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0573A - 電梯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梯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0573A TW202000573A TW108121152A TW108121152A TW202000573A TW 202000573 A TW202000573 A TW 202000573A TW 108121152 A TW108121152 A TW 108121152A TW 108121152 A TW108121152 A TW 108121152A TW 202000573 A TW202000573 A TW 20200057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car
- elevator
- counterweight
- elevator system
- ca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53—Fixation of wall pane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記載一種電梯系統,包括:電梯機廂(12,112,212),其中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係實質上為方形並帶有至少一截角(16a,16b)。電梯系統進一步包括升降機構,其配置為用以升起及降低電梯機廂(12,112,212);衡重機構(40),其包括伸長的衡重錘(41)。衡重錘(41)係位於相鄰電梯機廂(12,112,212)之至少一截角(16a,16b);其中,衡重錘(41)具有實質上為三角形之剖面形狀,且配置為被容置於由電梯機廂(12,112,212)之至少一截角(16a,16b)之其中之一所界定之空間中。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升降機/電梯系統,特別是一種具有用於在兩個或更多不同位置之間移動升降機機廂之衡重錘的電梯系統。
傳統的升降機或是電梯系統係由包括纜線或是液壓活塞的升降機構來驅動。於這兩種情況下,系統係包括安裝於井道內平台上的升降機機廂。升降機構亦存在於井道內,並且沿靠導軌,該導軌係防止機廂搖動或是偏離其垂直路徑。
於纜線系統或是牽引式升降機的情況中,一連串的金屬纜線及滑輪將升降機機廂連接至將機廂往上或往下提起的馬達。大多數的牽引式升降機系統於井道的上方具有控制室,其中容納馬達及滑輪,而有一部分較小型的設計中,馬達及滑輪係位於井道本身的頂部。繩索係連接至由馬達驅動的升降機機廂且環繞滑車輪(sheave)或滑輪。機廂的重量係藉由位於井道內的衡重錘所予以平衡,並且受到附加的導軌的引導。衡重錘以及各種齒輪有助於減少馬達的負荷。升降機機廂本身相當重,而且儘管具有齒輪及衡重錘,仍然需要強大的馬達以移動升降機機廂。
此等類型的升降機系統亦包括調速器及/或機電制動器形態的安全機構。調速器確保升降機機廂藉由連接運行於飛輪上且連接至調速器的其他纜線或繩索而不會移動過快。若安全繩索移動地過快,且/或存有加速度上的迅速變化(即機廂掉落),機構中的插銷會從運動改變中向外飛出,以卡合環繞的棘輪裝置,以停止繩索進而停止升降機機廂移動。電磁制動器係防止運動超過特定預定位置或是當斷電時制動系統。
液壓式升降機包括流體儲存器及活塞或汽缸,由泵提供動力。泵係連接至馬達,以從下方升起或降低機廂。泵、馬達及流體儲存器係為大型系統,且配置於升降機井道的基座中機廂下方的空間中。此類的升降機係僅用於短距離行程(例如少於六層),此乃汽缸尺寸與行程距離相關,因此高的井道需要大型的活塞。此等系統相較於牽引式升降機亦為相當低效,因為當使機廂上提時需要大量的能量,以從流體儲存器泵抽並使汽缸充滿流體。液壓式升降機當中的安全機構通常係為破裂閥及手動鬆弛/斷開的纜線,其可被連接至開關,以防止升降機的運作。
於兩種系統當中,升降機井道中的導軌(及繩索/衡重錘-於有需求的情況)的存在,限制了與井道相較之下的升降機機廂的剖面區域。用於驅動機構的控制室之存在係代表著井道必須要製造地比較高或是具額外的空間,以容置此等部分於井道的頂部或底部(取決於升降機制的類型)。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著手此等問題中至少一部分的升降裝置及系統。
因此,於第一態樣,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梯系統,其包括:
電梯機廂,其中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面積之形狀係實質上為方形並帶有至少一截角;
升降機構,其配置為用以升起及降低電梯機廂,及
衡重機構,其包括伸長的衡重錘,衡重錘係相鄰於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
其中,衡重錘具有實質上為三角形橫向剖面之形狀,且配置為被容置於由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中之其中之一所界定出的空間中。
所界定的空間可界於電梯機廂的至少一截角的其中之一與容置電梯機廂之井道的一角之間。然而,井道不一定是必須的。
通常需要導靴、導軌及滾輪來支撐衡重錘。衡重機構可包括具有三角形截面的箍件,且係配置為連接至導軌支架,以支撐衡重錘之運動。導軌支架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各個截角。相對的導軌支架可排列成沿著電梯機廂的剖面中心線。
