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5026A - 非矩形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非矩形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15026A TW202015026A TW107135886A TW107135886A TW202015026A TW 202015026 A TW202015026 A TW 202015026A TW 107135886 A TW107135886 A TW 107135886A TW 107135886 A TW107135886 A TW 107135886A TW 202015026 A TW202015026 A TW 20201502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ub
- emitting diode
- pixel
- pixel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H20/00
- H10H29/10—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H10H20/00
- H10H29/14—Integrated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H10H20/00 comprising multiple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 H10H29/142—Two-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asymmetric LED layout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多個第一子畫素、多個第二子畫素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電極。基板具有第一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周圍的第二顯示區。第一與第二顯示區構成非矩形顯示區。第一子畫素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中。第一子畫素沿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陣列排列。各第一子畫素包括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一電極,且第一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第二子畫素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且各別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第一連接電極電性連接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相鄰於第二子畫素的第一子畫素的第一電極。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非矩形顯示裝置。
隨著平面顯示器市場的快速發展,對於平面顯示器的尺寸及形狀的各種需求也逐漸出現。舉例而言,對於穿戴式顯示裝置、車用顯示裝置等產品而言,可能需要非矩形(例如是圓形、橢圓形、多邊形等)的顯示裝置。
在此些非矩形顯示裝置的邊緣區域中,子畫素有可能因面積不足等因素而無法容納完整的畫素驅動電路,故無法使邊緣區域的子畫素正常發揮顯示的功能。如此一來,可能造成顯示區域的邊緣與顯示裝置的邊緣之間存在有無法發揮顯示功能的暗區。此外,更可能使顯示區域具有鋸齒狀的邊緣。
本發明提供一種非矩形顯示裝置,其顯示區域可更貼近顯示裝置的邊緣。
本發明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包括基板、多個第一子畫素、多個第二子畫素以及多個第一連接電極。基板具有第一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周圍的第二顯示區。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構成非矩形顯示區。多個第一子畫素設置於第一顯示區中。多個第一子畫素沿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陣列排列。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各第一子畫素包括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一電極,且第一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多個第二子畫素設置於第二顯示區中。各個第二子畫素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多個第一連接電極各自電性連接各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相鄰於第二子畫素的第一子畫素的一者的第一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電性連接於同一第一電極的第一發光二極體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實質上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區的輪廓為圓形、心形、橢圓形或非矩形的多邊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畫素驅動元件,分別設置於第一子畫素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排列於同一列或同一行的第一子畫素中的多者的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相同,且排列於同一列或同一行的第一子畫素中的多者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二子畫素中的至少一者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其中第二子畫素中的至少一者更包括第三發光二極體。此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與第三發光二極體具有不同的主波長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第三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各自藉由第一連接電極與第二連接電極電性連接於鄰近且不同的第一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與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相鄰的另一第二子畫素包括第四發光二極體,且第四發光二極體、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第三發光二極體具有不同的主波長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為610 nm至670 nm。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中,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大於第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更包括第三子畫素。第三子畫素相鄰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子畫素,且包括第五發光二極體。第五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相異。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第三連接電極,電性連接第三子畫素的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與相鄰於第三子畫素的第一子畫素的一者的第一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子畫素中的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與不包括第三發光二極體的各個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異。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不包括第三發光二極體的各個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大於或等於2。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三子畫素中的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與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與第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異,而第三子畫素中的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同於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的數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子畫素的第二發光二極體中的多者沿著非矩形顯示區的邊緣輪廓排列。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沿著非矩形顯示區的邊緣輪廓排列的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各自與相鄰的第一子畫素的第一發光二極體之間具有兩種以上的距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第二電極。第一發光二極體的第二端與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第二端分別與該些第二電極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第二子畫素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具有多種不同的主波長範圍,且第二發光二極體中具有主波長範圍610 nm至670 nm的數量大於具有其他任一主波長範圍的數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的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的上視示意圖。圖1B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之間的交界的放大示意圖。以簡潔起見,圖1A省略繪示圖1B中的部分構件(例如是第一電極E1、導線AW、第二電極E2、導線CW以及第一連接電極W1)。
