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4230B -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24230B TWI424230B TW099139165A TW99139165A TWI424230B TW I424230 B TWI424230 B TW I424230B TW 099139165 A TW099139165 A TW 099139165A TW 99139165 A TW99139165 A TW 99139165A TW I424230 B TWI424230 B TW I42423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layer
- substrate
- backlight
- stat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6—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twisted orientation, e.g. comprising helically oriented LC-molecules or a plurality of twisted birefringent sub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32—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 H04N13/337—Displays for viewing with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or head-mounted displays [HMD] using polarisation multiplex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1—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with a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tardation valu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using mesogen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尤指一種在立體顯示裝置內部利用反應性液晶層製作微相位差板的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立體顯示裝置一般可區分為眼鏡式立體顯示裝置與裸眼式立體顯示裝置兩大類,其中需配戴偏光眼鏡(polarized glasses)的立體顯示裝置是一種常見的眼鏡式立體顯示裝置。眼鏡式立體顯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顯示面板呈現左眼畫面與右眼畫面,透過觀看者所配戴的眼鏡之選擇,使觀看者之左眼與右眼分別接收到左眼畫面與右眼畫面,進而產生立體影像。
請參考第1圖,第1圖繪示了習知技術中立體顯示裝置之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立體顯示裝置10包括一液晶顯示面板11與一微相位差板12。液晶顯示面板11上奇數列與偶數列的畫素分別呈現右眼畫面R以及左眼畫面L,且右眼畫面R與左眼畫面L所具有的偏振方向皆平行於一第一偏振方向D1。微相位差板12包括複數個半波長相位差區域A與複數個零相位差區域B,且半波長相位差區域A與零相位差區域B係呈條狀交錯分布。據此,如圖1中的畫面F1所示,液晶顯示面板11上奇數列畫素所呈現的畫面之偏振方向,經過半波長相位差區域A後,將由第一偏振方向D1轉為一第二偏振方向D2。再者,液晶顯示面板11上偶數列畫素所呈現的畫面之偏振方向,經過零相位差區域B後,將維持於第一偏振方向D1。當觀察者配戴偏光眼鏡13觀看立體顯示裝置10時,可以讓左右眼分別觀察到偏振方向為D1的左眼畫面L以及偏振方向為D2的右眼畫面R,以形成立體影像。
此外,微相位差板12一般是由具有光學薄膜的玻璃基板所構成,並將顯示面板11與微相位差板12以貼合的方式結合以形成立體顯示裝置10。於貼合過程中,半波長相位差區域A與零相位差區域B必須分別對應液晶顯示面板11之奇數列與偶數列的畫素,以達到上述立體顯示的效果。然而,於貼合液晶顯示面板11與微相位差板12時,容易有對位偏移的情形發生,進而造成習知技術中立體顯示裝置10的顯示品質下降。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以解決習知技術所面臨之限制與缺點。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此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畫面區域與至少一第二眼畫面區域。接著,於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反應性液晶層。之後,於反應性液晶層的一側設置一第二基板,並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形成一液晶層。隨後,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之液晶層具有一第一狀態,而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之液晶層具有一第二狀態,並且對反應性液晶層進行一第一曝光步驟,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通過液晶層並使反應性液晶層進行光聚合反應。再者,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之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一偏振狀態,而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之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二偏振狀態,並且第一偏振狀態與第二偏振狀態係互相正交。
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立體顯示裝置。此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液晶層、一反應性液晶層與一背光模組。第一基板上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畫面區域與至少一第二眼畫面區域,且第二基板係與第一基板相對設置。再者,液晶層與反應性液晶層係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此外,背光模組係設置於第二基板的一側,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之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一偏振狀態,而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之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二偏振狀態,並且第一偏振狀態與第二偏振狀態係互相正交。
