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4518A -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44518A TW201344518A TW101113479A TW101113479A TW201344518A TW 201344518 A TW201344518 A TW 201344518A TW 101113479 A TW101113479 A TW 101113479A TW 101113479 A TW101113479 A TW 101113479A TW 201344518 A TW201344518 A TW 20134451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parallax
- substrate
- electrode layer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觸控視差整合面板。配置於顯示面板上的觸控視差整合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觸控感測結構、一顯示介質層、一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一第二視差電極層。第二基板相對於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位於顯示面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觸控感測結構配置於第二基板上。顯示介質層配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配置於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視差電極層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一基板之間。配置於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視差電極層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二基板之間。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且特別是關於一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隨著顯示技術的精進以及使用者對於顯示裝置多功能的渴求,具有純粹顯示功能的顯示裝置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發展出於顯示面板上設置觸控面板,藉此取代鍵盤或滑鼠等需要額外攜帶的輸入裝置,以提供使用者更便利且友善的互動式輸入操作途徑,並使得顯示裝置的操作更為直觀以及更具吸引力。
另外,在現行平面顯示裝置中,一般平面顯示模式已無法滿足使用者對於真實視覺感受的需求。因此發展出立體顯示裝置,讓使用者能觀看到具有空間深度的立體影像,並產生身歷其境的視覺感受。而上述無論是觸控面板或是立體顯示技術皆需搭配一顯示面板方能實現。
目前整合顯示面板、觸控面板與立體顯示的技術是藉由三者的二次貼合來達成。以裸視的立體顯示技術結合觸控面板為例,藉由貼合視差屏障片於顯示面板上,再結合外掛式(out cell)的觸控功能。然而,由於此種技術須經二次貼合,因此容易增加此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以及製程成本並降低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透光率。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製造成本低。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觸控視差整合面板。觸控視差整合面板配置於顯示面板上。觸控視差整合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觸控感測結構、顯示介質層、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第二基板相對於第一基板。第一基板位於顯示面板與第二基板之間。觸控感測結構配置於第二基板上。顯示介質層配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第一視差電極層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且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一基板之間。第二視差電極層配置於第二基板上且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視差電極層包括彼此分離且互相平行的多個條狀電極,而第二視差電極層包括整面電極。整面電極覆蓋上述多個條狀電極。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感測結構位於第二基板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一絕緣層。第一絕緣層位於第一視差電極層與第一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金屬線路層。金屬線路層與第一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且位於第一絕緣層與第一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一絕緣層具有第一貫孔。第一貫孔暴露出金屬線路層,而第一視差電極層填入第一貫孔而與金屬線路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二絕緣層。第二絕緣層位於觸控感測結構與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配置在第二基板上且與觸控感測結構、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導電膠。導電膠位於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導電膠之一端與第一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而導電膠之另一端與第二視差電極層以及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一整合驅動晶片。第一整合驅動晶片透過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觸控感測結構、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一偏光板。第二基板位於第一偏光板與觸控感測結構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第二基板位於觸控感測結構與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保護板。觸控感測結構位於保護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第二偏光板。第二偏光板位於保護板與觸控感測結構之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與觸控感測結構電性連接之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以及與第一視差電極層和第二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之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具有第一接點。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具有與第一接點相對應之第二接點。第一接點與第二接點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第二整合驅動晶片。第二整合驅動晶片與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連接。第二整合驅動晶片透過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觸控感測結構。第二整合驅動晶片透過第一接點、第二接點以及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第一視差電極層和第二視差電極層。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感測結構包括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一感測串列以及與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二感測串列。第二感測串列與第一感測串列交錯配置且與第一感測串列電性絕緣。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觸控感測結構更包括多個絕緣圖案。所述之絕緣圖案至少位於第一感測串列與第二感測串列交錯處。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前述之顯示介質層包括液晶材料層或有機電致發光層。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中,可利用觸控以及立體顯示功能整合在一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之後再藉由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與顯示面板間的一次貼合來實現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因此,相較於習知的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可減少因貼合精度與次數所造成的誤差以及節省貼合製程的成本。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本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包括顯示面板110以及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配置於顯示面板110上。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10例如液晶顯示面板。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10亦可為液晶顯示面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電泳顯示面板、電漿顯示面板、電濕潤顯示面板、場發射顯示面板或是其他形式之顯示面板。
