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2455A -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42455A TW202042455A TW109112005A TW109112005A TW202042455A TW 202042455 A TW202042455 A TW 202042455A TW 109112005 A TW109112005 A TW 109112005A TW 109112005 A TW109112005 A TW 109112005A TW 202042455 A TW202042455 A TW 20204245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fitting
- side wall
- contact
- cover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6—Means for preventing chafing or fracture of flexible leads at outlet from coupl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爲了確保連接器本體的嵌合引導部等在嵌合作業中不受損傷或破損,提高可靠性。連接器本體包括嵌合引導部,所述嵌合引導部具有嵌合凹部,在配合嵌合引導部插入所述嵌合凹部,加强配件包括:本體部,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端壁部;以及一對左右的連接臂部,連接於所述本體部的兩端,所述連接臂部向所述連接器本體的長度方向中心延伸並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側壁部,所述連接臂部包括側板部以及連接於所述側板部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所述側板部的外側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覆蓋,且所述側壁上覆蓋部彎曲成末端面向嵌合凹部內並覆蓋所述側壁部的內側部分的上面的至少一部分。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常規地,諸如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等的連接器已經用於將一對平行的電路基板電連接在一起。這樣的連接器附接於一對電路基板上的相互面對的對應面並且嵌合在一起以導通。此外,已提案有附接於兩端部的發揮保持與配合連接器之間的嵌合狀態的鎖定元件功能的加强配件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圖10是示出常規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在圖中,圖式符號811表示安裝於未示出的電路基板上的連接器的基座,且連接器與未示出的配合連接器嵌合並電連接。基座811包括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對的側壁部以及連接於側壁部的長度方向兩端的一對的嵌合引導部,且各嵌合引導部包括嵌合凹部。多個端子861附接於側壁部,且加强配件851附接於嵌合引導部。加强配件851具有沿基座811的側壁部延伸的側方臂853以及沿嵌合凹部延伸的U字臂858,且所述U字臂858的末端能夠與形成在基座811的中島813的兩端的凹部817接合。
然後,當連接器與配合連接器嵌合時,各端子861與配合連接器的嵌合端子相互接觸。結果,安裝連接器的電路基板電連接於安裝配合連接器的配合電路基板。此外,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進入基座的嵌合引導部的嵌合凹部。附接於嵌合引導部的加强配件851與附接於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的對應的配合加强配件接合。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JP2015-207557
然而,在該常規的連接器中,在嵌合作業期間,基座811可能受到損傷或破損。當附接於電路基板的連接器與附接於配合電路基板的配合連接器嵌合時,由於作業條件,作業者無法可視地觀察基座811的嵌合面與配合基座的嵌合面,且由此不得不用手摸索地來執行嵌合作業。特別地,近年來,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小型化和低高度化不斷發展,使得作業者難以目視到基座811的嵌合面和配合基座的嵌合面。
在這種情況下,作業者用手摸索地來調整配合基座相對基座811的位置,同時使基座811的嵌合面和配合基座的嵌合面滑動,並將配合基座的嵌合凸部插入基座811的嵌合凹部內。
因此,在基座811與配合基座之間的對準未完成的狀態下,當從配合基座沿嵌合方向對基座811施加力或使配合基座相對基座811旋轉時,配合基座的嵌合面可能刮擦基座811的嵌合面。在這種情況下,基座811的嵌合面的一部分可能會受到大的按壓力並且造成損傷或破損。特別地,近年來,由於基板對基板連接器的小型化和低高度化的不斷發展,當基座811的各部分的厚度薄並受到强的力時,所述部分容易破損。此外,端子861可能與諸如配合基座等的配合連接器的元件發生接觸,並造成損傷或破損。
此外,通過將加强配件851和配合加强配件與電路基板和配合電路基板的電源線等的連接,加强配件851和配合加强配件可用作電路連接元件。然而,由於加强配件851不具有足夠的彈性,所以當安裝有電路基板的電子設備等由於掉落或受到外力而産生的振動或衝擊傳遞給加强配件時,加强配件851與配合加强配件之間的接觸不能保持,從而無法確保電源線的充分導通。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常規連接器的問題,並提供在嵌合作業中不會損傷或破損連接器本體的嵌合引導部等的可靠性高的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於是,本發明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本體、附接於所述連接器本體的端子,以及附接於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加强配件,所述連接器本體包括形成在長度方向兩端的嵌合引導部,所述嵌合引導部具有嵌合凹部,在配合連接器的配合連接器本體的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配合嵌合引導部插入所述嵌合凹部,所述加强配件包括:本體部,在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本體部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端壁部;以及一對左右的連接臂部,從所述本體部的兩端延伸,所述連接臂部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側壁部,以及所述連接臂部包括側板部和連接於所述側板部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且所述側板部的外側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覆蓋。
在另一連接器中,所述側板部包括貫通孔,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和內側部分通過所述貫通孔連結。
在又一連接器中,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的上面位於比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上端低的位置。
此外,在還一連接器中,所述側板部的下端面露出於所述側壁部的下方,且能夠與安裝所述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的表面發生接觸。
在再一連接器中,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底面覆蓋部,覆蓋所述嵌合凹部的底面;以及一對左右的接觸臂部,連接於所述底面覆蓋部的左右兩側,所述接觸臂部能夠與附接於插入所述嵌合凹部的配合嵌合引導部的配合加强配件發生接觸,且各所述接觸臂部包括:彈性部,其能夠在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彈性地位移;以及接觸凸部,連接於所述彈性部的自由端,所述接觸凸部向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突出。
在仍一連接器中,所述接觸凸部的上半部使其末端向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的外方且向上方傾斜延伸,且所述末端相對接近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末端並位於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末端的下方位置。
於是,本發明連接器組件包括如前面所述的連接器以及與所述連接器嵌合的配合連接器。
根據本發明,連接器本體的嵌合引導部等在嵌合作業中不會被損傷或破損,提高了連接器的可靠性。
下面將參照圖式詳細說明實施例。
圖1是示出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在嵌合前的位置關係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分解圖,圖3A、圖3B分別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視圖,而圖4A、圖4B分別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剖視圖。其圖3 A是平面圖,而圖3B是沿圖3 A中的A-A線作出的剖視圖。圖4A是沿圖3A中的B-B線作出的剖視圖,而圖4B是沿圖3A中的C-C線作出的剖視圖。
