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6651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06651B TWI406651B TW95104800A TW95104800A TWI406651B TW I406651 B TWI406651 B TW I406651B TW 95104800 A TW95104800 A TW 95104800A TW 95104800 A TW95104800 A TW 95104800A TW I406651 B TWI406651 B TW I40665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bent body
- absorber
- straight line
- absorbent
- multi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1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29142 excr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22 ve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21639 Incontin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495 poly(sodium acrylat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871 repell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NMHYFLPFNGQFZ-UHFFFAOYSA-M sodium polyacrylate Chemical compound [Na+].[O-]C(=O)C=C NNMHYFLPFNGQF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92870 Inachis i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05 Polyaspartic acid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OFOBLEOULBTSOW-UHFFFAOYSA-N Propanedi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O)=O OFOBLEOULBTSO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3 alkal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01 cellulose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78 graft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ZCYOOQTPOCHFL-UPHRSURJSA-N male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O)=O VZCYOOQTPOCHFL-UPHRSUR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976 male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75 menstr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64470 polyaspartat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49 polyester-amide block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propy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 QQONPFPTGQHPM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805 propylene group Chemical group [H]C([H])([H])C([H])([*:1])C([H])([H])[*:2]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4 ray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ZCYOOQTPOCHFL-UHFFFAOYSA-N trans-butenedi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OC(=O)C=CC(O)=O VZCYOOQTPOCHF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30 wrinkle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生理用衛生棉、內褲護墊(白帶墊)、失禁墊等吸收性物品。
於生理用衛生棉等吸收性物品中,已知為了藉由增加吸收量或改善服貼性等而使防漏性提高,將吸收體的中央部(胯下部)做的比其他部份厚或使其突出於肌膚接觸面側。
例如,於日本實開昭58-13228號公報中提出一種生理用衛生棉,該生理用衛生棉具備吸收體,該吸收體係由下部吸收材及由前端部區域將中央部區域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朝內側折入且該折入部被形成為比該下部吸收材的寬度狹窄的上部吸收材形成,且該生理用衛生棉係將寬度方向中央部區域形成較厚層,將後端部區域形成較薄層。
此外,於日本特開2004-181084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4-181107號公報中,係記載有於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兩側部形成有溝或線狀的花紋之吸收性物品。
如日本實開昭58-13228號公報中所揭示的過去的衛生棉,於使用衛生棉時,於其肌膚接觸面側的前述中央部與未形成厚層的部份之交界部份,因吸收體的剛性之差,容易產生皺摺,因此,衛生棉的位於該交界部份及其附近的肌膚接觸面與使用者的肌膚之間容易形成間隙,於該間隙滯留經血等排泄物,有滯留的排泄物於就寢時等漏出至外部之虞。又,皺摺或與使用者之間的間隙亦會使使用舒適感下降。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係具備其長度方向與使用時的前後方向相同的吸收體。前述吸收體係於長度方向上的一部份具有層數比其他部份多的多層部或比其他部份厚的厚層部。假設以假想直線將前述吸收體於前述多層部或前述厚層部的後端位置沿寬度方向橫切時,於前述吸收體的兩側部分別形成有跨越前述假想直線的前後且由該假想直線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的溝。由前方朝後方看前述吸收性物品時,形成於前述吸收體的兩側部的溝的數量於前述假想直線與由該假想直線朝後方延伸15 mm後的位置之間並未增加。
