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905A - 塔柱之生產 - Google Patents
塔柱之生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09905A TW201309905A TW101122281A TW101122281A TW201309905A TW 201309905 A TW201309905 A TW 201309905A TW 101122281 A TW101122281 A TW 101122281A TW 101122281 A TW101122281 A TW 101122281A TW 201309905 A TW201309905 A TW 20130990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concrete
- section
- tower
-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02—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by casting into moul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apparatus for shaping the material; 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shaping
- B28B17/0063—Control arrangements
- B28B17/0072—Product control or insp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1/00—Methods or machin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articles
- B28B21/76—Moulds
- B28B21/82—Moulds built-up from several parts; Multiple moulds; 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23/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 B28B23/005—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haped articles with element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moulding material; Production of reinforced objects with anchoring or fastening elements for the shap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029—Moulds or moulding surfaces not covered by B28B7/0058 - B28B7/36 and B28B7/40 - B28B7/465, e.g. moulds assembled from several parts
- B28B7/0035—Mould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sidewalls of the mould and the moulded article move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during demoul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02—Moulds with adjustable parts specially for modifying at will the dimensions or form of the moulded artic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7/00—Moulds; Cores; Mandrels
- B28B7/22—Moulds for making units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i.e. units each comprising an important section of at least two limiting planes of a room or space, e.g. cells; Moulds for making prefabricated stair un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15—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 E04B1/34331—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characterised by separable parts mainly constituted by three-dimensional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43—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movable, separable, or collapsible parts, e.g. for transport
- E04B1/34336—Structures movable as a whole, e.g. mobile home structures
- E04B1/34347—Anchor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0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H12/12—Structures made of specified materials of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or external reinforcements, e.g. with metal coverings, with permanent form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16—Prestressed struc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34—Arrangements for erecting or lowering towers, masts, poles, chimney stacks, or the like
- E04H12/341—Arrangements for casting in situ concrete towers or the lik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12/34—Arrangements for erecting or lowering towers, masts, poles, chimney stacks, or the like
- E04H12/342—Arrangements for stacking tower sections on top of each othe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2/00—Towers; Masts or poles; Chimney stacks; Water-towers; Methods of erecting such structures
- E04H2012/006—Structures with truss-like sections combined with tubular-like se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Devices For Post-Treatments, Processing, Supply, Discharge, And Other Processes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用於預先決定欲生產之該塔柱段之一形狀且用於用混凝土來填充之具有至少一個模殼之一段模具;用混凝土來填充該段模具以便在該混凝土隨後硬化時形成該塔柱段;量測以彼方式硬化之該塔柱段以產生該塔柱段之一個三維虛擬實際模型;產生該三維實際模型;比較該三維實際模型與一預先決定形式,特定而言一所儲存三維虛擬參考模型,並判定該兩個虛擬模型之間的一偏差;及若該偏差超過一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則修改該段模具,特定而言該至少一個模殼。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生產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及一種用於生產此一塔柱段之模殼。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用於生產此等塔柱段之生產設備。另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塔柱段之混凝土塔柱及一種具有此一混凝土塔柱之風力發電設施。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包括至少兩個不同混凝土塔柱之混凝土塔柱群組且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此一混凝土塔柱群組之風力發電站。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生產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之方法。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緊固一電力發電設施之欲構造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扣接錨。此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緊固一風力發電設之欲構造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緊固設備。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一種用於量測一上述塔柱段之設備。
風力發電設施,特定而言具有如圖1中所示之一水平轉子軸之風力發電設施現在越來越受歡迎。
此等風力發電設施具有一吊艙,該吊艙具有一空氣動力轉子。依據各別設施之大小,具有轉子之彼吊艙可具有遠超過100噸之一重量。該吊艙支撐在可呈一混凝土塔柱或一鋼塔柱形式且必須攜載該吊艙之負荷並將該負荷傳輸至一基礎之一塔柱上。彼負荷包括該吊艙之重量所致的一負
荷及在該風力發電設施之操作時該轉子上之風壓所致的一負荷。
