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51231B - Wire-wound common-mode choke coil - Google Patents
Wire-wound common-mode choke coil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51231B TW451231B TW089100701A TW89100701A TW451231B TW 451231 B TW451231 B TW 451231B TW 089100701 A TW089100701 A TW 089100701A TW 89100701 A TW89100701 A TW 89100701A TW 451231 B TW451231 B TW 45123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ing
- common mode
- mode choke
- core
- windings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Description
5 4 23 1 A7 _B7__ 五、發明說明(/ ) 發明背景 1. 發明範疇 本發明關於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以供阻絕共模式雜 音之雜音濾波器。 2. 相關技藝之說明 圖'8中,一供阻絕共模式雜音之共模式扼流線圈包括 一第一繞組22,連接在一輸入終端電極la及一輸出終端 電極2a之間,及一第二繞組23連接在一輸入終端電極lb 及一'輸出終端電極2b之間。第一繞組22及第二繞組23 爲雙絲狀繞於一核心構件20上之相同方向,該構件爲磁材 料製成,如鐵氧體。 圖9爲一傳統式共模式扼流線圏之核心構件20之底部 透視圖,其包括一繞組核心11,其容納繞組22及23於其 上,並包括方凸緣12及13配置於核心11之二端。槽溝14 及15分別在凸緣12及13上形成,並自每一凸緣之一側向 繞組核心11延伸。以槽溝14及15之形成,槽溝14,15 備有一對腳部12a,12b及一對腳部13a,13b,於每一對腳 部之間,腳部支撐核心構件20。終端電極la及lb,2a及 2b備於腳部12a,12b,13a及13b之末端β 圖10顯示一傳統線圏,其中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 繞在核心構件20之繞組核心11之單一層中。第一繞組22 之末端22a及22b及第二繞組23之末端23a及23b電連接 至終端電極la及2a,及終端電極lb及2b。 圖10中之傳統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圈10中,發生一問 3 I I - n n - I n I I I I « 1· ί I i - i— —4 一-°J I In I I I n n I V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Α7 Β7 45J 23 1 五、發明說明(> ) 題,即在核心構件20之凸緣中形成之槽溝14及15之底部 邊緣與繞組核心11之邊緣齊平,及腳部12a,12b及13a, 13b之垂直表面與繞組核心11之邊緣成垂直延伸。因此, 當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繞在核心構件20之期間,應力 加在腳部12a,12b,13a及13b時,壓力集中於腳部12a, 12b,13a及13b之下方,其並向繞組核心11之邊緣延伸, 因而使腳12a,12b,13a或13b折斷。 以下說明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繞組狀態共模式扼 流圏10之影像分析檢查。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可以見 到,位於核心構件20二腳部13a及13b之間。當在圖1〇 之箭頭A觀察繞組時,以分析所得影像,可決定繞組22 及23是否適當繞在繞組核心11上。 在影像分析中,僅繞組之一層,例如第一繞組22之一 層可以通過核心構件20之腳部13a及13b間之槽溝15觀 察到,如圖11所示,當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以適當繞 在繞組核心11之上,知圖10所示。令一方面’經由腳部 13a及13b間之槽溝15,當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以適 當繞妥,如圖12·所示,重疊之繞組22及23即可證明如圖 13所示。因此,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繞妥狀態’經 由槽溝15,分析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影像即可偵出 ’因此,可決定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是否適當繞妥。 但,傳統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圈中存在一問題’即第一 及第二繞組22及23經槽溝15可見之繞妥狀態之偵察結果 ,根據繞組22及23繞線之顏色及直徑,重疊位置’重疊 4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策-------訂---!1丨-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彳 23 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3 ) 狀態及其他因素及特性,而有所改變。因此,在傳統線繞 共模式扼流線圏中,經由影像分析檢查繞妥狀態非常困難 ,亦不可靠。 發明之槪述 爲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線繞共模 式扼流線圏,其中之核心構件備有足夠之機械強度,及其 結構可使一可靠之繞組之繞妥狀態檢查在核心構件上實施 0 根據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一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最 好包括一核心構件,其具有一繞組核心,凸緣配置在繞組 核心之二端,複數個腳部位於凸緣上槽溝之二端,及終端 電極,每一終端電極備於每一腳部之末端,並連接至繞組 核心上之複數個繞組之末端。至少四個終端電極備於線繞 共模式扼流線圏中。槽溝之底部表面與繞組核心之周圍分 開,並在繞組核心之末端備有凸出部。凸出部之側面最好 向凸緣逐漸升高。 