以下,一面參照圖示,一面說明本發明之較佳一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1,如圖1及圖2所示,具備透液性的正面片體2、不透液性的背面片體3及介於該等兩片體2、3之間的液保持性的吸收體4。又,於該衛生棉1的肌膚接觸面側的吸收性物品(衛生棉1)長度方向的兩側部,跨越該長度方向的大約全長地,配設有一對分別沿著該吸收體4的長度方向的側部片體5、5。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肌膚接觸面側」係指各構件的兩側(面)中的於使用時朝向使用者的肌膚側配置的側(面)。又,以下,有使用「非肌膚接觸面側」的語句之情形,係指各構件的兩側(面)中的於使用時朝向與使用者的肌膚側相反的側配置的側(面)。
生理用衛生棉1具有使用時與使用者的排泄部相對的排泄部相對部A、延設於該排泄部相對部A的前後的前方部B及後方部C。於使用生理用衛生棉1時,前方部B及後方部C分別被配置於使用者的前(腹)側及使用者的後(背)側。
正面片體2,如圖1及圖2所示,將吸收體4的肌膚接觸面側的整個區域覆蓋。背面片體3將吸收體4的非肌膚接觸面側的整個區域覆蓋,且具有分別由該吸收體4的衛生棉寬度方向兩側緣朝外側延伸的部份,該延伸部份與側部片體5一同,於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兩側部分別形成側翼部6。側翼部6分別於排泄部相對部A及後方部C朝外側大幅延伸出,形成一對的主翼部61、61及一對的後部襟翼62、62。後部襟翼62、62於使用時被配置於內褲等衣物的內面(肌膚相對面)上。
於背面片體3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及一對的該主翼部61、61的非肌膚接觸面側,分別被塗佈有黏著劑,形成用以將衛生棉1固定於內褲等的固定部(圖中未示)。
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的吸收體4,如圖1所示,具有在與使用時的前後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較長的形狀,於其長度方向上的一部份具有層數比其他部份多的多層部M。圖1中的虛線的斜線部係多層部M。多層部M係於吸收體4的寬度方向上也被形成於吸收體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為中央部)。
吸收體4,如圖1及圖2所示地,係由由前方部B跨越至後方部C配置的主吸收體41及僅配置於排泄部相對部A附近的補助吸收體42構成。
主吸收體41,如圖2所示,由下部吸收體411及配置於該下部吸收體411的肌膚接觸面側的上部吸收體412構成。下部吸收體411及上部吸收體412皆成為實質上縱長的矩形平面視形狀。
補助吸收體42,如圖1及圖2所示地,係比主吸收體41小型的吸收體,形成縱長形,且被配置於排泄部相對部A中的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之間。
藉由於主吸收體41的一部份配置補助吸收體42,可輕易且有效率地使吸收體4的一部份的吸收容量增大。
又,補助吸收體42被挾持於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之間時,由於存在補助吸收體42的部份與位於其外側的部份的交界附近,高低差不會變大,厚度方向上的重心位於大約中心附近,故變得不易產生皺摺。
補助吸收體42,如圖2所示,藉由將1片的吸收性片體折疊而形成。具體而言,係將平面視為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吸收性片體中的與衛生棉的長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的兩側部朝背面片體3側翻折,再將該翻折部份的端緣彼此之間於吸收性片體的寬度方向中央部疊合。
於該吸收體4中,於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之間未存在補助吸收體42的部位成為2層構造,相對於此,於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之間存在補助吸收體42的部位成為4層構造,且補助吸收體42所存在的該部位成為多層部M。再者,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於不存在補助吸收體42的部位可相互接合,也可相互不接合,於存在補助吸收體42的部位(多層部),下部吸收體411與補助吸收體42之間及上部吸收體412與補助吸收體42之間可分別接合,也可不接合。
於本實施形態中之吸收體4中,於其長度方向上的兩端部分別如圖1及圖2所示地,形成有大致延伸於衛生棉1的長度方向的溝7。於長度方向的左右分別大致延伸於長度方向地形成的各溝7,係於其等的前後端部經由大致形成為圓弧狀的連結部7C、7D相連結。如連結部7C、7D般地大致延伸於衛生棉1的寬度方向的部份,不包含於溝7或後述的溝7A、7B的一部份。大致延伸於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的部份與大致延伸於吸收性物品的寬度方向的部份的交界,係相對於衛生棉(吸收性物品)1的長度方向中央線CL或其平行線,切線所構成的角度θ成為60度的部份S(參照圖1,於溝外部線與內部線的中間位置測量切線)。各溝7被形成於吸收體4中的多層部M以外的部份。更具體而言,溝7係挾著吸收體4的多層部M地形成於其兩外側。
分別形成於吸收體4的兩側部的溝7,係如圖1及圖2所示地,假設以假想直線X-X將吸收體4於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沿寬度方向橫切時,分別跨越該假想直線X-X的前後。即,各溝7於吸收體4的前後方向橫切假想直線X-X。
本實施形態中之各溝7係於橫切假想直線X-X之處,如圖1及圖2所示地,成為2條溝7A、7B。然後,該等溝7A、7B分別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即,於本實施形態中,跨越該假想直線X-X的前後且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的溝,分別於吸收體的兩側部,大致延伸於衛生棉(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地形成有複數條。再者,圖1中的Y-Y線係假設於距假想直線X-X延伸15 mm的位置之第2假想直線。
由防止起因於多層部M與其他部份(特別是位於多層部後方的部份)之間的剛性差所產生的皺摺之觀點來看,溝7A、7B宜由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150 mm。由相同觀點,溝7A、7B,其由假想直線X-X朝前方延伸的長度L1(參照圖3)宜至少為5 mm,較佳為1~10 mm。
