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2364B - Freezing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Freezing apparatu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72364B TWI272364B TW094130220A TW94130220A TWI272364B TW I272364 B TWI272364 B TW I272364B TW 094130220 A TW094130220 A TW 094130220A TW 94130220 A TW94130220 A TW 94130220A TW I272364 B TWI272364 B TW I27236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refrigerant
- circuit
- compressor
- defros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7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11469 Cry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26 refrigerant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4794 sput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74044 Blattod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82204 Phyllostachys virid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057 cognac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7 cold ro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55 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5—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parallel compres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2—Refrigeration systems for supermar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272364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種冷;東裝置、其設有複數台用來冷卻冷 藏庫等庫内的熱交換器。 【先前技術】 備進行冷减循環的冷媒迴路之冷來裳置一向為人所 - 知’並且作為儲藏食品等冷藏庫等之冷卻機受到廣泛利 鲁 帛。例如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種冷束裝置,其具備了複 數台用來冷卻冷藏庫等庫内的熱交換器。該冷;東裝置中, 對!個室外機組,冷卻冷藏庫内的冷藏熱交 冷凍庫内的冷;東熱交換器並聯 逑接。冋時,該冷凍裝置 除了至外機組的主壓縮機, ., 为外在冷凍熱交換器與室 外桟組之間設有副壓縮機。 踗,、人 /令凍裝置中,在1個冷媒迴 路進订U冷藏熱交換器為基發的罝 ^ ^ 的早段冷凍循環、以及 錢冷;東循環。 ㈣為低&㈣機的兩段 上述冷凍裝置中,冷凌埶六 為較低。因此,產生了/’’、乂、盗的冷媒蒸發溫度被設定 冷練熱交換哭而^問題:即空氣中的水分附著於 於此,ν β 附者的葙妨礙庫内空氣的冷卻。 於此,必須使附著在冷凍埶 換器的除霜為必要。、、㈣相融解’即冷滚熱交 如專利文獻2所公開,浐米s人 電埶哭來、> 义頡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一般以 ……。不進仃。換言之,一 熱的空氣供給到冷練熱交換哭又而7進4置中,將以電熱器加 σ°而進行除霜運轉其以空氣來 104684.doc 1272364 暖化融解附著於冷凍熱交換器霜。 同時,如專利文!1 又獻3所公開,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經由 '、、、氣旁通迴路來進行。換古 。之其挺出了·只在壓縮機和 、父換崙之間讓冷媒循環,將從壓縮機吐出的較高溫 之氣體冷媒導入冷凍熱交換器來融解霜。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282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9-3249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 1-183037號公報 【發明内容】 一解決課題〜 斤述上述冷凍裝置中,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時一 般使用電熱态。然而,& 一狀況下,由於將以電熱器加熱 :工氣i、給到冷凍熱交換器來融霜,因此可能導致加熱的 ,氣流入冷;東庫使得庫内溫度上升。並且,還有-個問題 是:由於必須以介名"Λ t 貝乂王乳k外側加暖附著在冷凍熱交換器的 霜,因此冷康埶& & 、 …'乂換為的除霜需要(如40分以上)很長時 間。 方面熱氣旁通迴路進行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能夠 =乂改"上述之問題點。換言之,以熱氣旁通迴路進行除 才目在冷凍熱父換器的導熱管内導入溫度高的冷媒,使附 著於冷凍熱父換器的霜從内側受到暖化。因此,在冷凍熱 乂換印的除;^目中的庫内溫度之上升幅度小於以電熱器進行 除霜的情況。 但是,以熱氣旁通迴路的除霜中,不過使冷媒只在壓縮 104684.doc 枝和冷凍熱交換器之 縮機被給予冷媒的熱=能夠利用來融霜的熱,只有在應 時間的問題仍然存在。此’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需要長 二:’被供給到冷滚熱交換器的冷媒 &機,除了冷淡敎上 疋再度被吸入 換言之,在冷二:換器的除霜之外完全未受到利用。 熱交換器除霜而運轉。田4 、’Ί、為了對冷凍 用電熱器的情況相同,产 下問喊:即與使 ^者冷凍熱交換器的除霜 大,導致冷凍裝置運榦鲁妁除相耗電力增 4轉費用(running c〇st)的增加。 鉍於前述諸問題,本發 來冷卻冷藏庫等庫内的敎.拖在具備複數台用 ^ ^ …父換益之冷凍裝置中’降低對用 來冷部庫内的熱交換器 μ Lf'相所而的知間’同時,降低冷 凍哀置的耗電力與其運轉費用。 一解決手段一 本發明為:在具備有複數台熱交換器的冷媒迴路之冷來 袭置中設有三路切換機構’該三路切換機構進行冷;東熱交 ,器之除霜,其方式為以„縮機M縮了來自冷藏熱交換 器之冷媒後使冷媒經由冷凍用熱交換器循環至冷藏熱交換 更具體地來說,第i發明以具有如下冷媒迴路(2〇)的冷床 敦置為前S,冷媒迴路(20)由帛i冷卻迴路⑴〇)與第2冷卻 迴路(30)對具有主壓縮機(41)的熱源側迴路(4〇)並聯而構 成,冷卻迴路(110)具有冷卻庫内的第1熱交換器(111),第 2冷卻迴路(3 0)具有冷卻庫内的第2熱交換器(131)及副壓縮 104684.doc 1272364 機(141)。該冷凍裝置具備進行切換第!動作與第2動作的三 路日刀換機構(142,160)’第1動作為在上述冷媒迴路(2〇)以 副塵縮機(141)將來自第2熱交換器(131)的♦媒壓縮後送到 主壓縮機(41)的吸入側,第2動作為以副&缩機(i4i)將來 自第1熱父換器(111)的冷媒壓縮後,透過第2熱交換器 (131)使冷媒循環至第}熱交換器(111),對上述第2熱交換 器031)的除霜運轉中,在上述冷媒迴路(2〇)進行第^動 作。 上述第1發明中,在冷凍裝置設有冷媒迴路(2〇)。冷媒迴 路(20)中,帛1冷卻迴路⑴0)和第2冷卻迴路(3〇)對熱源側 迴路(40)並聯連接。同日夺’在冷媒迴路(2())設有三路切換 機構(142, 16〇)。在冷媒迴路(20),經由操作三路切換機構 042, 160),使第1動作與第2動作能夠進行切換。在第1動 作與第2動作中,均是將冷媒從熱源側迴路(4〇)供給到第1 冷卻迴路(11G) ’使其在第i熱交換器⑴!)受到蒸發而被吸 入主壓縮機(41)。在第1動作中,將冷媒從熱源側迴路(4〇) 供給到第2冷卻迴路(3 0 ),使其在第2熱交換器(丨3丨)受到蒸 發被吸入到副壓縮機(141),而在副壓縮機〇41)受到壓縮 後被吸入主壓縮機(41)。