本發明將其視為其基本出發點之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係由若干塔柱段(即,由鋼骨鋼筋混凝土製成之預澆鑄混凝土部分)組成。以彼方式,其根本不同於由所謂現澆混凝土構造(亦即,像(舉例而言)電視塔一樣藉助一爬升模殼或模板直接現澆)之混凝土塔柱。在在那方面,對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提出之要求不同於另一混凝土塔柱或塔。具體要求之一亦係該轉子上且因此該吊艙上且相應地該塔柱之頭部上之上文已闡述之風力負荷。
根據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形式,該塔柱自其基礎向上朝向其頭部自下面成圓錐形收縮。出於彼目的放置成重疊關係之塔柱段將在接合位置處適當調適至彼此。彼涉及到特定而言所討論之段於其中其彼此上下疊置之區域中之形狀及直徑。若欲彼此上下疊置之兩個段之間的一偏差此處過大,則可不再以一優等製造品質來生產所討論之混凝土塔柱。然後作為不合格品揀出並由具有特定而言更準確地觀察到之更好尺寸之一適合段來替換欲組裝之塔柱段中之至少一者。必須合適地修改或替換用於生產該不合格品塔柱段之至少一個模殼。揀出此一不合格品塔柱段及可能替換已使用之一模殼引起無謂的成本且可導致在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時之一時間延遲。
由許多個塔柱段(即,預澆鑄混凝土部分)構成之一成圓錐形收縮之風力發電設施塔柱需要相應大的數目之不同塔
柱段。彼等不同塔柱段需要相應數目之模殼,亦即,用於灌注各別混凝土塔柱段之模板。若生產具有不同大小之風力發電設施,則需要具有相應不同大小之混凝土塔柱且相應地必要之塔柱段及必要之模殼配置之數目增加。特定而言,當涉及到更大塔柱及更大數目之不同塔柱時,所需之不同塔柱段及模殼之數目升至一相應程度且可成為涉及該等塔柱段之生產之所討論之企業中之一物流及/或組織問題。至少物流及組織費用顯著增加。
為生產混凝土塔柱部分,亦即,混凝土段,即,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使用形成混凝土灌注至其中之一空腔之混凝土模殼。其中亦提供一對應鋼筋,且在混凝土已凝固之後,將其自該模殼移除並隨後使其經受進一步處理。可使用一內部模殼及一外部模殼來生產截頂錐形塔柱段或對應段部分。相應地,需要一內部模殼及一外部模殼。在混凝土已凝固之後,可藉助於一起重機來舉升可重達5噸至10噸之外部模殼以便可接達且可反過來藉助於一起重機來輸送硬化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供進一步處理。彼操作係複雜及昂貴的且需要相應重型機械之高參與度,此反過來增加生產中所涉及到之努力並使生產變得更昂貴。
在那方面,最後將藉助一平板卡車將該等塔柱段自生產呈預澆鑄混凝土部分形式之塔柱段之生產工廠輸送至用於豎立一風力發電設施之各別位置以便可藉助於彼等塔柱段在那裏建立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
由於此等段實質上呈一截頂錐殼體或一截頂錐殼體之一
段之形狀,因而其在於此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引起特定問題。在彼情況下,預澆鑄混凝土部分通常將呈直立位置輸送,此乃因彼在其輸送時需要最小空間量。有時盡可能大地生產混凝土段,但儘管如此如此之小以致其仍可在公路上輸送。在那方面,通常允許最大尺寸適用。一特定要求係此一大塔柱段或複數個塔柱段將藉助於一平板卡車在公路上安全可靠地輸送。若其由於差錯而捆紮得不夠緊,則存在於一彎道處其從低平板卡車掉下來或當卡車制動時不合需要地到處滑動之危險。特定而言當塔柱段係由可能因各別塔柱段之圓形組態而借助輕微滑動松掉之捆紮帶捆紮時,可出現那種情況。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解決上述問題中之至少一者,且特定而言改良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之生產及輸送。特定而言,本發明力圖提供更準確的生產及/或塔柱段之製造之簡化及/或風力發電設施之不同混凝土塔柱之製造及/或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之輸送之改良。至少,本發明力圖提出一種替代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1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相應地,用混凝土來填充形成一段模具之一模殼。當該混凝土已硬化時,其具有藉由該段模具預先決定之形狀且因此形成該塔柱段。該段模具可(舉例而言)實質上由係如此彼此相對配置以致在其之間形成用於用混凝土來填充且用於預先決定
欲製造之塔柱段之形狀之一空間之兩個模殼組成。在該混凝土已凝固形成一塔柱段之後,量測該塔柱段以產生該塔柱段之三維虛擬實際模型。在這一點上,措詞一硬化塔柱段係用於表示其中因此該混凝土已凝固到此一程度以致該塔柱段保持其形狀且可經受進一步處理之如此硬的此一段。在那時,該塔柱段尚未必已達到其在裝配至一混凝土塔柱中時所需之最終強度
該塔柱段係以這樣一種方式量測以致可產生三維實際模型且隨後產生此一實際模型,即,作為一虛擬模型。若(舉例而言)-出於解釋說明目的而使用一簡單案例-生產將具有一截頂錐殼體之一塔柱段,則幾個量測值可能已經足以產生具有該塔柱段之具體尺寸之一截頂錐殼體之一模型。純粹理論上,記錄三個量測點對數值判定及模型化諸如(舉例而言)該塔柱段之一上部外側邊緣之一圓形外側邊緣足夠。然而,將注意到,在此情況下,無法判定與一圓之偏差。若將針對如上文以實例方式所提及之上外部邊緣判定諸如(舉例而言)一圓朝向一橢圓形狀之變形之偏差,則需要更多量測點。可在該模型化過程中偵測所量測塔柱段之其他區域-使用更多量測點-(舉例而言)藉助於一線性關係。
基本上,將視理論上必要提出藉由記錄更多且特定而言明顯更多量測點來判定物件之冗餘度。在彼情況下,可出現根據其混凝土模型化基本上採用之形狀-諸如(舉例而言)一橢圓形狀-並非含有每一量測點之問題。儘管如此,若
(舉例而言)使用最小平方法來根據該等量測點計算模型化部分則可實施模型化。
該虛擬模型亦可由若干有限元構成。彼可尤其取決於基礎先決條件且特定而言所採用之基本出發點是否與某些基本形狀相符或者在那方面是否沒有什麼東西有待在該模型化過程中制定。
在此情況下,對一虛擬模型之提及用於意指該模型並非以實體形式存在而是以一資料處理設備(特定而言一方法電腦)中之一模型形式存在。以相同形式,所採用之基礎係在幾何尺寸方面將自該塔柱段產生之虛擬實際模型與其相比較以便定量及定性判定幾何偏差之一參考模型。此處,對該實際模型之提及意指該所量測塔柱段之模型。可避免該實際模型與該所量測塔柱段之間的微小偏差。
在該三維實際模型與比如該實際參考模型之一預先決定形式之比較之後,評估所偵測之偏差。在那方面,特定而言以逐部分方式來考量各別最大偏差,諸如(舉例而言)相對於與該預先決定段相關之該所量測段之高度之最大偏差、該實際模型相對於該參考模型之一外側輪廓(其根據要求係水平的)之直徑之最大偏差、該實際模型之一壁厚度與該參考模型之壁厚度之最大偏差及該實際模型之一非圓形外側輪廓與藉由該參考模型預先決定之一圓形外側輪廓之最大偏差。彼等偏差僅係此等偏差之實例。亦可使用除諸如(舉例而言)一平均偏差之各別最大偏差之外的偏差。然後,比較彼至少一個偏差與一預先決定第一極限
值。相應地依據允許公差並且依據一各別最大偏差值、一平均偏差值或另一偏差值是否形成該比較過程之基礎而預先決定彼極限值。若超過彼極限值,則將適當地調適所使用形式,特定而言所採用之一模殼。可(舉例而言)藉由施加材料至該模殼或自該模殼移除材料或藉由該模殼之變形來實施調適。在極端情況下,考量對所討論之模殼進行替換。
較佳地,對各別塔柱段之量測係由一雷射量測裝置實施。此一雷射量測裝置亦可三維判定許多個量測點且較佳經調適以將所記錄之量測值輸入至一資料處理系統中或使後者做好準備以便可計算實際模型且可實施所述比較。
較佳地,對該塔柱段之量測係以5 mm或更高、特定而言2 mm或更高、及更佳地1 mm或更高之一精確度實施。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為較佳地10 mm或更低、特定而言5 mm或更低及更佳地2 mm或更低。
藉由所提出之過程針對一混凝土段達成處於毫米範圍內之一精確度。在那方面,將觀察到,此等塔柱段可勻稱地具有5 mm之一外側尺寸(亦即,一寬度)。若-與一平面圖相關-生產部分圓形段,諸如(舉例而言)二分之一圓形段或四分之一圓形段,則其可具有一更大之縱向方向-與公路上之較佳輸送相關-且可相應地既定用於甚至更大塔柱直徑。
儘管如此,提出超過具有混凝土元件之上述數量級之通常精確度之處於毫米範圍內之一精確度。
根據一實施例,提出將與該塔柱段之適當定向相關之該實際模型之一水平區段與一圓或一圓之一段之一最大偏差預先設定為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欲生產之塔柱段意欲在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時配置成相互重疊關係。因此,將觀察到直接相互重疊塔柱段(即,彼此上下疊置之塔柱段)之一非常高的裝配精確度以確保欲生產之塔柱之穩定性。此等偏差與一水平區段,亦即,橫向於該混凝土塔柱之垂直軸之一區段相關。特定而言當將塔柱段彼此上下疊置且因此盡可能準確地觀察到其時,該等偏差使其本身可察覺到。
另一組態規定若該虛擬實際模型與該預先決定形式(特定而言,因此該虛擬參考模型)之間的偏差超過大於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之一第二預先決定極限值則將所生產及所量測之塔柱段視為不合格品。因此,提出對兩個極限值之監測,且若該值超過該第一極限值,則彼只會導致對該混凝土模具-特定而言該模殼-之一改良修改,而高於該第二極限值之一過度偏差亦導致該部分被拒絕。若因此超過該第一極限值而不超過該第二極限值,則假定所生產之塔柱段仍在可接受範圍內。該等偏差僅具有此一量值以致對該混凝土模具(特定而言該模殼)之調適既定用於欲生產之下一塔柱段之一改良。監測該第一極限值之目的因此係連續監測並改良所生產之塔柱段且因此欲整體生產之塔柱之品質。相應地,可將該第一極限值選擇為很小。
只有當超過該第二極限值時-此應盡可能少發生-才會導
致該部分被拒絕且因此導致需要生產一新的及得到改良的塔柱段來替換剛被作為不合格品揀出之塔柱段。
較佳地,該方法係如此以致依據給定偏差,計算用於更改該段模具或用於更改形成該段模具之至少一個模殼之一校正值。該虛擬實際模型與該虛擬參考模型之比較使得能夠偵測一定性或定量偏差。相應地,該實際模型與該參考模型在品質、數量及位置方面的偏差係習知的。可相應地根據該等偏差來計算出對該模殼之必要改變,因為該模殼實質上表示所生產及所量測塔柱段之一負形式。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7用於量測一塔柱段之設備。相應地,提供用於量測該塔柱段之幾何尺寸之一量測裝置,特定而言一種雷射量測裝置。另外,提供一資料處理裝置,特定而言,一電腦,該資料處理裝置經調適以自該量測裝置所記錄之幾何資料產生一虛擬模型並實施該虛擬模型與一預先決定形式之一比較,特定而言,與已經存在之虛擬模型之一比較,亦即,實際模型與參考模型之一比較。
較佳地,該量測設備經調適以實施如上文所述之一方法。只要比如一混凝土模具或模殼及/或用於修改此一模具或模殼之一設備之更多設備組件為該方法所需,則其分別形成該量測設備(其在那方面亦可稱作一塔柱段之一最佳化設備或生產設備)之一部分。較佳地,該量測設備具有可用來將其扣接至一塔柱段及/或一模殼以便量測彼塔柱段或與其一起產生之一塔柱段之扣接構件。
