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4227B - Integration film scheme for copper/low-k interconnect - Google Patents
Integration film scheme for copper/low-k interconnect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234227B TWI234227B TW093111408A TW93111408A TWI234227B TW I234227 B TWI234227 B TW I234227B TW 093111408 A TW093111408 A TW 093111408A TW 93111408 A TW93111408 A TW 93111408A TW I234227 B TWI234227 B TW I23422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ow
- dielectric constant
- dielectric
- constant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9—Insulating materials
- H01L23/53295—Stacked insula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01L23/53228—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the principal metal being copp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特別有關於一種具有多 本發明係有關於半導體元件 層至屬化結構之半導體元件。 先前技術 隨著半導體元件電路密 效地以内連線連結半導體心尺:縮小,為有 圖案化金屬層之層數並縮^ — + V體7C件,必須增加 同層之金屬内連線係以絕緣 、之間的間距。而不 層介電層(ILD)。這些具有叙/、广Λ运分開,其通稱為内 二介層窗或插塞來連接金屬層與下-金 蜀層…u内層介電層(ILD)之絕緣材料常以二氧化矽 形成,其介電常數(dieiectirc constant,k)約為 4·〇 一 4· 5,相較於真空之k值為丨· 〇。 然而’當半導體元件尺寸變小以及封裝密度增加,金 屬線間之間距亦隨之減少。然而,隨著上下層間與同層間 金屬線的間距縮小,其電容隨之成反比增加。因此,希望 T低導線間絕緣材料之介電常數值(k),以減少電容電阻& 時間常數並增加電路的性能,例如:頻率響應。電容電阻 延遲時間(RC delay time)長會對電路訊號傳遞時間^ 不良的影響。 心取 為使絕緣層具有3或更低之介電常數,因此常用 电常數絕緣層為内層介電層。然而 -,丨 械應力及相關特徵較差。通常1電常數之: 第7頁 〇5〇3-A3027〇W(Nl);TSMC2003-0340;Uofung.ptd 1234227 五、發明說明(2) 一 一_ 機械應力越差。因此,d 整合方法中,將產生絕;材料於多層金 致元件^文。 此降低半導體元件之可靠度而導 發明内容 件内ίίΐΐίΚ -本:明的目在於提供-種半導體元 =製造方法,其係提;: :;内層介電層(ILD)包括三或/入多層金屬化結構中。 '中鄭接 < 每層具有不同特^。夕層d之低,'電_f—复材料, 以含-種低介電常數材i電層(ILD) J成不同特性之三或多 ;::【由改變沉積參數 :層(UD)中的各次層可具有"Y數八材料。例如該内 度,揚氏係數a_g,s modu^ 1.常數、密 上,今第供=括形成弟一低介電常數材料4 _ 70件内層 一 h Μ弟一低介電材料至少具有一第一 u n —人層於基底 第二:1電常數材料層於該第-低介電常數::特徵,形成第 一二&介電常數材料層至少具有一 料次層上,該 與該第-材料之特徵不同:t;特徵,而該第 三低介-Ϊ:次層於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1:成第三低 材粗纟1 =吊材料層至少具有一第三材=2 — 人上,該第 ”、寸欲與該第二材料特徵不同。 〃寸徵,且該第三 第8頁 ^234227 五、發明說明(3) 之方:據本發明之另-較佳實施例,— 一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其 一種製作半導體元件 二蝕刻停止層於該基底上,以、具有元件區,形成一第 ^弟一蝕刻停止層上。形成至小一第一内層介電層於 ^介電層以及第一蝕刻停止声二一第—導電區域於第一内 勺生J接基底上之至少-元件i域:f :該第-導電區域電 匕3形成第一低介電常數材上,之第一内層介電層 =Ϊ T成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蝕刻停止層上, 上: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展乐一低介電常數材料 -"電常數材料次層不同之二:具有至少一種與第一 更包括形成第三低介電^ 寸鼓。上述之内声介帝 材料次厚卜—私吊數材料次層於今μ ^,丨%層 „ €上,垓弟三低介電常數 、w弟一低介電常數 弟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不同之大層具有至少一種與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較佳特徵。 ,層包括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 ’半導體元件之内層介 有至少一種第一材料特徵,以及】=該第一低介電材料具 ,成於該第一低介電常數了低介電常數材 數f料次層具有至少-種第而該第二低介電; 4:欲與該弟一材料特徵不@。另外寸欲’其中該第二材料 :::電:料此層於該 介:亥::更包括形成第 …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至:%吊數材料次層上, 且該”材料特徵與該第 種第三材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二η 4寸欲不同。 底,該基底上具有元件乂n:,半導體元件 __"刻停止層形成:;基ΐ $ 9頁 0503-A30270W(N1);TSMC2003-0340:\]〇fm〇 ptd 1234227 五、發明說明(4) 久Γ:—内層介電層覆蓋於診“ — 14 了 ir域形成於第-内層刻停止層上。至 呈梅接Γ:導電區域與基底上H巧第—餘刻停 層覆蓋於第一;電層包舍第一低介二元件區域 電常數材料次電常數㈣次 乂、有至少一鱼第一 μ弟〜低介雷 特徵。接著,第二你;:=&低"電常數材料屉不=电'數 ^ ^ M U -U 一低"包¥數材料次厗毕# 9 同之材料 ::數材料次層上,而該第三低介:f覆盍於該第二低介 -,與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次爲:二數材料次層至少具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優點包^ f之材料特徵。 構及f製造方法,其中該内層介命展,僅—二―多層金屬化結 可提高機械強度。而應用此新式2】匕含低介電材料,並 體元件可改善可靠度以及提升良率屬化内層介電層之半導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 ' 顯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扣欲、和優點能更明 細說明如下: 、 亚配合所附圖式,作詳 實施方式 以製』内層:1 電圖層-較佳實施例 讓止層则…,該㈣亭止 或其他絕緣㈣,並利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化或電襞強物化化 0503 - A30270TWF(N1); TSMC2003 - 0340; Uofung. p t d 第10頁 五、發明說明(5) 學氣相沉積法沉積形成,苴严 p卜Mi run*认面也 具尽度可為20 0- 1 0 0 0 A 。