凸出部最好製備在腳部之下方,並自繞組核心凸出, .亦在槽溝之底表面凸出,因此可改進腳部之機械強度及減 輕自繞組核心凸出,而集中在腳部下方之應力。 腳部之機械強度可經由安排凸出部自繞組核心之周圍 凸出而增加及可減輕壓力集中,因其向腳部延伸,而高於 槽溝之底表面,因此可增加凸出部之剖面面積。 繞組是否適當安排之決定可單純由繞組是否可自槽溝 看到予以決定。槽溝之底表面自繞組核心之周圍升起繞組 5 本紙張尺度適用令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I ---!| 訂 -----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f ) 線直徑之1.0-1.5倍。當繞組已適當繞好時,自槽溝看不到 繞組,如繞組未適當繞妥,繞組可自槽溝看見。 本發明之其他特性,元件及優點可自較佳實施例之說 明及參考以下之圖式,而更爲明顯。 圖式簡略說明 圖1爲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之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之 透視圖; 圖2爲圖1中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之部份剖面圖; 圖3爲圖1之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之側視圖,其繞組 已適當繞妥; 圖4爲圖1之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之側視圖,其繞組 未適當繞妥; 圖5爲部分透視圖顯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之線繞 共模式扼流線圏之之核心構件: 圖6爲一部份透視圖顯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線繞共 模式扼流線圈之核心構件; 圖7爲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線繞共模式傍流線圈之 核心構件之部份透視圖。 圖8爲加在共模式扼流線圏之電路方塊圖; 圖9爲一透視圖顯示一已知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圈; 圖10爲底視圖顯示具有適當繞妥之繞組之圖9之核心 構件; 圖11爲側視圖顯不備有繞組之圖10中之核心構件; 圖12爲具有一未適當繞妥之繞組圖9之核心構件之底 6 I— i ) ft n n i _ n _ --. tl n -I 一^I l 1 -^1 p^i I 1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A7 B7
45J 23 J 五、發明說明(5 ) 視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13爲備有繞組之圖12中之核心構件之側視圖。 元件符號說明 10 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圈 11 繞組核心 12 凸緣 12a , 12b 腳部 13 凸緣 13a * 13b 腳部 14 槽溝 15 槽溝 20 核心構件 22 第一繞組 23 第二繞組 31 凸出部 較佳實施例之說明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一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參考伴 隨之圖式說明如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装 圖1爲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圈之底 部透視圖。線繞共模式扼流線圏30最好包括下述之核心構 件20a,以取代核心構件20,如包括在圖8_10中之線繞共 模式扼流線圈10。核心構件20a之材料宜包括磁物質如鐵 氧體,或包括氧化鋁等材料。 核心構件20a包括備有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繞 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髮) 451231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b) 組核心11,及凸緣12及13,其最好爲方形,備於繞組核 心11之—端。凸緣12及13備有槽溝14及15,槽溝安排 成可自每一凸緣之外圍向繞組核11延伸。藉由形成槽構 14及15,核心構件20a係設置一對腳部12a,12b及〜對腳 部13a及13b,由每一對腳部丨2a,12b及13a與i3b間之 槽溝14及15所限定。一對終端電極la及lb及一對終端 電極2a及2b分別備於一對腳部12a及12b及一對腳部 及13b之末端。 核心構件20a之繞組核心11備有第一及第二繞組22 及23於單一層繞組中。如銅線之接線,以絕緣材料,如聚 胺基甲酸酯樹脂覆包,用爲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銅 線在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末端22a ’ 22b及23a,23b 曝露,其與終端電極la, 2a及終端電極lb,2b分別由焊接,熱壓縮接合,或 其他適當方•式電連接。 圖2中,在槽溝14及15之底表面間及繞組核心之邊 緣具有一步階d。槽溝U及15之底表面自繞組核心11升 。凸出部31備於繞組核心11之末端’以便在繞組核心 之周圍凸出。凸出部31之高度向凸緣12與13之方向與垂 直尺寸或剖面長度而言,逐漸增加。 根據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凸出部31最好包括凹曲 線表面,及凸出部31之高度h實際上等於槽溝之底表面間 及繞組核心周圍之步階d之高度。 有了凸出部31位於繞組核心31之末端之安排’凸出 8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 II J)^ -------—訂---------線 ' j;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23 ! 23 ! LO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 A7 ,__________ 五、發明說明(")) 部31之凹曲線表面在延伸向凸緣12及13時,其高度逐漸 增加。自繞組核心11延伸之腳部12a及12b,13a及13b之 下方之剖面面積,足夠大,可提供腳部12a,12b ’ 13a及 13b大增.