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於立體顯示裝置內部先形成液晶層與反應性液晶層,再藉由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中的液晶層來控制用以照射反應性液晶層之曝光光源的偏振狀態,以使不同偏振狀態的曝光光源分別使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中的反應性液晶層進行光聚合反應,進而使反應性液晶層具有微相位差板的功能。據此,本發明可精確控制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所顯示之影像的偏振狀態,進而提升立體畫面顯示品質,並且可有效解決習知技術中貼合液晶顯示面板與微相位差板時所產生的對位偏移問題。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之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下文特列舉本發明之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之功效。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製作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元件。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別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別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包括」係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於」。此外,需注意的是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並未依照原尺寸作圖。
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內具有一反應性液晶材料,並且於製作過程中使用一特定光源對反應性液晶材料進行曝光。因此,下文先對本發明的反應性液晶材料進行說明。請參考第2圖,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反應性液晶材料於曝光前後的液晶排列示意圖。本發明之反應性液晶材料可以使用一特定光源進行調控,且進行曝光的光源可依照不同的反應型液晶材料而選用不同種類的光源,例如是一紫外線光源。在對反應性液晶材料進行曝光前,反應性液晶材料可以是螺旋狀排列。當利用無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進行曝光,則曝光後的反應性液晶材料會形成無特定偏向的螺旋狀排列;但若使用具有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進行曝光,則曝光後的反應性液晶材料內的液晶排列則會隨光源之偏振方向而產生偏向,使反應性液晶材料之光軸平行於光源之偏振方向。如第2圖所示,利用具有鉛直偏振方向的光源進行曝光,則反應性液晶材料RM1將形成具有鉛直方向之光軸的反應性液晶材料RM2;利用無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源進行曝光,則反應性液晶材料RM1將形成無特定偏向之螺旋狀排列的反應性液晶材料RM3;利用具有水平偏振方向的光源進行曝光,則反應性液晶材料將由RM1將形成具有水平方向之光軸的反應性液晶材料RM4。據此,藉由控制進行曝光的光源之偏振方向以及調整反應性液晶材料之膜厚,可製作一二分之一波板(half wave plate,HWP)、一四分之一波板(quarter wave plate,QWP)或一無特定偏向的透光層。
請參考第3圖至第6圖,第3圖至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如第3圖所示,於製作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之前,先利用一液晶面板20進行後續反應性液晶材料之曝光光源的選擇步驟。此液晶面板20主要包括一第一基板21、一第一電極層22、一液晶層23、一第二電極層24與一第二基板25,而未包括反應性液晶材料或偏光板。在液晶面板20鄰近第一基板21的一側,對液晶面板20照射一線性偏振的曝光光源。透過第一電極層22與第二電極層24之間所形成的電壓差,可調整液晶層23的液晶排列方式,進而改變曝光光源於通過液晶層23後的偏振狀態。如第3圖所示,在不同的電壓差下,液晶層23具有不同的排列狀態,使得線性偏振的曝光光源於通過液晶層23後的偏振狀態可使偏振方向轉90度、或轉為圓偏振狀態,亦或是維持原本的偏振方向。例如,在一特定電壓差下,可使原本曝光光源由線性偏振狀態轉為圓偏振狀態,則具有此圓偏振狀態的曝光光源可作為後續第一曝光光源。據此,液晶層所需施加的電壓差以及曝光光源之選擇可透過如第3圖所示的方式來得知。
完成如第3圖所示的曝光光源選擇步驟之後,開始製作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0。如第4圖所示,首先,提供一第一基板31,其中第一基板31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至少一第二眼畫面區域312。舉例來說,第一眼畫面區域311可以用以提供觀察者左眼畫面影像,而第二眼畫面區域312可以用以提供觀察者右眼畫面影像。接著,於第一基板31上形成一反應性液晶層36,其中反應性液晶層36係由前文所述的反應性液晶材料構成。之後,於反應性液晶層36的一側設置一第二基板35,並於第一基板31與第二基板35之間形成一液晶層33。液晶層33之兩側另外設置一第一電極層32與一第二電極層34,用以對液晶層33施加一電壓差,進而改變液晶層33之液晶排列狀態。隨後,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液晶層33具有一第一狀態,而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液晶層33具有一第二狀態,並且對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一第一曝光步驟,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液晶層33並使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光聚合反應。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具有第一狀態之液晶層33之後,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再者,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具有第二狀態之液晶層33之後,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形成一無偏向的透光層。據此,反應性液晶層36可作為一個具有半波長相位差區域與零相位差區域的微相位差板。
更明確地說,在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曝光光源L1可以是利用如第3圖所示的方式所選擇的曝光光源,例如本較佳實施例之第一曝光光源L1於通過液晶層33前具有圓偏振狀態。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以具有其他合適的偏振狀態。再者,使液晶層33具有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方法可以是分別於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液晶層33上施加一第一電壓差,且於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液晶層33上施加一第二電壓差。如第4圖所示,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具有第一狀態的液晶層33,可使第一曝光光源L1由右旋的圓偏振狀態轉為線性偏振狀態。之後,具有線性偏振狀態的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於反應性液晶層36上,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之光軸平行於具有線性偏振狀態的第一曝光光源L1之偏振方向。同樣地,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具有第二狀態的液晶層33,可使第一曝光光源L1由右旋的圓偏振狀態轉為左旋的圓偏振狀態。隨後,具有圓偏振狀態的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於反應性液晶層36上,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形成無偏向的螺旋狀排列。
