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4867B - 使用具有至少一個接枝聚氧化烯官能之梳狀聚合物以製造具有改良耐衝擊性之熱塑性樹脂之方法及所得之樹脂 - Google Patents
使用具有至少一個接枝聚氧化烯官能之梳狀聚合物以製造具有改良耐衝擊性之熱塑性樹脂之方法及所得之樹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34867B TWI434867B TW095140001A TW95140001A TWI434867B TW I434867 B TWI434867 B TW I434867B TW 095140001 A TW095140001 A TW 095140001A TW 95140001 A TW95140001 A TW 95140001A TW I434867 B TWI434867 B TW I43486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
- composition according
- monomer
- viny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8F251/00 - C08F289/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side groups
- C08F290/1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side groups
- C08F290/1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141—Polyesters; Polycarbon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0/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 C08F290/0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aliphatic unsaturated end or side groups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introduction of unsaturated side groups
- C08F290/14—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90/148—Polysiloxan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03—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 Macromonomer-Based Addition Polymer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強化抗衝擊同時保有滿意的剛性之熱塑性材料的領域。
本發明首先係有關一種製造加入礦物或碳酸物質的熱塑性樹脂且可能地包含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方法,其係經由引進該具有至少一種乙烯不飽和單體之梳狀聚合物的樹脂,其中接枝了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
本發明也係有關如此所得之樹脂,與不包含該梳狀聚合物之相同組成物比較,其具有改良耐衝擊性且維持剛性。
本申請案整篇中,表示“梳狀聚合物”指示一種由基本上直鏈骨架組成之聚合物,其接枝了至少2個由至少一種“巨單體”組成之側鏈段。術語"巨單體"表示一種其不溶於水中且具有至少一種含不飽和乙烯官能端基之聚合物或共聚物。
熱塑性材料被使用在許多製造目的,因為其藉由射出、壓製、鑄造或壓延變換之方法使它們能夠被容易地使用。這些材料以它們的剛性為特微-其使用之準則-和也以其熔化或玻璃轉移溫度為特微-其變換之準則-例如其為熟習該項技術者(塑膠(特別地進料熱塑性材料之調配者)已知者)。塑膠時常是易碎的且必須強化以抵抗應力例如衝擊或伸長。一種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為了改良這些性質之方法在於將強化添加劑加至該塑膠,在本申請案中以表示“耐衝擊改質劑”或“耐衝擊(shock)改質劑”或“耐衝擊添加劑”提及。有二類型之該等添加劑:有機或無機。
有機耐衝擊改質劑通常具有彈性體類型之性質。在這些添加劑之中,可特別地提及苯乙烯-丁二烯類型之共聚物(如文件WO 2005/063 877或WO 2004/035 678中所述)和內核-外殼類型之粒子,特別地在內核和外殼中皆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如特別地在文件US 5 773 520或WO 2003/062 292中所述)。該等添加劑的加入通常導致材料模數之降低,其後來漸漸破壞其用途。熟習該項技術者之反應則為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例如碳黑、矽石、碳酸鈣,高嶺土或再者滑石加至熱塑性材料,該填料意欲補償由衝擊強化添加劑所造成之剛性的損失。然而,該等填料限制熱塑性材料的機械性質,熟習該項技術者則必須在高調配物之剛性和其機械性質之間尋求折衷。
也已知使用無機衝擊改質添加劑,其以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形式存在。如此,該填料,除了其如上所述的強化熱塑性樹脂之剛性的能力之外,也具有改良該樹脂之耐衝擊性的能力:此為文件FR 1 205 258所特別地教示者,其描述基於聚氯乙烯(ethylene poly-chloride)之熱塑性組成物,其之耐衝擊性經由加入碳酸鈣、二氧化鈦或碳黑而被改良。同樣地,已知,如文件“用於塑膠工業之礦物添加劑(Mineral additive for the plastic industry)”(Applied Technology Service,Plastics,OMYAT M
International AG,Oftringen,Switzerland)中所指示,碳酸鈣、滑石、高嶺土、雲母和矽灰石對進料PVC樹脂之耐衝擊性性質具有影響;一般甚至規定此抗性高最重要的是被礦物粒子之形狀支配和被其與聚合物基質之相容性支配,然而,沒有規定就什麼意義而言這些因素影響耐衝擊性。作為例子,申請人可引用SOLVAYTM
公司以名稱Socal 312銷售之沈澱碳酸鈣,和其使PVC樹脂之耐衝擊性能夠被改良,而同時保有其剛性,完全地避免使用有機耐衝擊改質劑。然而,增加碳酸鈣在PVC中的比例之限制在於遇到銲接問題,其為熟習該項技術者非常熟悉的。
在由樹脂、礦物填料所組成且沒有如上所示之有機耐衝擊改質劑的熱塑性材料之情形中,申請人已發展一種使用特殊梳狀聚合物之方法,該梳狀聚合物在申請案中描述於下,且其以完全地令人驚訝的方式使如此製造的熱塑性樹脂之耐衝擊性能夠被改良,然而卻沒有損害熱塑性樹脂的剛性。就此意義而言,使用於此方法之梳狀聚合物能夠使熟習該項技術者惡化進料樹脂的耐衝擊力,而不減少其剛性:藉此方法,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和該梳狀聚合物之組合扮演耐衝擊改質劑之角色,因為此類耐衝擊改質劑比以僅使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本身更為有效。此新可能性在製造熱塑性材料的領域中構成一非常明確的技術優點。在由樹脂、礦物填料組成且在有機耐衝擊改質劑存在下的熱塑性材料之情形中,其構成現在的另一技術狀態,由申請人所發展之方法,由於其所使用之特殊梳狀聚合物,使熱塑性樹脂之耐衝擊性能夠被增加然而卻沒有減少其剛性。就此意義而言,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和有機衝擊改質添加劑之間形成了正面的協同作用:藉此方法剛性/衝擊性質折衷之限制被擴充。藉此方法,如果熟習該項技術者正尋求減少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量,其使用本發明可維持相同的耐衝擊性效能規格和維持樹脂之剛性。根據另一變化,如果熟習該項技術者希望用固定比率的有機耐衝擊改質劑工作,其使用本發明可顯著地改良樹脂之耐衝擊性而維持其剛性。
總之,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構成一種熱塑性樹脂的耐衝擊性和剛性折衷之“通用(universal)”解決方法,因為其給予熟習該項技術者一些利益:-在使用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二情形中,其中能夠達成在該改質劑和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間的正協同:減少耐衝擊改質劑之量的可能性和獲得相同耐衝擊性和剛性效能規格,或維持此量但增加耐衝擊性和維持剛性的可能性,-和沒有有機耐衝擊改質劑:最初由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提供之耐衝擊性性能性質係被本發明"摻雜",然而沒有損失樹脂之剛性。
本發明係根據一種製造熱塑性材料之方法,該熱塑性材料包含:(a)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可能地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其他添加劑,和其特徵在於將至少一種包含至少一個接枝在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聚氧化烯官能的梳狀聚合物引進至上述組成物中。
此外,另外一本發明的創意為其所使用之梳狀聚合物可藉由非常不同的方法引進至熱塑性組成物中,其對於熟習該項技術者表示靈活性。如此,一旦後者已在乾介質中或於濕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被研磨,和然後乾燥、處理和可能地分級時,該聚合物可經由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引進。聚合物也可經由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引進,後者已引進包含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懸浮液及/或水性分散液中,和所得產物則已乾燥、處理和可能地分級。該聚合物也可以乾粉之形式與最後產物之其他組分a)、b)和c)一起引進。如此,其可已先與一或多個這些組分混合,所得產物然後與其他組分混合。最後,該聚合物可被引進至一種包含至少一種部份c)中所指定之添加劑,也就是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添加劑的乳液及/或水懸浮液中。申請人指示在如上所述之處理領域中,通常使用脂肪酸類型之化合物。
在本發明之技術領域中,也就是在可能地被進料且具有改良衝擊性質之熱塑性組成物中,熟習該項技術者知道若干文件:此為該技術狀態的第一個部份,其之教示更詳細地討論於本申請案的其餘部分。第二,申請人也知道其他文件,其使用包含聚氧化烯官能之梳狀聚合物,但是時常在非常不同的技術領域,和為了解決非常不同的問題。此技術狀態之第二個部份也討論於本申請案的其餘部分。
首先,有若干有關熱塑性樹脂之耐衝擊性的改良之問題,和提供以使用特殊聚合物為基礎之解決方法的文件。該等文件討論於本申請案的其餘部分。如此部份之導引,然而,從使耐衝擊性惡化之觀點來看,申請人強烈地指示這些文件中沒有顯示或甚至建議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使用於所預見的熱塑性系統之可能性。而且,如已提及的,描述於本發明中之聚合物和礦物及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的共同存在,其以令人驚訝的方式產生改良之耐衝擊性,同時保持樹脂之剛性:此實際上為本發明的基本特徵之一。
文件US 5506320係有關熱固性樹脂,例如,特別地,丙烯酸、聚酯、聚胺甲酸酯、環氧化物、或甚至乙烯酯樹脂之剛性和可撓性的性質之改良。所提供之解決方法在於使用在該樹脂存在下被點燃的梳狀類型之聚合物,致使獲得均勻混合物,其之上述性質藉此改良。該聚合物具有由乙烯不飽和聚合物形成之骨架,其上接枝聚醚、聚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類型之鏈。該等例子特別地顯示包含該等聚合物的熱固性樹脂之增加的剛性,此乃與包含其之衝擊改良官能為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GOODRICHT M
公司以名稱HycarT M
銷售之聚合物的相同組成物比較。此文件既不顯示也沒有暗示任何的其所述聚合物和先前技術之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間組合的可能性,其為本發明目的之一。第二,文件US 5506320沒有顯示為了要進一步改良此耐衝擊性,其使用之聚合物可與礦物填料組合使用於熱塑性材料中,其也是本發明主要目的之一。最後,此文件不顯示也沒有暗示聚氧化烯官能接枝在具有乙烯不飽和之單體上,其為形成本發明目的之方法的基本特徵。
文件US 5 116 910,其部份,尋求改良丙烯酸樹脂的透明度、機械阻力、抗環境條件性(特別地抗太陽性)和耐衝擊性之性質。提議之解決方法在於使用藉由共聚合一種具有一個乙烯基鍵聯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與丙烯酸酯單體獲得之梳狀類型的丙烯酸共聚物。在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類型之共聚物的混合物中,獲得一種具有改良耐衝擊性性質的樹脂。其清楚地顯示文件US 5 116910中所述之共聚物的官能在於先前技術之耐衝擊改質劑被取代:因此,該文件沒有顯示或暗示任何在該等聚合物和耐衝擊改質劑之間的組合。第二,文件US 5 116910沒有顯示為了要進一步改良此耐衝擊性,聚合物可與礦物填料組合使用於熱塑性材料中,其也為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之一。最後,此文件沒有顯示為了要獲得梳狀類型之共聚物而將聚氧化烯官能特別地接枝在具有乙烯不飽和單體。而且,文件US 5 116 910沒有顯示所描述之聚合物可與礦物質一起使用於其可被引入其中之丙烯酸樹脂。
文件JP 06073263尋求獲得具有滿意的抗靜電和耐衝擊性性質之苯乙烯系樹脂。提議之解決方法在於將鹼金屬鹽和在300和2,000之間的分子量之具有至少一個選自羰基、環氧化物或聚氧化烯官能之中的官能之乙烯系聚合物的組合物引進至該苯乙烯系樹脂中;乙烯基官能可特別地由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單體提供。然而,此文件一點都沒有顯示或暗示在此聚合物存在下使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然而-和此為本發明之基本特徵之一-所使用之梳狀聚合物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存在下將惡化熱塑性樹脂之耐衝擊性:在本發明中,與本發明中所述之聚合物和這些礦物和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的共同存在,以令人驚訝的方式產生改良之耐衝擊性,同時維持樹脂之剛性。
最後,文件JP 04063818之目的為改良特殊聚(苯硫醚)-基和聚碳酸酯-基樹脂之耐衝擊性。該解決方法在於引進具有聚氧化烯官能之甲基丙烯酸聚合物。如前地,在此文件中沒有邀請熟習該項技術者使用與該等聚合物組合之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而且在本發明中,從改良耐衝擊性和維持剛性之觀點,實際上該填料和特殊梳狀聚合物之共同存在產生令人驚訝的結果。
最後,申請人強烈強調文件US 2002/058752,係有關熱塑性樹脂例如PVC和可能地在礦物填料例如碳酸鈣存在下的耐衝擊性之改良。此文件因此係有關強化熱塑性材料,特別是其耐衝擊性之強化的問題。如此,其提議一種不同於內核-外殼類型耐衝擊改質劑之解決方法,其在於使用與熱塑性材料混合之梳狀聚合物,然後加熱、擠製和冷卻該混合物。用於此效果之梳狀聚合物不包含任何的內脂單體而是從甲基丙烯酸烷酯類型之巨單體製備。這些聚合物可使用於包含特別地PVC和碳酸鈣之熱塑性組成物(參見表7),其中與沒有該聚合物之相同組成物比較(如要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中所指示),和與內核-外殼的包含替代該聚合物之衝擊改質添加劑的相同組成物比較(參見表8)下,它們改良耐衝擊性。其因此非常清楚該聚合物之官能為耐衝擊改質劑之官能,熟習該項技術者將會替換為其他先前技術之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一點都沒有顯示或甚至暗示它們與後者組合使用之可能性。此外,文件US 2002/058752一點都沒有教示乙二醇聚氧化烯官能特殊接枝在具有乙烯不飽和之單體上,其為本發明之必要目的之一。
技術狀態的第二個部分係有關顯示使用其上接枝聚氧化烯官能之具有乙烯不飽和性的梳狀-類型聚合物,但是在非常不同的技術領域,和為了解決完全不同的問題之文件。
因此,申請人可引用文件EP 0610534,其教示製備一種藉由異氰酸酯單體和非質子性單體之共聚合,接著藉單烷化之胺類或聚烷二醇之醚類之官能化作用獲得之聚合物。該等試劑對有機顏料之研磨特別地有效。
同樣地,他們指示文件WO 00/077 058描述一種以單-或二羧酸之不飽和衍生物為主、以聚烷二醇之不飽和衍生物為主、以不飽和聚矽氧烷化合物為主或以不飽和酯為主之聚合物。這些共聚物被用作礦物填料之水懸浮液的分散劑,特別地在水泥產業中。
最後他們知道文件WO 01/096 007,其描述一種具有聚烷二醇烷氧基或羥基官能之離子水溶性共聚物,其之角色為分散及/或幫助顏料及/或礦物填料之研磨。該共聚物使該欲獲得之精鍊材料的水懸浮液,具有其可為高的乾物質濃度、具有其在整個時間適合之低布氏黏度、具有呈現顏料表面之性質,其之離子填料,用滴定測定,為低的:此因此是一種與本發明所尋求解決之問題非常不同的技術問題。該顏料及/或礦物填料之水懸浮液則使用於製造紙、或塑膠例如PVC中。如此,和如有關塑膠之唯一實施例(實施例7)所特別地証明,該共聚物不用作塑膠調配物中的直接添加劑。而且此文件的一般教示為該等共聚物被用於分散及/或研磨礦物質:此為一種完全不同於本申請案中所述者之功能。最後,此文件與增加熱塑性樹脂之耐衝擊性的問題一點都沒關,另外,同時維持其剛性。
熟習該項技術者也熟悉文件WO 2004/041883,其教示使用具有至少一種聚烷二醇烷氧基或羥基官能接枝至至少一種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水溶性共聚物(較佳地弱離子和水溶性)來作為一種改良最後產品(例如紙張或塑膠片)的光輝度之試劑。經由閱讀此文件顯而易知該共聚物可使用於分散之方法(實施例3)或研磨之方法(實施例1、2、6)或用於製造在水中之礦物填料(實施例4),和所得分散液或懸浮液,其給予最後產品(實施例1、2、3、4、6和7中油漆或經塗佈之紙張)改良之光輝度。該共聚物也可用作一種直接添加劑,但於濕介質中,在形成塗佈顏色的紙之情形中,該顏色後來對經塗佈之紙張(實施例5)提供改良之光輝度。藉由此文件所解決之技術問題因此與形成本申請案之目的者非常不同。
最後申請人也熟悉文件WO 2004/044022,其揭述使用一種具有至少一個聚烷二醇烷氧基或羥基官能接枝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水溶性共聚物,在紙、織物、清潔劑和油漆領域中作為改良一種光學增白之活化作用的試劑。應注意此文件從未提到將該共聚物使用於塑膠中。此外,光學增白之活化作用為一種遠離該等本申請案之目的的性質。
結果,在該技術狀態中沒有任何教示或暗示,申請人己發展一種製造塑膠之方法,其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提供在熱塑性樹脂的耐衝擊性和剛性之間的優良折衷,因為其給予熟習該項技術者一些利益:-在使用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二情形中,其中能夠達成在該改質劑和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間的正面協同作用:減少耐衝擊改質劑之量的可能性和獲得相同耐衝擊性和剛性效能規格,或維持此量但增加耐衝擊性和維持剛性的可能性,-和沒有有機耐衝擊改質劑:最初由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提供之耐衝擊性性能性質係被本發明"摻雜",然而沒有損失樹脂之剛性。
