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73485B -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water-absorbent resin - Google Patent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water-absorbent resin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73485B TW473485B TW087119036A TW87119036A TW473485B TW 473485 B TW473485 B TW 473485B TW 087119036 A TW087119036 A TW 087119036A TW 87119036 A TW87119036 A TW 87119036A TW 473485 B TW473485 B TW 4734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absorbent resin
- polymerization
- item
- patent applica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04—Acids; Metal salts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 ) · 本發明係關於吸水性樹脂的製'造方法,更具體而言, 爲關於使含有親水性單體的水溶液以靜態聚合方式|製造吸 水性樹脂的方法。 近年來,在衛生材料等領域,如紙尿布、生理用衛生 棉和失禁用墊,廣泛地使用吸水性樹脂作爲吸收體液的材 料。 可作爲上述吸水性樹脂的有下列材料:例如:部分中 和的聚丙烯酸的交聯產物、澱粉-丙烯腈接枝聚合物的水 解產物、澱粉-丙烯酸接枝聚合物的中和產物、乙酸乙烯 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皂化產物、丙烯腈共聚物或丙烯胺 共聚物的水解產物或其交聯產物、陽離子單體的交聯產物 〇 製造這些吸水性樹脂的方法,一般可以採用攪拌含有 以丙烯酸或其鹽爲主要組成分之親水性單體的水溶液,以 進行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對攪拌聚合,由於進行聚合時,聚合過程產生的水凝 膠聚合物被攪成小片,與濃縮的設備比較下,其具有除去 聚合反應熱將聚合反應最高溫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下進行聚 合反應之優點。但是,由于攪拌的剪切力切斷了分子鏈, 難以提高分子量,交聯結構的網絡易於陷入混亂的問題。 與此相比,於 JP-A-62 — 156102、JP-A - 01-126310' JP-A-03-174414、JP-A-04-175319、 J P — A — 〇 4 — 2 3 6 2 0 3等中提出之無攪拌的單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4 ·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 ) 水溶液之靜態聚合方法,無上述贤題而可獲得吸水性樹脂 〇 但是,在過去之靜態水溶液聚合中,由於不能控制聚 合溫度,聚合體系之最高到達溫度超過1 1 0 °c。所以, 對吸水性樹脂來說因不需要的水溶性組分的增加,而僅能 獲得物理性能較差的吸水性樹脂。或者,爲了控制最高到 達溫度,就必須降低單體水溶液的濃度,或增稠單體水溶 液,因此不得不採用低生產率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問題並提供可在靜態水溶液 聚合中控制聚合反應溫度的生產方法,該方法可以高生產 率獲得品質優良的吸水性樹脂。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發明人考慮到不能控制靜態水溶液聚合中聚合反應 溫度的原因,而攪拌聚合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便竭盡全 力硏究。結果,發現在攪拌聚合中吸水性樹脂的表面積變 大,大量的聚合熱被蒸發潛熱帶走,因此聚合反應溫度很 自然地得到控制。本發明人認爲,並用在靜態聚合中同樣 應該採用自聚合體系接觸面的熱傳導的冷卻,與自溶劑從 聚合體系蒸發引起的蒸發潛熱的冷卻,充分移除聚合反應 熱,由此完成了本發明。 爲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有下列結構。 (1 ) 一種使含有厚度爲1 0 — 5 Omm的親水性單體的 水溶液以靜態聚合方式製造吸水性樹脂的方法,其 . 特徵爲並用熱傳導熱所引起的冷卻與蒸發潛熱所引 起的冷卻,以除去聚合熱的方式,使聚合反應體系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 X 297公釐)_ 5 -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3 ) . '之最高到達溫度控制在6 (T — 9 5°C的範圍內之製 造方法β (2) —種使含有厚度爲1 0 — 50mm的親水性單體的 水溶液以靜態聚合方式製造吸水性樹脂的方法,其 特徵爲並用熱傳導熱所引起的冷卻與蒸發潛熱所引 起的冷卻,以除去聚合熱的方式,自包含親水性單 體之水溶液經過聚合反應體系之最高到達溫度的含 水凝膠聚合物之固體含量的增加量控制在0 . 2 -1 0重量%的範圍者。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於本發明的親水性單體,只要該單體能在聚合中成爲 吸水性樹脂,不特別限定,其例子包括陰離子不飽和單體 和其鹽,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乙烯基磺酸、 苯乙烯磺酸、2 —(甲基)丙烯醯胺基一 2 —甲基丙烷磺 酸、2_ (甲基)丙烯醯基乙烷磺酸、2 —(甲基)丙烯 醯基丙烷磺酸;包括親水性基團的非離子不飽和單體,如 丙烯醯胺、甲基丙烯醯胺、N —乙基(甲基)丙烯醯胺、 N~正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 —異丙基(甲基)丙烯 醯胺、N,N —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甲基)丙烯 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氧基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 酯、乙烯基吡啶、N -乙烯基吡略烷酮、N —丙烯醯基吡 啶和N -丙烯醯基毗咯烷;和陽離子不飽和單體,如(甲 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 一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 -6-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4 ) 丙酯、~N,N —二甲基氨基丙基C甲基)丙烯醯胺和其季 銨鹽。可以使用一種這樣的單體,或兩種或多種這樣的單 體。 其中,使用丙烯酸或其鹽作爲主要的組分爲最佳,丙 烯酸或其鹽以外的其他單體的使用量爲全部單體量的0 -5 0复耳%未滿爲佳’其中以0 — 3 0莫耳%爲最佳。 親水性單體水溶液的濃度一般可在很寬的範圍內變化 ,但選在1 0 - 6 0重量%爲佳,選2 0 — 5 0重量%更 佳,最好是2Ό - 4 5重量%。當濃度低於1 〇重量%時 ,生產率低,聚合率不易增加,增加未反應的單體。當濃 度超過6 0重量%時,很難控制靜態聚合中的聚合反應溫 度,所得的吸水性樹脂的吸收能力和/或水溶性變差。 在進行聚合反應時,可以加入下列材料:如澱粉-纖 維素、澱粉-纖維素衍生物、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鹽) 和聚丙烯酸(鹽)的交聯產物之親水性聚合物,或如次磷 酸(鹽)等之鏈轉移劑。 本發明中,具有交聯結構的吸水性樹脂較佳。可舉出 不使用交聯劑的自交聯型結構或有兩個或多個可聚合的不 飽和基團或兩個或多個反應活性基團的內交聯劑的共聚或 反應型的結構之例子。一種是具有親水性不飽和單體裡將 內交聯劑共聚或反應之交聯結構的吸水性樹脂。 這樣的內交聯劑的具體例子包括:Ν,Ν’ 一亞甲基 二(甲基)丙烯醯胺、(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 7 ·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5 ) 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甘 油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環氧 乙烷變性的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 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氰尿酸三烯丙基酯、異氰尿酸三烯丙基酯、磷酸三烯丙基 酯、三烯丙基胺、聚(甲基)烯丙基氧基烷烴、(聚)乙 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乙二醇、聚乙二 醇、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乙二胺、聚乙烯亞胺、( 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這些內交聯劑可以單獨使用, 或相互組合使用。 內交聯劑的用量爲在上述單體組分的0.〇〇5—3 莫耳%的範圍爲佳,0 . 01 — 1 . 5莫耳%更佳。當內 交聯劑量太小時,吸收速度易於下降。相反地當內交聯劑 量太大時,吸收倍率有下降之傾向。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而且在進行聚合反應時,可以使用下列物質:如過硫 酸鉀、過硫酸銨、過硫酸鈉、t - 丁基氫過氧化物、過氧 化氫、2,2’ 一偶氮二(2—甲咪基丙烷)二鹽酸鹽等 之自由基聚合引發劑;如紫外光和電子束等之活化能束。 在使用能氧化的自由基聚合反應引發劑時,結合使用如亞 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鐵和L抗壞血酸之還原劑, 可以進行氧化還原聚合反應。這些聚合反應引發劑的用量 —般在0 . 001-2莫耳%範圍,〇 . 01 - 〇 . 5莫 耳%爲佳。聚合反應引發劑和活化能束可以並用。 尤其是結合偶氮化合物、無機過氧化物、還原劑和過 -8-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纸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衽印製 A7 B7五、發明説明(6 ) 氧化氫等4種,可以獲得具有優良·吸收性的吸水性樹脂。 在這種情況下,無機過氧化物不包括過氧化氫。因爲偶氮 化合物是熱裂解型聚合反應引發劑,在聚合體系溫度上升 至一定溫度或更高時起作用。而無機過氧化物和過氧化氫 都是可氧化的聚合反應引發劑,它們在與還原劑組合使用 時起氧化還原引發劑的作用,單獨使用時作爲熱裂解型引 發劑。氧化還原引發劑主要在聚合反應最初階段的低溫區 發揮作用。如果使用無機過氧化物,可以降低聚合反應後 殘留的單體量__。 上述偶氮化合物的例子包括:2,2’ _偶氮二(N ,N / -二亞甲基異丁基胺)二氯化氫、2,2 偶氮 二(2 -甲咪基丙烷)二氯化氫、2,2 偶氮二(N ,N^ —二亞甲基異丁基胺)、4,4 # —偶氮二(4 一 氰基戊酸)和偶氮二異丁腈。上述無機過氧化物的例子包 括過硫酸鈉、過硫酸鉀和過硫酸銨。上述還原劑的例子包 括鹼金屬亞硫酸鹽、鹼金屬亞硫酸氫鹽、亞硫酸銨、亞硫 酸氫銨、抗壞血酸和異抗壞血酸。2,2 # —偶氮二(2 -甲咪基丙烷)二氯化氫、過硫酸鈉、L 一抗壞血酸和過 氧化氫之組合爲佳。 上述聚合反應引發劑的用量,相對于上述單體組分, 對偶氮化合物優選在0.001—0.1莫耳%範圍,對 無機過氧化物在0 . 001 — 0 . 1莫耳%範圍,對還原 劑爲0 . 000 1 — 0 . 0 1莫耳%,對過氧化氫優選在 0 . 001 — 0 · 0 1莫耳%範圍爲佳。爲降低聚合反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7〇~.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7 ) . · 後殘留單體量,無機過氧化物和遯氧化氫的總量最好大於 還原劑量。 加入上述四類聚合反應引發劑的順序,最好是最後加 入過氧化氫。在加入其它聚合反應引發劑之前加入過氧化 氫時,不僅會使聚合反應變得不穩定,而且不能獲得具有 穩定物理性能的產物,因此僅能製得性能很低的吸水性樹 脂。 