在圖中,符號1是本實施例的連接器且是作爲連接器組件的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的一個的第一連接器。第一連接器1是安裝在作爲安裝元件的第一基板(圖中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裝型連接器,並與作爲配合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101相互嵌合。此外,第二連接器101是一對基板對基板連接器中的另一個,並且是安裝在作爲安裝元件的第二基板(圖中未示出)的表面上的表面安裝型連接器。
注意的是,雖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較佳的是用於將作爲基板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電連接,但也能夠用於將其它元件電連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示例包括電子設備等中使用的印刷電路基板、撓性扁平電纜(FFC)、撓性印刷電路基板(FPC)等,但可以是任何種類的基板。
此外,用於說明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各部分的動作和結構的諸如上、下、左、右、前和後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方向,且儘管當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各部分在圖中所示的位置時這些表述是適合的,但是,當這些位置改變時,這些方向應對應所述變化來變化地解釋。
此外,第一連接器1具有第一基座11,第一基座11作爲連接器本體,由諸如合成樹脂等的絕緣性材料一體成型。如圖所示,第一基座11大致爲矩形,具有大致爲長方體的厚板形狀,其中,在第二連接器101嵌入的一側(即嵌合面11a側(Z軸正方向側))形成凹部12,凹部12爲周圍被圍繞的大致長方形的凹部且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嵌合。第一連接器1具有例如縱向(X軸方向的尺寸)約6.0mm、橫向(Y軸方向的尺寸)約2.0mm以及厚度(Z軸方向的尺寸)約0.6mm的尺寸,但這些尺寸可以適當地改變。此外,第一凸部13作爲與後述的凹槽部113嵌合的中島而在第一凹部12內與第一基座11一體成型,而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Y軸正方向側及負方向側)平行於第一凸部13延伸的側壁部14與第一基座11一體成型。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凸部13和第一側壁部14從限定凹部12的底面的底板18向上方(Z軸正方向)突出並沿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X軸方向)延伸。因此,作爲沿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細長的凹部的凹槽部12a,以第一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凸部13兩側。
這裏,具有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形成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的側面上。此外,具有凹槽狀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形成在側壁部14的內側的側面上。此外,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在凹槽部12a的底面上彼此連結並一體化,從而當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和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在統一說明時按第一端子收容腔15來說明。注意的是,第一端子收容腔15形成爲在板厚方向(Z軸方向)貫通底板18。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第一端子收容腔15沿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並排形成於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的兩側。具體地,多個(例如10個)腔以預定的間距(例如約0.35mm)形成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注意的是,第一端子收容腔15的間距和數量可以適當地改變。此外,收容在各第一端子收容腔15內並安裝在第一基座11上的作爲端子的多個第一端子61以相同的間距配設在第一凸部13的兩側。
第一端子61是通過對導電性的金屬板實施諸如衝壓和彎曲等加工而一體成型的元件,且包括:被保持部63;尾部62,連接於被保持部63的下端;上側連接部67,連接於被保持部63的上端;第二接觸部66,其連接於上側連接部67的下端並面向被保持部63;下側連接部64,連接於第二接觸部66的下端;以及內側連接部65,連接於下側連接部64的與第二接觸部66相反側的一端。
此外,被保持部63是沿嵌合方向(Z軸方向)(即第一基座11的厚度方向)延伸的部分且嵌入並保持在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內。此外,尾部62彎曲並連接於被保持部63,向左右方向(Y軸方向)(即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的外方延伸,並通過焊接等連接至與第一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注意的是,導電跡線典型地是訊號線。此外,上側連接部67是彎曲成向上方突出(Z軸正方向)的部分。
向下方(Z軸負方向)延伸的第二接觸部66連接於上側連接部67的與被保持部63相反側的下端。此外,上側連接部67包括:傾斜部67a,其從上端向下方斜地以直線狀或緩的曲面狀下降;以及突出部67b,其在傾斜部67a的下端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的內部突出。
此外,下側連接部64是具有大致U字狀的側面形狀的連接於第二接觸部66的下端的部分。在下側連接部64中,連接於第二接觸部66的下端的部分爲下方外側彎曲部64b,而連接於內側連接部65的下端的部分爲下方內側彎曲部64a。此外,彎曲約180度以向上方並向第二接觸部66突出的第一接觸部65a連接於內側連接部65的上端。
第一端子61從作爲第一基座11的下面(Z軸負方向面)的安裝面11b嵌入第一端子收容腔15內,且被保持部63被形成在側壁部14的內側的側面上的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的側壁從兩側挾持,以固定於第一基座11。在這種狀態下,即,第一端子61安裝在第一基座11的狀態下,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位於凹槽部12a的左右兩側並彼此面對。
此外,如圖4B所示,當從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X軸方向)觀察時,被保持部63的大部分收容在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15b內,而第一接觸部65a的大部分收容在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內。此外,上側連接部67的上面位於比側壁部14的上面(即,第一基座11的嵌合面11a)低的位置,且第一接觸部65a的上面也位於比第一凸部13的上面低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一端子61不從嵌合面11a突出。
注意的是,第一端子61是通過對金屬板實施加工而一體成型的元件且由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彈性。從形狀可以明確的是,第一接觸部65a和第二接觸部66之間的間隔可以彈性地變化。即,當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端子161插入在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之間時,會導致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之間的間隔被彈性地伸長。
第一凸部13的對應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的部分是寬度方向的尺寸小的薄壁部13a。對應地,即使第二端子161插入在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之間且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之間的間隔被彈性地伸長,第一端子61(更具體地內側連接部65或下方內側彎曲部64a)也不會接觸第一凸部13的薄壁部13a。注意的是,第一凸部13的不對應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15a的部分在寬度方向的尺寸未變小且其下端連接於限定凹槽部12a的底面的底板18。