其因此為一種製造熱塑性材料之方法,該熱塑性材料包含(a)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可能地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其他添加劑,和其特徵在於將至少一種梳狀聚合物,其包含至少一個接枝在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聚氧化烯官能被引進至上述組成物中。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引進該聚合物:1.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在濕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和可能地在至少一種使用一種濕式方法之其他研磨劑及/或至少一種他分散劑存在下研磨及/或分散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礦物或碳酸物質之分散液及/或水懸浮液的乾燥,並可能引進該聚合物,所得粉末之處理接著可能的分類2.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在該聚合物存在下,和可能地在至少一種其他乾研磨劑存在下乾式研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所得粉末之處理和可能的分類,3.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將該聚合物引進至包含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分散液及/或引進至水懸浮液中,-乾燥所得礦物或碳酸物質之分散液及/或水懸浮液,並可能引進該聚合物,所得粉末之處理接著可能的分類4.及/或於與其他組分a)、b)和c)混合之乾粉之形式,5.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將該聚合物引進至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其他添加劑之懸浮液及/或乳液中,-在該聚合物的可能存在下乾燥所得懸浮液及/或乳液,可能地接著所得粉末之分類。
申請人強烈指示該梳狀聚合物,當其根據上述5種方法之一-除了引用為4方法以外-可於乾粉之狀態及/或於液態,也就是於乳液或水懸浮液之形式。確實地,其於乾粉之形式及/或於液態,該聚合物係在乾式研磨期間加入或加在濕介質中(方法1和2),及/或在包含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水懸浮液中(方法3),及/或加在包含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其他添加劑之乳液或懸浮液(方法5)中。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聚二偏氟乙烯(PVDF),或選自苯乙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具有高苯乙烯比例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IPS)、KratonTM
類型之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類型的樹脂、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選自丙烯酸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選自聚烯烴之中,例如特別地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或選自聚胺甲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聚醯胺樹脂之中,或這些樹脂之混合物,和較佳地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聚二偏氟乙烯(PVDF),或丙烯酸樹脂,例如特別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和非常佳地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為PVC。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係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白雲石、高嶺
土、滑石、石膏、氧化鈦、緞光白或三氫氧化鋁、雲母、碳黑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之中,例如滑石-碳酸鈣混合物、碳酸鈣-高嶺土混合物或碳酸鈣與三氫氧化鋁之混合物,或與合成或天然纖維之混合物或者礦物共結構(co-structures)例如滑石-碳酸鈣或滑石-二氧化鈦共結構,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較佳地為一種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滑石之中的礦物填料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非常佳地為一種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或其混合物之礦物填料,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極端佳地為一種選自大理石、方解石、白堊或其混合物之天然或合成碳酸鈣之中的礦物填料。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乙酸乙烯酯,及其混合物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和較佳地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及其混合物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和非常佳地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類型之內核-外殼類型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和以極端佳之方式特徵在於該內核-外殼類型之耐衝擊添加劑具有丙烯酸丁酯-基彈性體內核,或具有聚丁二烯-基彈性體內核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或聚苯乙烯-基外殼。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使用:(a)在0.1和99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
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b)在0.1和90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c)在0和20乾重%之間(和較佳地在5和20乾重%之間)的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d)在0.01和5乾重%之間(和較佳地在0.1和3乾重%之間)的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乾重比較。
申請人指示熟習該項技術者可將其他添加劑例如特別地加工助劑、潤滑劑或流變改質添加劑(但此不是一個無遺漏的列表)加至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中。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梳狀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系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ethylenicunsaturations)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該梳狀聚合物係由下列所組成:a)至少一種具有羧酸或二羧酸或磷酸或膦酸或磺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或其混合物,b)至少一種非離子單體,其中該非離子單體係由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所組成: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c)可能地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organofluorate)或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d)可能地至少一種具有至少二個烯鍵式不飽和的單體,在申請案中其餘部分稱為交聯單體,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a)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再者二酸半酯例如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再者羧酸類之酐
類,例如順丁烯二酸酐,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
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所組成,c)可能地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
(organofluorate)單體,或甚至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較佳地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其中:- m1
、p1
、m2
和p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1
和n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1
和q2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1
+n1
+p1
)q2 150和0(m2
+n2
+p2
)q2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4
、R5
、R10
和R1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 R6
、R7
、R8
和R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R12
表示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A和B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且式(IIb)R-A-Si(OB)3
其中:-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A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B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d)和可能地至少一種交聯單體(以非限制之方式)選自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丙
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烯丙酯、順丁烯二酸烯丙酯、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四烯丙氧基乙烷、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從多元醇例如新戊四醇、山梨醇、蔗糖或其他獲得之丙烯基醚類,或選自式(III)之分子之中:
其中- m3
、p3
、m4
和p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3
和n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3
和q4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3
+n3
+p3
)q3 150和0(m4
+n4
+p4
)q4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1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 R14
、R15
、R20
和R2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16
、R17
、R18
和R1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D和E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其特徵也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下列所組成,以重量表示:a)在2%和95%之間(和特別是在5%和90%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再者二酸半酯例如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例如順丁烯二酸酐,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或其混合物,b)在2和95%之間,和更特別是在5%和90%之間,
的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
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c)在0%和50%之間的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organofluorate)單體,或甚至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較佳地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其中:
- m1
、p1
、m2
和p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1
和n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1
和q2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1
+n1
+p1
)q2 150和0(m2
+n2
+p2
)q2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4
、R5
、R10
和R1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6
、R7
、R8
和R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R12
表示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A和B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且式(IIb)R-A-Si(OB)3
其中:
-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A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B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d)在0%和3%之間的至少一種以非限制之方式選自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的交聯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烯丙酯、順丁烯二酸烯丙酯、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四烯丙氧基乙烷、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從多元醇例如新戊四醇、山梨醇、蔗糖或其他獲得之烯丙基醚類,或選自式(III)之分子之中:
其中- m3
、p3
、m4
和p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3
和n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3
和q4
表示至少等於1之整數且致使0(m3
+n3
+p3
)q3 150和0(m4
+n4
+p4
)q4 150,-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1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14
、R15
、R20
和R2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16
、R17
、R18
和R1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D和E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其中組分a)、b)、c)和d)的總比例等於100%。
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聚合物係藉由在溶液中、在直接或反向乳液中、在懸浮液中或在適當溶劑的沈澱作用、在
催化系統和已知轉移劑存在下之自由基共聚合作用的已知方法獲得,或再者藉由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例如已知為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之方法、已知為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反應(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之方法、已知為氮氧自由基調控聚合(Nitroxide Mediated Polymerization)(NMP)之方法或再者已知為可巴肟調控自由基聚合反應(Cobaloxime Mediat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之方法獲得。
以酸形式且可能地經蒸餾獲得之此聚合物也可被一或多種具有單價中和官能或多價中和官能之中和劑部分地或完全中地中和如,例如,對於單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陽離子,特別是鈉、鉀、鋰、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或環胺類,如,例如,硬脂胺、乙醇胺類(單-、二-、三乙醇胺)、單-和二乙胺、環己胺、甲基環己胺、胺基甲基丙醇、嗎福啉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對於多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土二價陽離子,特別是鎂和鈣,或再者鋅所構成之群組,以及由三價陽離子,特別是鋁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由某些更高價之陽離子所構成之群組。