可以適當選擇聚合引發溫度,聚合引發溫度一般在0 -5 0 °C範圍,以10 — 40 °C爲佳,15 — 30 °C更佳 〇 聚合反應體系可達到的最高溫度優選在6 0 - 9 5 °C 範圍,70-90 °C爲佳,75 — 90 °C更佳。當溫度低 於6 0 °C時,獲得的吸水性樹脂的吸收能力變小,或者未 反應單體量變大。另一方面,當溫度超過9 5 °C時,獲得 的吸水性樹脂的水溶性含量變大,這並不可取。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聚合反應體系的溫差(主要是各厚度方向的溫差,尤 其是靠近最高達到溫度的區域中的溫差)選在3 0°C內爲 佳,選在2 5 °C內更佳。當聚合反應體系的溫差太大時, 製得的吸水性樹脂的質量在不同位置均不同,因此不僅物 理性能不穩定,而且整體質量均變差。 通過採用自聚合反應體系的接觸面上熱傳導所引起的 冷卻與,主要自聚合反應體系蒸發水分等溶媒而使蒸發潛 熱的冷卻,可以除去聚合反應中涉及的聚合反應熱。本發 明中,並用自蒸發潛熱所引起的冷卻和自熱傳導所引起的 -1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8 ) 冷卻爲重點,通過這樣的結合使用―,可以控制聚合反應溫 度,並同時使聚合反應體系中因不同位置引起的溫度偏差 到達最小。因此,可以穩定地獲得具有高吸收能力和低水 溶性含量的吸水性樹脂。 自蒸發潛熱所引起的冷卻主要通過從聚合反應體系( 單體水溶液以及/或水凝膠聚合物)蒸發水,除去自聚合 反應體系產生的熱。水的蒸發量在單體水溶液的0 . 5 -1 0重量%範圍爲佳,1 — 5重量%更佳。當水的蒸發量 小於0 · 5重量%時,不能完全控制聚合反應體系的溫度 ,最高達到溫度會變得很高,水溶性含量增加。另一方面 ,當水蒸發量超過1 0重量%時,獲得的吸水性樹脂的吸 收能力有變小的傾向。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此,水、單體從單體水溶液以及/或水凝膠聚合物 的蒸發量,如以下求得。在此,對於加入的單體水溶液量 (X公斤),從聚合反應開始直到經過最高達到溫度後聚 合反應體系以生成的水凝膠聚合物產物分離出來時,從聚 合反應體系蒸發的物質(Y公斤)之比値,即1 0 0Y/ x(重量%)。在連續聚合反應情況,可以確定單位時間 的各量。 另一方面,固體含量的增加與上述蒸發量成正比。本 發明中,按下述測定固體含量的增加: (1 )聚合反應體系達到最高可達溫度後,測定製得的水 凝膠聚合物的固體含量(A重量% )。測定該固體含量的 方法爲,將該水凝膠聚合物粉碎成粒度爲2 mm以下的顆 -11 -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___B7 _五、發明説明(9 ) . 粒,然後將其中2 - 3 g (W〇 g-)粒狀聚合物放入一個 直徑5 cm的鋁杯(W1 g)中,使杯子在1 80°C無風 乾燥器中保持5小時,再測定杯子重量(W2克)。則固 體含量 A=l〇〇(W2— Wl)/W〇。 (2 )隨後測定在親水性單體的水溶液中親水性單體的濃 度與上述測定的A重量%的之差。即A_B (重量%)就 是固體含量的增加。本發明中有效地.採用自蒸發潛熱所引 起的冷卻,’固體含量的增加在〇.2—10重量%範圍爲 佳,在0 . 3 — 5重量%更佳,最佳的爲0 . 5 — 5重量 %。當固體含量的增加小於0 · 2重量%時,不能充分控 制聚合反應體系的溫度,達到的最高溫度變高,水溶性含 量變大。另一方面,當固體含量的增加大於1 0重量%時 ,制得的吸水性樹脂的吸收能力會變小。 本發明採用能使聚合反應體系爲密封的聚合反應設備 進行靜態聚合爲佳。在使用上述設備排出空氣的狀態下, 在預定環境下可以增壓或減壓進行聚合反應。這樣情況下 ,作爲除去蒸發潛熱的操作,以3 0 c m/分鐘以上的流 速將惰性氣體導入聚合反應體系的上部爲佳。更佳在3 0 一 6000cm/分鐘的範圍,50 — 3000cm/分 鐘的範圍爲最佳。導入量小於3 0 c m/分鐘會導致冷卻 不充分,增加獲得的吸水劑樹脂中水溶性含量。常規方法 中有時也在氮氣流下進行聚合反應。但是其目的是防止單 體中溶解氧量的增加,因此導入量最大約爲2 0 c m/分 鐘。與之相比,大大超過此値的流速對通過蒸發潛熱,而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 X 297公釐)_ ] 2 -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〇 ) 積極地控制聚合反應體系的溫度是-非常必要的。流入聚合 反應體系上部的惰性氣體的濕度優選爲8 0%以下爲佳, 更佳選5 0%以下。惰性氣體的例子包括氮氣、氬、氦、 碳酸氣體和過熱蒸汽。因爲在聚合反應體系溫度達到4 0 °匚以上時才大量產生聚合反應熱,最爲蒸發潛熱除去聚合 反應熱之目的,在聚合反應體系溫度達到4 0°C以上時通 入即可。但是,在低於該溫度的聚合反應體系中爲降低溶 解氧量目的而不可避免導入惰性氣體。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作爲排出蒸發潛熱的另一種操作,使水蒸汽在與聚合 反應體系接觸的環境氣體中凝結爲佳。通過用環境氣體冷 卻接觸面可以達到這點。可以用環境氣體冷卻聚合反應器 的接觸面,或抽吸環境氣體,可以將通過冷卻塔除去了冷 凝水的氣體再回到聚合反應器,使其與新鮮氣體混合,然 後循環該混合物。另外,因爲該冷凝水是親水性單體的水 溶液,它不僅含有水,而且含有親水性單體,所以至少部 分(例如,5重量%以上)冷凝水可以循環到包括親水性 單體的起始水溶液中。通過使聚合反應體系降壓(至 7 6 OmmH以下)也可以排出蒸發潛熱。 爲能有效地自熱傳導進行冷卻,將與聚合反應體系的 接觸面的溫度設定在0 — 3 0°C爲佳。當該溫度低於0°C 時,需要爲達到該溫度的必須方法,並不切實際。當上述 溫度超過3 0°C時,不能充分進行藉熱傳導除去聚合反應 熱。 自熱傳導的冷卻與自蒸發潛熱的冷卻之間的比値沒有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〇><297公嫠)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1) 特別6限制。但是2 0 — 6 0%时聚合反應熱通過蒸發潛 熱除去爲佳。 聚合反應體系的厚度(親水性單體水溶液的液體高度 )在1 0 — 5 〇mm範圍,在1 0 — 4 〇mm範圍爲佳, 在1 5 _ 3 5mm範圍更佳。當聚合反應體系厚度小於 1 0mm時,生產率較低。當處於這樣的厚度時,還可以 僅通過熱傳導的冷卻,不需採用蒸發潛熱就可以將聚合反 應體系溫度控制在要求的範圍。另一方面,當聚合反應體 系厚度超過5 0 mm時,很難控制聚合反應體系溫度,使 達到的最高溫度超過9 5 °C,獲得水溶性含量增加的吸水 性樹脂。 本發明中,通過靜態聚合進行聚合反應。靜態聚合即 從聚合反應開始到聚合反應體系因聚合反應熱而達到最高 可達溫度止,在基本上沒有攪拌下進行的聚合反應。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對使用靜態聚合中的聚合設備,只要該設備能加熱和 /或冷卻聚合反應體系的接觸面,並具有供溶劑從聚合反 應體系蒸發的空間,即沒有特別的限制。這樣的聚合反應 設備的例子包括:可以從帶式運輸機下面進行加熱和/或 冷卻的帶式運輸機型聚合反應設備;可以從板的一面進行 加熱和/或冷卻的熱交換板型聚合反應設備;可以從周圍 的壁進行加熱和/或冷卻的離心薄膜型交換反應設備。 聚合反應設備的材料的例子包括:不銹鋼、合成樹脂 和陶瓷,雖不限於這些,因爲不銹鋼具有優良的耐用性和 熱轉移能力故爲優良之選擇。 -1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____B7__ 五、發明説明(12 ) 本發明中,如果需要,可提供熟化步驟,該步驟中, 當聚合反應體系達到最高可達溫度後,熱轉移面溫度上升 到5 0°C以上,水凝膠聚合物被隔熱和/或加熱*通過使 水凝膠聚合物在3 0 — 9 5 °C範圍凝固1 0分鐘至1 0小 時保持之熟化步驟,在4 0 — 9 0 °C範圍保持2 0分鐘至 5小時保持之該熟化步驟爲佳。通過提供上述熟化步驟, 可以減少未反應單體的量。 通過上述聚合反應獲得的水凝膠聚合物因乾燥而粉碎 ,而獲得平均。粒度約1 一 1 Omm的顆粒狀水凝膠聚合物 (粒化凝膠)。 .. 對按照上述方法將凝膠粉碎的設備,只要該設備能夠 將塊狀或片形水凝膠聚合物粉碎製成預定粒度的顆粒,即 沒有特別的限制,其例子包括:絞肉機(由Hiraga Kosakusho & Co. Ltd.等制造)、捏合機、粉碎機(如切磨 機、切碎機)和有切刀刃的縱斷機。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要乾燥上述粉碎的凝膠,可以使用常規的乾燥機器和 加熱爐。例如可使用下列設備:薄型攪拌乾燥設備、迴轉 乾燥設備、圓盤式乾燥設備、流動層乾燥設備、空氣流乾 燥設備和紅外線乾燥設備。此時,乾燥溫度選在4 0 _ 2 50 °C範圍爲佳,選在9 0 — 200 t:範圍更佳,在 1 20 — 1 80 °C範圍最佳。乾燥時間一般選在1一 1 80分鐘爲佳,選在1 0_1 20分鐘更佳。按照此方 法獲得的乾燥後產品的固體含量,按與上述水凝膠聚合物 固體含量相同的方法測定,一般爲70_1 00重量%, -15-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橾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13 ) . 較好的爲80—98重量%。 一 通過上述乾燥獲得的乾燥產物本身可以用作吸水性樹 脂,但要進一步粉碎和分級後用作預定粒度的顆粒狀吸水 性樹脂。此時,粒子大小一般在1 0 /zm至5 mm範圍, 較好的在1 0 0 "m至1mm範圍。根據用途而不同,平 均粒徑一般在100-1000mm範圍,最好在150 一800mm範圍。 還可以對上述顆粒狀吸水劑樹脂表面的鄰近區進行交 聯處理,通過這樣處理可獲得在一定裝載量下具有高的吸 收能力的吸水性樹脂。對表面交聯處理,可以使甩能與吸 水劑樹脂具有的官能團(如羧基)反應的交聯劑。列舉在 這類用途中使用的常用交聯劑。 作爲表面交聯劑,列出下列物質:多元醇化合物,如 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三甘醇、四甘醇、聚乙二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 ,3 —丙二醇、二丙二醇、2,2,4 —三甲基一 1 , 3 —戊二醇、聚丙二醇、甘油、聚丙三醇、2 —丁烯一1 ,4-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 —己二醇、1 ’ 2 —環己烷二甲醇、1 ,2—環己醇 '三 羥甲基丙烷、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聚氧丙烯、.氧乙烯一 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季戊四醇和山梨糖醇:多價環氧化合 物,如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烯二縮水甘油醚、甘油 聚縮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縮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縮水甘油 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和縮水 甘油;多價胺化合物和其無機鹽和有機鹽(如氮雜環丁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16 473485 Α7 Β7 五、發明説明(14) 烯鹽:Γ,如乙二胺、二亞乙基三胺、三亞乙基四胺、四亞 乙基五胺、五亞乙基六胺和聚乙烯亞胺;多價異氰酸醋化 合物,如2,4 一甲苯二異氰酸酯和1 ’ 6 —己二異氰酸 酯;多價哼唑啉化合物,如1,2 —亞乙基雙哼唑啉;碳 酸亞烷酯化合物,如1 ’ 3 —二氧戊環一 2 —酮、4 一甲 基一1,3 —二氧戊環一 2 —酮、4 ’ 5 —二甲基一1, 3 —二氧戊環一2 —酮、4 ’ 4 ’ 一二甲基一1 ’ 3 -一 氧戊環—2 —酮、4 —乙基_1 ’ 3 —二氧戊環—2 —酮 、4 -羥基甲基—1,3-二氧戊環—2 —酮、1 ’ 3-二噁烷—2 —酮、4 一甲基—1,3 -二噁烷—-2-酮、 4,6-二甲基一1,3—二噁烷一 2 —酮和1,3 -dioxopan-2-one :鹵代環氧化物和其多價胺加成物(如 Hercules生產的Kymene :註冊商標),如表氯醇、表溴醇 和α -甲基表氯醇;多價金屬化合物’如鋅、鈣、鎂、鋁 、鐵和锆的氫氧化物和氯化物。其中較佳爲多元醇化合物 、多價環氧化合物、多價胺化合物和其鹽、碳酸亞烷酯化 合物。這些表面交聯劑可以單獨使用’或二種並用亦可。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表面交聯劑量爲,每1 0 0份吸水劑樹脂,較佳 0 . 01 — 10重量份,更佳爲0 . 5 — 5重量份的表面 交聯劑。 對熱處理使表面交聯劑與吸水性樹脂反應,可以使用 常規的乾燥設備和加熱爐。例如可使用下列設備:薄型攪 拌乾燥設備、迴轉乾燥設備、.圓盤式乾燥設備、流動層乾 燥設備、空氣流乾燥設備和紅外乾燥設備。