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633A - 塗佈容器 - Google Patents
塗佈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02633A TW202402633A TW111126029A TW111126029A TW202402633A TW 202402633 A TW202402633 A TW 202402633A TW 111126029 A TW111126029 A TW 111126029A TW 111126029 A TW111126029 A TW 111126029A TW 202402633 A TW202402633 A TW 20240263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pheral surface
- convex portion
- sealing
- mouth
- coa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55 medical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61 scal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09 synthet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94 synthetic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塗佈容器(1)包含:內塞構件(20),其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形成有連通孔(21)、及噴出孔(22);保持具(30),其具有收容部(31)及塞體(35),在與內塞構件(20)之間形成有連通路徑(40);塗佈構件(50),其配置於收容部(31)內;彈推構件(60),其將保持具(30)相對於內塞構件(20)向上方彈推;罩蓋(4),其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及密封部(80),其在罩蓋(4)自口部(10)脫離且塞體(35)將連通孔(21)閉塞之狀態下,遮斷連通路徑(40)與外部之連通。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塗佈容器。
先前,已知將藥液等內容液對於例如人體之頭皮或皮膚等被塗佈部塗佈之塗佈容器。例如,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示般,已知如下之塗佈容器,其包含:筒狀之內塞構件,其安裝於容器本體之口部,且形成有連通於容器本體內之連通孔、及連通於連通孔且噴出內容液之噴出孔;塗佈構件,其在前端部自噴出孔突出於外部之狀態下可向連通孔側移動地配設於內塞構件之內側;及彈推構件,其將塗佈構件向噴出孔側彈推;且於內塞構件,在位於連通孔與噴出孔之間之部分,形成有供形成於塗佈構件之閥體自連通孔側可背離地抵接之閥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3485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於上述先前之塗佈容器中,因在不使用時,連通孔與噴出孔之連通係由閥體及閥座遮斷,故為了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而需要在卸下罩蓋後按壓塗佈構件而使閥打開。因此,難以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追加含浸內容液。又,若假定連通孔與噴出孔始終連通,則有可能在使用時內容液自噴出孔漏出。
本發明係考量如此之事態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之塗佈容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塗佈容器包含:筒狀之內塞構件,其安裝於容器本體之口部,形成有連通於前述容器本體內之連通孔、及連通於前述連通孔且噴出前述容器本體之內容液之噴出孔,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保持具,其具有受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側沿上下方向可移動地支持之有底筒狀之收容部、及在前述容器本體內將前述連通孔自前述連通孔之下方可閉塞地開放之塞體,在與前述內塞構件之間形成有連通前述收容部內與前述容器本體內之連通路徑;塗佈構件,其配置於前述收容部內,自前述保持具向上方突出;彈推構件,其將前述保持具相對於前述內塞構件向上方彈推;罩蓋,其安裝於前述容器本體之口部,在規制前述保持具之上升之狀態下將前述噴出孔閉塞;及密封部,其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之狀態下,遮斷經由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的前述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