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包括第一基板122、第二基板124、顯示介質層125、第一視差電極層126、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以及觸控感測結構128。第二基板124相對於第一基板122。第一基板122位於顯示面板110與第二基板1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可為透明的基板,其材質例如是玻璃、石英、有機聚合物或是其他合適的材料。
觸控感測結構128可配置於第二基板124上。觸控感測結構128可提供觸控偵測的功能。顯示介質層125配置於第一基板122與第二基板12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顯示介質層125例如為液晶材料層、有機電致發光層或其他適當之介質層。第一視差電極層126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可分別配置於第一基板122以及第二基板124上。更進一步地說,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可位於第一基板122與顯示介質層125之間,而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可分別位於第二基板128與顯示介質層125之間。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之材質以透明導電材料為佳。透明導電材料例如是金屬氧化物,如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或其它合適的氧化物、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之堆疊層。
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可進一步包括第一偏光板129。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之第一偏光板129可搭配本實施例之顯示面板110所出射之偏振光,進而實現立體顯示的功能。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基板124配置於第一偏光板129與觸控感測結構128之間,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偏光板129亦可配置於其他適當的位置,例如是第二基板124與觸控感測結構128之間。
為具體描述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內各膜層之間的關係,以下將配合圖2對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的結構進行詳細的說明。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為清楚表示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的結構,圖2省略繪示圖1中之第一偏光板129。
請參照圖2,為減少第一視差電極層126的阻值,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可選擇性地配置第一絕緣層202以及金屬線路層206。第一絕緣層202以及金屬線路層206位於第一基板122上。更進一步地說,金屬線路層206可位於第一絕緣層202與第一基板122之間,而第一絕緣層202可位於第一視差電極層126與第一基板122之間。第一絕緣層202可具有第一貫孔W1。第一貫孔W1暴露出金屬線路層206。部份之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填入第一貫孔W1中而與金屬線路層206電性連接。透過金屬線路層206,第一視差電極層126的阻值可降低,而使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更適於應用在大尺寸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中。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包括彼此分離且互相平行的多個條狀電極126a,而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可為整面電極。此整面電極覆蓋這些條狀電極126a。本實施例之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如下述。分別提供第一視差電極層126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不同的電壓以控制顯示介質層125之顯示介質的轉向,而使顯示介質層125中被條狀電極126a覆蓋之區域具有延遲光程(retardation)。另一方面,顯示介質層125中未被條狀電極126a覆蓋之區域則不具有延遲光程。當顯示面板110出射之偏振光通過顯示介質層125中被條狀電極126a覆蓋之區域時,此偏振光之偏振態會改變,而被第一偏光板129(繪示於圖1)所遮蔽。另一方面,當顯示面板110出射之偏振光通過顯示介質層125中未被條狀電極126a覆蓋之區域時,此偏振光之偏振態可不改變而可通過第一偏光板。如此一來,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便可等效於一光柵。藉由此光柵,顯示面板110(繪示於圖1)所顯示之影像資訊便可分別投向使用者的左、右眼,進而達到立體顯示的效果。但,本發明之顯示立體影像的方法並不限上述。
請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的觸控感測結構128可位於第二基板124與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128包括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一感測串列310、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二感測串列320以及多個絕緣圖案P。第二感測串列320與第一感測串列310交錯配置且可透過多個絕緣圖案P與第一感測串列310電性絕緣。具體而言,第一感測串列310包括多個第一感測墊312以及多個第一橋接部314,其中各第一橋接部314電性連接相鄰兩個第一感測墊312。多個絕緣圖案P至少位於第一感測串列310與第二感測串列320交錯處。換句話說,絕緣圖案P可不僅位於第一感測串列310與第二感測串列320交錯處。在本實施例中,多個絕緣圖案P除了可位於第一感測串列310之第一橋接部314與第二感測串列320交錯處外,亦位於相鄰兩第二感測串列320之間。要註明的是,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除了具有視差屏障的功能外,更可藉由整合於其中的觸控感測結構128來實現觸控偵測的效果。因此,上段所述之觸控感測結構128的結構例並不用以限定本發明,在其他實施中,觸控感測結構128亦可為其他適當的型態。
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可包括第二絕緣層204。第二絕緣層204可位於觸控感測結構128與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之間,以使觸控感測結構128與第二視差電極層127電性絕緣。
另外,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可進一步包括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210、導電膠220以及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值得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觸控顯示裝置可藉由將驅動視差電極層(包括第一視差電極層126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及驅動觸控感測結構128的功能整合在同一個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中,以節省所需驅動晶片的材料成本。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觸控感測結構128可透過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210之接觸墊212及其上之線路與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電性連接。如此一來,觸控感測結構128便可被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驅動。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可透過其外部走線L與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210電性連接。接著,第二視差電極層127可再透過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210與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電性連接。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可透過導電膠220與第二基板124上之外部走線L電性連接。外部走線L又與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電性連接。因此,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可透過導電膠220、外部走線L、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210與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電性連接。如此一來,視差電極層(包括第一視差電極層126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便可被第一整合驅動晶片230驅動。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習知藉由二次貼合來整合顯示面板、觸控面板與立體顯示的技術,在本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製程中,可一次貼合(即貼合觸控視差整合面板與顯示面板)來製成觸控立體顯示裝置。詳細而言,如圖2所示,例如是透過位在第二基板124上與第二絕緣層204之間對位圖案X與顯示面板110(繪於圖1)中與此對位圖案X對應之之另一對位圖案(未繪示)之間的組立,而完成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與顯示面板110的貼合。換言之,本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可減少因貼合精度與次數所造成的誤差以及節省貼合製程的成本。
