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7835A - Magnetic pole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AC synchronous motor - Google Patents
Magnetic pole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AC synchronous motor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937835A TW200937835A TW097151567A TW97151567A TW200937835A TW 200937835 A TW200937835 A TW 200937835A TW 097151567 A TW097151567 A TW 097151567A TW 97151567 A TW97151567 A TW 97151567A TW 200937835 A TW200937835 A TW 20093783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error
- motor
- prediction
- pol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9424 Salivary hypersecre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6451 saliv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2—Current control, e.g. using a current control loop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14—Estimation or adaptation of machine parameters, e.g. flux, current or voltage
- H02P21/18—Estimation of position or spee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1/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s by vector control, e.g. by control of field orientation
- H02P21/24—Vector control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rotor position or rotor speed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200937835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感測包含線性電動機之交流同步t _ 機之磁極位置。 【先前技術】 Ο 在交流同步電動機的控制中通常會使用稱之為向量# 制(vector control)的伺服控制(servocontrol),於_月民 控制中係將電流分成在電動機通量方向上的d軸電流分^ (d-axis component-a current)以及在垂直於該d輪的轉 矩方向上的q軸電流分量(q-axis component-a current),藉以控制各電流分量。為了執行該向量控制, 必須要準確地感測磁極的位置。 線性電動機(linear motor)係通常要與增量編碼器 (incremental encoder)結合使用;然而,由於增量編碼器 僅能夠感測相對的位置,使得必需要感測該磁極的初始位 置。當所感測的初始磁極位置不具準確性時,將發生由於 電動機的實際磁極位置(true magnetic pole position) 無法與由控制系統所感測的磁極位置相符的轴誤差現象 (axis error phenomenon)。 另一方面,迴轉式電動機(rotating係通常與 絕對編碼器(absolute encoder)結合使用,使得它們的磁 極位置被事先感測及儲存。當使用絕對編碼器時,並不需 要感測初始磁極位置;然而,裝配誤差(installati〇n error)或其它誤差仍將引起軸誤差現象。上述的軸誤差現 320846 200937835 . 象將會導致控制轉矩準確性的衰退,進而產生最大轉矩的 ? 降低與相似情形。 非專利文獻1:曰本電機工程師協會,工業應用會報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第 122 卷, 第9期,2002年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早期公開第2002-247881號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❹ 非專利文獻1(日本電機工程師協會,工業應用會報, 第122卷’第9期’ 2002年)揭露“具有增量編碼器的無 刷直流伺服電動機的磁極位置偵測方法及控制”的技術方 案。該技術方案是使用下列原理:當控制電動機的實際磁 極位置的d軸位置(於後稱之為電動機的實際磁極位置)與 控制系統中目標的磁極位置(於後稱之為目標磁極位置)一 致時’則被施加的d軸電流並不會產生轉矩,以及,當該 實際磁極位置與該目標磁極位置不一致時,則依照轴誤差 量’該所施加的d軸電流產生轉矩。更具體而言,用於磁 極位置偵測的訊號被施加為電流命令;接著,由在該目標 磁極位置及該電動機的實際磁極位置之間的差異產生的轉 矩移動電動機移動器(motor mover),並感測該電動機移動 器的速度;且接著,將所感測的速度比例地 (proportionally)暨積分地(integrally)補償以用於校正 座標轉換的相位;因而,最終地可將該轴誤差的量收斂為 4 320846 200937835 r , 零,使得可預測出該磁極位置。 然而,當存在擾動(disturbance)時或特別地當存在大 靜摩擦%,用於預測磁極位置的轉矩隱藏有摩擦轉矩;因 此,在其預測中存在著大誤差的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 該技術方案建議將用於該磁極位置偵測的訊號的振幅變 大,以使降低預測誤差;然而,上述建議的技術方案將會 導致例如於預測期間的電動機移動器的移動變大及更大的 雜訊之其他問題。