該蝕刻 停止層1 0 4可於圖案化或鈕釗 夕维淡厗r去银-人… 一该内層介電層1 02時保護其下 之絶緣層(未顯不於第1圖,嗜 綠必# 人雨上 明參照第3圖),並可增進與後 、,隽开v成的低;丨電常數材料次; 力。 人層106、108及112間的附著 依據本發明 以上之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〇6、;二電層1〇2包括三層或 層介電層102包括,第一低介 、及112 °其中該内 刻停止綱上,第二低介電常形成㈣ 介電f106上,且至少一第三低介形成於第-於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〇 8上。該^次層1丨2形成 可包括其他額外之低介電常數 介電層102 接著形成-钱刻停止層114於;示)。 刻停止層114可於蝕刻製程時保護該;‘ 上。該蝕 進後續沉積之内層介電層之附著力(未^ ;_丨電層1 02以及增 圖)°此外’該姓刻停止層114可於圖宰W’請參照第3 1 0 2之前或之後沉積。 °亥内層介電層 接著,形成接觸窗於蝕刻停止層丨丨4 102中,並填入導電材料(未顯示於第1圖,往内層介電層 圖)。填入接觸窗之導電插塞包括:鎢、鉋:=照第3 石夕或其他適當之導電材料。而該插塞可包括雜之夕晶 障層,例如其各別為鈦及氮化鈦以改善元件層以及阻 單或雙鑲嵌製程形成溝槽及介層窗於内層介電破。可利用 成長或沉積一導體材料(例如:銅)於該滏“層10 2 ’並 、 僧及介層窗中, 1234227 五、發明說明(6) 乂元成導線及/或通道 每一低介電常數材料次 上層低 第一低 鄰材料層具有—不同之材料6、108以及112至少盘相 的低介電常數⑴及/或密度:k。例如’其可能具有不同 介電材料。在一實施例中,,且可能包括完全不同之低 106(該層鄰接於蝕刻停止層C之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 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08及112之底部)具有較其他 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06之介電當之介電常數。例如, 為2 ? 9 a AM 包吊數約低於2. 8,芝_ 马丨2-2. 5,而弟二低介電材料1〇8 其乾圍大體 約為2· 8或更高,其範圍大體為2 了 -"電材料丨12 :第第-材料次層m之密度約而為以施例 而乐二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〇8以及带89〜12, 次層112之密度大體為丨· 2 —丨.8。 一 -;丨电常數材料 :在其他貫施例中,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屉 氏係數(Young,s modulus)將比第-乃裳-柄曰6之揚 料t細及嶋。例如,第一 之揚氏係數(Young’ s modul us)約為2〇Gpa,而第-^ _ 6 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08及丨12約為l0Gpa或更小及第三 範例中,該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丨〇6之揚氏係$另— (Young’s modulus)約為lOGpa或更小,第二低介電# 料次層108約為l〇-i5Gpa,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1 / 約為5-1〇^&或更小。 {卄-人層112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丨〇 6 _ 第二及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108及112之附著^佳,父 土 lttj
0503-A30270TO(Nl);TSMC2003-0340;Uofung.ptd
第12頁 1234227 五、發明說明(7) 優點疋可改善第一低介電f數材#次層p付著至 之能力 DAdhesion WlU 以 different due 七〇 曰 measurement method· Pls d〇n,t use adhesi〇n " possible·在一貫施例中,該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丨、 及1 較佳為相同材料所構成,其利用一或多個反應 沉積室連續沉積以形成相同材料,其沉積條件係可改變或 調整的。該沉積條件的改變可產生不同材料特徵之低介带 常數材料次層1 〇 6、1 〇 8及1 1 2,例如改變之參數包括:氣 體流速、電源功率標準或氣體種類。此外,其他可改變或 調整之沉積製程參數包括溫度及壓力。在另一實施例中, 每一低介電常數材料層106、108、及η2皆為不同種啷 低阻值材料。 $' 該低阻值材料層1〇6、1〇8及112以低介電常數材料較 佳例如甲基摻雜氧化層(MSQ),甲基摻雜氧化層衍生物= 氫掺雜氧化層(HSQ),氫摻雜氧化層衍生物,氧化物及甲 基摻雜氧化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ρ 0 r 0 g e η )/甲基摻雜氧 化層混成物,氧化物及氫摻雜氧化層混成物,孔洞聚合& (porogen)/氫摻雜氧化層混成物,或其之組合物。此外, 該低阻值材料次層丨〇 6、1 〇 8及11 2可為其他低介電材料, 例如:奈米孔洞的二氧化石夕(n a n 〇 p 0 r〇u s s ^ H c a )、 xerogel、聚四氟乙烯(pTF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或低介電材料例如:由d〇w Chemical 〇f Midland,Michigan 提供之 SiLK、以及由
Allied Signal 〇 f Morristown,New Jersey 提供之
1234227 五、發明說明(8)
Flare、以及由加州聖克拉拉之應用材料公司生產之Bi ack Diamond,而其他低阻值材料亦可被使用。接著,以化學 氣相 >儿積法(C V D )或旋塗式塗佈技術沉積該些次層1 〇 6、 108及112,而其他塗佈方式亦可被使用。該内層介電層 102之沉積厚度以2 〇〇〇-9 0 0 0 A較佳,而此該内層介電層之 厚度亦可為其他範圍。熟悉此技藝人士皆了解該較佳厚度 範圍係一設計上之選擇性,其通常隨元件電路大小的縮小 及製程控制充分改善而減小。 在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中,以低介電質甲基摻雜氧化 層(MSQ)為第一、第二、及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ι〇6、 1 〇 8、1 1 2為例。一基底(未顯示於第j圖;請參考第3圖)放 置於沉積反應沉積室中。沉積之化學物質在第—溫度及第 一氣體流速下引入反應沉積室中一段時間以形成第一低介 電常數材料層106,其介電常數約2· 5,而密度為"。‘接' 著將氣體流速轉變為第二氣體流速以形成第二低介電常數 材=層108,其介電常數約3 · 〇,密度為丨.5。然後再將氣 體机速轉變為第三氣體流速以形成第三低介電 其介電常數約3.3,密度為K7。此外,為達成各層曰 1 08、1 1 2之不同材料特徵,亦可調整其沉積製程參 、w *例如功率大小、導入該沉積反應沉積室之氣體種類、 親度丄及/或壓力,或上述參數之組合。 第2圖顯示符合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另一内層介電層 i。之剖。面圖。該内層介電層20 2包括一蝕刻停止層2〇4, ”可為碳化矽(SiC)、碳氧化矽(SiCO)、碳氮化矽(SiCN)
