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19653B -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419653B TW419653B TW088103993A TW88103993A TW419653B TW 419653 B TW419653 B TW 419653B TW 088103993 A TW088103993 A TW 088103993A TW 88103993 A TW88103993 A TW 88103993A TW 419653 B TW419653 B TW 41965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aser beam
- laser
- optical
- patent application
- item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8—Means for shaping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beam, e.g. into circular or elliptical cross-se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11B7/1275—Two or more lasers having different wavelength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56—Double or multiple prisms, i.e. having two or more prisms in coopera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pas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Description
4 19653 五、發明說明(1) 【發明之應用範圍】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特別是應用 在利用數道不同波長之雷射光束,分別對不同規格之光學 記錄媒體進行資料存取的多光源光學讀寫頭。 【發明之背景】 目前 之光碟片 DVDCdigi 存取則是 進行的, 寫頭,將 表面成為 Detector 束轉換為 取,而寫 以及所需 的DVD光學存取裝置已被設計為可以對不同厚度 進行資料的存取,如CD(Compact disc)或 tal versatile disc)之中所記錄的資料,資料 透過一種光學讀寫頭(Optical Pick-up Head)來 讀寫的方法是使用一種可以產生雙焦距的光學讀 不同波長的一雷射光束聚焦於光碟片之資料儲存 存取光點’再利用一種像檢出元件(ph〇t〇 )將自光碟片表面反射而回,含有資料訊號的光 可辨識處理的電訊號,即可完成光碟資料的讀 入資料的程序則相似。其令CD與扒^的尺寸規格 雷射光束的波長如【表一】所示: 、 1H1CKNESS mm TRACK PITCH μηι WAVELENGTH Nm NA (numerical CD DVD 1.2 0.6*2 ' 1.6 π ΊΑ ^80 - ΝΑ : Nui nerical Aperture (@ f値孔徑) 6j5-650 0.6 419653 五、發明說明(2) 已知在光學讀寫頭中產生雙焦距,用以分別存取⑽ DVD之資料的技術,大致有下列幾種: 1 _雙物鏡的設計:使用二個物鏡(〇bjective卜⑽ ),這二個物鏡分別具有不同之焦距,再根據光碟片之種 類(CD或DVD ) 利用—驅動機構(如旋轉式驅動機構) 選擇其中一個物鏡使用;其缺點是增加光學讀寫頭的重 量,以及產品價格提向。 2 .在物鏡製作繞射式元件,達成雙焦距效果。 3 _利用全像式光學元件(HOE ;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產生雙焦距;其缺點是光能利用效率 低,製作困難且製造成本高。
4 .利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快門(LCD
Shutter )製作一種ΝΑ控制器,使單一光束通過具有兩種 ΝΑ的物鏡’而達成雙焦距的效果;其缺點是雷射光源的極 性必需準確的控制’以便與LCD配合,除此之外還需要持 續以電力維持LCD的運作。 5 .在物鏡製作一環形構造,通過中心的光束用以讀 取CD的資料,讀取DVD之資料的光束則是由内圈與外圈光 束合成;如美國專利第5, 665, 957號(illustrated in F I G. 1,2 ),其中就揭露了類似之技術;其缺點為製作成 本高,安裝的誤差容許度低(精度要求高),降低光束的 可用率約達1 5%。 6 ·使用雙光源及兩種透鏡,如美國專利第5,7 7 7,9 7 0 號專利,其中揭露了一種使用兩個不同波長的雷射光源,
419653 五、發明說明(3) 分別匹配不同的透鏡,而提供不同焦距且不同直逕的讀取 光點;其缺點是製作成本高,且構造複雜。 7 ’另外使用一種可變光圈’配合可動式物鏡的設 計’而達到雙焦距的效果,如美國專利第5, 6 5 9, 533號, 與第5,281,797號均有類似之技術。 【創作之目的及概述】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使不同波長的二種或三種雷射光 源’可以同時應用於同—光學讀寫頭’並且透過同一光學 輸出路逕對光學記錄媒體,進行資料的存取作業。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提供了一種配置於多光源 光學讀寫頭之光學路逕中的整光鏡,此一整光鏡是由二個 複鏡複合而成;整光鏡具有數個光束合成界面,每一光束 合成界面均作適當的塗層處理(c〇ating),可反射某一波 長之雷射光束’而讓其餘波長的雷射光束通過並且產生折 射,藉著決定棱鏡之頂角及質材’便可將一個以上不同波 長之雷射光束整合於同一光學的輸出路逕,用於存取不同 密度之光學記錄媒體中的資料。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能使光學元件更集中, 士縮小體積的多光源光學讀寫頭。在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 不同波長的雷射光束分別從整光鏡的不同位置射入, 由光束合成界面的反射或折射,而合併於同一光學 个而要複雜的光學組件或是複雜的光學路 逕。 本各明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以放大雷射光束的光
