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201925637A -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5637A
TW201925637A TW107143934A TW107143934A TW201925637A TW 201925637 A TW201925637 A TW 201925637A TW 107143934 A TW107143934 A TW 107143934A TW 107143934 A TW107143934 A TW 107143934A TW 201925637 A TW201925637 A TW 2019256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lip
rail
sealing member
linear mo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匠
徐偉
森山瞬
工藤鉄也
松本淳
五十嵐豊
中野健太
和田厚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43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304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4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227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8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246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5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6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16C29/066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69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n assembly of at least three major parts, e.g. an assembly of a top plate with two separate legs attached thereto in the form of bearing shoes
    • F16C29/067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n assembly of at least three major parts, e.g. an assembly of a top plate with two separate legs attached thereto in the form of bearing shoes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4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 F16C29/086Seals being essentially U-shaped, e.g. for a U-shaped 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4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 F16C29/088Seals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滑塊(2)具備:滑塊本體(2A);滑塊端面零件,其安裝於滑塊本體(2A)之移動方向端部;及底部密封件(30),其封堵導軌(1)與滑塊(2)之間之間隙。底部密封件(30)具有密封構件(31),其具備與導軌(1)接觸之主唇(31g)。密封構件(31)具有本體側唇部(31e),其朝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突出,且沿滑塊(2)之移動方向延伸。本體側唇部(31e)抵接於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與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兩者。藉此,可維持滑塊本體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底部密封件之間之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Description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特別係關於一種在工作機械、汽車製造設備、搬送裝置等中使用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先前,在工作機械等中使用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一般而言具備:導軌,其在左右之側面具有軌道側軌道面;滑塊,其在內側面具有與該導軌之軌道側軌道面各自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及多數個滾動體,其等可在形成於導軌及滑塊之兩軌道面間的直線狀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而且,藉由滾動體在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而滑塊相對於導軌沿軸向相對移動。在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之滾動體,在安裝於滑塊之軸向兩端部之端帽內進行方向轉換後,通過形成於滑塊內之滾動體返回通路返回至原來之位置。
又,在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若塵埃等異物自導軌之側面與滑塊之內側面之間隙進入滾動體滾動路徑,則損害滾動體之滾動運動,而成為使滑塊之移行性能大幅度降低之要因。對此,提議有設置有防止塵埃等異物自導軌之側面與滑塊之內側面之間隙進入滾動體滾動路徑之密封件的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6)。在專利文獻1記載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密封構件具有:朝導軌側突出之唇構件、及固定該唇構件之按壓構件,藉由插通按壓構件之螺桿安裝於滑塊。
又,在專利文獻2記載之導引裝置中,異物進入防止板藉由將異物進入防止板本體之一側邊端部插入異物進入防止板收納殼體之凹狀槽且利用接著劑進行接著而形成。而且,將螺釘插入異物進入防止板收納殼體之長圓狀之螺釘孔,且朝軌道軌道側按壓,而將異物進入防止板安裝於移動塊體。
進而,在專利文獻3記載之滾珠滑道中,底面密封件係將合成橡膠貼附於鐵板而構成,鐵板部分抵接於下部引導部之設置有階差之下端面,由螺帽緊固固定。
又,於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使用被稱為側部密封件、內部密封件、底部密封件的對滑塊進行保護之接觸密封件,對於其唇部形狀存在較多提議(例如,參照專利文獻7~10)。在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8所示之形狀中,於一個密封件之接觸面形成複數個唇。通常,已知在異物自外部侵入時,與利用一個唇來防止相比,利用複數個唇來防止更加優異,而重疊使用複數個密封件居多。在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8中,即便為一個密封件卻具有複數個唇,而期待與重疊複數個密封件相同之效果。進而,在專利文獻9中,藉由將唇相對於芯件對稱地配置,無論滑動方向如何而確保一定之密封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6-152123號公報(第9圖)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5-114034號公報(第9圖、第10圖)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昭63-77622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14-219025號公報
[專利文獻5] 日本特開2005-291341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實開平7-12626號公報
[專利文獻7] 日本特開2010-84811號公報
[專利文獻8] 日本特開平11-287245號公報
[專利文獻9] 日本特開2002-266858號公報
[專利文獻10] 日本特開2014-16348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在專利文獻1記載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無將唇構件固定於按壓構件之具體之記載。因此,例如,在利用螺桿夾著唇構件固定於按壓構件之情形下,約束力弱,而擔憂唇構件之位置偏移。
又,在專利文獻2記載之導引裝置中,異物進入防止板本體係利用接著劑接合於異物進入防止板收納殼體,製造繁雜,而擔憂成本上升。
進而,在專利文獻3記載之滾珠滑道中亦然,由於在鐵板部分貼附合成橡膠,因此製造繁雜,且由於鐵板部分抵接於下部引導部之設置有階差之下端面,因此在密封性上存在課題。
又,在該等之密封形狀中,雖然密封性提高,但另一方面有密封摩擦力變大之傾向。如專利文獻7及專利文獻9般,若使n個同一形狀之唇接觸,則密封摩擦成為n倍。如專利文獻8般,即便改變各個唇形狀,但基本上皆為密封摩擦力增加之方向。又,由於將各個唇並排配置,因此唇整體之寬度尺寸與標準之單唇相比變大。
因此,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9所示之密封件雖然密封性提高,但由於密封摩擦大且唇寬度尺寸亦為大,因此存在因使用條件而成為問題之情形。
專利文獻10所示之密封件在無需以最外部之唇與內部之唇同時接觸對方零件,而僅最外部接觸之情形下,密封摩擦力小。然而,若增大過盈量而使複數個唇接觸,則由於密封摩擦變大,且複數個唇成為一體地接觸,因此無法期待如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9之多重唇之效果。又,由於為積層密封件,因此密封件整體之寬度尺寸變大,而有因密封件之應用位置而應用困難之情形。
本發明係鑒於前述之課題而完成者,其第一目在於提供一種具備以低成本、且可高精度地組裝之底部密封件的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又,本發明之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實現相應於用途之接觸狀態之分開使用,且可在與單唇密封件同等之寬度尺寸下提高密封性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 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跨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有:
密封構件,其具備在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且在前述密封構件本體形成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之嵌合孔;及
密封罩,其具備形成開口之嵌合凸部,且保持前述密封構件;
在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且前述嵌合凸部抵接於前述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前述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前述滑塊,而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2) 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跨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有:
密封構件,其具備在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及
密封罩,其保持前述密封構件;
於前述唇部,在直至與前述密封構件本體連接之連接部之間,在與前述導軌接觸之側之面更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1)之構成,在密封罩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密封本體之嵌合孔,且嵌合凸部抵接於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滑塊,而可將底部密封件適切地定位。藉此可提供一種具備以低成本、且可高精度地組裝之底部密封件的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又,根據本發明之(2)之構成,由於在唇部,在直至與密封構件本體連接之連接部之間,在與導軌接觸之側之面更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因此能夠實現相應於用途的接觸狀態之分開使用,且可在與單唇密封件同等之寬度尺寸下提高密封性。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各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參照圖1~圖34進行說明。
(第1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般,第1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具備:導軌1,其在軸向延伸;及滑塊2,其跨著導軌1而在導軌1之軸向上可相對移動地組裝。
於導軌1之左右兩側面1a、1a,沿著導軌1之軸向形成有上下2個導軌側軌道面10。
滑塊2如圖1及圖2所示般,具備:滑塊本體2A、及可拆裝地安裝於其軸向兩端部之滑塊端面零件。作為滑塊端面零件可舉出:端帽2B、潤滑單元21、側部密封件7、安裝板19等。作為其他滑塊端面零件可舉出各種防塵零件等。
滑塊本體2A具備:沿著導軌1之上表面1b之上部5、及自上部5之左右兩側分别朝下方延伸之2個腳部6,形成為大致コ字狀之剖面形狀。端帽2B、2B亦與滑塊本體2A同樣地,以跨導軌1之方式具有大致コ字狀之剖面形狀。
又,於端帽2B之轴向外端面,安装有形成為與端帽2B同樣之剖面形狀之側部密封件7、7。側部密封件7、7與導軌1之上表面1b及左右兩側面1a、1a滑動接觸,而密封導軌1與滑塊2之間之間隙之開口之中的在滑塊2之軸向端面側處之該間隙。
進而,潤滑單元21含有使潤滑油包含於多數個氣泡內之合成樹脂,設置於端帽2B與側部密封件7之間,而可長期朝導軌側軌道面10供給潤滑油。
又,側部密封件7、潤滑單元21、端帽2B係經由安裝板19利用螺釘25等緊固固定於滑塊本體2A。
進而,側部密封件7、潤滑單元21以跨著導軌1之方式具有大致コ字狀之剖面形狀。即,於滑塊本體2A、端帽2B、潤滑單元21、及側部密封件7,形成有收容導軌1之凹部。在後述之圖24中顯示滑塊本體2A之凹部60A,在圖2中顯示端帽2B之凹部60B、潤滑單元21之凹部60C、側部密封件之凹部60D。
如圖4所示般,於滑塊本體2A之腳部6之內側面,形成有分別對向於2個導軌側軌道面10之2個滑塊側軌道面11(圖4僅圖示一側)。
而且,在導軌1之導軌側軌道面10與滑塊2之滑塊側軌道面11之間,分別形成有在軸向上延伸之剖面形狀為大致矩形之滾動體滾動路徑13。在該滾動體滾動路徑13內,作為滾動體之複數個圓筒滾子3被保持於保持器8且滾動自如地裝填,經由圓筒滾子3之滾動而滑塊2沿導軌1在軸向上移動。
又,於複數個圓筒滾子3間,插裝有間隔件(未圖示),圓筒滾子3由間隔件導引而在滾動體滾動路徑13內滾動。
進而,於滑塊本體2A之左右兩腳部6,形成有與滾動體滾動路徑13平行,且貫通軸向之滾動體返回孔16。於滾動體返回孔16,插入有具有依循圓筒滾子3之形狀之剖面形狀之內面之管狀構件18,構成供在滾動體滾動路徑13內滾動之複數個圓筒滾子3返回之滾動體返回通路14。再者,在滾動體為滾珠時,可在滾動體返回孔16插入具有剖面形狀大致圓形之管狀構件。
於端帽2B,形成將滾動體滾動路徑13與滾動體返回通路14予以連接之彎曲之方向轉換路,滾動體滾動路徑13與滾動體返回通路14皆構成無限循環路徑。
藉此,在安裝於導軌1之滑塊2沿導軌1在軸向上移動時,圓筒滾子3在滾動體滾動路徑13內滾動且相對於導軌1與滑塊2朝同方向移動,而在無限循環路徑內循環。
如圖4所示般,於保持器8之下端,形成有供安裝內部密封件20之安裝槽8a。內部密封件20密封導軌1之側面1a與保持器8之內側面之間隙。再者,內部密封件20除了如圖4所示之開口側內部密封件外,還如後述之圖24所示般,具備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
又,為了在腳部6之前端側處密封導軌1之側面1a與滑塊2之內側面之間隙,而設置有安裝於滑塊2之固定面、亦即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之底部密封件30。底部密封件30密封在導軌1與滑塊2、潤滑單元21、側部密封件7之間產生之間隙。以下,針對底部密封件30進行說明。
如圖3~圖6(c)所示般,底部密封件30具備:密封構件31、及用於將密封構件31安裝於腳部6之密封罩32。密封罩32自腳部6之下表面6c朝導軌1側突出。
在圖5中,含有橡膠或樹脂等軟質材料之密封構件31具有:密封構件本體31a,其在滑塊2之長度方向上延伸且為細長之矩形板狀;及唇部31b,其具有形成於自密封構件本體31a朝導軌1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導軌1接觸之葉片狀之主唇31g。於密封構件本體31a,在特定間隔處以於厚度方向貫通之方式形成有複數(在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圓形狀之嵌合孔31c。又,密封構件31具有朝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及滑塊端部零件之下表面突出、且沿滑塊2之移動方向延伸之本體側唇部31e。
再者,構成密封構件31之材料為了提高密封性能及壽命而較佳為比較富含彈力性、且具有耐磨耗性者。作為密封構件31之一例理想的是腈橡膠、氟橡膠等具有耐油性之橡膠材料、或熱塑性聚酯彈性體等。亦可使用軟鋼,但由於擔憂接觸部之磨耗,因此必須儘量減薄唇厚度本身,以獲得彈性。
在圖6中,含有硬質塑膠、金屬(鋼)等等之密封罩32具有:細長之矩形板狀之底壁部32a、沿著底壁部32a之一緣自該底壁部32a屈曲地連接之側壁部32b、及在底壁部32a之長度方向兩端自底壁部32a屈曲地連接之端壁部32c。在底壁部32a,在遠離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之位置,在與嵌合孔31c等節距處複數(在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嵌合凸部32d朝側壁部32b、端壁部32c屈曲之側突出地形成。在嵌合凸部32d之頂壁,形成有圓形之開口32e。底壁部32a形成除嵌合凸部32d以外無階差之平面。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密封罩32係由一樣板厚之金屬板材形成,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藉由自底壁部32a彎折而被各自形成。因此,如圖6所示般,側壁部32b之厚度t1與端壁部32c之厚度t2大致相等。
進而,如圖7(a)所示般,密封構件31之嵌合孔31c之內周面形成錐形形狀(圓錐台形狀)之內側錐形面31d,又,密封罩32之嵌合凸部32d之外周面形成隨著遠離底壁部32a而成為小徑之錐形形狀(圓錐台形狀)之外側錐形面32f。
因此,如圖7(b)所示般,在將密封構件31安裝於密封罩32時,內側錐形面31d與外側錐形面32f接觸,嵌合孔31c與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而被相對定位。藉此,相對於插通螺釘33(圖4)之開口32e而決定唇部31b之位置。又,即便假定欲將密封構件31之上下顛倒地進行組裝,但嵌合孔31c與嵌合凸部32d無法嵌合。因此,藉由嵌合孔31c與嵌合凸部32d之適切之嵌合,而可將唇部31b設置為規定之朝向即朝下,藉此可防止誤組裝。又,藉由抑制密封構件31相對於密封罩32之偏移,而提高密封之約束力。
然後,將密封構件31與密封罩32一體化而成之底部密封件30使用螺釘(緊固構件)33安裝於腳部6之下表面6c。具體而言,以如相對於腳部6之下表面6c利用密封罩32夾持密封構件31之形態配置底部密封件30,且通過嵌合凸部32d之開口32e及嵌合孔31c,在其後插通螺釘33,並使其與形成於腳部6之下表面6c之螺紋孔6b螺合。藉此,可經由密封罩32將密封構件31固定於腳部6之下表面6c。
又,參照圖8及圖10可知,側壁部32b之高度方向之厚度A1設計為與端壁部32c之高度方向之厚度A2大致相等。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密封罩32係利用螺釘33固定,但亦可利用鉚釘等其他緊固構件來固定。
此時,由於如上述般相對於開口32e決定唇部31b之位置,因此可藉由適切之抵接裕度使主唇31g抵接於導軌1之側面1a。又,由於嵌合凸部32d之上端直接抵接於下表面6c,因此可實現確實之緊固,且藉由抑制密封構件31之過度之壓縮,而可抑制密封構件31之變形及破損。螺釘33之頭部藉由收容於嵌合凸部32d內之空間SP,而不會較密封罩32更朝下方突出,而可抑制與其他零件之干擾。
此處,在本實施形態中,朝導軌1傾斜之密封構件31之唇部31b遍及密封構件31之長度方向(與導軌1之長度方向為同方向)之全長而形成。唇部31b之主唇31g抵接於導軌1之側面1a,在滑塊2與導軌1相對移動時,與導軌1之側面1a滑接。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該唇部31b而防止異物自導軌1之側面1a與滑塊2之間侵入。
又,本體側唇部31e在與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對向之面,沿滑塊2之移動之方向延伸,且抵接於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與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之兩者。一對本體側唇部31e在與導軌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密封構件31之寬度方向)隔開,且相互平行地設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該本體側唇部31e防止異物自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與底部密封件30之抵接面侵入。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本體側唇部31e形成為各自頂角側與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相接之剖面三角形狀。
藉此,底部密封件30抵接於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與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圖8所示之端帽2B之下表面26、潤滑單元21之下表面27、側部密封件7之下表面28、及安裝板19之下表面29)之兩者。而且,底部密封件30遍及滑塊2之移動方向之大致全長而覆蓋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
因此,即便在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6c存在階差,但本體側唇部31e變形而抵接於各下表面6c。因此,在滑塊2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本體側唇部31e之間不會產生間隙,而可維持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又,一對本體側唇部31e相互平行且夾著嵌合孔31c而線對稱地配置。亦即,藉由將複數個本體側唇部31e配置於距嵌合孔31c之中心為對稱位置,而可對兩側之本體側唇部31e均等地加壓。藉此,可獲得確實之密封性,而可維持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在密封罩32之底壁部32a處將密封構件31(包含嵌合孔31c之周圍)夾持且固定,而可進行穩定地安裝。