1234227 五、發明說明(9) 及,\、且口物或其他絕緣材料,並利用化學氣相、> (_電聚化學氣相沉積峨CVD)沉積; 2:1 _ A。其中低介電常數。:積厂;度及約 21 6依編號先後沉籍苦土一蚀/ 心《、2 1 2及 於第2圖中俨干為彳 積低介電常數材料層2 06,並 程參數以於第-低介雷七數料正或3周整一或多個沉積製 第一低介電當激層206上及鄰接處形成 弟一低;丨電吊數材料層2 08 (層數 y取 層208較實施例之第-低介電常數材料層才料 不同材麵…目同材料,該參數例:'°密6度有種 數、附者力及揚氏係數(Young,S modulus)。又:二吊^ 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2〇8可包含二,該第 2 0 6不同之材料。 ” 低;丨電吊數材料層 再修正或調整一或多個沉積製程泉 電常數材料層20 8上及鄰接虛带成楚/數於5亥弟二低介 212(層數(n-n)。第二常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之第入f 電數材料層212較實施例中 之弟-低”電常數材料層2〇8具有 :中 之相同材料,該參數例如:密度Y種不同材料參數 氏係數(Y_g’s modulus)。或者,二“丈附者力及揚 料層⑴可包括與第二低介電常數材;低木'電常數材 接著,再修正或調整一或多個沉9制^ ^之材料。 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2 i 2上及鄰接處形數入以於^第 ^ 或多種不同材料 〇5〇3>A30270TW(Nl);TSMC20〇3.〇34〇;Uofung.ptd 第15頁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0) ' " 一 - 參,之相同材料,該參數例如··密度、介電常數、附著力 ==氏係數(丫011叫、111〇(111;1115)。又或者,第三低介電常 数材料次層2 1 6可包含與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次層2丨不同 之材料。 曰 其中該内層介電層2 0 2之總層數較佳者為三或更多層 者,例如於實施例中可包括五或更多層。接著,於圖案曰化 该内層介電層2 0 2之前或後,可沉積一蝕刻停止層2丨4於最 上層之低介電材料層216上。 弟3圖係圖解说明一具有許多内層介電層如第 3〇2^至第302 g圖所示)之半導體元件3〇〇的剖面圖,在此參 考第1圖描述之内層介電層102及第2圖之内層介電層2〇2以 說明符合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製作。第3圖係說明實施本 發明之部分積體電路。特別是,元件3〇〇包括一基底32〇, 該基底可為單一半導體晶圓,例如為單晶矽晶圓。此外, 3基底3 0 0可包括一形成於埋藏氧化物層上之石夕薄層,例 如一絕緣層上有石夕(silic〇n_〇n insuiat〇r,sqi)之基 底,或其他半導體材料。一元件區域322形成於基底3〇〇 上。而元件區域322包括彼此隔離之第一及第二電晶體, 如圖所示,而元件區域322亦可包括其他元件或電路。在 該基底可有許多元件區域322形成於其上(未顯示)。由於 元件區域3 2 2形成之說明在對於本發明之了解上並非必 需’因此在此予以省略之。 如圖所示,該半導體元件3 〇〇包括形成十層或更多層 堆疊之金屬連線層於元件區域32 2上。金屬連線層連接^
0503-A30270TWF(Nl);TSMC2003-0340;Uofung.ptd 第 16 頁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1) $件區域與該積體電路上之其他電晶體或元件,包括接地 即點及電壓節點。該金屬層亦連接積體電路中不同元件區 域3 2 2之積體電路系統、訊號以及積體電路元件之表面電 壓。 形成一介電層3 24於元件區域32 2上以作為電性絕緣, 而=元件區域形成於基底320中或上並接著產生其他層, 如=屬層3 3 2。該元件區域3 22藉由穿過一蝕刻停止層328 及=電層3 2 4之接觸窗3 2 6以電性連接該元件區域3 2 2。在 ,解之貝施例中’為清楚表示,因此僅顯示一連接至元件 區域之電晶體摻雜區域之接觸窗。本發明之該項技術可應 用於形成多個接觸窗於元件區域322上,其包括連接至其 :摻雜區及兀件區3 2 2之閘極,本發明為清楚說明因此將 ^由圖,中癌略。接著形成第一金屬圖案M2於該元件區域 上^亚藉由接觸窗3 2 6電性耦合該元件區域3 2 2,其中該 弟一金屬圖案332利用介雷爲^ , 電層324電性絕緣其他導、:人刻停止層3 28以及介 衽·一紅, 凡件。该介電層330及324可包 —一乳二、广=雜之石夕玻壤(USG)或低介電材料。 止層3 〇 4 a沉積於該介電層3 3 0上,珠夂老楚1 圖之蝕刻停止層1 〇 4及第2圖之蝕刿疒 ^ 弟 所示,三或多層低介雷當停止層204所述。如圖 形成於蝕刻停止層上3 04a,A = 、3 08a及312a依序 常數材料層丨〇6、m、及丨丨2、°月*可參考第1圖之低介電 層2〇6、2 0 8、及212。鄰接之低:二圖之低介電常數材料 30 8a以含有一不同之材 —)丨電吊數材料層30 6 a、 特域者較佳。相似地,接之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2) 徵者.LI數:料層3〇8a、312a以含有至少-不同之材料特 —或多;一實施例中,該介電層3 0 6a、3〇8a及312a以 儿知反應沉積室連續沉積相同材料者較佳。 全屬電常數材料層3〇6a、3〇8a&312a利用具有所需 製心先窗圖案之微影技術圖案化。例如,在雙鑲嵌 348a。二木化形成介層窗346a,再圖案化形成導線 複數個1人,導線348&可於介層窗圖案化前先圖案化。該 層以安二電常數材料次層3 0 6a、3 0 8a及312a可視為一單 二口木。一導電材料例如銅沉積於圖案化之低介電當 ==:;、3°83及3123中,該多餘之導電材_^^ 、械研磨法由上層之低介電常數材料層3丨2a表面上移 Λ示形成導線3 48&及介層窗3463以電性連接該導 、' ¥線348 &及介層窗346a組成半導體元件300之單層 h化層。在填充導電材料前,可先形成阻障内櫬層 a^ri er 1丨ner )以及晶種層(未顯示)沉積於圖案化 包系數材料層3〇6a、308a及312a上。 一 …”重覆上述製程以形成複數個其他金屬化層,其說明請 對照相關之内層介電層3 0 2b、3〇2c、3〇2d、3〇2e、^ 3〇2g及蝕刻停止層3〇4c、3〇4d、3〇4e、3〇4f及3〇切。雖第 3圖中僅頦不七層内層介電層,但在此亦可為更多或更少 層,且該内層介電層係由三或多層之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3〇6&、3 0 83及312&(如第3圖所示之3〇63 — 3〇62、3〇813曰〇“ 及312a-312g)形成於半導體元件3〇〇上。 在圖案化低介電常數材料層312a、3〇8a及3〇63之前或 0503-A30270TWF(Nl);TSMC2003-0340;Uofun〇.ptd 第18頁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3) ,,沉積該蝕刻停止層3 04於該低介電常數材 表面上。若蝕刻停止層3 04b於圖案化低介雷 312a、3 0 8a及3 0 6a前沉積於該低介電常數材:層之層表 面上則先圖案化蝕刻停止層3〇4b,以形成介層^ " 346a-346g各別電性連接至332及348a〜3 介電常數材㈣312a之表面。 保缦低 接著繼續完成該半導體元件3〇〇製程。沉 止層31 4a於該内層介電層312g上,接著沉積一貝 厚1 f 於該I嶋止層314a上。圖案化一介層窗於該介;:4a 5以ΪΪΓ線3:二丄積一導電材料以填充該介層窗圖 木,儿積另一蝕刻停止層33 6a於該介電層3 34a上, f積一介電層33“於該蝕刻停止層3 3 6a上。藉由圖荦 ,刻停止層3 3 6a及介電層3 3 8&並沉積導電材料於盆中 =,線35Ga。以相同方式沉積其他介電層3川及3邮及 止層3 1 4b及3 3 6b並利用單鑲嵌製程圖案化及埴 =成介層窗及導線3 5 0b。沉積其他蝕刻停止層34〇及絕/ U 342^及344於介電層338b及導線3 5 0 b上,如圖所示。、水 貝鈀例中之介電層334a、338a、334b&338b(其 邛數層介電層用以個別形成金屬圖案3 5 〇 &及3 5 〇匕)以夏、 ^電常數約3.0-4.2之材料較佳。例如,旋塗一無摻雜^ ^(USG)於該基底表面上並圖案化之。在其他實施例 中,亦可使用氟矽玻璃(FSG)或其他具有適當低介電 特徵之常用材料。雖然厚度會依據設計選擇與製程控制文而
