且可允許同時設定多台無線裝置,並達到遠端操控及管理的目的。
於是,本發明提供一具自動連線設定之連網方法,適用於使一第二無線裝置登入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所構成的一第一網路,包含以下步驟:(A)藉由一第一無線裝置,和該第二無線裝置建構一第二網路;(B)藉由該第一無線裝置,將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的一第一登入資訊經由該第二網路傳遞給該第二無線裝置;及(C)藉由該第二無線裝置,使用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網路;其中,該第二網路是一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
而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網路架構,包含: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用以構成一第一網路;一第一無線裝置,用以選擇性地加入該第一網路;及一第二無線裝置,用以選擇性地和該第一無線裝置建構一第二網路;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經由該第二網路,將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的一第一登入資訊傳遞給該第二無線裝置,且該第二無線裝置使用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
網路;其中,該第二網路是一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
且本發明更提供一無線裝置,適用於一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網路架構中,該無線網路架構包含該無線裝置、一另一無線裝置,以及一個用以建構一第一網路的無線服務提供裝置,該無線裝置包括:一收發單元,接收該另一無線裝置無線傳來的一第一登入資訊,且該第一登入資訊是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及一連結單元,使用該收發單元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網路。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四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100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一第一無線裝置2及一第二無線裝置3。其中,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例如是無線分享器、無線閘道器(Wireless Gateway)、無線存取點設備(Wireless Access Point,WAP)、無線路由器(Wireless Router)、無線交換機(Wireless Switch)或其他可連網之類似功能的裝置等,第一無線裝置2例如是智慧型手機、可攜式電腦或其他配置有上網功能的無線設備,第二無線裝置3例如是無線網路連接器、無線揚聲器或其他無線電子裝置等,其中該第
二無線裝置3係為不具輸入裝置及顯示設備,且無法直接連接外部網路者。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構成一第一網路,且能耦接第一網路和一外部網路。第一無線裝置2選擇性地加入第一網路,且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選擇性地構成一第二網路。
較佳地,本實施例的外部網路是網際網路;第一網路是無線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無線網路,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為Wi-Fi存取點裝置,第一無線裝置2是配置有Wi-Fi收發功能的手機;第二無線裝置3是配置有Wi-Fi收發功能的無線揚聲器,該無線揚聲器不具輸入/顯示設備,且無法直接連接外部網路者;第二網路是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其中,點對點模式(ad-hoc mode)指的是具備有無線網路傳輸功能的多個裝置可執行平台(或週邊裝置),使用相同的服務網域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以及相同的服務網域頻道(channel)來進行短距離傳輸的模式,此模式僅需要較低的輸出功率以及較簡易的傳輸架構,即可完成在不同裝置執行平台(或週邊裝置)間有效率的無線網路傳輸。在這樣的架構下,Wi-Fi網路能藉由Wi-Fi存取點設備以非對稱數位式用戶線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ADSL)傳輸方式接取網際網路的資料,其中接取方式不需侷限於ADSL。上述第一網路亦不限於Wi-Fi,也可以是藍芽(Bluetooth)網路。同樣地,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可不限於具Wi-Fi收發功能的裝置,也可以是具藍芽收發功能的無線裝置。
同時參閱圖1和圖2,為了讓第二無線裝置3登入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建立的第一網路,無線網路架構100執行以下本發明連網方法之較佳實施例。
步驟72:第一無線裝置2接收一內建有第二登入資訊之軟體,並安裝該軟體,進而獲取該第二登入資訊。其中,第一無線裝置2取得軟體的方式例如是從光碟或隨身碟讀出,或者第一無線裝置2可以先登入第一網路進一步從外部網路取得該軟體,但並不以此為限。而所稱軟體例如是一個網路應用軟體(Application,APP)。
並且,第一無線裝置2透過軟體獲取的第二登入資訊相同於第二無線裝置3所記錄的一個第二參考資訊,其中,第一無線裝置2接收的第二登入資訊包括與第二無線裝置3之ad hoc連線所需的服務網域識別碼(SSID)和頻道數(Channel Number)資訊,而第二無線裝置3所記錄的第二參考資訊也對應地包括特有的服務網域識別碼(SSID)和頻道數資訊。
於本實施例中,該應用軟體與第二無線裝置3在開發或出廠之刻便將該固定的服務網域識別碼(SSID)和頻道數(Channel Number)資訊加入其中。複數但有限的頻道數可供安裝有該軟體的第一無線裝置2與第二無線裝置3通訊時做切換,以避開受干擾的頻道,並避免使用太多頻道而降低連線建立的速度。同時,考慮到安全性,在軟體與第二無線裝置3中亦加入有產品的比對資訊,可進行安全性驗證,但不限於此。