特別是,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將相當於密封構件31之厚度之高度的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設置於密封罩32,因此藉由覆蓋密封構件31之側面及端面而可保護該等。又,在組裝時,具有抵接於導軌1之側面1a之主唇31g之唇部31b係由密封罩32之底壁部32a保護。因此,即便在如因不慎操作等而使得其他零件與底部密封件30接觸之情形下,仍可保護密封構件31。同時,因設置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故提高密封罩32之剛性,因此即便使用輕量之零件仍可確實地將底部密封件30安裝於腳部6。
在彎折金屬板材而形成密封罩32之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時,因輕量化故即便使用薄壁之板材,對於整體變形之力亦變大,而可藉由螺釘33之緊固對密封構件31賦予均等且略大之力。又,由於密封構件31遍及滑塊2之全長而連續,且嵌合孔31c周圍亦連續,因此藉由螺釘33之緊固而可與腳部6之下表面6c緊密地密接。因此,密封構件31與滑塊2間之密封性變佳,而可防止液體或細碎之粉塵等異物自該處侵入。再者,密封罩32之唇部31b側之側面雖未為了避免與唇部31b之干擾而進行彎折,但由於側面1a與密封罩32之間隙微小,因此不易損傷唇部31b。
又,藉由將金屬板材朝密封長度方向端側彎折而形成端壁部32c,藉此亦可實現密封構件31之行進方向之保護,即便與大的異物或硬的異物接觸亦不易變形,而可減輕密封構件31被損傷而密封性變差之可能性。
進而,由於密封罩32覆蓋密封構件31之側面與端面,因此具有密封構件31不會暴露於空氣或異物環境內,而抑制經時劣化之優點。藉此,即便密封構件31與大的異物或硬的異物接觸亦不易變形,而可減輕被損傷而密封性變差之可能性。
根據具備本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由於在粉塵、液體等之異物環境下仍可長壽命驅動,因此在大型機械及汽車等之用途上可實現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多環境長壽命化。
又,側壁部32b之高度方向之厚度A1與端壁部32c之高度方向之厚度A2大致相等。因此,對於側壁部32b與端壁部32c亦可同等覆蓋一樣厚度之密封構件31,而可確保高防塵性能。
進而,如圖6所示般,側壁部32b之厚度t1與端壁部32c之厚度t2大致相等。因此,由於可自一定厚度之板材彎折端壁部32c與側壁部32b而形成密封罩32,而製造性為良好。
又,在圖6所示之密封罩32中,使端壁部32c之端面邊緣與側壁部32b之端面邊緣相互接觸,而在端壁部32c之端面與側壁部32b之端面之間形成空間C。因此,可將端壁部32c與側壁部32b獨立地彎折,而降低彎折時之製造難易度,從而實現成本降低。
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可如圖11所示之底部密封件130般,密封罩132可使端壁部32c之端面抵接於側壁部32b之側面。
其次,參照圖4,針對腳部6之形狀進行說明。如上述般,於滑塊2之腳部6,形成有:滾動體返回孔16,其供在導軌側軌道面10與滑塊側軌道面11之間滾動之圓筒滾子3返回;及螺紋孔6b,其使螺釘33螺合。
此處,在圖4中,螺紋孔6b之中心在滑塊2之寬度方向上,配置於滾動體返回孔16與滑塊側軌道面11之間。在將自螺紋孔6b之中心至底部密封件30之遠離導軌1之外側面為止之距離設為W3,將自螺紋孔6b之中心至滾動體返回孔16之中心為止之距離設為W4時,W3≧W4。
由於固定底部密封件30之腳部6之下表面(固定面)6c係由無階差之同一平面構成,且W3≧W4,因此設置充分之左右方向寬度之下表面6c。因此,可將底部密封件30相對於腳部6之下表面6c確實地密接固定,而可保持確實之防塵性及防水性。
進而,在圖4中,在將自與滑塊2之腳部6之下表面6c連續且與下表面6c交叉之導軌1側之面6d,至螺紋孔6b之中心為止之距離設為W1,將自滾動體返回孔16之導軌1側之最接近部至螺紋孔6b之中心為止之距離設為W2時,W1≧W2。
亦即,藉由將腳部6之下方端設置相對於在左右方向上最遠離導軌1之腳部6之內側面6e朝導軌1側突出之固定面放大部6f而延長下表面6c,而較大地取得距面6d之距離W1。藉此,可將底部密封件30確實地安裝於下表面6c。又,藉由如此之構成,而可充分地確保螺紋孔6b至面6d之壁厚。因此,可防止熱處理時之變形或過熱等,而製造性為良好。
又,在將滑塊2之自導軌1在左右方向最隔開之內側面6e至螺紋孔6b之中心為止之最小距離設為T1時,W1>T1。
如此般,以W1>T1之方式藉由於腳部6之下方端設置固定面放大部6f,而可進一步擴寬下表面6c。藉此,可將底部密封件30相對於下表面6c確實地密接固定。
基於防止熱處理時之變形及過熱等之觀點,較佳為T1≧1 mm。又,T1與W2較佳為大致相等,更佳為使W2=T1。藉此,可使腳部6之自螺紋孔6b朝寬度方向之壁厚大致均等,而可進行熱處理時之變形及過熱之抑制。
再者,上述尺寸W1、W2、W3、W4、T1任一者皆為滑塊2之寬度方向上之距離。制約
再者,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一對本體側唇部31e在密封構件31之寬度方向尺寸之制約上係以通過嵌合孔31c之方式形成。然而,亦可如圖12所示之變化例般,密封構件131之一對本體側唇部31e在密封構件131之寬度方向上不是通過嵌合孔31c,而是在嵌合孔31c之外側沿著滑塊2之移動之方向而形成。因此,本實施形態之本體側唇部31e即便假定液體自嵌合孔31c侵入,仍可更確實地抑制朝滑塊2之內方侵入。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在密封構件31設置一對本體側唇部31e,但並不限定於此,可將本體側唇部31e設為一個以上之任意之個數。又,在設為一個本體側唇部31e時,基於防塵性及防水性之觀點,較佳為僅配置於導軌1之側面1a側。
進而,如圖13及圖14所示之變化例般,底部密封件230可在密封構件231具有在與導軌1正交之方向(密封構件231之寬度方向)延伸、且與本體側唇部31e之延伸方向之端部連接之一對端部唇部31f(在圖中僅圖示一個)。
一對端部唇部31f與一對本體側唇部31e之延伸方向兩端分別連接。因此,一對本體側唇部31e、與一對端部唇部31f形成藉由稜線而自四方包圍之空間。嵌合孔31c配置於該空間內。該空間藉由底部密封件230抵接於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而成為閉合空間69。因此,即便假定液體自嵌合孔31c侵入,但液體留存於該閉合空間69,而被抑制朝滑塊2之內方侵入。
在該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230中,端部唇部31f與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安裝板19之下表面29及側部密封件7之下表面28)抵接。藉由該端部唇部31f,而防止異物自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底部密封件230之抵接面侵入。
再者,在當螺釘33被緊固而嵌合凸部32d之上端抵接於滑塊本體2A之下表面6c時,一對本體側唇部31e及端部唇部31f發生彈性變形,密封構件本體31a之上表面亦與下表面6c接觸,因此成為觀察不到閉合空間69之狀態,但在圖14中,為了便於說明而圖示閉合空間69。
(第2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第2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330,參照圖15及圖16進行說明。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密封罩32係藉由將金屬板材進行沖切加工而形成,但本實施形態之密封罩332亦可如圖15所示般,藉由樹脂射出成形而形成。
又,在該密封罩332中,嵌合凸部32d不具有收容螺釘33之頭部之空間SP,而螺釘33之頭部自密封罩32之底壁部32a朝下方突出。該情形下,形成於嵌合凸部32d之開口32e係由遍及底部密封件30之厚度方向而為一樣內徑之貫通孔構成,嵌合凸部32d之外周面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成為錐形形狀。
於密封構件331,如圖16所示般,以與密封罩332之形狀吻合而與嵌合凸部32d嵌合之方式形成有錐形形狀之嵌合孔31c。
針對其他之構成及作用,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
(第3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第3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430,參照圖17(a)及圖17(b)進行說明。如圖17(a)所示般,本實施形態之密封罩432係對於第1實施形態之密封罩32去除側壁部32b及端壁部32c者。藉此,可抑制密封罩432之製造成本。密封構件31與上述之實施形態為同樣。
在本實施形態中亦然,在將密封構件31安裝於密封罩432時,藉由內側錐形面31d與外側錐形面32f接觸,嵌合孔31c與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而被相對定位。
針對其他之構成及作用,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
(第4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第4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530,參照圖18(a)~圖20(b)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530包含:密封構件531、及用於將密封構件531安裝於腳部6之密封罩532。
如圖18(a)~圖18(c)所示般,密封構件531在特定間隔處具有複數(在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矩形狀之嵌合孔31c。如圖20(a)所示般,嵌合孔31c之一個側面形成內側錐形面31d1。另一方面,如圖19(a)~圖19(c)所示般,密封罩532在底壁部32a在與嵌合孔31c等節距處具有矩形剖面之複數(在本實施形態中為3)個嵌合凸部32d。在嵌合凸部32d之頂壁,形成有圓形之開口32e。如圖20(a)所示般,嵌合凸部32d之一個側面形成外側錐形面32f1。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嵌合凸部32d藉由將板材之一部分沖切彎折為矩形狀而形成,與該形狀吻合而形成嵌合孔31c。
因此,如圖20(b)所示般,在將密封構件531安裝於密封罩532時,內側錐形面31d1與外側錐形面32f1接觸,嵌合孔31c與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而被相對定位。藉此,相對於插通螺釘33(圖4)之開口32e而決定唇部31b之位置。
針對其他之構成及作用,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
(第5實施形態)
在第5實施形態中,針對利用第1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30的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進行說明。圖21係在將本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30組裝於滑塊2時使用之治具40與滑塊2一起顯示之剖視圖。治具40之剖面形狀與導軌1類似,但在與腳部6對向之側面(對向面)41沿軸向設置凹槽42,進而側面41較導軌1之側面1a更朝腳部6側突出之點不同。
以下,針對利用治具40將底部密封件30組裝於滑塊2之組裝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21所示般,將治具40配置於滑塊2內。其次,在使底部密封件30之密封罩32之內側緣抵接於治具40之側面41之狀態下,以密封構件31之唇部31b收容於凹槽42內之方式利用螺釘33將底部密封件30安裝於腳部6(調整步驟)。藉由以密封罩32之內側緣抵接於側面41之方式將底部密封件30固定於腳部6,而密封構件31之唇部31b之主唇31g之抵接裕度變得適正。
其後,卸下治具40,並組裝導軌1(組裝步驟)。如上述般,由於密封構件31相對於密封罩32被高精度地定位,因此藉由使密封罩32抵接於側面41,而在組裝導軌1時,高精度地確保主唇31g之抵接裕度。在組裝了導軌1之狀態下,由於密封罩32相對於導軌1之側面1a成為非接觸(參照圖4),因此不會損傷導軌1。
圖22係在將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30組裝於滑塊2時使用之其他治具40A與滑塊2一起顯示之剖視圖。治具40A具有:相對於滑塊2而配置之基座43、及相對於基座43可進行位置調整之塊狀之調整部44。基座43具有與導軌1類似之形狀,又,與調整部44之上表面皆構成凹槽42。調整部44可藉由螺釘45相對於基座43可位置調整地緊固。