請參照圖1A與圖1B,本發明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包括基板100。基板100可為透明基板,例如是由玻璃、石英、有機材料或類似者構成。基板100具有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第二顯示區DR2位於第一顯示區DR1的周圍,且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合併地構成非矩形顯示區IDR。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DR2可依非矩形顯示區IDR的輪廓部分或完全環繞第一顯示區DR1。第一顯示區DR1的輪廓可與第二顯示區DR2的內緣IE(面向第一顯示區DR1的一側)重疊。另一方面,第二顯示區DR2的外緣OE(相對於第一顯示區DR1的一側)定義出非矩形顯示區IDR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區IDR具有非矩形的輪廓,例如是圓形、心形、橢圓形或非矩形的多邊形。
請參照圖1A,多個第一子畫素SP1設置於第一顯示區DR1中,且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陣列排列。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交錯。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實質上垂直於第二方向D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子畫素SP1的形狀可為矩形,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每一第一子畫素SP1包括一或多個具有相同主波長範圍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舉例而言,每一第一子畫素SP1可包括兩個具有相同主波長範圍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且其與至少一方向(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具有不同的主波長範圍。換言之,在至少一方向(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具有不同的發光波段。在一些實施例中,三個或更多具有不同發光波段的第一子畫素SP1構成一畫素,且第一顯示區DR1包括多個畫素。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尺寸(亦即長、寬或高)範圍可為1 μm至1000 μm。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轉印製程(imprinting process)將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轉印於多個第一子畫素SP1內。
請參照圖1B,每一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具有第一端與第二端。舉例而言,第一端可為陽極,而第二端可為陰極。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第一子畫素SP1更包括第一電極E1。每一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電性連接於該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一端。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導線AW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一端與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非矩形顯示裝置10更包括多個第二電極E2。舉例而言,第二電極E2可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可貫穿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此外,多個第二電極E2可沿第二方向D2排列。第一顯示區DR1中的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二端E2可電性連接於鄰近的第二電極E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導線CW電性連接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二端與鄰近的第二電極E2。
請參照圖1B,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第一子畫素SP1更包括畫素驅動元件(未繪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畫素驅動元件設置於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下方。畫素驅動元件可為積體電路或一些控制元件,例如是包括電晶體、電容等用於驅動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積體電路構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據設計需求調整積體電路的佈局,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經由畫素驅動元件的控制可將驅動電流輸入至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一端。另一方面,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第二端電性連接於第二電極E2,且第二電極E2可耦接於參考電壓。如此一來,可藉由畫素驅動元件輸出的電流以控制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亮暗。
請參照圖1A與圖1B,非矩形顯示裝置10更包括多個第二子畫素SP2。多個第二子畫素SP2設置於第二顯示區DR2中。相較於第一顯示區DR1具有多個完整的子畫素,第二顯示區DR2中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畫素SP2為非完整的子畫素。具體而言,第一子畫素SP1包含完整的畫素驅動元件,且包括第一電極E1以及一或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顯示區DR1內的所有第一子畫素SP1可包括相同數量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且可具有實質上相同的面積與輪廓。另一方面,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畫素SP2並未包括畫素驅動元件以及只位於第二子畫素SP2區域之中的第一電極E1。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畫素SP2的面積可小於第一子畫素SP1的面積。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畫素SP2可具有非矩形的輪廓,且多個第二子畫素SP2中的至少兩者可具有不同的輪廓及/或面積。