又,於本衛生棉1中,由前方朝後方看衛生棉(吸收性物品)1時,分別於吸收體4的兩側部大致沿著衛生棉1(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形成的溝的條數,於假想直線X-X與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後的位置(第2假想直線Y-Y線的位置)之間(於圖1中以P表示的領域內)並未增加。大致沿著衛生棉1(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的溝,其條數宜於假想直線X-X後方的全部區域不增加。
於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於吸收體4的長度方向上的一部份具有多層部M。此構造具有以下優點,即:可於不損及全體的使用舒適感下,提高特別需要高吸收能力的部位的吸收能力(吸收容量),並提高對使用者的液體排泄部的服貼性,且藉由使多層部M的形狀安定化,可使皺摺不易產生等,反之,於未設置溝7A、7B時,因剛性較高的多層部M與剛性相對較小的其他部位之間的剛性差,吸收體4於多層部M的後端Ma附近(例如於圖1中以P表示的領域內)容易產生折痕或皺摺。
依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於上述態樣,藉由設置溝7A、7B,可緩和於吸收體4設置多層部M所造成的剛性差及衛生棉長度方向的剛性差,可使衛生棉對使用者服貼性及防漏性提高。
如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般地,於吸收體4的兩側部分別形成複數條的跨越假想直線X-X的前後且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的溝時,可更進一步發揮上述效果,故為佳,但本發明中之溝,亦可於吸收性物品的兩側部分別僅形成1條。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跨越假想直線X-X的前後且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的溝7A、7B中的一者之溝7A呈傾斜狀,如圖1所示,隨著愈朝向衛生棉(吸收性物品)1的後方,其愈接近於衛生棉(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中央線CL。於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具有複數條的溝時的全部或部份的溝,或具有單一條的溝時的該溝宜朝該方向傾斜,藉此,可更一步緩和因於吸收體4設置多層部M所產生的剛性差。
再者,傾斜的溝7A,其與假想直線X-X交叉的點的切線與衛生棉(吸收性物品)的長度方向中央線CL所夾的角度θ 1(參照圖1),宜為5~60度,較佳為15~45度。
本實施形態之衛生棉1中的溝7,於其底部具有強力壓縮而形成的高壓縮部及比該高壓縮部弱地壓縮而形成的低壓縮部。相較於低壓縮部,高壓縮部距吸收體的表面的深度稍深。於畫出前述溝7A的前述切線時,並不區分低壓縮部與高壓縮部。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由對要求高吸收能力及/或服貼性的部份可經濟且有效率地賦與該性能之觀點及更進一步明顯地發揮本發明的效果之觀點來看,多層部M的後端的位置宜位於由吸收體4的前端朝後方100 mm的位置至200 mm的位置之範圍內,特別是位於由吸收體4的前端朝後方120 mm的位置至170 mm的位置之範圍內。又,由相同觀點,如上述衛生棉1般地,具有於使用時被翻折至非肌膚接觸面側、固定於內褲的主翼部時,多層部M的後端Ma的位置宜位於由該主翼部61的後端位置61a朝前方相距20 mm的位置至由該後端位置61a朝後方相距60 mm的位置之範圍內,特別是位於由主翼部61的後端位置61a朝前方相距10 mm的位置至由該後端位置61a朝後方相距50 mm的位置之範圍內。
於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中,吸收體4的全長(衛生棉長度方向的長度)宜位於170~370 mm的範圍,又,吸收體4的寬度(衛生棉寬度方向的長度)宜位於60~90 mm的範圍。再者,多層部M,其全長(衛生棉長度方向的長度)宜位於70~200 mm的範圍,寬度(衛生棉寬度方向的長度)宜位於30~50 mm的範圍。吸收體4與多層部M的全長比宜於(吸收體全長):(多層部全長)=1:0.18~1:0.54的範圍,又,吸收體4與多層部M的寬度比宜於(吸收體全寬):(多層部全寬)=1:0.3~1:0.84的範圍。
吸收體4,其於多層部M中的單位面積重量宜為100~500 g/m2
,多層部M以外的部份中的單位面積重量宜為80~240 g/m2
,兩者的單位面積重量比(多層部M/多層部以外的部份)宜為1.1~6.3,特別是1.5~3。又,多層部M中的厚度宜為0.5 mm~5 mm,多層部M以外的部份中的厚度宜為0.5 mm~3 mm。又,吸收體4,其多層部M中的剛性宜為30~50 cN,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亦稱為X-X部份)中的剛性宜為15~40 cN,兩者的剛性比(多層部M/X-X部份)宜為1.0~1.5,較佳為1.0~1.4,特佳為1.1~1.3。兩者的剛性差(多層部M的剛性與X-X部份的剛性之差)宜為10 cN以下,特佳為8 cN以下。又,由更進一步提高吸收體中的防皺效果,以防止皺摺的觀點來看,X-X部份與朝後方距X-X部份15 mm的位置(以下亦稱為Y-Y部份)以沒有剛性差為佳,剛性差以3 cN以下為佳,2 cN以下為較佳。
於此所說的剛性,如下所述地測定。
使用適合於JIS L 1096(一般紡織品試驗方法)所規定的剛軟性測定法的日本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製的HANDLE-O-METER試驗機,將試驗片水平地配置於開槽間隙調整至30 mm的試料台上(試驗片不固定於試料台),並使該試驗片的測定部位〔吸收體的多層部M的中央位置(圖1的Z-Z線的位置,以下亦稱為Z-Z部份)、X-X部份或Y-Y部份〕位於開槽間隙的中心且該試驗片的吸收體長度方向與垂直於開槽的方向一致,然後,使經調整下降至距試料台表面8 mm下方的位置(最下方位置)的刀片,由試驗片的上方以預定速度200 mm/min下降,讀取將該試驗片沿開槽的長度方向加壓時的指示計(荷重計)所顯示的最高值(cN)。測定進行5回,求出其平均值,作為剛性值。
又,試驗片係由吸收性物品將吸收體不破損地取出,得到寬度75 mm、長度270 mm且長度方向兩端部為半圓形狀的樣品,作為試驗片。此時,宜儘可能地排除吸收體以外的材料,但為了不使吸收體破損,附著有一部份正面片體及背面片體或一部份結合正面片體與背面片體用的接著劑之狀態亦可。再者,試驗片的寬度不同時,將剛性值換算至75 mm寬度後調整。又,長度為50 mm(開槽寬30 mm+兩端各10 mm)以上時即可測定(沒有換算的需要)。
又,吸收體的厚度,係使用與剛性測定用的樣品相同地不破損地取出的吸收體進行測定,但於不包含正面片體、背面片體或接著劑等吸收體以外的材料的部份進行測定。