所述量測以及隨後對所述模型之比較因此與其中在該等製成混凝土段製成之後藉助一雷射量測方法及對應雷射量測設備來檢驗該等製成混凝土段之一最後檢查有關。特定而言,此檢查涉及到檢查該輪廓是否正確且特定而言該等段是否實際上係圓的。在彼情況下,藉助於該雷射量測系統來掃描該製成段且在該電腦中自該製成段產生三維影像,比較該三維影像與一3-D模型,亦即,該理想形式。此操作涉及到偵測細微偏差及可能適當調適該模殼。因此,舉例而言,可偵測與最佳情形之一微小偏差,由此實施對該模殼之調適而不必將該所量測段指定為一不合格品。更確切地說,作為原始態樣已經提出隨後調整,以達成製造之最佳化。在那方面,目的在於處於毫米範圍內之精確度,且亦達到具有欲製成之製件之數量級但與此等數量級之一般混凝土生產不相關之可能對於機械工程(亦即,金屬加工過程)係通常之彼等精確度。
最後,亦藉由該所提出之解決方案來達成所生產混凝土段之再生產性。除品質之一般改良之外,此亦准許基本上應相同但因製造變動而不完全相同之元件之互換性。此等元件可借助再生產性之一改良彼此替換。彼可(舉例而言)有利於部分儲存,此乃因再也沒必要識別每一個別段,而是僅段之類型,包括其大小。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9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模殼。此一模殼係基於與一圓柱形殼體段或呈一截頂錐之形狀之一殼體段
一樣具有一內部凹表面及一外部凸表面之一塔柱段。針對使用中亦面向欲生產之混凝土塔柱之內部之內部模殼元件出於模製目的提供一內部模殼元件。彼模殼元件可係(舉例而言)一圓柱或一截頂錐或諸如此類。針對實質上亦將形成欲生產之混凝土塔柱之外側表面之一部分之外部凸表面提供一對應外部模殼元件。該內部模殼元件亦可稱作一內部模殼或一內部模殼元件,且該外部模殼元件可稱作一外側模殼元件或外部模殼。
這兩個模殼元件經調適而以這樣一種方式放置在一起以致在其之間形成用於接納用於澆鑄欲生產之塔柱段之一混凝土塊之一接納空間。該兩個模殼元件因此以這樣一種方式裝配在一起以致此定義一環形間隙或諸如此類或其一部分。
該外部模殼(亦即,該外部模殼元件)具有用於在該塔柱段硬化之後沿水平方向自該塔柱段移除該外部模殼,特定而言用於將該外部模殼拉離,以便脫離該製成塔柱段之一位移設備,特定而言複數個輪子。
在以彼方式移除該外部模殼之後,剛生產之塔柱段因此實質上自一側釋放且仍保持以其另一凹側抵靠在該內部模殼上。儘管如此,彼塔柱段現在可(舉例而言)藉由一工廠起重機自其位置移除且移動至供進一步處理或進一步輸送之位置。
迄今,眾所周知亦藉助於一工廠起重機,常常藉助於用來舉升該混凝土段之同一工廠起重機來舉升該模殼。彼係
基於該模殼通常具有類似於該製成塔柱段之一重量之概念。該模殼可具有5噸至10噸之一重量。此一沉重物件幾乎無法手動搬運且由於彼原故過去及現在使用可管控該等重量之工廠起重機。然而,現在識別到,儘管如此,手動搬運仍係部分可行的,但至少可在不具有工廠起重機的情況下管控搬運。彼可簡化搬運且可減少工廠起重機處於使用中之時間。
根據本發明,人們意識到,該外部模殼不可否認地具有巨大重量,但回過來只需在一短距離內位移。此外還有工業生產工廠中之工廠場地通常呈平坦及水平之事實。因此,移動一沉重模殼之問題集中在克服當水平移動該模殼時所涉及到的摩擦力。因此,提供旨在減少任何摩擦力之一位移設備。特定而言,彼將藉由輪子或滾子來達成。較佳地,該位移設備具有用於使該外部模殼元件(亦即,該外部模殼)在導軌上位移之輪子或滾子。由於在自該製成塔柱段移動之後的模殼僅旨在脫離彼製成塔柱段並曝露其,且隨後被再次向後推回至其模製位置中,因而導軌上之位移係有利的,此乃因該等導軌預先決定移動方向且移動該模殼不需要進一步自由度。當該外部模殼被推回至其初始位置中以生產另一塔柱段時,該等導軌規定該模殼非常準確地到達其既定位置。彼實質上亦比使用一工廠起重機更簡單,因為不需要複雜定位。
較佳地,提出一種槓桿構件,該槓桿構件提供用於拉動或推動該外部模殼以便在彼情況下特定而言亦自硬化塔柱
段釋放該外部模殼。以彼方式,可克服作用於該新近硬化塔柱段與該外部模殼之間的一黏合力。出於彼目的,該外部模殼只需移動一非常小的距離且因此可提供一非常大的槓桿作用。以彼方式,可朝離開該製成塔柱段的方向拉動該外部模殼且也許可再次使用此一槓桿來進一步拉動該外部模殼。較佳地,此一槓桿可裝配至其之一嚙合點放入該工廠場地或緊挨著將被拉離之外部模殼元件之一生產場地,或提供諸如一基底支撐構件之一輔助支撐件,該輔助支撐件擱在該工廠場地上且其本身支撐抵靠在上面澆鑄有該塔柱段且可稱作該生產場地之一物件(諸如(舉例而言)一基底支架)上。該輔助支撐件具有用於將該槓桿裝配至其之一嚙合點,特定而言一嚙合凹部及/或嚙合凸出部。在那方面,可在一般設計組態(即,一長金屬桿或鋼管)意義上解釋槓桿。彼可例如(舉例而言)在該嚙合凹部中裝配至該嚙合點,且可在該下部區域中其上方之一短距離處固定至該外部模殼。現在可藉助於彼槓桿-亦即,該桿或鋼管-之另一端來傳輸一高力。彼實例之槓桿比取決於該槓桿之總長度對該工廠場地中之該嚙合點至該外部模殼上之嚙合點之間距之比以及一傾角。
較佳地,提供一舉升構件,該舉升構件用於在該塔柱段硬化之後舉升該外部模殼或該外部模殼元件以便可如此舉升該外部模殼元件以致其僅仍放置一負荷於該行進設備上。為防止液態混凝土在填充操作期間及在硬化之前流出,該可移動外部模殼,在生產過程期間,應固定施加至
其下方之一支撐表面,即,如此緊固地及密封地以致無混凝土可逸出。所述舉升構件經提供以能夠釋放已以彼方式如此固定地設定就位之一外部模殼。
較佳地,提供用於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與該塔柱段分離開開之一分離構件,該分離構件包括用於施加用於自該塔柱段釋放該外部模殼元件之一分離壓力之一壓力構件,特定而言一壓力螺桿。此一分離構件固定扣接至該外部模殼元件且藉助於該壓力構件可對一支撐元件(諸如同一混凝土模具之另一外部模殼元件或另一物件)施加一壓力,或相反地,該分離構件配置於該支撐元件上且出於分離目的而壓靠在該外部模殼元件上且由此朝離開該塔柱段的方向壓緊該外部模殼元件。
較佳地,該模殼經調適以藉助於一螺桿移動(特定而言藉助於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觸發該舉升構件之舉升移動。該旋擰移動使得能夠達成較佳力傳輸,在此情況下,亦可達成對該舉升裝置之該部分之一自鎖作用。較佳地,致動係藉助於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提供。彼意謂該舉升裝置具有適合於此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之一嚙合位置且特定而言出於致動目的其具有16 mm至32 mm之大小中之一者之一常見螺桿頭,舉例而言一六角螺桿頭。另外,該舉升裝置較佳係針對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之一通常旋轉速度及一通常扭矩而設計。
此處的基礎概念係用於舉升該沉重外部模殼之舉升裝置之致動可能非常耗時且涉及到用於手動致動之很大的力。
藉由調適至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通常存在於生產工廠中之此一旋擰構件亦可有利地用於致動該舉升裝置。必要之額外複雜化及費用因此微不足道。在彼情況下,若該位移設備具有複數個分佈式輪子或滾子,則該舉升構件係如此分佈以致針對每一滾子、每一輪子或每一對滾子或每一對輪子或每一群組之滾子或每一群組之輪子存在一舉升構件。舉例而言,三個輪子可分佈於該外部模殼上以在三個導軌來位移該外部模殼,其中提供三個舉升構件,即,每一輪子一個。若該外部模殼首先放下於該工廠場地或用於精加工該塔柱段之一生產場地上,則可藉助於該三個舉升構件之致動來舉升該外部模殼以使得其僅擱在該三個滾子上且可相對容易藉助於該三條導軌來位移該外部模殼。該分離構件較佳亦經調適以由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致動。該分離構件,特定而言該壓力螺桿係出於彼目的而以一對應方式調適至該舉升構件。
在一實施例中,提出一種具有用於導引亦可稱作該外部模殼之上述外部模殼元件之位移設備之行進導軌之生產設備。較佳地,該等行進導軌配置於一場地(特定而言一工廠場地)上。另外,在該場地上提供一槓桿附接點,特定而言用於附接用於自該硬化塔柱段至少部分地撤回該外部模殼之一槓桿或該槓桿之一凹部。因此,此一生產設備與其中提供根據本發明之一外部模殼之一生產工廠或其一部分有關。該生產工廠特定而言在導軌及附接點方面調適至上述可位移外部模殼。
因此,彼解決方案克服其中迄今外部模殼元件且特定而言形成所述外部模殼之錐形模殼半部係由起重機移動到位之混凝土段之先前製造中所涉及到的問題。現在提出此等模殼-該等模殼可係二分之一模殼、三分之一模殼、四分之一模殼及諸如此類-係可位移的,即,其特定而言支撐於一導軌系統上以便將其推動至用於製造一混凝土段之位置中並在該段硬化之後再次朝離開該混凝土段的方向推動其或拉動其。較佳地,提供朝離開彼此的方向推動兩個二分之一模殼且藉此達成自該硬化塔柱段釋放這樣一個二分之一模殼或諸如此類(特定而言一外部模殼)之初始釋放。此一分離構件可與一螺桿類似地起作用,且可具有作為一壓力構件之一螺桿,即,一壓力螺桿,且可將一旋轉移動轉換成用於分離該等元件之一軸向力。彼分離構件較佳亦具有其可藉助於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致動之此一組態。
該舉升構件可較佳經如此設計以致藉助於一或多個適當強彈簧來實施對該模殼之實際舉升且藉由相對於彈簧力之旋擰作用來將該模殼放下至用於精加工一混凝土部分之其位置中。彼較佳旨在供與如上文所述之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一起使用。該等對應彈簧因此可經如此設計以致其強度僅次於為舉升所討論之模殼所需之強度。現在為了放下該模殼,所需之壓緊力僅為對應於該彈簧強於該模殼之重量所致的力之量之一值。若因此該模殼重達(舉例而言)10噸且該等彈簧係針對11噸而設計,則其只需藉由上述螺桿以一公噸之一額外力下推。在不使用彼等彈簧之情況下,轉
而將必須藉由旋擰來施加用於完全舉升該10噸之一舉升力。應瞭解,該等必要之力分佈於該數目之舉升構件之中。
另外,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17用於產生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相應地,連續執行以下生產步驟。
首先,在一內部模殼元件與一外部模殼元件之間灌注一混凝土塊,且其在以下步驟中硬化。在硬化之後,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與比如另一外部模殼元件之一配對本體分離開。出於彼目的,特定而言,將該一個外部模殼元件之一或多個螺桿旋擰抵靠在該配對本體上以便藉此達成此分離。特定而言,該過程在此處正克服各別外部模殼元件與新近澆鑄且硬化之塔柱段之間的一黏合力操作。
接下來,藉助於一適合舉升構件來舉升該外部模殼元件以使其僅仍施加一負荷至配置於該外部模殼元件上之一位移設備。最後,可使用該位移設備沿一水平方向將以彼方式支撐之外部模殼元件拉離。較佳地,舉升係藉助於固定連接至該位移設備之一舉升構件實施,其中該舉升構件係藉助於一自動旋擰構件(特定而言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致動,以便藉此產生舉升移動。較佳地,當生產一混凝土段時,首先藉助於該舉升構件來放下該外部模殼元件,該舉升構件係藉助於一自動旋擰構件致動。
特定而言,此一生產方法採用上述模殼及/或上述生產設備以使用此一模殼來製造塔柱段。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21之一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該混凝土包括複數個具有不同大小且由混凝土製成之塔柱段,該複數個塔柱段彼此上下疊置且係由鋼骨鋼筋混凝土製成,亦即,具有一鋼筋。該塔柱因此係由預澆鑄混凝土部分製成。在那方面,該混凝土塔柱之形狀經如此選擇以致其具有遵循一e函數之一外側輪廓。從圖形方面而言,若此一塔柱以這樣一種方式平放以致其塔柱頭部朝向左側且其塔柱基底朝向左側,則其具有其上線對應於呈其一般普通形式之一e函數之一輪廓。