步驟73:第一無線裝置2以第二登入資訊來和第二無線裝置3建構第二網路。
本實施例之第二網路的點對點連線方式如Wi-Fi ad hoc mode等,用以連接上網路節點產品。首先,使用基本的ad hoc連線模式,以使用固定SSID與Channel Number的方式,讓使用者界面軟體與第二無線裝置3保有共同資訊,使用者便可以不需要知道第二無線裝置3的SSID與Channel Number等資訊,只要安裝所提供的軟體,執行軟體後,第一無線裝置2便能以ad hoc模式自動連接上第二無線裝置3,可免去煩瑣的連線設定輸入步驟。
步驟74:第一無線裝置2將登入第一網路所需之第一登入資訊傳送給第二無線裝置3,以供第二無線裝置3自動登入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所構成的第一網路,並取得IP。
其中,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記錄有一第一參考資訊,當第二無線裝置3提供的第一登入資訊匹配於第一參考資訊,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才允許第二無線裝置3登入第一網路。本實施例中,第一登入資訊包括一識別碼和一密碼,第一參考資訊對應地包括一識別碼和一密碼,識別碼例如是服務網域識別碼(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
步驟75:第一無線裝置2登入第一網路,可透過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並配合使用通用的簡單服務發現協議(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SDP)來得知目前有哪些設備登入了第一網路。
請注意,執行步驟72後,第一無線裝置2已安裝了軟
體,所以第一無線裝置2具有SSDP和遠端操控及管理的功能。
步驟76:當第一無線裝置2發現第二無線裝置3未登入第一網路,流程回到步驟73。
另一方面,若第一無線裝置2發現第二無線裝置3已登入第一網路,便可遠端操控及管理第二無線裝置3,例如調整無線揚聲器的音量,如此即可實現自動連線設定並遠端操控及管理的目的。
當然,如果在步驟74前第二無線裝置3就知道登入第一網路的資訊,可先行嘗試登入第一網路。若第二無線裝置3登入失敗,則可以使用第一無線裝置2於步驟74傳來的第一登入資訊再次嘗試登入第一網路。
詳細來說,第一無線裝置2於步驟72得到的第二登入資訊含有一個主候選頻道資訊、一個次候選頻道資訊和一服務網域識別碼(SSID),且第二無線裝置3記錄的第二參考資訊也含有對應的主候選頻道資訊、次候選頻道資訊和服務網域識別碼(SSID)。由於第一無線裝置2建構第二網路的流程包括了掃描、驗證等動作,以下特別加強說明第一無線裝置2於步驟73的作動。步驟73包括圖3的以下子步驟。
子步驟731:已安裝軟體的第一無線裝置2依照軟體的預設規則先根據該主候選頻道資訊切換到主候選頻道,並廣播一個含有第二登入資訊SSID的信標(beacon)封包,以偵測是否存在一個操作於主候選頻道且其第二參考資訊
SSID匹配於第二登入資訊SSID的第二無線裝置3。
若是,繼續子步驟732;若否,跳到子步驟735。
子步驟732:第一無線裝置2評估主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
子步驟733:第一無線裝置2檢視主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是否高於一通道品質門檻。若是,進行子步驟734;若否,跳到子步驟735。
子步驟734:第一無線裝置2以主候選頻道當作該第二網路的接取頻道,然後進行子步驟740。
子步驟735:第一無線裝置2根據該次候選頻道資訊切換到次候選頻道,並廣播一個含有第二登入資訊SSID的信標(beacon)封包,以偵測是否存在一個操作於次候選頻道且其SSID相同於第二登入資訊SSID的第二無線裝置3。
若是,繼續子步驟736;若否,回到子步驟731。
子步驟736:第一無線裝置2評估次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
子步驟737:第一無線裝置2檢視次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是否符合要求。若是,進行子步驟739;若否,繼續子步驟738。
子步驟738:第一無線裝置2檢視次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是否優於主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若是,進行子步驟739;若否,繼續子步驟734。
子步驟739:第一無線裝置2以次候選頻道當作接取頻道,然後進行子步驟740。
子步驟740: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都切換到接取頻道以建立第二網路,且第一無線裝置2對第二無線裝置3進行身分驗證。當驗證失敗,軟體提示使用者後,流程中斷或回到步驟72。若成功,執行步驟74而將關於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的第一登入資訊傳送給第二無線裝置3。
附帶說明的是,如熟悉本技藝者所知,驗證方式可以是使用第二登入資訊進行開放系統認證,或是使用加密信號進行共用金鑰認證。且如果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於目前接取通道(例如主候選通道)中斷連線,第一無線裝置2也可以再切換到次候選通道來嘗試和第二無線裝置3建立連線。同理,當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於次候選通道中斷連線,也可以嘗試於主候選通道恢復連線。
綜觀前述流程可理解,使用者只要將內建有與第二無線裝置3匹配之第二登入資訊的應用軟體下載到第一無線裝置2,執行軟體後就可以自動以點對點連線方式完成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3的第二網路的建構,進一步地,第二無線裝置3可透過第一無線裝置2接收賴以登入第一網路的第一登入資訊,以完成第二無線裝置3自動連線登入第一網路,而不用像習知無線裝置需配置輸入裝置及顯示裝置來手動設定連線登入,確實可以有效降低第二無線裝置3的成本及連網時間。
特別說明的是,圖1的第一無線裝置2包括一收發單