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可為實質上四邊形,例如具有至少一截角的正方形或是矩形。電梯機廂之形狀可為實質上方形且具第一截角及第二截角。
升降機構可位於相鄰於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的其中之一。升降機構可位於相鄰於電梯機廂的第一截角或第二截角中的其中一者。衡重錘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第一截角或第二截角中的另一者。
所述至少一截角可為經過實質30-45度角截角處理。電梯機廂可包括複數個牆板。相鄰的牆板可配置為彼此間呈135至150度之角度,並且形成至少一截角。
各個牆板係為可移除且/或可置換。電梯機廂並可包括可移除且/或可置換的地板(或底板)及/或天花板(或頂板)。
電梯機廂之複數個牆板的至少其中之一可為可移除,以形成開口並且藉由門來選擇性地關閉,藉此提供進入電梯機廂的接入點。
電梯機廂可由界定出電梯機廂之形狀的框架所形成。框架可包括沿著框架的各個垂直部分及/或水平部分附接的緣條。複數個牆板可為以可移除及/或可置換方式附接至緣條,例如藉由將牆板夾進緣條之方式。
複數個當中的各個牆板可由複合材料形成,例如鋁蜂窩材料。
本發明係被設計為於多種升降機構情形下使用,例如於牽引式電梯中可見的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可配置為用於升起及降低電梯機廂。升降機構可包括如不銹鋼之繩索或是扁平帶件之傳統牽引方式,以升起及降低電梯機廂。藉由這樣的升降機構使得電梯機廂可於中央受到支撐。升降機構可包括驅動機構,其包括:柔性驅動構件,其耦接至電梯機廂;驅動手段,其配置為用於驅動驅動構件使電梯機廂升起或降低。
根據申請人所公開專利案件WO2018073612,升降機構可特別包括:
伸長的支撐構件,其位於相鄰電梯機廂,並且具有實質上為垂直的縱軸;
驅動機構,其包括:彈性驅動構件,其係被保持為縱向地圍繞支撐構件;驅動手段,其配置為用以驅動構件相對於支撐構件圍繞實質與縱軸正交之軸。
升降機構及支撐構件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一截角,例如位於一截角與升降機井道的一角之間所界定出空間中。於如此的實施例中,電梯機廂可由一側受到支撐,使得電梯機廂呈懸臂式。
驅動機構可為正向驅動(positive-drive)機構。驅動機構可為推式驅動(push-drive)機構。附加地或是代替地,驅動機構可包括拉式驅動(pull-drive)機構。此能產生推拉驅動(push-pull drive)機構。推動機構可進一步地包括至少一滑輪,其耦接至驅動構件及驅動手段。
驅動手段可為馬達,例如齒輪馬達或是無齒輪馬達。於驅動手段第一方向上之運作可引起電梯機廂的向上垂直移動。驅動手段之反向的第二方向上的運作可引起電梯機廂的向下垂直移動。也就是說,驅動機構第一方向上的運作可引起電梯機廂相對於支撐構件之向上垂直運動;且驅動機構之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運作可引起電梯機廂相對於支撐構件之向下相對運動。
馬達可位於升降機井道下端的凹槽中,或是位於容置系統的其他空間中。或者,於電梯機廂下方係淺層井坑或甚至沒有井坑的情況中,馬達可位於電梯機廂之上,例如相鄰於門(其中以門替代一或多個牆板),或者位於升降機井道(若有一個)的頂部。當馬達係位於升降機機廂之上而不在井坑中時,操作員不需要為了維護目的而進入井坑中,因此對人員的安全風險較小。
驅動構件可包括鍍覆不銹鋼之繩索、鏈條、帶件當中的其中之一。例如扁平帶件或V型齒狀帶件之帶件。驅動構件可包括連續環。
電梯系統可包括單一驅動構件。衡重錘可藉由任何適當手段來連接至單一驅動構件。或者,電梯系統可包括多個驅動構件。衡重錘的總重量可平均分配至各個驅動構件間,例如藉由將個別(較小的)的衡重錘連接至各個驅動構件。
升降構件可連接至電梯機廂的基座或是側邊。升降構件係耦接至驅動手段,以使推動機構之運作引起電梯機廂相對於支撐機構的實質垂直運動。升降機構可配置為用以由下往上推動電梯機廂,以回應驅動手段於第一方向上驅動驅動構件。類似地,升降構件可配置為導引電梯往下,以回應驅動手段於第二方向上驅動驅動構件。
當驅動構件為鏈條系統時,升降構件可包括板件,板件係連接至電梯機廂的基座或是側邊。升降構件或是板件可包括安全叉(security fork),其用以提供驅動手段及電梯機廂之間的連結。升降構件或板件亦可包括一或多個秤重傳感器,其用於產生代表關於電梯機廂之重量及/或力的電子訊號。
升降構件或板件可包括防震材料層,其相鄰於電梯機廂之基座。此外,各個牆板可包括防震材料,例如橡膠,以最小化電梯機廂中的震動及噪音。
支撐構件可包括複數個實質上平行的垂直樑。支撐構件可包括兩對垂直樑,且驅動構件可縱向地延伸於第一對的樑之間及第二對的樑之間。各個樑可包括位於沿著樑長度之間隔的固定點,且其中支架係連接至固定點,以將此等樑分成多對。多對的樑可藉由位於沿著各個樑長度的間隔之構件來互相連接。至少一個樑可透過固定支架來連接至升降機井道(或是其他容置電梯系統的空間)的牆壁。
系統可進一步包括:連接至電梯機廂之基座的複數個滑履(sliding shoes)或是滾輪;以及連接至電梯機廂之頂部表面的複數個對應的滑履或滾輪。
升降機構可包括安全機構,以控制電梯機廂之運動。安全機構可連接至其中一個牆板,例如位於電梯機廂中的其中一個截角的牆板。
於此並記載一種電梯系統,其包括:
電梯機廂,其中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係為實質上為方形並帶有至少一截角;及
升降機構,其配置為用以升起及降低電梯機廂,
其中,電梯機廂包括複數個可移除且/或可置換的牆板。
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係可實質上為四邊形,例如帶有至少一截角的正方形或是矩形。電梯機廂係可由框架形成,例如擠製鋁框架。框架係可藉由水轉印膜印刷(water transfer film printing)或是電鍍聚合物來完成。框架可界定電梯機廂之形狀。緣條(beading)可沿著框架的各個垂直部分及/或水平部分附接,例如於框架的各個垂直部分及/或水平部分的內表面及/或外表面上。複數個牆板係可移除地連接至緣條。各個牆板可藉由將各個牆板夾進(或是卡入)緣條中之方式來與其連接。各個牆板亦可藉由從緣條解扣各個牆板來將其從緣條移除。
電梯機廂的框架可被設計為具有一種以上不同類型(或是形狀,例如剖面形狀)的擠製部分,使得擠製部分連同緣條係於相鄰的牆板之間提供不同的角度。例如相鄰牆板之間為90度或135度。當相鄰的牆板大於90度,例如為135度時,其能夠提供電梯機廂的截角。
框架係為電梯機廂的結構性特徵。電梯機廂亦可包括可移除及/或可置換地板(或底板)及/或天花板(或頂板)。頂板及底板亦可為結構性。牆板並非結構性,因此其可被移除或是更換。
電梯機廂之複數個牆板中的任何一個皆可為可替換。至少一個牆板可被移除,以形成開口,進而提供進入電梯機廂的接入點。有益地,如此的開口係可於電梯機廂的至少一側上。各個開口可藉由門來選擇性地關閉。牆板可被移除並以門檔替換。一或多個牆板可用不同的牆板來取代,使得電梯機廂的內部能夠容易地重新設計,例如更換等牆板的內部顏色。
升降機構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至少一截角。
所述至少一截角可為實質為30-45度角之截角(於相鄰的牆板之間提供135-150度角)。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係為實質上四邊形,例如帶有兩個截角的正方形或矩形。例如第一截角以及第二截角。升降機構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第一截角或是第二截角。
系統可進一步包括衡重機構。衡重機構可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第一截角或是第二截角。衡重機構可包括衡重錘。衡重錘可為任何形狀。衡重錘可為伸長的且具有三角形剖面形狀。三角形剖面形狀可允許衡重錘被容置到以電梯機廂的其中一個截角所界定空間中。所界定的空間係界於至少一截角的其中之一與環繞升降機井道之一角之間。然而,需注意的是,升降機井道不一定為必須。
通常需要導靴、導軌及滾輪來支撐衡重錘。支撐衡重錘所需的衡重錘支架擋住至少一個牆板,代表其無法被移除或是用門來替換。
電梯機廂可由複合材料形成。例如,一個或複數個牆板可由複合材料所形成。一或更多個牆板可由鋁蜂窩材料所形成。有益地,材料之蜂窩結構可有助於最小化所使用材料之數量,進而有助於最小化電梯機廂的重量及成本。
一或複數個牆板可包括放射電致發光層,其可見於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其可透過有機蒸氣產生印刷方式或是噴墨印刷方式來製造。或者,牆板可包括電鍍聚合物。如此的層可配置於一或更多個牆板的內表面或是外表面之上。有益地,此作法允許一或更多個牆板在電梯機廂的內側及/或外側上作為數位顯示器來顯示影像(例如廣告)。
雖然已如上描述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係延伸至與本發明中上述第一態樣或第二態樣中、或是下述記載、或是圖式中的特徵所做的任何創造性結合。
此處所使用之用語「向上」將被理解為從一低位往一相對較高位的伸展或是運動。而此處所使用之用語「向下」將被理解為從一高位往一相對較低位的伸展或是運動。
雖然下述範例包括升降機機廂所位處的升降機井道,然而根據設想,如此的獨立升降機井道並非必須,且本發明可在不存有升降機井道情況下來運作。
圖1及圖2示出了升降機井道10及升降機機廂12。升降機機廂12的剖面之形狀係為正方形且帶有兩個實質上以45度角截斷的截角:第一截角17a及第二截角17b。電梯機廂12的剖面區域至少完全符合1995年殘疾歧視法(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中提綱的歐洲標準,其強調了具有供輪椅活動的充足空間之重要性。經增大的剖面區域之益處係可為提供給輪椅使用者更大的移動區域,如同圖1, 2所示升降機機廂中所描繪的迴轉圈所呈現。舉例來說,迴轉圈可具有1400mm直徑,且門的寬度可為900mm,因此提供給輪椅使用者充足的區域,以進入/退出升降機機廂,並視所需而轉圈。
有益地,就同等尺寸的井道而言,升降機機廂12之剖面區域係顯著地大於習知升降機機廂之剖面區域。較大的剖面區域可增加升降機機廂的容量為例如提升為兩倍。
升降機機廂12包括複數個可移除且/或可置換的牆板14。圖1顯示出升降機機廂12的其中一個牆板14a已被移除,以露出進入升降機機廂12中的開口15。被移除掉的牆板14已被門13及門擋13a所替換。開口15係藉由門15選擇性地關閉,因此提供了進入機廂12的接入點。圖1亦顯示出門可以位處的其他位置的輪廓,例如於目前的門位置的反側;或是相鄰於目前門位置的其中一個側邊牆板上。
升降機井道10亦包括衡重機構40,其將於後面有更詳細描述。衡重機構40阻擋了升降機機廂12的其中一側,此代表著後側的牆板14或是右側的牆板14不能被移除並以門取代。