在本發明中,冷凍裝置(10)中,進行為了對第2熱交換器 (131)除霜的除霜運轉。此一除霜運轉中,在冷媒迴路(2〇) 進行第2動作。在第2動作中,副壓縮機(141)將第i熱交換 器(111)所吸入蒸發的冷媒加以壓縮,並將壓縮的冷媒供給 到第2熱交換器G3D。在第2熱交換器(131),以副壓縮I 104684.doc -10- 1272364 (141)所供給的冷媒來加熱融化附著的霜。因此,對第2熱 交換器(131)的除霜,利用了在第I熱交換器⑴υ冷媒所吸、 收的熱、以及在副屋縮機(141)賦予冷媒的熱。在第2熱交 換器(131)散熱凝結的冷媒,向第】熱交換器⑴〇循環,再 度被利用來冷卻庫内。換言之,從職縮機(ΐ4ι)被供給到 第2熱交換器⑴”用來除霜的冷媒,被送回第】熱交換器 (111)而被利用來冷卻庫内。 第2發明為··在第丨發明的冷凍裝置之三路切換機構 160)由第!三路切換機構〇42)與第2三路切換機構(⑽)構 成,第1三路切換機構(142),^動作時將副廢縮機(⑷) 的吸入側與第2熱交換器(131)聯通,並且,第2動作時使副 壓細機(141)的吐出側與第2熱交換器(131)聯通;第2三路 切換機構(1 6G),第丨動作時使副壓縮機(141)的吐出側與主 壓縮機⑷)的吸入側聯通,並且,第2動作時使副壓縮機 (141)的吸入側與主壓縮機(41)的吸入側聯通。 上述第2發明中,在冷媒迴路(2〇)設有第丨與第2三路切換 機構(I42,⑽)。於此,第丨動作時,由於第匕路切換機 構(I42)使第2熱交換器(in)聯通副壓縮機(M1)的吸入側, 在第2熱交換器(131)蒸發的冷媒被吸入副壓縮機(i4i)受到 。同日寸,第2二路切換機構(16〇)使副壓縮機(141)吐出 側與主壓縮機(41)吸入側聯通,在副壓縮機(141)受到壓縮 的冷媒被吸入主壓縮機(4 1)。 另一方面,第2動作時,由於第2三路切換機構(16〇)使副 壓縮機(141)的吸入側與主壓縮機(41)的吸入侧、即第1熱 104684.doc 1272364 交換器(111)出口側聯通,在第丨熱交換器(111)蒸發的冷媒 被吸入副壓縮機(141)受到壓縮。同時,第丨三路切換機構 (142)使副壓縮機(141)吐出側與第2熱交換器(131)聯通,在 副壓縮機(141)受到壓縮的冷媒被供給到第2熱交換器 (131)。在第2熱交換器(131),經由副壓縮機(141)所供給的 冷媒來加熱融化附著的霜。因此,在第丨熱交換器(111)冷 媒所吸收的熱、以及在副壓縮機(141)從冷媒所提供的熱被 利用於第2熱交換器(131)的除霜。在第2熱交換器(131)中 散熱凝結的冷媒,被循環到第1熱交換器(1丨丨),再度受到 利用來冷卻庫内。換言之,從副壓縮機(丨4丨)被供給到第2 熱父換器(13 1)用來除霜的冷媒,被送回第i熱交換器(丨) 而利用於庫内冷卻。 第3發明為:第2發明中的冷凍裝置之三路切換機構(142) 以三門閥構成。 上述第3發明中,使用三門閥(142)作為如第2發明中切換 冷媒迴路(20)中冷媒流動的三路切換機構。並且,由於三 門閥(142)的開關方向能夠切換為規定方向,在冷媒迴路 (2〇)中,進行第1動作與第2動作之切換。 第4發明為:第2發明中的冷凍裝置之三路切換機構 由主管路(163)、2個分歧管路(161,162)以及一對開關閥 (SV_8, S'9)構成;2個分歧管路(161,162)為由前述主管路 (163)分歧為2方向的管路;開關閥(sv_8, sv_9)為分別設置 於分歧官路(1 6 1,1 62),一方開啟時則另一方關閉。 上述第4發明中,使用主管路(163)、分歧管路(ΐ6ι,162) 104684.doc -12· * 1272364 以及開關閥(SV-8, SV-9)作為如第ΗΒ山 弟2發明中切換在冷媒迴路 (20)的冷媒流動之三路切換機構。 偁並且,此三路切換機構 (16〇)中,第1分歧管路(161)的開關閱(SV-8)關閉的同時第2 分歧管路(162)的開關閱,9)為開啟狀態,第1分歧管路 061)的開關閥(SV_8)開啟的同時第2分歧管路⑽)的開關 閥(SV-9)為關閉狀態經由切換上述兩狀態,在冷媒迴路 (20)進行第1動作與第2動作的切換。
第5發明為:第丨到第4發明之任—冷殊裝置中,在第轉 卻迴路(30),設有檢測流出第2熱交換器(131)的冷媒溫^ 以調整開度的感溫式膨脹閥(132)、以及僅在第2動作時: 冷媒繞過上述感溫式膨脹閥(丨32)流通的第1旁通迴路 (133) 〇 上述第5發明中,在第2冷卻迴路(3〇)設有感溫式膨脹閥 (132)。在第1動作時,將冷媒從熱源側迴路(4〇)供給到第2 冷卻迴路(30),並通過感溫式膨脹閥(132)受到減壓後被導 入到第2熱交換器(丨31)。此時,感溫式膨脹閥(132)檢測出 /瓜出第2熱父換器(13 1)的冷媒溫度,按照檢測出的溫度進 行開度調整。另一方面,在進行除霜運轉的第2動作時, 冷媒從副壓縮機(141)被供給到第2熱交換器(131),繞過上 述感溫式膨脹閥(132)而通過第丨旁通迴路(丨33)。即,被利 用來對第2熱交換器(13丨)除霜的冷媒,不通過感溫式膨脹 閥032),被送到第!熱交換器(111)。 第6發明為··第丨到第4發明之任一冷凍裝置中,在第2冷 卻迴路(30)設有開度可變的膨脹閥(138),並具有控制器 104684.doc •13- 1272364 (01) L制益(201)在第2動作時能使上述膨脹閥(138)保持 全開狀態。 上述第6發明中,在第2冷卻迴路(3〇)設有開度可變的膨 脹閥(138)。在第1動作時,冷媒從熱源側迴路㈣)被供給 到第2冷卻迴路(30),通過膨脹閥(138)受到減壓後被導入 到第2熱交換器(131)。另一方面,在進行除霜運轉的第鴣 2時,=制器(2〇1)使第2冷卻迴路(3〇)的膨脹閥(138)保持 .全開狀態。因此,第2動作時,冷媒從副壓縮機(141)被供 給到第2熱交換器(131)而被利用在第2熱交換器(⑶)的除 霜,並通過全開狀態的膨脹閥(138)被送到第丨熱交換哭 (111) ° ’、、, 第7發明為:第i到第6發明之任一冷凍裝置中,在冷媒 迴路(20)設有第2旁通迴路(156),僅在副壓縮機〇41)停止 中使冷媒繞過副壓縮機(141)流通,並且,還設有控制器 (202) ’在結束除霜運轉從第2動作切換到第〗動作時,將上 丨述d壓縮機(14 1)停止規定時間後而啟動該副壓縮機 (141)〇 上述第7發明中,在冷媒迴路(2〇)設有第2旁通迴路 (156)。除霜運轉結束時,冷媒迴路(2〇)從第2運轉切換為 第1運轉,此時,控制器(2〇2)進行規定動作。具體而言, 控制器(202)使第2運轉中運轉的副壓縮機(141)一旦停止, 經過規定時間後使副壓縮機(141)啟動。 於此第2運轉中,冷媒從副壓縮機(14 1)被供給到第2熱 交換器(131)。在第2熱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並非全部 104684.doc -14 - 1272364 被送出到第1熱交換器(m),一部分的冷媒留在第2熱交換 裔(131)。因此,僅是操作三路切換機構(142,16〇)使其切 換到第1動作,則積存在第2熱交換器(131)的液態冷媒將被 吸入副壓縮機(141),導致副壓縮機(141)受損。 有關這一點,第7發明中,控制器(2〇2)使副壓縮機(141) 短暫地保持停止狀態。因此,第2運轉中,在第2熱交換器 (131)所積存的液態冷媒將流入第2旁通迴路(I%),繞過停 # 止中的副壓縮機(141)被送出到熱源側迴路(40)。因而,若 ,付弟2熱交換器(13 ”排出所有的液態冷媒後才啟動副壓 細機(141),則不會使得副壓縮機(⑷)因吸入液態冷媒而 马:弟1到第7發明之任一冷珠裝置中,具備將 媒迴路(20)從第i動作切換為第2動作開始 ::霜開始判斷器,該除霜開始判斷器在結構上,: 有、第W ^時間、第2熱交換器(131)的結霜量、或設 有換器(ΐ3ι)的庫内溫度,使除霜運轉開始。 開始的時機,在相開始她’判斷除霜運轉 作。具體而言,例從第, 測出第2熱交換器(131)壯紗力、、’工過規疋時間、或間接檢 圍的庫内溫度上升;;二:、或苐2熱交換器(】31)周 第2熱交換器(叫的冷;:力, 行第2動作。此力下降,則在冷媒迴路㈣進 第9發明為··第 到弟7發明之任一冷凌裝置中,具備除 104684.doc Ϊ272364 上述第9發明中,根據除霜結束判斷器,判斷結束除霜 的時機,在=媒迴路㈣中從第2動作切換為第!動作。
八體而例如第2動作已經過規定時間、或副壓縮 機(⑷)的吐出冷媒星力增大、或流經第2熱交換器(i3i)流 的冷媒溫度上升、或第2熱交換器(131)周圍的庫内溫度上 升’除霜結束料!^请第2熱交換器(i3i)完成除霜,在 冷媒迴路(2G)使第⑸作進行,使第2熱交換器〇川重新開 始進行庫内冷卻。 一發明效果〜
霜結束判斷器,使上述冷媒 動作,來結束上述除霜運轉上:):弟2動作切換為第1 轉,上述除霜結束判斷器,在結 根據第2動作的經過時間、或副I縮機㈣的吐出 H㈣2熱交換器(⑶)的冷媒溫度、或第2熱 乂換益(131)所設的庫内溫度,使除霜運轉結束。 按…、上述第1發明’在第2熱交換器(13丨)除霜的除霜運轉 中進订第2動作’以副壓縮機(141)壓縮在第1熱交換器 on)蒸發的冷媒而供給到第2熱交換器(131)。因此,能夠 利用冷媒在第1熱父換器(i i i)所吸收的熱、以及在副壓縮 桡(141)冷媒所被賦予的熱,作為用來融解第2熱交換器 (131)的結霜之熱量。因此,相較於現有之技術,本發明能 夠大里確保用來對第2熱交換器(131)除霜的熱量,而能夠 大幅度縮短對第2熱交換器(131)除霜所需的時間。 同B守’本發明中,將除霜運轉中第2熱交換器(13 1)凝結 的冷媒送回第1熱交換器(111)。並且,將在第2熱交換器 104684.doc -16- 1272364 (131)散熱而熱函下降的冷媒,也利用於第丨熱交換器(in) 的庫内冷卻。因此’能夠根據除霜運轉中從副I縮機…^ 的運轉所獲得的第丨熱交換器⑴1}之冷卻能力,這些獲得 的冷卻能力部分能夠肖,】減在主塵縮機(41)的耗電力。因 . 此,根據本發明,能夠降低在主壓縮機⑷)及副壓縮機 (141}的耗電力,削減冷;東裝置⑽的耗電力及其運轉費 用。 、 • 根據上述第2發明,,經由操作第1和第2三路切換機構 (142, 160),能夠在冷媒迴路(2〇)進行第丨動作和第2動作之 切換。因此,能夠獲得上述第丨發明中之作用效果。 根據上述第3發明’由於使用三門閥作為三路切換機構 〇42),將冷媒迴路(2〇)中冷媒的流動切換為規定方向,而 能夠簡單地進行第丨動作與第2動作的切換。 根據上述第4發明,由於使用主管路⑽)、2個分歧管路 (161,162)、與2個開關閱(SV-7, sv_8)作為三路切換機構 • (160) ’將冷媒迴路(2G)的冷媒流動切換為規定方向,能夠 簡單地進行第1動作和第2動作的切換。 根據上述第5發明,在除霜運轉中,使供給到第2熱交換 器(⑶)的冷媒繞過感溫式膨脹閥⑽)被送到第旧交換器 (111)。如此一來,例如即使流經第2熱交換器(⑶)的冷媒 ’皿,的影響、使得感溫式膨脹闕(132)完全關閉、或縮小至 2定的開度’也能夠將第2熱交換器(131)的冷媒確實送到 第1熱交換器⑴υ。換言之,根據本發明,在除霜運轉 時此夠在不受到感溫式膨脹閥(132)開度的影響下,將在 104684.doc 1272364 第2熱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送出到第i熱交換器⑴”。 才據上述第6發明’在除霜運轉中,控制器(2〇 1)使第2冷 :迴路(30)的膨脹閥(138)保持全開狀態。因此,能夠㈣ 相運轉中在第2熱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確實送出到第^熱 交換器(111)。 … β根據上述第7發明,除霜運轉結束時,控制器(2〇2)使副 壓縮機(141)暫時停止,在副壓縮機(141)停止中,使液態 • 冷媒通過第2旁通迴路(156)從第2熱交換器(131)排出。 :’能夠確實迴避副壓縮機(141)吸入除霜運轉中在第2熱 交換器(131)所積存的液態冷媒。因此,根據本發明,能夠 防止由於吸人液態冷媒導致副壓縮機(141)受損,而提高冷 凍裝置(10)之可靠性。 7 根據上述第8發明,透過除霜開始判斷器,能夠確實判 斷除霜運轉之必要時機,使除霜運轉開始。因此,能夠事 先防患第2熱交換器(131)的結霜造成庫内冷卻效率大幅下 • 降’而能夠以最低頻率來進行除霜運轉。 根據上述第9發明,透過除霜結束判斷器,能夠確實判 斷第2熱交換器(131)除霜完成的時機,結束除霜運轉。、因 此,能夠防患進行多餘的除霜運轉造成庫内溫度上升,並 且能夠謀求縮短除霜運轉。 【實施方式】 以下’蒼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本實施形 態之冷凍裝置(10),為設置於便利商店等,進行店内空氣 調和與展示櫃内之冷卻。 104684.doc -18- 1272364 ㈣二示’本實施形態的冷床裝置⑽具備有室外機組 广周機組(12)、作為冷藏庫的冷藏展示櫃(13)、與作 為冷凌庫的冷;麦屏干撼 • 果展不櫃(〗5)、以及增壓機組(booster umt)(16)。室外機組(11) ^又罝於至外。另外,其他的空調 桟、、且(12)等均設於便利商店等店内。