元21、一連結單元22和一處理單元23。第二無線裝置3包括一收發單元31和一連結單元32。第一無線裝置2會藉由連結單元22登入第一網路或在從軟體獲得的SSID相同於第二無線裝置3的情況下建構第二網路,藉由收發單元21接收並安裝軟體且傳遞第一登入資訊給第二無線裝置3,藉由處理單元23得知第一無線裝置2是否連上第一網路並進行操控。而第二無線裝置3則藉由收發單元31接收第一無線裝置2傳來的第一登入資訊,且藉由連結單元32登入第一網路。
另外請注意,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可能受外部控制而更動其第一參考資訊(包括識別碼和密碼),例如改變密碼,第一無線裝置2會隨之更新用以登入第一網路的第一登入資訊。
再者,倘若第二無線裝置3在只有一個網路卡的情況下,會切換地登入第一網路或第二網路,且登入第一網路後每隔一段時間送出一個連線探測封包來確認是否和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無線連接。其中,第二無線裝置3可週期性地改成要登入第二網路,也可以在發現沒有和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無線連接時強迫改成要登入第二網路。在第二無線裝置3決定要改成登入第二網路後,會等待第一無線裝置2依照前述步驟重新建構第二網路並傳送最新第一登入資訊給第二無線裝置3。如此,即使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改變了第一參考資訊,第二無線裝置3也可透過第一無線裝置2使用最新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第一網路。
參閱圖4,相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300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無線裝置6能耦接第一網路和一第三網路,且無線網路架構300更包含耦接該第三網路的多個無線電子設備7。第二無線裝置6包括收發單元31、連結單元32和一格式轉換單元63。格式轉換單元63能將收發單元31收到的來自第一無線裝置2和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第三網路格式的信號,而轉發給無線電子設備7。同樣地,格式轉換單元63也能將收發單元31收到的來自無線電子設備7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第二網路格式的信號,而轉發給第一無線裝置2,並且還能將收發單元31收到的來自無線電子設備7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第一網路格式的信號,而轉發給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
本實施例可應用於數位家庭智能電網,較佳地,第三網路是指ZigBee(群蜂)無線網路,無線電子設備7則是配置有ZigBee收發功能的照明開關、空調器、無線揚聲器或其他具類似功能之設備,而第二無線裝置6是配置有Wi-Fi收發功能與ZigBee收發功能的網路連接器。當第一無線裝置2和第二無線裝置6共同連接上第一網路,第一無線裝置2即可以透過第二無線裝置6而遠端操控及管理該等無線電子設備7。
參閱圖5,相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無線網路架
構200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無線網路架構200的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數目有多個(圖5以三個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為例)。每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構成一個所屬第一網路,且第一無線裝置2的接取清單記錄有用以登入該等第一網路的第一登入資訊。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子步驟740的身分驗證成功,第一無線裝置2會從這些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中選出一個並送出對應第一登入資訊給第二無線裝置3,使第二無線裝置3登入所選出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構成的第一網路。在本實施例,第一無線裝置2的軟體介面可自動列出目前可用或已知的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使用者可挑選一個或多個無線服務提供裝置5資訊,透過已建立的連線將設定由第一無線裝置2寫入第二無線裝置3。當然,第一無線裝置2不一定需存有該接取清單,也可以接收外部傳來的第一登入資訊,例如:由鍵盤輸入。
參閱圖6,相較於第一較佳實施例,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400之第四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第二無線裝置8數目有多個,且各第二無線裝置8可以是不同類型的無線電子產品,例如無線揚聲器、無線橋接器。這些第二無線裝置8皆為不具輸入裝置及顯示設備,且無法直接連接外部網路者,其所記錄的第二參考資訊都相同於第一無線裝置2獲取的第二登入資訊,而能在子步驟740和第一無線裝置2共同建立第二網路。特別說明的是,因為各第二無線裝置8有其獨特的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位址
,因此第一無線裝置2可輕易區別。換句話說,第一無線裝置2所載入之應用軟體可利用這個每台第二無線裝置8唯一的MAC位址來做辨別。進一步地,第一無線裝置2可以循著MAC位址為各第二無線裝置8傳遞第一登入資訊,且各第二無線裝置8可以回報目前狀態資訊,例如是否已獲取第一登入資訊,如此第一無線裝置2才能判斷接下來還要為哪一個第二無線裝置8提供第一登入資訊。具體而言,已安裝軟體的第一無線裝置2將產生複數個選項,令其為「設定全部」、「設定產品A」(例如:無線揚聲器)與「設定產品B」(例如:無線橋接器)。在多重對象裝置的情況下,除MAC位址外,產品亦會提供一個至數個狀態資訊如目前設定情形等,來區別該裝置是否已經設定過或設定成功與否等,以利控制軟體進行適當的判斷或提示使用者知道。
特別說明的是,本發明第一網路、第二網路、第三網路及外部網路的類型不必侷限於前述說明,只要是合理的網路連結即可。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具有下列優點:
一、本發明前述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無線裝置2能和第二無線裝置3、6、8自動以點對點連線方式建構第二網路,進而將第一網路的第一登入資訊傳遞給第二無線裝置3、6、8,所以不用像習知無線裝置還要額外設置輸入裝置、顯示設備或傳輸接口,可實質降低第二無線裝置3、6、8成本。
二、本發明為使用者提供一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藉由第一無線裝置2安裝一個內建SSID及Channel Number資訊的應用軟體,且該軟體與該第二無線裝置3之固定且相互匹配的SSID及Channel Number資訊在出廠販賣前已由廠商先行完成,讓使用者可透過點對點連線方式進行第一無線裝置2及第二無線裝置3自動連線,進而可輕易完成第二無線裝置3與無線服務提供裝置1之間的無線網路設定,兩者即可相互通訊。
三、使用者更可藉由本發明延伸設置新的無線裝置3、6、8,使新增的無線裝置可輕易地加入與原無線裝置相同的無線網路及網段中。
四、使用者可輕易地藉由此方法將現有或新增的無線裝置加入相同的無線網路及網段,讓使用者的所有無線裝置皆能以無線的方式互相通訊,而不需知道相關的無線及網路設定,操作簡便。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400‧‧‧無線網路架構
1‧‧‧無線服務提供裝置
2‧‧‧第一無線裝置
21‧‧‧收發單元
22‧‧‧連結單元
23‧‧‧處理單元
3‧‧‧第二無線裝置
31‧‧‧收發單元
32‧‧‧連結單元
5‧‧‧無線服務提供裝置
6‧‧‧第二無線裝置
63‧‧‧格式轉換單元
7‧‧‧無線電子設備
8‧‧‧第二無線裝置
72~76‧‧‧步驟
731~740‧‧‧子步驟
圖1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連網方法之較佳實施例
;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第一無線裝置和第二無線裝置建構第二網路之較佳實施例;圖4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圖5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及圖6是一示意圖,說明本發明無線網路架構之第四較佳實施例。
100‧‧‧無線網路架構
1‧‧‧無線服務提供裝置
2‧‧‧第一無線裝置
21‧‧‧收發單元
22‧‧‧連結單元
23‧‧‧處理單元
3‧‧‧第二無線裝置
31‧‧‧收發單元
32‧‧‧連結單元
Claims (16)
- 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連網方法,適用於使一第二無線裝置登入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所構成的一第一網路,包含以下步驟:(A)藉由一第一無線裝置,和該第二無線裝置建構一第二網路;(B)藉由該第一無線裝置,將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的一第一登入資訊經由該第二網路傳遞給該第二無線裝置;及(C)藉由該第二無線裝置,使用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網路;其中,該第二網路是一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網方法,更包含在步驟(A)前的以下步驟:(D)藉由該第一無線裝置,接收一個內建有該第二網路的一第二登入資訊之軟體;及(E)藉由該第一無線裝置,安裝該軟體來得到用以建構該第二網路的該第二登入資訊;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相同於該第二無線裝置記錄的一第二參考資訊。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連網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於步驟(E)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具有一服務網域識別碼,該第二無線裝置記錄的該第二參考資訊具有一服務網域識別碼,且該等服務網域識別碼相同。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網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於步驟(E)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更具有一主候選頻道資訊和一次候選頻道資訊,該第二無線裝置記錄的該第二參考資訊也含有對應的一主候選頻道資訊和一次候選頻道資訊,且步驟(A)包括以下步驟:該第一無線裝置根據該主候選頻道資訊切換到一主候選頻道,且在偵測出該第二無線裝置操作於該主候選頻道的情況下評估該主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並在該主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以該主候選頻道當作該第二網路的一接取頻道;及當該第一無線裝置在偵測出該第二無線裝置不是操作於該主候選頻道的情況下,根據該次候選頻道資訊切換到一次候選頻道,且在偵測出該第二無線裝置操作於該次候選頻道的情況下評估該次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並在該次候選頻道的通道品質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以該次候選頻道當作該接取頻道。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連網方法,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可選擇性地加入該第一網路,當該第二無線裝置登入該第一網路後,該第一無線裝置可透過該第一網路遠端操控及管理該第二無線裝置。