419653 五、發明說明(4) 學元件,以提高雷射光束的利用效率。 有關本發明之詳細技術内容及實施例,茲配合圖示說 明如後。· 造 構 例 施 實 種 第 的 鏡 光 整 之 露 揭 所 明 發 1本 明為 說’ 式圖 文里 一-Η t第 同 於 併 合 束 光 射 雷 之 長 波 同 不。 個形 二情 將的 示路 揭光 中 出 其輸 不。 個形 三情 將的 示路 揭光 ’ 出 造輸 構一 例同 施於 實併 種合 一束 另光 圖兩田 1—I 之 第長 示波 揭同 圖 2 第 造同 構於 例併 施合 實束 種光 二射 第雷 的之 鏡長 光波 整同 之不 露個 揭二 所將 明示 發揭 本中 為其 圖 3 第 形 情 的 路 光 出 輸 不。 個形 三情 將的 示路 揭光 ,出 造輸 構一 例同 施於 實併 種合 一束 另光 圖雷 3 之 第長 示波 揭同 圖 4 第 實讀 種學 一光 第之 的源 頭光 寫射 讀雷 學雙 光於 源用 光應 多鏡 之光 露整 揭將 所示 明顯 發’ 本例 為施 圖 5 第 造 構 的 頭 寫 實學 種光 二之 第源 的光 頭射 寫雷 讀個 學三 光於 源用 光應 多鏡 之光 露整 揭將 所示 明顯 發, 本例 為施 圖 6 第 圖圖圖 7 8 9 第第第 造 構 例 施 實 種 ο 一 造另 構的 的圖 頭6 寫第 讀為 束 光 的 後 之 大 放 。束 造光 構射 例雷 施將 實鏡 種光 一 整 另之 的明。 圖發狀 6本形 第為面 為係斷
第7頁 419653 五、發明說明(5) 【實施例詳細說明】
如 (Beam 鏡2 0 一平面 面1 0 10 1 另一光 結合面 光學路 同一光 以透過 (如CD 第1圖」所示,本發明所揭露之雷射光束整光鏡 Shaper ) 1 0是由二個折射率彼此不同的第—稜 與第二稜鏡3 0結合而成,其至少具有彼此 的:-雷射光束入射Φ1 〇丄;一第一光束合成界 2,以及-第一光束合成界面丄〇 3,其中入射面 以及其中的某一光束合成界面均設於同一稜鏡,而 束合成界面則位於第一稜鏡2 〇與第二稜鏡3 ◦的 。這個整光鏡1 0被安裝在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的 逕中,其功能是將多個不同波長之雷射光束合併於 學輸出路逕(Ρ0),使得不同波長的雷射光束,可 相同的光學輸出路逕Ρ0對不同密度的光學記錄媒體 或DVD)進行資料的存取。 而整光鏡10的第一種實施例(見「第1圖」),第 一稜鏡2 0為一四邊形稜鏡,第二稜鏡3 〇則是一種三角 形稜鏡(直角稜鏡)’其中的雷射光束入射面1〇1,可 讓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射入整光鏡1 〇,並且折射 向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 ;而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 2 ’則利用適當的塗層處理,使第一道雷射光束(Bea(n][ )射入整光鏡1 0之後產生折射,但是反射前述穿過入射 面1 0 1的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致使第一道雷射 以及第二道雷射被合併於同一光學路逕P1,然後射入第二 光束合成界面1 0 3 ;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0 3亦經過適 當的塗層處理,可讓第一道與第二道雷射光束通過,但是
^ 53 五 '發明說明(6) 反射第三道雷射光束(Return Beam),而將第一道、第 二道與第三道雷射光束合併於同一光學輸出路逕P0。 在「.第1圖」所示的光學路逕是將整光鏡1 〇應用於 雙光源之光學讀寫頭的例子,其中第一道雷射光束 (Beaml)與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分別來自於不同的 雷射光束產生元件(如雷射二極體,Laser Diode ),而 第三道雷射光束(Return Beam )實際上則是第一道雷射 光束(Beaml )或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自光學記錄 媒體之資料儲存表面所反射回來且含有資料的雷射光束, 藉由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 3反射至像檢出元件(Photo
Detector);另一方面,整光鏡1 〇也可以應用於使用三 個光源的光學讀寫頭,如「第2圖」所示,第一道雷射光 束(Beaml )’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與第三道雷射光 束(Beam3 )均來自於不同的雷射光束產生元件,在經由 整光鏡1 0的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以及第二光束合成 界面1 0 3的合併之後,將會沿相同的光學輸出路逕p〇射 出至光學記錄媒體,用於進行資料的存取。 而前述將不同波長之雷射光束合併於同—光學輸出路 逕P0的實現方式,可藉由決定二個稜鏡2 0 ,3 0之頂角 以及稜鏡的質材’就可以將雷射光束入射面1 〇 1 ,第一 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及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〇 3所折射 (通過光束合成界面者)或是反射(被光束合成界面反射 者)之不同波長的雷射光束引導於相同的光學輸出路逕 P0 〇