各中和劑然後用各價官能固有的中和率作用。
根據另一變化,衍生自聚合反應的聚合物也可根據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靜態或動態方法,在完全或部分中和反應之前或之後,以一或多種特別地屬於由水、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類、丙酮、四氫呋喃或其混合物
所構成之群組的極性溶劑處理和分離成數相。
該等相之一則對應於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共聚物,作為一種使熱塑性材料之耐衝擊性改良之試劑。
根據另一變化,該聚合物可被乾燥。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藉由根據本發明之方法獲得的熱塑性組成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熱塑性組成物,其包含:(a)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可能地至少一種熱穩定劑及/或一種UV穩定劑及/或一種潤滑劑及/或一種流變改質劑及/或一種有機耐衝擊改質劑,(d)至少一種梳狀聚合物,其包含接枝在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至少一種聚氧化烯官能。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聚二偏氟乙烯(PVDF),或選自苯乙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具有高苯乙烯比例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IPS)、KratonTM
類型之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類型的樹脂、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或選自丙烯酸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選自聚烯烴之中,例如特別地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或選自聚胺甲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聚醯胺樹脂之中,或這些樹脂之混合物,和較佳地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聚二偏氟乙烯(PVDF),或丙烯酸樹脂,例如特別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例如特別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和非常佳地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為PVC、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係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白雲石、高嶺土、滑石、石膏、氧化鈦、緞光白或三氫氧化鋁、雲母、碳黑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例如滑石-碳酸鈣混合物、碳酸鈣-高嶺土混合物或碳酸鈣與三氫氧化鋁之混合物,或再者與合成或天然纖維之混合物或再者礦物共結構(co-structures)例如滑石-碳酸鈣或滑石-二氧化鈦共結構之中。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較佳地為一種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滑石之中的礦物填料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非常佳地為一種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或其混合物之礦物填料。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極端佳地為一種選自大理石、方解石、白堊或其混合物之天然或合成碳酸鈣之中的礦物填料。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有機耐衝擊
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乙酸乙烯酯,及其混合物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和較佳地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的耐衝擊添加劑及其混合物之中,和非常佳地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類型之內核-外殼類型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和以極端佳之方式特徵在於該內核-外殼類型之耐衝擊添加劑具有丙烯酸丁酯-基彈性體內核,或具有聚丁二烯-基彈性體內核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或聚苯乙烯-基外殼。
申請人指示熟習該項技術者可將其他添加劑加進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中。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其包含:(a)在0.1和99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b)在0.1和90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c)在0和20乾重%之間(和較佳地在5和20乾重%之間)的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d)在0.01和5乾重%之間(和較佳地在0.1和3乾重%之間)的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
填料之乾重比較。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梳狀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系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
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梳狀聚合物係由:a)至少一種具有羧酸或二羧酸或磷酸或膦酸或磺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非離子單體所組成,其中該非離子單體係由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所組成: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
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c)可能地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organofluorate)或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
d)可能地至少一種具有至少二個烯鍵式不飽和的單體,在申請案中其餘部分稱為接枝單體。
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a)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再者二酸半酯例如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例如順丁烯二酸酐,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所組成,c)可能地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
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organofluorate)單體,或甚至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較佳地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其中:- m1
、p1
、m2
和p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1
和n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1
和q2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1
+n1
+p1
)q2 150和0(m2
+n2
+p2
)q2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 R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4
、R5
、R10
和R1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6
、R7
、R8
和R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R12
表示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A和B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且式(IIb)R-A-Si(OB)3
其中:-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
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A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B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d)和可能地至少一種以非限制之方式選自由下列所構成之群組的交聯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烯丙酯、順丁烯二酸烯丙酯、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四烯丙氧基乙烷、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從多元醇例如新戊四醇、山梨醇、蔗糖或其他獲得之丙烯基醚類,或選自式(III)之分子之中:
其中- m3
、p3
、m4
和p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3
和n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3
和q4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3
+n3
+p3
)q3 150
和0(m4
+n4
+p4
)q4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1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14
、R15
、R20
和R2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16
、R17
、R18
和R1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D和E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根據本發明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也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下列所組成,以重量表示:a)在2%和95%之間(和更特別是在5%和90%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或再者二酸半酯例如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巴豆酸、異巴豆
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例如順丁烯二酸酐,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例如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或其混合物,b)在12和95%之間(和更特別是在5%和90%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其中:- m和p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5(m+n+p)q150,和較佳地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R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2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
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表示氫或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例如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或甚至一級、二級或三級胺,或四級銨,或甚至其混合物,和較佳地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和非常佳地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或數種式(I)之單體的混合物,c)在0%和50%之間的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例如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或再者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例如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不飽和酯例如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乙烯系例如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或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例如[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
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或再者至少一種有機氟化物(organofluorate)單體,或甚至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organosililate)單體,較佳地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其中:- m1
、p1
、m2
和p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1
和n2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乙烯單元的數目,- q1
和q2
表示至少等於1且致使0(m1
+n1
+p1
)q2 150和0(m2
+n2
+p2
)q2 150之整數,-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 R4
、R5
、R10
和R1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6
、R7
、R8
和R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R12
表示具有1至40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A和B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且式(IIb)R-A-Si(OB)3
其中:- R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A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 B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d)在0%和3%之間的至少一種以非限制之方式選自由
下列所構成之群組的交聯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烯丙酯、順丁烯二酸烯丙酯、亞甲基-雙-丙烯醯胺、亞甲基-雙-甲基丙烯醯胺、四烯丙氧基乙烷、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從多元醇例如新戊四醇、山梨醇、蔗糖或其他獲得之丙烯基醚類,或選自式(III)之分子之中:
其中- m3
、p3
、m4
和p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n3
和n4
表示小於或等於150之氧化烯單元的數目,- q3
和q4
表示至少等於1之整數且致使0(m3
+n3
+p3
)q3 150和0(m4
+n4
+p4
)q4 150,- r’表示致使1r’200之數目,- R13
表示一種包含不飽和可聚合官能之基,較佳地屬於乙烯基系之基,或屬於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酯類、順丁烯二酸酯類、伊康酸酯類、巴豆酸酯類、乙烯鄰苯二甲酸酯類之基,或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如,例如,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烯丙基胺甲酸酯,或屬於烯丙
基或乙烯基醚類之基,無論是否經取代,或再者屬於烯鍵式不飽和醯胺類或醯亞胺類之基,- R14
、R15
、R20
和R21
表示氫或甲基或乙基,- R16
、R17
、R18
和R19
表示具有1至2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支鏈烷基或芳基,或烷芳基或芳烷基,或其混合物,- D和E為可存在之基,其則表示一種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hydrocarbonated)基,或數種這些單體之混合物,其中組分a)、b)、c)和d)的總比例等於100%。
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聚合物係藉由在溶液中、在直接或反向乳液中、在懸浮液中或在適當溶劑的沈澱作用、在催化系統和已知轉移劑存在下之自由基共聚合作用的已知方法獲得,或再者藉由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例如已知為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之方法、已知為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反應(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之方法、已知為氮氧自由基調控聚合(Nitroxide Mediated Polymerization)(NMP)之方法或再者已知為可巴肟調控自由基聚合反應(Cobaloxime Mediat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之方法獲得。