之機械強度。自繞組核心11延伸之腳部12a,12b ,及腳部13a及13b之下方之壓力集中亦可降低1因爲, 凸出部31係提供在繞組核心11之邊緣延伸至槽溝Η及15 之底部邊緣之步階,及自繞組核心11之凸出部延伸至腳部 12a,12b及腳部13a及13b之凸出部份所致。以此安排後 ,在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安裝在核心構件20a期間, 腳部12a,12b及13a,13b可免於受加在腳部之力量而折 斷。 如步階d之高度爲用以限定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 之繞線直徑之1.0至1.5倍範圍內時,即可執行第一及第二 繞組22及23之繞組狀態之可靠分析檢查。圖3爲自核心 構件20a之側面圖。當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被適當安 排在單一層內,第一級第二繞組22及23無法經槽溝15觀 察,因爲,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被槽溝15之底表面及 繞組核心11之周圔間之步階d所隱藏。圖4.爲其側視圖。 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可自槽溝15看到,因爲其安排不 適當。 因此,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繞組狀態檢查之執 行,可由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是否可由槽溝14及15 看得到而決定。此另一種決定方法可使第一及第二繞組22 及23之影像分析檢查,更爲容易,因此可提供一可靠之檢 9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線. A7 B7 五、發明說明(y) 查結果。步階d之高度最好在用來限定第一及第二繞組22 及23之繞線直徑之1.5至2.0倍。 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之較佳實施例。上述之實施例可 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予以修改。 例如,凸出部31之高度h可較槽溝14及15之底部邊 緣之步階高度d爲小。對比之下,凸出部31之高度h可較 步階d之高度爲大,如圖5之核心構件20b所示。較大之 凸出部31可提供較大之剖面面積,此面積可機械性加強腳 部13a及13b,及減輕加在該處之應力集中。圖5之凸出部 31安排成在凸緣13之顯著部份以核心構件20b之寬度方向 延伸。與圖5有關所述之安排加在核心構件20b之另一末 端,未在圖5中顯示,以獲得相同效應。 如圖6顯示之核心構件20c中,斜角角落32可將鄰近 繞組核心11之角落除去而備於腳部13a及13b之上。以此 安排,第一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末端可被引至終端電極 2a及2b,而不致干擾腳部13a及13b之角落,因而降低第 —及第二繞組22及23之末端被腳部13a及13b捕捉之可 能性,因此降低腳部13a及13b之壓力。圖6中上述之安 排可加在核心構件20c之另一端,其未在圖6中顯示,以 獲得相同效應。 根據本發明上述之較佳實施例,一雙繞線圏最好包括 至少二繞組22及23。上述安排可加在一具有三個繞組之 三繞組線圏上,及加在具有四個或多個繞組之線圏上。圖 7爲一透視圖顯示一三繞共模式扼流線圏之核心構件之重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訂--------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2 A7 B7 五、發明說明(7) 要部份。核心構件20d備有在凸緣13中之槽溝15a及15b ’及由其限定之腳部13a,13b及13c 〇槽溝15a與15b之 底邊緣自繞組核心11之周邊升起一步嗜d之高度。凸出部 31安排成自繞組核心11之周邊延伸窆槽溝i5a及i5b之底 邊緣。凸出部31之之側表面,如圖1,2及圖5-7所示, 可爲平面,而非曲線。 根據本發明,如上述之實施例,腳部之機械強度得以 改進,及加在自繞組核心伸出之腳部下方之壓力集中,亦 可減輕,因爲備於凸緣中之槽耩底表面與繞組核心間有一 开多成之步階,及凸出部在向凸緣方向,對剖面高度之尺寸 而言,逐漸增加之高度係備於繞組核心之末端。凸出部之 不僅備於自繞組核心伸出之腳部之伸出部份,且備於槽溝 之底表面與繞組核心之周邊間之步階。 腳部之機械強度及其上集中之壓力,尙可由安排凸出 部向腳部延伸,高於槽溝之底緣以增加凸出部之剖面積, 以增強機械強度及減輕集中之壓力。 以影像分析檢查繞組之繞組狀態可獲得一可靠之結果 ,此一檢查可由繞組是否可自凸緣中形成之槽溝看見而決 定,因爲槽溝底邊緣之步階高度自繞組核心之邊緣升起, 其範圍爲繞組中導線直徑之1.0至1.5倍。當繞組適當繞成 時繞組無法自槽溝看見,當繞組未適當繞成時’可自槽溝 看見繞組。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已揭示如上’實施本原理之各種 不同模式均被認爲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圔之範疇中。因此’ (靖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n n iBi n >^1 一。, n ima 線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Α7 _Β7_ 五、發明說明(/& ) 吾人瞭解本發明之範圍對公布之專利範圍不構成限制。 (請先閱讀背面之迮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 ft* V·— ί 4^1^^ i ^^1 ^^1 ^^1 ^^1 ^^1 ^^1 I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Claims (1)