請參照圖1A與圖1B,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第二子畫素SP2包括一或多個具有相同主波長範圍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同一道或不同道轉印製程而將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多個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分別轉印於第一子畫素SP1與第二子畫素SP2內。同一道轉印製程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為實質上相同的發光二極體,惟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位於第一顯示區DR1中,而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位於第二顯示區DR2中。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第一端(例如是陽極)電性連接至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第一連接電極W1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第一端電性連接至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換言之,第一連接電極W1跨越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的交界,且彼此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與第二子畫素SP2中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可共用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性連接於同一第一電極E1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主波長範圍實質上相同。另一方面,可藉由導線CW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第二端(例如是陰極)電性連接至鄰近的第二電極E2。
由此可知,與第二子畫素SP2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的畫素驅動元件不但需要輸出電流至位於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且更可能需要輸出電流至鄰近的第二子畫素SP2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因此,相較於僅需輸出電流至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畫素驅動元件的電晶體而言,被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共用的畫素驅動元件的電晶體可能需要輸出更大的電流。因此,被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共用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可大於僅輸出電流至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此外,輸出電流至越多發光二極體(包括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電晶體可具有越大的通道寬度/長度比。另一方面,對於輸出電流至相同數量的發光二極體(包括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電晶體而言,輸出電流至紅光發光二極體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可大於輸出電流至綠光發光二極體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且輸出電流至綠光發光二極體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可大於輸出電流至藍光發光二極體的電晶體的通道寬度/長度比。舉例而言,紅光發光二極體指主波長範圍為610 nm至670 nm的發光二極體。綠光發光二極體指主波長範圍為510 nm至560 nm的發光二極體。藍光發光二極體指主波長範圍為254 nm至470 nm的發光二極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藉由調整第一連接電極W1的電阻值來調整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亮度。舉例而言,調整第一連接電極W1的方法包括調整第一連接電極W1的長度、寬度、材料、厚度、形狀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子畫素SP2具有較大的面積時,需要較高亮度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如此一來,可降低第一連接電極W1的電阻值,以提高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驅動電流。另一方面,第二子畫素SP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具有較低的發光效率(相較於相鄰的第二子畫素SP2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時,需要提高該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輸入電流,故可降低第一連接電極W1的電阻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只提高部分第一連接電極W1的電阻值,以使畫面顯示更為連續和均勻。可依據第二子畫素SP2的面積、第二子畫素SP2所包含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數量、第二子畫素SP2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發光效率或其他設計需求來調整第一連接電極W1的電阻值,本發明並不以第一連接電極W1的上述特性(例如是長度、寬度、材料、厚度、形狀或其組合)為限。
在圖1B所示的實施例中,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同一行的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具有相同的主波長範圍。在此些實施例中,同一行中上下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子畫素SP2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可電性連接至同一第一電極E1。在其他實施例中,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同一列的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具有相同的主波長範圍。在此些實施例中,同一列中左右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與第二子畫素SP2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可電性連接至同一第一電極E1。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包括第一顯示區DR1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DR1周圍的第二顯示區DR2。第一顯示區DR1內的所有第一子畫素SP1皆包含完整的畫素驅動元件,且包含第一電極E1以及至少一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相較而言,第二顯示區DR2中的第二子畫素SP2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但並未包括畫素驅動元件以及位於第二子畫素SP2區域之中的第一電極E1。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第一端(例如是陽極)藉由第一連接電極W1電性連接於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如此一來,即使第二子畫素SP2因面積不足等因素而無法容納畫素驅動元件以及第一電極E1,仍可透過相鄰的第一子畫素SP1的畫素驅動元件與第一電極E1將驅動電流供給至第二子畫素SP2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因此,可使位於非矩形顯示裝置10的邊緣的第二顯示區DR2正常提供顯示的功能。據此,可使非矩形顯示裝置10的顯示區域的輪廓更貼近非矩形顯示裝置10的輪廓,且可得到更佳的畫素配置。由於DR2中至少部分第二子畫素SP2並未包括畫素驅動元件,倘若無法個別控制第二子畫素SP2的驅動訊號時,對人眼而言,非矩形顯示裝置10在邊緣的第二顯示區DR2與在中間的第一顯示區DR1其位置中的畫面及視角會有所差異,故本發明實施例在第二顯示區DR2正常提供顯示功能可使顯示器達到畫面更具延續性的視覺效果。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20的上視示意圖。非矩形顯示裝置20相似於圖1A與圖1B所示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以下僅敘述兩者的差異處,相同或相似處則不再贅述。以簡潔起見,圖2省略繪示非矩形顯示裝置20的部分構件(例如是第二電極E2、導線CW以及部分的第一電極E1與導線AW)。
請參照圖2,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同一行的多個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具有相同的主波長範圍,而對於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畫素SP2,此主波長範圍相異於同一行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主波長範圍。舉例而言,位於同一行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可分別為藍光發光二極體與紅光發光二極體。在此些實施例中,第二子畫素SP2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可藉由第一連接電極W1電性連接至相鄰行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電極W1可沿第一方向D1及/或第二方向D2延伸而橫跨一或多個第一子畫素SP1。在此些實施例中,基於非矩形顯示裝置20的邊緣部分(位於第一顯示區DR1與第二顯示區DR2的邊界附近的區域)具有相鄰且發出不同波長的發光二極體,可改善此邊緣部分的混光效果。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DR2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中的紅光發光二極體(具有主波長範圍為610 nm至670 nm)的數量大於其他具有任一主波長範圍的發光二極體的數量。換言之,在第二顯示區DR2中,紅光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數量大於其他顏色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數量。