特定而言,該混凝土塔柱之周邊U以一e函數,即根據以下公式,隨著增大高度h,自該塔柱之下部區域中-此處再一次假定該塔柱處於操作適當直立位置中-特定而言一基礎上方之塔柱基底處之一周邊U0減小:U=U0*e-h*c
變數c可在此處用作用於調整一伸長度或梯度之一調整因子。同時,使用調整因子c來標準化指數以使得指數無單位。
使用彼外側輪廓或根據一e函數來增大或減小周邊達成具有實質上位於其上部區域中之一細長組態之一預澆鑄混凝土部分塔柱且同時隨著過渡繼續提供一穩定塔柱基底。該塔柱之細長上部部分特定而言亦在風力發電設施之情況下具有重大意義,此乃因該塔柱表示應針對分別通過之轉子葉片保持盡可能小之一風影。
為用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來構造具有根據一e函數之一輪
廓之此一混凝土塔柱,應適當地製造該等預澆鑄混凝土部分。用於製造對應塔柱段之模殼必須經適當調適以全面確保該混凝土塔柱之該e函數。
該e函數亦可在一多角形意義上近似於塔柱段且特定而言近似於各自具有一直(亦即,非弧形)輪廓部分之段。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23包含一風力發電設施之至少一第一及一第二混凝土塔柱之混凝土塔柱群組。彼等混凝土塔柱中之每一者皆具有複數個具有不同大小且由混凝土製成之相互重疊塔柱段。一塔柱段或複數個配置處於同一高度下之塔柱段形成一段平面。在最簡單之情況下,特定而言在該塔柱之上部區域中,該段平面可由一個別、實質截頭錐形塔柱段形成。在特定而言進一步向下配置之更大段平面之情況下,該等段平面係由複數個(諸如(舉例而言)兩個)二分之一模殼部分構成。
在彼情況下,該混凝土群組具有至少兩個不同大小之塔柱,其中第一塔柱大於第二塔柱,即,具有多於第二塔柱之段平面,多於第二塔柱之至少另一個段平面。在那方面,提出第一塔柱及第二塔柱具有具相同塔柱段但處於不同高度下之段平面。
因此,針對不同混凝土塔柱提出相同段平面且因此針對不同塔柱使用相同塔柱段。特定而言,提出利用具有根據一e-函數之如上文所述之一外側輪廓之各別混凝土塔柱。然而,與上文所指示之公式相關,彼意謂塔柱基底處之周邊U0亦針對不同大小之塔柱具有不同大小。較佳地,該等
塔柱於其上部區域中以逐部分方式相同。簡而言之,更大混凝土塔柱對應於更小混凝土塔柱,其中更多一些塔柱段放置於彼更小混凝土塔柱下方。一混凝土塔柱之實際構造自然地以一不同方式(即,自該基礎(亦即,自該塔柱基底)連續地)實施。
若該混凝土塔柱包括(舉例而言)具有20個段平面之一第一混凝土塔柱及具有10個段平面之一第二混凝土塔柱,其中在所有情況下,第一個段平面形成最上段且大塔柱之第二十個段平面或小塔柱之第十個段平面形成最下段平面,則針對彼組態以實例方式提出大塔柱及小塔柱之第一個段平面至第十個段平面具有相同大小。大塔柱(針對其構造)因此可針對第一個平面至第十個平面依靠小塔柱之結構。在那方面,某些細節也許可不同。特定而言,小塔柱之第十個平面可以具有將不提供於大塔柱之第十個平面中之一門之一開口。
相應地,出於生產目的,只需生產並提供總共20個不同段平面塔柱段而不是30個不同段平面之塔柱段。若要添加(舉例而言)具有15個段平面之另一中等塔柱,則無需提供一新鮮大小之一塔柱段。對於以實例方式給出之該三個不同混凝土塔柱,則只需提供20個不同塔柱段平面而不是45個塔柱段之塔柱段。
彼對於具有遵循一e函數之一塔柱輪廓之混凝土塔柱具有一特別有利效應。此處,呈一e函數之形狀之大風力發電設施塔柱在其上部區域中具有對應於一較小塔柱之e函
數形狀之一e函數形狀。在那方面,大塔柱亦形成呈一e函數之形狀而無紐結或相反不連續過渡之一整體輪廓。該e函數形狀准許不同大小之塔柱之所述模組化構造。
亦提出一種風力發電站,該風力發電站包括根據本發明之一混凝土塔柱及根據本發明具有若干混凝土塔柱之一混凝土塔柱群組。在那方面,術語風力發電站用於表示各自具有一各別混凝土塔柱且從屬於一共同整體控制及/或使用一共同連接點來將電能饋給至一電網中之複數個風力發電設施之一配置。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26用於生產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之方法。根據其,此涉及到具有複數個具有不同大小之相互重疊塔柱段之混凝土塔柱。該方法因此與由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來製造混凝土塔柱有關。
首先,按1至k個不同大小由鋼骨鋼筋混凝土製成若干塔柱段,其中k係大於2之一正整數,其中針對1至k中之每一大小生產至少一個各別塔柱段。因此,亦可針對相同平面使用複數個塔柱段,諸如(舉例而言)兩個二分之一模殼部分。
然後,自以彼方式生產之該等塔柱段中選擇複數個塔柱段,以構造一混凝土塔柱,其中該選擇相依於欲構造之塔柱之大小。為構建一第一大小之一混凝土塔柱,使用大小1至k中之每一者之至少一個塔柱段。為構造一第二大小之一混凝土塔柱,使用大小1至j中之每一者之至少一個塔柱段。變數j係大於1但小於k之一正整數。在彼情況下,該
第二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小於該第一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且與該較大混凝土塔柱相比較該較小混凝土塔柱使用較少塔柱段來構建該混凝土塔柱。最後,使用該等選定塔柱段來建造該各別塔柱。
換言之,該方法提出,當構造該塔柱時,僅根據其大小來選擇該等必要塔柱段,且針對大塔柱及小塔柱使用相同塔柱段。大小1至j之塔柱段因此旨在用於大塔柱及小塔柱。大塔柱僅額外需要大小j+1至k或大小k(若j+1相同於k的話)之塔柱段。
較佳地,用於構造該第二較小混凝土塔柱之大小1至j之塔柱段相同於用於構造該第一較大混凝土塔柱之大小1至j之塔柱段。
因此,有利地構造該等第一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與構造該第二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使用相同塔柱段,且另外使用更多塔柱段來構造該第一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在那方面,針對一上部塔柱區域使用相同塔柱段且針對相應地配置於該上部塔柱區域下方之一下部塔柱區域使用與該較小混凝土塔柱相關之未使用之更多塔柱段。
較佳地,如上文所述構造混凝土塔柱或如上文所述構造用於混凝土群組之混凝土塔柱或如上文所述構造用於一風力發電站之混凝土塔柱。
另外,提出一種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該塔柱段經調適以構造如上文所述之一混凝土塔柱或如上文所述之一混凝土塔柱群組。特定而言,該
塔柱段適當調適至欲構造之混凝土塔柱之形狀以便在該塔柱之經構造狀態中形成其一子部分。
根據本發明,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30用於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該塔柱段時緊固一風力發電設施構成之欲構造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扣接錨。彼扣接錨具有欲凝固於該塔柱段中之一錨定部分。然後,位伸負荷將藉助於其施加至該塔柱段。另外,提供固定連接至該錨定部分之一伸長,特定而言圓柱形軸區域。彼軸區域係如此經調適而在該塔柱段中凝固成遠離該錨定部分之一連接側與該塔柱段之一外側端接。該軸區域具有用於旋擰於用於扣接一鉤環之一連接孔眼中之一陰螺紋。另外或另一選擇為,該錨定區域具有與該軸區域相比擴大以便牢牢固持於該塔柱段中並將拉伸負荷傳輸至該塔柱段之一部分。
彼扣接錨經調適以固定凝固於該塔柱段中,特定而言於其一壁中,其中僅一個開口可自外部接達,特定而言將另一扣接構件旋擰於其中。因此,一扣接孔眼可旋擰於其中且隨後該塔柱段可快速捆紮於一平板卡車上-舉例而言藉助鉤環。
較佳地,該扣接錨係由鋼製成從而能夠攜載最高可能負荷。
根據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32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彼塔柱段之特徵為至少一個扣接錨,該至少一個扣接錨放入該塔柱段之一壁或穿過該壁以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藉助該扣接錨
來扣接該塔柱段,特定而言以拴住該塔柱段,其中該扣接錨具有用於旋擰於用於扣接一鉤環之一連接孔眼中之可自外部接達之一陰螺紋。
此一塔柱段使用特定而言上文所述之一扣接錨且因此可有利地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捆紮。藉助於該扣接錨中之一陰螺紋之彼扣接選項准許具體而言一平板卡車上之靶向捆緊。對應之捆綁帶或捆綁索或捆綁鏈只需扣接至該扣接錨並扣接至該平板卡車。可依據該扣接錨於該塔柱段中之各別位置使用捆綁帶或諸如此類。該扣接錨亦提供無法滑動之一清晰定義附接點。另外,一所述連接孔眼可容易在輸送之後旋出該塔柱段,即,該扣接錨,且不阻礙該混凝土塔柱之進一步構造。若需要,則該扣接錨之剩餘開口可由一盲塞閉合於該段之外側處。
較佳地,此一扣接錨在製造所討論之混凝土段時凝固就位。若該錨未以彼方式凝固就位,則使用一隨後生產之鏜孔,調適至彼鏜孔之一扣接錯部分地穿過該段壁且用於在其輸送時固定並捆緊該輸送段。
有利地,該扣接錨具有在一側上提供有一錨定區域及在另一側上提供有通至一陰螺紋之一開口之一伸長,特定而言圓柱形軸區域。該軸區域較佳以這樣一種方式凝固至該塔柱段中以致其以此一形式以一側與該塔柱段之一表面端接以致該連接孔眼可自外側旋擰至該陰螺紋中。
為確保該扣接錨牢牢固持於該混凝土中,其具有與該軸區域相比明顯擴大之一錨定區域。彼錨定區域將完全凝固
於該塔柱段中以便藉此將可在捆緊該塔柱段時出現之負荷傳輸至該塔柱段。
根據本發明,亦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36之緊固設備。此一緊固設備包括上文所述之一扣接錨,用於旋擰至該扣接錨之該陰螺紋中之一連接螺桿,其中該連接螺桿具有一扣接部分,該扣接部分用於將諸如(舉例而言)一孔眼之一鉤環固定於其中,且視情況此一鉤環提供用於扣接至作為該緊固設備之部分之該連接螺桿。以彼方式,該塔柱段可容易地且可靠地藉助於此一緊固設備-或複數個緊固設備-栓系於一平板卡車上。
較佳地,該連接螺桿具有用於將處於旋入狀態之該連接螺桿支撐於該塔柱段之一段壁處或上之一支撐邊緣。若該扣接錨以這樣一種方式凝固於該塔柱段中以致僅一陰螺紋之一開口與所討論之塔柱段之一表面端接,則具有該支撐邊緣之該連接螺桿可旋擰於其中直至其支撐邊緣壓靠在該塔柱段之彼壁上為止。彼提供該連接螺桿與該塔柱段之間的一牢固及耐傾斜連接。該螺桿旋擰至其中之陰螺紋提供一拉伸負荷且防止該螺桿與該塔柱段鬆開。以彼方式,該支撐邊緣防止該連接螺桿之一傾斜移動。彼特定而言對於不是沿該連接螺桿或該陰螺紋之軸向方向延伸,而是傾斜於乃至垂直於其延伸之一栓系配置係有利的。
視情況,提供用於配置於該支撐邊緣與該段壁之間的一緩衝盤。彼緩衝盤可(舉例而言)由一塑膠材料製成以便視情況適應彈性及/或補償該段壁之微小表面不精確度。
根據本發明,進一步提出一種根據技術方案38用於生產一塔柱段之方法。此方法與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有關。首先,提供用於灌注呈一預澆鑄混凝土部分形式之塔柱段之一模殼。然後或在彼情況下,在一所期望位置中配置如上文所述之一扣接錨且如此固定其以致其可在將混凝土灌注至該模殼中時保持其位置。然後,將該混凝土灌注至該模殼中以便生產該塔柱段且在該預先決定位置中澆鑄該扣接錨。