士室外機組⑴)中設有室外迴路㈣),空調機組(12)中設有 空_迴路(1GG) ’冷藏展示櫃(13)設有冷藏庫内迴路⑴〇), 冷减展示櫃⑴)設有冷;東庫内迴路(13〇),增壓機組⑽設 有曰座迴路(14G)。冷」東裝置(1G)中,經由以管路連接這些 路(40,1〇〇,·.·)來構成冷媒迴路(2〇)。 冷陳庫内迴路(130)及增壓迴路(140),互相串聯連接構 成作為第2冷卻迴路的冷凍迴路(3〇)。此一冷凍迴路 中在增壓機組(16)之部分別設有液側封閉閥(31)及氣體 側封閉閥(32)。另一方面,冷藏庫内迴路〇1〇)單獨構成第 1冷卻迴路。並且,室外迴路(4〇)單獨構成熱源侧迴路。
冷媒迴路(20)中,冷藏庫内迴路(11〇)與冷凍迴路(3〇)相 對於室外迴路(40)互相並聯連接。具體而言,冷藏庫内迴 路(110)及冷凍迴路(30),透過第丨液側聯絡管路(21)及第丄 氣體側聯絡管路(22)連接到室外迴路(40)。第!液側聯絡管 路(21)之一端連接到室外迴路(4〇)。第1液側聯絡管路 的另一端分歧為2個,分歧的一側連接到冷藏庫内迴路 (11〇)的液側一端,另一端連接到液側封閉閥(3丨)。第i氣 體側聯絡管路(22)之一端連接到室外迴路(40)。第丨氣體側 聯絡管路(22)的另一端分歧為2個,在分歧一側連接到冷藏 104684.doc 19 1272364 庫内iS路(110)的氣體側,另一端連接到側封閉闕(32)。 並且,冷媒迴路(20)中,空調迴路(100)透 過第2液側聯 絡官路(23)及第2氣體側聯絡管路(24)連接到室外迴路 (4〇)。第2液側聯絡管路(23)之一端連接到室外迴路(4〇), _ $ —端連接到空調迴路(1⑻)的液側。第2氣體側聯絡管路 (24)之一端連接到室外迴路(4〇),另一端連接到空調迴路 • (100)的氣體側。 0 《室外機組》 如上所述,室外機組(Π)具有室外迴路(40)。室外迴路 (40)中,設有變頻壓縮機(41)、定頻壓縮機(42)、室外熱交 換器(43)、接收器(44)、以及室外膨脹閥(45)。並且,室外 迴路(40)中,分別設有兩個四路閥(51,52)、液側封閉閥 (53, 55)、氣體側封閉閥(54, 56)。在這個室外迴路(4〇) 中,第1液側聯絡管路(21)連接到第丨液側封閉閥(53),第1 氣體側聯絡管路(22)連接到第丨氣體側封閉閥(54),第2液 • 側聯絡管路(23)連接到第2液側封閉閥(55),第2氣體侧聯 絡管路(24)連接到第2氣體側封閉閥(56)。 變頻壓縮機(41)及定頻壓縮機(42),均為全密閉型高壓 圓筒型的渦卷式壓縮機。透過變頻器將電力供給變頻壓縮 機(41)。變頻壓縮機(41)透過改變變頻器的輸出頻率來變 更壓縮機馬達的旋轉速度,使其容量能夠變更。變頻壓縮 機(41)構成主壓縮機。另一方面,定頻壓縮機(42)之壓縮 機馬達以一定旋轉速度運轉,其容量無法變更。 變頻壓縮機(41)的吸入側連接第1吸入管(61)的一端。第 104684.doc -20- ^ 1272364 1吸入管(61)的另一端連接第1氣體側封閉閥(54)。另一方 面’定頻壓縮機(42)的吸入側連接第2吸入管(62)的一端。 第2吸入管(62)的另一端連接第2四路閥(52)。並且,第1吸 入官(61)連接吸入連接管(63)的一端,第2吸入管(62)連接 吸入連接管(63)的另一端。吸入連接管(63)設有僅容許冷 媒從其一端流向另一端的逆止閥(cv-1)。 變頻>1縮機(41)及定頻壓縮機(42)連接吐出管(64)。吐出 管(64)的一端連接第丨四路閥(51)。吐出管(64)在另一端側 分歧為第1分歧吐出管(64a)和第2分歧吐出管(64b)。第1分 歧吐出管(64a)連接到變頻壓縮機(41)的吐出侧,第2分歧 吐出管(64b)連接到定頻壓縮機(42)的吐出側。在第2分歧 吐出管(64b)設有逆止閥(CV_3),僅容許冷媒從定頻壓縮機 (42)流向第丨四路閥(51)。並且,吐出管(6句連接有吐出連 接管(65)的一端。吐出連接管(65)的另一端連接到第2四路 閥(52) 〇 至外熱父換盗(43)是板鰭管式(cr〇ss fin)之鰭管型(Μ. and-tUbe)熱交換器,構成熱源側的熱交換器。室外熱交換 器(43)中進行冷媒與室外空氣之間的熱交換。室外熱交換 器(43)的一端,透過封閉閥(57)連接第丨四路閥(51卜另一' 方面,室外熱交換器(43)的另一端’透過第丨液管(8ι)連接 ㈣收器(44)頂部。第i液管(81)中設有逆止閱(a,,僅 容許冷媒從室外熱交換器(43)流向接收器(44)。 接收器(44)的底部透過封閉閥(58)連接有第2液管π])的 一端。第2液管(82)在另一端側分歧為第i分歧管(叫與第 104684.doc -21 - 1272364 1分歧管(82b)。並且,第2液管(82)的第i分歧管(82a)連接 第1液側封閉閥(53),其第2分歧管(82b)連接第2液側封閉 閥(5 5)。第2液官(82)的第2分歧管(Ub)設有逆止閥(cv· )僅谷才冷媒從接收器(44)流向第2液侧封閉閥(5 5)。 在第2液官(82)的第2分歧管(82b)中,逆止閥(cv_5)與第 ^液側封閉閥(55)之間,連接有第3液管(83)之一端。第3液 吕(83)的另一端連接到接收器(44)頂部。並且,第3液管 • (83)中設有逆止閥(cv-6),僅容許冷媒從其一端流向另一 端。 山在第2液管(82)的封閉閥(58)下游連接有第4液管句的一 鳊。第4液管(84)的另一端連接到第丨液管的室外熱交 換器跟(43)與逆止閥(cv_4)之間。並且,在第4液管⑽設 有室外膨脹閥(45)。 第1四路閥(51),分別在第丨端口連接吐出管(64)、在第2 端口連接第2四路閥(52)、在第3端口連接室外熱交換器 ⑷)、在第4端口連接第2氣體側封閉閥(%)。第!四路闕 T),夠切換為第m態與第2狀態;請態為第i端口與 第3端口互相聯通且第2端口與第4端口互相聯通(圖i實線 :示狀:態);第2狀態為糾端口與第4端口互相聯通且第2 鳊口與第3端口互相聯通(圖!虛線所示狀態)。 第2四路閥(52),分別在第丨端口連接吐出連接管⑽、 端:連接第2吸入管㈣、第4端口連接第丨四路闕⑼ 弟以而口。並且,第2四路閥(52)的第3端口被封住。因 此,第2四路間實際上用來作為三門間。第2四路闕障 104684.doc -22- 1272364 夠切換為第1狀態與第2狀態,第1狀態為第1端口與第3端 口互相聯通而第2端口與第4端口互相聯通(圖1實線所示狀 悲)’弟2狀怨為第1端口與第4端口互相聯通而第2端口與 第3端口互相聯通(圖1虛線所示狀態)。 在至外迴路(40)設有油分離器(70)、回油管(7丨)、注入管 (85)、以及連通管(87)。並且,在室外迴路(4〇)分別設置兩 個均油管(72, 73)與吸入側管路(66, 67)。 油分離器(70)設於吐出管(64)。油分離器(7〇)是用來從壓 縮機(41,42)的吐出氣體中分離出冷凍油。油分離器(7〇)連 接了回油管(71)的一端。回油管(71)的另一端連接到第^及 入管(61)。並且,在回油管(71)設有電磁閥(sv_5)。電磁閥 (SV-5)—旦開啟,在油分離器(70)被分離的冷凍油將被送 回變頻壓縮機(41)的吸入側。 第1均油管(72)之一端連接到變頻壓縮機(41),另一端連 接到第2吸入管(62)。在第1均油管(72)設有電磁閥(sv_1}。 另一方面,第2均油管(73)之一端連接到定頻壓縮機(42), 另一端連接第1吸入管(61)。在第2均油管(73)設有電磁閥 (SV-2)。經由適當地開關這些電磁閥(SV-1,sv_2),使得各 壓縮機(41,42)的冷珠油存積量得以平均化。 第1吸入側管路(66)之一端連接第2吸入管(62),另一端 連接第1吸入管(6 1)。在第1吸入側管路(66),從其一端向 另一端依序設有電磁閥(SV-3)與逆止閥(CV-2)。逆止闕 (CV_2)僅容許冷媒從第1吸入側管路(66)一端流向另一端。 另一方面,第2吸入側管路(67)連接第1吸入側管路(66)的 104684.doc -23- 1272364 電磁閥(SV-3)兩側。在第2吸入側管路(67)設有電磁閥(sv_ 4) 〇 注入管(85)是用來進行液注入。注入管(85)之一端經由 封閉閥(59)連接第4液管(84),另一端連接第1吸入管(μ)。 注入管(85)設有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閥(86)。在注入管(85) 的封閉閥(59)與流量調節閥(86)之間,連接到連通管(87)的 一端。連通管(87)的另一端連接到回油管(71)上的油分離 器(70)與電磁閥(SV-5)之間。在連通管(87)設有逆止閥(cv_ 7),僅容許冷媒從一端流向另一端。 在室外迴路(40)也設有各種感測器與壓力開關。具體而 吕,在第1吸入管(61)設有第1吸入温度感測器(91)與第^及 入壓力感測器(93)。在第2吸入管(62)設有第2吸入溫度感 測器(92)與第2吸入壓力感測器(94)。在吐出管(64)設有吐 出/^度感測器(96)與吐出壓力感測器(97)。在第丨、第2吐 出分歧管(64a,64b)分別設有高壓壓力開關(95)。 並且,在至外機組(11)設有外部溫度感測器(9〇)與室外 風扇(48)。