根據本發明之第1態樣,由於在罩蓋安裝於容器本體之口部之狀態下,塞體將內塞構件之連通孔開放,故收容部內與容器本體內經由連通路徑而連通。因此,藉由在安裝有罩蓋之狀態下使塗佈容器倒立、或擺動,而可將容器本體內之內容液供給至收容部內。此時,因內塞構件之噴出孔被罩蓋閉塞,故可抑制內容液之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
進而,若將罩蓋自容器本體之口部卸下,則解除保持具之上升之規制,故塞體上升而將連通孔閉塞。藉此,收容部內與容器本體內之連通被遮斷,而可在使用時抑制內容液漏出。而且,此時,密封部遮斷經由收容部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之內周面之間的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因此,例如,亦可抑制殘留於連通路徑之內容液自收容部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之內周面之間漏出。
藉由以上所述,可提供一種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之塗佈容器。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上述第1態樣之塗佈容器者,其中前述密封部包含:第1密封凸部,其設置於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及第2密封凸部,其設置於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相對於前述第1密封凸部位於下方;且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之狀態下,藉由前述第1密封凸部與前述第2密封凸部抵接,而將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密封。
根據本發明之第2態樣,在罩蓋自口部脫離且塞體將連通孔閉塞之狀態下,藉由第1密封凸部與第2密封凸部抵接,而將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密封。藉此,可藉由密封部確實地密封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
而且,在罩蓋安裝於口部之狀態下,在下述情形下,即:第1密封凸部與第2密封凸部不抵接,且在罩蓋自口部卸下後保持具相對於內塞構件上升之過程中第1密封凸部與第2密封凸部抵接,可將保持具與內塞構件之間之滑動阻力抑制為較低,而可使保持具相對於內塞構件之上下移動順暢。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上述第1態樣或第2態樣之塗佈容器者,其進一步包含:第1規制凸部,其設置於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及第2規制凸部,其設置於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且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並且前述密封部遮斷前述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之狀態下,前述第1規制凸部與前述第2規制凸部在上下方向上抵接。
根據本發明之第3態樣,若內塞構件或保持具經時變化,則有可能因彈推構件之彈推力而將塞體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再者,例如,在長期間維持罩蓋自容器本體之口部脫離之狀態、或不將組合內塞構件及保持具而成之中間產品(塗佈塞)用作塗佈容器之零件之狀態時,有可能產生如此之經時變化。
此處,在罩蓋自口部脫離、且塞體將連通孔閉塞、並且密封部遮斷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之狀態下,第1規制凸部與第2規制凸部在上下方向上抵接。因此,如前述般,即便因彈推構件之彈推力而塞體欲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但藉由第1規制凸部與第2規制凸部卡止而可規制保持具之上升。藉此,規制塞體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之塗佈容器。
以下,參照圖1至圖5對於本發明之塗佈容器之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般,本實施形態之塗佈容器1包含:有底筒狀之容器本體2,其收容有供塗佈於被塗佈部之內容液;筒狀之塗佈塞3,其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內側;及有頂筒狀之罩蓋4,其可脫離地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覆蓋塗佈塞3。再者,內容液並無特別限定,作為內容液,例如可舉出塗佈於人體或皮膚等被塗佈部之藥劑或化妝料等液體。
容器本體2、塗佈塞3、及罩蓋4各者之中心軸線,配置於共通軸上。於本實施形態中,將該共通軸稱為容器軸O,將沿著容器軸O之方向稱為上下方向,將沿著上下方向之罩蓋4側稱為上方,將其相反側(容器本體2側)稱為下方。亦可將沿著上下方向之罩蓋4側稱為上側,將向其相反側(容器本體2側)之方向稱為下側,將沿著上下方向之向罩蓋4側之方向稱為上方,將向其相反側(容器本體2側)之方向稱為下方。又,將自容器軸O觀察之俯視下與容器軸O交叉之方向稱為徑向,將周繞容器軸O之方向稱為周向。