特定而言,以彼方式生產其中裝配有扣接錨之如上文所述之一塔柱段。
特定而言,可將用於生產塔柱段或用於構造混凝土塔柱之所述方法組合在一起或者可將來自個別所述方法之個別特徵組合在一起,若彼在技術上不矛盾的話。亦可在可使用另一上下文中已闡述之特徵的意義上組合所述塔柱段,若彼在技術上不矛盾的話。上述情況亦適用於所述混凝土塔柱。與此相關,原則上,亦可組合所有所述特徵,若彼在技術上不矛盾的話。
以實例方式,提供用於構造具有呈一e函數之形狀之一輪廓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可具有一扣接錨或如另一位置處所述之其他緊固工具。
下文參照附圖藉助各實施例以實例方式闡述本發明。
下文以實例方式藉助於各實施例以實例方式闡述本發明之某些態樣。儘管單獨闡述某些態樣,但儘管如此亦可將
其與根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組合,只要彼不表示一技術矛盾。在下文中,針對類似但可能不同之特徵使用相同之參考符號。然而,在任何情況下,相同之參考符號識別在功能上相同之特徵。
圖2展示提供用於生產一大致截頭錐形組態之一塔柱段之一模殼1。另一選擇為,原則上,可生產(舉例而言)裝配在一起具有一實質截頭錐形組態之兩個二分之一殼體部分。出於彼目的,該模殼具有一內部模殼元件及呈二分之一殼體部分之形狀之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該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固定組裝於兩個接觸邊緣4處且合起來達成包圍該塔柱段或欲生產之塔柱段之一截頭錐形殼體。呈二分之一殼體部分形式之該兩個外部模殼元件在接觸邊緣4處藉助於連接螺桿6固定結合在一起。在以彼方式連接之該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與無法在圖2中看到之一內部模殼元件之間形成液態混凝土將引入至其中以生產一塔柱段之一環形間隙。在那方面,圖2展示亦可在不具有根據本發明之特徵之情況下使用之此一模殼1之一完整通用結構。
圖3展示提供有一位移設備之一外部模殼元件2之一部分。彼位移設備包括其中一者展示於圖3中之複數個滾動區塊8。滾動區塊8具有從該滾動區塊向下凸出且可在所圖解說明之工廠場地12上滾動以藉此准許外部模殼元件2移動或位移之一輪子10。
輪子10可移動地安裝於滾動區塊8中且藉助於一彈簧從滾動區塊8向下推動至所圖解說明之位置中。輪子10可藉
助於一致動元件(即,一致動螺桿14)克服該彈簧之一彈簧力拉動至該滾動區塊中。以彼方式,固定至滾動區塊8之外部模殼元件2向下移動。藉助於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在其形狀、大小及對致動之可接達性方面調適致動螺桿14。因此可容易藉由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或一壓力空氣旋擰構件來實施向下移動亦或者再次舉升。滾動區塊8因此形成可用來升高或放下外部模殼元件2且與用於使外部模殼元件2位移之一輪子10組合之一舉升構件。彼僅係具有一輪子或一滾子之一舉升構件之一組合之一實例。
圖3亦展示實質包含一槓桿18之一槓桿構件16。槓桿18藉助於一繫桿22在其於一連接鉸鏈20處之下部區域中可移動地連接至外部模殼元件2。
另外,一槓桿附接導軌24配置於工廠場地12上。槓桿附接導軌24形成一支撐輔具。槓桿18可藉由配置於其下部分中之一附接部分28附接至彼等附接點26。可藉由在向上配置於該槓桿上之把手區域30中(即,朝向圖3中所示之視圖中之右邊)拉動來拉回外部模殼元件2,以便藉此釋放一硬化混凝土段。可將槓桿附接導軌24調適為活動的以便在不同外部模殼元件2處使用。
圖4展示圖3中之外部模殼元件2之另一部分。可在彼部分中看到具有另一致動螺桿14之另一滾動區塊8。此滾動區塊8亦具有從滾動區塊8向下凸出且因此承載外部模殼元件2於工廠場地12上方之所圖解說明高度處之一輪子10。輪子10此外無法借助所採用之透視圖看到。然而,圖4展
示藉助其向下凸出之輪子來導引滾動區塊8之一運行導軌32。運行導軌32亦可稱作一行進導軌。
圖4亦展示一製成塔柱段34之一部分及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及一內部模殼元件與其共同形成用於生產所圖解說明塔柱段之一混凝土模具之一模具底部36。圖4展示其中外部模殼元件2已朝塔柱段34的方向拉動以脫離其之斷開位置。
圖4亦在外部模殼元件2上展示亦可稱作一分離元件之一分離構件38。在閉合狀態中,當混凝土可灌注至此一模具中或可在其中硬化時,如圖4中所示之外部模殼元件2於其接觸邊緣4處連接至另一外部模殼元件2,如可在圖2中看到。分離構件38經提供以實施或促進以彼方式連接之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之分離。分離構件38具有用來將該分離元件固定連接至外部模殼元件2之一扣接及導引部分40。一壓力螺桿42提供於扣接及導引部分40上,作為分離構件38之另一組件。與彼螺桿42相關,圖4中未展示之另一外部模殼元件於其接觸邊緣之區域中具有螺桿42將旋擰抵靠在其上之一壓力區域。當螺桿42旋擰抵靠在彼壓力區域上時-其對應於朝向圖4中之左邊旋擰-該兩個外部模殼元件2以彼方式壓分開。螺桿42亦經調適以藉助一壓縮空氣或壓力空氣旋擰構件致動。壓力螺桿42之頭部44之六角形形狀在其大小及性質上對應於滾動區塊8之致動螺桿14。相應地,不僅致動螺桿14而且壓力螺桿42可以一簡單形式由一個或同一個工具致動。
比如外部模殼元件2之一外部模殼元件因此可有效地位移,因為提供用於位移其之滾子或輪子及/或提供用於分離兩個外部模殼元件之比如分離元件38之分離元件及/或提供用於舉升並放下該外部模殼元件之比如滾動區塊8之一舉升構件及/或提供比如具有其繫桿22及槓桿附接導軌24之槓桿18之一槓桿構件。
圖5展示用於在一塔柱段之輸送中緊固該塔柱段之一緊固配置50,該緊固配置包含具有一軸區域54及一錨定區域56之一扣接錨52。緊固配置50進一步包括旋擰至扣接錨52之軸區域54中之一陰螺紋60中之一連接孔眼58。一連接鉤環62鎖扣至連接孔眼58。圖5以一局部剖面側視圖來展示緊固配置50,其中扣接錨52放入一塔柱段64之壁。連接孔眼58藉此以這樣一種方式扣接至該塔柱段之壁64以致耐拉伸力且耐傾斜,且該塔柱段可藉助於鉤環62捆緊。
圖6展示扣接錨52之一圖解透視圖。錨定區域56此處呈一矩形基底形式且焊接至軸區域54。軸區域54係空心的且在圖6中之其上部分中具有一連接孔眼或螺桿可旋擰至其中之一陰螺紋60。在已執行輸送之後,可釋放任何捆綁且可自扣接錨52旋下該連接孔眼。為避免水分或其他雜質進入,則可將一盲塞旋擰至陰螺紋60中或以某一其他方式將其裝配至陰螺紋60之區域中之軸區域54中。較佳地,此一盲塞係由塑膠材料製成,特定而言呈一塑膠注射模製形式。
圖7展示按具有緩衝盤66之連接孔眼58及鎖扣至其之連
接鉤環62之一放大比例尺之一平面圖。亦可大體稱作一連接螺桿之連接孔眼58具有用於旋擰至扣接錨52之陰螺紋60中之一螺桿部分70。鉤環62藉助於一扣接螺桿72固定至連接孔眼58且藉助於一螺母74及一緊固鎖76扣接及緊固。原則上,鉤環62亦可提供作為一捆綁配置之部分,舉例而言作為捆綁鏈或捆綁帶之部分以便隨後藉助於扣接螺桿72扣接至連接孔眼58以為捆緊做準備。
圖8及圖9以圖解方式展示藉助於捆綁鏈78捆緊之一塔柱段80。在此情況下,一扣接錨52放入塔柱段80之壁64。捆綁鏈78藉助於一各別連接孔眼58及一連接鉤環62連接至塔柱段80,且同時連接至支撐件82。支撐件82僅以圖解方式圖解說明且可表示(舉例而言)一平板卡車之一負荷表面。
此因此達成塔柱段80在其輸送時之一簡單且有效扣接(且特定而言捆綁)選項。其中一捆綁帶將繞過塔柱段80之上邊緣84之一捆綁配置承擔可由所圖解說明之解決方案避免之一高滑動風險。根據彼解決方案,扣接錨52容易在製造塔柱段80時(亦即,在澆鑄塔柱段80時)併入。彼亦可藉由下述方式以一簡單形式實施:在灌注混凝土塔柱段80時,扣接錨52固定配置於所討論之混凝土模殼或模具中之所期望位置中。
1‧‧‧模殼
2‧‧‧外部模殼元件
4‧‧‧接觸邊緣
6‧‧‧連接螺桿
8‧‧‧滾動區塊
10‧‧‧輪子
12‧‧‧工廠場地
14‧‧‧致動螺桿
16‧‧‧槓桿構件
18‧‧‧槓桿
20‧‧‧連接鉸鏈
22‧‧‧繫桿
24‧‧‧槓桿附接導軌
26‧‧‧附接點
28‧‧‧附接部分
30‧‧‧把手區域
32‧‧‧運行導軌
38‧‧‧分離構件
40‧‧‧扣接及導引部分
42‧‧‧壓力螺桿
50‧‧‧緊固配置
52‧‧‧扣接錨
54‧‧‧軸區域
56‧‧‧錨定區域
58‧‧‧連接孔眼
60‧‧‧陰螺紋
62‧‧‧連接鉤環
64‧‧‧壁
圖1展示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透視圖,圖2展示一塔柱段之一模殼之一透視圖,圖3以一透視圖形式展示具有一槓桿系統及一可位移設
備之一部分之一可位移模殼之一部分,圖4展示包括一舉升構件之一部分及用於將呈二分之一模殼部分形式之兩個模殼彼此分離開之一分離構件之一可位移模殼之一細部,圖5以一局部剖面圖解側視圖展示用於在輸送時將一塔柱段緊固於其適當配置中之一緊固設備,圖6展示一扣接錨之一圖解透視圖,圖7展示其中裝配有一鉤環之一連接孔眼之一平面圖,圖8以圖解方式展示藉助於兩個緊固設備扣接於一平板卡車上之一塔柱段之一側視圖,及圖9展示圖8中之視圖之一平面圖。
2‧‧‧外部模殼元件
8‧‧‧滾動區塊
10‧‧‧輪子
12‧‧‧工廠場地
14‧‧‧致動螺桿
16‧‧‧槓桿構件
18‧‧‧槓桿
20‧‧‧連接鉸鏈
22‧‧‧繫桿
24‧‧‧槓桿附接導軌
26‧‧‧附接點
28‧‧‧附接部分
30‧‧‧把手區域
Claims (39)
- 一種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用於預先決定欲生產之該塔柱段之一形狀且用於用混凝土來填充之具有至少一個模殼之一段模具,用混凝土來填充該段模具以便在該混凝土隨後硬化時,形成該塔柱段,量測以彼方式硬化之該塔柱段以產生該塔柱段之一個三維虛擬實際模型,產生該三維實際模型,比較該三維實際模型與一預先決定形式,特定而定一所儲存三維虛擬參考模型,並判定該兩個虛擬模型之間的一偏差,及若該偏差超過一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則修改該段模具,特定而言該至少一個模殼。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用一雷射量測裝置來量測該塔柱段。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以5 mm或更高、特定而言2 mm或更高及更佳地1 mm或更高之一精確度來達成對該塔柱段之量測,及/或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為10 mm或更低、特定而言5 mm或更低及更佳地2 mm或更低。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將相對於該塔柱段之適當定向該實際模型之一水平區段與一圓或一圓之一段 之一最大偏差預先設定為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若該虛擬實際模型與該預先決定形式之間的該偏差超過一第二預先決定極限值,則將該所生產及所量測之塔柱段視為不合格品,其中該第二預先決定極限值大於該第一預先決定極限值。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依據給定偏差,計算用於更改該段模具或用於更改形成該段模具之至少一個模殼之一校正值。
- 一種用於量測一塔柱段之量測設備,其包括一量測裝置,特定而言一雷射量測裝置,其用於量測該塔柱段之幾何尺寸,及一資料處理裝置,特定而言一電腦,其經調適以自該量測裝置所記錄之幾何資料產生一虛擬模型並實施該虛擬模型與一預先決定形式之一比較。