第9頁 419653 五、發明說明(7) 由於本發明的第一稜鏡2 0以及第二稜鏡2 1分別是 由不同折射率之質材所製作,根據消色差(A c h r 〇 m a t i c ) 理論(由F系列與C系列之玻璃配對即可消去色差的方式 ),以及折射定律(Snell’s law)可知,第一稜鏡2 0 的頂角Ac以及第二稜鏡3 0的頂角Af,將可以藉由下列的 公式計算決定,公式包括(請配合參考「第1圖」): 根據折射定律(S n e 1 Γ s 1 a w ),則: nS i η 61 1 =ncS i η θ V · · · (1) nS i η 0 2 = ncS i n 0 2! · · · * (2) ncSin 6l3 = nfSin ^3' · · · · (3) 言主 · nc :第一稜鏡2 0的折射率 nf :第二稜鏡3 0的折射率 根據消色差理論,則:
Ac(nc~l) _ Af(nf-l) .....( 4 )
Vdc — ~~Vdf~
2 ο 一—i 面 界 成 合 束值 光角 - 夾 第的 即3 (ο 值 1 角面 頂界 的成 ο合 2束 鏡光 稜二 1 第 第與 主 C ίο A
Af :第二稜鏡3 0的頂角值
Vdc:第一稜鏡2 0的色散率(又稱艾貝數,Abbe number )
Vdf :第二稜鏡3 0的色散率
第10頁 4 JS653 五、發明說明(8) 假設若以F8與BK7二種玻璃分別為第一稜鏡20與第 二稜鏡3 0之質材,且可設Af = 45° ,03’=45° ,則: 可以先由公式(4 )求得Ac ; 再由公式(3 )依序求得Θ 3 ’以及三角幾何關係求得 θ Γ ; 由公式(1 )求得<9 1,以及三角幾何關係求得/9 2 ’ ; 由公式(2 )求得Θ 2。 若是Af#45° ,亦可由介面10 4逐步推算求得0 3 ’再依上述之方式求得其餘之各角度值。 而藉由第一稜鏡2 〇與第二棱鏡3 0結合而成的整光 鏡1〇 ’除了具有將不同波長的雷射光束合併於同—光學 ,,路逕P0的功能,亦可以消除第一道雷射光束(Beanil 所以及第二這雷射光束(Beam2 )在穿過整光鏡1 〇之時 )=生!^色差現象°另一方面,第—道雷射光束(Beami 產生及第一道雷射光束(geam2),若是由雷射二極體所 c如’「由於雷射光束輸出的斷面形狀為一狹長的橢圓形 低,第9圖」虛線所示),會造成光能利用效率的降 $ B’e而藉由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當第一道雷射光束 〇 )以及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 )通過第一稜鏡2 致使ίΠί如「第9圖」實線所示’產生放大的效果’ 大,射光束之斷面形狀在其橢圓形的短軸方向獲得放 (Be而改善光能利用效率不佳的問題,而第一道雷射光束 公與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 )的放大率可由下列
第11頁 4>9SS3^ 五、發明說明(9)
Tl·
Cos9Y Γ2-
CosfT Cos02 註 Γ1 *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l)的放大率 Γ2 :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的放大率 請再參閱「第3圖j ,其中揭露了整光鏡的第二種可 行實施例構造’圖中所揭露的整光鏡1 〇 a,同樣是由二 個具有不同之折射率的第一稜鏡2 Oa以及第二稜鏡3 Oa 結合而成,由圖中可以看出與「第1 ,2圖」的差異點在 於第一稜鏡2 0a為一種三邊形稜鏡,而非前述第一種實 施例中呈四邊形的第一稜鏡2 〇。 整光鏡1 Oa同樣具有彼此不在同一平面的:一雷射 光束入射面1 〇 la ; —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a ;以及 一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〇 3a。 同理’其中第一棱鏡2 Oa的頂角Ac,與第二稜鏡3 0 a的頂角A f也可以利用前述的公式決定。 如「第3圖」所示,當整光鏡1 〇a應用於雙光源光 學瀆寫頭’其令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l)與第二道雷射 光束(Beam2 )分別來自於不同的雷射產生元件(如雷射 二極體)’而第三道雷射光束(Return Beam)實際上則 是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i )或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
第12頁 4 IS653 五、發明說明α〇) --- ),自光學記錄媒體之資料儲存表面所反射回來含有資料 的雷射光束,藉由第二光束合成界面丄〇 3a反射至一像 檢出元件(Photo Detector );圖中第二道雷射光束 (Beam2 )以入射角6»2射入第一稜鏡2 CU的入射面丄〇 la,並且以折射角Θ2,折射向第一光束合成界面丄(3 2 a ’而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a,則利用適當的塗層處 理’使第一道雷射光束(geaml )射入整光鏡1 〇a之後產 生折射’但是反射前述穿過入射面1 〇 la的第二道雷射 光束(Beam2 ),致使第一道雷射光束以及第二道雷射光 束被合併於同一光學路逕p丨a,然後射入第二光束合成界 面103a;第二光束合成界面i〇3a亦經過適當的塗層 處理’可讓第一道與第二道雷射光東通過,但是反射第三 道雷射光束(Return Beam),而將第一道、第二道與第 三道雷射光束合併於同一光學輸出路逕p〇。 同樣地’整光鏡1 〇 a也可以應用於三光源的光學讀 寫頭,其光學路逕如「第4圖j所示,第一道雷射光束 (Beaml) ’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與第三道雷射光束 (Beam3 )均來自於不同的雷射光束產生元件且不同波 長’在經由整光鏡1 〇a的第一光束合成界面1 〇 2a以及 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〇 3a的合併之後,將會沿相同的光 學輸出路逕P0射出至光學記錄媒體,用於進行資料的存 取。 關於本發明之技術應用於雙光源光學讀寫頭的詳細構 造’凊參閱「第5圖」,圖中所揭露的雙光源光學讀寫