經由室外風扇(48)將室外空氣送到室外熱交換 器(43)。 ' 《空調機組》 如上所述,空調機組(12)具備空調迴路(1〇〇)。空調迴路 (100) ’伙液側向著氣體側依序設有空調膨脹閥(1〇2)與空 调熱又換器(101)。空調熱交換器(1叫由板鰭管式之讀管 型熱交換器所構成。在空調熱交換印叫進行冷媒與室内 工氣之間的熱父換。另—方面’空調膨脹閥(1叫由電子膨 104684.doc •24- I272364 脹閥所構成。 在空調機組(12)設有熱交換器溫度感測器(103)與冷媒溫 度感測器(104)。熱交換器溫度感測器(103)安裝有空調熱 交換器(101)的導熱管。冷媒溫度感測器(104)安裝於空調 ,趣路(100)的氣體側附近。同時,在空調機組(12)設有内部 溫度感測器(106)與空調風扇(105)。經由空調風扇(1〇5)將 店内的室内空氣送到空調熱交換器(101)。 % 《冷藏展示櫃》 如上所述,冷藏展示櫃(13)具有冷藏庫内迴路(11〇)。在 冷藏庫内迴路(110),從液側端向著氣體側依序設有冷藏膨 脹閥(112)與冷藏熱交換器(111)。冷藏熱交換器(丨丨丨)為板 鰭管式之鰭管型熱交換器,構成第丨熱交換器。在冷藏熱 父換器(111)進行冷媒與庫内空氣之間的熱交換。另一方 面’冷藏膨脹閥(112)由電子膨脹閥構成。 冷藏展示櫃(13)設有熱交換器溫度感測器(113)與冷媒溫 • 度感測(114)。熱交換器溫度感測器(113)安裝於冷藏熱 父換器(ill)的導熱管。冷媒溫度感測器(114)被安裝在冷 藏庫内迴路(11〇)的氣體側附近。並且,在冷藏展示櫃(13) 設有冷藏庫内溫度感測器⑴6)與冷藏庫内風扇(115)。冷 藏展示櫃⑽的庫内空氣經由冷藏庫内風扇⑴5)被送到冷 藏熱交換器(111)。 《冷凍展示櫃》 如上所述’冷殊展示櫃(15)具備冷床庫内迴路(130)。在 々束庫内迴路(13G),從液側向著氣體側按依序設有電磁闕 104684.doc -25- 1272364 (SV-6)、冷凍膨脹閥(132)、冷凍熱交換器(131)及冷媒溫度 感測器(134)。冷凍熱交換器(13 υ為板鰭管式之鰭管型熱 父換器,構成第2熱交換器。在冷凍熱交換器(13 ”進行冷 媒與庫内空氣之間的熱交換。另一方面,冷凍膨脹閥(132) 由感溫式膨脹閥構成。冷凍膨脹閥(132)檢測出上述冷媒溫 度感測裔(134)的溫度、即檢測流出冷凍熱交換器(丨3丨)的 冷媒療發溫度調整開度。 在冷珠庫内迴路(130)設有第1旁通迴路(133)。第1旁通 迴路(133)之一端連接到冷凍熱交換器(131)與冷凍膨脹閥 (132)之間,另一端連接到電磁閥(!§^6)與冷凍庫内迴路 (130)的液側端之間。在第1旁通迴路(133),從其一端向著 另一端依序設有電磁閥(SV-7)與逆止閥(CV-8)。上述逆止 閥(CV-8)僅容許冷媒從電磁閥(sv_7)流向冷凍庫内迴路 (130)的液側端。第i旁通迴路(1 33),僅有在後述的第2動 作時繞過冷凍膨脹閥(132)構成冷媒流通的第2旁通迴路。 同時,在冷凍展示樞(15),設有冷凍庫内溫度感測器 (136)與冷凍庫内風扇(135)。冷凍展示櫃(15)的庫内空氣經 由冷凍庫内風扇(135)被送到冷凍熱交換器(131)。 《增壓機組》 如上所述,增壓機組(16)具備增壓迴路(丨4〇)。在增壓迴 路(140)設有增壓聯絡管(143)、增壓壓縮機(141)、與四路 閥(142) 〇 增壓聯絡管(143)之一端透過液側封閉閥(3丨)連接第i液 側聯絡管路(21),另一端連接冷凍迴路(13〇)的液側端。增 104684.doc -26- 吻364 液態冷媒送到冷凍庫内迴路(13〇)。 Θ [[細機(141)為全密閉型高壓圓筒型的渦卷式壓縮 I。增壓壓縮機(141)由變頻器供給電力。經由改變變頻器 、矜出頻率來I更壓縮機馬達的旋轉速度,使得增壓壓縮 機(141)的容量能夠改變。增壓壓縮機川構成副壓縮 機。 I #壓壓縮機(141)的吸入側連接到吸入管(144)一端,吐 出吕(145)連接到吐出側一端。吸入管(144)與吐出管(⑷) 之另外一端分別連接到四路閥(142)。 在上述吸入管(144),增壓壓縮機(141)的吸入側附近設 置吸入壓力感測裔(146)與吸入溫度感測器(147)。 在上述吐出管(145),從增壓壓縮機(141)向著四路閥 (142)依序設有吐出溫度感測器(148)、高壓壓力開關 (149)、吐出壓力感測器(15〇)、油分離器(i5i卜以及逆止 閥(CV-9)。逆止閥(CV_9)僅容許冷媒從增壓壓縮機(141)的 吐出側流向四路閥(142)。 油分離1§ (151)是用來從增壓壓縮機(141)的吐出氣體中 分離冷凍油。油分離器(151)連接回油管(152)的一端。回 油管(152)的另一端連接到吸入管(144)。回油管(152)設有 毛細官(153)。在油分離器(151)所分離的冷凍油經由回油 管(152)被送回增壓壓縮機(141)的吸入側。 四路閥(142)的第1端口連接到吐出管(145),第2端口連 接到吸入管(144)。同時,第3端口經由管路連接到冷凍庫 104684.doc -27- 1272364 内迴路(13 0)的氣體側,另一方面,第4端口被封住。因 而’四路閥(142)被使用來作為在三方向切換冷媒流動的三 門閥。並且,四路閥(142)能夠切換第丨狀態與第2狀態,第 1狀態為第1端口和第4端口互相聯通且第2端口和第3端口 互相聯通(圖1實線所示狀態),第2狀態為第1端口和第3端 口互相聯通且第2端口和第4端口互相聯通(圖1虛線所示狀 態)。 % 如上所述’四路閥(142)構成用來使冷媒迴路(20)的第1 動作與第2動作能夠互相切換的三路切換機構(第丨三路切 換機構)。具體而言,第1三路切換機構(丨42),在第1動作 時為第1狀態,聯通冷凍熱交換器(丨3丨)和增壓壓縮機(丨4 i) 的吸入側,並且在第2動作時成為第2狀態,聯通冷凍熱交 換器(131)和增壓壓縮機(141)的吐出側。 同時,在增壓迴路(140)設有主管路(163)、以及從該主 &路(163)—端向2方向分歧的2個分歧管路(IQ,162)。主 馨管路(163)的另一端,經由氣體側封閉閥(32)連接第i氣體 側聯絡管路(22)。 为歧官路(161,162),由連接吸入管(144)的第}分歧管路 (161)和連接吐出官(145)的第2分歧管路(162)構成。在第j 分歧管路(161)從與主管路(163)的連接端依序設有電磁閥 (開關閥)(SV-8)與逆止閥(CV_10)。上述逆止閥(cv_i〇)僅容 許冷媒從主管路(163)流向吸入管(144)。另一方面,在第2 分歧管路(162)設有電磁閥(開關閥)(sv_9)。 上述電磁閥(SV-8, SV-9)維持著其中一方關閉時則另一 104684.doc -28- 1272364 方開啟的關係,而在結構上能夠自由開關。具體而言,電 磁閥(SV-8,SV-9)能夠切換第1狀態與第2狀態,第1狀態為 電磁閥(SV_8)關閉時電磁閥(SV-9)開啟,第2狀態為電磁閥 (SV-8)開啟時電磁閥(sv_9)關閉。 如上述般’主管路(163)、分歧管路(161,162)與電磁閥 (SV·8,SV_9)構成三路切換機構(第2三路切換機構)(160), 二路切換機構(160)是用來使冷媒迴路(20)的第1動作與第2 動作能夠互相切換。具體而言,第2三路切換機構(160)在 第1動作時成為第1狀態,聯通增壓壓縮機(141)的吐出側與 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主壓縮機(41)的吸入側),另外, 在第2動作時成為第2狀態,聯通增壓壓縮機(141)的吸入側 和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冷藏熱交換器(111)的出口側)。 增壓迴路(140)設有排油管(154)、注入管(155)、及第2旁 通迴路(156)。 排油管(154)的一端連接增壓壓縮機〇41),另一端連接 主管路(163)。排油管(154)設有電磁閥(SV-10)。並且,增 £壓^機(141)内的冷;東油積存過多時,排油管(1 5 4)開啟 上述電磁閥(SV-1 0),將冷束油送至室外迴路(4Q)側,讓變 頻壓縮機(41)和定頻壓縮機(42)吸入。 注入管(1 5 5 )是用來進行液注入。注入管(J 5 5)的一端連 接上述增壓聯絡管(143),另一端透過回油管(1 52)連接至 吸入管(144)。在注入管(1 5 5)設有開度可變的流量調節閱 (157)。 第2旁通迴路(156)的一端連接主管路(163)與第1分歧管 104684.doc •29- 1272364 路(161)的聯結部,另一端連接吸入管(144)與第】分歧管路 (161)的聯結部。並且,第2旁通迴路(156)設有逆止閥(C% Π),逆止閥(CV-11)僅容許冷媒從一端流向另一端。第2旁 通迴路(156)構成第2旁通迴路,只在增壓壓縮機(141)的佟 止中使冷媒繞過增壓壓縮機(丨4 U流通。 《控制器之結構》 > 本實施形態的冷凍裝置(10)具有控制器(2〇〇)。控制器 φ (2〇〇)因應運轉條件進行各四路閥和各電磁閥等的控制動 作。控制器(200)設有控制切換部(2〇2)。在冷媒迴路從 第2動作切換為第〗動作時,控制切換部(2〇2)構成對增壓壓 縮機(14 1)的進行控制動作之控制器。 -運轉動作-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在本實施形態的冷凍裝置(ι〇)進行 的運轉動作中之主要動作。 《冷氣運轉》 I 冷氣運轉是在冷藏展示櫃(13)及冷凍展示櫃(1 5)中進行 庫内空氣的冷卻,在空調機組(12)冷卻室内空氣使店内= 爽。 如圖2所不,在室外迴路(4〇),第丨四路閥(51)及第2四路 閥(52)設定為第1狀態。在增壓迴路(14〇),作為第!三路切 換機構的四路閥(142)被設定為第1狀態。並且,第2三路切 換機構060)被設定$1狀態,電磁閥(sv_8)關閉時,則電 磁閥(SV-9)為開啟的狀態。換言之,在增壓迴路(14〇)進行 第1動作。同時,在冷;東庫内迴路(13〇),電磁閥開 104684.doc -30- 1272364 啟時第1旁通迴路(133)的電磁閥(sv_7)為關閉狀態。並 且,室外膨脹閥(45)為全閉時,空調膨脹閥(1〇2)、冷藏膨 脹閥(112)、以及冷凍膨脹閥(132)的開度受到適當調節。 在此一狀態中,使變頻壓縮機(41 )、定頻壓縮機(42)和增 壓壓縮機(141)進行運轉。 從變頻壓縮機(41)及定頻壓縮機(42)吐出的冷媒,從吐 出管(64)通過第1四路閥(51)被送到室外熱交換器(43)。在 室外熱交換器(43),冷媒向室外空氣散熱而凝結。在室外 熱交換器(43)凝結的冷媒,通過接收器(44)流入第2液管 (82),被分配到第2液管(82)的各分歧管(82a,82b)。 流入第2液管(82)的第1分歧管(82a)之冷媒,通過第“夜 侧聯絡官路(2 1)被分配到冷藏庫内迴路(丨丨〇)和增壓迴路 (140) 〇 流入冷藏庫内迴路(11 〇)的冷媒,通過冷藏膨脹閥(i丨2) 時被減壓導入到冷藏熱交換器(111)。在冷藏熱交換器 (111),冷媒從庫内空氣吸熱蒸發。此時,在冷藏熱交換器 (111)中,冷媒的蒸發溫度例如被設定在-5。〇左右。在冷藏 熱父換裔(111)蒸發的冷媒,流入第丨氣體側聯絡管路 (22)。冷藏展示櫃(13)中,在冷藏熱交換器(111)受到冷卻 的庫内空氣被供給到庫内,使得庫内溫度保持在例如5它 左右。 流入增壓迴路(140)的冷媒,透過增壓聯絡管(143)被導 入冷凍庫内迴路(130)。此一冷媒在通過冷凍膨脹閥(132) 時受到減壓後被導入冷;東熱交換器(131)β在冷珠熱交換器 104684.doc •31 - 1272364 (131)’冷媒從庫内空氣吸熱蒸發。此時,在冷凍熱交換器 (131),冷媒的蒸發溫度嬖如被定 、 在〇c左右。冷凍展 /、 )中,在冷凍熱交換器(131)受到冷卻的庫内空氣被 七、&到庫内,庫内溫度譬如被保持在-20°C左右。 在、f ;東熱父換盗(j 3 j)蒸發的冷媒,流入增塵迴路(14〇) 通過四路閥Π42)被吸入增壓壓縮機(141)。在增壓壓縮機