- 如請求項7之量測設備,其中該量測設備經調適以執行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
- 一種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模殼,其中該塔柱段具有一內部凹表面及一外部凹表面,該模殼包括至少一個內部模殼元件,其用於塑形該內部凹表面,至少一個外部模殼元件,其用於塑形該外部凸表面,且該內部模殼元件及該外部模殼元件經調適而以使得在其之間形成用於接納用於澆鑄該塔柱段之一混凝土塊之一接納空間之一方式裝配在一起, 其中該至少一個外部模殼元件具有一位移設備,特定而言複數個輪子或滾子,以在該塔柱段硬化之後沿一水平方向自該塔柱段移除該外部模殼元件,特定而言將其拉離,以便脫離該塔柱段。
- 如請求項9之模殼,其中該位移設備具有用於使該外部模殼元件在導軌上位移之輪子。
-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模殼,其中一槓桿構件用於拉動或推動該外部模殼元件以便在彼情況下自該硬化塔柱段釋放該外部模殼元件且視情況一輔助支撐件用於提供一附接點,特定而言一附接凹部用於附接該槓桿構件。
-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模殼,其中提供用於在該塔柱段硬化之後舉升該外部模殼元件以便可如此舉升該外部模殼元件以致其僅仍施加一負荷至該位移設備之至少一個舉升構件。
- 如請求項12之模殼,其中該舉升構件可藉由一螺桿移動、特定而言藉助於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致動,以實施對該外部模殼之舉升。
-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模殼,其中至少一個分離構件用於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與一對應元件、特定而言另一外部模殼元件分離,當這兩個外部模殼元件組裝在一起時提供在360°內包封欲生產之塔柱元件之一完整外部模殼。
- 如請求項9或請求項10之模殼,其中至少一個分離構件用於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與該塔柱段分離,該至少一個分 離構件包含用於施加用於自該塔柱段釋放該外部模殼元件之一分離壓力之一壓力構件,特定而言一壓力螺桿。
- 一種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之生產設備,其包含如請求項9至15中任一項之至少一個模殼,該生產設備之特徵在於用於導引用於使該外部模殼元件位移之該位移設備之行進導軌。
- 如請求項16之生產設備,其中該等行進導軌配置於一場地、特定而言一工廠場地上,且用於附接一槓桿或該槓桿之一槓桿附接點、特定而言一凹部提供於該場地或一輔助支撐件上以便至少部分地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自該硬化塔柱段拉離。
- 一種用於生產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其包括按所指定順序之以下步驟:在一內部模殼元件與至少一個外部模殼元件之間灌注一混凝土塊,使該混凝土塊硬化,將該外部模殼元件與一配對本體、特定而言另一外部模殼元件分離,舉升該至少一個外部模殼元件以使得其僅仍施加一負荷至配置於該外部模殼元件上之一位移設備,及使用該位移設備沿一水平方向撤回該外部模殼元件。
-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藉助於固定連接至該位移設備之一舉升構件來達成舉升,其中藉助於一自動旋擰構件、特定而言一壓縮空氣旋擰構件致動該舉升構件,以 實施舉升。
- 如請求項18或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使用如請求項9至15中任一項之模殼及/或如請求項15或請求項16之生產設備。
- 一種一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其包括彼此上下疊置之不同混凝土大小之複數個塔柱段,其中該等塔柱段係鋼骨鋼筋混凝土之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且該混凝土塔柱係為遵循一e函數之一外側輪廓。
- 如請求項21之混凝土塔柱,其中該混凝土塔柱之周邊U以一e函數、即根據以下公式自該混凝土塔柱之下部區域中、特定而言該塔柱基底處之一周邊U0隨著一增加之高度h減小:U=U0*e-h*c其中c作為用於調整一伸長度或梯度之調整因子。
- 一種具有一風力發電設施之至少一第一混凝土塔柱及一第二混凝土塔柱之混凝土塔柱群組,其中該等混凝土塔柱中之每一者具有彼此上下疊置之不同混凝土大小之各別複數個塔柱段,一塔柱段或配置處於同一高度之複數個塔柱段形成一段平面,該第一塔柱大於該第二塔柱且具有多於該第二塔柱之塔柱段,其中該第一塔柱及該第二塔柱具有具相同塔柱段但處於不同高度之段平面。
- 如請求項23之混凝土塔柱群組,其中使用如請求項21或請求項22之混凝土塔柱作為該第一混凝土塔柱及/或該第 二混凝土塔柱。
- 一種風力發電站,其包括如請求項21或請求項22之至少一個混凝土塔柱或如請求項23或請求項24之至少一個混凝土塔柱群組。
- 一種用於生產風力發電設施之混凝土塔柱之方法,其中每一混凝土塔柱具有彼此上下疊置之不同混凝土大小之複數個塔柱段,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按1至k個不同大小生產鋼骨鋼筋混凝土之複數個塔柱段,其中k係大於2之一正整數,其中針對1至k中之每一大小生產至少一個各別塔柱段,依據該塔柱之大小選擇用於構造一混凝土塔柱之複數個塔柱段,其中使用大小1至k中之每一者之至少一個塔柱段來構造第一大小之一混凝土塔柱,且其中使用大小1至j中之每一者之至少一個塔柱段來構造一第二大小之一混凝土塔柱,其中j係大於1但小於k之一正整數,該第二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小於該第一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且其構造需要少於該第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及使用該等分別選擇之塔柱段來構造該各別塔柱。
-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中用於構造該第二較小混凝土塔柱之該等大小1至j之該等塔柱段相同於用於構造該第一較大混凝土塔柱之該等大小1至j之該等塔柱段。
- 如請求項26或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使用相同於構造該 第二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之該等塔柱段來構造該第一大小之該混凝土塔柱,且另外使用更多塔柱段,其中針對一上部塔柱區域使用該等相同塔柱段,且針對配置於該上部塔柱區域下方之一下部塔柱區域使用該等更多塔柱段。
- 如請求項26或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構造如請求項21或請求項22之混凝土塔柱或如請求項23或24之混凝土塔柱群組之混凝土塔柱或如請求項25之風力發電站之混凝土塔柱。
- 一種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其中該塔柱段係以用於構造如請求項21或請求項22之混凝土塔柱之一預澆鑄混凝土部分之形式提供,且特定而言該塔柱段經適當調適至該混凝土塔柱之形狀以便在該塔柱之經構造狀態中形成其一局部部分。
- 一種用於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時緊固一風力發電設施之欲構造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扣接錨,其包括一錨定部分,其欲凝固至該塔柱段中,用於將拉伸負荷轉移至該塔柱段中,一伸長、特定而言圓柱形軸區域,其固定連接至該錨定部分,用於以使得遠離該錨定部分之一連接側與該塔柱段之一外側端接之一方式凝固至該塔柱段中,其中該軸區域具有用於旋擰於用於扣接一鉤環之一連接孔眼中之一陰螺紋,且該錨定區域具有與該軸區域相比擴大以將拉伸負荷傳 輸至該塔柱段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31之扣接錨,其中其實質上或唯一地包含鋼。
- 一種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塔柱段,其特徵在於至少一個扣接錨,該至少一個扣接錨經放入該塔柱段之一壁或穿過該壁以便在輸送該塔柱段時藉助於該扣接錨將該塔柱段扣接且特定而言捆綁於一平板卡車上,其中該扣接錨具有用於旋擰於用於扣接一鉤環之一連接孔眼中之可自外部接達之一陰螺紋。
- 如請求項33之塔柱段,其中該扣接錨具有一伸長、特定而言圓柱形軸區域及配置於該軸區域之一側處之一錨定區域,其中該軸區域具有該陰螺紋且經如此凝固至該塔柱段中以致其以使得可自外側將該連接孔眼旋擰至該陰螺紋中之一方式以一側與該塔柱段之一表面端接,且該錨定區域具有與該軸區域相比擴大且完全凝固至該塔柱段中以將拉伸負荷傳輸至該塔柱段之一部分。
- 如請求項33或請求項34之塔柱段,其中使用如請求項31或請求項32之扣接錨作為該扣接錨。
- 一種用於在於一平板卡車上輸送一風力發電設施之欲構造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時緊固該塔柱段之緊固配置,其包括如請求項31或請求項32之扣接錨,及用於旋擰至該陰螺紋中之一連接螺桿及用於將一鉤環固定至其之一扣接部分及視情況 用於扣接至該連接螺桿之一鉤環。
- 如請求項36之緊固配置,其中該連接螺桿具有用於將處於旋入狀態之該連接螺桿支撐抵靠在該塔柱段之一段壁上之一支撐邊緣,且視情況提供用於配置於該支撐邊緣與該段壁之間的一緩衝盤。
- 一種用於生產用於構造一風力發電設施之一混凝土塔柱之一塔柱段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用於澆鑄呈一預澆鑄混凝土部分形式之該塔柱段之一模殼,將如請求項30或請求項31之扣接錨配置於該模殼中之一預先決定位置中,及將混凝土灌注至該模殼中以便生產該塔柱段且在該預先決定位置中澆鑄該扣接錨。
- 如請求項38之方法,其中生產如請求項33至35中任一項之塔柱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1078016A DE102011078016A1 (de) | 2011-06-22 | 2011-06-22 | Turmfertig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09905A true TW201309905A (zh) | 2013-03-01 |
TWI553225B TWI553225B (zh) | 2016-10-11 |
Family
ID=4627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22281A TWI553225B (zh) | 2011-06-22 | 2012-06-21 | 塔柱之生產 |
Country Status (2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33428B2 (zh) |
EP (1) | EP2723544B1 (zh) |