容器本體2之口部10較容器本體2中口部10以外之部位(肩部、主體部及底部)形成為更小徑。於圖示之例中,在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外周面,形成有公螺紋。
塗佈塞3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包含:筒狀之內塞構件20,其形成有朝下方開口且連通於容器本體2內之連通孔21,及連通於連通孔21、朝上方開口且噴出內容液之噴出孔22;保持具30,其配置於內塞構件20之內側;塗佈構件50,其操持於保持具30且自保持具30向上方突出;及彈推構件60,其將保持具30相對於內塞構件20向上方彈推。
內塞構件20包含:安裝筒部23,其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及噴出筒部26,其形成有連通孔21及噴出孔22。安裝筒部23包含:嵌合部24,其形成為圓筒狀且緊密地嵌合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內側;及環狀之凸緣部25,其自嵌合部24之上端部向徑向之外側延伸、且配置於口部10之上端開口緣上。藉此,安裝筒部23以插入口部10內之狀態安裝於口部10。
噴出筒部26連接於安裝筒部23,自安裝筒部23沿上下兩側延伸。將噴出筒部26之上端開口設為噴出孔22。將噴出筒部26之下端開口設為連通孔21。噴出筒部26在上下方向上之中間部處連接於安裝筒部23。噴出筒部26包含:突出筒27,其自安裝筒部23之嵌合部24之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及下垂筒28,其自突出筒27之下端部在安裝筒部23之內側向下方延伸。
突出筒27之外徑小於安裝筒部23之凸緣部25之外徑。如圖2及圖3所示般,在突出筒27之內周面設置有第1凹部27a、及第1規制凸部27b。
第1凹部27a配置於突出筒27之上下方向之較中央靠上側。第1凹部27a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第1凹部27a之上下方向之大小(寬度)大於第1凹部27a之徑向之大小(深度)。於突出筒27中,位於較第1凹部27a靠上側之部分成為第1密封凸部27c。
第1密封凸部27c配置於突出筒27之上端部。第1密封凸部27c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第1密封凸部27c之上下方向之大小小於第1凹部27a之上下方向之大小。在沿著上下方向之縱剖面觀察下,第1密封凸部27c之表面為沿上下方向延伸之直線狀。第1密封凸部27c遍及上下方向之整體以一定之內徑延伸。第1密封凸部27c之內部(突出筒27之上端部之內部)為噴出孔22。
第1規制凸部27b配置於第1凹部27a之下方。第1規制凸部27b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於沿著上下方向之縱剖面觀察下,第1規制凸部27b之表面為向徑向之內側突出之半圓狀。
如圖1所示般,下垂筒28相對於嵌合部24於徑向空開間隙地配置。下垂筒28之下端部位於與嵌合部24之下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同之位置。惟,下垂筒28之下端部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下垂筒28以其內徑小於突出筒27之內徑之方式形成。下垂筒28之內周面除了下端部外以一定之內徑延伸。亦即,下垂筒28之內周面在下垂筒28中之下端部以外之部分處以一定之內徑延伸。於下垂筒28之下端部,形成有向徑向之內側突出之環狀之台座部29。於台座部29之下端部,形成有連通孔21。
保持具30具有:有底筒狀之收容部31,其沿著上下方向可移動地受支持於內塞構件20之內側;及塞體35,其將連通孔21自連通孔21之下方可閉塞地開放。收容部31配設為與容器軸O同軸。收容部31具有周壁31a及底壁31b,被噴出筒部26之突出筒27包圍。周壁31a之上端部配置於與突出筒27之上端部在上下方向相同之位置。周壁31a之上端部設為可較突出筒27更向上方突出。
於周壁31a之內周面,形成有向徑向之內側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之嵌合肋32。嵌合肋32沿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底壁31b之外徑大於下垂筒28之上部之內徑。於底壁31b之上表面,形成有向上方突出之台座突部33。台座突部33在底壁31b之上表面之外周部沿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台座突部33之周向之位置與嵌合肋32之周向之位置相同。台座突部33之徑向之外側之端部連續於嵌合肋32之下端部。
於收容部31,形成有流通孔34。流通孔34遍及周壁31a及底壁31b地形成。流通孔34沿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藉此,收容部31之內側經由流通孔34連通於收容部31之外側。惟,流通孔34之形成部位並不限定於上述之位置。流通孔34之形成部位例如可以沿上下方向貫通底壁31b之方式形成,亦可以沿徑向貫通周壁31a之方式形成。