如第5圖所示,於第一曝光步驟之後,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製作方法更包括於第二基板35面對於背光模組38之表面上形成一偏光板371。偏光板371具有一偏振軸方向(如圖中的水平偏振方向),偏光板371容許具有該偏振軸方向之光源通過,而阻擋垂直於該偏振軸方向的光源通過。再者,設置一背光模組38於第二基板35的一側,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之後具有一第一偏振狀態,而背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之後具有一第二偏振狀態,並且第一偏振狀態與第二偏振狀態係互相正交。此外,本發明可選擇性地於第一基板31相對於液晶層33的一側設置一四分之一波片372。
如第6圖所示,本發明更包括一副偏光眼鏡39,偏光眼鏡39具有一第一偏光鏡片391與一第二偏光鏡片392,其中第一偏光鏡片391容許具有第一偏振狀態之背光源之通過並阻擋具有第二偏振狀態之背光源,第二偏光鏡片392容許具有第二偏振狀態之背光源之通過並阻擋具有第一偏振狀態之背光源。此外,當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0於第一基板31上設置四分之一波片372時,本發明需於第一偏光鏡片391與第二偏光鏡片392上分別設置四分之一波片393。至此,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30已完成。
下文以具有四分之一波片372的立體顯示裝置30為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立體顯示裝置的運作原理。如第6圖所示,背光模組38所提供的背光源BL經過偏光板371後具有第一偏振狀態(如圖中的水平偏振方向),再經過液晶層33後具有第二偏振狀態(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接著,背光源BL分別進入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由於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係作為二分之一波片,且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源BL之偏振方向(亦即第二偏振方向)在進入反應性液晶層36係設定為垂直偏振方向,因此二分之一波片之光軸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係設定為45度,亦即二分之一波片之光軸方向與第二偏振方向的夾角亦為45度,在此狀況下背光源BL的偏振方向會旋轉2*45度(90度),故會由第二偏振狀態轉為第一偏振狀態(亦即由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旋轉成水平偏振方向)。另一方面,由於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係為一無偏向的透光層,故背光源BL會維持第二偏振狀態(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之後,四分之一波片372會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背光源BL由第一偏振狀態(如圖中的水平偏振方向)轉為左旋的圓偏振狀態,並且四分之一波片372會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背光源BL由第二偏振狀態(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轉為右旋的圓偏振狀態。接下來,偏光眼鏡39上的四分之一波片393會使背光源BL由左旋的圓偏振狀態轉為第一偏振狀態(如圖中的水平偏振方向),且會使背光源BL由右旋的圓偏振狀態轉為第二偏振狀態(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隨後,第一偏光鏡片391可以使具有第一偏振狀態之背光源BL通過並阻擋具有第二偏振狀態之背光源BL,而第二偏光鏡片392可以使具有第二偏振狀態之背光源BL通過並阻擋具有第一偏振狀態之背光源BL。據此,觀察者透過所配戴的偏光眼鏡39,可使左眼接受到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的影像,且使右眼接受到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的影像,進而形成立體影像。
值得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背光源BL在經過液晶層33後之第二偏振狀態並不限於垂直偏振方向,而可視設計不同加以變更。舉例而言,可透過不同的配向技術改變液晶層33的相位延遲效果,而使得第二偏振狀態為非垂直偏振方向。在第二偏振狀態為非垂直偏振方向的狀況下,背光源經過液晶層後之一偏振方向、二分之一波片之一光軸方向、背光源通過二分之一波片後之一偏振方向以及與一水平方向具有如下的關係。當背光源通過二分之一波片之一偏振方向與水平方向之一夾角設定為90度時,則背光源經過液晶層之偏振方向與水平方向具有一夾角θ,二分之一波片之光軸方向與背光源經過液晶層後之偏振方向具有一夾角α,二分之一波片之光軸方向與水平方向具有一夾角φ,其中0°<θ<90°、α=(90°-θ)/2且φ=(90°-θ)/2+θ。
請參考第7圖至第9圖,第7圖至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為了簡化說明並易於比較,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對於相同元件沿用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符號來表示。如第7圖所示,第二較佳實施例同樣於第一基板31上形成反應性液晶層36。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進行第一曝光步驟之前,第二較佳實施例更包括於反應性液晶層36上形成一第一偏光板41,且於第二基板35上形成一第二偏光板42,其中第一偏光板41之偏振軸方向大體上垂直於第二偏光板42之偏振軸方向,且反應性液晶層36係設置於第一基板31與第一偏光板41之間。接著,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液晶層33具有一第一狀態,而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液晶層33具有一第二狀態,並且對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第一曝光步驟,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液晶層33並使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光聚合反應。