此外,第一突出端部21各自作爲嵌合引導部配設在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嵌合凹部22作爲凹部12的一部分形成在各第一突出端部21上。嵌合凹部22爲連接於各凹槽部12a的長度方向兩端的大致長方形的凹部。此外,在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第二連接器101所包含的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嵌合凹部22中。
此外,第一突出端部21包括:側壁延長部21c,作爲第一突出端部21的側壁部從側壁部14的長度方向兩端沿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延伸;以及端壁部21b,其沿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延伸並在兩端連接於側壁延長部21c。在第一突出端部21中,端壁部21b和連接於端壁部21b的兩端的側壁延長部21c形成連續的大致U字狀的側壁並限定大致長方形的嵌合凹部22的三面。此外,在端壁部21b中,凹入的外端凹部23a形成在外側面,而凹入的內端凹部23b形成在內側面。此外,凹入的內側凹部23c形成在側壁延長部21c的內側面。此外,在上下方向貫通的狹縫狀的中間凹部23d形成在內側面與外側面之間。
此外,凹入的島端凹部17a形成在島端部17的長度方向的端面(與端壁部21b相對的面),島端部17是第一凸部13在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的端部的部分。此外,在上下方向貫通的狹縫狀的島凹部17b形成在島端部17的上面與島端凹部17a之間的邊界部。此外,限定嵌合凹部22的底面的底板18具有形成爲在板厚方向貫通底板18的底開口18a。
作爲安裝在第一基座11上的加强配件的第一加强配件51附接於第一突出端部2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加强配件51爲通過對金屬板實施衝壓和彎曲等的加工而一體成型的元件,且包括:端壁覆蓋部57,其作爲本體部覆蓋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壁部21b的外側;連接臂部53,連接於端壁覆蓋部57的左右兩端;底面覆蓋部58,其連接於端壁覆蓋部57並覆蓋嵌合凹部22的底面;島端覆蓋部55,連接於底面覆蓋部58;以及一對左右的接觸臂部54。
第一加强配件51和第一基座11通過包覆成型(嵌件成型)而彼此一體化。由此,第一基座11的附接第一加强配件51的部分,例如,外端凹部23a、內端凹部23b、中間凹部23d、島端凹部17a以及島凹部17b等不必以如圖2所示的形狀和以與第一加强配件51分離的狀態存在,且圖2僅是爲了便於說明而繪製。
端壁覆蓋部57包括:端壁上覆蓋部57a,其在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並覆蓋端壁部21b的上面的大部分;端壁外覆蓋部57b,其沿端壁上覆蓋部57a從端壁部21b的外側端緣向下方延伸;以及尾部57c,其彎曲並連接於端壁外覆蓋部57b的下端並沿前後方向(X軸方向)(即,向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的外方)延伸。
端壁上覆蓋部57a是從端壁部21b的上端向嵌合凹部22內傾斜向下延伸的傾斜部,且以傾斜部的外面露出的狀態被收容在內端凹部23b內的上端附近部分。因此,如圖3B所示,嵌合凹部22的在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端側的內面的上端附近是被端壁上覆蓋部57a覆蓋的傾斜面。端壁部21b的外端凹部23a幾乎被端壁外覆蓋部57b完全覆蓋。此外,尾部57c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一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注意的是,導電跡線通常爲電源線或接地線。
此外,連接臂部53是彎曲並連接於端壁覆蓋部57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兩端並向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中心延伸的元件。此外,大致長方形的平板狀的側板部53b形成在各連接臂部53的末端,且側壁上覆蓋部53a連接於側板部53b的上端。
當第一加强配件51與第一基座11一體化時,連接臂部53的大部分埋設在第一突出端部21中,且側板部53b的大部分埋設在側壁延長部21c內以收容於在側壁延長部21c上形成的中間凹部23d內,如圖4A所示。對應地,側板部53b的外側和內側由形成第一基座11的諸如合成樹脂等的絕緣材料覆蓋。即,側板部53b的外側的至少一部分、可取的是大部分由限定中間凹部23d的外側的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覆蓋,而側板部53b的內側的至少一部分、可取的是大部分由限定中間凹部23d的內側的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覆蓋。注意的是,沿板厚方向貫通側板部53b的貫通孔53d形成於側板部53b,且作爲側壁延長部21c的外側部分的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和作爲側壁延長部21c的內側部分的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通過貫通孔53d彼此連結。由此,側壁延長部21c與側板部53b牢固地一體化,並且即使寬度方向的尺寸小而薄也能夠發揮高强度。
注意的是,側板部53b在嵌合方向(即上下方向(Z軸方向))的尺寸大於側壁延長部21c,且側板部53b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在側壁延長部21c的上方和下方露出。此外,側板部53b的下端面53c與尾部57c的下面齊平,抵靠第一基板的表面,且優選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電源線或接地線連結的連接墊。由此,進一步提高了一體化的側壁延長部21c和側板部53b的强度。
此外,連接於側板部53b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53a彎曲90度以上,且側壁上覆蓋部53a的末端53e向嵌合凹部22內傾斜向下延伸,以使末端53e附近的上面成爲傾斜面53f。如圖4A所示,側壁上覆蓋部53a彎曲成使曲率半徑較小並以覆蓋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的上面的至少一部分、可取的是大部分而露出。注意的是,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的上面未被側壁上覆蓋部53a覆蓋而露出,但位於比側壁上覆蓋部53a的上端低的位置。側壁上覆蓋部53a的上端的位置與端壁上覆蓋部57a的上端的位置相同。
底面覆蓋部58包括:端壁下覆蓋部58a,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彎曲並連接於端壁覆蓋部57的端壁上覆蓋部57a的末端;以及底面部58b,其大致彎曲90度並連接於端壁下覆蓋部58a的下端且以大致與X-Y平面平行地向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延伸。端壁下覆蓋部58a覆蓋形成於端壁部21b的內端凹部23b的下半部的大部分。此外,底面部58b覆蓋在板厚方向貫通底板18的底開口18a的大部分,且底面部58b的上面爲嵌合凹部22的實質上的底面。
島端覆蓋部55大致彎曲90度並連接於底面覆蓋部58的底面部58b的末端,且包括:島端外面覆蓋部55a,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島端上面覆蓋部55b,其連接於島端外面覆蓋部55a的上端並彎曲約180度;以及島端沒入部55c,其從島端上面覆蓋部55b的末端向下方延伸。注意的是,島端覆蓋部55的寬度方向的尺寸比底面覆蓋部58的寬度方向的尺寸窄,且設定爲比第一凸部13的寬度稍窄的程度。
當第一加强配件51與第一基座11一體化時,如圖3B所示,島端沒入部55c的全部和島端上面覆蓋部55b的一部分埋設在第一凸部13內以收容在島凹部17b內。此外,島端外面覆蓋部55a和島端上面覆蓋部55b的大部分覆蓋島端凹部17a的全部並在第一凸部13的端部露出。由此,第一凸部13的端部被一體化的島端覆蓋部55覆蓋,且由此被可靠地保護。此外,在第一加强配件51的長度方向的兩端,端壁覆蓋部57與端壁部21b一體化及島端覆蓋部55與第一凸部13一體化,提高了强度。
左右一對的接觸臂部54中的各個具有:彈性部54a,在其基端連接於底面覆蓋部58的底面部58b的側端;以及接觸凸部54b,連接於彈性部54a的末端(自由端)。如圖4A所示,當從前後方向觀察時,接觸臂部54爲彎曲成大致具有S字形狀的板元件。彈性部54a爲彎曲成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外方突出的部分,且彈性部54a的末端發揮能夠在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上彈性地位移的彈簧功能。此外,接觸凸部54b爲彎曲成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中心突出並在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且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嵌合凹部22時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發生接觸的部分。注意的是,當接觸凸部54b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發生接觸時,彈性部54a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外方彈性位移,但收容於側壁延長部21c的內側面上形成的內側凹部23c內,且因此不抵靠側壁延長部21c。