厚度的測定係使用日本尾崎製作所(股份)製的厚度計「PEACOCK UPRIGHT DIAL GUAGE No.207」,於2.5 g/cm2
荷重下測定。以測定5個樣品的平均值作為厚度。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的溝7A及7B,係藉由以下方法形成,即:於具備於周面具有對應該等溝的形狀的凸條部的壓印滾輪及相對配置於壓印滾輪的周面的承接滾輪的熱壓印裝置的前述兩滾輪之間,插入吸收體4及正面片體2的積層體,且將正面片體2側置於壓印滾輪側,將其等一體地加熱及加壓而形成。溝7A、7B的形成方法,除了熱壓印外,亦可藉由超音波壓印、高頻壓印等而形成。
構成本實施形態的衛生棉1的各部的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於該技術領域中一般所使用者。
例如,前述正面片體2可使用親水性且透液性的不織布或開孔薄膜。前述背面片體3可使用不透液性的材料或撥水性的材料。不透液性的材料可使用樹脂薄膜或樹脂薄膜與不織布等的積層材等,撥水性的材料可使用由紡黏.融噴.紡黏等構成的多層構造的複合不織布、紡黏型不織布、熱黏(heat-bond)型不織布、風吹型不織布等。前述側部片體5可使用與前述背面片體3相同者。
前述主吸收體41可使用由紙漿織維等構成的纖維集合體或由纖維集合體及吸水性聚合物構成者(吸水性聚合物與纖維材料的混合積織物)等。吸水性聚合物可列舉聚丙烯酸鈉、(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聚丙烯酸鈉交聯物、(澱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異丁烯-無水馬來酸)共聚物及其鹼化物、聚天冬氨酸等。構成主吸收體41的纖維,例如可使用紙漿纖維、嫘縈纖維、棉纖維、乙酸纖維素等親水性纖維、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烴系纖維、聚酯、聚醯胺等縮合系纖維等。吸水性聚合物及纖維分別可使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前述補助吸收體42(前述吸收性片體)可使用與前述主吸收體41相同者、於2片的不織布或紙之間擔載有吸收性聚合物或紙漿之吸收性片體,或日本特開平8-246395號公報中記載的吸收性片體等。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於不脫離本發明之旨趣之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補助吸收體42被配置於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之間,形成多層部M,但於下部吸收體411的非肌膚接觸面側(下部吸收體411與背面片體3之間)或上部吸收體412的肌膚接觸面側(上部吸收體412與正面片體2之間)配置補助吸收體42,形成多層部M亦可。
又,本發明中之吸收體,可為於長度方向的一部份具有厚度比其他部份厚的厚層部者。
例如,可不形成多層部而以吸收體全體作為單層,讓對應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的多層部M的位置的紙漿或吸收聚合物的添加量較多,從而作為厚層部形成。於吸收體具有厚層部時,亦可藉由形成與上述衛生棉1相同的溝7、7,而發揮與具有多層部時相同的作用效果。形成厚層部時的溝7、7的配置態樣,包含較佳配置態樣,係與形成多層部時相同。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多層部M以外的部份成為由下部吸收體411與上部吸收體412構成的2層構造,但為單層構造亦可。又,亦可取代4層構造,使多層部M成為2層、3層或5層以上的積層構造。多層部M與其以外的部份的層數差,亦可取代2層,而成為1層或3層以上。溝,亦可取代將吸收體及正面片體一體壓縮而形成者,為僅將吸收體壓縮而形成者。
又,亦可省略側部片體5,僅以正面片體2形成肌膚接觸面。又,側部片體5可使用本身可伸縮的材料或可於其內側緣部附近配置線狀.帶狀的彈性材(例如線狀橡膠或平板橡膠),或將該彈性材以於內側緣部翻折的側部片體5挾入,以便容易形成袋體(對袋體開口)。又,上述實施形態雖然具有主翼部61,但為不具有主翼部者亦可。
又,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除了上述生理用衛生棉外,為內褲護墊(白帶墊)、失禁墊等亦可。
本發明之吸收性物品,於使用時不容易因吸收體的多層部或厚層部與其他部份的剛性差而產生皺摺,對使用者的身體形狀的服貼性及防漏性優異。
於下部吸收體與上部吸收體的兩者間挾入補助吸收體,相積層,製作於長度方向的一部份具有多層部M的吸收體。製作複數個相同構造的吸收體。
下部吸收體、上部吸收體及補助吸收體分別使用以下者。
下部吸收體:使用以分散狀態將吸水性聚合物固定於紙漿纖維而形成之片體(於日本花王(股份)製「LAURIER超級輕薄防護」中使用的吸收性片體)。吸收性片體的單位面積重量為80 g/m2
、寬度75 mm、長度270 mm。
上部吸收體:使用以分散狀態將吸水性聚合物固定於紙漿纖維而形成之片體(於日本花王(股份)製「LAURIER超級輕薄防護」中使用的吸收性片體)。吸收性片體的單位面積重量為80 g/m2
、寬度75 mm、長度270 mm。
補助吸收體:使用以分散狀態將吸水性聚合物固定於紙漿纖維而形成之片體(於日本花王(股份)製「LAURIER超級輕薄防護」中使用的吸收性片體)。吸收性片體的單位面積重量為100 g/m2
,且將寬度75 mm於寬度方向中央部疊合地翻折,使成為35 mm。長度90 mm。
於製成的吸收體的長度方向的兩側部,藉由熱壓印加工形成圖3所示形狀及尺寸的溝71,得到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於表1中記載有形成的各溝的由通過多層部M後端的假想直線X-X朝前方延伸的長度L1、由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的長度L2、吸收體4寬度方向(圖3中的W方向)上的溝與多層部M的間距W1、相對於吸收體的長度方向中央線或與其相平行的直線而形成的溝的傾斜角度θ1。於表1中,亦合併顯示吸收體的多層部M及其以外的部份的厚度(2.5 g/cm2
荷重下)。
使用獲得的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製作了生理用衛生棉,該生理用衛生棉,除了吸收體的溝以外,具有與圖1所示形態的生理用衛生棉大約相同的形態。
衛生棉的外形,令全長為300 mm、前方主翼部全寬為160 mm、由衛生棉的前端部至前方主翼部中心的長度為115 mm。
透液性片體:使用風吹型不織布(於日本花王(股份)製「LAURIER超級輕薄防護」使用的開孔片體)。
不透液性片體:使用厚度25 μm的聚乙烯薄膜。
側部片體:使用18 g/m2
的聚丙烯製SMS不織布。
衛生棉:將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配置於上述透液性片體與上述不透液性片體之間的預定位置,進而,將上述側部片體包覆透液性片體的兩側部地配置,沿著不透液性片體的外緣部地,將透液性片體及側部片體與不透液性片體藉由熱密著相接合,同時將透液性片體與側部片體藉由熱密著接合。