第19頁 1234227 五、發明說明(14) " -------------------
改變,但該頂層沉積之厚度範圍〆般以6 0 0 0- 1 5 0 0 0 A 中,圖:示本發明之另-較佳實施例剖面圖。其 i數所示,介層窗⑽形成於第-低介電 於黛 "a及餘刻停止層30 4a中,而導線348a則形成 !常數!料層3〇“及該勒刻停止層312a中。在 蝕列ί二4如第4B圖所示,其中該介層窗4 46形成於 蚀刻仔止層4 〇 4、第—低谷 a 介電常數材料層4。8中材料層40 6、及-第二低 數材料層412中。在另則形成於第三低介電常 該介層窗546形成於餘刻;:;5中,第4C圖所示,其中 次層506、第二低介電常數材:彳4、第-低介電常數材料 材料次層心中及第四低數介材電枓;;層^8、第三低介電常數 線548則形成於第五低介電常電料次層512b中,而導 常數材料層5丨2d中。相同的,=層5 1 2c及第六低介電 窗及導線會形成於一或多#低Ϊ發明之實施例,介層 本發明實施例之優以;:常數材料次層中。 内連線,其提供了具有良好材新的半導體元件多層 電層以減少多層金屬結構中的寻性的低介電常數内層介 明之製造方法所產生之較堅固夕=電容延遲時間。由本發 度,以使本發明實施例之產率二曰内連線層可增進結構強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文善可靠度。 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蓺者各〇上,然其亚非用以 神和範圍内,當可作更動與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 ’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234227
0503-A30270TWF(Nl);TSMC2003-0340;Uofung.ptd 第21頁 1234227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繪示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具有三層 或以上次層内層介電層之剖面圖。 第2圖係繪示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的一種内 層介電層之剖面圖。 第3圖繪示出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具有多 層内層介電層之半導體元件剖面圖。 第4A-4C繪示出符合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之剖面圖。 符號說明 1 0 2〜刻停止層; 104〜内層介電層; 1 0 6、1 0 8、11 2〜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1 1 4〜14刻停止層; 202〜内層介電層; 2 0 4、21 4〜钱刻停止層; 2 0 6、20 8、21 2、21 6〜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3 0 0〜半導體元件; 3 0 2a- 3 0 2g〜内層介電層; 304a-304g〜钱刻停止層; 3 0 6 a- 3 0 6g〜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 3 0 8 a-3 0 8g〜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 312a-312g〜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 314a、3 14b〜蝕刻停止層; 320〜基底; 322〜元件區域;
0503-A30270TO(Nl);TSMC2003-0340;Uofung.ptd 第22頁 Ϊ234227
3 2 8〜接觸窗; 33 2〜第一金屬圖案; 338a 、 338b〜介電層 3 4 2〜絕緣層; 346a-346g〜導線; 350a 、 350b〜導線; 446 448 504 506 508 3 2 4〜介電層; 3 3 0〜|虫刻停止層; 334a、334b〜介電層· 3 3 6 a、3 3 6 b〜蝕刻停 3 4 0〜I虫刻停止層; 每 3 4 4〜絕緣層; 348a-348f〜介層咨· 4 0 4〜钱刻停止層; 4Ub〜弟一低介電常數 4 0 8〜第二低介電當 ^ 4 19筮-你人 $數材料層; 412〜弟二低介電會 包吊數材料声· 介層窗; n 導線; 蝕刻停止層; 第一低介電赍杳 ^ 一#八% 數材料層; 弟一低,丨笔常數材 512a-512d〜第三低人二才十層’ 54 6〜介層窗;低,丨氣常數材料層; 54 8〜導線。
0503-A30270BrF(Nl);TSMC2003-0340;Uofun〇.ptd 弟23頁
Claims (1)
123422,7 ---1¾ 93111408 曰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製造半導體元件 八形成第一低介電常數材:;1電層之方法,包括: ;丨電常數材料至少有一第私θ於基底上,其中該第一低 形士# 弟—材料特徵; 低 /成弟二低介電常數材 ?上’其中該第二低介電常數亥第-低介電常數材料 徵,而該第二低介電常數 j至少有—第二材料特 之特徵不同;以及 材枓之特徵與該第-低介電材料 声上形ί ί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於該第二低介η从 Ζ上’其中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至少有電:數材料 被:而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之特徵與弟二材料特 之特徵不同,其中該第—、二、二,一低介電材料 度、介電常數、附著力或揚氏二數(二,料特徵包括密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V導1^内^ 介電屛夕士、土 _ T守篮7L件内層 (MSQ),甲美許,、^匕^"内層介電層尸包括由甲基摻雜氧化層 4A T基彳乡^乳化層衍生物,氫摻雜氧化屑(Hscn卜 口;:層衍生物、,氧化物及甲基摻雜氧化層日混成物:; 二物(P〇r〇gen)/甲基摻雜氧化層混成物,氧化物及 ,雜氧化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porogen)/氫摻雜氧化^ 混成物’或上述之組合物形成之該第一、第二、 又 % 電常數材料層。 乐一低" 人“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内層 η電層之方法’其中形成該内層介電層包括在一或多個沉 積反應沉積室中連續沉積一相同材料以形成該第一、第匕 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0503-A30270TWFl(Nl).ptc 第24頁 I234227 人 -tS_i31U4〇8 /、、申請專利範圍 介^如申請專利範圍 電層之方法,其中形 乂形成該第一、第二、 八5·如申請專利範圍 二,層之* >去,其中該 ,、 率、或氣體種類。 6·如申請專利範圍 二電層之方法,更包括 夏该第三低介電常數材 二有至少一第四材料特 亥至少一第三材料特徵 7· —種製造半導體 提供一基底,該基 形成一第一餘刻停 形成一第一内層介 再該第一内層介電 —第一導電區域以電性 中 上
,形成該第一内層介 形成一第一低介電 ” 形成一第二低介電 料層上,該第二低介電 ;丨電常數材料層不同之 形成一第三低介電