由於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是利用觸控感測結構128內嵌(in cell)於觸控視差整合面板中,而非將各別獨立之觸控面板及立體顯示面板進行貼合。因此,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可進一步減少製作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所需之光罩、基板、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整合驅動晶片的數量,進而節省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所佔之空間。同時間,因觸控視差整合面板之厚度亦可減薄,而使本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整體厚度下降,進而提高了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透光率。
另外,圖2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的第一基板122上亦可不配置第一絕緣層202及金屬線路層206,以進一步縮減製作觸控顯示裝置所需的光罩數量。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請同時參照圖2與圖3,具體而言,圖2中金屬線路層206以及第一絕緣層202之第一貫孔W1的製作方式例如是藉由一道光罩來圖案化一電極層(未繪示)以形成金屬線路層206。並藉由另一道光罩來形成第一絕緣層202之第一貫孔W1。因此,為製作此兩層結構(包括第一絕緣層202之第一貫孔W1以及金屬線路層206)於第一基板122上,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還需多兩道光罩來進行此兩層結構圖案化的步驟。然而,如圖3所示,在此實施例中,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可以選擇性地不配置此兩層結構於第一基板122上。因此,包括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可進一步節省至少二道光罩的製程成本。在本實施例中,雖然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少了一層金屬線路層,而無法利用形成在金屬線路層的對位圖案來組立第一基板122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然而,在本實施例中,藉由形成在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周邊的對位圖案亦可完成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與顯示面板110之間的對位與組立。需說明的是,由於第一視差電極層126的材質作為電路周邊走線會具有較大之阻值,因此相較於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a可適用於各尺寸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本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較適用於小尺寸的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本發明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除了可採用「觸控感測結構內嵌於觸控視差整合面板中的結構」之外,亦可採用「將觸控感測結構配置於第二基板外表面上的結構」。以下配合圖4及圖5舉例說明之。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5為圖4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為清楚表示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c的結構。圖5省略繪示圖4中之保護板410以及第二偏光板420。
請參照圖4及圖5,此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與圖1中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類似,因此相同之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二者差異處在於: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更包括保護板410。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中第二偏光板420之位置與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中第一第一偏光板129之位置不同。此外,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c的結構與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b的結構亦有所不同。以下就此差異處做說明,二者相同之處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4,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可進一步包括保護板410。觸控感測結構128可位於保護板410與第二基板124之間。第二偏光板420可位於保護板410與觸控感測結構128之間。在本實施例中,保護板410是用以保護其下元件,其材質可與第一基板122或第二基板124可選用之類似,於此便不再重述。
請參照圖4及圖5,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中,第二基板124可位於觸控感測結構128與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之間。換言之,觸控感測結構128可位於第二基板124的外表面124a上。此外,如圖5所示,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更包括與觸控感測結構128電性連接之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510以及與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和第二視差電極層127電性連接之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520。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510具有第一接點D1。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520具有與第一接點D1相對應之第二接點D2。第一接點D1可與第二接點D2電性連接。
另外,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更包括與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520連接之第二整合驅動晶片530。第二整合驅動晶片530可透過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520驅動觸控感測結構128。第二整合驅動晶片530可透過第一接點D1、第二接點D2以及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510驅動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和第二視差電極層127。換言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亦可藉由電性連接觸控感測結構128與各視差電極層(包括第一視差電極層126以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來節省所需驅動晶片的數量及其材料成本。
與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類似地,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的製程中,可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c與顯示面板110進行一次貼合來減少因貼合精度與次數所造成的誤差。具體而言,例如是藉由位在第二基板124與第二視差電極層127之間對位圖案X以及與此對位圖案X對應之另一對位圖案之間的組立,而完成觸控視差整合面板120c與顯示面板110的貼合。
另外,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中,由於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和第二視差電極層127與觸控感測結構128分別位於第二基板124的不同二側。因此,在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的製程中,觸控感測結構128所感測到的觸控訊號不易受到與驅動第一視差電極層126及第二視差電極層127的訊號干擾。此外,觸控立體顯示裝置200與觸控立體顯示裝置100具有類似的功效及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中,可利用觸控以及立體顯示功能整合在一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之後再藉由將觸控視差整合面板與顯示面板間的一次貼合來實現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因此,相較於習知的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可減少因貼合精度與次數所造成的誤差以及節省貼合製程的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110...顯示面板