圖3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上視示意圖。非矩形顯示裝置30相似於圖1A與圖1B所示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以下僅敘述兩者的差異處,相同或相似處則不再贅述。以簡潔起見,圖3省略繪示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部分構件(例如是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導線CW以及導線AW)。
請參照圖3,如虛線處所示,第二顯示區DR2的一些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沿著非矩形顯示區IDR的邊緣輪廓排列設置,亦即沿著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輪廓或第二顯示區DR2的外緣OE排列配置。如此一來,可使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顯示區域的輪廓更進一步地貼近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輪廓,而可使顯示畫面的邊緣更為連續。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此些沿著非矩形顯示區IDR的邊緣排列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各自與第二方向D2上最相鄰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之間具有兩種以上的距離,例如是圖3所標示的距離S1與距離S2。如此一來,可搭配如圖1A及圖1B所述的電阻值調整或不同通道寬度/長度比的電晶體之控制使得亮度與距離的搭配更佳,以使顯示畫面更為均勻,並且同時可使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顯示區域的輪廓更進一步地貼近非矩形顯示裝置30的輪廓,而可使顯示畫面的邊緣更為連續。
圖4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40的上視示意圖。非矩形顯示裝置40相似於圖1A與圖1B所示的非矩形顯示裝置10,以下僅敘述兩者的差異處,相同或相似處則不再贅述。以簡潔起見,圖4省略繪示非矩形顯示裝置40的部分構件(例如是部分的第一電極E1、導線AW以及導線CW)。
請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第二子畫素SP2中的一者(標記為第二子畫素SP2a)更包括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第三發光二極體的LED3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主波長範圍。舉例而言,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為紅光發光二極體,而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為藍光發光二極體。第二子畫素SP2a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以及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各自電性連接於相鄰且不同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第一端與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的第一端各自藉由第一連接電極W1與第二連接電極W2而各自電性連接於相鄰且不同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藉由在第二顯示區DR2的第二子畫素SP2中設置不同發光波段的發光二極體(例如是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可提高第二顯示區DR2內不同發光二極體的混色效果,而可使非矩形顯示裝置40的顯示畫面更為連續。除此之外,更可提高第二顯示區DR2的空間利用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第二子畫素SP2a相鄰的另一第二子畫素SP2(標記為第二子畫素SP2b)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第四發光二極體的LED4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的主波長範圍。舉例而言,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為紅光發光二極體且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為藍光發光二極體,而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為綠光發光二極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為紅光發光二極體,且第二顯示區DR2中的紅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大於藍光發光二極體或綠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顯示區DR2更包括第三子畫素SP3。第三子畫素SP3包括一或多個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此外,第三子畫素SP3可不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主波長範圍。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位於第三子畫素SP3內,而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位於第二子畫素SP2(亦即第二子畫素SP2a與第二子畫素SP2b)內。舉例而言,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可具有實質上相同的主波長範圍,且可共同地藉由第三連接電極W3電性連接至鄰近的第一子畫素SP1的第一電極E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連接電極W3可沿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延伸,而將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電性連接於鄰近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子畫素SP3中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總數量相異於(例如是小於)不包括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的第二子畫素SP2中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的總數量(例如是大於或等於2)。舉例而言,圖4的第三子畫素SP3中具有一個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而圖1A、圖2以及圖3中的一些第二子畫素SP2包括兩個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子畫素SP3中的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總數量相異於第二子畫素SP2中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的總數量。舉例而言,在圖4中,第三子畫素SP3中具有一個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而第二子畫素SP2a中具有一個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一個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
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50的上視示意圖。非矩形顯示裝置50相似於圖4所示的非矩形顯示裝置40,以下僅敘述兩者的差異處,相同或相似處則不再贅述。以簡潔起見,圖5省略繪示非矩形顯示裝置50的部分構件(例如是部分的第一電極E1、導線AW以及導線CW)。