- 45^2 31 A8 B8 C8 D8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包含: 一核心構件具有一繞組核心及複數個配置其上之繞組 配置在該繞組核心之二端之凸緣,該等凸緣並包括界 定於其中之槽溝; 複數個腳部位於凸緣中槽溝之二端;及 複數個終端電極,其中一終端電極位於每一腳部之一 端,並與備於該繞組核心上之複數個繞組之一端連接; 其中該槽溝之底邊緣安排以增加自該繞組核心周邊之 高度,及凸出部係備於繞組核心之二末端,及該凸出部之 側面安排成向凸緣方向高度逐漸增加。 '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該凸出部自繞核心之邊緣向腳部延伸,並較槽溝之底邊 緣爲局。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槽溝之底邊緣自該繞組核心之周邊升高爲繞組繞線直徑 之約1.0至約1.5倍。 M.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其 中之核心構件爲磁性材料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之核心構件爲絕緣材料製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其 中之複數個繞組包括第一及第二繞組。 _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其 1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1;农買) -裝· .訂 線 本紙浪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棵準(CNS ) A4規格(2丨0X297公釐) A8 B8 C8 D8 申請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中之凸綠_上爲方形 8. 如寧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複數個繞組包括第一及第二繞組,安排於核心構件之繞 組核心之上之單一層繞組構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在槽溝之底表面與繞組核心之周邊間設置一步階。 10. 如申請專利範位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其 中複數個終端電極包括四個終端電極。.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圈,其 中一步階係設置於槽溝之底表面與繞組核心之周邊之間, 且凸出部包括凹曲線表面,凸出部之高度實質上等於槽溝 之底表面及繞組核心周邊間之步階之高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l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圏,其 中凸出部之凹曲線表面向凸緣之方向增加其高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圈,其中 安排有槽溝,以在繞組未適當繞製時,繞組可經由至少一 槽溝看到,而在適當繞製時,無法經由一槽溝看到繞組。 14. 一種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包含: 一核心構件具有一繞組核心及複數個配置其上之繞組 配置於繞組核心之二端之凸緣,該凸緣並包括界定於 其中之槽構; 複數個腳部位於凸緣中槽溝之二末端; 複數個終端電極,其中之至少四個終端電極其中之一 先 閲 讀 背 意 事 項 頁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榡隼(CNS > A4規格(2[0Χ 297公釐) A8 B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位於腳部之每一端,及與備於繞組核心上之複數個繞組之 末端連接: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f項名麥ί本頁) 其中槽溝係安排以使在繞組未適當安排時,可經由至 少一槽溝看見繞組,而當繞組已適當安排時,無法經由一 槽溝看見繞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 其中該槽溝之底邊緣被安排成可自繞組核心之邊緣增加其 高度,並備有凸出部於繞組核心之二端’該凸出部之側面 安排成向凸緣方向增加其高度。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 其中該凸出部自繞組核心之周邊延伸向腳部’並高於槽溝 之底邊緣。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 其中槽溝之底邊緣自繞組核心之周邊升高約爲複數個繞組 一導線直徑之1.0至1.5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 其中之凸緣實質上爲方形。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骨合作社印製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繞線共模式掘流線圏,, 其中之複數個繞組包括第一及第二繞組’安排在核心構件 之繞組核心上之單一層繞組構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Η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 其中一步階備於槽溝之底表面與繞組核心之周邊之間。 21. —種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含: 一核心構件具有一繞組核心及複數個繞組配置其上;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理固家揉準(CNS ) A4说格(210X297公釐) 8 8 8 8 ABCD 經濟部智慧財/i局员工消资合作社印製 六、申請專利範圍 配置在繞組核心之二端之凸緣,該凸緣包括界定於其 中之槽溝; 複數個腳部位於凸緣中槽溝之末端’複數個腳部包括 其上之斜角角落表面;及 -複數個終端電極’其中之一終端電極位於每—腳部之 一端,並與在繞組核心上之複數個繞組之一端連接; 其中該槽溝之底邊緣之安排可使其自繞組核心之邊緣 增加高度,並在繞組核心之二端備有凸出部’該凸出部之 一側安排成向凸緣方向逐漸增加高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 其中,在繞組核心之二末端備有一對斜角角落表面’每一 對斜角角落表面安排爲彼此相對。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 其中每一對斜角角落表面由一槽溝分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圈s 其中該凸出部自繞組核心之周邊延伸向腳部’並較該槽溝 之底邊緣爲高。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繞線共模式扼流線圏’ 其中該槽溝之底邊緣自繞組核心之周邊升起’約爲複數個 繞組之一導線直徑之1.0至1.5倍。 4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孕:'本頁)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家標準(CNS ) A4規格(210X:297公.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894099A JP3159195B2 (ja) | 1999-01-18 | 1999-01-18 |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51231B true TW451231B (en) | 2001-08-21 |