除了將所形成之溝的形狀及尺寸、傾斜角度如表1所示地變更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得到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除了使用該等吸收體樣品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生理用衛生棉。圖4(a)係顯示實施例5的溝之概略圖,圖4(b)係顯示實施例6的溝之概略圖,圖4(c)係顯示實施例4的溝之概略圖。
除了吸收體的兩側部各自的溝的條數為2條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得到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W1的值,1條為5 mm,另1條為9.5 mm。然後,除了使用該吸收體樣品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生理用衛生棉。
除了於吸收體形成圖4(d)所示的溝72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得到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然後,除了使用該吸收體樣品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生理用衛生棉。
除了於吸收體未形成溝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得到附有溝的吸收體樣品,除了使用該吸收體樣品外,與實施例1相同地製造生理用衛生棉。
對所獲得的各吸收體樣品,使用HANDLE-O-METER測定剛性。
剛性係對各吸收體樣品,測定多層部M的長度方向中央位置(Z-Z部份)、多層部的後端位置Ma(X-X部份)及由後端位置Ma朝後方進一步延伸15 mm後的位置(Y-Y部份)的3處的剛性。具體而言,將Z-Z部份、X-X部份或Y-Y部份置於開槽間隙的中心且使吸收體長度方向與垂直於開槽的方向一致,藉由上述方法測定。各吸收體樣品分別製作15個以上,作為各部的剛性值,對5個樣品進行相同測定後,將其平均值記載於表2。
由表2結果可知,相對於多層部M的剛性值40 cN(Z-Z部份),藉由形成假設以假想直線X-X於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將吸收體4沿寬度方向橫切時,跨越假想直線X-X的前後且由該假想直線X-X朝後方延伸15 mm以上的溝,可緩和多層部M與其後方之間的剛性差。進而,可知藉由如實施例4、5般,形成愈朝後方愈靠近長度方向中央線CL地傾斜的溝,或如實施例7般,於吸收體的兩側部分別形成複數條的溝,可進一步發揮其效果。
關於以實施例及比較例製造的生理用衛生棉,使用衛生棉穿著用的樹脂製透明模型,模擬使用該衛生棉,以目測觀察其使用狀態,評估對身體形狀的服貼性及液體流動性。
對於獲得的衛生棉,使用衛生棉穿著用的樹脂製透明模型,以生理用內褲(製品名:LAURIER主動防護(棉觸感)、L尺寸)模擬地使用該衛生棉,由透明的模型的上部以目測觀察衛生棉相對於股間部位的形狀,評價衛生棉中央部(多層部M)及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附近的服貼性。評價為:○:看不到皺摺,△:深度2 mm以下的皺摺,×:深度超過2 mm的皺摺。
其結果顯示於表2。實施例1~7的衛生棉係平穩地沿著透明模型的股間部份之形狀,使用時的形狀穩定性優異,中央部(多層部M)及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附近,兩者與身體之間的服貼性佳。相對於此,比較例1~4的衛生棉,於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附近產生大量皺摺。因此,與透明模型之間的服貼性差,使用形狀差。
對於獲得的衛生棉,使用重現衛生棉穿著用的丙烯樹脂製的女性站立狀態的腰部部份的透明模型,以生理用內褲(製品名:LAURIER主動防護(棉觸感)、L尺寸)模擬地使用該衛生棉,放置成躺於評價台的姿勢(生理用內褲的側部接合線的角度與評價台約成25°的傾斜),觀察由股間部份注入10 g的馬去纖維血液時的由注入部流出的液體之流動性。液體流動評價的判斷基準為:◎:不滯留,○:有若干液體滯留,△:液體滯留後擴散(沿著皺摺擴散),×:液體滯留/擴散,且流動跨越吸收體的側部(液體到達後部襟翼62)。
其結果顯示於表2。實施例1~7的衛生棉,由於其中央部(多層部M)及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附近,兩者與身體之間的服貼性良好,故液體流動性亦良好。相對於此,比較例1~4的衛生棉,於多層部M的後端位置Ma附近產生大量皺摺,結果液體滯留於該皺摺內,滯留後朝後部流動。
1...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
2...正面片體
3...背面片體
4...吸收體
41...主吸收體
411...下部吸收體
412...上部吸收體
42...補助吸收體
5...側部片體
6...側翼部
61...主翼部
61a...後端位置
62...後部襟翼
7...溝
7A...溝
7B...溝
7C...連結部
7D...連結部
71...溝
A...排泄部相對部
B...前方部
C...後方部
CL...長度方向中央線
M...多層部
Ma...後端位置
圖1係顯示由正面片體側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生理用衛生棉之狀態之平面圖。
圖2係模式地顯示沿圖1之X-X線之截面之橫截面圖。
圖3係實施例中的溝之說明圖,吸收體之平面圖。
圖4(a)~圖4(d)係實施例或比較例中的溝之說明圖,吸收體之平面圖。
1...生理用衛生棉(吸收性物品)
2...正面片體
4...吸收體
41...主吸收體
42...補助吸收體
5...側部片體
61...主翼部
61a...後端位置
62...後部襟翼
7...溝
7A...溝
7B...溝
7C...連結部
7D...連結部
A...排泄部相對部
B...前方部
C...後方部
CL...長度方向中央線
M...多層部
Ma...後端位置
Claims (4)