第13頁 幻9653 五、發明說明(11) 頭’具體的應用實例如用於存取CD或0!)的DVD光學讀寫 頭’其中包括有··用以產生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l )第 一雷射光束產生器4〇 ,與用以產生第二道雷射光束 (Beam2)的第二雷射光東產生器5 〇 ,這兩個雷射光束 產生器可以是雷射二極體或是類似之元件,第一雷射光束 產生器4 0的雷射波長為43〇nm或780nm,用於存取DVD的 資料’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5 0的雷射波長為6 5 9nm或 635nm,適用於存取cd的資料。 其t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l ),先穿過一第一準直 透鏡(Collimator Lens) 4 1處理成為平行光束,射入 整光鏡1 0的第一光合成界面1 〇 2 ,經折射至第二光合 成界面1 0 3 ’然後沿著光學輸出路逕p〇射出,最後利用 一物鏡6 0 (Objective Lens)將第一道雷射光束 (Beaml )聚焦於光學記錄媒體7 〇的資料儲存表面成為 一存取光點;而自光學記錄媒體7 〇反射且含有資料的雷 射光束,將依原來的光學輸出路逕p〇射入整光鏡丄〇的$ 二光束合成界面1 〇 3 ,並且反射至一聚焦鏡6 1而聚焦 於一像檢出元件(Phot0 Detector· ) 6 2,就可以將來^ 於光學記錄媒體7 〇之表面且含有資料的反射雷射光束, 轉換為相應的電訊號,而完成光學記錄媒體7 〇的資料r 取作業,至於寫入資料時的雷射光束行進路逕則相同\ — 而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2),則先穿過另—第二準 直透鏡4 la處理成為平行光束’射入整光鏡1 〇的入射 面1〇1 ’經折射至第一光合成界面,再反射至第
第14頁
-I
了光合成界面1 Ο 3 ,再由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ο 3折射 並沿著光學輸出路逕Ρ〇射出,同樣利用一物鏡6 〇將第二 道雷射光束(Beaml )聚焦於光學記錄媒體7 0的資料儲 存表面成為一存取光點;而自光學記錄媒體70反射且含 有資料的雷射光束,將依原來的光學輸出路逕p〇射入整光 鏡1 0的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 〇 3 ,並且反射至聚焦鏡6 1而小焦於像檢出元件(Ph〇t〇 Detector) 6 2 ,完成資 料的存取作業。 最後,請參閱「第6圖」,則是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 技術所完成的一種三光源光學讀寫頭的例子,具體的應用 實例如用於存取CD或DVD的DVD光學讀寫頭,其中包括有: 用以產生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 1)的第—雷射光束 產生器40 ’用以產生第二道雷射光束(Beam2 )的第二 雷射光束產生器5 0 ’與用以產生第三道雷射光束 (Beam3)的第三雷射光束產生器8〇 ;這三個雷射光束 產生器可以是雷射二極體或是類似之元件,第一雷射光束 產生器4 0的雷射波長為430nm,用於存取DVD的資料,第 二雷射光束產生器5 0的雷射波長為65 0nm或6 3 5nm,適用 於存取CD的資料,而第三雷射光束產生器8 〇的雷射波長 則為78 0nm ,亦適用於存取DVD的資料。 ' 其中第一道雷射光束(Beam 1 )與第二道雷射光束 (Beam2 )的光學路逕如同「第5圖」的例子行進,而第 三道雷射光束(Beam3 )則是先經過一第三準直透鏡 處理成平行光東’再自第二稜鏡3 〇射入第二光务 lb u不'士成界
第15頁 4I9&53 五、發明說明(13) --- ^10 3 ,藉由第二光束合成界面1()3反射至同/光學 輸出路逕P0 ’然後如同第_道雷射光纟(Be·"與第二 道雷射光束/Beam2) —樣,利用—物鏡6〇將雷射光束 聚焦於光學I己錄媒體7 〇的資料儲存表面成為一存取光 點;而讀取自光學記錄媒體7 〇所反射而回含有資料的雷 射光束,在硬體的設計上可以有下列之幾種例子: ,1·如第6圖」’在整光鏡與物鏡6〇之間的 光學輸出路逕p〇中設置~分光鏡6 5 (Beam Splitter
Cube ),將自光學記錄媒體7 〇所反射而回含有資料的雷 射光束,反射至一聚焦鏡6 1而聚焦於像檢出元件 (Photo Detector ) 6 2 ,完成資料的存取作業。 2 .如「第7圖」,使用分別匹配有一全像式光學元 件66b ’ 66a ’ 66c (HOE ; 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 的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40a,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5〇 a ’與第三雷射光束產生器8 〇a,利用全像式光學元件 6 6b ’ 6 6a ’ 6 6c將沿著光學路逕自光學記錄媒體7 〇所反 射而回的雷射光束’分別分離至對應的像檢出元件 (Photo Detector) 6 2b,6 2a,6 2c 而完成資料的 存取作業。 3·如「第8圖」,在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40與第 一準直透鏡4 1之間的光學路逕,設置一偏光分光稜鏡6 7 (P.B.S·,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 以及一久/4 板6 8 (λ/4 plate),將來自於光學記錄媒體7 0的反 射光束,分離並反射至一聚焦鏡6 1而聚焦於像檢出元件