Family
ID=11706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9100701A TW451231B (en) | 1999-01-18 | 2000-01-18 | Wire-wound common-mode choke coil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472969B1 (zh) |
JP (1) | JP3159195B2 (zh) |
TW (1) | TW45123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3025A (zh) * | 2017-05-23 | 2018-12-0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绕线型线圈部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1173B2 (ja) * | 2000-12-27 | 2007-02-14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正逆回転モータ |
JP2002313646A (ja) * | 2001-04-10 | 2002-10-25 | Toko Inc | 巻線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WO2002089156A1 (en) | 2001-04-26 | 2002-11-07 | Coilcraft, Incorporated |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onic component |
JP4673499B2 (ja) * | 2001-05-01 | 2011-04-20 | コーア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コイル |
JP3755488B2 (ja) * | 2001-08-09 | 2006-03-1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チップコイルおよびその特性調整方法 |
US6690255B2 (en) * | 2002-02-21 | 2004-02-10 | Coilcraft, Incorporated | Electronic component |
JP2003243221A (ja) * | 2002-02-21 | 2003-08-29 | Tdk Corp | 磁心及びコイル装置 |
JP2003324018A (ja) * | 2002-04-30 | 2003-11-14 | Tokyo Parts Ind Co Ltd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3642057B2 (ja) * | 2002-07-26 | 2005-04-2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巻線巻回方法 |
JP3960977B2 (ja) * | 2003-02-17 | 2007-08-15 | 株式会社フォノン明和 | コモンモードコイル |
JP4064301B2 (ja) * | 2003-05-30 | 2008-03-19 | 東光株式会社 | チップ型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US7212093B2 (en) * | 2003-07-25 | 2007-05-01 | Kyocera Corporation | Ferrite cor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ommon-mode noise filter using the same |
JP3850832B2 (ja) * | 2003-12-19 | 2006-11-29 | 阪神エレクトリック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
JP4193749B2 (ja) * | 2004-04-21 | 2008-12-1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コイル製造方法 |
US7256673B2 (en) | 2005-01-31 | 2007-08-14 | Tdk Corporation | Coil assembly including common-mode choke coil |
JP4714501B2 (ja) * | 2005-04-26 | 2011-06-2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フェライトコア用セラミック体とこれを用いたフェライトコアおよび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ー |
JP4747667B2 (ja) * | 2005-05-13 | 2011-08-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
JP2007005769A (ja) * | 2005-05-27 | 2007-01-11 | Tdk Corp |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
JPWO2007029594A1 (ja) * | 2005-09-08 | 2009-03-19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複合コイル装置、及びトランス装置 |
JP4777100B2 (ja) | 2006-02-08 | 2011-09-21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