此外,接觸凸部54b的上半部的末端54c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外方且向上方傾斜地延伸,且接觸凸部54b的在末端54c附近的上面成爲傾斜面54d。如圖4A所示,接觸凸部54b的末端54c相對接近側壁上覆蓋部53a的末端53e,且接觸凸部54b的傾斜面54d大致平行於側壁上覆蓋部53a的傾斜面53f,但偏位到傾斜面53f所存在的傾斜的平面的下方。由此,當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嵌合凹部22時,第二加强配件151首先抵靠側壁上覆蓋部53a的傾斜面53f並沿傾斜面53f滑動,且然後滑動抵接於接觸凸部54b的傾斜面54d,防止了朝向下方的大的力作用在接觸臂部54上,以防止彈性部54a的屈曲。此外,由於側壁上覆蓋部53a和接觸臂部54分別獨立地連接於連接臂部53和底面覆蓋部58,所以即使當第二加强配件151與側壁上覆蓋部53a碰撞而使連接臂部53變形,也能防止接觸臂部54的位移。
接下來,將說明第二連接器101的結構。
圖5是示出從第一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在嵌合之前的位置關係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分解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平面圖。
作爲根據本實施例的配合連接器的第二連接器101具有作爲配合連接器本體的第二基座111,第二基座111由諸如合成樹脂等的絕緣性材料一體成型。如圖所示,第二基座111大致爲矩形,具有大致爲長方體的厚板形狀。此外,在第二基座111的長度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的細長的凹槽部113和作爲細長的凸部的限定凹槽部113的外側並在第二基座111的長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凸部112一體成型在第二基座111的嵌入第一連接器1中的嵌入側(即嵌合面111a側(Z軸負方向側))。第二凸部112沿凹槽部113的兩側並沿第二基座111的兩側形成。第二連接器1具有例如縱向約5.2mm、橫向約1.9mm及厚度約0.5mm的尺寸,但是,可以適當地改變這些尺寸。
此外,作爲配合端子的第二端子161配設在各第二凸部112上。第二端子161以與第一端子61對應的間距和數量配設。在安裝第二基板的一側(即安裝面111b側(Z軸正方向側)),凹槽部113由底板封閉。
此外,第二突出端部122各自作爲配合嵌合引導部配設在第二基座111的長度方向兩端。第二突出端部122是在第二基座111的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延伸並連接於各第二凸部112的長度方向兩端的厚元件,且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面具有大致長方形的形狀。此外,在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的狀態下,第二突出端部122發揮插入第一連接器1所包含的第一突出端部21的嵌合凹部22中的插入凸部的功能。此外,作爲配合加强配件的第二加强配件151附接於第二突出端部122。
注意的是,第二端子161和第二加强配件151通過包覆成型(嵌件成型)與第二基座111一體化,且不以與第二基座111分離的狀態存在,但是,出於說明的目的,在圖6中,這些部分與第二基座111分離繪製。
第二端子161爲通過對導電金屬板實施諸如衝壓和彎曲等的加工而一體成型的元件,且包括:第一接觸部165;連接部164,連接於第一接觸部165的上端;第二接觸部166,連接於連接部164的外方端;以及尾部162,連接於第二接觸部166的下端。尾部162向第二基座111的外方延伸並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二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注意的是,導電跡線典型地是訊號線。此外,第一接觸部165的表面、連接部164的表面以及第二接觸部166的表面露出於第二凸部112的各側面和嵌合面111a。
傾斜部164a形成在連接部164的第一接觸部165側,以從嵌合面111a側端向安裝面111b側傾斜地下降,以描繪出比較長的直線或緩的曲面。此外,在連接部164的第二接觸部166側、在與第二接觸部166的邊界部分上形成有向第二基座111的寬度方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164b。
第二加强配件151爲通過對金屬板實施諸如衝壓和彎曲等的加工而一體成型的元件,且包括:中央覆部157,其作爲本體部,覆蓋第二突出端部122的外側;以及側方覆部153,連接於中央覆部157的左右兩端。
中央覆部157包括: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其在第二基座1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並覆蓋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上面的大部分;連接覆蓋部157b,其彎曲約90度並在第二突出端部122的外側端緣處連接於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以及尾部157c,其彎曲並連接於連接覆蓋部157b的下端並向前後方向(X軸方向)(即第二基座111的長度方向)外方延伸。尾部157c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二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注意的是,導電跡線通常爲電源線或接地線。
此外,側方覆部153包括:連接覆蓋部153a,其彎曲約90度並連接於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的左右兩端;以及側方覆蓋部153b,其從連接覆蓋部153a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側方覆蓋部153b的下端通過焊接等連接於第二基板的連接墊。連接墊優選連結於第二基板的用作電源線或接地線的導電跡線。
下面將說明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和嵌合解除的動作。
圖8是示出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解除的平面圖,而圖9是示出沿圖8中的D-D線作出的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解除的剖視圖。
這裏,通過將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一基板(圖中未示出)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將第一加强配件51的側板部53b的下端面53c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一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以及將第一加强配件51的端壁覆蓋部57的尾部57c通過焊接等連接於第一基板的連接墊,第一連接器1安裝於第一基板的表面。假設連接於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爲訊號線,而連接於第一加强配件51的側板部53b的下端面53c和端壁覆蓋部57的尾部57c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爲電源線。
同樣地,通過將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二基板(圖中未示出)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將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側方覆蓋部153b的下端通過焊接等連接於與第二基板的導電跡線連結的連接墊以及將第二加强配件151的中央覆部157的尾部157c通過焊接等連接於第二基板的連接墊,第二連接器101安裝於第二基板的表面。注意的是,連接於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爲訊號線,而連接於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側方覆蓋部153b的下端和中央覆部157的尾部157c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爲電源線。
首先,如圖1或圖5所示,操作者將第一連接器1的第一基座11的嵌合面11a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嵌合面111a置於彼此面對的狀態,以使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與第一連接器1的對應的凹槽部12a對準,且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與第一連接器1的對應的嵌合凹部22對準,從而完成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對位。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第一連接器1和/或第二連接器101沿接近配合側的方向(即嵌合方向(Z軸方向))移動,那麽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凸部112和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第一連接器1的凹槽部12a和嵌合凹部22內。結果,當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時,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處於導通的狀態。