- 一種吸收性物品,係具備長度方向與使用時的前後方向相同的吸收體者,其特徵在於:前述吸收體係於長度方向上的一部份具有層數比其他部份多且厚度亦比其他部份厚的多層部;前述吸収性物品係生理用衛生棉,其具有使用時與使用者之排泄部相對之排泄部相對部、延設於該排泄部相對部的前後的前方部及後方部,於該排泄部相對部之左右兩側,具有於使用時被翻折至非肌膚接觸面側而固定於內褲的主翼部,於該後方部之左右兩側,具有朝向外側呈凸狀延伸出,使用時配置於內褲之肌膚相對面上之後部襟翼部;前述吸收體係由從前方部起一直配置到後方部的主吸收體、及僅配置於前述排泄部相對部附近的補助吸收體構成;前述主吸收體由下部吸收體、及配置於該下部吸收體的肌膚接觸面側的上部吸收體構成,該下部吸收體及該上部吸收體皆分別從前方部起一直到後方部;前述補助吸收體係將包含纖維材料及吸水性聚合物之吸收性片體折疊而形成,比前述主吸收體小型,形成為於與前述吸收體之長度方向相同方向上呈縱長形,且被配置於前述排泄部相對部中的前述下部吸收體與前述上部吸收體之間;前述吸收體係於前述下部吸收體與前述上部吸收體之 間存在前述補助吸收體的部位成為前述多層部;前述多層部之後端係位於前述吸收體之長度方向中之前述主翼部與前述後部襟翼部之邊界部附近,且前述多層部之後端係成沿著前述吸收體之寬度方向之直線狀;假設以假想直線將前述吸收體於前述多層部的後端位置沿寬度方向橫切時,於前述吸收體的兩側部分別以不與前述多層部重疊的方式形成有跨越前述假想直線的前後且從該假想直線朝後方延伸的溝;且前述溝係分別於比前述假想直線前方之前述吸收體之兩側部由一條溝分歧成二條溝,該二條溝分別跨越前述假想直線之前後且從前述假想直線朝後方延伸15mm以上;由前方朝後方看前述吸收性物品時,形成於該吸收體的兩側部的溝的數量,於前述假想直線與該假想直線起朝後方15mm的位置之間並未增加;前述吸收體之前述多層部的厚度為0.5~5mm,前述多層部以外之部分的厚度為0.5~3mm,且前述多層部的剛性為30~50cN,前述多層部之後端位置的剛性為15~40cN,兩者之剛性比(前者/後者)為1~1.5,兩者之剛性差(前者-後者)為8cN以下。
- 如請求項1之吸收性物品,其中跨越前述假想直線之前後且從前述假想直線朝後方延伸15mm以上之前述溝,於前述吸收體之兩側部各自之至少一條係以越向吸收性物品之後方越接近吸收性物品之長度方向中央線的方式傾 斜。
- 如請求項2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傾斜之溝之在與前述假想直線交叉之點的切線,與前述長度方向中央線所夾的角度為5~60度。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多層部的後端位置係位於從前述吸收體的前端起朝後方100mm的位置至200mm的位置之範圍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49795A JP5046488B2 (ja) | 2005-02-24 | 2005-02-24 | 吸収性物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31558A TW200631558A (en) | 2006-09-16 |
TWI406651B true TWI406651B (zh) | 2013-09-01 |
Family
ID=3693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5104800A TWI406651B (zh) | 2005-02-24 | 2006-02-13 | 吸收性物品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46488B2 (zh) |
CN (1) | CN1823694B (zh) |
HK (1) | HK1092347A1 (zh) |
TW (1) | TWI4066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323810D1 (de) | 2003-02-12 | 2008-11-13 | Procter & Gamble | Bequem Windel |
JP5043591B2 (ja) * | 2007-10-22 | 2012-10-10 | 花王株式会社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EP2329803B1 (en) | 2009-12-02 | 2019-06-19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
JP5631124B2 (ja) * | 2010-08-31 | 2014-11-26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失禁用ライナー |
JP5765900B2 (ja) * | 2010-08-31 | 2015-08-19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失禁用ライナー |
JP5751774B2 (ja) | 2010-08-31 | 2015-07-22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失禁用ライナー |
CN102078244A (zh) * | 2010-10-18 | 2011-06-01 |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具有防侧漏的无纺布成人尿裤 |
CN102078247A (zh) * | 2010-10-19 | 2011-06-01 |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女性条裆纸尿裤 |
DE202012013585U1 (de) | 2011-06-10 | 2018-01-1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Einwegwindel |
MX2013014588A (es) | 2011-06-10 | 2014-01-24 | Procter & Gamble | Estructura absorbente para articulos absorbentes. |
EP2717822B1 (en) | 2011-06-10 | 2019-06-05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 for disposable absorbent articles |
PL3338750T5 (pl) | 2011-06-10 | 2023-10-09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Struktura chłonna do wyrobów chłonnych |
EP2532328B1 (en) | 2011-06-10 | 2014-02-26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
EP2532329B1 (en) | 2011-06-10 | 2018-09-19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bsorbent structures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
PL2740449T3 (pl) | 2012-12-10 | 2019-07-31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rtykuł chłonny o wysokiej zawartości materiału chłonnego |
US10639215B2 (en) | 2012-12-10 | 2020-05-05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and/or pockets |