JP4284632B2 (ja) * | 2006-12-01 | 2009-06-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US9490058B1 (en) * | 2011-01-14 | 2016-11-08 |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 Magnetic component with core grooves for improved heat transfer |
TW201303927A (zh) | 2011-07-11 | 2013-01-16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組合式繞線結構及磁性裝置 |
US8686822B2 (en) | 2011-08-22 | 2014-04-01 |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Surface mounted pulse transformer |
JP2013106475A (ja) * | 2011-11-15 | 2013-05-30 | Toshiba Corp | 系統連系インバータ |
KR101468821B1 (ko) * | 2012-12-19 | 2014-12-03 | 티디케이가부시기가이샤 | 커먼 모드 필터 |
JP2014207368A (ja) | 2013-04-15 | 2014-10-3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6015588B2 (ja) * | 2013-08-06 | 2016-10-26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電子部品 |
US20150206649A1 (en) * | 2014-01-23 | 2015-07-23 | Kinnexa, Inc. | Improved structure of smd (surface mount device) type signal transformer |
DE102014103324B4 (de) | 2014-03-12 | 2022-11-24 | Tdk Electronics Ag | Induktives Bauelement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induktiven Bauelements |
JP6672614B2 (ja) * | 2014-07-17 | 2020-03-25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TWI511170B (zh) * | 2014-10-03 | 2015-12-01 | Ud Electronic Corp | 一種電感元件 |
JP6264255B2 (ja) * | 2014-10-17 | 2018-01-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6314927B2 (ja) * | 2015-07-22 | 2018-04-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ノイズフィルタ実装構造 |
JP6680037B2 (ja) | 2016-03-30 | 2020-04-15 | Tdk株式会社 |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
KR20170136354A (ko) * | 2016-06-01 | 2017-12-1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칩 안테나 |
JP6979419B2 (ja) * | 2016-07-14 | 2021-12-1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子部品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 |
JP6520850B2 (ja) * | 2016-07-14 | 2019-05-29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子部品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 |
JP6569653B2 (ja) * | 2016-12-08 | 2019-09-0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
JP6879073B2 (ja) * | 2017-06-23 | 2021-06-02 | Tdk株式会社 | パルストランス |
JP6686978B2 (ja) * | 2017-06-24 | 2020-04-2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981119B2 (ja) * | 2017-09-11 | 2021-12-15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JP6966722B2 (ja) * | 2017-12-18 | 2021-11-17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JP6835047B2 (ja) | 2018-08-09 | 2021-02-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ドラム状コア及び巻線型コイル部品 |
JP7176466B2 (ja) | 2019-04-19 | 2022-11-2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JP7028219B2 (ja) * | 2019-04-19 | 2022-03-0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7205365B2 (ja) * | 2019-04-19 | 2023-01-1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JP7081561B2 (ja) | 2019-04-19 | 2022-06-0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JP7074109B2 (ja) * | 2019-05-23 | 2022-05-2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21002577A (ja) * | 2019-06-21 | 2021-01-07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巻線型インダクタ部品 |