以酸形式且可能地經蒸餾獲得之此聚合物也可被一或多種具有單價中和官能或多價中和官能之中和劑部分地或完全地中和如,例如,對於單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陽離子,特別是鈉、鉀、鋰、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
或環胺類,如,例如,硬脂胺、乙醇胺類(單-、二-、三乙醇胺)、單-和二乙胺、環己胺、甲基環己胺、胺基甲基丙醇、嗎福啉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對於多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土二價陽離子,特別是鎂和鈣,或再者鋅所構成之群組,以及由三價陽離子,特別是鋁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由某些更高價之陽離子所構成之群組。
各中和劑然後用各價官能固有的中和率作用。
根據另一變化,衍生自聚合反應的聚合物也可根據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靜態或動態方法,在完全或部分中和反應之前或之後,以一或多種特別地屬於由水、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類、丙酮、四氫呋喃或其混合物所構成之群組的極性溶劑處理和分離成數相。
該等相之一則對應於根據本發明所使用之共聚物,作為一種使熱塑性材料之耐衝擊性改良之試劑。
根據另一變化,該等聚合物也可被乾燥。
本發明之範圍和感興趣者經由下列絕不是限制的實施例將較好了解。
初步意見:實施例中所述之所有碳酸鈣已使用脂肪酸類型的化合物處理。
在所有實施例中,所用聚合物之分子量係根據解釋於下之方法,藉由空間排阻層析法(Steric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CES)測定。
將1毫升之聚合物溶液放置在膠囊上,其然後於室溫
下在旋片式泵真空中蒸發。以1毫升的CES之溶析液回收溶質,且然後部注進CES儀器。CES溶析液為NaHCO3
溶液:0.05莫耳/升、NaNO3
:0.1莫耳/升、三乙胺0.02莫耳/升,NaN3
0.03質量%。CES鏈包含等位泵(isocratic pump)(Waters 515),其之速率調整於0.5毫升/分鐘,烘箱,其包含“Guard Column Ultrahydrogel WatersTM
”類型之前置管柱,“Ultrahydrogel WatersTM
”類型之測量為7.8mm內徑和30cm長的直線管柱,和RI WatersTM
410類型之折射偵檢器。將烘箱加熱至60℃之溫度和折射計加熱至50℃。層析之偵檢和處理應用為SECential應用,由“L.M.O.P.S.CNRS,Chemin du Canal,Vemaison,69277”供應。CES係藉由5個Polymer Standards ServiceTM
供應之聚(丙烯酸)鈉標準品系列校正。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PVC樹脂和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己引入下列:- 於乾粉之形式的梳狀聚合物,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其係從在濕介質中碳酸鈣於該聚合物存在下的研磨之階段,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 或於乾粉之形式的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由在濕介質中碳酸鈣於該聚合物存在下的研磨之階段,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
對於各試驗編號1至10,所製造之熱塑性組成物使用:
- ARKEMATM
公司以名稱LacovylTM
S110P銷售之PVC樹脂- KRONOSTM
公司以名稱KronosTM
2200銷售之二氧化鈦- BARLOCHERTM
公司以名稱One Pack BaeropanTM
銷售之熱穩定劑- LAPASSE ADDITIVE CHEMICALSTM
公司以名稱LacowaxTM
EP銷售之潤滑劑- ARKEMATM
公司以名稱DurastrengthTM
320銷售之內核-外殼類型的有機耐衝擊改質劑添加劑- 粉末形式之碳酸鈣,其之製造更詳細描述於下- 根據本發明之梳狀聚合物或先前技術之研磨劑,其之性質更詳細地描於下。
所使用之量已經指示於表1中。
藉由與先前技術之研磨助劑或根據本發明之梳狀聚合物一起研磨所得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使用NIROTM
公司銷售之Niro Minor Mobile 2000類型的乾噴泉乾燥成粉末形式。
此乾燥之特性為:- 氣體入口溫度:350℃- 氣體出口溫度:102-105℃- 通風99%開放- 氣壓:4巴
對於每個試驗編號1至10,藉由混合使用於熱塑性材料之組成物中的不同組分開始。該等混合物係在一5公升容量之GueduTM
類型的混合器中根據下列循環製造:- 加熱混合器至50℃經30分鐘,- 引進PVC樹脂且溫度增加至90℃,- 加入除了碳酸鈣以外的組分- 溫度增加至115℃和加入碳酸鈣- 攪拌15分鐘接著卸料
用安裝雙螺桿和片和板模(25mm x 3mm)之Thermoelectron Polylab系統擠製所有乾混合物。然後於15℃在水浴中校準PVC剖面圖且在Yvroud系統上層壓。擠製參數為:- 4區之溫度:170-180-190-195℃- 螺桿轉速:30rpm
耐衝擊性之測量係根據模範英國標準BS 7413:2003進行。該測量係平均用由MUTRONICTM
公司銷售之DiadiscTM
4200機器製造的10個試驗樣品之全部批次。
這些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這些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95 T銷售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其係藉由碳酸鈣與先前技術之
丙烯酸聚合物在濕介質中的研磨獲得,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試驗編號1、2和3分別使用8、11和14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這些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這些試驗使用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其係藉由研磨碳酸鈣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獲得,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試驗編號4、5和6分別使用8、11和14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這些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這些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120 T銷售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其係藉由在濕介質中碳酸鈣與先前技術之丙烯酸聚合物的研磨獲得,其之78重量%的粒
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試驗編號7和8分別使用8和11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這些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這些試驗使用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之78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其係藉由在濕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1.0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獲得,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
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試驗編號9和10分別使用8和11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對於各試驗編號1至10,所產生之熱塑性調配物之組成物與耐衝擊性之對應值給予於表1中。
*聚合物表示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獲得。
固定量之有機耐衝擊改質劑(6份),- 一方面在試驗1和4、2和5、3和6之間有關碳酸鈣之比較,其之55重量%的粒子大小小於1μ
m,- 和一方面在試驗7和9、8和10之間有關碳酸鈣之比較,其之78重量%的粒子大小小於1μ
m証明在先前已根據本發明在濕介質中於梳狀聚合物存在下研磨之情形中耐衝擊性總是較高。梳狀聚合物之貢獻,經由碳酸鈣之在濕介質中的研磨方法,因此使熱塑性
樹脂之耐衝擊性被惡化。此外,已經檢查各熱塑性組成物之模數為固定且等於1900±100MPa。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PVC樹脂和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已引入下列:-梳狀聚合物,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 於由在水性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研磨碳酸鈣之階段所致的乾粉形式,- 或於由該聚合物與耐衝擊改質劑之混合物所致的乾粉形式,- 或再者於與其他組分引進至擠製機中之混合物的乾粉形式,- 或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於由在濕介質中於此該聚合物存在下研磨碳酸鈣之階段,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
此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此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95 T銷售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其係藉由研磨碳酸鈣與先前技術之丙烯酸聚合物獲得,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5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這些試驗使用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其係藉由在濕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獲得,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5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95 T銷售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其係藉由在濕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先前技術之丙烯酸聚合物獲得,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5份的耐衝擊添加劑間之混合物和與相對於碳酸鈣
之乾重的1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95 T銷售之碳酸鈣的水懸浮液,其係藉由在濕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先前技術之丙烯酸聚合物獲得,其之55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5份的耐衝擊添加劑與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一起,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其中該梳狀聚合物係以乾粉形式與其他組分直接引進至擠製機中。
對於試驗編號11至14,乾混合物係根據前述方法擠製
和耐衝擊性測量係如上述所指示進行。
結果顯示於中表2,其中試驗編號1所得結果也已經被報告。
*聚合物表示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獲得。
** 0.05在此指示相對於碳酸鈣總乾重之梳狀聚合物的乾重百分比
試驗編號11,與試驗編號1比較,舉例說明由耐衝擊改質劑之量的減少所引起之耐衝擊性的損失。試驗編號12
証明經由加入梳狀聚合物,經由在濕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研磨之碳酸鈣可能補償此減少。不只所得耐衝擊性高於併入相同量之耐衝擊添加劑(根據試驗編號11之5份)的相同組成物之耐衝擊性,其也高於併入較大量之耐衝擊改質劑(根據試驗編號1之6份)的組成物所得之耐衝擊性。經由加入與耐衝擊添加劑組合的粉末形式之梳狀聚合物也可能補償此減少:此試驗編號13之目的。
最後,試驗編號14証明經由引進粉末形式之梳狀聚合物與組成物之其他組分可能補償此減少。
此外,已經檢查各熱塑性組成物之模數為固定且等於1900±100MPa。因此如果使用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沒有熱塑性組成物的剛性之劣化。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PVC樹脂和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已引入下列:- 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的梳狀聚合物,其係於由在乾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之研磨碳酸鈣之階段所致的乾粉形式,- 或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於從在乾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研磨碳酸鈣之階段所致的乾粉形式,
此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此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HydrocarbTM
75 T銷售之碳酸鈣,其係藉由在乾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1500
ppm之單丙二醇獲得,其之50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
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
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碳酸鈣,其之50重量%的粒子具有小於1μm之直徑,如以由MICROMERITICSTM
公司銷售之SedigraphTM
5100型的裝置測量,其係藉由在乾介質中研磨碳酸鈣與1500ppm之單丙二醇、和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獲得,該梳狀聚合物係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重量%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對試驗編號15和16,根據前述方法擠製乾混合物和如上所指示進行耐衝擊性。
結果顯示於中表3。
*聚合物指定分子量35,000克/莫耳之梳狀聚合物,其係藉由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8重量%之丙烯酸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法獲得。
這些結果証明上述梳狀聚合物加至熱塑性調配物中,經由借助單丙二醇已經能夠在乾介質中研磨之碳酸鈣,使熱塑性組成物的耐衝擊性能夠獲得改良。此外,已經檢查各熱塑性組成物之模數為固定且等於1900±100MPa。因此沒有熱塑性組成物的剛性之減少。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PVC樹脂和天然沈澱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已引入下列:- 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的梳狀聚合物,其係於由該聚合物引進至天然或沈澱碳酸鈣之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 或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於由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引進至(沈澱碳酸鈣之情形)天然或沈澱碳酸鈣之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
此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此試驗使用一種由SOLVAYTM
公司以名稱SocalTM
312 S銷售之沈澱碳酸鈣,於0.7乾重%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先前技術之丙烯酸聚合物存在下所製備的水性分散液之形式。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由SOLVAYTM
公司以名稱SocalTM
312 S銷售之沈澱碳酸鈣,於水性分散液形式,其中己加入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由OMYATM
公司以名稱OmyacarbTM
95 T銷
售之天然碳酸鈣,於水性分散液形式,其中己加入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35,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該梳狀聚合物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之丙烯酸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結果顯示於表4中。
*聚合物指定分子量35,000克/莫耳之梳狀聚合物,其
係藉由92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8重量%之丙烯酸的控制自由基聚合法獲得。
這些結果証明上述梳狀聚合物加至熱塑性調配物中,經由天然或沈澱碳酸鈣,其已在濕介質中混合和然後乾燥,使熱塑性組成物的耐衝擊性能夠獲得改良。此外,已經檢查各熱塑性組成物之模數為固定且等於1900±100MPa。因此沒有熱塑性組成物的剛性之減少。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PVC樹脂和天然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已引入下列:
-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的梳狀聚合物,其係於由該聚合物引進至先前已與先前技術之聚丙烯酸類型的研磨助劑一起研磨之天然碳酸鈣的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試驗22至28),
- 或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的梳狀聚合物,其係於由該聚合物引進至天然碳酸鈣之水懸浮液中的階段期間所致的乾粉形式(試驗21),
- 或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於由聚合物引進至天然或沈澱碳酸鈣的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試驗20)。
此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
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係用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58,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分散,該梳狀聚合物係藉由:- 80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13.6重量%之丙烯酸,- 4.9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1.5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鉀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
0.7乾重%之分子量107,7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係藉由:- 91.5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6重量%之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 1.8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0.7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獲得,其之80莫耳%之羧酸位置被鈉中和。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200,95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 82.5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6重量%之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 1.6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9.2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甲酯,
- 0.7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之在水中的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54,65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 78.2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15重量%之丙烯酸,- 1.5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4.6重量%之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0.7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化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化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之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101,65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 80.7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1重量%之丙烯酸,- 1.6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9重量%之具有40個氧化乙烯單元之三苯乙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 0.6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的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
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91,5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 86.6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6.0重量%之丙烯酸,- 1.7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5重量%之DEGUSSATM
公司以名稱DynasylanTM
Memo銷售之矽化(sililated)單體,- 0.6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的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101,65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 81.7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6.0重量%之丙烯酸,
- 1.6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10重量%之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 0.7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的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然後該懸浮液中引進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21,1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其藉由一種:- 78.9重量%之分子量2,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18.2重量%之甲基丙烯酸,- 2.9重量%之包含19個單元之氧基丙烯的丁氧基聚氧基丙烯半順丁烯二酸酯,的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8份之所得乾粉和6份之耐衝擊添加劑。
結果顯示於中表5。
這些結果証明上述梳狀聚合物加至熱塑性調配物中,經由已加入,或其已能夠分散在水性中和然後乾燥之天然碳酸鈣,使能夠:- 獲得至少等於先前技術的調配物所獲之耐衝擊性的根據本發明之耐衝擊性,- 和增加碳酸鈣在根據本發明之組成物中的比例。
此實施例舉例說明製造包含至少一種聚乙烯樹脂和天
然碳酸鈣之熱塑性材料的方法,熱塑性材料其中已引入下列:- 其之用途形成本發明之標的的梳狀聚合物,其係於由該聚合物引進至先前已與該聚合物一起研磨之天然或沈澱碳酸鈣的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 或先前技術之聚合物,其係於由聚合物引進至先前已與該聚合物一起研磨之天然碳酸鈣的水懸浮液中,和乾燥所得懸浮液所致的乾粉形式。
對於試驗29和30,藉由在與根據本發明或根據先前技術之聚合物一起研磨的碳酸鈣存在下擠製樹脂製備填充聚乙烯薄膜。該樹脂為流動性指數等於1(或MFI,根據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術語)和密度的等於0.92g/cm3
之線性低密度樹脂(LLDPE)。
擠製參數為:- 70rpm之速度,- 300巴之壓力,- 200℃之溫度。
藉由此裝置獲得具有45urn之厚度的薄膜。
此試驗舉例說明先前技術。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已與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丙烯酸的均聚物一起研磨。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相對於聚乙烯樹脂之乾重的14乾重%之碳酸鈣。
此試驗舉例說明本發明。
此試驗使用來自Orgon(法國)之方解石的碳酸鈣之水懸浮液,其係用相對於碳酸鈣之乾重的0.7乾重%之分子量58,000克/莫耳的梳狀聚合物分散,其藉由一種:- 92重量%之分子量5,000克/莫耳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8重量%之丙烯酸,的在水中之控制自由基聚合作用的方法,以鈉鹼完全地中和而獲得。
根據前述方法乾燥該懸浮液。此試驗使用相對於聚乙烯樹脂之乾重的14乾重%之碳酸鈣。
對於試驗編號29和30,藉由已知為"落錘"試驗之試驗測定所得薄膜之耐衝擊性,其為熟習該項技術者已知的,根據標準ASTM D 1709/A進行。
試驗編號29獲得206克之值和試驗編號30獲得216克之值。此因此証明根據本發明之聚合物的使用改良根據本發明之填充聚乙烯薄膜的耐衝擊性。
Claims (183)
- 一種製造用於塑膠製造之熱塑性材料之方法,其包含結合以下步驟:(a)至少一種選自鹵化樹脂、聚氯乙烯(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聚偏二氟乙烯(PVDF)、苯乙烯樹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樹脂、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類、聚丙烯類、聚碳酸酯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聚胺甲酸酯樹脂、聚醯胺樹脂,或其混合物之熱塑性樹脂,(b)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及(c)視情況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的其他添加劑,其中將至少一種包含至少一個接枝在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聚氧化烯官能的梳狀聚合物引進至該熱塑性樹脂、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該至少一其他添加劑或該熱塑性材料中,以改良該熱塑性材料之耐衝擊性,其中該梳狀聚合物包含:a)至少一種具有羧酸或二羧酸或磷酸或膦酸或磺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或其混合物,b)至少一種非離子單體,其中該非離子單體係由至少 一種式(I)的單體所組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引進該梳狀聚合物:1.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 在濕介質中於該聚合物存在下,和可能地在至少一種使用一種濕式方法之其他研磨劑及/或至少一種他分散劑存在下研磨及/或分散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 礦物或碳酸物質之分散液及/或水懸浮液的乾燥,並可能引進該聚合物,所得粉末之處理接著可能的分類2.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 在該聚合物存在下,和可能地在至少一種其他乾研磨劑存在下乾式研磨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 - 所得粉末之處理接著可能的分類,3.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 將該聚合物引進至包含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分散液及/或引進至水懸浮液中,- 乾燥所得礦物或碳酸物質之分散液及/或水懸浮液,並可能引進該聚合物,所得粉末之處理接著可能的分類4.及/或於與其他組分a)、b)和c)混合之乾粉之形式,5.及/或於乾粉之形式,其係由下列階段所致:- 將該聚合物引進至至少一種選自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之中的其他添加劑之懸浮液及/或乳液中,- 在該聚合物的可能存在下乾燥所得懸浮液及/或乳液,可能地接著所得粉末之分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熱塑性樹脂係選自苯乙烯樹脂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熱塑性樹脂係具有高苯乙烯比例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IPS)、KratonTM 類型之嵌段共聚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係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白雲石、高嶺土、滑石、石膏、氧化鈦、緞光白或再者三氫氧化鋁、雲母、碳黑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或再者與合成 或天然纖維之混合物或再者礦物共結構(co-structures)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係選自滑石-碳酸鈣混合物、碳酸鈣-高嶺土混合物或碳酸鈣與三氫氧化鋁之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係選自共結構滑石-碳酸鈣或滑石-二氧化鈦。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滑石之中的礦物填料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或其混合物之礦物填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選自大理石、方解石、白堊或其混合物之天然或合成碳酸鈣之中的礦物填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乙酸乙烯酯,及其混合物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的耐衝擊添加劑及其混合物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有 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類型之內核-外殼類型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內核-外殼類型之耐衝擊添加劑具有丙烯酸丁酯-基彈性體內核,或具有聚丁二烯-基彈性體內核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或聚苯乙烯-基外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a)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1和99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1和90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和20乾重%之間的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d)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乾重比較,在0.01和5乾重%之間的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該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在5和20乾重%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與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之乾重比較,該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 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在0.1和3乾重%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梳狀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R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的R係選自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的R’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a)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或再者二酸半酯,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 中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單體係選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二酸半酯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羧酸類之酐類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q表示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係選自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係選自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不飽和酯係選自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乙烯系係選自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 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係選自[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單體係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中該多元醇為新戊四醇、山梨醇。