(141)受龍縮的冷媒,從吐出管(145)通過第:分歧管路 (162)流入第丨氣體側聯絡管路(22)。 在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從冷藏庫内迴路(ιι〇)送來 的冷媒、與從增屢迴路⑽)送來的冷媒合流。並且,這些 冷媒,從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流入第丨吸入管(61),被 吸入變頻壓縮機(41)。變頻壓縮機(41)壓縮吸入的冷媒吐 出到吐出管(64)的第1分歧吐出管(64a)。 另一方面,流入第2液管(82)的第2分歧管(82b)的冷媒經 由第2液側聯絡管路(23)被供給到空調迴路(1㈧)。流入空 凋迴路(1〇〇)的冷媒於通過空調膨脹閥(102)時受到減壓被 導入空調熱交換器(1〇1)。在空調熱交換器(101),冷媒從 至内空氣吸熱蒸發。空調機組(12)中,在空調熱交換器 (101)叉到冷卻的室内空氣被供給到店内。在空調熱交換器 (101)蒸發的冷媒通過第2氣體側聯絡管路(24)流入室外迴 路(40),依序通過第丨四路閥(51)與第2四路閥(52)後,通過 第2吸入官(62)被吸入定頻壓縮機(42)。定頻壓縮機(42)壓 縮吸入的冷媒吐出到吐出管(64)的第2分歧吐出管(64b)。 《第1暖氣運轉》 104684.doc -32· 1272364 第lB友乳運轉為在冷藏展示櫃〇3)及冷康展示櫃(15)中進 打庫内空氣的冷卻,而在空調機組〇2)進行室内空氣的加 熱來供暖店内。 #如 ':所示’室外迴路(4〇)中,第!四路閥(5”被設定為 第2狀‘%,第2四路閥(52)被設定為第丨狀態。增壓迴路 (Mt〇)中作為第1三路切換機構的四路閥(142)被設定在第! 狀心並且,第2二路切換機構(160)被設定為第1狀態、即 電磁閥(SV-8)關閉而電磁閥(sv_9)開啟的狀態。換言之, 增壓迴路〇4〇)進行第1動作。並且,在冷康迴路(130°),電 磁:(SV-6)開啟且第」旁通迴路⑽)的電磁閥(sv_7)為關閉 片’〜進步的,至外膨脹閥(45)為全閉,且空調膨脹閥 (1〇2)、冷藏膨脹閥(112)、及冷凍膨脹閥(132)的開度受到 適當調節。在此狀態中’使變頻壓縮機(41)及增壓壓縮機 (⑷)運轉,定頻藶縮機(42)則停止運轉。並且,室外熱交 換器(43)並未被送入冷媒為休止狀態。 從變頻壓縮機(41)吐出的冷媒,通過第2氣體側聯絡管路 (24)破導入空調迴路(1〇〇)的空調熱交換器(ι〇ι),向室外空 乳散熱而凝結。在空調機組(12),空調熱交換器(ι〇ι)加熱 的室内空氣被供給店内。在空調熱交換器(1〇1)凝結的冷 媒,通過第2液側聯絡管路(23)被送回室外迴路(4〇),通= 接收器(44)流入第2液管(82)。 流入第2液管(82)的冷媒通過第丨液側聯絡管路被分 配到冷藏庫内迴路(110)與增壓迴路(14〇)(冷凍迴路(3〇))。 並且,在冷藏展示櫃(13)及冷凍展示櫃(1 5),與上述冷氣 104684.doc -33 - 1272364 運轉時相同的,進行庫内空氣的冷卻。在冷藏熱交換器 (111)蒸發的冷媒,通過第丨氣體側聯絡管路(22)流入第}吸 入官(61)。另一方面,在冷凍熱交換器(131)蒸發的冷媒, 於增壓壓縮機(141)受到壓縮後通過第丨氣體側聯絡管路 (22)流入第1吸入管(61)。流入第丨吸入管(61)的冷媒,被變 頻壓縮機(4 1)吸入受到壓縮。 如上所述,第1暖氣運轉中,在冷藏熱交換器(m)及冷 _ 凍熱父換窃(131)中冷媒吸熱,而在空調熱交換器(1〇1)中 冷媒散熱。並且,利用在冷藏熱交換器(111)及冷凍熱交換 器(131)冷媒從庫内空氣所吸收的熱,提供店内暖氣。 此外,第1暖氣運轉中,也可以運轉定頻壓縮機(42)。是 否運轉定頻I縮機(42),視冷藏展示樞(13)及冷床展示樞 (15)的冷卻負荷而決定。此時,流入第卜及入管_的冷 媒,其一部分通過吸入連接管(63)及帛2吸入管(62)被吸入 定頻壓縮機(42)。 擊 《第2暖氣運轉》 與上述第1暖氣運轉相同的,第2暖氣運轉為供暖店内的 運轉。在上述第m氣運轉中暖氣能力過剩時則進行第2暖 氣運轉。 如圖4所示,在室外迴路(40)第1四路閥(51)及第2四路閥 (52)被設定為第2狀態。在增壓迴路(14〇)作為第i三路切 換機構的四路閥(142)被設定為第1狀態。並且,第2三路切 換機構(160)被設定為第!狀態’即電磁閥(sv,關閉而電 磁閥(SV-9)開啟的狀態。換言之,增壓迴路(14〇)中進行第 104684.doc -34- 1272364 1動作。並且,:&、人、忠τίτ 在冷凍庫内迴路(130),電磁閥(SV-6)開啟 而第1旁通迴路(133)的電磁閥(SV-7)為關閉狀態。進而, 至外%脹閥(45)為全閉時,空調膨脹閥(1〇2)、冷藏膨脹閥 (Π2)、與冷凍膨脹閥(132)的開度受到適當調節。此一狀 心中使又頻壓縮機(41)及增壓壓縮機(141)運轉,而定頻 壓縮機(42)則停止運轉。 k頻壓縮機(4 1)所吐出的冷媒之一部分通過第2氣體側聯 φ 釔g路(24)被導入空調迴路(1〇〇)的空調熱交換器(101),其 他一部分則通過吐出連接管(65)被導入室外熱交換器 (3 )被導入二凋熱父換器(1 0 1)的冷媒,向室内空氣散熱 凝釔,通過第2液側聯絡管路(23)與室外迴路(4〇)的第3液 官(83)流入接收器(44)。被導入室外熱交換器(43)的冷媒, 向室外空氣散熱而凝結,通過第丨液管(81)流入接收器 (44) 〇 k接收裔(44)流出第2液管(82)的冷媒,與上述第丨暖氣 • 運轉時相同的,通過第1液側聯絡管路(21)被分配到冷藏庫 内迴路(110)與增壓迴路(140)(冷凍迴路(3〇))。在冷藏展示 櫃(13)及冷凍展示櫃(丨5),進行庫内空氣的冷卻。在冷藏 熱父換器(in)蒸發的冷媒,通過第丨氣體側聯絡管路(22) 流入第1吸入管(61)。另一方面,在冷凍熱交換器(131)蒸 發的冷媒,於增壓壓縮機(141)受到壓縮後通過第丨氣體側 聯絡管路(22)流入第1吸入管(61)。流入第i吸入管的冷 媒,被吸入變頻壓縮機(41)受到壓縮。 如上所述,第2暖氣運轉中,在冷藏熱交換器(ln)及冷 104684.doc -35- 1272364 凍熱交換器(131)中冷媒吸熱,而在空調熱交換器(ι〇ι)及 室外熱交換器(43)中冷媒散熱。並且,在冷藏熱交換器 (111)及冷凍熱交換器(131)冷媒從庫内空氣所吸收的熱之 一部分被利用用供暖店内,其餘則被排除到室外空氣。 此外,第2暖氣運轉中,也可以使定頻壓縮機運轉。 是否運轉定頻壓縮機(42)則視冷藏展示櫃(13)及冷凍展示 櫃(15)的冷卻負荷來決定。此時,流入第丨吸入管(61)的冷 φ 媒之一部分通過吸入連接管(63)及第2吸入管(62)被吸入定 頻壓縮機(42)。 《第3暖氣運轉》 上述第1暖氣運轉相同的,第3暖氣運轉是供暖店内的運 轉。在上述第1暖氣運轉中暖氣能力不足時進行第3暖氣運 轉。 如圖5所示,在室外迴路(4〇),第丨四路閥(51)被設定為 第2狀態,第2四路閥(52)被設定為第丨狀態。在增壓迴路 # (14〇)作為第1三路切換機構的四路閥(142)被設定成第}狀 悲。並且,第2三路切換機構(16〇)被設定成第丨狀態,即電 " 磁閥(SV_8)關閉時電磁閥(SV-9)為開啟的狀態。換言之, 在杧壓迴路(140)進行第}動作。並且,在冷凍庫内迴路 (130),電磁閥(SV_6)開啟時第丨旁通迴路(133)的電磁閥 (SV-7)為關閉狀態。進而,室外膨脹閥(45)、空調膨脹閥 (1〇2)、冷藏膨脹閥(112)、與冷凍膨脹閥(132)的開度受到 適當调郎。在此一狀態,使變頻壓縮機(41)、定頻壓縮機 (42)、增壓壓縮機(141)運轉。 104684.doc -36- 1272364 變頻壓縮機(41)及定頻壓縮機(42)所吐出的冷媒,通過 第2氣體側聯絡管路(24)被導入空調迴路(100)的空調熱交 換裔(1 01 ),向室外空氣散熱而凝結。空調機組(i 2)中,將 在空調熱交換器(1 01)受到加熱的室内空氣供給到店内。在 空調熱交換器(101)凝結的冷媒,通過第2液側聯絡管路 (23)與第3液管(83)流入接收器(44)。從接收器(44)流入第2 液管(82)的冷媒之一部分流入第1液側聯絡管路(2丨),其餘 φ 則流入第4液管(84)。 流入第1液側聯絡管路(21)的冷媒,被分配到冷藏庫内迴 路(110)與增壓迴路(14〇)(冷凍迴路(3〇))。並且,與上述第 1暖氣運轉時相同的,在冷藏展示櫃(13)及冷凍展示櫃(15) 進行庫内空氣的冷卻。在冷藏熱交換器(111)蒸發的冷媒, 通過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流入第1吸入管(61)。另一方 面’在冷凍熱交換器(131)蒸發的冷媒,被增壓壓縮機 (141)壓縮後通過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流入第i吸入管 • (61)。