在這樣的情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X297公釐)-17- 473485 A7 ___B7__ 五、發明説明(15 ) . 下,_處理溫度在40-250 °CT範圍爲佳,選在90-2 3 0 °C範圍更佳,最好在1 2 0 — 2 2 0 °C。熱處理時 間一般在1 一 120分鐘爲佳,10 — 60分鐘更佳。 圖1是根據本發明生產吸水性樹脂的製造方法的一個 例子的流程圖,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原料(包括親水性單 體的水溶液)在反應器中靜態聚合形成水凝膠聚合物。該 方法中,通入惰性氣體以帶走蒸發潛熱,包括蒸發溶劑( 如水)和親水性單體的冷凝水與排出的氣體分離,然後循 環到原料,其餘的氣體作爲惰性氣體循環爲佳。將製得的 水凝膠聚合物粉碎,形成粒狀凝膠,用乾燥設備乾燥,如 果需要,進一步在粉碎,並分級形成顆粒的吸水性樹脂( 產品)。 由以下之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不 受下列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中,由下列方法測定吸收能力和水溶性含量。 另外,除非特別指出,%表示重量%和份表示重量份。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吸收能力 將約0.2g吸水性樹脂均勻放入一個不織布的袋子 (60mmx60mm)中,然後浸入人造尿(包括 0 . 200%硫酸鈉、〇 . 200%氯化鉀、0 . 〇5〇 %氯化鎂六水合物、0 . 0 2 5%氯化鈣二水合物、 〇 · 085%磷酸二氫銨、0 . 015%磷酸氫二銨、 99.425%去離子水)。60分鐘後,取出袋子,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6 ) 離心機在2 5 0 G下3分鐘去除水後,測定袋子的重量 W 1 ( g )。不使用吸水性樹脂下重復同樣的操作,測定 此時袋子的重量w〇 (g)。根據下面公式,由W1和 W0計算吸收能力(g/g)。 吸收能力(g/g) = (W1 (g) — WO (g)) /吸水性樹脂重量(g) 水溶性含量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首先,將0.5g吸水性樹脂分散在lOOOg去離 子水中,攪拌3小時後用濾紙過濾。隨後,將5 Ό g所獲 得的物質放入1 0 0 m 1燒杯中,然後在濾液中加入1 ml之0.1N氫氧化鈉水溶液、l〇ml之N/200 甲基乙二醇殼聚糖水溶液和4滴0 . 1 %甲苯胺藍水溶液 。之後,用N / 4 0 0的聚乙烯基硫酸鉀水溶液對燒杯中 水溶性聚合物組分量(水溶性含量)進行膠態滴定。當溶 液顏色由藍色變爲紫紅色時認作滴定終點,測量滴定量A (m 1 )。用5 0 g去離子水代替5 0 g濾液進行同樣的 操作’測量的滴定量B (m 1 )作爲空白。然後根據下面 公式,由滴定量A、B和吸水性樹脂的構成單體的平均分 子量C計算水溶性含量。 水溶性含量(重量%) = (B — A) x〇 . 〇lxc 實施例1 首先’充分攪拌作爲單體的1 7 3 g丙烯酸和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__:_B7_ 五、發明説明(17 ) 1 4 2 4 g 3 7%丙烯酸鈉水溶液、作爲交聯劑的 .1 . 3 3 g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爲4 7 8 ) 和388g水,5製備一水溶液》將獲得的水溶液放入一 個長3 2 OmmX寬2 2 Ommx高5_〇mm的不銹鋼容 器中,該容器內表面塗滿特氟龍。此時含水液體厚度爲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 5 mm。在不銹鋼容器上部用聚乙烯薄膜密封該容器, 該容器有氮氣進口、排氣出口和聚合反應引發劑注入口, 然後將該容器浸入3 0°C水浴。在含水液體中通入氮氣, 從含水液體中除去溶解氧,同時將含水液體溫度調至3 0 °C之後,在容器長度方向以6 L /分鐘(1 〇 8inm /分 鐘)流量通入氮氣,同時向相反方向繼續排氣。然後注入 分別溶解在5 g脫氣水中的0 . 0 2克/ (單體莫耳).V —5 0 (由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生產的偶 氮基聚合反應引發劑)、0.0018g/ (單體莫耳) L_抗壞血酸和〇 · 〇〇 1 4g / (單體莫耳)過氧化氫 作爲聚合反應引發劑,並用磁力攪拌器充分混合(單體濃 度:35 · 0%)。因爲在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後1分鐘 開始聚合反應,不銹鋼容器從底部到1 〇mm高度浸在 1 0°C水浴中,用熱絕緣體覆蓋在聚乙烯薄膜上部。1 3 分鐘後,顯示聚合反應峰値溫度爲8 0°C。收集在1 2分 鐘聚合反應期內從排氣出口排出的水蒸汽,爲5 5 g。聚 合反應峰點後,不銹鋼容器從底部到1 〇mm高度浸在 8 0 C水浴中保持6 0分鐘。 用有孔徑爲9. 5mm的孔板絞肉機(N3 2型切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_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8) 機,由Hiraga kosakusho & Co. LYd.製造),將獲得的水凝 膠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O t乾燥6 5分鐘。另一方面 ,按照本發明說明書中描述的測定水凝膠聚合物固體含量 的方法,測定上述用絞肉機粉碎的水凝膠聚合物粉碎產物 的固體含量,其値爲3 6%,固體含量增加爲1%。乾燥 後的產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0 0 — 1 0 6微米的吸水性 樹脂(1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1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6 8 g / g和4 %。 實施例2 首先,充分攪拌作爲單體的4 3 . 7 k g丙烯酸和 2 8 6 k g之3 7%丙烯酸鈉水溶液、作爲交聯劑的 3 3 7 g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爲4 7 8 )和 86 . 3kg水,製備一水溶液。將獲得的水溶液以 71 . 2kg/h速度提供給一個寬30cm不銹鋼製的 帶式聚合反應器,該反應器以1 4 c m/分鐘速度移動。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裝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瓦) 該反應器中有高5 0mm的擋板,含水液體可充滿至2 5 m m高。含水液體在供應管線內加熱,使該液體在帶式聚 合反應器的供料進口溫度爲2 2 °C。在供應管線內連續提 供氮氣,將溶解氧降低至〇 . 5 p pm以下。向按照這樣 方式降低了溶解氧量的含水液體中,依次注入下述聚合反 應引發劑的水溶液,並在供應管線內充分混合,使V -50爲0 · 02g / (單體莫耳)、L-抗壞血酸爲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21 -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19 ) · 0 . 0 0 1 8 g (單體莫耳)和過氧化氫爲0 · 0 0 1 4 宮/(單體莫耳)(單體濃度:35.7%)。用12°〇 冷卻水從帶的下面冷卻帶式聚合反應器的前半部。1 2分 鐘後,供給帶式聚合反應器的含水液體顯示聚合反應峰値 溫度爲8 5 °C。從供應含水液體進口的同一位置’以3m /h ( 6 7 0 cm/分鐘)通入氮氣。用聚乙烯薄膜覆蓋 帶式聚合反應器擋板的上面。但是,.在膜的內表面,發生 更多的凝結。用9 0°C熱水從帶的下面加熱帶式聚合反應 器後半部1 2分鐘。 獲得的水凝膠聚合物的固體含量爲3 6 . 2 %,固體 含量增加爲0.5%。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將水凝 膠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0°C乾燥6 5分鐘。乾燥後產 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0 0 - 1 0 6 e m的吸水性樹脂(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2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7 0 g / g和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實施例3 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吸水性樹脂(3 ), 不同之處是,在聚合反應期間氮氣供應量爲1 L/分鐘( 18 cm/分鐘)。在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後12分鐘顯 示聚合反應峰値溫度爲9 5 °C。固體含量增加爲0 . 2% 〇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3 )的吸收能力和水 -22-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M規格(2丨0><297公釐)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0 ) 溶性含量,分別爲6 8 g/g和。 實施例4 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吸水性樹脂(4 ),不同 之處是,僅將8 0 0 g製得的含水液體注入不銹鋼容器’ 含水液體厚度設定爲1 〇mm。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後 1 5分鐘顯示聚合反應峰値溫度爲6. 0°C。固體含量增加 爲 0 . 2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3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5 5 g / g和3 %。 … 實施例5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首先,充分攪拌作爲單體的1 7 0 g丙烯酸和 1 8 0 8 g之3 7%丙烯酸鈉水溶液、作爲交聯劑的 1 . 36g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爲478) 和4 0 7 g水,製備一水溶液。將獲得的水溶液放入一個 長3 2 OmmX寬2 2 Ommx高5 〇mm的不銹鋼容器 中,該容器內表面塗滿了特氟龍。此時含水液體厚度爲3 Omm。在不錄鋼容器上部用聚乙嫌薄膜密封該容器’該 容器有氮氣進口、排氣出口和聚合反應引發劑注入口’然 後將該容器浸入3 0°C水浴。在含水液體中通入氮氣’從 含水液體中除去溶解氧,同時將含水液體溫度調至3 0°C 。之後,在容器長度方向以10 L/分鐘(1 08 cm/ 分鐘)流量通入氮氣,同時從相反方向繼續排氣。然後注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率(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23 ·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1 ) . 入分別溶解在5 g脫氣水中的0 r 0 2 g / (單體莫耳) V— 50、0 . 0018g/ (單體莫耳)L 一抗壞血酸 和0 . 0 0 1 4 g / (單體莫耳)過氧化氫作爲聚合反應 引發劑,並用磁力攪拌器充分混合(單體濃度:3 5%) 。因爲在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1分鐘後開始聚合反應,不 銹鋼容器從底部到1 0mm高度浸在1 〇°C水浴中,用熱 絕緣體覆蓋在聚乙烯薄膜上部。1 3.分鐘後,顯示聚合反 應峰値溫度爲8 4 °C。收集在1 2分鐘聚合反應期內從排 氣出口排出的'水蒸汽,爲1 0 2克。聚合反應峰點後,不 銹鋼容器從底部到1 0mm高度浸在8 0°C水浴.中保持 6 0分鐘。 用有孔徑爲9 . 5mm的孔板絞肉機(N3 2型絞機 ,由Hiraga kosakusho & Co. Ltd.製造),將獲得的水凝膝 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0 °C乾燥6 5分鐘。