PL2813201T3 (pl) | 2013-06-14 | 2018-04-30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Wyrób chłonny i wkład chłonny tworzący kanały w stanie mokrym |
US9987176B2 (en) | 2013-08-27 | 2018-06-05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
JP6334705B2 (ja) | 2013-08-27 | 2018-05-30 |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 チャネル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
RU2636366C2 (ru) | 2013-09-16 | 2017-11-22 | Дзе Проктер Энд Гэмбл Компани |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е изделия с каналами и индицирующ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
EP2851048B1 (en) | 2013-09-19 | 2018-09-05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s having material free areas |
EP2886092B1 (en) | 2013-12-19 | 2016-09-14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s having channel-forming areas and c-wrap seals |
US9789009B2 (en) | 2013-12-19 | 2017-10-1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channel-forming areas and wetness indicator |
EP2905001B1 (en) | 2014-02-11 | 2017-01-04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n absorbent structure comprising channels |
EP2949300B1 (en) | 2014-05-27 | 2017-08-02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pattern |
JP2018508292A (ja) | 2015-03-16 | 2018-03-29 |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 | 改善されたコア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
US10507144B2 (en) | 2015-03-16 | 2019-12-1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improved strength |
JP6542390B2 (ja) | 2015-05-12 | 2019-07-10 | ザ プロクター アンド ギャンブル カンパニー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改善されたコア−バックシート接着を有する吸収性物品 |
WO2016196069A1 (en) | 2015-05-29 | 2016-12-08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channels and wetness indicator |
EP3167859B1 (en) | 2015-11-16 | 2020-05-06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s having material free areas |
EP3238678B1 (en) | 2016-04-29 | 2019-02-27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 with transversal folding lines |
EP3238676B1 (en) | 2016-04-29 | 2019-01-02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Absorbent core with profiled distribution of absorbent material |
JP6397854B2 (ja) * | 2016-06-27 | 2018-09-26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JP7453306B1 (ja) | 2022-09-28 | 2024-03-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4169A (ja) * | 1997-09-30 | 1999-04-20 | Kao Corp | 吸収性物品 |
JP2003230593A (ja) * | 2002-02-12 | 2003-08-19 | Daio Paper Corp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TW200503662A (en) * | 2002-12-05 | 2005-02-01 | Uni Charm Corp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longitudinally compressed groov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50103B2 (ja) * | 1997-05-28 | 2006-11-2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3850102B2 (ja) * | 1997-05-28 | 2006-11-2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4111591B2 (ja) * | 1998-06-16 | 2008-07-02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3548027B2 (ja) * | 1998-12-28 | 2004-07-28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2000237232A (ja) * | 1999-02-19 | 2000-09-05 | Shiseido Co Ltd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US6723892B1 (en) * | 1999-10-14 | 2004-04-20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Personal care products having reduced leakage |