請參照圖5,第二顯示區DR2包括多個第二子畫素SP2b以及多個第三子畫素SP3。在一弓形範圍內,第二子畫素SP2b與第三子畫素SP3可沿著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交替排列。第二子畫素SP2b內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以及相鄰的第三子畫素SP3內的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位置可經配置而形成三角形配置,此亦可提升不同發光二極體的混色效果,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的主波長範圍。不同的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可共同藉由連接電極W4電性連接於鄰近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而不同的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可藉由連接電極W5電性連接於鄰近的第一子畫素SP1中的第一電極E1。電性連接於連接電極W4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四發光二極體LED4可具有實質上相同的主波長範圍,且電性連接於連接電極W5的第一發光二極體LED1與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可具有實質上相同的主波長範圍。
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將圖5中的第二子畫素SP2b替換成第二子畫素SP2a。在此些實施例中,在一弓形範圍內,第二子畫素SP2a與第三子畫素SP3可沿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交替排列。此外,第二子畫素SP2a內的第二發光二極體LED2與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以及相鄰的第三子畫素SP3內的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位置可經配置而形成三角形或其他形狀的配置,且第五發光二極體LED5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第三發光二極體LED3的主波長範圍。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區以及位於第一顯示區周圍的第二顯示區。第一顯示區內的所有第一子畫素皆包含完整的畫素驅動元件,且包含第一發光二極體與電性連接於第一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例如是陽極)的第一電極。相較而言,第二顯示區中的第二子畫素包括第二發光二極體,但並未包括畫素驅動元件以及第一電極。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第一端(例如是陽極)藉由第一連接電極電性連接於相鄰的第一子畫素中的第一電極。如此一來,即使第二子畫素因面積不足等因素而無法容納畫素驅動元件以及第一電極,仍可透過相鄰的第一子畫素的畫素驅動元件與第一電極將驅動電流供給至第二子畫素中的第二發光二極體。因此,可使位於非矩形顯示裝置的邊緣的第二顯示區正常提供顯示的功能。據此,可使非矩形顯示裝置的顯示區域的輪廓更貼近非矩形顯示裝置的輪廓,以提供更佳的視覺效果。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40、50:非矩形顯示裝置100:基板AW:導線CW:導線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E1:第一電極E2:第二電極DR1:第一顯示區DR2:第二顯示區IDR:非矩形顯示區IE:內緣LED1:第一發光二極體LED2:第二發光二極體LED3:第三發光二極體LED4:第四發光二極體LED5:第五發光二極體OE:外緣S1、S2:距離SP1:第一子畫素SP2、SP2a、SP2b:第二子畫素SP3:第三子畫素W1:第一連接電極W2:第二連接電極W3:第三連接電極W4、W5:連接電極
圖1A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的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的上視示意圖。 圖1B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第一顯示區與第二顯示區之間的交界的放大示意圖。 圖2至圖5是依照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非矩形顯示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10:非矩形顯示裝置
100:基板
AW:導線
CW:導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1:第一電極
E2:第二電極
DR1:第一顯示區
DR2:第二顯示區
IDR:非矩形顯示區
LED1:第一發光二極體
LED2:第二發光二極體
SP1:第一子畫素
SP2:第二子畫素
W1:第一連接電極
Claims (19)
- 一種非矩形顯示裝置,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第一顯示區以及位於該第一顯示區周圍的一第二顯示區,其中該第一顯示區與該第二顯示區構成一非矩形顯示區; 多個第一子畫素,設置於該第一顯示區中,其中該些第一子畫素沿一第一方向與一第二方向陣列排列,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各該第一子畫素包括一第一發光二極體與一第一電極,且該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端與該第一電極電性連接; 多個第二子畫素,設置於該第二顯示區中,其中各該第二子畫素包括一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 多個第一連接電極,各自電性連接各該第二子畫素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端與相鄰於該些第二子畫素的該些第一子畫素的一者的該第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電性連接於同一第一電極的該第一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實質上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非矩形顯示區的輪廓為圓形、心形、橢圓形或非矩形的多邊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畫素驅動元件,分別設置於該些第一子畫素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排列於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該些第一子畫素中的多者的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相同,且其中排列於同一列或同一行的該些第一子畫素中的多者的主波長範圍相異於該些第二子畫素中的至少一者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子畫素中的至少一者更包括一第三發光二極體,且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三發光二極體具有不同的主波長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三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端各自藉由該第一連接電極與一第二連接電極電性連接於鄰近且不同的該些第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與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相鄰的另一第二子畫素包括一第四發光二極體,且該第四發光二極體、該第二發光二極體以及該第三發光二極體具有不同的主波長範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為610 nm至670 nm。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在該些第二子畫素中,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大於該些第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顯示區更包括相鄰於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的一第三子畫素,該第三子畫素包括一第五發光二極體,該第五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與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主波長範圍相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三連接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三子畫素的該第五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一端與相鄰於該第三子畫素的該些第一子畫素的一者的該第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子畫素中的該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與不包括該第三發光二極體的各該第二子畫素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不包括該第三發光二極體的各該第二子畫素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大於或等於2。