第16頁 4,9〇53 五、發明說明(14) (Photo Detector) 6 2,完成資料的存取作業。 當然、在「第5〜8圖」的雙光源與三光源光學讀寫 頭中,也可以依實際硬體的需要在物鏡6 0與整光鏡1 0 之間的光學輸出路逕P0增加如用以改變光學路逕之方向的 反射鏡6 3 ,或是一濾鏡6 4 (Filter),用於改變數值 孔徑(N.A.,Numerical aperture)的值;當然,渡鏡 6 4也可以由可切換的多物鏡裝置所取代。 【發明之功效】 1 ·將雙光源或是三光源之光學讀寫頭的雷射光源合併於 相同的光學輸出路逕,使得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的光 學元件更集中,且縮小體積。 2 .可以應用於雙光源或是三光源之光學讀寫頭。 3 ·對於多光源光學讀寫頭之中的二道雷射光源,具有放 大的效果,可以提高雷射光束的利用效率。 【圖式之符號說明】 10........整光鏡 l〇a........整光鏡 101 .......入射面 101a.......入射面 102 * .第一光束合成界面 102a ··第一光束合成界面 103 . ^第二光束合成界面 103a.,第二光束合成界面 10 4........介面
第17頁 4j9653 五、發明說明〔15) 20,* , · .•第一棱鏡 20a.......第一稜鏡 30.......第二稜鏡 30a.......第二稜鏡 40·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40a _·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41......第一準直透鏡 41a.....第二準直透鏡 41b.....第三準直透鏡 50·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50a_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6 0.........物鏡 61 ........聚焦鏡 62 ......像檢出元件 62a,62b,62c· ··像檢出元件 63 ........反射鏡 6 3.........濾鏡 6 5........分光鏡 66a,66b,66c.....全像式光學元件 67 .....偏光分光複鏡 68 ........λ /4 板 80.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80a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
第18頁
Claims (1)
- ,y®53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利用不同波長之雷射光源 對不同密度之光學記錄媒體,進行資料的存取,包括 有: . 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與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 用以分別產生不同波長的一第一道雷射光束,與一第 二道雷射光束; 一整光鏡(Beam Shaper ),配置在該第一雷射 光束產生器與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的光學路逕中, 包含有彼此不在同一平面的: 一雷射光束入射面,使該第二道雷射光束產生折 射; 一第一光束合成界面,將該第二道雷射光束的折 射光束與該第一道雷射光束合併於同一光學路逕; 一第二光束合成界面,用以將該第一光束合成界 面合併的該雷射光束與一第三道雷射光束合併於同一 光學輸出路逕; 一物鏡,用以將沿著該光學輸出路逕進行的雷射 光束聚焦於該光學記錄媒體,形成一讀寫資料的光 點;以及 一像檢出元件,用以將來自於該光學記錄媒體之 表面且含有資料的反射雷射光束,轉換為相應的電訊 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該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係第19頁 4}9es3 六、申請專利範圍 為雷射二極體(Laser Di〇de)。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該整光鏡包含有二個折射率彼此不同且結合在一起 的第一棱鏡與第二稜鏡,該入射面以及該第一光束合 成界面均設於該同一稜鏡,而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則 位於該第一稜鏡與該第二稜鏡的結合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該第一稜鏡為一種四邊形稜鏡,該第二稜鏡則是一 直角稜鏡。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7 中該第一稜鏡為一種三邊形稜鏡,該第二稜鏡則是一 直角稜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任一個該光束合成界面均作適當的塗層處理 (coat i ng),可反射某一波長之雷射光束,而讓其餘 波長的雷射光束通過並且產生折射。