- 一種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網路架構,包含: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用以構成一第一網路;一第一無線裝置,用以選擇性地加入該第一網路;及 一第二無線裝置,用以選擇性地和該第一無線裝置建構一第二網路;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經由該第二網路,將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的一第一登入資訊傳遞給該第二無線裝置,且該第二無線裝置使用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網路;其中,該第二網路是一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接收一個內建有該第二網路的一第二登入資訊之軟體,並安裝該軟體來得到用以建構該第二網路的該第二登入資訊,以做為和該第二無線裝置建構該第二網路的依據;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相同於該第二無線裝置記錄的一第二參考資訊。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其中,該第一無線裝置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具有一服務網域識別碼,該第二無線裝置記錄的該第二參考資訊具有一服務網域識別碼,且該等服務網域識別碼相同。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其中,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所構成的第一網路是一無線保真(Wi-Fi)無線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其中,該第二無線裝置適用於耦接該第一網路、該第二網路和一第三網路,該無線網路架構更包含至少一個耦接該第 三網路的無線電子設備;該第二無線裝置將該第一無線裝置傳來的信號和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三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且該第二無線裝置將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二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第一無線裝置,或將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一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其中,該第三網路是一個群蜂(ZigBee)無線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更包含另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用以構成其所屬的另一第一網路,且該另一第一網路適用於以一另一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及該第一無線裝置從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和該另一無線服務提供裝置中選出一個,並將對應所選出的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的該第一登入資訊傳送給該第二無線裝置,以供該第二無線裝置登入所選出的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構成的該第一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無線網路架構,更包含多個第二無線裝置;該無線網路架構的該等第二無線裝置所記錄的該些 第二參考資訊都相同於該第一無線裝置安裝該軟體而得到的該第二登入資訊,且每一該第二無線裝置具有一媒體存取控制位址;該第一無線裝置根據該等第二無線裝置的該些媒體存取控制位址來辨識該等第二無線裝置,以依據各該媒體存取控制位址為對應的該第二無線裝置傳遞該第一登入資訊,且對應的該第二無線裝置會回報是否收到該第一登入資訊。
- 一種無線裝置,適用於一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網路架構中,該無線網路架構包含該無線裝置、一另一無線裝置,以及一個用以建構一第一網路的無線服務提供裝置,該無線裝置包括:一收發單元,接收該另一無線裝置無線傳來的一第一登入資訊,且該第一登入資訊是用以登入該第一網路;及一連結單元,使用該收發單元收到的該第一登入資訊來登入該第一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無線裝置,該另一無線裝置安裝一個內建有一第二網路的一第二登入資訊之軟體而得到一服務網域識別碼,其中,該連結單元和該另一無線裝置建構該第二網路,以使該收發單元接收該第一登入資訊;其中,該連結單元是在所記錄的一服務網域識別碼相同於該另一無線裝置的該服務網域識別碼的情況下才 和該另一無線裝置建構該第二網路,且該第二網路是一點對點(ad-hoc)無線網路。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無線裝置,適用於耦接該第一網路、該第二網路和一第三網路,該無線網路架構更包含至少一個耦接該第三網路的無線電子設備,該無線裝置更包括:一格式轉換單元,將該另一無線裝置傳來的信號和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三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且該格式轉換單元將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二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另一無線裝置,或將該至少一無線電子設備傳來的信號轉換成適用於該第一網路格式的信號,並將轉換後信號傳送給該無線服務提供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1550A TWI47717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1550A TWI47717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0055A TW201410055A (zh) | 2014-03-01 |
TWI477179B true TWI477179B (zh) | 2015-03-11 |
Family