流入第1吸入管(61)的冷媒,被變頻壓縮機(41)吸入 而受到壓縮。 另一方面,流入第4液管(84)的冷媒,通過室外膨脹閥 (45)時被減壓導入室外熱交換器(43),從室外空氣吸熱蒸 發。在室外熱交換器(43)蒸發的冷媒,流入第2吸入管 (6 2)’被吸入定頻壓縮機(4 2)受到壓縮。 如上所述,第2暖氣運轉中,在冷藏熱交換器(111)、冷 凍熱交換器(131)、與室外熱交換器(43)中冷媒吸熱,在空 调熱交換器(101)中冷媒散熱。並且,利用冷藏熱交換器 104684.doc -37 - 1272364 (111)及冷凍熱父換器(131)中冷媒從庫内空氣吸收的熱、 以及在至外熱父換裔(43)冷媒由室外空氣吸收的熱,進行 供暖店内的運轉。 《除霜運轉》 在上述冷凍裝置(1〇)進行除霜運轉。此一除霜運轉是為 了融解在冷凍展示櫃(15)的冷凍熱交換器(131)所附著的 相 〇 以冷凍熱父換器(1 3 1)冷卻庫内空氣時,庫内空氣中的水 分變成霜而附著在冷凍熱交換器〇31)。附著於冷凍熱交換 1§(131)的結霜量變多時,通過冷凍熱交換器(ΐ3ι)的庫内 空氣之流量減少,將使得庫内空氣的冷卻變得不充分。於 此,使上述冷凍裝置(10)進行除霜運轉以除去冷 2 器(131)上所附著的霜。 μ 、 從上述冷氣運轉或暖氣運轉轉換成上述除霜運轉,乃是 根據設置於控制器(2〇〇)的除霜開始判斷器(圖略)來進行疋 • 本實施形態之除霜開始判斷器,當冷媒迴路(2〇)的第1 作、即一旦冷凍熱交換器(131)的庫内冷卻進行了規定時尸 (例如6小時)則切換成第2動作開始除霜運轉。 疋、間 此外,其他的實施形態還可以為:除霜開始判斷 檢測出冷凍熱交換器(131)的結霜量是否達到規定量J曰 開始除霜運轉。具體而言,以下情況時,命 、上而 "Λ L | 丨示相開始判斷哭 k上述冷氣運轉或暖氣運轉轉換為除霜 ^ \竹,即、、、六、丹 凍熱交換器(131)的冷媒壓力為規定壓力以下時,、机义7 交 櫃(15)的吸入溫度與吹出溫度的溫度差、即、、東展不 過冷凍熱 104684.doc -38· 1272364 換器(13 1)前後的空氣溫度差為規定溫度以下時,以重量叶 测里冷凍展示櫃(1 5)或冷凍熱交換器(13 ”的重量而其重量 為規定重量以上時,隨著冷凍熱交換器(131)結霜帶來冷= 庫内風扇(135)的通風電阻增加、使得冷凍庫内風扇ο”) 的馬達旋轉次數減低或馬達電流值的規定量產生變化時, 以及冷凍展示櫃(丨5 )的庫内溫度為成為規定溫度以上 情況。 • Λ—除霜運轉中’同時進行冷床熱交換器(131)的除霜、 與冷藏展示櫃(13)的庫内空氣之冷卻。於此,參照,說明 除霜運轉時冷床裝置⑽之動作中,冷氣運轉及各暖氣運 轉動作之相異點。此外,圖6示出冷氣運轉中進行除霜運 轉時冷媒之流動。 在牦壓迴路(140) ’作為第}三路切換機構的四路閥(Μ〕) 被設定成第2狀態。㈣,第2三路切換機構〇6〇)為第㈣ 態,電磁閥(SV-8)為開啟而電磁闕(sv_9)為關閉狀態。換 • 言之,增壓迴路(140)進行第2動作。並且,在冷;東庫内迴 路(13G),電磁閥(Sv~6)為關閉而第1旁通迴路(133)的電磁 _ 閥(SV-7)為開啟的狀態。 流經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的冷媒之一部分、即在冷藏 熱父換(111)蒸發的一部分冷媒被送入增壓迴路(刚)。 送入增壓迴路(140)的冷媒,流入吸人管(144),被吸入增 [i縮機(141)而χ到壓縮。增壓壓縮機(⑷)吐出到吐出 s (145)的冷媒’被供給到冷;東庫内迴路(⑴)的冷康熱交 換叩(131)在冷/東熱父換器(131)被供給的冷媒散熱而凝 104684.doc -39- 1272364 結。在冷,東熱交換器(m)所附著的霜,由於冷媒的凝結熱 被加熱融化。 在冷凍熱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通過第丨旁通迴路 (133)。如這般地繞過冷凍膨脹閥(132)的冷媒,經由增壓 聯絡管(143)流入第!液側聯絡管路(21)。流入第i液側聯絡 官路(21)的冷媒,與從室外迴路(4〇)送出的冷媒一起被供
給到冷藏庫内迴路(11〇),通過冷藏膨脹閥(112)被送回 藏熱交換器(111)。 V 如上所述,上述冷康裝置㈤)的除霜運轉中,在冷藏執 交換器(m)從庫内空氣吸熱的冷媒被吸入增壓壓縮機 (⑷)’在增壓壓縮機(⑷)受到壓縮的冷媒被送到冷康教 交換器(m)。因此,此除霜運轉中,不僅是在增壓壓縮機 (H1)中賦予冷媒㈣’還有冷媒從冷藏展_(13)的庫内 空氣所吸收的熱’被用來融解冷束熱交㈣(131)上 的霜。 、並且,此除霜運轉中,在冷隸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 透過第1旁通迴路(133)被送回冷藏熱交換器(⑴)。因此, 此除霜運轉中,在冷來熱交換器〇31)散熱而熱函降低的冷 媒將被供給到冷藏埶交拖哭n彳Ί^ 7陬…又換益(111),並且,在冷凍熱交換器 (131)的除霜中被利用的冷媒將再度被利用來冷卻冷藏展; 櫃(1 3)的庫内空氣。 從上述除霜運轉轉換為上述冷氣運轉或暖氣運轉時,缓 由設於控制器(2〇〇)的除霜結束判斷器(圖略)來進行: 媒迴路㈣的請作、即冷;東熱交換器(ΐ3ΐ)的= 104684.doc •40- 1272364 進行了規定時間(譬如1小時),則本實施形態的除霜結束判 斷器將切換為第1動作而結束除霜運轉。
此外’料其他的實施形態,還可以是:除霜結束判斷 窃間接檢測出冷;東熱交換器(131)的結霜量是否成為規定量 以下而結束除霜運轉。具體而言,如下情況時,除霜結束 判斷器將結束上述除霜運轉’重新開始進行冷;東展示植 (二)的庫内冷卻;即、職壓縮機(141)所吐出的冷媒為規 定壓力以上時’流經冷;東熱交換器(131)的冷媒温度為規定 /皿度(·#如5C)以上時,以及冷凍展示櫃(13)的庫内溫度為 規定溫度(譬如〇 )以上等情況。 如上所述,除霜運轉中,增壓壓縮機(141)所供給的冷媒 在冷涞熱交換器(131)凝結,凝結的冷媒被送出到第工液側 聯絡管路(21)。然而,在冷;東熱交換器(131)凝結的冷媒, 並非全部被送出到冷藏熱交換器⑴υ,其一部分停留在冷 康熱交換器(131)。目&,結|除霜運轉時,若$是使增壓 迴路〇4〇)的第1、第2三路切換機構(142, 單純從第a狀 態恢復到第1狀態,則在冷凍熱交換器(131)積存的液態冷 媒將被吸入增壓壓縮機(141),造成增壓壓縮機(ΐ4ΐ^ 損。 & 於此,上述冷凍裝置(10)中,結束除霜運轉時對控制器 (200)的控制切換部(202)進行規定的控制動作,以防止增 壓壓縮機(141)受損。以下參照圖7說明有關控制切換部 (202)的此一控制動作。此外,圖7示出冷氣運轉中除霜運 轉結束時的冷媒流動。 104684.doc -41 - 1272364
即使增壓壓縮機(141)停止 部(202) ’在規定的設定時間(譬如 ’控制切換部(202)將四路間 ^第1狀態(圖7所示狀 止。其後,控制切換 ^ 10分鐘左右),使增壓壓 細機(14 1)保持停止狀態。 此一狀態中,除霜運轉中積存在冷康熱交換器〇31)的液 態冷媒,被吸出至,m氣體側聯絡管路(22)。換言之,冷凌 φ 熱父換器(131)的液態冷媒通過增壓迴路(140)的四路閥 (142)流經第2旁通迴路(156)後,流入第以體側聯絡管路 (22)彳之牦壓迴路(140)流入第1氣體側聯絡管路(22)的液態 冷媒,與從冷藏熱交換器(111)流向變頻壓縮機(41)的氣體 冷媒混合而蒸發,其後被吸入到變頻壓縮機(41)。 如這般地,控制切換部(202)使增壓壓縮機(141)保持停 止狀態期間,液態冷媒從冷凍熱交換器(丨3丨)被排出。控制 切換部(202)使增壓壓縮機(141)保持停止狀態的時間(設定 • 時間)為考慮液態冷媒從冷凍熱交換器(丨3丨)完全排出所需 的時間來加以設定。因此,此一設定時間一旦經過,控制 切換部(202)將啟動增壓壓縮機(141)。因此,能迴避除霜 運轉中積存在冷珠熱交換器(1 3 1)的液態冷媒被吸入增壓壓 縮機(14 1)的事態,而防止增壓壓縮機(14 1)受損。 -實施形態之效果- 根據上述實施形態,將獲得以下效果。 知:照本貫施形悲之冷;東裝置(10)’不僅能夠利用增壓壓 縮機(141)所賦予冷媒的熱,也能夠利用冷媒在冷藏熱交換 104684.doc -42· 1272364 器(111)中從庫内空氣所吸收的熱來作為在除霜運轉中用來 融解冷床熱交換器(131)結霜的熱。因此,相較於現有之技 術’本實施形態能夠大量確保冷珠熱交換器(131)除霜時利 用的熱量’而大幅縮短對冷;東熱㈣器(131)除霜所需的時 間。 並且’本實施形態的冷;東裝置(1G),將除霜運轉中在冷 珠熱交換II (131)凝結的冷媒送回冷藏熱交換器(⑴),將 • A一冷媒再度利用來冷卻冷藏庫内的。換言之,將在冷;東 熱交換器(131)散熱而熱函降低的冷媒送到冷藏熱交換器 U11)利用來冷卻冷藏庫^並且’經由在除霜運轉中增壓 壓縮機(⑷)的運轉也能獲得冷藏熱交換器⑴丨)之冷卻能 力□此k些所獲件的冷部能力之部分能夠削減變頻壓縮 機⑷)的耗電力。因此,本實施形態能夠降低變頻壓縮機 (4”及增麼麼縮機(141)的耗電力,削減冷康裝置⑽的耗 電力及其運轉費用。 » 並且’本實施形㈣冷衫置⑽中,在除霜運轉時, 透過第i旁通迴路(133)將供給到冷球熱交換器(i3i)的冷媒 送回冷藏熱交換器(111)。如此—來,即使冷珠熱交換器 (131)的冷媒溫度之影響,使得感溫式膨脹閥〇32)全閉、 或縮小至規定開度,也能夠將冷凍熱交換器(i3i)的冷媒 ⑴”確實送至第!熱交換器。換言之,按照本實施形態, 除霜運轉時’能夠不受到感溫式膨脹閥〇32)開度的任何影 曰將在第2熱父換益(〗3 1)凝結的冷媒送出到第〗熱交換器 (⑴)。 ...... I04684.doc • 43· 1272364 進而,在本實施形態的冷凍裝置(1 〇),結束除霜運轉時 控制切換部(202)使增壓壓縮機(141)暫時停止,在增歷壓 縮機(141)停止下透過第2旁通迴路(156)從冷凍熱交換器 (131)排出液態冷媒。因此,能確實迴避前述之事態、即迴 ’ 避除霜運轉中在冷凍熱交換器(131)所積存的液態冷媒被吸 入增壓壓縮機(141),確實防止增壓壓縮機(141)受損,提 高冷凍裝置(10)的可靠性。 φ 〈實施形態之變形例〉 其次,說明有關上述實施形態之變形例。此變形例與上 述貫施形態之差異在於冷凍庫内迴路(13〇)之結構。以下僅 說明與上述實施形態相異之處。 