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三子畫素中的該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與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中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與該第三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異,而該第三子畫素中的該第五發光二極體的總數量相同於該至少一第二子畫素中的該第二發光二極體的數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子畫素的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中的多者沿著該非矩形顯示區的一邊緣輪廓排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沿著該非矩形顯示區的該邊緣輪廓排列的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各自與相鄰的該些第一子畫素的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之間具有兩種以上的距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更包括多個第二電極,其中該些第一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端與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的一第二端分別與該些第二電極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非矩形顯示裝置,其中在該些第二子畫素中的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具有多種不同的主波長範圍,且該些第二發光二極體中具有主波長範圍610 nm至670 nm的數量大於具有其他任一主波長範圍的數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35886A TWI674572B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非矩形顯示裝置 |
CN201811583188.1A CN109671733B (zh) | 2018-10-12 | 2018-12-24 | 非矩形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35886A TWI674572B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非矩形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74572B TWI674572B (zh) | 2019-10-11 |
TW202015026A true TW202015026A (zh) | 2020-04-16 |
Family
ID=6614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35886A TWI674572B (zh) | 2018-10-12 | 2018-10-12 | 非矩形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71733B (zh) |
TW (1) | TWI6745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89700B (zh) * | 2019-06-25 | 2020-10-0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TWI715323B (zh) * | 2019-12-02 | 2021-01-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 |
KR20210085902A (ko) * | 2019-12-31 | 2021-07-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CN117546222A (zh) * | 2021-07-06 | 2024-02-09 | 夏普显示科技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99730B2 (ja) * | 2006-10-13 | 2013-09-25 |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9430180B2 (en) * | 2013-11-15 | 2016-08-30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0170528B2 (en) * | 2015-08-07 | 2019-01-0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CN106653792B (zh) * | 2015-11-03 | 2019-10-29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像素阵列 |
KR102465379B1 (ko) * | 2015-12-02 | 2022-11-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205334901U (zh) * | 2016-01-25 | 2016-06-22 |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102559096B1 (ko) * | 2016-11-29 | 2023-07-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6856204B (zh) * | 2016-12-28 | 2019-12-0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CN107481669A (zh) * | 2017-09-08 | 2017-12-1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886850B (zh) * | 2017-11-28 | 2019-12-2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异形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7819023B (zh) * | 2017-11-29 | 2020-09-25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8
- 2018-10-12 TW TW107135886A patent/TWI674572B/zh active
- 2018-12-24 CN CN201811583188.1A patent/CN10967173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71733A (zh) | 2019-04-23 |
TWI674572B (zh) | 2019-10-11 |
CN109671733B (zh) | 2021-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66713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TWI674572B (zh) | 非矩形顯示裝置 | |
CN105206213B (zh) | 显示装置 | |
TW201701458A (zh) | 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9659334A (zh) |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 |
US10854587B2 (en) | Micro LED display panel with narrowed border area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 |
TWI608281B (zh) | 顯示面板 | |
CN104656329B (zh) | 显示元件 | |
US20160181336A1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289463B2 (en) | Display panel | |
TWI683445B (zh) | 顯示面板 | |
CN117242587A (zh) | 使用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 |
CN116057614A (zh) | 显示装置 | |
US9477020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9400410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696873B (zh) | 顯示裝置 | |
US765647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a color filter with a filtering layer having a transmission spectrum that does not overlap an emission spectrum of a light emitting diode at a wavelength | |
JP7556637B2 (ja) | 無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ディスプレイ | |
TW202418972A (zh) | 無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 |
TWI513061B (zh) | 發光模組 | |
CN110738937A (zh) | 显示面板 | |
TWM546600U (zh) | 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