如圖2及圖3所示般,於收容部31之外周面,設置有第2凹部31c、第2規制凸部31e、及第2密封凸部31d。
第2凹部31c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第2凹部31c之上下方向之大小為收容部31之上下方向之大小之一半以上。自第2凹部31c之上端緣至收容部31之上端緣之距離,長於自第2凹部31c之下端緣至收容部31之下端緣之距離。第2凹部31c之下端緣位於較流通孔34之上端緣靠上方。第2凹部31c之上下方向之大小(寬度),大於第2凹部31c之徑向之大小(深度)。於第2凹部31c,第1規制凸部27b沿上下方向可移動地配置。
第2規制凸部31e於收容部31,設置於較流通孔34靠上方、且較第2凹部31c靠下方。第2規制凸部31e與流通孔34沿上下方向相鄰地設置。第2規制凸部31e(第2規制凸部31e之上表面)構成第2凹部31c之側面。第2規制凸部31e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第2規制凸部31e(第2規制凸部31e之上表面)相對於第1規制凸部27b自下側對向。第2規制凸部31e之上表面為沿徑向延伸之平坦面。第2規制凸部31e之下表面為隨著向下方而沿徑向之內側延伸之彎曲面。藉由如此之第2規制凸部31e之下表面之形狀,在將保持具30自上方組合於內塞構件20時,第2規制凸部31e容易沿上下方向順滑地越過第1規制凸部27b。
第2密封凸部31d配置於第2凹部31c之上方。第2密封凸部31d為環狀,遍及周向之全周延伸。於沿著上下方向之縱剖面觀察下,第2密封凸部31d之表面為向徑向之內側突出之半圓狀。第2密封凸部31d沿上下方向可移動地配置於第1凹部27a。第2密封凸部31d之外徑大於第1密封凸部27c之內徑。
如圖1所示般,塞體35自噴出筒部26之內側通過連通孔21延伸至噴出筒部26之下方。塞體35包含:軸部36,其自收容部31之底壁31b向下方延伸;及塞本體37,其受支持於軸部36之下端部。軸部36以容器軸O為中心沿上下方向延伸。軸部36以與噴出筒部26在徑向上對向之部分之整體在噴出筒部26之內周面沿徑向空開間隔之方式形成。軸部36之下端部位於下垂筒28之內側。惟,軸部36之下端部亦可自下垂筒28之連通孔21向下方突出。於軸部36之外周面,形成有縱肋38,其向徑向之外側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縱肋38沿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縱肋38之上端部連接於收容部31之底壁31b之下表面。縱肋38相對於噴出筒部26之內周面沿徑向空開間隔地延伸。於縱肋38之上端部,形成有向徑向之外側突出之突出部38a。突出部38a之徑向外側之端緣位於較下垂筒28之內面靠徑向之內側,且與流通孔34在徑向上重疊。
塞本體37形成塞體35之下部。塞本體37形成為以容器軸O為中心之旋轉體狀,具有倒V字狀之縱剖面形狀。塞本體37之下端部位於較下垂筒28之下端部靠下方,且塞本體37之下端部以外徑大於連通孔21之內徑之方式形成。塞本體37包含與軸部36之外周面相連且沿周向延伸之外周面37a。塞本體37之外周面37a以下端緣位於較上端緣靠徑向之外側之方式,整體形成為大致圓錐面狀。於外周面37a之上下方向之一部分,形成有密接於連通孔21之內周面或下端面(下端緣)之第1密封面37b。
塞體35以與噴出筒部26在徑向上對向之部分之整體於噴出筒部26之內周面沿徑向空開間隔之方式形成。藉此,在保持具30與噴出筒部26之間,形成有以流通孔34及連通孔21為兩端而連通收容部31內與容器本體2內之連通路徑40。而且,藉由塞本體37相對於噴出筒部26上升,第1密封面37b密接於連通孔21之內周面或下端面(下端緣),而塞本體37將連通孔21自下方閉塞,經由連通路徑40的收容部31內與容器本體2內之連通被遮斷。
塗佈構件50形成為與容器軸O同軸之圓柱狀。塗佈構件50以較收容部31向上方突出之方式配設於收容部31內。塗佈構件50載置於台座突部33。塗佈構件50自噴出孔22向上方突出。於圖示之例中,塗佈構件50之上端部藉由以沿徑向與切割面51相向之方式加工,而形成為在最上部配置有稜線部之形狀。惟,塗佈構件50之上端部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圖示之例,可根據被塗佈部而適當變更。塗佈構件50係由可含浸內容液之含浸材形成。作為含浸材,例如可舉出海綿等多孔質材料、或合成纖維藉由樹脂溶液而固化、可利用毛細管現象使內容液含浸之纖維體等。
彈推構件60係以容器軸O為中心之螺旋彈簧。彈推構件60在內塞構件20之下垂筒28與保持具30之間以壓縮狀態配置。彈推構件60之上端部以與保持具30之收容部31之底壁31b自底壁31b之下方接觸之狀態,外嵌於縱肋38之突出部38a。彈推構件60之下端部自彈推構件60之下方受支持於內塞構件20之下垂筒28之台座部29。
罩蓋4包含:頂壁部70,其在俯視下形成為圓形狀;外筒部71,其自頂壁部70之外周緣向下方延伸;及內筒部72,其自頂壁部70向下方延伸且配置於外筒部71之內側。
外筒部71之下端部以包圍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方式配置。外筒部71之下端部在內周面具有母螺紋,螺著於口部10。外筒部71之下端部之內徑大於外筒部71之其餘部分(位於較下端部靠上側之部分)之內徑。外筒部71之下端部之內周面與其餘部分之內周面經由環狀之階差面71a相連。階差面71a與內塞構件20之安裝筒部23之凸緣部25自凸緣部25之上方接觸。