升降機機廂12包括複數個垂直及水平的擠製鋁柱(未示出),其創建出界定升降機機廂12形狀的框架。此等柱係為結構性,並且為升降機機廂12提供了支撐。升降機機廂的地板及天花板(未示出)係為可置換/可替換,且亦為結構性。
緣條(未示出)係連接至各個垂直柱及/或水平柱。通常於電梯機廂的框架的內側及外側之間存有約12mm的溝槽,其可容置牆板。牆板14係夾進或卡進緣條中。升降機機廂12的結構性特徵(框架及頂板/底板)提供給允許任何板件-尤其是牆板成為可移除且可置換的必需結構。
框架及緣條係共同被設計為於相鄰的牆板之間提供預訂角度。例如,具緣條的擠製部分可被設計為以90度角接合牆板 (如圖2所示元件16a)。於另一範例中,具緣條的擠製部分係被設計為以135-150度角接合牆板,以提供30-45度截角(如圖2所示元件16b)。此等角度係被界定為具有足以最小化任何電梯機廂結構中的扭曲之寬度。
升降機機廂12係由複合材料所形成,例如玻璃纖維、碳纖維或是其他類似材料。或者,也可以由夾在鋁片或類似物中間的蜂窩芯來形成。舉例來說,地板、天花板及牆板14係由鋁蜂窩材料所形成。門13亦由複合材料所形成,其減輕了重量,例如從100kg(不銹鋼門)減輕了10-15kg(複合材料)。
有益地,複合材料相對於同質量的習知材料-例如不銹鋼來說,通常具有較高的強度(例如強度高約10倍)。此乃允許升降機機廂在保有相近的強度的同時變得更輕。例如,設定平均每人重量為75kg,習知的升降機機廂承載10人時重量約為1500kg,而複合材料所形成的升降機機廂承載10人時重量約為900kg。
本發明之電梯機廂係可與傳統的機廂吊索(car sling)整合。有益地,本發明中具結構性框架及輕量複合板的實施例並不需要機廂吊索。此配置能夠有助於減少電梯機廂底部的深度,進而有助於最小化電梯機廂延伸進升降機井道底部之井坑之距離。因此或可不再需要例如單點緩衝器之傳統緩衝器。根據設想,簡單的緩衝機構即已足夠,例如替換式的承載墊。此外,由於電梯機廂的高度已降低,因此不需要傳統的深層井坑。因此,本發明可降低井坑的厚度至約150mm或是更少(取決於牆板厚度),因而節省空間且最終節省成本。此外,如此的淺層井坑通常不需要防水,因為它不會位於地下水水位之下,此處係不同於習知的井坑。
有益地,本發明之升降機機廂需要較少的技術人員來進行製造及安裝,因此於節省成本的同時還能夠保持高標準的質量及安全。首先,需組裝擠製柱及緣條,以界定升降機機廂的形狀。然後,需使用習知的切割工具,例如圓鋸,簡單地蜂窩板切割成正確的形狀及尺寸,接著夾進緣條中。如橡膠之防震材料亦被配置於牆板上,以最小化升降機井道中的噪音及震動。需於頂板(其永久地連接至框架)上鑽孔,以使滑輪系統得以被安裝(若有需要),且安全鉗(safety gear)也必須安裝至其中一個牆板並相鄰導軌。升降機機廂就此準備安裝至升降機井道。
升降機井道10亦包括衡重機構40,如圖1(俯視圖)、圖3(前視圖)、圖4(衡重機構之側視圖,未示出升降機機廂)。衡重機構40包括伸長的衡重錘41,其具有三角形剖面形狀。衡重錘41的形狀可清楚地見於圖1及圖4(A)。衡重錘41係位於升降機井道10及第二截角17b之間所界定之空間中。衡重錘41具有三角剖面形狀,以使衡重錘41能夠藉由第二截角17b而被容置,並且對可用空間作有效利用。
衡重機構40包括箍件43,其具有三角形剖面。導軌支架42係連接至箍件43,且支撐衡重錘41的向上或向下運動。如此的箍件/支架減緩了本領域中通常需要的-對於安裝特定衡重導軌所需技術人員的需求。
如於圖1所見,導軌48係位於相鄰電梯機廂的截角,且排列為沿著電梯機廂12的剖面中心線46。有益地,以此方式排列衡重錘允許升降機機廂能夠於剖面尺寸上輕易地往上或往下縮放。因此,若機廂需要較小的機廂井道,其能夠輕易地生產比例縮小版的升降機機廂,不須重新定位任何組件來維持升降機機廂的穩定性。
衡重錘41可連接至單一驅動構件44。或者,若有多個驅動構件,則重量可平均分配至各個驅動構件間,使得衡重錘連接至各個驅動構件。衡重錘的重量及尺寸取決於使用於製造衡重錘的材料。
兩個截角17a, 17b通常用於不同的目的。第一截角17a通常容置電梯系統中任何電子元件,例如安全機構以及任何磁讀帶(其用於偵測升降機機廂的絕對位置)。第二截角17b通常容置電梯系統中的任何機械元件,例如衡重錘。
升降機井道10亦包括升降機構,其包括馬達18。根據設想,升降機構係可為習知升降機構,例如具不銹鋼繩索的牽引式升降機。或者,升降機構可為申請人的已公開專利文獻WO2018073612當中所述相同或是類似的升降機構。無論使用哪一種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包括齒輪馬達或無齒輪馬達形式之驅動手段;以及耦接至升降機機廂的柔性驅動構件。驅動構件可包括不銹鋼之繩索、鏈條、帶件當中的其中之一,例如扁平帶件或V型齒狀帶件。於使用中,馬達驅動驅動構件,以於升降機井道中將升降機機廂升起或下降。
圖3示出升降機構及衡重錘。升降機構包括:馬達18(齒輪馬達或無齒輪馬達);驅動構件44,其允許牽引部分從懸吊部分中分離出來,使得牽引部分以1:1比例且透過滑輪連接至衡重錘,如圖4所示。懸吊部分係連接至各種滑輪47a-47d,使得具升降機具有2:1的繩索比(roping),以減少機廂的速度為繩索的一半。
圖4示出了正向驅動之升降機構及衡重錘41。升降機構包括:齒輪馬達或無齒輪馬達18;驅動構件44。衡重錘41如上述般具有三角形剖面。驅動構件44係直接連接至馬達18,因而提供1:1的牽引系統。然而,升降機機廂(未示出)係藉由繩索以2:1配置懸吊,因此升降機機廂會以繩索速度的一半來移動。此係為一新穎系統,並且允許藉由移動衡重錘來移動升降機機廂。