120a、120b、120c...觸控視差整合面板
122...第一基板
124...第二基板
124a...外表面
125...顯示介質層
126...第一視差電極層
126a...條狀電極
127...第二視差電極層
128...觸控感測結構
129...第一偏光板
202...第一絕緣層
204...第二絕緣層
206...金屬線路層
210...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
212...接觸墊
220...導電膠
230...第一整合驅動晶片
310...第一感測串列
312...第一感測墊
314...第一橋接部
320...第二感測串列
410...保護板
420...第二偏光板
510...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
520...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
530...第二整合驅動晶片
D1...第一接點
D2...第二接點
W1...第一貫孔
L...外部走線
P...絕緣圖案
X...對位圖案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再另一實施例之觸控視差整合面板的剖面視意圖。
120a...觸控視差整合面板
122...第一基板
124...第二基板
125...顯示介質層
126...第一視差電極層
126a...條狀電極
127...第二視差電極層
128...觸控感測結構
202...第一絕緣層
204...第二絕緣層
206...金屬線路層
210...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
212...接觸墊
220...導電膠
230...第一整合驅動晶片
310...第一感測串列
320...第二感測串列
W1...第一貫孔
L...外部走線
P...絕緣圖案
X...對位圖案
Claims (19)
- 一種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面板;以及一觸控視差整合面板,配置於該顯示面板上,且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對於該第一基板,該第一基板位於該顯示面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觸控感測結構,配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一顯示介質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第一視差電極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且位於該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以及一第二視差電極層,配置於該第二基板上且位於該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視差電極層包括彼此分離且互相平行的多個條狀電極,而該第二視差電極層包括一整面電極,該整面電極覆蓋該些條狀電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位於該第二基板以及該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一絕緣層,位於該第一視差電極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金屬線路層,與該第一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且位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一貫孔,該第一貫孔暴露出該金屬線路層,該第一視差電極層填入該第一貫孔而與該金屬線路層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二絕緣層,位於該觸控感測結構與該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配置在該第二基板上且與該觸控感測結構、該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該第二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導電膠,位於該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該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該導電膠之一端與該第一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而該導電膠之另一端與該第二視差電極層以及該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一整合驅動晶片,透過該第一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該觸控感測結構、該第一視差電極層以及該第二視差電極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且該第二基板位於該第一偏光板與該觸控感測結構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基板位於該觸控感測結構與該第二視差電極層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一保護板,該觸控感測結構位於該保護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視差整合面板更包括:一第二偏光板,位於該保護板與該觸控感測結構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與該觸控感測結構電性連接之一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以及與該第一視差電極層和該第二視差電極層電性連接之一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其中該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具有一第一接點,而該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具有與該第一接點相對應之一第二接點,該第一接點與該第二接點電性連接。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二整合驅動晶片,與該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連接,該第二整合驅動晶片透過該第二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該觸控感測結構,該第二整合驅動晶片透過該第一接點、該第二接點以及該第三軟性印刷電路板驅動該第一視差電極層和該第二視差電極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包括: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一感測串列以及與彼此電性絕緣的多個第二感測串列,該些第二感測串列與該些第一感測串列交錯配置且與該些第一感測串列電性絕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測結構更包括:多個絕緣圖案,至少位於該些第一感測串列與該些第二感測串列交錯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立體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介質層包括:一液晶材料層或有機電致發光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3479A TWI459261B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
US13/565,823 US20130271388A1 (en) | 2012-04-16 | 2012-08-03 | Touch sensing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13479A TWI459261B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44518A true TW201344518A (zh) | 2013-11-01 |
TWI459261B TWI459261B (zh) | 2014-11-01 |
Family
ID=4932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13479A TWI459261B (zh) | 2012-04-16 | 2012-04-16 |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271388A1 (zh) |
TW (1) | TWI45926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7865B (zh) * | 2014-05-07 | 2019-08-01 |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ine lap structure |
CN113823184A (zh) * | 2018-03-15 | 2021-12-2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2725B2 (ja) * | 2012-09-18 | 2016-06-29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導電性シート |
KR101980756B1 (ko) * | 2012-12-07 | 2019-05-2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내장형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