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面,可讓該第二道雷射光束折射至該第〆光 束合成界面;而該第—光束合成界面,則使該第一道 但是反射該第二道雷射光束的折 Hi:匕 雷射光束的反射光束以及該第 -问—光學路逕射入該第 ^先,5成界面;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可將該第一道 ”該第二逞雷射光束折射至該光學輸出路逕反第20頁 ”曰653 六、申請專利範圍 射該第三道雷射光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還包括有: 一配置於該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整光鏡之間 的第一準直透鏡; 一配置於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整光鏡之間 的第二準直透鏡; —配置於該整光鏡與該像檢出元件之間的聚焦 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該第三道雷射光束係為來自於該光學記錄媒體的反 射雷射光束。 I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其 中該第三道雷射光束係由一第三雷射光束產生器所產 生,並且射至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的不同波長雷射光 束。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 其中還包括有: 一配置於該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整光鏡之間 的第一準直透鏡; 一配置於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整光鏡之間 的第二準直透鏡; 一配置於該第三雷射光束產生器與該整光鏡之間 的第三準直透鏡;六、申請專利範圍 一配置於該整光鏡與該像檢出元件之間的聚焦 鏡;以及 一分光鏡’係配置於該整光鏡與該物鏡之間的光 學輪出路逕’用以將來自於該光學記錄媒體的反射雷 射光束,反射至該像檢出元件。 1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多光源之光學讀寫頭, 其中該第一雷射光束產生器,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 與該第二雷射光束產生器’均匹配有一全像式光學元 件(Η. 0. E )。 J .一種整光鏡,係配置於多個雷射光源的雷射光學路 逕,用以將多個雷射光源所產生的不同 合併於同-光學輸出路逕,對不同密= = 體進行資料的存取,其包括有彼此不在;ί;面己:媒 一雷射光束入射面,配置於第一個該雷射光源的 雷射光束路逕,使該雷射光束產生折射; 第光束a成界面,配置於第二個該雷射光源 的雷射光束路逕,使該第一雷射光源的折射雷射光束 與該第二個雷射光源的雷射光束合併於同—光學路逕 行進;以及 一第二光束合成界面,用以將該第一光束合成界 面合併的該雷射光束與—第三道雷射光束合併於該相 同的光學輸出路逕。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鏡包含有二個折射率 3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整光 彼此不同且結合在一起的第一稜第22頁 4^eS3__ 六、申請專利範圍 鏡與第二稜鏡,該入射面以及該第一光束合成界面均 設於該同一棱鏡,而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則位於該第 一稜鏡與該第二稜鏡的結合面。 1 5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第一 稜鏡為一種四邊形稜鏡,該第二棱鏡則是一直角棱 鏡。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第一 稜鏡為一種三邊形稜鏡,該第二稜鏡則是一直角稜 鏡。 17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任一個 該光束合成界面均作適當的塗層處理(coating),可 反射某一波長之雷射光束,而讓其餘波長的雷射光東 通過並且產生折射。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入射 面’可讓該第一個雷射光源的雷射光束折射至該第一 光束合成界面;而該第一光束合成界面’則使該第二 個雷射光源的雷射光束產生折射,但是反射該第—個 雷射光源的該雷射折射光束,致使該第一個雷射光源 的反射雷射光束以及該第二個雷射光源的雷射折射光 束沿著同一光學路逕射入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該第 二光束合成界面可將該第一個與該第二個雷射光源的 雷射光束折射至該相同的光學輸出路逕’但是反射該 第二道雷射光束。 1 9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第三第23頁 419^53 六、申請專利範圍 道雷射光束係由一第三個雷射光源所產生,並且射至 該第二光束合成界面的不同波長雷射光束。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所述之整光鏡,其中該第三 道雷射光束係為來自於該光學記錄媒體的反射雷射光 束。第24頁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88103993A TW419653B (en) | 1999-03-16 | 1999-03-16 |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US09/304,468 US6324150B1 (en) | 1999-03-16 | 1999-05-03 | Optical pickup head using multiple laser sources |
JP11151080A JP2000268399A (ja) | 1999-03-16 | 1999-05-31 | 複数のレーザー源を使用した光学ピックアップヘッ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088103993A TW419653B (en) | 1999-03-16 | 1999-03-16 |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419653B true TW419653B (en) | 2001-01-21 |