具體地,第二連接器101的各第二端子161插入對應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接觸部66之間,從而第一端子61的第一接觸部65a與第二端子161的第一接觸部165發生接觸,且第一端子61的第二接觸部66與第二端子161的第二接觸部166發生接觸。結果,連接於第一端子61的尾部62的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與連接於第二端子161的尾部162的第二基板上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導通。由於第一端子61的突出部67b與第二端子161的突出部164b接合,所以確保了第一端子61與第二端子161之間的結合,並可靠地維持了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之間的嵌合狀態。
此外,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嵌合凹部22,從而第一加强配件51的接觸臂部54的接觸凸部54b與附接於第二突出端部122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側方覆蓋部153b發生接觸。結果,連接於第一加强配件51的側板部53b的下端面53c和端壁覆蓋部57的尾部57c的第一基板上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與連接於第二加强配件151的側方覆蓋部153b的下端和中央覆部157的尾部157c的第二基板上的連接墊所連結的導電跡線發生導通。
順便提及,由於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分別安裝在具有大面積的第一和第二基板上,操作者不能可視地觀察第一連接器的嵌合面11a和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面111a並且必須通過摸索執行嵌合作業。結果,精確的對準因爲摸索而並不能實現,且第一連接器1的位置與第二連接器101的位置可能發生錯位。例如,第二連接器101可能在X軸方向或Y軸方向上相對第一連接器1錯位,這導致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偏離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凹部22的位置。
在這種狀態下,當操作者在嵌合方向上移動第一連接器1和/或第二連接器101時,覆蓋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的中央覆部157的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抵靠限定嵌合凹部22的側方的側壁延長部21c,且側壁延長部21c受到向下方的强的按壓力。然而,如上所述,第一加强配件51的側板部53b埋設在側壁延長部21c內,側板部53b的外側的大部分被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覆蓋,側板部53b的內側的大部分被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覆蓋,且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和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通過形成在側板部53b上的貫通孔53d彼此連結,由此,雖然側壁延長部21c薄但是却具有高的强度且不會被損傷或破損。注意的是,端壁部21b也由端壁覆蓋部57覆蓋且與端壁覆蓋部57一體化,且由此,端壁部21b具有高的强度且不會被損傷或破損。此外,第一凸部13的端部也由島端覆蓋部55覆蓋且與端壁覆蓋部57一體化,且由此具有高的强度且不會被損傷或破損。
此外,由於連接於側板部53b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53彎曲成使曲率半徑比較小並露出以覆蓋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的上面,所以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的上面可被可靠地保護,具有高强度。注意的是,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的上面未被側壁上覆蓋部53a覆蓋而露出,但位於比側壁上覆蓋部53a的上端低的位置,且由此不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發生接觸。此外,第一端子61未從嵌合面11a(即,側壁部14的上面)突出,且側壁部14的上面位於比側壁上覆蓋部53a的上端低的位置,且由此不與第二連接器101的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發生接觸。對應地,第一端子61和第一基座11的各部分不會被第二連接器101的突出端上覆蓋部157a損傷或破損。
此外,由於端壁覆蓋部57的端壁上覆蓋部57a爲傾斜面,且側壁上覆蓋部53a包括傾斜面53f並發揮誘入面的功能,所以即使當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突出端部122與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凹部22的位置錯位,第二突出端部122可以通過所謂的自對準功能與第一連接器1的嵌合凹部22對準,並平穩地插入嵌合凹部22內。對應地,第一連接器1可容易地與第二連接器101嵌合。
接下來,由於通過沿第一凸部13的兩側排成兩列的第一端子61與沿凹槽部113的兩側排成兩列的第二端子161彼此可靠地結合,確保了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如圖8和圖9所示,在解除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的情況下,理想上能夠使第二連接器101以X軸爲中心旋轉相對於第一連接器1傾斜,並且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間的結合可以被一列接一列地解除。注意的是,圖8和圖9示出了僅解除一列(圖9中的左側列)的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之間的結合的狀態。
在一列的第一端子61與第二端子161之間的結合被解除後,當第二連接器101相對第一連接器1以X軸爲中心進一步旋轉時,另一列的各第二端子161(圖9中的右側的列)以與對應的第一端子61的突出部67b接合的第二端子161的突出部164b爲中心(圖9中示出的示例的順時針方向)旋轉。此時,第二端子161在第一接觸部165連接於連接部164的部分(但包括形成相對長的直線或緩的曲線的傾斜部164a)在以突出部164b爲中心的圓弧上移動同時壓抵第一端子61中的向第二接觸部66突出的第一接觸部65a,且因此能夠平滑地移動而不會受到大的阻力。對應地,與解除所述一列的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的結合相比,可以通過僅施加弱的力來解除所述另一列的第一端子61和第二端子161的結合。
換而言之,解除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101之間的嵌合所需的力的大小,在解除所述一列的第一端子61與第二端子161之間的嵌合時存在第一峰值,在解除所述另一列的第一端子61與第二端子161之間的嵌合時存在第二峰值。然而,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端子161包括形成相對長的直線或緩的曲線的傾斜部164a,所以第二峰值低。對應地,能夠容易地解除第一連接器1與第二連接器101的嵌合。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包括第一基座11、附接於第一基座11的第一端子61以及附接於第一基座11的第一加强配件51。第一基座11包括:第一突出端部21,其形成在長度方向的兩端並具有嵌合凹部22,在第二連接器101的第二基座111的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第二突出端部122插入嵌合凹部22內。第一加强配件51包括:端壁覆蓋部57,其在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並附接於第一突出端部21的端壁部21b;以及一對左右的連接臂部53,其連接於端壁覆蓋部57的兩端並向第一基座11的長度方向中心延伸,且連接臂部53包括在嵌合方向上延伸的側板部53b以及連接於側板部53b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53a。側板部53b的外側的至少一部分被側壁延長部21c的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覆蓋,且側壁上覆蓋部53a彎曲成末端53e面向嵌合凹部22內並覆蓋側壁延長部21c的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的上面的至少一部分。