圖5係示出專利文獻WO2018073612當中的一實施例,其中,升降機機構120係位於由升降機井道110及截角117a所界定出的空間中,且升降機機廂112係為懸臂式。除了前頭標示「1」之外的部分,與圖1-4共通的特徵,於此標上相同的元件符號。此等特徵將不再重述。
如同以下及於專利文獻WO2018073612所詳述,升降機機構120係為一推式驅動機構(正向驅動的其中一類型)。於此實施例中,升降機機構120位於由升降機井道110的其中一個角及升降機機廂112的截角所界定的空間中。升降機機構120包括驅動手段,其形態為齒輪馬達130。柔性驅動構件144亦耦接至升降機機廂112,使得於使用時,馬達130驅動驅動構件144,以於升降機井道110中升起或降低升降機機廂112。馬達130於第一方向上之運作係引起升降機機廂112的向上垂直移動,而馬達130於第二方向上之運作係引起升降機機廂112的向下相對移動。
或者,升降機機構的實施例可為拉式驅動機構。
如圖5所示,升降機機構120之實施例包括:兩對垂直樑145;例如鏈條之連續驅動構件144,其於成對的樑145之間縱向延伸,使得驅動構件144於使用時圍繞兩對樑145旋轉。
齒輪馬達130係透過驅動滑輪(未示出)來驅動驅動構件144環繞成對的樑145。馬達130於第一方向(或前進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或後退方向)上移動。馬達130係位於升降機井道110底部的井坑或凹槽中升降機機廂112的下方。或者,其可位於升降機井道110的頂部中升降機機廂的上方。
井坑的深度係取決於升降機機廂112的最大速度,而據設想本發明之系統可於約0.15ms-1
至1.6ms-1
間行進,並且如上所述地具有淺層-例如50mm的井坑。有益地,如此的淺層井坑有助於節省配置井坑及井坑區域之防水處理(因井坑通常位於地底下,其需要防水結構)的所需時間。
由於升降機機廂112比習知的升降機機廂輕得多,因此馬達並不需要提供那麼多動力來驅動驅動構件144,以使升降機機廂112往上及往下移動。據設想,升降機機廂可使用單相或是三相電源供應器來供電。舉例來說,單相電源供應器通常係用於安裝於居住環境中的升降機機廂;而三相電源供應器則通常用於商業環境中。
升降板122連接至驅動構件144。升降板122係連接至升降機機廂112且位於其下方。圖5並示出位於升降機機廂112頂部及底部的滑靴(sliding shoes)124, 126。升降板122及滑靴124係於升降機機廂112於升降機井道110中往上及往下移動時支撐升降機機廂112。滑靴124, 126有利於幫助最小化升降機機廂112的任何橫向或旋轉移動。升降板122本身並不妨礙升降機機廂112從一側至另一側的移動,因此有利於提供滑靴124, 126以防止或是至少將如此的移動最小化。
升降機機廂112係藉由升降板122及滑靴124, 126由一側被提起並支撐。換句話說,升降機機廂112於升降機機廂110當中係為懸臂式。由於升降機機廂112之牆壁相鄰於升降機井道110之牆壁的緣故,使得升降機機廂112於升降機井道中被引導往上及往下。此情況係直接地與習知的升降機系統形成對比,於習知升降機當中,升降機機廂係藉著繩索、滑輪及衡重錘的系統從上方沿著其中心軸被支撐起,且藉由附加的導軌以於升降機井道中被引導往上及往下。舉例來說,習知的升降機通常具有此特定升降機機廂最大重量限制的約1.5倍的衡重錘。升降機機廂之牆壁及升降機井道之牆壁之間必須具有保有充足的空間以容置繩索、滑輪、衡重錘及導軌,而此代表著升降機機廂的剖面面積較小且其容量也因而減少。或者,升降機機廂可以於中央被懸吊。
於使用時,為了將升降機機廂112從較低高度移動至較高高度,馬達130啟動並且往前進方向轉動。馬達130之啟動引起驅動滑輪轉動,其接連引起驅動構件144圍繞著樑145於第一方向上轉動。由於馬達130係為齒輪傳動型,因此從馬達130輸出的動力等同於輸入至驅動滑輪的動力。因此,基於如此的1:1比,驅動構件144的初始速度可為每秒約1.6m(ms-1
)。隨後,引起連接到驅動構件144的升降板122於向上方向以初始速度1.6ms-1
移動。升降機機廂112係以每秒平方0.6m(ms-2
)的速率往上加速。關於升降機機廂112可移動到多快或是它可以行進到多高,並沒有限制,然而通常估為約2.5 ms-1
之速及約20層樓之高。升降板122的向上移動係從下方推動所連接的升降機機廂112,以使升降機機廂112從較低高度於向上方向移動至較高高度。升降機機廂112之運動係因滑靴124, 126而穩定,使得升降機機廂112在被往上推時不會轉動。當升降機機廂112往上移動時,衡重錘往下移動。衡重錘之向下運動有助於往上拉動升降機機廂112。因此,升降機機廂112被往上推動,或者,於一些實施例中,其同時地從較低高度被往上拉動及推動至較高高度。
此外,為了將升降機機廂112從較高高度移動至較低高度,馬達130會先停止,接著開始往後退方向轉動。驅動滑輪亦停止及往反方向轉動,而此接連使驅動構件144圍繞樑145往相反或是順時針方向轉動。隨後引起升降板122於向下方向以1.6ms-1
之初始速度移動。升降機機廂112以0.6ms-2
速率向下加速。升降板122的向下移動引導被連接的升降機機廂112,以從下方移動升降機機廂112使其從較高高度往向下方向至較低高度。同樣地,升降機機廂112之運動因滑靴124, 126而穩定,因此使得升降機機廂112在被引導向下時並不會轉動。當升降機機廂112往下移動時,衡重錘往上移動。因重力作用於衡重錘上的向下的力,有助於減緩升降機機廂112向下運動的速度。升降機機廂112之運動(向上方向及向下方向兩者)係受到升降機井道110之牆壁的導引。
此處所述的升降機機構120係從例如8人乘載量小型升降機機廂用途起乃至例如26噸的貨物升降機之較大升降機機廂皆可適用。
圖6示出了升降機機廂212的三維視圖,其具有:單個截角;以及可移除/可置換牆板。如同所見,一些由複合材料(例如鋁蜂窩材料)所形成的預設牆板已被移除並且替換成玻璃或是其他的透明材料。