再者,放大器電容(ampHf ier capacity) 限制了電流的振幅;由此相應地侷限了將用於該磁極位置 偵測的訊號的振幅變大以使降低其預測誤差的技術方案, 因而可能也無法解決上述的問題。 另一方面’在日本專利早期公開第2002—247881號中 揭露另外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在此技術方案中,用於 偵測磁極位置的電流係施加於該電動機;且將獲得由電流 所產生的磁通量(magnetic flux)引誘的磁極的位置資 ❹訊,以使能依據該資訊預測該磁極位置。在此情況中,施 加電流的相位被自參考相位偏移(shift)至該參考相位 +180度、至該參考相位~9〇度、及至該參考相位+9〇度, 且藉由感測所引起的每一磁極移動預測該磁極位置。將使 用感測值執行該磁極位置的計算,各該感測值的獲得是在 用於彳貞測的電流的相位被偏移至該參考相位_9〇度及至該 參考相位+90度之後,進而可減少在感測該磁極位置中由 靜摩擦所引起的準確性降低。 然而,卻存在有下列的問題。首先,該技術方案使用 5 320846 200937835 僅於適當短時間的期間施加具有相位的電流且在偏移該相 位之後在短時間内立即少量地移動該磁極的程序,且該技 術方案並未使用藉由反饋控制迴路(feedback control loop)相對於其位置或速度控制電動機移動器移動量的方 法,因此’在摩擦相較於預測使用訊號的振幅是極度小的 情況中’會發生電動機移動器移動之實際量無法被有效地 降低的問題。再者,由於此技術方案並沒有包含例如反饋 控制的收斂運算’因而其無法使用例如在移動收斂之後轉 換(switching)到次一運算組的程序;因此,需要設定適時 ❹ 轉換的時間,進而存在著對於調整時間是困難的問題。 其次’該技術方案的文件解釋藉由連讀地發出用於磁 場的對角相位(diagonal phase)的命令對,將使迴轉量變 成非常小並使迴轉位置返回;然而,由於感測磁極位置的 運算並沒有包含相對於該磁極位置或速度的反饋控制迴 路’因此藉由用於偵測的單一運算組並無法使迴轉位置返 回到初始位置;接著,會產生在該偵測之後的磁極位置並 不保證與該谓測之前的磁極位置相同的問題。當存在有例 如在正方向及負方向上的不同擾動時將在其偵測之前及 之後產生電動機移動器位置變成不同的問題。特別的是當 在债測運算組被重複數次時,將產生該磁極位置被逐漸地 偏移的問題。該技術方案的文件中說明在組構中結合有位 置/速度控制單元以解決上述問題;然而,在通常的位置/ 速度控制迴路中’當該磁極位置被取代時,該控制迴路並 無法正常地運作’使得上述的組構無法解決上述的問題。 6 320846 200937835 、 另外’由於該技術方案使用反正切函數(arctangent function)以預測該磁極位置,則造成計算負載沈重的問 _ 題,使得需要大量的計算時間。 [用以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 本發明的磁極位置預測方法係藉由輸入由電動機感測 器所感測的數值至位置/速度控制單元内而控制電動機移 動器的相對位置或相對速度,並使用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 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執行施加於該電動機的電流或電壓的 ❹相位的座標轉換,且藉由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實際極 誤差值而預測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 極位置,其中,該實際極誤差值是指在作為該電動機移動 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極位置與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 目標相對位置的目標磁極位置之間的差異。為了解決上述 問題,該預測方法包含:第一極誤差輸入步驟,係輸入自 參考相位偏移+a的相位的第一極誤差預測值;順向移動步 ❹驟(forward movement step) ’係於當由該第一極誤差輸入 步驟順向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該電 動機感測器所感測的數值,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實際 極誤差值;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firstphasem〇vement storing step) ’係儲存第一極誤差預測收斂值,亦即當在 該順向移動步驟中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 的相位;第二極誤差輸入步驟,係輸入自參考相位偏移_a 的相位的第二極誤差預測值;反向移動步驟(backward movement step),係於當由該第二極誤差輸入步驟反向移 320846 7 200937835 動該電動機移動II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該電動機制_ (
所感測的數值,以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極誤差 P 值’·第二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第二極誤差預測收斂 值,亦即§在該反向移動步驟中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 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以及,極位置預測步驟,係依據在 該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及該第二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所 儲存的極誤差預測收斂值而預測該實際磁極位置。 [發明之有利功效] 。