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下列所組成,以重量表示:a)在2%和95%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或再者二酸半酯,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羧酸類之酐 類,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b)在2和95%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單體係選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二酸半酯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羧酸類之酐類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 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q表示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b) 中R’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係選自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係選自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不飽和酯係選自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乙烯系係選自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係選自[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單體係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 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d)中該多元醇為新戊四醇、山梨醇。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在5%和90%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9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在5%和90%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梳狀聚合物係藉由在溶液中、在直接或反向乳液中、在懸浮液中或在適當溶劑的沈澱作用、在催化系統和已知轉移劑存在下之自由基共聚合作用的已知方法獲得,或再者藉由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獲得。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8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係選自已知為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之方法、已知為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反應(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之方法、已知為氮氧自由基調控聚合(Nitroxide Mediated Polymerization)(NMP)之方法或再者 已知為可巴肟調控自由基聚合反應(Cobaloxime Mediat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之方法。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以酸形式且可能地經蒸餾獲得之聚合物也可被一或多種具有單價中和官能或多價中和官能之中和劑部分地或完全中地中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0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對於單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陽離子,特別是鈉、鉀、鋰、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或環胺類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對於多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土二價陽離子,特別是鎂和鈣,或再者鋅所構成之群組,以及由三價陽離子,特別是鋁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由某些更高價之陽離子所構成之群組。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1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或環胺類選自硬脂胺、乙醇胺類(單-、二-、三乙醇胺)、單-和二乙胺、環己胺、甲基環己胺、胺基甲基丙醇、嗎福啉。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衍生自聚合反應的梳狀聚合物也可根據靜態或動態方法,在完全或部分中和反應之前或之後,以一或多種特別地屬於由水、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類、丙酮、四氫呋喃或其混合物所構成之群組的極性溶劑處理和分離成數相。
- 一種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它們藉由根據申請 專利範圍第1至83項中任一項之方法獲得。
- 一種熱塑性組成物,其包含:(a)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可能地至少一種熱穩定劑及/或一種UV穩定劑及/或一種潤滑劑及/或一種流變改質劑及/或一種有機耐衝擊改質劑,(d)至少一種梳狀聚合物,其包含接枝在至少一個乙烯不飽和單體上之至少一種聚氧化烯官能。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或選自苯乙烯樹脂之中,或選自丙烯酸樹脂之中,或選自聚烯烴之中,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或選自聚胺甲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聚醯胺樹脂之中,或這些樹脂之混合物,,或丙烯酸樹脂,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係選自鹵化樹脂之中,或丙烯酸樹脂,或選自聚碳酸酯樹脂之中,或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選自鹵化樹脂之中的熱塑性樹脂為PVC、後氯化之聚氯乙烯(PVCC)或聚二偏氟乙烯(PVDF)。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選自苯乙烯樹脂之中的熱塑性樹脂為具有高苯乙烯 比例之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HIPS)、KratonTM 類型之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類型的樹脂、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樹脂或甲基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選自丙烯酸樹脂之中的熱塑性樹脂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選自聚烯烴之中的熱塑性樹脂為聚乙烯類或聚丙烯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選自不飽和聚酯樹脂之中的熱塑性樹脂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terephthalate polyethylene)和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熱塑性樹脂為PVC。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6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係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白雲石、高嶺土、滑石、石膏、氧化鈦、緞光白或再者三氫氧化鋁、雲母、碳黑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或再者與合成或天然纖維之混合物或再者礦物共結構(co-structures)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係滑石-碳酸鈣混合物、碳酸鈣-高嶺土混合物或碳酸鈣與三氫氧化鋁之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係共結構滑石-碳酸鈣或滑石-二氧化鈦。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選自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滑石之中的礦物填料和這些填料之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天然或合成碳酸鈣或其混合物之礦物填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礦物或碳酸化填料為一種選自大理石、方解石、白堊或其混合物之天然或合成碳酸鈣之中的礦物填料。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乙酸乙烯酯,及其混合物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內核-外殼類型或氯化聚烯烴的耐衝擊添加劑及其混合物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有機耐衝擊改質劑係選自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類型之內核-外殼類型的耐衝擊添加劑之中。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 徵在於該內核-外殼類型之耐衝擊添加劑具有丙烯酸丁酯-基彈性體內核,或具有聚丁二烯-基彈性體內核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基或聚苯乙烯-基外殼。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其包含:(a)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1和99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b)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1和90乾重%之間的至少一種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c)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在0和20乾重%之間的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d)與礦物或碳酸化(carbonated)填料之乾重比較,在0.01和5乾重%之間的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與熱塑性調配物之總重量比較,該熱穩定劑及/或UV穩定劑及/或潤滑劑及/或流變改質劑及/或有機耐衝擊改質劑在5和20乾重%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4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與礦物或碳酸化填料之乾重比較,該由至少一種其上接枝至少一個聚氧化烯官能的乙烯不飽和單體組成之梳狀聚合物在0.1和3乾重%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 組成物,其特徵在於梳狀聚合物包含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屬於不飽和胺甲酸酯之基的R係選自丙烯醯基胺甲酸酯、 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7項之方法,其特徵在於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的R’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梳狀聚合物係由:a)至少一種具有羧酸或二羧酸或磷酸或膦酸或磺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非離子單體,其中該非離子單體係由至少一種式(I)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q表示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係選自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係選自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不飽和酯係選自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乙烯系係選自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係選自[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 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a)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或再者二酸半酯,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其混合物所組成,b)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單體係選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二酸半酯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 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羧酸類之酐類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q表示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係選自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係選自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不飽和酯係選自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乙烯系係選自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係選自[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 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單體係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 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42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3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d)中該多元醇為新戊四醇、山梨醇。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梳狀聚合物由,以重量表示:a)在2%和95%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其選自乙烯不飽和單體之中和具有單羧酸官能,或再者二酸半酯,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羧酸類之酐類,或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再者選自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之中,或其混合物,b)在2和95%之間的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 不飽和的單體,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單體係選自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二酸半酯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類或伊康酸類之C1 至C4 單酯,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二羧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巴豆酸、異巴豆酸、桂皮酸、伊康酸、順丁烯二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羧酸類之酐類係選自順丁烯二酸酐。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磺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丙烯醯胺基-甲基-丙烷-磺酸、甲基丙烯基磺酸鈉、乙烯基磺酸和苯乙烯磺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磷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磷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磷酸酯、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丙二醇丙烯酸酯磷酸酯和其乙氧基化物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a)中該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膦酸官能的單體係選自乙烯基膦酸,或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q表示致使15(m+n+p)q120之整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該離子或可離子化的基係選自磷酸鹽、膦酸鹽、硫酸鹽、磺酸鹽、羧酸。