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如第7圖所示,第一曝光光源L1係先通過第二偏光板42而具有第一偏振狀態(如圖中的水平偏振方向)。之後,利用第一電極層32與第二電極層34來控制液晶層33的狀態,藉此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液晶層33之後可維持原本的第一偏振狀態,而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液晶層33之後可轉為第二偏振狀態(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因此,第一曝光光源L1通過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具有第一狀態的液晶層33之後係無法通過第一偏光板41,而第一曝光光源通過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具有第二狀態的液晶層33之後係進一步通過第一偏光板41,以曝光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之後,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未受到第一曝光光源L1照射,故反應性液晶層36內的液晶排列方向未受影響;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受第一曝光光源L1的照射而進行光聚合反應,故反應性液晶層36之光軸會平行於第一偏光板41之偏振軸方向(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
接下來,如第8圖所示,於第一曝光步驟之後,第二較佳實施例另外包括對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一第二曝光步驟。第二曝光步驟係利用一第二曝光光源L2通過第一基板31並使反應性液晶層36進行光聚合反應。更明確地說,第二曝光光源L2之行進方向是由第一基板31朝向第二基板35,而第一曝光光源L1之行進方向是由第二基板35朝向第一基板31,故第二曝光光源L2之行進方向與第一曝光光源L1之行進方向相反。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曝光光源L2係為一線性偏振光源,且其偏振方向與第一偏光板41之偏振軸方向(如圖中的垂直偏振方向)具有45度夾角。據此,第二曝光光源L2使對應於第一眼畫面區域311之反應性液晶層36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並且二分之一波片之光軸方向與第一偏光板41之偏振軸方向具有45度夾角。再者,對應於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反應性液晶層36已於第一曝光步驟中進行光聚合反應,而不會受到第二曝光步驟的影響,故未改變其光軸方向(維持垂直偏向方向)。
之後,如第9圖所示,相同於第一較佳實施例,第二較佳實施例亦設置背光模組38於第二基板35的一側,且同樣可選擇性地於第一基板31相對於液晶層33的一側設置四分之一波片372。再者,本較佳實施例也包括一副偏光眼鏡39,其中偏光眼鏡39具有第一偏光鏡片391與第二偏光鏡片392。當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0於第一基板31上設置四分之一波片372時,本發明需於第一偏光鏡片391與第二偏光鏡片392上分別設置四分之一波片393。至此,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0已完成。此外,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40的運作原理大體上相同於前文所述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顯示裝置30,在此不再贅述。
為了簡化說明,上述圖示僅繪示一個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一個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而可以包括複數個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複數個第二眼畫面區域312。再者,各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之設置位置,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設計。請參考第10圖,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的位置示意圖。如第10圖所示,本較佳實施例的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係以矩陣方式排列,其中各第一眼畫面區域311沿矩陣的行方向與列方向分別鄰接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並且各第二眼畫面區域312沿矩陣的行方向與列方向分別鄰接第一眼畫面區域311。換個角度來看,在矩陣的每一行方向上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是交錯設置,並且在矩陣的每一列方向上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亦是交錯設置。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眼畫面區域311可以用以提供觀察者左眼畫面影像,而第二眼畫面區域312可以用以提供觀察者右眼畫面影像,但不以此為限。與習知技術的條狀圖案之微相位差板相較之下,本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眼畫面區域311與第二眼畫面區域312的設置方式可有效提升顯示品質,減少不必要的條紋現象。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於立體顯示裝置內部先形成液晶層與反應性液晶層,再藉由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中的液晶層來控制用以照射反應性液晶層之曝光光源的偏振狀態,並藉由不同偏振狀態的曝光光源分別使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中的反應性液晶層進行光聚合反應,進而使反應性液晶層具有微相位差板的功能。據此,本發明可精準控制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各第二眼畫面區域所顯示之影像的偏振狀態,進而提升立體畫面顯示品質,並且可有效解決習知技術中貼合液晶顯示面板與微相位差板時所產生的對位偏移問題。再者,本發明的第一眼畫面區域與第二眼畫面區域可以交錯設置,以有效提升顯示品質,減少不必要的條紋現象。此外,本發明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也可適用於色序法立體顯示裝置與三色投影式立體顯示裝置等立體顯示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30,40...立體顯示裝置
11...液晶顯示面板
12...微相位差板
13...偏光眼鏡
R...右眼畫面
L...左眼畫面
D1...第一偏振方向
D2...第二偏振方向
A...半波長相位差區域
B...零相位差區域
F1...畫面
RM1~RM4...反應性液晶材料
20...液晶面板
21,31...第一基板
22,32...第一電極層
23,33...液晶層
24,34...第二電極層
25,35...第二基板
36...反應性液晶層
311...第一眼畫面區域
312...第二眼畫面區域
L1...第一曝光光源
371...偏光板
372,393...四分之一波片
38...背光模組
39...偏光眼鏡
391...第一偏光鏡片
392...第二偏光鏡片
BL...背光源
41...第一偏光板
42...第二偏光板