以下,針對利用治具40A將底部密封件30組裝於滑塊2之組裝方法進行說明。作為前製程,以將調整部44之側面46與底部密封件30之密封罩32之內側緣在適切之位置抵接之方式預先進行位置調整,一邊維持如此之狀態,一邊藉由螺釘45相對於基座43緊固調整部44。
其次,如圖22所示般,將治具40A配置於滑塊2內,在使底部密封件30之密封罩32之內側緣抵接於調整部44之側面46之狀態下,以密封構件31之唇部31b收容於基座43之凹槽42內之方式,利用螺釘33將底部密封件30安裝於腳部6。
其後,卸下治具40,組裝導軌1。根據本實施形態之變化例,由於可微調整密封罩32之內側緣所抵接之調整部44之側面46之位置,因此可細微地調整唇部31b之主唇31g之抵接裕度。
針對其他之構成及作用,與上述之第1實施形態同樣。
再者,在利用治具40或40A將底部密封件30組裝於滑塊2時,理想的是密封罩32可以適切抵接於側面41或側面46之方式進行位置調整。因此,可如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23(a)所示之密封罩832般,相對於螺釘33之外徑擴大開口32e之內徑f 2。
或者是,可如作為變化例所示之如圖23(b)所示之密封罩932般,將開口32e設為以與導軌1之軸線正交之方向為長度方向之長孔。藉此,在開口32e與螺釘33之間,至少在與導軌1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形成間隙,而可使密封罩832、932相對於側面41或側面46適切地抵接。
再者,在使用圖23(a)及圖23(b)所示之密封罩832、932時,密封構件之嵌合孔31c形成為與嵌合凸部32d之形狀對應。
(第6實施形態)
其次,針對第6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參照圖24~圖31進行說明。本實施形態在包含底部密封件之密封零件之構成上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密封零件不同。
如圖24~圖26所示般,本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630具備:密封構件631,其形成為一條長邊朝導軌1之側面延伸之板狀;及密封罩632,其保持密封構件631,而用於將密封構件631安裝於腳部6。於密封構件631與密封罩632,各自形成有通孔31j、32g。
如圖26所示般,螺釘33插通於通孔31j、32g,與形成於滑塊本體2A之螺紋孔6b螺合。藉此,藉由螺釘33將底部密封件630緊固固定於滑塊本體2A。
此處,將通孔31j、32g之內徑與螺釘33之外徑之尺寸差活用作密封件過盈量之調整量。在上述尺寸差作為密封件過盈量之調整量不充分時,可將通孔31j、32g設為長孔。
圖27係與底部密封件630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放大剖視圖。
底部密封件630具有:密封構件本體31a,其在滑塊2之長度方向延伸;及唇部31b,其具有形成於自密封構件本體31a朝導軌1(圖26參照)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導軌1接觸之主唇31g。
密封構件本體31a為板狀之構件,且唇部631b自成為密封構件本體31a之板厚方向之一端之連接部31i側朝板厚方向之另一端伸出。唇部31b朝自密封構件本體31a之板厚方向傾斜之方向伸出,以連接部31i為中心藉由彈性變形而可旋轉。
於唇部31b,在自主唇31g至與密封構件本體31a連接之連接部31i之間,在與導軌1接觸之側之面形成有輔助唇31h。即,輔助唇31h配置於成為與接觸對方側之接觸開始點之主唇31g、與主唇31g之旋轉中心(連接部31i)之間。輔助唇31h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弧狀,且朝外側(接觸對方側)突出地形成。主唇31g在無負荷狀態下,自與密封構件本體31a之連接部31i隔開距離L。距離L根據密封構件之材料及用途等適當設定。
圖28(a)係在低摩擦用途下使用時之底部密封件630之主要部分放大圖;圖28(b)係在高防塵用途下使用時之底部密封件630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輔助唇31h藉由配置於主唇31g、與成為唇部31b之旋轉中心之連接部31i之間,而可與因前述之過盈量所致之唇部31b之變形相應,容易地進行與接觸對方側之接觸狀態之調整、及設為非接觸之調整。
即,圖28(a)所示之狀態為僅主唇31g與接觸對方即導軌1接觸的單唇密封之狀態,形成低摩擦力之密封。另一方面,圖28(b)所示之狀態為主唇31g與輔助唇31h皆與導軌1接觸之雙唇密封之狀態,密封性被強化。如此般,藉由底部密封件630朝接觸對方側之壓抵狀態,而可選擇性地設定僅主唇31g與導軌接觸之狀態、及主唇31g與輔助唇31h之兩者與導軌接觸之狀態。即,可選擇性地設定單唇狀態與雙唇狀態,而可根據使用目的將密封性與滑動抵抗調整為適切之關係。再者,由於底部密封件630之輔助唇31h為圓弧形狀,因此即便在任意之點與對方零件(導軌1之側面)接觸,仍可確保一定之接觸狀態。
又,將圖27所示之唇部31b之板厚方向之寬度tr設為小於密封構件本體31a之板厚t。藉此,可將密封件本身之寬度尺寸設為與標準之單唇密封件同等,而可實現小型化之構成。
圖29係顯示輔助唇31h之圓弧半徑與突出量之相關之說明圖。
輔助唇31h的前述導軌1之長度方向之垂直剖面的表面形成為圓弧狀。輔助唇31h之與接觸對方側之接觸點因唇部31b(參照圖27)之變形狀態而不同。假定在輔助唇31h為多角形之唇時,藉由其接觸點之位置而接觸狀態變化,結果為密封摩擦/密封性有可能大幅度變化。輔助唇31h為了儘可能地避免該變化,理想的是設為圓弧狀。輔助唇31h藉由將上述剖面形狀設為圓弧狀,而即便因唇部31b之變形而與接觸對方側之接觸點發生變化,仍可確保一定之接觸狀態。
而且,由圓弧半徑r之圓弧、與距離唇部31b之表面之突出高度即突出量a決定的輔助唇31h之剖面積S儘可能地減小而可減小與接觸對方之接觸面積,從而減小密封摩擦。輔助唇31h之剖面積S作為圓弧半徑r、突出量a之函數而利用式(1)求得。
[數1]
再者,剖面積S為將圖29所示之扇形ABO與三角形BCO之差分設為2倍而得者,利用式(2)表示。
[數2]
又,根據三角形BCO,利用式3表示圓弧半徑r、距離x、突出量a之關係。
[數3]
上述式(1)藉由將式(3)代入式(2)而可導出。
圖30係表示輔助唇31h之半徑比(r/a)與剖面積S之面積比之圖。
圖30所示之曲線係以突出量a為常數,使圓弧半徑r變化而算出剖面積S,將剖面積S相對於在r=a時之剖面積S0 之比進行描繪之結果。若圓弧半徑r為突出量a之5倍以下,則減小量變得急劇,而可顯著減小剖面積。
圖31係表示圓弧半徑未達突出量之等倍之輔助唇31h之參考圖。
若圓弧半徑r未達突出量a之1倍,則在輔助唇31h與唇部31b之接合部產生縮頸部。因此,在密封構件之強度面上產生問題。輔助唇31h之適當之圓弧半徑r較佳為突出量a之1至5倍。
若圓弧半徑r為突出量a之5倍以下,則可顯著減小剖面積S。另一方面,若輔助唇31h之圓弧半徑未達突出量a之等倍,則在唇部31b與密封構件本體31a之接合部產生縮頸部,而在強度面上產生問題。因此,若輔助唇31h在距離唇部31b之表面之突出量之1至5倍之範圍內設定圓弧半徑,則對於摩擦之抑制及強度之提高可獲得顯著之效果。
其次,說明上述之密封構件631之構成之作用。
在本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密封構件631之唇部31b在與導軌1接觸之前端部具備主唇31g,在較該主唇31g更靠基端側具備輔助唇31h。藉由主唇31g與輔助唇31h之相對位置關係,輔助唇31h可與主唇31g之變形相應而可實現與接觸對方側之接觸狀態之調整、或朝非接觸狀態之調整。
密封構件631在與接觸對方側之過盈量為小時,首先,主唇31g與接觸對方側接觸。若增大過盈量,則主唇31g與輔助唇31h皆與接觸對方側接觸。因此,可使密封構件631根據使用目的,作為單唇密封件、雙唇密封件發揮功能,而選擇性地獲得高滑動性、高密封性。又,由於輔助唇31h之與導軌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成為圓弧狀,因此無論接觸點之變化如何,易於確保始終為一定之接觸狀態。
例如,在高防塵用途之密封構件中,增大接觸對方側與主唇31g之過盈量,而使輔助唇31h與接觸對方側接觸。另一方面,在低摩擦用途之密封構件中,減小接觸對方側與主唇31g之過盈量,而成為單唇接觸。該情形下,主唇31g與輔助唇31h不會同時地接觸對方零件。
如此般,在密封構件631中,藉由調整密封件過盈量,而可實現相應於用途之接觸狀態之分開使用,並且,可在與單唇密封件同等之寬度尺寸下提高密封性。
再者,具有本實施形態之輔助唇31h之構成亦可應用於作為密封零件之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及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
如圖24所示般,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與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以密封由導軌側軌道面10與滑塊側軌道面11包圍之空間之方式安裝於保持器8。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與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為使相同形狀之密封件上下反轉者,設置於較軌道面更朝凹部60A之開口側之密封件為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設置於與開口側為相反側之密封件為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
圖32係與導軌1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之剖視圖。
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與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具有:密封構件本體731a,其在導軌之長度方向延伸;及唇部731b,其自密封構件本體731a朝導軌伸出,在伸出方向之前端之主唇31g處與導軌接觸。於唇部131b,在自主唇31g至與密封構件本體731a連接之連接部31i之間,在與導軌接觸之側之面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31h。開口側內部密封件20a、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20b在導軌1之長度方向上為長,而密封摩擦易於變大。因此,以儘可能地抑制密封摩擦之方式,將唇部131b形成為薄壁形狀。對於該輔助唇31h亦然,為了儘可能地抑制密封摩擦,而將圓弧半徑r設為與突出量a(突起高度)等倍。
又,說明將具有本實施形態之輔助唇31h之構成應用於作為密封零件之側部密封件7之例。
圖33(a)係側部密封件7之前視圖;圖33(b)係圖33(a)之XXXIII-XXXIII線剖視圖。
如圖33(a)所示般,側部密封件7自正面觀察形成為大致U字狀,而呈嵌合於導軌1之兩側面及上表面之形狀。側部密封件7如圖33(b)所示般,具有自側方觀察在滑塊本體側作為芯件而配置之鋼板65、及形成為覆蓋鋼板65之滑塊本體側之面以外之密封構件本體831a。於側部密封件7,藉由槽68而形成有成為薄壁之唇部831b。於唇部831b之前端部形成有與導軌接觸之主唇31g,在唇部831b之直至與密封構件本體831a之連接部31i側之間,形成有朝接觸對方側突出之輔助唇31h。
該側部密封件7為被要求高防塵性之密封件,唇部231b之主唇31g被設為厚壁且高剛性之構成。又,輔助唇31h與前述同樣地,將圓弧半徑r設為突出量a之5倍。
<對於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應用例>
圖34(a)係省略具備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搬送裝置71之台73之平面圖;圖34(b)係包含台73之圖34(a)之前視圖;圖34(c)係圖34(b)之放大圖。
具備底部密封件30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組入如圖34(a)~34(c)所示之機械裝置即搬送裝置71。亦即,本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構成為:在作為搬送裝置71之被安裝部之基座75之上表面上平行地各固定2個滑塊2,在台73之下表面安裝有一對導軌1,台73相對於基座75進行直線運動。在該搬送裝置71中,相對於重力方向(以箭頭表示),台73配置於上方,基座75配置於下方。再者,導軌1以抵接於設置於台73之階差、即肩77之方式高精度地安裝於台73。
此處,在使用搬送裝置71時,灰塵等異物有可能自上方落下。因此,於並行地設置於基座75之上之滑塊2,可將底部密封件30如圖34(c)所示般僅安裝於外側。