US9081455B2 (en) * | 2013-03-08 | 2015-07-14 | Nanchang O-Film Tech. Co., Ltd. |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9058780B2 (en) * | 2013-03-08 | 2015-06-16 | Innolux Corporation | 2D/3D switchable and touch sensitiv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CN103257772B (zh) * | 2013-04-27 | 2016-03-02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实现3d显示的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03698926B (zh) * | 2013-12-31 | 2016-04-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US9569047B2 (en) * | 2013-12-31 | 2017-02-14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
KR102237859B1 (ko) * | 2014-05-14 | 2021-04-0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디바이스 |
KR102230549B1 (ko) | 2014-09-12 | 2021-03-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촉 감지 기능을 가진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102293125B1 (ko) | 2015-01-08 | 2021-08-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촉 감지 기능을 가진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6056033B (zh) * | 2015-04-14 | 2019-07-05 | 李美燕 | 复合基板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KR102539031B1 (ko) * | 2016-04-28 | 2023-06-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341124B1 (ko) | 2017-09-26 | 2021-12-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전자패널,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8269837B (zh) * | 2018-01-23 | 2020-12-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掩膜板及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90171A (en) * | 2002-06-28 | 2003-12-31 | Sharp Kk | Optical device and display |
KR101087568B1 (ko) * | 2004-12-30 | 2011-11-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용 패러랙스 베리어 액정패널 및 그제조방법 |
TWI254830B (en) * | 2005-05-11 | 2006-05-11 |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KR101354274B1 (ko) * | 2008-02-21 | 2014-01-24 | 주식회사 옵솔 | 터치패널 일체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01533169B (zh) * | 2009-04-21 | 2011-03-09 |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视差屏障及采用该视差屏障制成的立体显示装置 |
TWI422865B (zh) * | 2010-10-28 | 2014-01-11 | Au Optronics Corp | 可切換式立體顯示器 |
US20120113361A1 (en) * | 2010-11-10 | 2012-05-10 |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 Optical Level Composite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and an Apparatus Therewith |
CN102073161B (zh) * | 2010-11-16 | 2013-01-3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切换式立体显示器 |
US8749529B2 (en) * | 2012-03-01 | 2014-06-10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ensor-in-pixel display system with near infrared filter |
-
2012
- 2012-04-16 TW TW101113479A patent/TWI45926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8-03 US US13/565,823 patent/US201302713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67865B (zh) * | 2014-05-07 | 2019-08-01 |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ine lap structure |
CN113823184A (zh) * | 2018-03-15 | 2021-12-2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
CN113823184B (zh) * | 2018-03-15 | 2023-08-01 |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271388A1 (en) | 2013-10-17 |
TWI459261B (zh) | 2014-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9261B (zh) | 觸控立體顯示裝置 | |
KR102373330B1 (ko) |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5538566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US8717333B2 (en) |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electrostatic capacity type touch panel | |
JP5732185B2 (ja) | 表示装置 | |
TWI476656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 |
TWI477851B (zh) | 觸控顯示面板與觸控液晶顯示面板 | |
KR101868473B1 (ko)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 |
JP5538567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TWI553378B (zh) | Integrated single layer capacitive sensor LCD display touch panel and its application equipment | |
EP2492780B1 (en) | A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a touch panel | |
KR102648415B1 (ko)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03164071A (zh) | 可切换式触控立体影像装置 | |
WO2014021223A1 (ja) |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KR20130020313A (ko) | 터치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08009921A (ja) |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7450219B (zh) |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滤色器阵列以及具有该阵列的显示面板 | |
KR102162426B1 (ko) |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0072584A (ja) | 表示装置用基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 |
JP2012220670A (ja) | タッチパネル電極付き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その製造方法 | |
KR102162580B1 (ko) | 터치전극 내장형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2008009920A (ja) | 入力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201629589A (zh) | 帶有電極之彩色濾光片基板、含有該基板之顯示裝置、以及該基板之製造方法 | |
JP2011186623A (ja) |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 |
JP201207366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