本發明的磁極位置預測方法係藉由輸入由電動機感測 ❹ 器所感測的數值至位置/速度控制單元内而控制電動機移 動器的相對位i或相對速度,並使用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 輪出的極誤差預測值執行施加於該電動機的電流或電壓的 =位的座;^轉換,且藉由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實際極 誤差值而預測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極 位置,其中,該實際極誤差值是指在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 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極位置與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目標相 對位置的目標磁極位置之間的差異。該預測方法復包含:〇 第—極誤差輸入步驟,係輸入自參考相位偏移忱的相位的 第一極誤差預測值;順向移動步驟,係於當由該第一極誤 差輪入步驟順向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 由該電動機感測器所感測的數值,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 於該實際極誤差值;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第一 極誤差預測收斂值,亦即當在該順向移動步驟中完成收斂 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第二極誤差輸入步 320S46 8 200937835 參考相位偏移-a的相位的第二極誤差預測 值’反向移動步驟, 移動該電動機移勤― 極誤差輪入步驟反向 器所感測的數值…便用由該電動機感測 差 ^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極誤 斂值:亦;=;多:儲存步驟,係儲存第二極誤差預測收 〇 Ο 器的相對向移動步财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 一作動時的相位;以及,極位置預測步驟,係依據 所健目位移動儲存步驟及該第二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 此,存的軸差_收斂值而_該魏雜位置。因 偵询該預測方法無需放大用於賴的訊號的振幅就可降低 移=差;可於偵測運算期間降低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 篁,且在其偵測之前及之後磁極位置均為相同,並可 於小預測磁極位置的計算負載,俾使計算時間縮短。另外, 望下文中為了解釋實施例,當依序地執行數個步驟時,該 步驟的組被稱之為運算組(〇ρΘΓει_^〇η 。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最佳模式] 本發明的最佳模式係有關於感測包含線性電動機之交 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 [第1實施例] 於此將解釋本實施例的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預 」裝置(magnetic pole position estimation device)的 、、且構。在第1圖中’係繪製本實施例之控制磁極位置的控 J方i鬼的組構圖。於下’如同電動機移動器(motor mover) 320846 200937835 的相對位置”、“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以及“電動 機移動器的相對速度”之類的字彙將分別縮寫為“電動機 -位置”、“電動機移動”、以及“電動機速度”。另外, “磁極位置(magnetic pole position),,以及“電動機磁 — 極位置’’意指將電動機的磁極組構在電動機移動器上時, 磁極對於參考點的相對位置以及將一對或多對的磁極組構 在電動機定子(stator)上時電動機移動器對於磁極對的相 對位置(等效於電角度(electric angle))。 電流控制單元1係使用dq軸電流命令 〇 (dq-axis-current command)及用於dq軸電流的反饋值控 制電流以輪出dq軸電壓命令(dq-axis-voltage command)。比例暨積分(pr〇p〇rti〇nal-integral)控制係通 常被用於電流控制。dq-uvw座標轉換單元(dq-uvw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unit)2 係基於用於座標轉換 的相位資訊將dq軸電壓信號轉換以輸出三相電壓訊號,此 將於稱後描述。變流器單元(inverter unit)3係基於三相 〇 電壓命令訊號執行電能轉換(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以產生電壓驅動電動機uvw-dq座標轉換單元(uvw-dq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unit)4 係基於用於座標轉換 的相位資訊轉換三相電流訊號以輸出用於dq轴電流的反 饋值。電角度計算單元(electricai angle calculation unit)7係將由連接至電動機的迴轉部件(r〇tating part) 或可移動部件(movab 1 e part)的電動機感測器6所感測的 實際電動機位置轉換為電角度位置(electrical angle 10 320846 200937835 , Position)。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係使用表示該電動機磁 極將移動的位置的電動機位置命令值(X/)以及由該電動機 . 感測器6所感測的真實電動機位置(real motor position) (X*)執行電動機的位置控制或速度控制,以輸出極誤差預 測值(pole-error estimation value)(Xe)。此外,由該位 置/速度控制單元8所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Xe)係加上由該 電角度計算單元7所輸出的電角度位置,使獲得用於座標 轉換的相位(Xce),該相位(Xce)被使用作為用於座標轉換的 ❹相位資訊。 