JP2001178768A (ja) * | 1999-12-27 | 2001-07-03 | Kao Corp | 吸収性物品 |
JP3781617B2 (ja) * | 2000-08-29 | 2006-05-31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US20020169428A1 (en) * | 2001-05-11 | 2002-11-14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multilayer blended core and a method of forming |
JP4495405B2 (ja) * | 2002-06-14 | 2010-07-07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4198978B2 (ja) * | 2002-12-05 | 2008-12-17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縦長の吸収性物品 |
SE0300879D0 (sv) * | 2003-03-26 | 2003-03-26 | Sca Hygiene Prod Ab |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n absorbent structure |
JP4421222B2 (ja) * | 2003-06-09 | 2010-02-2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
2005
- 2005-02-24 JP JP2005049795A patent/JP504648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6
- 2006-02-13 TW TW95104800A patent/TWI40665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2-24 CN CN200610009537XA patent/CN1823694B/zh active Active
- 2006-11-23 HK HK06112887.5A patent/HK1092347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04169A (ja) * | 1997-09-30 | 1999-04-20 | Kao Corp | 吸収性物品 |
JP2003230593A (ja) * | 2002-02-12 | 2003-08-19 | Daio Paper Corp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TW200503662A (en) * | 2002-12-05 | 2005-02-01 | Uni Charm Corp | Absorbent article with longitudinally compressed groov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3694A (zh) | 2006-08-30 |
HK1092347A1 (en) | 2007-02-09 |
CN1823694B (zh) | 2010-12-01 |
JP5046488B2 (ja) | 2012-10-10 |
TW200631558A (en) | 2006-09-16 |
JP2006230714A (ja) | 2006-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06651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5043569B2 (ja)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
JP4789793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4476563B2 (ja)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
CN1823695B (zh) | 生理用卫生巾 | |
CN105455962B (zh) | 吸收性物品 | |
TWI586337B (zh) | Absorbent items | |
JP537248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3010240A (ja)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
TW201509390A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5792997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981722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35580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036279B2 (ja) | 生理用ナプキン | |
TWI568428B (zh) | An absorbent structure, and an absorbent wearing article using the absorbent structure | |
CN100593396C (zh) | 吸收性物品 | |
KR102478357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TWM496462U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306656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843598B2 (ja) | 女性用吸収性物品 | |
CN108463197B (zh) | 吸收性物品 | |
JP6620004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4145692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TW202128102A (zh) | 吸收性物品 | |
TW202400100A (zh) | 吸收性物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