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12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b)中R’表示具有1至4個碳原子之烴化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 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丙烯醯胺或甲基丙烯醯胺類型的單體或其衍生物係選自N-[3-(二甲胺基)丙基]丙烯醯胺或N-[3-(二甲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其混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非水溶性單體係選自丙烯酸烷酯或甲基丙烯酸烷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不飽和酯係選自N-[2-(二甲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N-[2-(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乙烯系係選自乙酸乙烯酯、乙烯基咯啶酮、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陽離子單體或四級銨係選自[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2-(丙烯醯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或硫酸銨、[3-(甲基丙烯醯胺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硫酸銨。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c)中該至少一種有機矽化物單體係選自式(IIa)或(IIb)之分子之中:且式(IIa)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9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9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a)之分子中R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9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9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式(IIb)之分子中R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 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屬於乙烯基系之基。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d)之式(III)之分子中R13 表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甲基丙烯醯基胺甲酸酯、α-α’二甲基-異丙烯基-苯甲基胺甲酸酯、丙烯基胺甲酸酯。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d)中該多元醇為新戊四醇、山梨醇。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種具有乙烯不飽和和具有單羧酸官能之陰離子單體在5%和90%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0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至少一種具有式(I)之非離子乙烯不飽和的單體在5%和90%之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梳狀聚合物係藉由在溶液中、在直接或反向乳液中、在懸浮液中或在適當溶劑的沈澱作用、在催化系統和已知轉移劑存在下之自由基共聚合作用的已知方法獲得,或再者藉由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獲得。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9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控制之自由基聚合法係選自已知為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Transfer)(RAFT)之方法、已知為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反應(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之方法、已知為氮氧自由基調控聚合(Nitroxide Mediated Polymerization)(NMP)之方法 或再者已知為可巴肟調控自由基聚合反應(Cobaloxime Mediated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之方法。
- 根據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5至99項中任一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以酸形式且可能地經蒸餾獲得之聚合物也可被一或多種具有單價中和官能或多價中和官能之中和劑部分地或完全中地中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1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對於單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陽離子,特別是鈉、鉀、鋰、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或環胺類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對於多價官能,該等選自由鹼土二價陽離子,特別是鎂和鈣,或再者鋅所構成之群組,以及由三價陽離子,特別是鋁所構成之群組,或再者由某些更高價之陽離子所構成之群組。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2項之熱塑性組成物,其特徵在於該銨或一級、二級或三級脂族及/或環胺類選自硬脂胺、乙醇胺類(單-、二-、三乙醇胺)、單-和二乙胺、環己胺、甲基環己胺、胺基甲基丙醇、嗎福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511274A FR2893031B1 (fr) | 2005-11-04 | 2005-11-04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resine thermoplastique avec une resistance a l'impact amelioree mettant en oeuvre un polymere peigne avec au moins une fonction greffee oxyde de polyalkylene et resines obtenue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32359A TW200732359A (en) | 2007-09-01 |
TWI434867B true TWI434867B (zh) | 2014-04-21 |
Family
ID=36218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5140001A TWI434867B (zh) | 2005-11-04 | 2006-10-30 | 使用具有至少一個接枝聚氧化烯官能之梳狀聚合物以製造具有改良耐衝擊性之熱塑性樹脂之方法及所得之樹脂 |
Country Status (2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36292B2 (zh) |
EP (1) | EP1945686B1 (zh) |
JP (1) | JP2009515003A (zh) |
KR (1) | KR101360990B1 (zh) |
CN (1) | CN101356205B (zh) |
AR (1) | AR058825A1 (zh) |
AU (1) | AU2006310214A1 (zh) |
BR (1) | BRPI0618233A2 (zh) |
CA (1) | CA2627587C (zh) |
DK (1) | DK1945686T3 (zh) |
ES (1) | ES2394004T3 (zh) |
FR (1) | FR2893031B1 (zh) |
HR (1) | HRP20120967T1 (zh) |
IL (1) | IL191161A0 (zh) |
JO (1) | JO2772B1 (zh) |
NO (1) | NO20082464L (zh) |
PL (1) | PL1945686T3 (zh) |
PT (1) | PT1945686E (zh) |
RU (1) | RU2446192C2 (zh) |
SI (1) | SI1945686T1 (zh) |
TW (1) | TWI434867B (zh) |
UY (1) | UY29895A1 (zh) |
WO (1) | WO20070521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17114B2 (en) * | 2006-08-31 | 2012-07-10 | Kansai Paint Co., Ltd. | Aqueous coat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
DE102006062439A1 (de) * | 2006-12-27 | 2008-07-03 | Byk-Chemie Gmbh | Kamm(block)copolymere |
FR2913427B1 (fr) | 2007-03-05 | 2011-10-07 | Omya Development Ag | Procede de broyage a sec d'un ou plusieurs materiaux comprenant au moins un carbonate de calcium |
DE102007061760A1 (de) * | 2007-12-20 | 2009-06-25 |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 Flammgeschützte schlagzähmodifizierte Polyalkylenterephthalat/Polycarbonat-Zusammensetzungen |
FR2931367B1 (fr) * | 2008-05-21 | 2010-12-17 | Coatex Sas | Procede de combustion du charbon avec mise en oeuvre d'un agent absorbant en dispersion aqueuse, cendres obtenues et leurs utilisations |
FR2940295B1 (fr) * | 2008-12-18 | 2010-12-17 | Coatex Sas | Macromonomeres ameliorant la stabilite thermique de polymeres (meth)acryliques peigne, utilisation de ces polymeres dans des compositions plastiques chargees |
TWI483955B (zh) * | 2009-09-28 | 2015-05-11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Α-allyloxy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
FR2953526B1 (fr) * | 2009-12-07 | 2011-12-30 | Coatex Sas | Utilisation de copolymeres amphiphiles comme agents ameliorant la stabilite thermique et la resistance aux uv de materiaux thermoplastiques chlores et charges,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sdits materiaux |
KR101298664B1 (ko) * | 2011-04-20 | 2013-08-21 | 주식회사 명성화학 | 석고를 포함하는 고강도 폴리염화비닐 수지 및 그로부터 제조된 유체 파이프 |
EP2514774B2 (en) * | 2011-04-21 | 2019-08-14 | Infineum International Limited | Improvements in polymers |
EP2688936B1 (en) * | 2011-06-02 | 2018-01-24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Amphoteric polymer composition |
CN102382236B (zh) * | 2011-08-29 | 2013-08-0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阳离子型有机硅-丙烯酸酯水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 |
PL2589430T3 (pl) | 2011-11-04 | 2016-02-29 | Omya Int Ag | Sposób oczyszczania wody i/lub odwadniania szlamów i/lub osadów z użyciem poddanego obróbce powierzchniowej węglanu wapnia |
RS53808B1 (en) | 2012-01-05 | 2015-06-30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FILLERS FOR FOAM SOLID POLYMER PRODUCTS |
EP2684999B1 (en) * | 2012-07-13 | 2014-12-17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High solids and low viscous aqueous slurries of calcium carbonate-comprising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rheological stability under increased temperature |
CN103254441B (zh) * | 2012-09-11 | 2015-06-17 | 苏州大学 | 一种含有聚酰胺链段的梳型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CN102964818B (zh) * | 2012-10-31 | 2014-09-10 | 蚌埠市信达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增韧尼龙材料的制备工艺 |
KR101539608B1 (ko) * | 2013-03-14 | 2015-08-17 | 에치투엘 주식회사 | 폴리비닐리덴플루오라이드 중공사 분리막과 그 제조방법 |
ES2612684T3 (es) | 2013-05-07 | 2017-05-18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Purificación de agua y deshidratación de lodos empleando carbonato de calcio de superficie tratada y filosilicato, uso de la combinación de carbonato de calcio de superficie tratada y filosilicato y material compuesto |
CN103421266B (zh) * | 2013-07-30 | 2016-02-03 | 江苏理工学院 | 无卤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制备方法 |
US10253207B2 (en) * | 2013-09-04 | 2019-04-09 | Roderick Hughes | Stress-resistant extrudates |
CN103467891A (zh) * | 2013-09-23 | 2013-12-25 | 苏州市涵信塑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抗冲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709729A (zh) * | 2013-12-20 | 2014-04-09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一种耐黄变的热塑性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US10647793B2 (en) | 2014-03-28 | 2020-05-12 | Synthomer (Uk) Limited | Use of a sulphur or phosphorous-containing polymer as a processing aid in a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 composition |
RU2683075C2 (ru) * | 2014-04-16 | 2019-03-26 | Аркема Инк. | Применение модификаторов ударопрочности с высоким содержанием каучука в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ых составах |
FR3025204B1 (fr) * | 2014-08-28 | 2018-08-10 | Chryso | Copolymeres a blocs utilisables comme fluidifiants |
SI3245249T1 (sl) * | 2015-01-16 | 2020-02-28 | Beaulieu International Group Nv | Pokrivne plošče in postopek za izdelavo pokrivnih plošč |
EP3070057A1 (en) | 2015-03-16 | 2016-09-21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Process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water |
CN105175973A (zh) * | 2015-07-24 | 2015-12-23 | 中山市伯伦克专用化学产品有限公司 | 一种热塑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EP3239109A1 (en) | 2016-04-28 | 2017-11-01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Surface-treated mineral material and its use in water purification |
CN106280194A (zh) * | 2016-08-30 | 2017-01-04 | 江苏百佳斯特汽车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儿童座椅底座用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7880453B (zh) * | 2018-01-08 | 2020-11-27 | 金华观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pvc装饰膜的制备工艺 |