內筒部72之下端部以包圍突出筒27之上端部之方式配置。內筒部72之下端部之內徑,大於內筒部72之其餘部分(位於較下端部靠上側之部分)之內徑。內筒部72之其餘部分以包圍塗佈構件50中之自噴出筒部26向上方突出之部分之方式配置。內筒部72之下端部之內周面與其餘部分之內周面經由環狀之階差面即第2密封面72a相連。第2密封面72a自內筒部72之下端部向其餘部分沿上方且為徑向之內側延伸。第2密封面72a為傾斜面。第2密封面72a與噴出筒部26之上端緣遍及全周地密接。藉此,內筒部72及頂壁部70將噴出孔22閉塞。具體而言,噴出筒部26之上端緣之外緣抵接於第2密封面72a。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噴出筒部26之上端緣之外緣為曲面。
於內筒部72之內周面,形成有規制肋75,其向徑向之內側突出,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規制肋75設置於內筒部72之前述其餘部分。規制肋75之上端緣與頂壁部70相連。規制肋75沿周向空開間隔地形成複數個。規制肋75以相對於塗佈構件50分隔之方式形成。規制肋75之下端緣相對於噴出筒部26分隔。規制肋75之下端緣之一部分向下方突出且與保持具30之收容部31之上端緣自收容部31之上方接觸。藉此,罩蓋4規制藉由彈推構件60而處於上方彈推狀態之保持具30之上升。
接著,對於上述之塗佈容器1之作用進行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般,在罩蓋4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狀態(以下亦稱為初始狀態)下,因保持具30之塞體35將內塞構件20之連通孔21開放,故收容部31內與容器本體2內經由連通路徑40而連通。因此,藉由在安裝有罩蓋4之狀態下使塗佈容器1倒立、或擺動,而可將容器本體2內之內容液供給至收容部31內。因內塞構件20之噴出孔22被罩蓋4之內筒部72閉塞,故可抑制內容液之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50含浸內容液。
再者,此時,連通路徑40與塗佈塞3之外部(內筒部72之內部)之間,經由突出筒27之內周面與收容部31之外周面之間(噴出孔22)而連通。亦即,連通路徑40與塗佈塞3之外部(內筒部72之內部)經由突出筒27之內周面與收容部31之外周面之間之空間(噴出孔22)而連通。
進而,如圖4及圖5所示般,若將罩蓋4自容器本體2之口部10卸下,則解除規制肋75對保持具30之上升之規制,故塞體35上升而將連通孔21閉塞。藉此,收容部31內與容器本體2內之連通被遮斷,而可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而且,此時,藉由第1密封凸部27c與第2密封凸部31d抵接,而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與收容部31之外周面之間(之空間)密封。亦即,在初始狀態下位於第1凹部27a內之第2密封凸部31d自第1凹部27a向上方脫出,相對於第1密封凸部27c位於徑向之內側。此時,例如,第1密封凸部27c之表面與第2密封凸部31d之表面相互壓接,而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與收容部31之外周面之間(之空間)密封。第1密封凸部27c及第2密封凸部31d作為密封部80發揮功能。密封部80在罩蓋4自口部10脫離且塞體35將連通孔21閉塞之狀態下,遮斷經由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之間(之空間)(噴出孔22)的連通路徑40與外部(亦即罩蓋4自口部10卸下之狀態下之塗佈塞3之外部或塗佈容器1之外部)之連通。藉由以上所述,例如,亦可抑制殘留於連通路徑40之內容液自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之間(之空間)(噴出孔22)漏出。
藉由以上所述,可提供一種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50含浸內容液之塗佈容器1。
又,如圖1至圖3所示般,在安裝有罩蓋4之狀態下,噴出孔22被閉塞,如圖4及圖5所示般,若卸下罩蓋4,則在噴出孔22開放且保持具30開始上升後,連通孔21被閉塞。因此,於在卸下罩蓋4時、容器本體2之內壓被暫時釋放之狀態下,可將塗佈容器1設為可使用之狀態。因此,可抑制因容器本體2之內壓上升而在使用時內容液漏出。
又,在使用時,可藉由密封部80實現經由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之間的連通路徑40與外部之連通之遮斷。
此處,作為在使用時在不使用密封部80下進行經由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之間(之空間)的連通路徑40與外部之連通之遮斷之構成,可舉出使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於在兩者之間塗佈有潤滑劑之狀態下滑接之構成。於該構成中,有可能因潤滑劑之影響而對內容液產生制約。
相對於此,於本實施形態中,可藉由密封部80實現經由收容部31之外周面與內塞構件20之內周面之間的連通路徑40與外部之連通之遮斷。因此,無需如前述之潤滑劑,而可提高內容液之自由度。