類似於圖1所示實施例,升降機機廂212可藉由任何適當的升降機構來運作,例如牽引機構,或是申請人自有的如專利文獻WO2018073612中所述的推式驅動機構。
應該理解,升降機機廂可具有任何的剖面形狀,只要升降機機廂的至少一個截角被充分截去以容置升降機構及/或衡重錘即可。
為避免疑義,用語「升降機」與「電梯」於此係可互換使用,其係指井道中的平台或是隔間,用於將人或物升起或降低至不同階層。
雖然已經如上參照示範實施例記載本發明,應該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於附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或修改。
10‧‧‧升降機井道
12‧‧‧升降機機廂
13‧‧‧門
13a‧‧‧門擋
14‧‧‧牆板
14a‧‧‧牆板
15‧‧‧門
16,16a,16b‧‧‧截角
17‧‧‧截角
17a‧‧‧第一截角
17b‧‧‧第二截角
18‧‧‧馬達
40‧‧‧衡重機構
41‧‧‧衡重錘
42‧‧‧導軌支架
43‧‧‧箍件
44‧‧‧驅動構件
46‧‧‧剖面中心線
47a-47d‧‧‧滑輪
48‧‧‧導軌
110‧‧‧升降機井道
112‧‧‧升降機機廂
113‧‧‧門
120‧‧‧升降機機構
122‧‧‧升降板
124‧‧‧滑靴
126‧‧‧滑靴
130‧‧‧馬達
144‧‧‧柔性驅動構件
145‧‧‧樑
212‧‧‧升降機機廂
本發明能夠以多種方式實施,且其中的一實施例將會僅以範例方式來描述,並且參考附錄的圖式,其中:
[圖1]係為具電梯機廂之升降機井道的俯視圖。
[圖2]係為圖1之電梯機廂的俯視圖。
[圖3]係為具電梯機廂及衡重機構之升降機井道的側視圖。
[圖4]係為僅示出衡重機構的側視圖。
[圖5]係為具電梯機廂及升降機構之升降機井道的俯視圖。
[圖6]係為電梯機廂的三維視圖。
10‧‧‧升降機井道
12‧‧‧升降機機廂
13‧‧‧門
13a‧‧‧門擋
14‧‧‧牆板
14a‧‧‧牆板
15‧‧‧門
17a‧‧‧第一截角
17b‧‧‧第二截角
18‧‧‧馬達
40‧‧‧配重機構
41‧‧‧配重錘
42‧‧‧導軌支架
43‧‧‧箍件
46‧‧‧剖面中心線
48‧‧‧導軌
Claims (24)
- 一種電梯系統,其包括: 電梯機廂,其中所述電梯機廂的橫向剖面之形狀係實質上為方形並帶有至少一截角; 升降機構,其配置為用以升起及降低所述電梯機廂,及 衡重機構,其包括伸長的衡重錘,所述衡重錘係位於相鄰所述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 其中,所述衡重錘具有實質上為三角形之剖面形狀,且配置為被容置於由所述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之其中之一所界定之空間中。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衡重錘係配置為被容置於所述電梯機廂之至少一截角之其中之一與容置所述電梯機廂之井道的一角之間所界定之空間中。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梯機廂係於中央受到支撐。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衡重機構具有箍件,所述箍件具三角形剖面,且其中所述箍件係配置為連接至導軌支架,以支撐所述衡重錘之移動。
-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導軌支架係位於相鄰所述電梯機廂之各個截角,且其中,相對的導軌支架係排列成沿著所述電梯機廂的剖面中心線。
-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梯機廂實質上為方形並帶有第一截角及第二截角。
-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升降機構係位於相鄰所述電梯機廂之第一截角或第二截角,且配置為用於升起及降低所述電梯機廂。
-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衡重錘係位於相鄰所述電梯機廂之第一截角或第二截角。
-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至少一截角係實質為30-45度角。
-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機機廂包括複數個牆板,其中,相鄰的牆板可配置為彼此之間呈135至150度之角度,並且形成至少一截角。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各個牆板係為可移除,且/或可置換。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梯機廂之複數個牆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係為可移除,以形成開口並且選擇性地藉著門來關閉,藉此提供進入所述電梯機廂的接入點。
- 如請求項11或12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梯機廂還可包括為可移除且/或可置換的地板及/或天花板。