這是因為在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具有肩77之側由於被台73覆蓋上方,故防塵性能之必要性不高,因此在肩77之某一側未安裝底部密封件。
藉由如此般構成,可較大地確保自滑塊2之下表面6c至導軌底面之高度尺寸(d1)。因此,由於滑塊2不易干擾台73之肩77,因此搬送裝置71之設計之自由度增加。另一方面,由於無肩77之側未被台73覆蓋,固有防塵之必要性,而在各滑塊2之無肩77之側安裝底部密封件30。在各滑塊2之寬度方向(圖34(c)之左右方向)之外側,自導軌1之底面部至滑塊2之下表面6c之高度方向之尺寸(d2)變小,但由於此側無肩77,因此不會對搬送裝置71之設計賦予限制。
如此般,在將本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應用於搬送裝置71之情形下亦然,由於將內部密封件20(參照圖4)與底部密封件30個別地固定(參照圖4),因此可僅將寬度方向之左右單側之底部密封件30卸下。亦即,可構成為保持安裝板19不動,而僅將單側之底部密封件30卸下。因此,獲得可根據周圍之環境而調整防塵性能之搬送裝置71。在該搬送裝置71中亦然,由於可省略不需要之部位之底部密封件,因此不會無謂地增大成本。
而且,根據應用本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搬送裝置71,即便在對於形成於導軌1與滑塊2之間之間隙而灰塵、切屑或粉塵、液體等飛散之環境下使用,仍可抑制異物朝滑塊內部之侵入,而可具備高防塵性能。
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維持滑塊2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底部密封件30之間之高防塵性。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基於相互組合實施形態之各構成、或說明書之記載、以及周知之技術,而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所進行之變更、應用亦為本發明之計劃實施者,且包含於所要求保護之範圍內。
例如,在第1~第5實施形態中,構成為具備:密封構件,其具有本體側唇部,且具備具有嵌合孔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密封罩,其具備形成有開口之嵌合凸部;且將該嵌合凸部嵌合於密封構件之嵌合孔,而將底部密封件安裝於滑塊。
然而,本發明亦可雖然構成為具備:密封構件,其具備具有嵌合孔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密封罩,其具備嵌合凸部;且將密封罩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密封構件之嵌合孔,而將底部密封件安裝於滑塊,而另一方面,密封構件之密封構件本體不具有本體側唇部。
又,本發明亦可構成為除了第1實施形態之上述構成以外,第6實施形態之密封構件之唇部更具備輔助唇。
又,在第6實施形態中,構成為密封構件之唇部更具備輔助唇。
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第6實施形態之上述構成可與密封構件本體具有本體側唇部的構成進行組合。
或,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上述構成亦可與具備:密封構件,其具備具有嵌合孔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密封罩,其具備嵌合凸部;且將密封罩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密封構件之嵌合孔,而將底部密封件安裝於滑塊的構成進行組合。例如,該情形下,較佳為在密封罩之開口與緊固構件之間,如在第5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般,至少在與導軌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形成有間隙。
又,在上述之構成例中,係以機械裝置為搬送裝置之情形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機械裝置除此以外,還可為例如:車床、鑽床、鏜床、銑床、切齒機床、磨床等各種機器。
如以上所述般,本說明書揭示以下之事項。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係藉由下述之構成來達成。
(1)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跨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有:
密封構件,其具備朝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且在前述密封構件本體形成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之嵌合孔;及
密封罩,其具備形成開口之嵌合凸部,且保持前述密封構件;並且
在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且前述嵌合凸部抵接於前述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前述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前述滑塊,而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在將密封罩之嵌合凸部嵌合於密封本體之嵌合孔,而嵌合凸部抵接於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滑塊,而可將底部密封件適切地定位。藉此可提供一種具備以低成本、且可高精度地組裝之底部密封件的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2)如(1)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嵌合凸部具有外側錐形面,前述嵌合孔具有內側錐形面,藉由前述外側錐形面與前述內側錐形面接觸,而可將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防止密封構件與密封罩之誤組裝。
(3)如(1)或(2)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罩具有:底壁部,其支持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下表面;側壁部,其自該底壁部彎折,而覆蓋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外側面;及一對端壁部,其等自該底壁部彎折,而覆蓋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兩端面。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獲得覆蓋密封構件之側面及端面,又,剛性高且輕量之密封罩。
(4)如(1)~(3)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於前述滑塊形成有供在前述導軌側軌道面與前述滑塊側軌道面間滾動之前述複數個滾動體返回之滾動體返回孔、及使前述緊固構件螺合之螺紋孔;且
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前述螺紋孔之中心配置於較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中心更靠近前述導軌之側,進而將自前述螺紋孔之中心至前述底部密封件的遠離前述導軌之外側面之距離設為W3,將自前述螺紋孔之中心至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4時,W3≧W4。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設置充分之左右方向寬度之腳部之下表面,可將底部密封件相對於腳部之下表面確實地密接固定,而保持確實之防塵性及防水性。
(5)如(4)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與前述滑塊之前述固定面交叉之前述導軌側之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1,將自前述滾動體返回孔的前述導軌側之最接近部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2時,W1≧W2。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將底部密封件確實地安裝於腳部6之下表面,又,可充分地確保自螺紋孔至導軌側之面之壁厚。因此,可防止熱處理時之變形或過熱等,而製造性為良好。
(6)如(4)或(5)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與前述滑塊的前述固定面交叉之前述導軌側之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1,將自前述滑塊的朝向前述導軌之內側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最小距離設為T1時,W1>T1。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進一步擴寬腳部之下表面,而可將底部密封件相對於下表面確實地密接固定。
(7)如(4)~(6)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前述導軌側之端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2,將自前述滑塊之朝向前述導軌之內側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最小距離設為T1時,W2=T1。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使自螺紋孔朝寬度方向的腳部之壁厚大致均等,而可進行抑制熱處理時之變形及過熱。
(8)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係(1)~(7)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
調整步驟,其在組裝前述導軌之前,在將具有凹槽之治具配置於前述滑塊,而使前述密封罩抵接於前述治具之對向面之狀態下,以前述密封本體之一部分收容於前述凹槽之方式,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及
組裝步驟,其卸下前述治具,且組裝前述導軌。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在組裝導軌時,高精度地確保主唇之抵接裕度。
(9)如(8)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前述治具具有:相對於前述滑塊而配置之基座、及可相對於前述基座進行位置調整之調整部,且在前述調整步驟中,在使前述密封罩抵接於前述調整部之對向面之狀態下,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由於可微調整密封罩之內側緣所抵接之調整部之側面之位置,因此可細微地調整唇部之主唇之抵接裕度。
(10)如(8)或(9)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在組裝有前述導軌之狀態下,前述密封罩相對於前述導軌為非接觸。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可防止因密封罩所致之導軌之損傷。
(11)如(8)~(10)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在前述開口與前述緊固構件之間,在至少與前述導軌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形成有間隙。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在將底部密封件組裝於滑塊時,密封罩可在與導軌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進行位置調整。
(12)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跨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備:
密封構件,其具備在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且在前述密封構件本體形成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之嵌合孔;及
密封罩,其具備形成有開口之嵌合凸部,而保持前述密封構件;
在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且前述嵌合凸部抵接於前述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前述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前述滑塊,而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前述密封構件更具有朝前述滑塊之固定面突出、且沿前述滑塊之移動方向延伸之本體側唇部。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具有嵌合凸部之密封罩,可適切地定位底部密封件,且即便在滑塊之固定面存在階差,但本體側唇部變形而抵接於滑塊之固定面。因此,在滑塊之固定面與本體側唇部之間不會產生間隙,而可維持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13)如(12)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滑塊具備:滑塊本體,其具有前述滑塊側軌道面;及滑塊端面零件,其安裝於前述滑塊本體之移動方向端部;且
前述本體側唇部抵接於前述滑塊本體之下表面與前述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兩者。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即便在滑塊本體之下表面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存在階差,但本體側唇部變形而抵接於各下表面。因此,在滑塊本體及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本體側唇部之間不會產生間隙,而可維持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14)如(12)或(13)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本體側唇部在與該本體側唇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夾著前述嵌合孔而自前述嵌合孔之中心對稱地配置。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將本體側唇部配置於距嵌合孔之中心為對稱位置,而可對兩側之本體側唇部均等地加壓。藉此,可獲得確實之密封性,而可維持高防塵性及防水性。
(15)如(14)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本體側唇部配置於前述密封構件之2個部位以上。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沿長度方向確實地密封滑塊本體之底面。
(16)如(14)或(15)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底部密封件在前述密封構件的前述延伸方向之兩端部具有在與前述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一對端部唇部,且一對前述端部唇部分別與前述本體側唇部之前述延伸方向之端部連接。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端部輔助唇部抵接於滑塊端面零件(側部密封件及安裝板)之下表面。藉由該端部輔助唇部,而防止異物自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與底部密封件之抵接面侵入。
(17)一種機械裝置,其構成為包含如(12)~(16)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
根據該機械裝置,即便在切屑或粉塵、液體等飛散之環境下使用,仍可抑制異物朝滑塊內部之侵入,而可具備高防塵性能及防水性能。
(18)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具備導軌,其在長度方向延伸;滑塊,其沿前述導軌移動;及密封零件,其封堵前述導軌與前述滑塊之間之間隙;且
前述密封零件具有:密封構件本體,其在前述長度方向延伸;及唇部,其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且在伸出方向之前端之主唇處與前述導軌接觸;
於前述唇部,在自前述主唇至與前述密封構件本體連接之連接部之間,在與前述導軌接觸之側之面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由於密封零件除了主唇以外還具有輔助唇,因此可與唇部之變形相應而容易地進行與導軌之接觸狀態之調整、及設為非接觸之調整。在密封零件與導軌之過盈量為小時,僅主唇與導軌接觸。在增大過盈量時,除了主唇以外輔助唇亦與導軌接觸。該情形下,密封件獲得與多重唇同樣之高密封性。因此,在高防塵用途之密封零件中,較大地設定唇部之過盈量,而使主唇與輔助唇皆與導軌接觸。另一方面,在低摩擦用途之密封零件中,較小地設定唇部之過盈量,而成為單唇接觸。如此般,藉由調整密封件過盈量,而可實現相應於用途之接觸狀態之分開使用,並且,可在與單唇密封件同等之寬度尺寸下提高密封性。
(19)如(18)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零件可選擇性地設定僅前述主唇與前述導軌接觸之狀態、及前述主唇與前述輔助唇之兩者與前述導軌接觸之狀態。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即便為單一之密封零件,仍可選擇性地設定單唇狀態與雙唇狀態,而可根據使用目的將密封性與滑動抵抗調整為適切之關係。
(20)如(18)或(19)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弧狀。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雖然輔助唇因唇部之變形狀態而與導軌之接觸點發生變化,但藉由剖面形狀形成為圓弧狀,而可確保為一定之接觸狀態。
(21)如(20)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圓弧半徑為前述輔助唇距離前述唇部之表面之突出高度之1至5倍。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將輔助唇之圓弧半徑設為輔助唇之突出高度之5倍以下,而可顯著地減小輔助唇之剖面積。另一方面,在輔助唇之圓弧半徑未達突出高度之等倍時,在與唇部之接合部產生縮頸部而輔助唇之強度降低。因此,若在上述之範圍內設定圓弧半徑,可抑制摩擦,且可防止輔助唇之強度之降低。
(22)如(18)~(21)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構件本體為板狀之構件,且前述唇部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方向之一端部伸出,
前述唇部之前述板厚方向之寬度小於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藉由將唇部之板厚方向之寬度設為小於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而可確保與標準之單唇密封件為同等之尺寸。
(23)如(18)~(22)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前述滑塊之底面形成有沿前述長度方向之凹部,且於該凹部收容前述導軌,
前述密封零件為固定於前述滑塊之底面,並朝前述導軌之側面延伸之底部密封件。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藉由作為底部密封件而設置之密封構件封堵滑塊之底面與導軌之側面之間隙。
(24)如(18)~(22)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前述滑塊之底面形成有沿前述長度方向之凹部,且於該凹部收容前述導軌,
在前述導軌之側面和與前述側面對向的前述滑塊之前述凹部之內側面,分別設置有供滾動體滾動自如地配置之滾動體軌道面,
前述密封零件為配置於較前述滾動體軌道面更靠近前述凹部之開口側之開口側內部密封件、或配置於與前述凹部之開口側為相反側之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藉由開口側內部密封件封堵形成於凹部之開口側之滑塊側之滾動體軌道面、與導軌側之運動體軌道面之間之間隙。又,藉由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可封堵形成於與凹部之開口側為相反側之滑塊側之滾動體軌道面、與導軌側之滾動體軌道面之間之間隙。
(25)如(18)~(22)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前述滑塊之底面形成有沿前述長度方向之凹部,且於該凹部收容前述導軌,
於前述滑塊之前述長度方向之兩端部,各自配置端帽,
前述密封零件為固定於前述端帽,且朝前述導軌延伸之側部密封件。
根據該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可藉由設置於端帽之側部密封件封堵導軌之外表面、與端帽之內面之間之間隙。
(26)一種機械裝置,其構成為包含如(18)~(25)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
根據該機械裝置,可抑制灰塵、粉塵、切粉、切屑等異物進入形成於導軌與滑塊之間之間隙,而可長期地實現滾動體之圓滑之滾動。
再者,本申請案係基於2017年12月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申請2017-234350)、2017年12月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申請2017-234351)、及2018年11月2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發明專利申請2018-218340)者,其內容作為參照而援用於本申請案之中。
1‧‧‧導軌
1a‧‧‧側面
1b‧‧‧上表面
2‧‧‧滑塊
2A‧‧‧滑塊本體
2B‧‧‧端帽
3‧‧‧圓筒滾子(滾動體)
5‧‧‧上部
6‧‧‧腳部
6b‧‧‧螺紋孔
6c‧‧‧下表面
6d‧‧‧面
6e‧‧‧內側面
6f‧‧‧固定面放大部
7‧‧‧側部密封件(滑塊端面零件、密封零件)
8‧‧‧保持器
8a‧‧‧安裝槽
10‧‧‧導軌側軌道面
11‧‧‧滑塊側軌道面
13‧‧‧滾動體滾動路徑
14‧‧‧滾動體返回通路
16‧‧‧滾動體返回孔
18‧‧‧管狀構件
19‧‧‧安裝板(滑塊端面零件)
20‧‧‧內部密封件
20a‧‧‧開口側內部密封件
20b‧‧‧開口相反側內部密封件
21‧‧‧潤滑單元(滑塊端面零件)
25‧‧‧螺釘
26‧‧‧(端帽之)下表面
27‧‧‧(潤滑單元之)下表面
28‧‧‧(側部密封件之)下表面
29‧‧‧(安裝板之)下表面
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31‧‧‧密封構件
31a‧‧‧密封構件本體
31b‧‧‧唇部
31c‧‧‧嵌合孔
31d‧‧‧內側錐形面
31d1‧‧‧內側錐形面
31e‧‧‧本體側唇部
31f‧‧‧端部唇部
31g‧‧‧主唇
31h‧‧‧輔助唇
31i‧‧‧連接部
31j‧‧‧通孔
32‧‧‧密封罩
32a‧‧‧底壁部
32b‧‧‧側壁部
32c‧‧‧端壁部
32d‧‧‧嵌合凸部
32e‧‧‧開口
32f‧‧‧外側錐形面
32f1‧‧‧外側錐形面
32g‧‧‧通孔
33‧‧‧螺釘(緊固構件)
40‧‧‧治具
40A‧‧‧治具
41‧‧‧側面(對向面)
42‧‧‧凹槽
43‧‧‧基座
44‧‧‧調整部
45‧‧‧螺釘
46‧‧‧側面
60A‧‧‧凹部
60B‧‧‧凹部
60C‧‧‧凹部
60D‧‧‧凹部
65‧‧‧鋼板
68‧‧‧槽
69‧‧‧閉合空間
71‧‧‧搬送裝置
73‧‧‧台
75‧‧‧基座
77‧‧‧肩
1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131‧‧‧密封構件
132‧‧‧密封罩
2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231‧‧‧密封構件
3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331‧‧‧密封構件
332‧‧‧密封罩