由此,側壁延長部21c與側板部53b一體化且即使厚度薄也具有高强度,且因此,即使在嵌合作業中受到從第二連接器101的大的按壓力,第一突出端部21等也不會受到損傷或破損。由此,確保了第一基座11的保護狀態並提高了可靠性。
此外,側板部53b包括貫通孔53d,且側壁延長部21c的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和側壁延長內側部21c2通過貫通孔53d彼此連結。由此,側壁延長部21c與側板部53b牢固地一體化。
此外,側壁延長部21c的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的上面位於比側壁上覆蓋部53a的上端低的位置。對應地,側壁延長外側部21c1在嵌合作業中不會受到來自第二連接器101的大的按壓力,且不會受到損傷或破損。
此外,側板部53b的下端面53c露出於側壁延長部21c的下方,且能夠與安裝連接器1的第一基板的表面發生接觸。結果,進一步提高了一體化的側壁延長部21c和側板部53b的强度。
此外,第一加强配件51包括:底面覆蓋部58,其覆蓋嵌合凹部22的底面;以及一對左右的接觸臂部54,其連接於底面覆蓋部58的左右兩側並能夠與附接於插入嵌合凹部22內的第二突出端部122的第二加强配件151發生接觸。各接觸臂部54包括:彈性部54a,其能夠在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上彈性地位移;以及接觸凸部54b,其連接於彈性部54a的自由端並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突出。結果,能夠可靠地維持第一加强配件51與第二加强配件151之間的導通狀態。
此外,接觸凸部54b的上半部使其末端54c向第一基座11的寬度方向外方且向上方傾斜延伸,且末端54c相對接近側壁上覆蓋部53a的末端53e並位於側壁上覆蓋部53a的末端53e的下方。這防止了來自第二連接器101的大的按壓力作用在接觸臂部54,進而防止彈性部54a的屈曲。
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說明了與優選實施例及示範性實施例相關的特徵。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總結本說明書的公開內容自然會構思出處於所附請求項的範圍和精神內的各種其它實施例、修改以及變形。
1:第一連接器
11:第一基座
11a:嵌合面
11b:安裝面
12:凹部
12a:凹槽部
13:第一凸部
13a:薄壁部
14:側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17:島端部
17a:島端凹部
17b:島凹部
18:底板
18a:底開口
21:第一突出端部
21b:端壁部
21c:側壁延長部
21c1:側壁延長外側部
21c2:側壁延長內側部
22:嵌合凹部
23a:外端凹部
23b:內端凹部
23c:內側凹部
23d:中間凹部
51:第一加强配件
53:連接臂部
53a:側壁上覆蓋部
53b:側板部
53c:下端面
53d:貫通孔
53e:末端
53f:傾斜面
54:接觸臂部
54a:彈性部
54b:接觸凸部
54c:末端
54d:傾斜面
55:島端覆蓋部
55a:島端外面覆蓋部
55b:島端上面覆蓋部
55c:島端沒入部
57:端壁覆蓋部
57a:端壁上覆蓋部
57b:端壁外覆蓋部
57c:尾部
58:底面覆蓋部
58a:端壁下覆蓋部
58b:底面部
61:第一端子
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4:下側連接部
64a:下方內側彎曲部
64b:下方外側彎曲部
65:內側連接部
65a:第一接觸部
66:第二接觸部
67:上側連接部
67a:傾斜部
67b:突出部
101:第二連接器
111a:嵌合面
111b:安裝面
111:第二基座
112:第二凸部
113:凹槽部
122:第二突出端部
151:第二加强配件
153:側方覆部
153a:連接覆蓋部
153b:側方覆蓋部
157:中央覆部
157a:突出端上覆蓋部
157b:連接覆蓋部
157c:尾部
161:第二端子
162:尾部
164:連接部
164a:傾斜部
164b:突出部
165:第一接觸部
166:第二接觸部
811:基座
813:中島
817:凹部
851:加强配件
853:側方臂
858:U字臂
861:端子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示出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在嵌合前的位置關係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3A、圖3B分別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視圖,其中,圖3A是平面圖,而圖3B是沿圖3A中的A-A線作出的剖視圖;
圖4A、圖4B分別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的剖視圖,圖4A是沿圖3A中的B-B線作出的剖視圖,而圖4B是沿圖3A中的C-C線作出的剖視圖;
圖5是示出從第一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在嵌合之前的位置關係的立體圖;
圖6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分解圖;
圖7是示出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二連接器的平面圖;
圖8是示出從第二連接器側觀察時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解除的平面圖;
圖9是示出沿圖8中的D-D線作出的根據本實施例的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的嵌合解除的剖視圖;及
圖10是示出常規的連接器的立體圖。
11:第一基座
13:第一凸部
14:側壁部
15:第一端子收容腔
15a:第一端子收容內側腔
15b:第一端子收容外側腔
17:島端部
17a:島端凹部
17b:島凹部
18:底板
18a:底開口
21:第一突出端部
21b:端壁部
21c:側壁延長部
21c1:側壁延長外側部
21c2:側壁延長內側部
22:嵌合凹部
23a:外端凹部
23b:內端凹部
23c:內側凹部
23d:中間凹部
51:第一加强配件
53:連接臂部
53a:側壁上覆蓋部
53b:側板部
53c:下端面
53d:貫通孔
53e:末端
53f:傾斜面
54:接觸臂部
54a:彈性部
54b:接觸凸部
54c:末端
54d:傾斜面
55:島端覆蓋部
55a:島端外面覆蓋部
55b:島端上面覆蓋部
55c:島端沒入部
57:端壁覆蓋部
57a:端壁上覆蓋部
57b:端壁外覆蓋部
57c:尾部
58:底面覆蓋部
58a:端壁下覆蓋部
58b:底面部
61:第一端子
62:尾部
63:被保持部
64:下側連接部
64a:下方內側彎曲部
64b:下方外側彎曲部
65:內側連接部
65a:第一接觸部
66:第二接觸部
67:上側連接部
67a:傾斜部
67b:突出部
Claims (7)
- 一種連接器,包括連接器本體、附接於所述連接器本體的端子,以及附接於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加强配件,其中: 所述連接器本體包括形成在長度方向兩端的嵌合引導部,所述嵌合引導部具有嵌合凹部,在配合連接器的配合連接器本體的長度方向兩端形成的配合嵌合引導部插入所述嵌合凹部, 所述加强配件包括:本體部,在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本體部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端壁部;以及一對左右的連接臂部,從所述本體部的兩端延伸,所述連接臂部附接於所述嵌合引導部的側壁部,以及 所述連接臂部包括側板部以及連接於所述側板部的上端的側壁上覆蓋部,且所述側板部的外側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覆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側板部包括貫通孔,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和內側部分通過所述貫通孔連結。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側壁部的外側部分的上面位於比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上端低的位置。
- 如請求項1至3其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側板部的下端面露出於所述側壁部的下方,且能夠與安裝所述連接器的電路基板的表面發生接觸。
- 如請求項1至4其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加强配件包括:底面覆蓋部,覆蓋所述嵌合凹部的底面;以及一對左右的接觸臂部,連接於所述底面覆蓋部的左右兩側,所述接觸臂部能夠與附接於插入所述嵌合凹部的配合嵌合引導部的配合加强配件發生接觸,且各所述接觸臂部包括:彈性部,其能夠在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上彈性地位移;以及接觸凸部,連接於所述彈性部的自由端,所述接觸凸部向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突出。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連接器,其中,所述接觸凸部的上半部使其末端向所述連接器本體的寬度方向的外方且向上方傾斜延伸,且所述末端相對接近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末端並位於所述側壁上覆蓋部的末端的下方位置。