如圖8所示,在此變形例的冷凍庫内迴路(13〇)並未設置 上述貫施形態的第1旁通迴路(133),同時,使用開度可變 的電子膨脹閥(138)取代上述實施形態的感溫式膨脹閥 (132)。進而,在冷凍庫内迴路(13〇),設置熱交換器溫度 • 感測器(139)與冷媒溫度感測器(134)。熱交換器溫度感測 器(139)安裝在冷㈣交換器(131)的導熱管。冷媒溫度感 測為(134)女裝在冷凍庫内迴路(13〇)的氣體側端附近。 並且,此變形例中,在控制器(2〇〇)設有開度控制部 (201)作為控制器。開度控制部(2〇1)之結構上,第2動作時 使上述電子膨脹閥(138)保持全開狀態。 此變形例中,除霜運轉時一旦進行第2動作,則開度控 制部(201)使電子膨脹闊(138)保持全開狀態。目此,除霜 運轉時,在增壓壓縮機(141)受到壓縮的冷媒被供給到冷凍 104684.doc -44· 1272364 熱父換益(131),則此冷媒通過成為全開狀態的電子膨服闕 (二)被送到冷藏熱交換器(m)。因此,按照變形例之冷 滚衣置(1G),能夠將除霜運轉巾在第2熱交換H (131)凝結 的冷媒確貫送到第1熱交換器(111)。 《其他實施形態》 有關上述實施形態,本發明之結構還可以如下。 上述實施形態中,在㈣迴路(刚),實質上使用成為三 _ 門閥的四路閥作為第1三路切換機構(142),並且使用主管 ()第1 ·第2分歧管路(161,162)、與電磁閥(SV-8, SV-9)作為第2三路切換機構(16〇)。然而,例如也可以用三 門閥來構成第1、與第2三路切換機構(142, 16〇)兩者,並 且也可以用主官路、2個分歧管路與2個電磁閥來構成第 1、與第2三路切換機構(142, 16〇)兩者。 並且,上述實施形態的三路切換機構(142),是將四路閥 的4個端口之其中丨個端口予以封止來構成三門閥,無需贅 • 5的,也可以使用原本僅有3個端口的三門閥來構成三路 切換機構(142)。 進而,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冷媒迴路(2〇)設有空調機組 (12),但也可以設置具有第2冷藏熱交換器的第2冷藏庫内 迴路之第2冷藏展示櫃來取代空調機組(12),或是在上述實 施形態的冷凍裝置加裝上述第2冷藏展示櫃。 一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一 如上述說明,本發明對於設置有複數台用來冷卻冷藏庫 等庫内的熱交換器之冷凍裝置非常有用。 104684.doc -45- 1272364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實施形態之冷凍裝置概略結構圖。 圖2係顯示冷氣運轉中冷媒流動之冷 。 衣夏概略結構 圖3係顯示第1暖氣運轉中冷媒流動 。 果4置概略結構 圖4係顯示表示第2暖氣運轉中冷媒流動之冷凍裝置概略
結構圖。 圖5係顯示第3暖氣運轉中冷媒流動之冷凍裝置概略結構 圖。 圖6係顯示除霜運轉中洽拔泣 ^ ^ 付τ々螺机動之冷凍裝置概略結構 圖。 圖7係顯示結束除霜運轉時冷媒流動之冷;東裝置概略結 構圖。 圖8係實施形態變形例中冷束裝置之概略結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20 30 40 41 43 110 111 120 冷媒迴路 冷凍迴路(第2冷卻迴路) 室外迴路(熱源側迴路) 變頻壓縮機(主壓縮機) 室外熱交換器(熱源側熱交換器) 冷藏庫内迴路(第1冷卻迴路) 冷藏熱交換器(第m交換器) 冷藏庫内迴路(第1冷卻迴路) 104684.doc ~ 46 - 1272364
121 冷藏熱交換器(第1熱交換器) 131 冷凍熱交換器(第2熱交換器) 132 冷凍膨脹閥(感溫式膨脹閥) 133 第1旁通迴路(第1旁通迴路) 138 電子膨脹閥(膨脹閥) 141 增壓壓縮機(副壓縮機) 142 四路閥(第1三路切換機構) 156 第2旁通迴路(第2旁通迴路) 160 第2三路切換機構 161 第1分歧管路 162 第2分歧管路 163 主管路 201 開度控制部(控制器) 202 控制切換部(控制器) SV-8, SV-9 開關閥 104684.doc 47-
Claims (1)
1272364 十、申請專利範圍·· h 一種具備冷媒迴路之冷凍裝置,該冷媒迴路由第1冷卻 迖路舁第2冷卻迴路相對於具有主壓縮機的熱源側迴路 並%而構成,該第丨冷卻迴路具有冷卻庫内的第丨熱交換 器,第2冷卻迴路具有冷卻庫内的第2熱交換器與副壓縮 機,其中: 在上述冷媒迴路,具備切換第1動作與第2動作的三路 7換機構’第1動作為將來自第2熱交換器的冷媒以副屢 細機屋縮後送至主壓縮機吸入側,第2動作為將來自第^ 熱又換态的冷媒以副壓縮機壓縮後經由第2熱交換器使 之循環至第1熱交換器; 、口口 對上述第2熱交換器除霜的 路進行第2動作。 υ轉巾,上述冷媒迴 2. 3. 4. 如: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载之冷珠裝置,其中: 構成路冓由弟1三路切換機構與第2三路切換機構 通副壓縮機吸入侧,在第 屢縮機吐出側;第2三路切換機構在第、田j 機的吸入側聯通副屢嗜機&+彳目丨^助作蚪使主愿縮 枝吸入側聯通副壓縮機吸入側。 主瓦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冷缘褒置 · 二路切換機構為以三門閥構成。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载之冷;束裝置 三路切換機構由主管路、從該主管路分歧V X馬2方向的2 104684.doc ^ 1272364 個刀歧&路、以及分別設於該分歧管 一太M „认 立方開啟則另 万關閉的—對開關閥所構成。 5.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至第4項之 置,其中: 貝所6己载之冷凍裝 、在第2冷卻迴路設有感溫式膨脹閥與第1旁通迴路;該 感溫式膨:間檢測出流出第2熱交換器的冷媒溫度調: 開度’該第1旁通迴路僅在第2動作時使冷媒 溫式膨脹閥流通。 如申請專利範圍項之任—項所記载之冷珠裝 置,其中·· 在第2冷卻迴路設有開度可變的膨脹閥;並且, 具有控制H,於第2動作時使上述膨脹閥保持全開狀 態。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至第4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冷凍裝 置,其中:
在冷媒迴路設有第2旁通迴路,僅在副壓縮機停止中 使冷媒繞過該副壓縮機流通;並且, 具有控制器,結束除霜運轉從第2動作切換為第i動作 時,使上述副壓縮機停止規定時間後啟動該副壓縮機。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4項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冷凍裝 置,其中: 设有除霜開始判斷器,使上述冷媒迴路的第1動作切 換為第2動作開始上述除霜運轉; 上述除霜開始判斷器,在結構上,根據第丨動作的經 104684.doc 1272364 或設有第2熱交換器 過時間、或第2熱交換器的結霜量 的庫内溫度,使除霜運轉開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4項 置,其中·· 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冷凍裝 5又啕隊霜結朿判斷器,佶μ &、 使上迷冷媒迴路的第2動作切 換為第1動作結束上述除霜運轉,· 上述除霜結束判斷哭,^:《士 、 πσ 在、、、吉構上,根據第2動作的經 過時間、或副壓縮機的吐ψ 戍们土出冷媒壓力、或流經第2熱交 換器的冷媒温度、或芎古 Α 有第2熱父換器的庫内溫度,使 除霜運轉結束。 104684.doc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257086 | 2004-09-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19577A TW200619577A (en) | 2006-06-16 |
TWI272364B true TWI272364B (en) | 2007-02-01 |
Family
ID=3600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30220A TWI272364B (en) | 2004-09-03 | 2005-09-02 | Freezing apparatus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74523A1 (zh) |
EP (1) | EP1729075A4 (zh) |
CN (1) | CN100390478C (zh) |
AU (1) | AU2005265436A1 (zh) |
TW (1) | TWI272364B (zh) |
WO (1) | WO200602552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87478B1 (ko) * | 2007-03-13 | 2014-04-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압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US20090282860A1 (en) * | 2008-05-15 | 2009-11-19 | Jamelle Shaw | Cold Buffet Food Tray |
CN104011485B (zh) * | 2012-01-24 | 2016-05-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JP5842970B2 (ja) * | 2013-10-29 | 2016-01-1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792057A (zh) * | 2015-04-20 | 2015-07-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JP6337924B2 (ja) * | 2016-06-30 | 2018-06-0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10767906B2 (en) * | 2017-03-02 | 2020-09-08 | Heatcraft Refrigeration Products Llc | Hot gas defrost in a cooling system |