0503-A30270TWl(Nl).ptc 第1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内層 成該内層介電層包括調整沉積條件 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第4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内層 調整之沉積條件包括氣體流速、電 第1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内層 形成至少一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曰層 料層上,該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 徵,其中該至少一第四材料特徵^ 不同。 元件之方法’包括: 底上具有一元件區域; 止層於該基底上; 電層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層上·、 層與該第一银刻停止層中形成ΐ ΐ 連接該基底上之該元件區/ 電層包括: ^ 常數材料層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層 =數材料層於該第一 常數材料層具有至少—C =料特徵;以及 /、W弟—低 吊數材料層於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 1234227
具有至少一與該第二低 其申該第一、第二、第 附著力或揚氏係數 料層上,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二電常數材料層不同之材料特徵, 一材料特徵包括密度、介電常數、 (Y 〇 u n g s m 〇 d u 1 u s)。 甘如H專利& g第7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 真换二=该内層介電層包括由甲基摻雜氧化層(MSQ),甲 ==雜氧化層衍生物,氫摻雜氧化層(HSQ),氫摻雜氧化 g何生物,氧化物及甲基摻雜氧化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 (P〇rogen)/甲基摻雜氧化層混成物,氧化物及氫摻雜氧化 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p〇r〇gen)/氫摻雜氧化層混成物, 或上述之組合物形成之該第一、第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 料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形成該内層介電層包括在一或多個沉積反應沉積 室中連續沉積一相同材料以形成該第一、第二、第三低介 電常數材料層。 I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其中形成該内層介電層包括調整沉積條件以形成該第 一、第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 方法,其中該調整之沉積條件包栝氣體流速、能量、或氣 體種類。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法,更包括形成至少一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層於該第三低
0503-A30270TWFl(Nl).ptc 第26貢 1234227 人一一---^1^9311140« 、、申請專利範圍 --- ------ "電常數材料声 ^ 不同於該第三‘介電5二f四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至少— 1 3.如申^蚕 吊數材料層之材料特徵。 法,更包括申,專利範圍第7項所遂之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 止層於該第一内層介電層上. 形成至層於該第二餘刻停止層ί:,及 二钕刻停止層中,:$域於該第二内層介電層及該J 電:且其中該第電性,第; 上,成—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層於該第三银刻停止層 形成一第五低介雷 該第五低介電常;低介電常數材 …數材料層不同之材料特::至一與該第四低 形成一第六低介電常t i 料層上,該第六低介電常數第,低介電常數材 介電常數材料層不同之材料特矜7 /、有至少—與該第五低 14· 一種半導體元件 $ 。 一第一低介電常數# f _介電層,包括: 徵、 數材科層,其具有至少-第—材料特 一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數材料層上,該第二低介+心/、沉積於該第一低介電常 料特徵,其中至少—該第:吊數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二材 同;以及 才料特徵與該第一材料特徵不 1 0503-A30270TWFl(Nl).pt 第27頁 1234227 Λ_Ά 修正 曰 案號 9311140R 六、申請專利範圍 意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其沉積於該第二低介電常 料特徵:而至;文】介:常數材料層具有至少一第三材 同,其中該第…第_ - f枓特徵與該第二材料特徵不 I 一、第二材料特徵包括密度、介電當 數'附著力、或揚氏係數(Young,s m〇dulus),"電韦 介電H申Λ專利_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之内層 ^ ”q弟一、第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包括 :基摻雜氧化層(MSQ),甲基摻雜氧化層衍生 =化層(”),氫摻雜氧化層衍生物,氧化物及甲基換 二二=層二成物,孔洞聚合物(p〇r〇gen)/甲基摻雜氧化層 此成物,乳化物及氫摻雜氧化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 (P〇rogen)/氫摻雜氧化層混成物,或上述之組合物。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4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之内層 ! Ξ!粗其t該第一、第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係0為 a 科,在一或多個沉積反應沉積室連續沉積形成。 人I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之内層 二電層,更包括形成至少一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層於該第 三低=電常數材料層上,該第四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至 少:第,料特徵,其中至少一該第四材料特徵丄該至少 一弟三材料特徵不同。 18· —種半導體元件,包括: 一基底,該基底具有元件區域形成於其上; 一第一餘刻停止層形成於該基底上; 弟 内層介電層形成於該第一 |虫刻停止層上;