- 一種連接器組件,包括如請求項1至6其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以及與所述連接器嵌合的配合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88277 | 2019-05-08 | ||
JP2019088277A JP2020184459A (ja) | 2019-05-08 | 2019-05-08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42455A true TW202042455A (zh) | 2020-11-16 |
TWI745923B TWI745923B (zh) | 2021-11-11 |
Family
ID=7304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7049A TWI823154B (zh) | 2019-05-08 | 2020-04-09 | 連接器 |
TW109112005A TWI745923B (zh) | 2019-05-08 | 2020-04-09 |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37049A TWI823154B (zh) | 2019-05-08 | 2020-04-09 | 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4) | US11158968B2 (zh) |
JP (4) | JP2020184459A (zh) |
KR (4) | KR102492103B1 (zh) |
CN (2) | CN111916922B (zh) |
TW (2) | TWI8231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08531B2 (ja) * | 2018-12-27 | 2022-07-2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7364363B2 (ja) * | 2019-04-25 | 2023-10-18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2020184459A (ja) * | 2019-05-08 | 2020-11-1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TWD206849S (zh) * | 2019-05-29 | 2020-09-01 |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的固定件 |
JP7454995B2 (ja) * | 2020-05-11 | 2024-03-2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
US11495919B2 (en) * | 2020-05-13 | 2022-11-0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in which ground terminals are coupled to form a shielding |
US11652323B2 (en) * | 2020-05-13 | 2023-05-16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connector encolsed by a shell and a mating connector enclosed by a mating shell |
JP6968965B1 (ja) | 2020-10-26 | 2021-11-2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対 |
CN214254799U (zh) | 2021-01-30 | 2021-09-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合 |
US12191590B2 (en) | 2021-04-02 | 2025-01-07 | Molex, Llc | Plug connector for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
JP7245943B2 (ja) * | 2021-04-02 | 2023-03-2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23023054A (ja) * | 2021-08-04 | 2023-02-1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1711754S (ja) * | 2021-08-24 | 2022-04-05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2395626B1 (ko) | 2021-11-11 | 2022-05-11 | 주식회사 위드웨이브 | 핀 어레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적용한 고속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
KR102395625B1 (ko) | 2021-11-11 | 2022-05-11 | 주식회사 위드웨이브 | 리지드 얼라인먼트 기능을 갖는 고속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
JP2023112484A (ja) | 2022-02-01 | 2023-08-1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2487036B1 (ko) | 2022-10-04 | 2023-01-10 | 주식회사 위드웨이브 | 고속 고주파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
JP2025032583A (ja) | 2023-08-28 | 2025-03-1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69842A (en) * | 1989-11-30 | 1990-11-13 | Amp Incorporated | Mo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tegral spring contact beams |
JP4954253B2 (ja) * | 2009-09-11 | 2012-06-13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5631074B2 (ja) | 2010-06-28 | 2014-11-26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5884036B2 (ja) * | 2011-08-31 | 2016-03-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CN103050805B (zh) * | 2011-10-14 | 2014-12-10 | 莫列斯公司 | 连接器 |
JP2013101909A (ja) * | 2011-10-14 | 2013-05-23 | Molex Inc | コネクタ |
CN106848654B (zh) | 2013-02-27 | 2019-06-04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连接器、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和插口件 |
CN104377484B (zh) * | 2013-08-13 | 2017-06-2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件 |
JP5887326B2 (ja) | 2013-12-12 | 2016-03-1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5972855B2 (ja) * | 2013-12-24 | 2016-08-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105098413B (zh) * | 2014-04-17 | 2017-09-29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