JP7367399B2 (ja) * | 2019-08-30 | 2023-10-24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JP6806278B2 (ja) * | 2020-03-27 | 2021-01-06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電子部品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 |
JP7230882B2 (ja) * | 2020-05-27 | 2023-03-0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KR102466781B1 (ko) * | 2020-09-23 | 2022-11-11 | 김한수 | 경도 장애인용 응급 및 재난정보 음성 알림 서비스 방법 |
JP7371605B2 (ja) * | 2020-10-26 | 2023-10-3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部品 |
DE102022111363A1 (de) | 2022-05-06 | 2023-11-09 | Tdk Electronics Ag | Induktives Filterelemen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52413A (ja) | 1985-12-25 | 1987-07-0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炊飯器 |
JPH0210704A (ja) | 1988-06-29 | 1990-01-16 | Murata Mfg Co Ltd | 導体パターンコイル |
JPH0562022A (ja) * | 1991-08-30 | 1993-03-1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学式文字読取装置における住所単語照合方法 |
JPH0587913A (ja) | 1991-09-30 | 1993-04-09 | Omron Corp | 距離測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3083482B2 (ja) | 1996-10-11 | 2000-09-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
JP3195585B2 (ja) * | 1998-10-27 | 2001-08-06 | ティーディーケイ株式会社 | 表面実装自己誘導型インダクタンス部品 |
-
1999
- 1999-01-18 JP JP00894099A patent/JP31591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01-18 TW TW089100701A patent/TW45123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0-01-18 US US09/484,195 patent/US6472969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33025A (zh) * | 2017-05-23 | 2018-12-0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绕线型线圈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6472969B1 (en) | 2002-10-29 |
JP2000208331A (ja) | 2000-07-28 |
JP3159195B2 (ja) | 2001-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51231B (en) | Wire-wound common-mode choke coil | |
TW436740B (en) | IC card, antenna for IC card, and frame for IC card antenna | |
TW554354B (en) | Multilayer inductor | |
CN101128894A (zh) | 谐振型变压器及使用该变压器的电源单元 | |
JPH0799727B2 (ja) | 電磁装置および電磁コア構造 | |
JP2000068132A (ja) |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 |
JPH11265831A (ja) | シートトランス | |
TW497107B (en) | Inverter transformer | |
JP2009117627A (ja) |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 |
JPS62230012A (ja) | コアから成る装置 | |
JP3349018B2 (ja) | 誘導電磁器 | |
TW412761B (en) | Current blocking coil | |
JPH0410660Y2 (zh) | ||
JP2652525B2 (ja) | リアクタ | |
JPH03284807A (ja) | トランス | |
TWM350081U (en) | Inductor structure | |
TW587260B (en) | Inverter transformer | |
CN219123057U (zh) | 变压器骨架、变压器以及电视 | |
CN221927673U (zh) | 定向耦合变压器 | |
JP2542216Y2 (ja) | 電流センサの検出部構造 | |
JP3473050B2 (ja) | 積層型コイル | |
JPH051205U (ja) | プリントコイル型トランスおよび電気回路 | |
JP2001035728A (ja) | トランス用コア | |
JP3240905B2 (ja) | トランス | |
JP2001118732A (ja) |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の実装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