乾燥後的產 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0 0 - 1 0 6 β m的吸水性樹脂( 5)。制粒的凝膠的固體含量爲36.5%,固體含量增 加爲1 . 5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5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7 0 g / g和5 %。 實施例6 首先,充分攪拌作爲單體的2 0 4 g丙烯酸和 1 3 3 9 g之3 7%丙烯酸鈉水溶液、作爲交聯劑的 1 . 58g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爲4 7 8 ) -24-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瘦)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2) 和4 4 2 g去離子水,製備一水溶液。將獲得的水溶液供 給反應器,該反應器包括:配有溫度計的蓋、在長度方向 進口處的氣體導管、長度方向出口處的排氣出口管,覆蓋 了熱絕緣體;該反應器的底面爲3 2 Ommx 2 2 Omm ,深6 Omm,將該反應器浸入2 0 °C水浴。在含水液體 中通入氮氣,降低溶解氧量至約0 . 3 p pm。然後以8 L/分鐘(1 〇 3 cm/分鐘)流量在反應器中連續通入 氮氣。之後,加入3 . 24g之5%的V — 50 (由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生產的偶氮基聚合反應引發 劑)水溶液、3 . 2 4 g之5 %過硫酸鈉水溶液和 2 . 92g之1%L抗壞血酸水溶液,並混合,然後加入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3 . 34g之0 . 35%過氧化氫水溶液並混合。單體濃 度爲3 5%,含水液體厚度爲2 5mm。加入過氧化氫1 分鐘後開始聚合反應。聚合反應開始後,反應器從底部到 1 Omm高度浸在1 0°C水浴中。1 2分鐘後,聚合反應 體系的中心部分(聚合物+未反應單體)在厚度方向的最 高溫度達到8 0 °C (聚合反應峰値溫度)’這時聚合反應 體系在反應器底部的溫度達到6 2 °C時,而聚合反應體系 上部的溫度達到6 6 °C。聚合反應峰點後’水浴溫度變爲 6 0°C,並在該溫度保持6 0分鐘,獲得水凝膠聚合物。 用絞肉機將水凝膠聚合物粉碎’然後用1 6 0°C熱空氣乾 燥6 5分鐘。粉碎的凝膠的固體含量爲3 5 . 8% ’固體 含量增加爲0 . 8%。乾燥後的產品粉碎並分級’獲.得 500 — 106#m的吸水性樹脂(6)。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樣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25-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3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6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6 5 g/g和3%。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均勻混合1 0 〇份吸水性樹脂(6 )、0 . 1份乙二 醇二縮水甘油醚、4份水和1份異丙醇,製得的混合物在 1 9 5 °C加熱4 0分鐘,獲得吸水劑。採用上述方法測定 該吸水性的吸收能力,按照J P — A_ 0 9 — 2 3 5 3 7 8中公開的方法測定在高負荷和高吸收 速度下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爲5 0 g/g,高負荷下吸 收能力爲2 8 g/g,吸收速度爲2 0秒。 實施例7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首先,充分攪拌100份丙烯酸和656.3份37 %丙烯酸鈉水溶液、〇 . 77份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 均分子量爲478)和216.7份水,製備單體水溶液 。將獲得的單體水溶液以71.2kg/h速度提供給一 個寬3 0 cm的鋼製帶式聚合反應器,該反應器以1 4 c m/分鐘速度移動。使用計量泵將單體水溶液從罐經管 道供給帶式反應器,以管道方式連續通入氮氣,將溶解氧 降低至0 · 5 ppm以下。在單體水溶液中進一步加入V —5 0 (由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生產的偶 氮基聚合反應引發劑)的1 0 %水溶液、1 0 %過硫酸鈉 水溶液和L -抗壞血酸水溶液,在管道中混合,使V -50爲0 . 02g / (單體莫耳)、過硫酸鈉爲0 . 02 g / (單體莫耳)L抗壞血酸爲0 . 00 1 8g/ (單體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_ 26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4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莫耳)。最後加入0.35%過氧化氫水溶液,並在管道 內與單體水溶液混合,使過氧化氫爲〇.〇〇144g/ (單體莫耳)。由此供給帶式聚合反應器。包括上述單體 水溶液和聚合反應引發劑的含水液體的溫度,在供應管內 控制在2 Ot。在有5 Omm高的擋板的帶式聚合反應器 中,通入上述含水液體至2 5mm高。用不銹鋼箔覆蓋在 帶式聚合反應器的上面,在密封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用 1 2 °C冷卻水從帶的下面冷卻帶式聚合反應器的前半部 1 2分鐘時間之後,再8分鐘後,供給帶式聚合反應器的 含水液體顯示聚合反應峰値溫度爲8 6 °C。從含水液體進 料口的同一側,以7 0 0 c m/分鐘通入氮氣到帶式反應 器的上部。從含水液體供料進口下游1.4m排出環境氣 體,使其與1 2 °C的冷凝器接觸,在冷凝器中氣體中的水 份被冷凝。除去了冷凝水的環境氣體與新鮮氮氣在靠近含 水液體供料進口處混合,然後循環到聚合反應器。另一方 面,丙烯酸包括了約3%的冷凝水。因此,冷凝水被循環 到起始的含水液體中,這時通過加入原料使單體水溶液濃 度保持在3 5 · 1%。用6 0°C熱水從帶的下面加熱帶式 聚合反應器後半部12分鐘。 獲得的水凝膠聚合物的固體含量爲3 5 . 9%,固體 含量增加爲0·8%。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將水凝 膠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0°C乾燥6 5分鐘。乾燥後產 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0 0 — 1 0 6 // m的吸水性樹脂( 7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规格(210X297公釐)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5 )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吸水性樹脂7 )的吸收能力和水 溶性含量,分別爲66g/g和3%。 比較例1 實施例1中’將降低了溶解氧量並注入了聚合反應引 發劑的含水液體充滿聚乙烯袋,使其未留有空間,然後將 該袋放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同樣容器中。按照與實施例1 相同的方式進行隨後的操作。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後1 3 分鐘,聚合反應峰値溫度爲1 0 4 °C。 用有孔徑爲9 . 5mm的孔板絞肉機(N3.2型切碎 機,由Hiraga kosakusho & Co. Ltd.製造),將獲得的水凝 膠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0°C乾燥6 5分鐘。粉碎的凝 膠固體含量爲3 5 . 0%,固體含量增加爲0%。乾燥後 產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0 0 — 1 0 6 ym比較的吸水性 樹脂(1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比較吸水性樹脂(1 )的吸收能力 和水溶性含量,分別爲7 0 g / g和1 2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比較例2 重復實施例1的同樣操作,不同之處是不將容器浸在 水中進行冷卻,而是從聚合反應引發到達到聚合反應峰値 溫度期間置於空氣中。注入聚合反應引發劑1 〇分鐘後, 在1 1 0°C或更高溫度下發生沸騰。 用有孔徑爲9 . 5mm的孔板絞肉機(N3 2型切碎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丨0 X 297公釐)_ 28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6 ) 機’由Hiraga kosakusho & Co. LTtd.製造),將獲得的水凝 膠聚合物粉碎,然後在1 6 Ot乾燥6 5分鐘。粉碎的凝 膠固體含量爲38.5%,固體含量增加爲3.5%。乾 燥後產品粉碎並分級,獲得5 〇 〇 — 1 〇 6 μπι比較的吸 水性樹脂(2 )。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比較吸水性樹脂(2 )的吸收能力 和水溶性含量’分別爲7 1 g / g和1 5 %。 比較例3 按照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含水液體,_不同之處 是’水量由388g變爲14 . 3g。然後將獲得的 5 6 4 g含水液體注入與實施例1中使用的同樣容器中,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厚度達到7mm (單體濃度:43 · 〇%)。之後,進行 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來引發聚合反應。引發聚合反應後 ,從水浴中取出容器,並從容器上部除去聚乙烯薄膜,容 器置於空氣中。聚合反應引發4分鐘後,含水液體在 1 1 0 °C以上溫度沸騰。隨後,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步 驟’獲得比較的吸水性樹脂(3 )。固體含量增加爲 11.2%。 根據上述方法測定比較吸水性樹脂(3)的吸收能力 和水溶性含量’分別爲4 5 g / g和1 0 %。 對實施例1 一 7中分別獲得的吸水性樹脂(1 )—( 7 )和比較例1 - 3中分別獲得的比較吸水性樹脂(1 ) -(3 )’其吸收能力和水溶性含量列於表1。 -29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 473485
7 7 A B 五、發明説明(27) 表 1 —' 吸收能力 (g / g ) 水溶性含量 (w t % ) 實施例1 吸水性樹脂(1) 6 8 4 實施例2 吸水性樹脂(2 ) 7 0 4 實施例3 吸水性樹脂(3 ) 6 8 8 實施例4 吸水性樹脂(4 ) 5 5 3 實施例5 吸水性樹脂(5 ) 7 0 5 實施例6 吸水性樹脂(6 ) 6 5 3 實施例7 吸水性樹脂(7) 6 6 3- 比較例1 比較吸水性樹脂(1 ) 7 0 12 比較例2 比較吸水性樹脂(2 ) 7 1 15 比較例3 比較吸水性樹脂(3) 4 5 10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關於本發明之靜置水溶液聚合反應,可邊控制聚合體 系之最高到達溫度,而一邊製造吸水性樹脂。因此,可獲 得吸收能力高且水溶量低之吸水性樹脂。另外,因蒸發潛 熱之聚合熱的去除能源成本降低符合經濟成本。 爲使上述效果起效,本發明所獲得之吸水性樹脂爲, 衛生材料(嬰兒以及成人用尿布、衛生棉、失禁用墊子等 )與人體接觸之用途:油中的水分離用材;其他之脫水或 乾燥劑;植物或土壤等之保水用材;有機質軟土等之凝固 劑;凝結防止劑;電線或光線纖維防水用;土木建築用之 -3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〇X297公釐) 473485 A7 B7 五、發明説明(28 ) 防水材料等,吸水、保水、濕潤、-膨潤、膠狀化所必須之 各產業用途之有用材料。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依據本發明製造吸水性樹脂之製造過程的流程 圖之一例。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_ 31 _