第28頁 tE 9311140« 1234227 左月 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蝕刻停止:中導:2成於該第-内層介電層以及 底之至少-元件區域:::第-導電區域電性連接該ί 一第一低介電常蠢·;、中该第一内層介電層包括: 上; - 料層形成於該第一蝕刻停止屑 料層上了哕第」:上3材料層形成於該第-低介電常數材 "電j材料層*同之材料特徵;以及 …亥第一低 卜弟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形成於該第二低介I當盔U 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至少-與該第二低 三材料特:::=;;特徵,其中該第-、第二、第 ,v , 括在度、介電常數、附著力、4揚庆在叙 (Young,s modulus)。 -飞% 氏係數 琴繁1一9· Λ中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 ^ 、弟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包括由甲美养雜- & :=払雜虱化層衍生物,氫摻雜氧化層 、曰成物風上,氧化層衍生物,氧化物及甲基摻雜氧化層 ί ί Π 物(porogen) /甲基摻雜氧化層混成物, 匕層混成物,孔洞聚合物(porogen)/氫 b ‘乳化層化成物,或上述之組合物。 々2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 該第一、第二、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係為相同材料,在 一或多個反應沉積室連續沉積形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更包
1 0503-A30270TWFl(Nl).ptc 第29頁 1234227 ---〜93111408 曰 六、申請專利範^ ' ----5:_3^ 材料層上:::::以層形:於該第三低介電常數 低介電2常數村料層不同之層具有至少1該第 更包 中請專利範園第18 3:百%、十、$主、曾 括: 弟18項所述之+導體元件, 第二餘刻停止層 -第二内層介電;::於該内層介電層上 至,丨、^ 、. 化成於該第二蝕刻停,卜® . 夕一弟二導電區域形忐坌—由 ㈢上,以及 蝕刻停止層中,苴中楚7成於该第一内層介電層及第 區域,且其中該第一 2二導電區域電性連接該第一;雷 弟一内層介電層包括: ¥電 上;⑸低’丨電$數材料層形成於該第三蝕刻停止層 料#上第五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形成於該第四低介雷N 枓層上,該第五低介電當金“m g Qs低;丨電常數材 電常ϋ料層不同之材料特:料:;有至少一與第四低介 料層上:兮第二:15:料層形成於該第五低介電常數材 入f A # Μ弟/Ν低;丨電吊數材料層具有至少一 i兮第五π ;丨電吊數材料層不同之材料特徵。 /…亥弟五低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 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一第一楊氏係數(Young’s ㈣u us),其中該第一揚氏係數大於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 料層之第二揚氏係數及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之第三 氏係數。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
0503-A30270TIFl(Nl).ptc 第30頁 1234227 _案號 93111408_年月日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層具有一第一介電常數,其中該第 一介電常數大於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之第二介電常數 及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之第三介電常數。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 該第一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之附著力較該第二低介電常數材 料層及該第三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之附著力大。
0503-A30270TWFl(Nl).ptc 第31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706,156 US7244673B2 (en) | 2003-11-12 | 2003-11-12 | Integration film scheme for copper / low-k interconnec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516699A TW200516699A (en) | 2005-05-16 |
TWI234227B true TWI234227B (en) | 2005-06-11 |
Family
ID=34552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3111408A TWI234227B (en) | 2003-11-12 | 2004-04-23 | Integration film scheme for copper/low-k interconnect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244673B2 (zh) |
CN (2) | CN2765326Y (zh) |
SG (1) | SG121883A1 (zh) |
TW (1) | TWI234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428586A (en) * | 2003-04-08 | 2004-12-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3808866B2 (ja) * | 2003-12-05 | 2006-08-16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装置 |
US7943919B2 (en) * | 2003-12-10 | 2011-05-17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upstanding stylus |
KR100640639B1 (ko) * | 2005-04-19 | 2006-10-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미세콘택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KR100669851B1 (ko) * | 2005-07-12 | 2007-01-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상변화 메모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US7781892B2 (en) * | 2005-12-22 | 2010-08-24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
US20070187828A1 (en) * | 2006-02-14 | 2007-08-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ld layer with intermediate dielectric constant material immediately below silicon dioxide based ild layer |
US7564136B2 (en) * | 2006-02-24 | 2009-07-21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ntegration scheme for Cu/low-k interconnects |