CN108892807A (zh) * | 2018-05-24 | 2018-11-27 |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pvc发泡板材的应用 |
CN111378259B (zh) * | 2018-12-28 | 2022-08-23 | 叶平山 | 一种生物可降解的pbat/pl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10229389A (zh) * | 2019-07-03 | 2019-09-13 | 海南蓝岛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有机钙粉废渣填料的橡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
KR20220049578A (ko) | 2019-08-22 | 2022-04-21 | 옴야 인터내셔널 아게 | 중금속 제거를 위한 개질된 제올라이트 |
US20230174426A1 (en) | 2020-05-27 | 2023-06-08 | Omya International Ag | Barite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868072A (fr) | 1939-11-23 | 1941-12-15 | Georg Von Giesches Erben |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alliages de zinc exempts de magnésium |
BE566040A (zh) | 1957-03-27 | |||
SU562203A3 (ru) * | 1973-12-07 | 1977-06-15 | Лонца Аг (Фирма) |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прозрачного, ударопрочного и атмосферостойкого поливинилхлорида |
GB2051096B (en) * | 1978-12-07 | 1983-05-18 | Ici Ltd | Macromonomers |
MX168323B (es) * | 1986-10-21 | 1993-05-18 | Rohm & Haas | Modificadores de impacto de nucleo cubierto para resinas estirenicas |
US5225491A (en) * | 1987-05-07 | 1993-07-06 |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 Comb-shaped copolymers of a macromolecular monomer of polyhaloether with terminal olefinic unsaturation and process |
US5506320A (en) | 1987-05-07 | 1996-04-09 |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 Reactive modifier of elastomeric comb copolymer for thermosetting resin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
US5053461A (en) | 1988-08-31 | 1991-10-01 |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mb copolymer, acrylic comb copolymer, and impact resistant resin composition |
CN1092430A (zh) * | 1989-10-25 | 1994-09-21 | 陶氏化学公司 | 纸张涂料组合物用的胶乳共聚物 |
CA2086047C (en) | 1992-12-22 | 1999-11-09 | Clint W. Carpenter |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 modified copolymer as a pigment dispersant for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s |
RU2058344C1 (ru) * | 1994-02-03 | 1996-04-20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от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Никос Рисеч Корпорейшн" | Поливинилхлорид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нетоксич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
FR2722204B1 (fr) | 1994-07-08 | 1996-09-20 | Coatex Sa | Nouveaux derives d'anhydride et nouvelles compositions polymeriques chargees ainsi que leurs applications |
DK0776915T3 (da) | 1995-10-27 | 2003-06-23 | Atofina Chem Inc | Slagstyrkeforbedrende additiv af typen kerne/skal til termoplastiske polymerer |
FR2766106B1 (fr) * | 1997-07-18 | 2001-09-07 | Coatex Sa | Utilisation d'un copolymere a structure tensio-active comme agent dispersant et/ou d'aide au broyage |
DE19926611A1 (de) | 1999-06-11 | 2000-12-14 | Sueddeutsche Kalkstickstoff | Copolymere auf Basis von ungesättigten Mono- oder Dicarbonsäure-Derivaten und Oxyalkylenglykol-Alkenylethern,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
US6214958B1 (en) * | 1999-07-21 | 2001-04-10 | Arco Chemical Technology, L.P. | Process for preparing comb-branched polymers |
FR2810261B1 (fr) | 2000-06-15 | 2002-08-30 | Coatex Sa | Utilisation de copolymeres faiblement anioniques comme agent dispersant et/ou d'aide au broyage de suspension aqueuse de matieres minerales, suspensions aqueuses obtenues et leurs utilisations |
US6670419B2 (en) | 2000-09-14 | 2003-12-30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Method of toughening thermoplastic polymers and thermoplastic compositions produced thereby |
US6756446B2 (en) | 2002-10-15 | 2004-06-29 | Solvay Engineered Polymers | Engineered polyolefin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surface durability |
KR100484722B1 (ko) | 2002-01-25 | 2005-04-2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다단계 중합에 의해 제조된 아크릴 충격보강제 및 그의제조방법 |
FR2836485B1 (fr) * | 2002-02-28 | 2004-07-30 | Coatex Sas | Utilisations de polymeres acryliques greffes dans le domaine des substrats a base de collagene. substrats, peaux et cuirs ainsi obtenus |
FR2846971B1 (fr) * | 2002-11-08 | 2006-09-29 | Omya Ag | Utilisation d'un copolymere disposant d'au moins une fonction greffee alkoxy ou hydroxy polyalkylene glycol, comme agent ameliorant la brillance du papier et produits obtenus |
FR2846978B1 (fr) * | 2002-11-08 | 2007-05-18 | Coatex Sas | Utilisation d'un copolymere disposant d'au moins une fonction greffee alkoxy ou hydroxy polyalkylene glycol, comme agent ameliorant l'activation de l'azurage optique et produits obtenus |
FR2846972B1 (fr) | 2002-11-08 | 2005-02-18 | Omya Ag | Suspensions aqueuses de matieres minerales broyees, faiblement chargees ioniquement et leurs utilisations |
KR100544904B1 (ko) * | 2002-12-24 | 2006-01-24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다층구조를 갖는 충격보강제와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수지 |
US20050070663A1 (en) | 2003-09-29 | 2005-03-31 | Fina Technology, Inc. | Impact modified polystyrene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same |
FR2868072B1 (fr) * | 2004-07-28 | 2006-06-30 | Coatex Soc Par Actions Simplif | Polymeres obtenus par l'utilisation de composes soufres comme agents de transfert pour la polymerisation radicalaire controlee de l'acide acrylique et leurs applications |
-
2005
- 2005-11-04 FR FR0511274A patent/FR2893031B1/fr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10-23 PT PT68091487T patent/PT1945686E/pt unknown
- 2006-10-23 CN CN200680050469XA patent/CN10135620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23 CA CA2627587A patent/CA2627587C/fr active Active
- 2006-10-23 BR BRPI0618233-0A patent/BRPI0618233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0-23 RU RU2008122351/04A patent/RU2446192C2/ru active
- 2006-10-23 WO PCT/IB2006/003054 patent/WO2007052122A1/fr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0-23 PL PL06809148T patent/PL1945686T3/pl unknown
- 2006-10-23 AU AU2006310214A patent/AU200631021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0-23 KR KR1020087013425A patent/KR10136099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10-23 JP JP2008538439A patent/JP2009515003A/ja active Pending
- 2006-10-23 SI SI200631477T patent/SI1945686T1/sl unknown
- 2006-10-23 DK DK06809148.7T patent/DK1945686T3/da active
- 2006-10-23 EP EP06809148A patent/EP1945686B1/fr active Active
- 2006-10-23 US US12/084,437 patent/US8536292B2/en active Active
- 2006-10-23 ES ES06809148T patent/ES2394004T3/es active Active
- 2006-10-30 TW TW095140001A patent/TWI43486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10-31 AR ARP060104771A patent/AR058825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11-01 UY UY29895A patent/UY29895A1/es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11-02 JO JO2006393A patent/JO2772B1/en active
-
2008
- 2008-04-30 IL IL191161A patent/IL191161A0/en unknown
- 2008-06-02 NO NO20082464A patent/NO20082464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
- 2012-11-27 HR HRP20120967TT patent/HRP20120967T1/hr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L191161A0 (en) | 2008-12-29 |
RU2008122351A (ru) | 2009-12-10 |
EP1945686B1 (fr) | 2012-08-29 |
KR101360990B1 (ko) | 2014-02-10 |
US8536292B2 (en) | 2013-09-17 |
NO20082464L (no) | 2008-08-01 |
RU2446192C2 (ru) | 2012-03-27 |
CN101356205A (zh) | 2009-01-28 |
FR2893031B1 (fr) | 2008-02-08 |
ES2394004T3 (es) | 2013-01-04 |
CN101356205B (zh) | 2013-04-24 |
AU2006310214A1 (en) | 2007-05-10 |
TW200732359A (en) | 2007-09-01 |
CA2627587A1 (fr) | 2007-05-10 |
UY29895A1 (es) | 2007-06-29 |
JP2009515003A (ja) | 2009-04-09 |
JO2772B1 (en) | 2014-03-15 |
EP1945686A1 (fr) | 2008-07-23 |
AR058825A1 (es) | 2008-02-27 |
BRPI0618233A2 (pt) | 2011-08-23 |
CA2627587C (fr) | 2016-02-23 |
DK1945686T3 (da) | 2012-12-10 |
PL1945686T3 (pl) | 2013-01-31 |
US20090270543A1 (en) | 2009-10-29 |
KR20080074945A (ko) | 2008-08-13 |
HRP20120967T1 (hr) | 2012-12-31 |
SI1945686T1 (sl) | 2013-02-28 |
WO2007052122A1 (fr) | 2007-05-10 |
PT1945686E (pt) | 2012-12-13 |
FR2893031A1 (fr) | 2007-05-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4867B (zh) | 使用具有至少一個接枝聚氧化烯官能之梳狀聚合物以製造具有改良耐衝擊性之熱塑性樹脂之方法及所得之樹脂 | |
RU2447109C2 (ru) | Применение гребенчатого полимера, содержащего по меньшей мере одну привитую полиалкиленоксидную группу, в качестве агента, способствующего совместимости минеральных наполнителей в хлорированных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ых материалах | |
TWI387606B (zh) | 具有至少一個接枝烷氧基或羥基聚伸烷基二醇官能之共聚物作為紙用光澤劑之用途及所獲得之產物 | |
US7008990B2 (en) | Use of polymeric reaction product | |
TW587083B (en) |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s involving lightly modified clay and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same | |
ES2372954T3 (es) | Uso de un copolímero que tiene al menos una función alcoxi o hidroxi polialquilenglicol injertada, como agente para mejorar la activación del brillo óptico y los productos obtenidos. | |
ES2393937T3 (es) | Copolímero de bloque reactivos como aditivos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compuestos de silicato-polímero | |
KR20050046827A (ko) | 내충격성이 우수한 염화비닐계 나노복합체 수지 조성물 및그 제조방법 | |
KR20110126730A (ko) | 분쇄된 무기 물질의 약 이온성 수성 현탁액 및 이의 용도 | |
JPS6295301A (ja) | 化粧品以外に用いられる非造膜性樹脂エマルジヨンの製法及びその粉末化法 | |
WO2006103808A1 (ja) | 塩化ビニル系防汚性フィル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