Claims (1)
- 4734¾ 件2 公告本 Λ 8 Β8 C8 DS 六、申请專利把圍 ——一 ~~ 第87119036號申請專利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0年5月修正 1 . 一種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在靜置聚 合含有厚度爲1 0至5 Omm,以丙烯酸或其鹽爲主成分 (胃過全單體的5 0莫耳%之比例被含於其中)之親水性 單體的水溶液以靜態方式聚合時,倂用使聚合反應所接觸 面可爲〇至3 0°C的熱傳導熱之冷卻,與藉由蒸發潛熱之 冷卻以除去聚合熱’控制聚合反應的最高可到達溫度爲 6〇至9 5°C範圍者。 2 .—種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在靜置聚 合含有厚度爲1 〇至5 0mm,以丙烯酸或其鹽爲主成分 (超過全單體的5 0莫耳%之比例被含於其中)之親水性 單體的水溶液時,倂用使聚合反應所接觸的面爲〇至3 0 t:的熱傳導熱之冷卻,與藉由蒸發潛熱之冷卻以除去聚合 勢,以控制自含有親水性單體的水溶液至聚合反應經過最 高可到達溫度的含水凝膠聚合物的固體成分上升量爲 0.2至10重量%範圍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吸水性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以導入3 0 c m /分鐘以上之惰性氣體而 進行藉由蒸發潛熱之冷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吸水性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以凝結環境氣體中之水蒸氣而進行藉由蒸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Α4規格(210Χ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τ 經濟部智慧时是苟肖工消骨合作社印製 473485 Λ 8 Β8 Ο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發潛熱之冷卻。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吸水性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將含有進行藉由蒸發潛熱之冷卻而蒸發的 親水性單體之水溶液的至少一部份,循環使用於含有原料 的親水性單體之水溶液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吸水性樹脂之 製造方法,其中粉碎聚合所得之含水凝膠聚合物爲平均粒 徑1至1 Omm之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後,再使其乾燥 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圔第6項的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 ,其中乾燥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進行至該粒子狀含水凝 膠聚合物的固體成分爲7 0重量%以上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 ,其中乾燥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進行至該粒子狀含水凝 膠聚合物的固體成分爲8 0至9 8重量%者。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法 ,其中粉碎、分級乾燥後的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並調 整平均粒子徑成1 0 0至1 000#m。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 法,其中粉碎、分級乾燥後的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並 調整平均粒子徑成1 5 0至8 0 0 Am。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的吸水性樹脂之製造方 法,其中對接近粒子狀含水凝膠聚合物的表面上再進行交 聯處理者。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 297公釐)-2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1Τ 經濟部智慧时4-Τ3工4"合作Ti印製 473485 Λ 8 Β8 C8 DS — - 六、申請專利範圍 i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的吸水性樹脂 之製造方法,其中導入可進行藉由蒸發潛熱之冷卻的惰性 氣體,該惰性氣體係在反應容器內以含有包含蒸發的溶媒 與親水性單體在內之凝聚水的狀態下被排出,由該惰性氣 丨體除去該凝聚水後,使用至少一部份的該惰性氣體作爲再 次爲使進行藉由蒸發潛熱之冷卻用之,導入惰性氣體。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总时4;'&(工消骨合作社印製 適 尺 -张 紙 準 一標 家 一釐 公 7 9 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003097 | 1997-12-10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73485B true TW473485B (en) | 2002-01-21 |
Family
ID=18333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7119036A TW473485B (en) | 1997-12-10 | 1998-11-17 |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water-absorbent resin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74978B1 (zh) |
EP (1) | EP0922717B1 (zh) |
KR (1) | KR100348149B1 (zh) |
CN (1) | CN1136233C (zh) |
DE (1) | DE69828756T2 (zh) |
ID (1) | ID21443A (zh) |
TW (1) | TW4734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941072A1 (de) * | 1999-08-30 | 2001-03-01 | Stockhausen Chem Fab Gmbh | Polymerisatzusammensetzung und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JP4679683B2 (ja) * | 1999-11-02 | 2011-04-27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該重合体の製造装置 |
DE60112630T3 (de) | 2000-02-29 | 2016-03-0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Verfa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wasserabsorbierenden Harzpulvers |
ZA200106245B (en) * | 2000-08-03 | 2002-02-08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Water-absorbent resin, hydro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m, and uses of them. |
US6906159B2 (en) * | 2000-08-03 | 2005-06-14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absorbent resin, hydropolymer,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m, and uses of them |
US6727345B2 (en) | 2001-07-03 | 2004-04-27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for water-absorbent resin powder and powder surface detector used therefor |
US6716894B2 (en) | 2001-07-06 | 2004-04-0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absorbent resin powder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and uses |
US6867269B2 (en) * | 2001-12-19 | 2005-03-15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absorbent resi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
EP1456258B1 (en) | 2001-12-19 | 2009-04-0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absorbent resi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
JP3905765B2 (ja) * | 2002-01-30 | 2007-04-1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アクリル酸及びポリアクリル酸製造プロセス廃出物の処理方法 |
JP3905781B2 (ja) | 2002-03-20 | 2007-04-1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
EP1510562B1 (en) | 2002-06-06 | 2016-11-1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 absorbing agen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absorbent article |
JP4056336B2 (ja) * | 2002-09-19 | 2008-03-05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アクリル酸及び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プロセス廃棄物の処理方法 |
JP4087682B2 (ja) * | 2002-11-07 | 2008-05-2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US7193006B2 (en) | 2002-12-06 | 2007-03-20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ces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water-absorbent resin product |
EP1433526A3 (en) | 2002-12-26 | 2007-03-14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absorbent resin composition |
JP4059845B2 (ja) * | 2003-01-22 | 2008-03-12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温度制御した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US7282262B2 (en) | 2003-02-10 | 2007-10-1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ent containing water absorbent resin as a main component |