JP (1) | JP5977822B2 (zh) |
KR (1) | KR20140011411A (zh) |
CN (1) | CN103619552B (zh) |
AR (1) | AR086997A1 (zh) |
AU (1) | AU2012271980B2 (zh) |
BR (4) | BR122015014039B1 (zh) |
CA (2) | CA2967539C (zh) |
CL (1) | CL2013003551A1 (zh) |
DE (1) | DE102011078016A1 (zh) |
DK (1) | DK2723544T3 (zh) |
ES (1) | ES2666360T3 (zh) |
MX (1) | MX365335B (zh) |
NO (1) | NO2723544T3 (zh) |
PT (1) | PT2723544T (zh) |
RU (1) | RU2605981C2 (zh) |
TW (1) | TWI553225B (zh) |
WO (1) | WO2012175406A2 (zh) |
ZA (1) | ZA2013087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39796A1 (de) * | 2010-06-14 | 2011-12-15 |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 KG | Turm mit einem Adapterstück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urms mit einem Adapterstück |
CN104895266A (zh) * | 2014-03-07 | 2015-09-09 | 于珓 | Mw-仿木材建材 |
CN104064101B (zh) * | 2014-06-17 | 2016-08-24 | 同济大学 | 超大型钢筋混凝土冷却塔缩尺试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
CN104290178B (zh) * | 2014-10-17 | 2016-10-05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环形炉膛内衬浇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
CN104669410B (zh) * | 2015-02-10 | 2017-11-21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加强筋组件、混凝土塔架构件的侧模及模具 |
CN104669432A (zh) * | 2015-02-27 | 2015-06-03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内模、其脱模方法、预制混凝土塔段的模具及制造方法 |
ES2923863T3 (es) | 2015-07-13 | 2022-10-03 |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As | Método de construcción de una torre y aparato de impresión de torres en 3D |
CN108603492B (zh) * | 2015-08-31 | 2019-11-29 | 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利用分段支承板的塔架区段和方法 |
US10137605B2 (en) | 2015-10-01 | 2018-11-27 |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ffixing reference dots with respect to modeling impression materials |
JP6371272B2 (ja) * | 2015-12-08 | 2018-08-08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風車タワーの組み立て方法及びオーバル調整装置 |
CN105626388A (zh) * | 2016-03-09 | 2016-06-01 |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塔筒及其筒节 |
CN106626008B (zh) * | 2016-10-08 | 2022-12-16 | 上海风领新能源有限公司 | 用于风力发电机混凝土塔筒管片的模具 |
CN109424503B (zh) * | 2017-09-01 | 2020-07-14 | 赵晓军 | 中心塔架的安装方法及塔筒的施工方法 |
DE102017127035A1 (de) | 2017-11-16 | 2019-05-16 | Wobben Properties Gmbh | Flanschgestell und Montageset zur Vormontage und/oder zum Transport und/oder zur Montage eines Turmsegments für eine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Verfahren |
CN109109137B (zh) * | 2018-06-06 | 2020-05-08 | 北京天杉高科风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风机塔架用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
EP3575906A1 (de) * | 2018-05-29 | 2019-12-04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System, vorrichtung, fertigungsmaschine, vermessungs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fertigen eines produktes |
WO2020068124A1 (en) | 2018-09-28 | 2020-04-0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nd turbine tower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vortex shedding |
DE102019116519A1 (de) * | 2019-06-18 | 2020-12-24 | Max Bögl Wind AG | Schal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gleichzeitigen Herstellung mehrerer konzentrisch ineinanderpassender Betonfertigteile unterschiedlicher Größe |
US11479982B2 (en) * | 2019-10-04 | 2022-10-25 | Forrester Manufacturing Co., Inc. | Isolation pocket form and method for making crack resistant concrete slabs |
DE102019218925A1 (de) * | 2019-12-05 | 2021-06-10 | Carl Zeiss Smt Gmbh |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optischen systems |
EP3926164A1 (en) * | 2020-06-19 | 2021-12-22 | Vestas Offshore Wind A/S |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wind turbine |
WO2022006297A2 (en) * | 2020-06-30 | 2022-01-06 | Canon Virgini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wax mold assembly |
DE102021109035A1 (de) | 2021-04-12 | 2022-10-13 | Rwe Renewables Gmbh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Rohrsegmenten eines turmartigen Bauwerks |
CN117885198B (zh) * | 2024-01-16 | 2024-07-02 | 浙江庄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可调壁厚柔性风电混塔模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367745A (de) * | 1956-02-18 | 1963-02-28 | Alweg Forschung Gmbh | Vorrichtung mit einer Schalung zur Herstellung von geraden, gekrümmten und/oder verwundenen Betonbalken und Betonhohlbalken, z.b. für Einschienenbahnen |
SU1278482A1 (ru) | 1984-11-30 | 1986-12-23 | Gendel Evgenij G |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 установка |
DE19527147A1 (de) | 1994-10-10 | 1996-04-11 | Laeis & Bucher G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Qualitätsprüfung von Formteilen |
AT269U1 (de) * | 1994-11-03 | 1995-06-26 | Weisleitner Otto Weisleitner O | Konturpruefanlage |
DE19801330A1 (de) | 1998-01-16 | 1999-07-22 | Dyckerhoff & Widmann Ag | Verfahren zum Durchführen von Messungen zur Qualitätskontrolle der Außenflächen von Bauteilen |
JP2000321063A (ja) | 1999-05-10 | 2000-11-24 | Ohbayashi Corp | スリップフォーム工法における墨出しシステム |
DE10033845A1 (de) * | 2000-07-12 | 2002-01-24 | Aloys Wobben | Turm aus Spannbeton-Fertigteilen |
WO2004007955A1 (de) | 2002-07-16 | 2004-01-22 | Aloys Wobb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urmsegment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