US7453151B2 (en) * | 2006-07-27 | 2008-11-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lateral current carrying capability improvement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
US7723226B2 (en) * | 2007-01-17 | 2010-05-25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Interconnects containing bilayer porous low-k dielectrics using different porogen to structure former ratio |
WO2008127333A1 (en) * | 2007-04-12 | 2008-10-23 | Touchdown Technologies, Inc | Hybrid probe for tes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US7904868B2 (en) * | 2007-10-17 | 2011-03-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tructures including means for lateral current carrying capability improvement 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
US7936072B2 (en) * | 2007-11-12 | 2011-05-03 |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dual damascene structure |
US9029260B2 (en) * | 2011-06-16 | 2015-05-12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Gap filling method for dual damascene process |
US8710660B2 (en) | 2012-07-20 | 2014-04-29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Hybrid interconnect scheme including aluminum metal line in low-k dielectric |
US9165822B2 (en) * | 2013-03-11 | 2015-10-20 |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
JP6206096B2 (ja) * | 2013-10-31 | 2017-10-0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3871963A (zh) * | 2014-02-21 | 2014-06-18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介电常数薄膜的成膜方法 |
KR102460075B1 (ko) | 2016-01-27 | 2022-10-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US10685876B2 (en) * | 2018-09-18 | 2020-06-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Liner and cap structures for reducing local interconnect vertical resistance without compromising reliability |
US20220415555A1 (en) * | 2021-06-25 | 2022-12-29 | Intel Corporation | Inductor and transform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hybrid bonding technolog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63960A (ja) | 1988-12-16 | 1990-06-25 | Toshiba Corp | 半導体装置 |
US5372969A (en) | 1991-12-31 | 1994-12-13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Low-RC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for high-performance integrated circuits |
JPH05235184A (ja) | 1992-02-26 | 1993-09-10 | Nec Corp | 半導体装置の多層配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US5486493A (en) | 1994-02-25 | 1996-01-23 | Jeng; Shin-Puu | Planarized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scheme with embedded low-dielectric constant insulators |
US5798568A (en) | 1996-08-26 | 1998-08-25 | Motorola, Inc. |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with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JPH10163317A (ja) * | 1996-11-28 | 1998-06-1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981374A (en) | 1997-04-29 | 1999-1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ub-half-micron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 thereof |
US6124198A (en) | 1998-04-22 | 2000-09-26 | Cvc, Inc. | Ultra high-speed chip interconnect using free-space dielectrics |
US6261944B1 (en) | 1998-11-24 | 2001-07-17 | Vanti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high reliability passivation overlying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 |
US6075293A (en) | 1999-03-05 | 2000-06-13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multi-layer metal interconnect structure |