KR100687695B1 (ko) * | 2003-02-12 | 2007-02-27 | 도아고세이가부시키가이샤 | 다공성 세라믹의 제조 방법 |
CN1813033B (zh) | 2003-06-24 | 2010-06-16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树脂组合物和其生产方法 |
CN1852949B (zh) | 2003-07-25 | 2010-12-29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树脂组合物及其生产方法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吸收性材料和吸收性产品 |
RU2322463C2 (ru) | 2003-11-07 | 2008-04-20 | Ниппон Сокубаи Ко., Лтд. | Порошковая гигроскопическая полимерн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получения |
CN100503670C (zh) | 2003-12-05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以吸水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栽培植物用颗粒保水材料 |
US20070173610A1 (en) | 2003-12-12 | 2007-07-26 | Katsuyuki Wada | Water-absorbing agent,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and absorbent and absorbent article made therefrom |
EP1721663B1 (en) | 2004-02-05 | 2016-12-14 | Nippon Shokubai Co.,Ltd. |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water absorbing article |
DE602005009599D1 (de) * | 2004-03-24 | 2008-10-23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Kontinuierliches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Wasser-absorbierendes Harz |
DE602005025460D1 (de) | 2004-03-29 | 2011-02-03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Teilchenförmiges wasserabsorptionsmittel mit unregelmässiger pulverform |
JP4866733B2 (ja) * | 2004-03-31 | 2012-02-0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水性液吸収剤の製造方法 |
AU2005240481B2 (en) * | 2004-05-12 | 2008-07-0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ste solution solidifying agent,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use of the same |
ATE484298T1 (de) | 2004-07-20 | 2010-10-15 | Procter & Gamble | Oberflächlich vernetzte superabsorbierende partikel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
EP1669394A1 (en) | 2004-12-10 | 2006-06-14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Superabsorbent polymer particles with improved surface cross-linking and hydrophilicit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m |
JP4713167B2 (ja) * | 2005-01-21 | 2011-06-29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DE102005014291A1 (de) * | 2005-03-24 | 2006-09-28 | Basf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wasserabsorbierender Polymere |
TW200635969A (en) | 2005-04-06 | 2006-10-16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ing agent, water-absorbent core and absorbing article |
TWI353360B (en) | 2005-04-07 | 2011-12-01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Production process of polyacrylic acid (salt) wate |
US8481664B2 (en) | 2005-04-12 | 2013-07-09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ing agent including polyacrylic acid (polyacrylate) based water absorbing resin as a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water-absorbent core and absorbing article in which the particulate water absorbing agent is used |
DE102005042607A1 (de) | 2005-09-07 | 2007-03-08 | Basf Ag | Polymerisationsverfahren |
WO2007032565A1 (en) | 2005-09-16 | 2007-03-22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water absorbing agent |
TW200720347A (en) | 2005-09-30 | 2007-06-01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Water-absorbent agen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CN100415786C (zh) * | 2005-10-28 | 2008-09-03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超强耐电解质高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CN1330679C (zh) * | 2005-10-28 | 2007-08-08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两性离子高吸水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TWI394789B (zh) | 2005-12-22 | 2013-05-01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吸水性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吸收性物品 |
EP1837348B9 (en) | 2006-03-24 | 2020-01-08 | Nippon Shokubai Co.,Ltd. | Water-absorbing res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EP1840157B1 (en) | 2006-03-27 | 2018-07-1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duction method for water-absorbing resin composition |
EP1840137B1 (en) | 2006-03-29 | 2009-11-25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acrylic Acid (Salt) Water-Absorbent Resin |
US7683220B2 (en) | 2006-03-30 | 2010-03-2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acrolein |
JP2008115103A (ja) * | 2006-11-02 | 2008-05-22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アクリル酸製造用装置、およびアクリル酸製造用組成物 |
KR100805818B1 (ko) * | 2006-11-24 | 2008-02-21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하이드로겔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하이드로겔의 용도 |
EP2103591A4 (en) | 2006-12-01 | 2013-10-16 |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CRYLIC ACID |
JP5415282B2 (ja) † | 2007-01-16 | 2014-02-12 |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 連続ベルト反応器での高吸水性ポリマーの製造 |
EP2112172B2 (en) | 2007-01-24 | 2018-10-17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te water-absorbent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US9187579B2 (en) | 2007-02-05 | 2015-11-17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le-shaped water absorbing ag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EP2121049B1 (en) | 2007-02-22 | 2016-03-30 |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 Method of surface treat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US8729190B2 (en) | 2007-03-01 | 2014-05-20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r water-absorbent agent having water-absorbent resin as main component |
WO2008120742A1 (ja) | 2007-03-29 | 2008-10-09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粒子状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1987877A3 (en) | 2007-03-29 | 2010-10-1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Oxide catalyst,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olein or acrylic aci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water-absorbent resin |