ID=5082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1550A TWI47717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7717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69793B2 (en) | 2015-08-26 | 2018-09-04 | Tatung Company | Identity verification method, internet of thins gateway device, and verification gatew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24722U (en) * | 2011-11-18 | 2012-03-11 | Zinwell Corp | Wireless network structure with built-in connection setting |
-
2012
- 2012-08-30 TW TW101131550A patent/TWI477179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424722U (en) * | 2011-11-18 | 2012-03-11 | Zinwell Corp | Wireless network structure with built-in connection sett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10055A (zh) | 2014-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060547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기기 등록 방법 및 장치 | |
US9444639B2 (en) | Multi-tier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a secure network discovery protocol | |
US9204470B2 (en) | Method for a wireless target device to automatically connect to a target network,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with automatic network setting ability, and wireless target device thereof | |
CN102132592B (zh) | 试运行网络系统 | |
CN102137395B (zh) | 配置接入设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9153143A1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6622716B2 (ja) | ユーザプリファレンスまたはデバイス構成を設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20150071052A1 (en) | Reconfiguring a headless wireless device | |
CN104717225B (zh) | 一种物联网网关接入认证方法及系统 | |
JP2017503370A (ja) | 物理的IoTデバイス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US9999091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gotiating group membership for audio controllers | |
JP5943860B2 (ja)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におけるデバイス装置の設定方法、デバイス装置設定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装置設定プログラム | |
US10701536B1 (en) | Quarantine network for wireless devices | |
CN105340328A (zh) | 用于执行无线对接服务的方法和设备 | |
JP2020532925A (ja) | シングルホップ接続を使用した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コミッショニング | |
KR20110120841A (ko) | 통신 장치 | |
US11064360B2 (en) | Network device and WPS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 |
WO2016180091A1 (zh) |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 |
JP2014197830A (ja)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EP3266227A1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US2024009790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registration between iot controller and iot controlee on basis of c2c connec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of smart home environment | |
JP5975955B2 (ja)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におけるデバイス装置の設定方法、デバイス装置設定システム及びデバイス装置設定プログラム | |
KR20200002742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기기 등록 방법 및 장치 | |
TWI477179B (zh) | 具自動連線設定之無線裝置、無線網路架構及連網方法 | |
KR20170137580A (ko) | 무선랜에서 클라이언트 디바이스와 액세스 포인트의 페어링 방법 및 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