US6770975B2 (en) * | 1999-06-09 | 2004-08-03 | Alliedsignal Inc. |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multiple low dielectric-constant inter-metal dielectrics |
TW455948B (en) * | 1999-09-13 | 2001-09-21 | Motorola Inc | Process for etching an insulating layer and form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
JP2001338978A (ja) | 2000-05-25 | 2001-12-07 | Hitachi Ltd |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A2421799A1 (en) * | 2000-09-18 | 2002-03-21 | Acm Research, Inc. | Integrating metal with ultra low-k dielectrics |
CN1201377C (zh) * | 2001-03-29 | 2005-05-11 |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金属介电层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
JP4088120B2 (ja) * | 2002-08-12 | 2008-05-21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半導体装置 |
US20040251549A1 (en) * | 2003-06-11 | 2004-12-16 | Tai-Chun Huang | Hybrid copper/low k dielectric interconnect integ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2003
- 2003-11-12 US US10/706,156 patent/US724467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4-23 TW TW093111408A patent/TWI23422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5-04 SG SG200402383A patent/SG121883A1/en unknown
- 2004-11-12 CN CNU2004200096773U patent/CN276532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1-12 CN CNB2004100903796A patent/CN132467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098896A1 (en) | 2005-05-12 |
US7244673B2 (en) | 2007-07-17 |
CN2765326Y (zh) | 2006-03-15 |
TW200516699A (en) | 2005-05-16 |
SG121883A1 (en) | 2006-05-26 |
CN1627498A (zh) | 2005-06-15 |
CN1324678C (zh) | 2007-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234227B (en) | Integration film scheme for copper/low-k interconnect | |
TWI228790B (en) | Integrated circuit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ical device | |
TWI247408B (en) | Stable metal structure with tungsten plug | |
TW515099B (en) | Stacked structure for parallel capacito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 |
US10199325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20030077284A (ko) | 금속-절연체-금속 캐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장치 및 그제조방법 | |
CN101647075A (zh) | 具有电流密度增强层的薄膜电阻 | |
TW587306B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ow-resistance dual damascene via | |
JP2005175491A (ja) | 金属−絶縁体−金属キャパシタを含む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232523B (en) | Damascene process and structure thereof | |
JP4938222B2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2020505770A5 (zh) | ||
TW200818466A (en) | Metal-oxide-metal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capacitive coupling area | |
TW200406853A (en) | Silicon-rich oxide for copper damascene interconnect incorporating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dielectrics | |
CN102768985A (zh) | 一种带有空气间隙的大马士革制造方法 | |
CN100485920C (zh) | 具有双层硅碳化合物阻挡层的集成电路 | |
KR100789580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형성방법 | |
US20090072402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KR102629890B1 (ko) | 정전용량 향상 및 조절 가능한 실리콘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KR100467783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형성방법 | |
TW507326B (en) | Interconnect structure with cap layer on inter-metal layer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 |
CN100394545C (zh) | 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 |
JP2004172337A (ja) |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0440467B1 (ko) |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배선 적층구조 형성 방법 | |
WO2002003458A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