L2...第二曝光光源
第1圖繪示了習知技術中立體顯示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繪示了本發明之反應性液晶層於曝光前後的液晶排列示意圖。
第3圖至第6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第7圖至第9圖繪示了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第10圖繪示了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第一眼畫面區域與第二眼畫面區域的位置示意圖。
30...立體顯示裝置
31...第一基板
311...第一眼畫面區域
312...第二眼畫面區域
32...第一電極層33液晶層
34...第二電極層
35...第二基板
36...反應性液晶層
371...偏光板
372,393...四分之一波片
38...背光模組
39...偏光眼鏡
391...第一偏光鏡片
392...第二偏光鏡片
BL...背光源
Claims (10)
-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畫面區域與至少一第二眼畫面區域;於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反應性液晶(reactive mesogen)層;於該反應性液晶層的一側設置一第二基板,並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形成一液晶層;使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具有一第一狀態,而使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具有一第二狀態,並且對該反應性液晶層進行一第一曝光步驟,利用一第一曝光光源通過該液晶層使該反應性液晶層進行光聚合反應;以及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該背光源通過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一偏振狀態,而該背光源通過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二偏振狀態,並且該第一偏振狀態與該第二偏振狀態係互相正交。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使該液晶層具有該第一狀態與該第二狀態之方法更包括:於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上施加一第一電壓差,以使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具有該第一狀態;以及於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上施加一第二電壓差,以使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液晶層具有該第二狀態。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曝光光源通過具有該第二狀態之該液晶層之後,使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形成一無偏向的透光層,該第一曝光光源通過具有該第一狀態之該液晶層之後,使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該背光源經過該液晶層之一偏振方向與一水平方向具有一夾角θ,該二分之一波片之一光軸方向與該背光源經過該液晶層之該偏振方向具有一夾角α,該二分之一波片之該光軸方向與該水平方向具有一夾角φ,且當該背光源通過該二分之一波片之一偏振方向與該水平方向之一夾角為90度時,0°<θ<90°、α=(90°-θ)/2且φ=(90°-θ)/2+θ。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曝光步驟之後,更包括於第二基板上形成一偏光板。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曝光步驟之前,更包括於該反應性液晶層上形成一第一偏光板,且於該第二基板上形成一第二偏光板,其中該第一偏光板之一偏振軸方向大體上垂直於該第二偏光板之一偏振軸方向,且該反應性液晶層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一偏光板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該第一曝光光源通過具有該第一狀態之該液晶層之後係無法通過該第一偏光板,而該第一曝光光源通過具有該第二狀態之該液晶層之後係進一步通過該第一偏光板,以曝光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
- 如請求項6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其中於該第一曝光步驟之後,更包括進行一第二曝光步驟,其中該第二曝光步驟係利用一第二曝光光源通過該第一基板使該反應性液晶層進行光聚合反應,而該第二曝光光源使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形成一二分之一波片,並且該二分之一波片之一光軸方向與該第一偏光板之一偏振軸方向具有45度夾角。
- 一種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第一基板,其中該第一基板上包括至少一第一眼畫面區域與至少一第二眼畫面區域;一第二基板,與該第一基板相對設置;一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反應性液晶層,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以及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第二基板的一側,用以提供一背光源,其中該背光源通過對應於該第一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一偏振狀態,而該背光源通過對應於該第二眼畫面區域之該反應性液晶層之後具有一第二偏振狀態,並且該第一偏振狀態與該第二偏振狀態係互相正交。
- 如請求項8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副偏光眼鏡,該副偏光眼鏡具有一第一偏光鏡片與一第二偏光鏡片,其中該第一偏光鏡片容許具有該第一偏振狀態之該背光源之通過並阻擋具有該第二偏振狀態之該背光源,該第二偏光鏡片容許具有該第二偏振狀態之該背光源之通過並阻擋具有該第一偏振狀態之該背光源。
- 如請求項9所述之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複數個四分之一波片,分別設置於該第一基板相對於該液晶層的一側、該第一偏光鏡片上以及該第二偏光鏡片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9139165A TWI424230B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US13/053,221 US20120120330A1 (en) | 2010-11-15 | 2011-03-22 | Stereoscopic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99139165A TWI424230B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9931A TW201219931A (en) | 2012-05-16 |
TWI424230B true TWI424230B (zh) | 2014-01-21 |
Family