若內塞構件20或保持具30經時變化,或保持具30強勢上升,則有可能因彈推構件60之彈推力而塞體35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20。
此處,如圖4及圖5所示般,在罩蓋4自口部10脫離、且塞體35將連通孔21閉塞、並且密封部80遮斷連通路徑40與外部之連通之狀態下,第1規制凸部27b與第2規制凸部31e於上下方向抵接(再者,第1規制凸部27b與第2規制凸部31e於上下方向抵接包含如下之狀態:雖然在一般性之使用時兩者不抵接,但在塞體35咬入內塞構件20一定量之狀態下兩者抵接)。因此,如前述般,即便因彈推構件60之彈推力而塞體35欲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20,但可藉由第1規制凸部27b與第2規制凸部31e卡止而規制保持具30之上升。藉此,規制塞體35過剩地咬入內塞構件20。
再者,本發明之技術性範圍並不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施加各種變更。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罩蓋4與保持具30直接接觸而規制保持具30之上升,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藉由罩蓋與塗佈構件接觸且將塗佈構件向下方按壓,而規制保持具之上升。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塗佈構件50在罩蓋4安裝於容器本體2之口部10之狀態下自噴出孔22向上方突出,但並不限定於此。塗佈構件只要至少在罩蓋被卸下之狀態下自噴出孔向上方突出即可。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罩蓋4為雙重筒狀,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自上方向下方階狀地擴徑之多段之筒狀。該情形下,例如,上筒部與下筒部之間之階差可作為前述第2密封面72a發揮功能。
另外,在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將前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適當置換成周知之構成要素,又,亦可適當組合前述變化例。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抑制使用時內容液漏出、且可在使用前使塗佈構件含浸內容液之塗佈容器。
1:塗佈容器
2:容器本體
3:塗佈塞
4:罩蓋
10:口部
20:內塞構件
21:連通孔
22:噴出孔
23:安裝筒部
24:嵌合部
25:凸緣部
26:噴出筒部
27:突出筒
27a:第1凹部
27b:第1規制凸部
27c:第1密封凸部
28:下垂筒
29:台座部
30:保持具
31:收容部
31a:周壁
31b:底壁
31c:第2凹部
31d:第2密封凸部
31e:第2規制凸部
32:嵌合肋
33:台座突部
34:流通孔
35:塞體
36:軸部
37:塞本體
37a:外周面
37b:第1密封面
38:縱肋
38a:突出部
40:連通路徑
50:塗佈構件
51:切割面
60:彈推構件
70:頂壁部
71:外筒部
71a:階差面
72:內筒部
72a:第2密封面
75:規制肋
80:密封部
O:容器軸
圖1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塗佈容器之剖視圖。
圖2係放大圖1所示之剖視圖中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3係放大圖2所示之剖視圖中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圖4係自圖1所示之狀態下之塗佈容器卸下罩蓋之狀態下之塗佈容器之剖視圖。
圖5係放大圖4所示之剖視圖中之主要部分之剖視圖。
1:塗佈容器
2:容器本體
3:塗佈塞
4:罩蓋
10:口部
20:內塞構件
21:連通孔
22:噴出孔
23:安裝筒部
24:嵌合部
25:凸緣部
26:噴出筒部
27:突出筒
28:下垂筒
29:台座部
30:保持具
31:收容部
31a:周壁
31b:底壁
32:嵌合肋
33:台座突部
34:流通孔
35:塞體
36:軸部
37:塞本體
37a:外周面
37b:第1密封面
38:縱肋
38a:突出部
40:連通路徑
50:塗佈構件
51:切割面
60:彈推構件
70:頂壁部
71:外筒部
71a:階差面
72:內筒部
72a:第2密封面
75:規制肋
O:容器軸
Claims (3)
- 一種塗佈容器,其包含: 筒狀之內塞構件,其安裝於容器本體之口部,且形成有連通於前述容器本體內之連通孔、及連通於前述連通孔且噴出前述容器本體之內容液之噴出孔,且沿上下方向延伸; 保持具,其具有:有底筒狀之收容部,沿著上下方向可移動地受支持於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側;及塞體,其在前述容器本體內將前述連通孔自前述連通孔之下方可閉塞地開放;在與前述內塞構件之間形成有連通前述收容部內與前述容器本體內之連通路徑; 塗佈構件,其配置於前述收容部內,自前述保持具向上方突出; 彈推構件,其將前述保持具相對於前述內塞構件向上方彈推; 罩蓋,其安裝於前述容器本體之口部,在規制前述保持具之上升之狀態下將前述噴出孔閉塞;及 密封部,其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之狀態下,遮斷經由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的前述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