US20100120940A1 (en) | 2007-04-05 | 2010-05-1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te water-absorbing agent having water-absorbing resin as main component |
JP4991471B2 (ja) | 2007-05-16 | 2012-08-0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グリセリン脱水用触媒、およびアクロレインの製造方法 |
EP2160238A1 (en) * | 2007-06-13 | 2010-03-10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Catalyst for producing of acrylic acid, method for producing acrylic acid using the catalys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water-absorbent resin using the acrylic acid |
SA08290402B1 (ar) | 2007-07-04 | 2014-05-22 | نيبون شوكوباي كو. ، ليمتد | عامل دقائقي ماص للماء وطريقة لتصنيعه |
SA08290542B1 (ar) | 2007-08-28 | 2012-11-14 | نيبون شوكوباي كو. ، ليمتد | طريقة لإنتاج راتنج ماص للماء |
US8415498B2 (en) | 2008-04-09 | 2013-04-09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olein and/or acrylic acid |
CN102007170B (zh) | 2008-04-11 | 2014-06-25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树脂的表面处理方法和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EP2275400B1 (en) | 2008-04-27 | 2017-01-1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ylic aci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philic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water absorptive resin using the process |
CN101423577B (zh) * | 2008-12-10 | 2010-06-23 | 娄底市裕德科技有限公司 | 聚丙烯酸或聚丙烯酸钠的制备方法 |
JPWO2010074177A1 (ja) | 2008-12-26 | 2012-06-2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アクリル酸の製造方法 |
JP5780763B2 (ja) | 2009-02-06 | 2015-09-16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615801B2 (ja) | 2009-03-04 | 2014-10-29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CN104974358B (zh) | 2009-03-31 | 2018-11-23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颗粒状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WO2011040472A1 (ja) | 2009-09-29 | 2011-04-07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粒子状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0294315B2 (en) | 2009-09-30 | 2019-05-2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olyacrylic acid (salt)-based water absorbent resi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US20130018161A1 (en) | 2010-03-31 | 2013-01-17 | Takayuki Ezawa | Catalyst for glycerin dehydratio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olei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crylic acid,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hydrophilic resin each using the catalyst |
EP2581403B1 (en) | 2010-06-08 | 2019-08-28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granular water-absorbing resin |
EP2589613B1 (en) | 2010-06-30 | 2015-05-1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olyacrylic acid-based water-absorbing resin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
US9669386B2 (en) | 2010-09-30 | 2017-06-0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Particulate water-absorbing ag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ame |
WO2012091114A1 (ja) | 2010-12-28 | 2012-07-05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またはそのエステルおよびその重合体の製法 |
WO2012102407A1 (ja) | 2011-01-28 | 2012-08-02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粉末の製造方法 |
CN102675548B (zh) * | 2011-03-11 | 2014-07-09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热致型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 |
WO2012144595A1 (ja) | 2011-04-20 | 2012-10-26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WO2013047479A1 (ja) | 2011-09-29 | 2013-04-04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アクロレイン、アクリル酸、およびその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
WO2013073614A1 (ja) | 2011-11-15 | 2013-05-23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剤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保管及び在庫方法 |
US9522867B2 (en) | 2012-06-27 | 2016-12-20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meth)acrylic acid production method, and, hydrophilic resin production method |
KR102226473B1 (ko) | 2012-08-27 | 2021-03-1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닛폰 쇼쿠바이 | 입자상 흡수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6092228B2 (ja) | 2012-08-30 | 2017-03-0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粒子状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4041969A1 (ja) | 2012-09-11 | 2014-03-20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吸水剤 |
US20150225514A1 (en) | 2012-09-11 | 2015-08-13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Method for producing polyacrylic acid (salt)-based water absorbing agent, and water absorbing agent |
US9974882B2 (en) | 2012-10-01 | 2018-05-22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Dust reducer consisting of multi-component metal compound, water absorbing agent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metal compoun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EP3369480B1 (en) | 2012-10-03 | 2020-01-01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 absorbing agent |
US9695254B2 (en) | 2012-11-26 | 2017-07-04 | Braskem S.A. | Metallocene catalyst supported by hybrid supporting means,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n ethylene homopolymer or copolymer with broad or bimodal molar mass distribution, use of the supported metallocene catalyst and ethylene polymer with broad or bimodal molar mass distribution |
US10195584B2 (en) | 2013-01-29 | 2019-02-05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 absorbent resin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5073787B (zh) | 2013-03-11 | 2018-09-07 | 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装置 |
JP2017006808A (ja) | 2013-11-14 | 2017-01-12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JP6282669B2 (ja) | 2013-12-20 | 2018-02-21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5163438A1 (ja) | 2014-04-25 | 2015-10-29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ポリアクリル酸(塩)系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KR102597114B1 (ko) * | 2015-05-08 | 2023-11-01 | 바스프 에스이 | 물 흡수성 폴리머 입자들을 제조하기 위한 제조 방법 및 벨트 건조기 |