DE10240708B4 (de) | 2002-07-16 | 2006-12-07 | Aloys Wobben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tonkörpers eines Turms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
DE10339438C5 (de) | 2003-08-25 | 2011-09-15 | Repower Systems Ag | Turm für eine Windenergieanlage |
AT413042B (de) * | 2003-12-19 | 2005-10-15 | Rund Stahl Bau Gmbh & Co | Innenschalungsabschnitt zur errichtung eines bauwerksabschnitts |
ES1058539Y (es) | 2004-10-11 | 2005-04-01 | Inneo21 S L | Estructura perfeccionada de torre modular para turbinas eolicas y otras aplicaciones. |
ES2246734B1 (es) * | 2005-04-21 | 2007-04-16 | STRUCTURAL CONCRETE & STEEL, S.L. | Torre modular prefabricada. |
WO2007025555A1 (de) | 2005-08-30 | 2007-03-08 | Icec Holding Ag | Verfahren zum vertikalen extrudieren eines betonelements,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betonelements und mit dies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vorrichtungen |
US7530780B2 (en) | 2006-05-22 | 2009-05-1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 power foundation |
DE102008016828A1 (de) * | 2008-04-01 | 2009-10-15 | Wobben, Aloys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etonfertigteilen |
CN101876536B (zh) * | 2009-04-29 | 2012-09-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三维色阶比对动态分析方法 |
TWI426406B (zh) | 2009-05-15 | 2014-02-1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三維色階比對動態分析方法 |
US8511013B2 (en) | 2009-09-03 | 2013-08-20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Wind turbine tow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DE102009049435A1 (de) * | 2009-10-14 | 2011-04-28 | Wobben, Aloys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Betonfertigteilen und Schalungseinheit zum Herste llen von Betonfertigteilen |
JP5503253B2 (ja) * | 2009-11-09 | 2014-05-28 |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 構造物 |
DE102010005991A1 (de) | 2010-01-27 | 2011-07-28 | Wobben, Aloys, Dipl.-Ing., 26607 | Windenergieanlage und Windenergieanlagen-Turmsegment |
DE202010000169U1 (de) * | 2010-02-11 | 2010-05-12 | B+S Gmbh | Gussteil mit planparallelen Flächen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2011
- 2011-06-22 DE DE102011078016A patent/DE102011078016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6-14 MX MX2013014205A patent/MX365335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14 CA CA2967539A patent/CA2967539C/en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CA CA2837780A patent/CA2837780C/en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KR KR1020137034461A patent/KR20140011411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2-06-14 US US14/127,813 patent/US95334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PT PT127273795T patent/PT2723544T/pt unknown
- 2012-06-14 JP JP2014516280A patent/JP5977822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BR BR122015014039-0A patent/BR122015014039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14 NO NO12727379A patent/NO2723544T3/no unknown
- 2012-06-14 ES ES12727379.5T patent/ES2666360T3/es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BR BR122015014064A patent/BR122015014064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14 CN CN201280030953.1A patent/CN103619552B/zh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BR BR112013032540A patent/BR112013032540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14 BR BR122015014056A patent/BR12201501405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2-06-14 EP EP12727379.5A patent/EP2723544B1/de active Active
- 2012-06-14 RU RU2014101772A patent/RU2605981C2/ru active
- 2012-06-14 WO PCT/EP2012/061333 patent/WO2012175406A2/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14 AU AU2012271980A patent/AU2012271980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2-06-14 DK DK12727379.5T patent/DK2723544T3/en active
- 2012-06-21 AR ARP120102198A patent/AR086997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2-06-21 TW TW101122281A patent/TWI5532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11-21 ZA ZA2013/08722A patent/ZA201308722B/en unknown
- 2013-12-11 CL CL2013003551A patent/CL2013003551A1/es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3225B (zh) | 塔柱之生產 | |
US20200002958A1 (en) | Integrated formwork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 |
DK2803617T3 (en) | Method of erecting a tower of a wind power plant | |
US10214872B2 (en) | Found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 |
KR20090119784A (ko) | 타워를 세우는 방법 | |
EP2749386B1 (en) | Mould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precast concrete element production | |
CN103732842A (zh) | 塔形支撑结构 | |
KR20120020152A (ko) | 타워를 세우는 방법, 및 그 타워 | |
CN102777044A (zh) | 尿素造粒塔钢结构喷淋层吊装方法 | |
JP6774054B2 (ja) | 分割式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分割式コンクリート製品 | |
CN206655477U (zh) | 墙体洞口模板 | |
CN110722658A (zh) | 一种用于快速改装t梁预制方法和装置 | |
NZ618159B2 (en) | Production of a tower | |
CN216764041U (zh) | 一种装配式道面板预埋吊装构件及配套吊装挂钩和吊装架 | |
CN118855235A (zh) | 一种倒圆锥漏斗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 |
CN116922554A (zh) | 一种防撞护栏倒置浇筑用模具总成及基于该模具总成的浇筑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