- 如請求項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電梯機廂係由界定出所述電梯之形狀的框架所形成,所述框架包括沿著所述框架的各個垂直部分及/或水平部分而附接的緣條。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複數個牆板係以可移除及/或可置換方式連接至所述緣條,例如藉由將所述牆板夾進所述緣條之方式。
- 如請求項11至15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複數個牆板係由複合材料所形成,例如鋁蜂窩材料。
-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升降機構包括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柔性驅動構件,其耦接至所述電梯機廂;以及驅動手段,其配置為驅動所述驅動構件以升起或降低所述電梯機廂。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驅動構件可包括鍍覆不銹鋼之繩索、鏈條、帶件當中的其中之一,例如扁平帶件或V型齒狀帶件。
- 如請求項17或18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係進一步包括單一驅動構件,且其中所述衡重錘係連接至所述單一驅動構件。
- 如請求項17或18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係進一步包括多個驅動構件,且其中所述衡重錘之重量係可平均分配至各個驅動構件間,例如藉由將衡重錘連接至各個驅動構件。
- 如請求項17至20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驅動手段係為馬達,例如齒輪馬達或是無齒輪馬達。
- 如請求項17至21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驅動手段於第一方向上之運作係引起所述電梯機廂的向上垂直移動;所述驅動手段於反向的第二方向上之運作係引起所述電梯機廂的向下垂直移動。
- 如請求項17至22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驅動機構係為正向驅動機構。
- 如請求項17至23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梯系統,其中所述驅動機構係為推式驅動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201810412A GB2575042A (en) | 2018-06-25 | 2018-06-25 | Elevator system |
GB1810412.5 | 2018-06-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0573A true TW202000573A (zh) | 2020-01-01 |
Family
ID=63042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21152A TW202000573A (zh) | 2018-06-25 | 2019-06-18 | 電梯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GB (1) | GB2575042A (zh) |
TW (1) | TW202000573A (zh) |
WO (1) | WO20200028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5393B (zh) * | 2018-12-20 | 2023-02-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设备的非对称的对重和配备有这种对重的电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89787A (ja) * | 1990-08-01 | 1992-03-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の駆動装置 |
AR028236A1 (es) * | 2000-05-19 | 2003-04-30 | Carlos Alberto Sors | Elevador cuyo contrapeso, es ademas embolo del dispositivo fluidodinamico de propulsion que produce y controla sus desplazamientos |
EP1333000A1 (en) * | 2002-02-05 | 2003-08-06 | Monitor S.p.A. | A machine-roomless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JPWO2005105652A1 (ja) * | 2004-04-28 | 2007-12-1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WO2006136643A1 (en) * | 2005-06-23 | 2006-12-28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rrangement |
WO2009034068A1 (de) * | 2007-09-10 | 2009-03-19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wenigstens zwei gewichten |