Family
ID=2163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8103993A TW419653B (en) | 1999-03-16 | 1999-03-16 |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324150B1 (zh) |
JP (1) | JP2000268399A (zh) |
TW (1) | TW4196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216119T1 (de) * | 1999-01-22 | 2002-04-15 | Konishiroku Photo Ind | Optische abtas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informationsaufzeichnung und informationswiedergabe |
JP3659089B2 (ja) * | 1999-10-25 | 2005-06-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的情報媒体記録再生装置 |
TW514899B (en) * | 2000-10-27 | 2002-1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river |
KR100813943B1 (ko) * | 2001-04-30 | 2008-03-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합 반사프리즘 및 이를 채용한 광픽업장치 |
TW561466B (en) * | 2001-12-07 | 2003-11-11 | Ind Tech Res Inst | Multi-wavelength optical pickup |
US20040156302A1 (en) * | 2003-01-07 | 2004-08-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Optical head |
TWI276094B (en) * | 2004-03-12 | 2007-03-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writing device |
TWI302307B (en) * | 2004-04-09 | 2008-10-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writing system |
TWI302308B (en) * | 2004-04-23 | 2008-10-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writing system |
TWI273586B (en) * | 2004-06-11 | 2007-02-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cording/reproducing system |
US7486592B2 (en) * | 2004-07-02 | 2009-02-0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Optical head having dual optical paths |
TWI254293B (en) * | 2004-07-02 | 2006-05-01 | Ind Tech Res Inst | Optical read-write head |
TWI260616B (en) * | 2004-07-09 | 2006-08-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recording system |
TWI275084B (en) | 2004-07-09 | 2007-03-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recording system |
TWI284895B (en) * | 2004-07-16 | 2007-08-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reading/recording system |
TWI329869B (en) * | 2004-11-05 | 2010-09-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Semiconductor laser assembly and optical pickup device using the same |
CN100370527C (zh) * | 2004-11-06 | 2008-02-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半导体激光装置及采用该半导体激光装置的光学拾取装置 |
TWI287222B (en) * | 2004-11-12 | 2007-09-2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Optical pickup device |
US9081193B2 (en) | 2006-06-13 | 2015-07-14 | The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Interferometric systems and methods |