JP2020165585A (ja) * | 2019-03-29 | 2020-10-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用ユニット、熱源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
CN110108068B (zh) * | 2019-05-23 | 2024-05-10 | 百尔制冷(无锡)有限公司 | 并联制冷系统的热气化霜系统及其化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32007A (en) * | 1932-07-05 | 1933-10-24 | Vilter Mfg Co | Refrigerating system |
US1986158A (en) * | 1934-01-24 | 1935-01-01 | Payne Furnace & Supply Company | Valve |
US3150498A (en) * | 1962-03-08 | 1964-09-29 | Ray Winther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frosting refrigeration systems |
US4184341A (en) * | 1978-04-03 | 1980-01-22 | Pet Incorporated | Suction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
US4439997A (en) * | 1981-03-16 | 1984-04-03 | Cantley Robert J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 stage refrigeration systems |
DE3444171A1 (de) * | 1984-12-04 | 1986-06-05 | Fritz Eichenauer GmbH & Co KG, 6744 Kandel | Fuehlereinrichtung zum erkennen von reifniederschlaegen |
US6286322B1 (en) * | 1998-07-31 | 2001-09-11 | Ardco, Inc. | Hot gas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4120081B2 (ja) * | 1999-01-06 | 2008-07-16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6094925A (en) * | 1999-01-29 | 2000-08-01 |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 Crossover warm liquid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4284823B2 (ja) * | 2000-03-31 | 2009-06-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EP1340949A4 (en) * | 2000-12-08 | 2009-08-12 | Daikin Ind Ltd | FRIDGE |
US6637230B2 (en) * | 2001-04-27 | 2003-10-28 | Denso Corporation | Automotive air-conditioner having sub-compressor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 |
JP3742925B2 (ja) * | 2001-06-18 | 2006-02-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DE60233567D1 (de) * | 2001-06-26 | 2009-10-15 | Daikin Ind Ltd | Gefriervorrichtung |
JP3603848B2 (ja) * | 2001-10-23 | 2004-12-2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6775993B2 (en) * | 2002-07-08 | 2004-08-17 | Dube Serge | High-speed defrost refrigeration system |
JP3642335B2 (ja) * | 2003-05-30 | 2005-04-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5011957B2 (ja) * | 2006-09-07 | 2012-08-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05
- 2005-09-02 CN CNB2005800013104A patent/CN1003904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02 AU AU2005265436A patent/AU200526543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9-02 TW TW094130220A patent/TWI27236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9-02 US US10/577,011 patent/US2007007452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9-02 WO PCT/JP2005/016109 patent/WO2006025524A1/ja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09-02 EP EP05781375A patent/EP1729075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5265436A8 (en) | 2008-09-18 |
WO2006025524A1 (ja) | 2006-03-09 |
TW200619577A (en) | 2006-06-16 |
EP1729075A1 (en) | 2006-12-06 |
EP1729075A4 (en) | 2007-02-28 |
US20070074523A1 (en) | 2007-04-05 |
AU2005265436A1 (en) | 2006-05-11 |
CN1898507A (zh) | 2007-01-17 |
CN100390478C (zh) | 2008-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775358B2 (ja) | 冷凍装置 | |
CN106524557B (zh) | 多联机系统及其除霜时的防回液控制方法 | |
TWI314634B (zh) | ||
WO2014091548A1 (ja) | 空調給湯複合システム | |
TWI242630B (en) | Freezing device | |
TW200401094A (en) | Refrigerator | |
TWI289189B (en)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
JP2001056159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3882056B2 (ja) | 冷凍空調装置 | |
TWI272364B (en) | Freezing apparatus | |
JP2011080733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03148820A (ja) | 冷媒回路 | |
CN112728800A (zh) | 空调器 | |
JP4622901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029198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11127775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TWI272366B (en) | Freezing apparatus | |
JP3757983B1 (ja) | 冷凍装置 | |
JP4186399B2 (ja) | 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 |
KR100727840B1 (ko) | 냉동장치 | |
JP2008164200A (ja) | 冷凍装置 | |
CN101275789A (zh) | 冷冻装置 | |
JP2005337666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1403200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S6321447A (ja) | 冷凍サイク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