IT1395921B1 (it) * | 2009-09-24 | 2012-11-02 | Igv Group S P A | Intelaiatura portante per cabina di ascensore |
CN106144851B (zh) * | 2015-04-28 | 2018-10-26 | 歌拉瑞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别墅电梯的轿厢框架 |
WO2018073612A1 (en) * | 2016-10-21 | 2018-04-26 | Singapore Lift Company Pte. Ltd. | Mechanical lift apparatus |
-
2018
- 2018-06-25 GB GB201810412A patent/GB2575042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
- 2019-06-14 WO PCT/GB2019/051659 patent/WO202000287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18 TW TW108121152A patent/TW20200057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002874A1 (en) | 2020-01-02 |
GB2575042A (en) | 2020-01-01 |
GB201810412D0 (en) | 2018-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209675T1 (es) | Ascensor de cables sin engranajes con un accionamiento de polea de arrastre doblemente abrazado. | |
EP1942072A3 (en) |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
CN1044996C (zh) | 牵引滑轮电梯、提升机构和设备容置室 | |
EP1333000A1 (en) | A machine-roomless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 |
ZA200202035B (en) | Cable elevator. | |
JP5044102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多段ケージの各ケージを正確に位置決めする装置 | |
JP2014526427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懸架構造およびガイドシュー構造 | |
US20170267490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with multiple cars in the same shaft | |
KR102308534B1 (ko) | 기계실이 필요없는 로프식 자체구동 엘리베이터 | |
FI127319B (fi) | Hissijärjestely käsittäen itsenäisesti liikkuvia hissikoreja samassa hissikuilussa ja hissijärjestelyssä käytettävä kytkentäjärjestely | |
KR20030015379A (ko) | 최소의 건물 공간을 사용하는 승강기 시스템 | |
TW202000573A (zh) | 電梯系統 | |
JP200408323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247154A (zh) | 电梯紧急停止装置的解除方法 | |
UA89949C2 (ru) | Лифт без противовеса и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его кабины | |
CN104071677A (zh) | 一种电梯 | |
JP5278359B2 (ja)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
SG126034A1 (en) | Elevator system | |
CN215710944U (zh) |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 |
KR101432451B1 (ko) | 엘리베이터 장치 | |
CN214780113U (zh) | 一种无机房下置主机顶吊式电梯 | |
CN207467945U (zh) | 电梯安全结构 | |
CN1246436A (zh) | 有限速器的电梯 | |
IT201800004466A1 (it) | Impianto di sollevamento con pulegge di contrappeso e di cabina allineate sullo stesso asse di simmetria | |
CN2644392Y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