ID=4604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9139165A TWI424230B (zh) | 2010-11-15 | 2010-11-15 |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20330A1 (zh) |
TW (1) | TWI4242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93990B2 (ja) * | 2012-04-26 | 2018-03-1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用金型 |
TWI486636B (zh) * | 2013-02-05 | 2015-06-01 | Au Optronics Corp | 立體顯示裝置 |
CN103293756B (zh) * | 2013-05-30 | 2016-08-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处理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10568543A (zh) * | 2019-08-29 | 2019-12-13 | 深圳市维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偏光led立体显示屏、偏光膜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849A (en) * | 1898-07-05 | Currycomb | ||
TW200925653A (en) * | 2007-12-03 | 2009-06-16 | Au Optronics Corp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46849A (en) * | 1996-09-12 | 2000-04-0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Parallax barrier, display, passive polarisation modulating optical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an element |
WO2004070451A1 (en) * | 2003-02-05 | 2004-08-19 | Ocuity Limited | Switchable display apparatus |
KR101040701B1 (ko) * | 2009-12-22 | 2011-06-1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3d입체안경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
KR101792577B1 (ko) * | 2011-07-07 | 2017-11-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
2010
- 2010-11-15 TW TW099139165A patent/TWI42423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1
- 2011-03-22 US US13/053,221 patent/US2012012033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849A (en) * | 1898-07-05 | Currycomb | ||
TW200925653A (en) * | 2007-12-03 | 2009-06-16 | Au Optronics Corp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20330A1 (en) | 2012-05-17 |
TW201219931A (en) | 2012-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81191B (zh) | 立體顯示器及其製作方法 | |
JP3461680B2 (ja) |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
JP5424915B2 (ja) |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 |
CN101872073B (zh) | 立体显示装置 | |
JP5914713B2 (ja) |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用3d立体メガネ及びこれを含む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 |
JP5420665B2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US20100238546A1 (en)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2023327A1 (ja) |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05173619A (ja) | 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 |
TWI442147B (zh) | 立體光學元件及其製作方法 | |
TWI424230B (zh) | 立體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 |
JP5881328B2 (ja) | 光学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20069298A (ko) | 패턴화된 광위상변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2081255B (zh) |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KR101849177B1 (ko) |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KR20120066516A (ko) |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패턴 리타더의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 |
KR100641746B1 (ko) | 광위상변조판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KR101974961B1 (ko) | 3차원 영상 표시장치 | |
KR101702078B1 (ko) | 3디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 |
KR100490977B1 (ko) | 입체영상 프로젝터 | |
JP2013190726A (ja) | 偏光切り替え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KR20120008287A (ko) | 영상 표시장치용 리타더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20130134263A (ko) | 편광 빔 스플리터를 포함하는 노광 장치 | |
KR20140050896A (ko) | 렌즈층 형성 방법 및 렌즈층을 구비한 3d 영상 구현 시스템 | |
KR20140052218A (ko) | 하이브리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