- 如請求項1之塗佈容器,其中前述密封部包含: 第1密封凸部,其設置於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及 第2密封凸部,其設置於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相對於前述第1密封凸部位於下方;且 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之狀態下,藉由前述第1密封凸部與前述第2密封凸部抵接,而將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與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之間密封。
- 如請求項1或2之塗佈容器,其進一步包含:第1規制凸部,其設置於前述內塞構件之內周面;及 第2規制凸部,其設置於前述收容部之外周面;且 在前述罩蓋自前述口部脫離、且前述塞體將前述連通孔閉塞、並且前述密封部遮斷前述連通路徑與外部之連通之狀態下,前述第1規制凸部與前述第2規制凸部在上下方向上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26029A TW202402633A (zh) | 2022-07-12 | 2022-07-12 | 塗佈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126029A TW202402633A (zh) | 2022-07-12 | 2022-07-12 | 塗佈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2633A true TW202402633A (zh) | 2024-01-16 |
Family
ID=9045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26029A TW202402633A (zh) | 2022-07-12 | 2022-07-12 | 塗佈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402633A (zh) |
-
2022
- 2022-07-12 TW TW111126029A patent/TW202402633A/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53499B (zh) | 一种胶囊、用于从此类胶囊制备饮用饮料的系统以及此类胶囊在饮料制备设备中的用途 | |
JP6873631B2 (ja) | 塗布栓 | |
RU2004107506A (ru) | Открываемое посредством вращения дозирующее укупороч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рокалывания прокладки | |
KR101545755B1 (ko) | 수처리장치, 특히 여과장치, 그리고 카트리지 | |
US11122881B2 (en) | Chemical solution supply apparatus and chemical solution supply implement | |
TW202402633A (zh) | 塗佈容器 | |
JP6840460B2 (ja) | 薬液塗布器具及び薬液塗布具 | |
KR20140022878A (ko) | 도포 용기 | |
JP7597638B2 (ja) | 塗布容器 | |
JP2019026313A (ja) | 塗布体付き容器 | |
JP7026579B2 (ja) | 塗布容器 | |
AU2022272488B2 (en) | Application container | |
JP2018172139A (ja) | 塗布容器 | |
JP7386749B2 (ja) | 塗布容器 | |
JP2015085953A (ja) | 塗布容器 | |
JP7422356B2 (ja) | キャップ | |
JP6956588B2 (ja) | 塗布栓 | |
RU2821615C2 (ru) | Аппликацион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 |
JP7607532B2 (ja) | 塗布容器 | |
JP2023049348A (ja) | 塗布容器 | |
JP6983722B2 (ja) | 塗布容器 | |
JP2024051683A (ja) | 塗布容器 | |
JP2016141418A (ja) | 泡噴出容器 | |
EP4082932A1 (en) | Application container | |
JP7257911B2 (ja) | 塗布容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