4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432‧‧‧密封罩
5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531‧‧‧密封構件
532‧‧‧密封罩
630‧‧‧底部密封件(密封零件)
631‧‧‧密封構件
632‧‧‧密封罩
731a‧‧‧密封構件本體
731b‧‧‧唇部
831a‧‧‧密封構件本體
831b‧‧‧唇部
832‧‧‧密封罩
932‧‧‧密封罩
a‧‧‧突出量(突起高度)
A1‧‧‧厚度
A2‧‧‧厚度
ABO‧‧‧扇形
BCO‧‧‧三角形
C‧‧‧空間
d1‧‧‧高度尺寸
d2‧‧‧尺寸
IX‧‧‧箭頭
L‧‧‧距離
r‧‧‧圓弧半徑
S‧‧‧剖面積
SP‧‧‧空間
t‧‧‧板厚
t1‧‧‧厚度
T1‧‧‧距離
t2‧‧‧厚度
tr‧‧‧寬度
VI-VI‧‧‧線
VIII-VIII‧‧‧線
W1‧‧‧距離
W2‧‧‧距離
W3‧‧‧距離
W4‧‧‧距離
x‧‧‧距離
XII-XII‧‧‧線
XIX-XIX‧‧‧線
XVI-XVI‧‧‧線
XVIII-XVIII‧‧‧線
XXXIII-XXXIII‧‧‧線
f2‧‧‧內徑
圖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立體圖。
圖2係安裝有底部密封件的滑塊之立體圖。
圖3係顯示自滑塊卸下底部密封件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4係圖1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剖視圖。
圖5(a)係密封構件之前視圖;圖5(b)係密封構件之側視圖;圖5(c)係圖5(a)之V-V剖視圖。
圖6(a)係按壓構件之前視圖;圖6(b)係按壓構件之側視圖;圖6(c)係圖6(a)之VI-VI剖視圖。
圖7(a)係顯示將密封構件組裝於按壓構件之前之狀態之剖視圖;圖7(b)係顯示將密封構件組裝於按壓構件之後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8係圖4之VIII-VIII剖視圖。
圖9係在箭頭IX方向觀察圖4之圖。
圖10係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與圖4不同之軸線正交剖視圖。
圖11係自滑塊側觀察本實施形態之第1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之圖。
圖12(a)係本實施形態之第2變化例之密封構件之前視圖;圖12(b)係圖12(a)之XII-XII剖視圖。
圖13係本實施形態之第3變化例之密封構件之立體圖。
圖14係安裝有第3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之滑塊之剖視圖。
圖15係第2實施形態的與導軌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導軌及滑塊之剖視圖。
圖16(a)係第2實施形態之密封構件之前視圖;圖16(b)係圖16(a)之XVI-XVI剖視圖。
圖17(a)、圖17((b)係第3實施形態之與顯示底部密封件之圖7同樣之剖視圖。
圖18(a)係第4實施形態之密封構件之前視圖;圖18(b)係密封構件之側視圖;圖18(c)係圖18(a)之XVIII-XVIII剖視圖。
圖19(a)係第4實施形態之密封罩之前視圖;圖19(b)係密封罩之側視圖;圖19(c)係圖19(a)之XIX-XIX剖視圖。
圖20(a)係顯示在第4實施形態中,將密封構件組裝於密封罩之前之狀態之剖視圖;圖20(b)係顯示將密封構件組裝於密封罩之後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21(a)係在將第5實施形態之底部密封件組裝於滑塊時使用之治具與滑塊一起顯示之剖視圖;圖21(b)係其一部分放大圖。
圖22(a)係將在第5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組裝於滑塊時使用之其他治具與滑塊一起顯示之剖視圖;圖22(b)係其一部分放大圖。
圖23(a)、圖23(b)係自滑塊側觀察第5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之底部密封件之圖。
圖24係顯示在本發明之第6實施形態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中,導軌及滑塊之與導軌之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之概略剖視圖。
圖25係圖24所示之滑塊之一部分分解立體圖。
圖26係顯示底部密封件朝滑塊本體之組裝狀態之剖視圖。
圖27係底部密封件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放大剖視圖。
圖28(a)係在低摩擦用途下使用時之底部密封件之主要部分放大圖;圖28(b)係在高防塵用途下使用時之底部密封件之主要部分放大圖。
圖29係顯示輔助唇之圓弧半徑與突出量之相關之說明圖。
圖30係顯示輔助唇之半徑比與剖面積比之相關之圖。
圖31係顯示圓弧半徑為未達突出量之等倍之輔助唇之參考圖。
圖32係與導軌之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內部密封件之剖視圖。
圖33(a)係側部密封件之前視圖;圖33(b)係圖33(a)之XXXIII-XXXIII線剖面。
圖34(a)係省略具備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搬送裝置之台之平面圖;圖34(b)係包含台之圖34(a)之前視圖;圖34(c)係圖34(b)之放大圖。

Claims (25)

  1. 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跨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有: 密封構件,其具備朝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而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且在前述密封構件本體形成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之嵌合孔;及 密封罩,其具備形成開口之嵌合凸部,且保持前述密封構件; 在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且前述嵌合凸部抵接於前述滑塊之固定面之狀態下,藉由將貫通前述開口之緊固構件緊固於前述滑塊,而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2. 如請求項1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嵌合凸部具有外側錐形面,前述嵌合孔具有內側錐形面,藉由前述外側錐形面與前述內側錐形面接觸,而可將前述嵌合凸部嵌合於前述嵌合孔。
  3. 如請求項1或2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罩具有:底壁部,其支持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下表面;側壁部,其自該底壁部彎折,而覆蓋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外側面;及一對端壁部,其等自該底壁部彎折,而覆蓋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兩端面。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於前述滑塊形成有供在前述導軌側軌道面與前述滑塊側軌道面間滾動之前述複數個滾動體返回之滾動體返回孔、及使前述緊固構件螺合之螺紋孔;且 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前述螺紋孔之中心配置於較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中心更靠近前述導軌之側,進而將自前述螺紋孔之中心至前述底部密封件的遠離前述導軌之外側面之距離設為W3,將自前述螺紋孔之中心至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4時,W3≧W4。
  5. 如請求項4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與前述滑塊之前述固定面交叉之前述導軌側之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1,將自前述滾動體返回孔的前述導軌側之最接近部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2時,W1≧W2。
  6. 如請求項4或5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與前述滑塊的前述固定面交叉之前述導軌側之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1,將自前述滑塊的最遠離前述導軌之內側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最小距離設為T1時,W1>T1。
  7. 如請求項4至6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自前述導軌之軸向觀察,將自前述滾動體返回孔之前述導軌側之端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距離設為W2,將自前述滑塊之朝向前述導軌之內側面至前述螺紋孔之中心之最小距離設為T1時,W2=T1。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構件更具有朝前述滑塊之固定面突出、且沿前述滑塊之移動方向延伸之本體側唇部。
  9. 如請求項8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滑塊具備:滑塊本體,其具有前述滑塊側軌道面;及滑塊端面零件,其安裝於前述滑塊本體之移動方向端部;且 前述本體側唇部抵接於前述滑塊本體之下表面與前述滑塊端面零件之下表面兩者。
  10. 如請求項8或9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本體側唇部在與該本體側唇部之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夾著前述嵌合孔而自前述嵌合孔之中心對稱地配置。
  11. 如請求項10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本體側唇部配置於前述密封構件之2個部位以上。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底部密封件在前述密封構件的前述延伸方向之兩端部,具有在與前述延伸方向正交之方向上延伸之一對端部唇部,且 一對前述端部唇部分別與前述本體側唇部之前述延伸方向之端部連接。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前述唇部,在直至與前述密封構件本體連接之連接部之間,在與前述導軌接觸之側之面更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
  14. 如請求項13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弧狀。
  15. 如請求項14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圓弧半徑為前述輔助唇距離前述唇部之表面之突出高度之1至5倍。
  16. 如請求項13至15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構件本體為板狀之構件,且前述唇部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方向之一端伸出,並且 前述唇部之前述板厚方向之寬度小於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
  17. 如請求項13至16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在前述開口與前述緊固構件之間,在至少與前述導軌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形成有間隙。