JP6327973B2 (ja) * | 2014-06-30 | 2018-05-23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034339B2 (ja) * | 2014-07-29 | 2016-11-30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6146255A (ja) | 2015-02-06 | 2016-08-12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ソケット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JP6391517B2 (ja) * | 2015-03-30 | 2018-09-19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385875B2 (ja) | 2015-04-01 | 2018-09-0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378642B2 (ja) * | 2015-04-23 | 2018-08-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401676B2 (ja) * | 2015-08-06 | 2018-10-1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6498622B2 (ja) * | 2016-03-14 | 2019-04-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807218B2 (ja) | 2016-11-18 | 2021-01-06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6806593B2 (ja) | 2017-02-28 | 2021-01-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8147820A (ja) | 2017-03-08 | 2018-09-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2333832B1 (ko) * | 2017-04-03 | 2021-12-03 |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소켓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JP6842359B2 (ja) * | 2017-05-10 | 2021-03-17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206893852U (zh) | 2017-07-13 | 2018-01-16 | 深圳市欧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插座 |
KR102472685B1 (ko) * | 2017-10-23 | 2022-11-30 |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전원 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켓 커넥터 |
KR102472680B1 (ko) | 2017-10-23 | 2022-11-30 |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 전원 단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켓 커넥터 |
JP6975626B2 (ja) * | 2017-11-29 | 2021-12-01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CN208423285U (zh) * | 2018-07-20 | 2019-01-22 |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 板对板连接器 |
CN109103697B (zh) * | 2018-08-06 | 2020-03-17 | 唐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总成 |
JP6681951B2 (ja) * | 2018-08-08 | 2020-04-15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7148357B2 (ja) * | 2018-10-18 | 2022-10-0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JP2020184459A (ja) * | 2019-05-08 | 2020-11-1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2019
- 2019-05-08 JP JP2019088277A patent/JP2020184459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4-09 TW TW110137049A patent/TWI823154B/zh active
- 2020-04-09 TW TW109112005A patent/TWI745923B/zh active
- 2020-04-20 CN CN202010311528.6A patent/CN11191692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4-20 CN CN202111362290.0A patent/CN113948892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4-24 US US16/857,185 patent/US11158968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5-04 KR KR1020200053147A patent/KR102492103B1/ko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27 US US17/485,519 patent/US11936127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1-19 KR KR1020230007789A patent/KR102775701B1/ko active Active
- 2023-06-05 JP JP2023092103A patent/JP2023105047A/ja active Pending
- 2023-12-01 JP JP2023203825A patent/JP2024015144A/ja active Pending
- 2023-12-01 JP JP2023203888A patent/JP2024015147A/ja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2-01 US US18/429,496 patent/US12191592B2/en active Active
- 2024-12-12 US US18/978,007 patent/US2025011239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5
- 2025-02-26 KR KR1020250024950A patent/KR20250034063A/ko active Pending
- 2025-02-26 KR KR1020250024957A patent/KR20250034064A/ko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5923B (zh) | 2021-11-11 |
KR20250034064A (ko) | 2025-03-10 |
CN111916922B (zh) | 2021-10-08 |
KR20200130144A (ko) | 2020-11-18 |
JP2024015144A (ja) | 2024-02-01 |
JP2020184459A (ja) | 2020-11-12 |
TWI823154B (zh) | 2023-11-21 |
KR20230019475A (ko) | 2023-02-08 |
KR102775701B1 (ko) | 2025-03-06 |
TW202205757A (zh) | 2022-02-01 |
US11936127B2 (en) | 2024-03-19 |
US11158968B2 (en) | 2021-10-26 |
KR20250034063A (ko) | 2025-03-10 |
JP2024015147A (ja) | 2024-02-01 |
CN111916922A (zh) | 2020-11-10 |
US20220013941A1 (en) | 2022-01-13 |
US20200358213A1 (en) | 2020-11-12 |
US20240170871A1 (en) | 2024-05-23 |
US12191592B2 (en) | 2025-01-07 |
US20250112390A1 (en) | 2025-04-03 |
CN113948892A (zh) | 2022-01-18 |
JP2023105047A (ja) | 2023-07-28 |
KR102492103B1 (ko) | 2023-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5923B (zh) | 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
US10651581B1 (en) | Connector | |
KR101985141B1 (ko) | 커넥터 | |
US11233346B2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TWI540801B (zh) | Connector | |
KR101919691B1 (ko) | 커넥터 | |
JP4969838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タイプコネクタ | |
JP5660756B2 (ja)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
JP2016085994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0129569A (ja) | コネクタ | |
JP6714056B2 (ja) | コネクタ | |
JP7129462B2 (ja) | コネクタとコネクタ対 | |
TW202308235A (zh) | 連接器及連接器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