EP3521376A4 (en) | 2016-09-30 | 2019-11-06 | Nippon Shokubai Co., Ltd. | WATER ABSORBENT RESIN COMPOSITION |
US11931928B2 (en) * | 2016-12-29 | 2024-03-19 | Evonik Superabsorber Llc | Continuous strand superabsorbent polymerization |
CN107176597B (zh) * | 2017-06-30 | 2019-12-27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粉粒状水溶性聚磷酸铵的连续生产方法 |
CN112119112B (zh) | 2018-05-16 | 2024-02-27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WO2020209057A1 (ja) | 2019-04-09 | 2020-10-15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セメント用添加剤、セメント混和剤、セメント組成物、成形体、および成形体の強度向上方法 |
US20220315682A1 (en) * | 2019-07-05 | 2022-10-06 | Sumitomo Seika Chemicals Co., Ltd. | Crosslinked polymer gel,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monomer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rosslinked polymer particle |
CN111303354B (zh) * | 2020-02-27 | 2023-05-26 | 河北工程大学 | 一种可用于复合高吸水树脂制备的“梯度引发”方法 |
WO2022173003A1 (ja) | 2021-02-15 | 2022-08-18 |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 収縮低減剤及びセメント組成物 |
WO2024132670A1 (de) | 2022-12-20 | 2024-06-27 | Basf S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perabsorbern |
WO2024132671A1 (de) | 2022-12-20 | 2024-06-27 | Basf S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uperabsorber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85518A (en) | 1981-10-26 | 1991-01-15 | American Colloid Company | Process for preparing water-absorbing resins |
DE3239476C2 (de) * | 1981-10-26 | 1984-06-20 | Arakawa Kagaku Kogyo K.K., Osaka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esten, trockenen und wasserabsorbierenden harzes |
US4555384A (en) * | 1982-09-24 | 1985-11-26 | Cosden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tyrenic/alkenylnitrile copolymers |
DE3544770A1 (de) | 1985-12-18 | 1987-06-19 | Stockhausen Chem Fab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en von polymerisaten und copolymerisaten der acrylsaeure und/oder methacrylsaeure |
KR0130652B1 (ko) | 1987-08-14 | 1998-04-07 | 존 휴즈 | 수분 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
US5145906A (en) | 1989-09-28 | 1992-09-08 |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 Super-absorbent polymer having improved absorbency properties |
JPH0696619B2 (ja) | 1989-09-28 | 1994-11-30 |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高吸水性ポリ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高吸水性物品 |
JPH04175319A (ja) | 1990-07-17 | 1992-06-23 | Sanyo Chem Ind Ltd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法 |
DE69108804T2 (de) | 1990-07-17 | 1995-08-24 | Sanyo Chemical Ind Ltd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asser absorbierenden Harzen. |
JPH04236203A (ja) * | 1991-01-19 | 1992-08-25 | Sanyo Chem Ind Ltd | 吸水性ヒドロゲル成形物の製造法 |
-
1998
- 1998-11-17 TW TW087119036A patent/TW47348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8-11-19 DE DE69828756T patent/DE69828756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1-19 EP EP98121991A patent/EP092271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1-20 US US09/197,220 patent/US61749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1-24 ID IDP981526A patent/ID21443A/id unknown
- 1998-12-08 CN CNB981232949A patent/CN113623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12-09 KR KR1019980054016A patent/KR10034814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0922717A1 (en) | 1999-06-16 |
DE69828756T2 (de) | 2005-12-29 |
KR100348149B1 (ko) | 2002-11-29 |
CN1136233C (zh) | 2004-01-28 |
KR19990062939A (ko) | 1999-07-26 |
EP0922717B1 (en) | 2005-01-26 |
ID21443A (id) | 1999-06-10 |
CN1224024A (zh) | 1999-07-28 |
US6174978B1 (en) | 2001-01-16 |
DE69828756D1 (de) | 2005-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73485B (en) |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 water-absorbent resin | |
JP5349723B2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US6867269B2 (en) | Water-absorbent resi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 |
US20080200583A1 (en) | Water-Soluble or Water-Swellable Polymers, Particularly Water-Soluble or Water-Swellable Copolymers Made of Acrylamide and at Least One Ionic Comonomer Having a Low Residu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 |
US7009010B2 (en) | Water-absorbent resi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for | |
KR102195097B1 (ko) | 폴리아크릴산(염)계 흡수성 수지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KR102143772B1 (ko) | 폴리아크릴산(염)계 흡수제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흡수제 | |
JP5587348B2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KR20150048785A (ko) | 입자상 흡수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JPH07242709A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KR102373041B1 (ko) | 폴리아크릴산(염)계 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 |
WO2014119553A1 (ja) | 吸水性樹脂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16148153A1 (ja) | 吸水性樹脂および吸水剤 | |
KR102562511B1 (ko) | 킬레이트제를 포함하는 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 |
JP4326612B2 (ja) | 粒子状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KR20210049869A (ko) | 흡수성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흡수성 수지 | |
CN103946248A (zh) | 聚丙烯酸(盐)系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 |
JP4087520B2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4198266B2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4242467B2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7633929B2 (ja) | 吸水性樹脂及び止水材 | |
WO2019074099A1 (ja) | 吸水性樹脂及び吸収性物品 | |
JPH11302306A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2000001507A (ja) | 吸水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 |
JPH10182750A (ja) | 吸水性樹脂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