EP2033036A4 (en) * | 2006-06-13 | 2009-07-15 | Invent Technologie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ep ultraviolet optical microscopy |
KR102543084B1 (ko) * | 2016-05-23 | 2023-06-20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차량 램프용 광원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9090B2 (ja) * | 1984-06-12 | 1994-02-02 | 株式会社東芝 | 光学ヘツド |
US4694447A (en) * | 1984-07-12 | 1987-09-15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Optical signal recorders employing two lasers and methods therefor |
US5311496A (en) * | 1992-11-13 | 1994-05-10 | Hyundai Electronics America | Achromatic expansion prism for magneto-optical drive |
KR100213270B1 (ko) * | 1994-12-27 | 1999-08-02 | 전주범 | 양면 디스크용 광 픽업 |
JP3662382B2 (ja) * | 1997-03-21 | 2005-06-22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
1999
- 1999-03-16 TW TW088103993A patent/TW41965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03 US US09/304,468 patent/US632415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31 JP JP11151080A patent/JP2000268399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0268399A (ja) | 2000-09-29 |
US6324150B1 (en) | 2001-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419653B (en) | Optical pick-up head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 |
KR100598645B1 (ko) | 광 기록 매체 | |
JP5314259B2 (ja) | 光ピックアップ・ユニット | |
JP4795429B2 (ja) | 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
JPS58120216A (ja) | 光束合成装置 | |
KR100346398B1 (ko) | 계단형회절격자구조를갖는평판렌즈를채용하여cd-rw에호환하는dvd용광기록/픽업헤드 | |
TW561466B (en) | Multi-wavelength optical pickup | |
CN106289543A (zh) | 大动态离焦范围单帧双幅图像光强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 |
JPH0917010A (ja) | 二重焦点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08225172A (zh) | 透射式点衍射共路数字全息测量装置与方法 | |
JP3471960B2 (ja) |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 |
TW492001B (en) | Double focused optical read/write head | |
TW424237B (en) | A read-writeable optical pickup head | |
CN1129897C (zh) | 一种使用象差校正透镜的光学头光学系统 | |
CN102637439B (zh) | 一种适用于三维双光子荧光存储的光路系统 | |
JP4161439B2 (ja) | 光ヘッド | |
TW444200B (en) | Dual light source optical pickup head | |
JPS59167863A (ja) | 光デイスク用光学系 | |
RU2429550C2 (ru) | Оптическая головка для записи на оп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 и/или считывания с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и киноформ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указанной оптической головке | |
JPH04209335A (ja) | 発光部材 | |
CN100401110C (zh) | 用于光学读写头的光学元件组及其制造方法 | |
TW200828294A (en) | Multiple wavelength optical pickup head devices | |
KR0134842B1 (ko) | 재생전용 광픽업 광학계 | |
TW200414155A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 |
JPH03120435A (ja) | 波面収差測定用干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