  18. 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係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具有: 調整步驟,其在組裝前述導軌之前,在將具有凹槽之治具配置於前述滑塊,而使前述密封罩抵接於前述治具之對向面之狀態下,以將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一部分收容於前述凹槽之方式,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及 組裝步驟,其卸下前述治具,且組裝前述導軌。
  19. 如請求項18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前述治具具有:相對於前述滑塊而配置之基座、及可相對於前述基座進行位置調整之調整部,且在前述調整步驟中,在使前述密封罩抵接於前述調整部之對向面之狀態下,將前述底部密封件安裝於前述滑塊。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在組裝有前述導軌之狀態下,前述密封罩相對於前述導軌為非接觸。
  21. 如請求項18至20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之組裝方法,其中在前述開口與前述緊固構件之間,在至少與前述導軌之軸線正交之方向上形成有間隙。
  22. 一種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導軌,其具有在軸向延伸之導軌側軌道面; 滑塊,其以於該導軌之方式安裝,具有與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對向之滑塊側軌道面,且以相對於前述導軌在軸向上相對移動之方式配置; 複數個滾動體,其等在形成於前述導軌側軌道面及前述滑塊側軌道面之間之滾動體滾動路徑內滾動自如地配置;及 底部密封件,其以密封在前述導軌之側面與前述滑塊之內側面之間產生之間隙之方式安裝於前述滑塊;且 前述底部密封件具備: 密封構件,其具備在前述滑塊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密封構件本體、及具有形成於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朝前述導軌伸出之方向之前端且與前述導軌接觸之主唇之唇部;及 密封罩,其保持前述密封構件; 於前述唇部,在直至與前述密封構件本體連接之連接部之間,在與前述導軌接觸之側之面更形成有朝外側突出之輔助唇。
  23. 如請求項22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與前述長度方向正交之剖面形狀為圓弧狀。
  24. 如請求項23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輔助唇之圓弧半徑為前述輔助唇距離前述唇部之表面之突出高度之1至5倍。
  25. 如請求項22至24中任一項之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前述密封構件本體為板狀之構件,且前述唇部自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方向之一端伸出,且 前述唇部之前述板厚方向之寬度小於前述密封構件本體之板厚。
TW107143934A 2017-12-06 2018-12-06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TW2019256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351 2017-12-06
JP2017-234350 2017-12-06
JP2017234351A JP6930406B2 (ja) 2017-12-06 2017-12-06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2017234350A JP6922703B2 (ja) 2017-12-06 2017-12-06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8-218340 2018-11-21
JP2018218340A JP7124667B2 (ja) 2018-11-21 2018-11-21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637A true TW201925637A (zh) 2019-07-01

Family

ID=6675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934A TW201925637A (zh) 2017-12-06 2018-12-06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22630B1 (zh)
CN (1) CN111699326B (zh)
TW (1) TW201925637A (zh)
WO (1) WO2019112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317B (zh) * 2021-02-05 2022-03-15 浙江得利亚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高速低噪音hr线性滑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622A (ja) 1986-09-19 1988-04-07 Sabun Kogyosho:Kk ボ−ルスライドウエイ
JP2555042Y2 (ja) * 1991-04-26 1997-11-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アンダーシール装置
JP2931465B2 (ja) * 1991-12-18 1999-08-09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2575890Y2 (ja) * 1992-08-20 1998-07-02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2565426Y2 (ja) * 1992-10-22 1998-03-1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H0712626A (ja) 1993-04-01 1995-01-17 Showa Boeki Kk 柔軟な線状物の自動計量装置及び方法
DE4311641C1 (de) * 1993-04-08 1994-04-21 Star Gmbh Linearbewegungsführung
JPH11287245A (ja) 1998-04-02 1999-10-19 Nippon Seiko Kk リニアガイド用シール装置
US6170986B1 (en) * 1999-04-07 2001-01-09 Chieftech Precision Co., Ltd. Linear motion rolling guide device
JP2002181201A (ja) * 2000-12-15 2002-06-26 Nsk Ltd シール装置
JP2002266858A (ja) 2001-03-09 2002-09-18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サイドシール構造
JP2005114034A (ja) * 2003-10-07 2005-04-28 Thk Co Ltd 案内装置
JP2005291341A (ja) * 2004-03-31 2005-10-20 Nsk Ltd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アンダーシール
US8740460B2 (en) * 2008-08-28 2014-06-03 Thk Co., Ltd. Seal plate for a movement guide device
JP2010084811A (ja) 2008-09-30 2010-04-15 Thk Co Ltd 運動案内装置
CN202132387U (zh) * 2011-06-24 2012-02-01 常州富丽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精密滚动导轨副
JP2014163482A (ja) 2013-02-27 2014-09-08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6211793B2 (ja) * 2013-05-02 2017-10-11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KR20170102998A (ko) * 2015-03-24 2017-09-12 닛본 세이고 가부시끼가이샤 직동안내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2630B1 (en) 2022-04-06
CN111699326A (zh) 2020-09-22
EP3722630A4 (en) 2021-03-24
CN111699326B (zh) 2022-05-10
EP3722630A1 (en) 2020-10-14
WO2019112021A1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38547B2 (ja) 内面シール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5360271A (en) Under seal device for a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US10774872B2 (en) Linear guide
JP5880639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ル部材
TWI667421B (zh) 直動式引導裝置
JP617139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EP2642146B1 (en) Side seal for linear guide device, and linear guide device
JP5316700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TW201925637A (zh) 直線運動導引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JP5358652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JP4944704B2 (ja) 取付板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7124667B2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2005291341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アンダーシール
JPH0651549U (ja) 直動案内軸受の防塵シール装置
JP4551871B2 (ja) 軌道レールに埋栓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6930406B2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H11287245A (ja) リニアガイド用シール装置
JP477026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25012008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9100499A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22152777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22154793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16183742A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サイドシール、直動案内装置
JP2013164118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用サイドシール、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2007155023A (ja) リニアガイド及びアンダーシ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