接著,將使用第2圖詳加解釋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 的一範例。第2圖係顯示執行位置比例控制 (pos i t i on-proport i on contro 1)及速度積分控制 (speed-integral control)的組構範例。位置比例集區增 益方塊(position-proportional block gain block)101 係以位置比例集區增益乘上在該電動機位置命令值(χ/)與 ❹該電動機位置(Χβ)之間的偏差(deviation)以輸出電動機 速度命令值。速度計算方塊102係執行不同於或近似於有 關該電動機位置的運算以獲得電動機速度。速度比例增益 方塊(speed-proportional gain block)103 係以速度比例 集區增益乘上在該電動機速度命令值與該電動機速度之間 的偏差。速度積分方塊(speed-integral block)104係以 速度積分集區增益乘上在該電動機速度命令值與該電動機 速度之間的偏差並將其增值積分為積分器(integrator)。 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輸出累加該速度比例增益方塊1〇3 11 320846 200937835 及該速度積分計算方塊104的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 (pole-error estimation value) ° 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 8使得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在該電動機磁極位置及目標 磁極位置(target magnetic pole position)之間的差異的 實際極誤差值。 再者’將使用第3圖解釋本實施例的磁極位置預測方 法。當施加具有不變振幅的直流訊號作為預測使用的電流 訊號Ip時,若在目標磁極位置及實際磁極位置之間存在著 磁極位置誤差,則會由該磁極位置誤差產生誤差的轉矩。 ❽ 正位置誤差產生順向誤差轉矩(f〇rward error torque), 以及負位置誤差產生反向誤差轉矩(backwani error torque);因此,因為該誤差轉矩運作為擾動轉矩 (disturbance torque)以移動該電動機位置,故藉由使用 該電動機位置的移動就預測出磁極位置。在此,為了產生 擾動轉矩誤差的轉矩,將採納用於預測的固定電流訊號 (fixed current signal)輸入為d軸電流以改變對應於該 實際磁極位置的極誤差預測值的方法。 ❹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控制該電動機位置在小量的範圍 内移動,將事先輸入電動機位置命令值(χΛ〇)。回應由該 電動機感測器6所感測的電動機位置(Xm)的移動,該位置/ 速度控制單元8係執行位置/速度控制,以使該控制單元於 順向移動期間輸出正極誤差預測值且於反向移動期間輸出 負極誤差預測值。所獲得的極誤差預測值係被加上該電動 機位置的電角度以更新用於座標轉換的相位,使得用於預 320846 12 200937835 4 測的電流訊號的相位被等效地改變以降低該誤差轉矩;於 是該誤差轉矩最終將變成為零’使得該電動機位置收斂 , (converge)到該電動機位置停止移動的位置;且該極誤差 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極誤差值。於此時,該極誤差預測值 係大約為零。藉由上述的運算,就可以預測出該磁極位置。 於輸入極誤差預測值時,且若由該磁極位置預測偏移 該電動機位置’將在該電動機位置命令值(χ/=〇)與該電動 機位置(Xm)之間產生偏差;因此,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 運作以降低該偏差並輸出極誤差預測值以控制用於座標轉 換的相位,該座標轉換的相位係用於顯示於第1圖中的該 dq-uvw座標轉換單元2及該uvw-dq座標轉換單元4。於在 該電動機位置命令值(χ/=〇)與該電動機位置(Χιη)之間的偏 差存在時,在第2圖中的積分器-速度積分計算方塊將 累加數值以持續運算該極誤差預測值的輸出;因此,該電 動機位置(Xm)接近於該電動機位置命令值d*=〇);而當該 ❹極誤差值最終成為收敛值(convergence value)時,在該電 動機位置命令值(ΧΛ0)與該電動機位置()[1〇之間的偏差將 接近於零。藉由上述在本組構中所執行的運算,該極誤差 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極誤差值,真同時地執行其中的該磁 極位置及該電動機速度/位置控钿的預測。亦即,由該電動 機感測器6所感測的數值係被輸入到該位置/迷度控制單 元8内以控制該電動機的位置或速度;使用自該位置/速度 控制單元8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xe)對施加於該電動機的 電壓或電流的相位執行座標轉換;因此,該極誤差預測值 320846 13 200937835 (X〇係接近於在該電動機磁極位置及目標磁極位置之間的 差異的實際極誤差值以預測出磁極位置。 > 接著,於第3圖中將顯示執行第1實施例的磁極位置 預測的運算組。首先,在運算組S1中,將使用被設定為特 ·· 定角度(例如:b)的初始值作為極誤差預測值預測磁極位 置。接著,在運算組S2中,將藉由使用設成由在該運算組 S1中收斂的磁極位置預測值偏移大約-90度或+90度的位 置(當b的正負號(sign)是正時,偏移大約-90度;以及當 b的正負號是負時,偏移大約+90度)的初始值作為極誤差 〇 預測值預測磁極位置計算參考相位。 再者’在運算組S3中’磁極位置係使用被設成由該運 算組S2中所收斂的該參考相位偏移+90度的位置的初始值 作為極誤差預測值而加以預測,該初始值被儲存作為其收 斂值。接著,在運算組S4中’磁極位置係使用被設成由運 算組S2中所收斂的參考相位偏移-90度的位置的初始值作 為極誤差預測值而加以預測,該初始值被儲存作為其收斂 值。另外’在本實施例的運算組S3及S4中,是使用+(_)9〇 ® 度的偏移量來加以解釋;然而,於本發明中,偏移量並不 被限制於上述的數值,且在運算組S3及S4中的極誤差預 測值可例如為+ (_)a,只要它們具有相反的正負號就可。 最後,在運算組S5中,將在該運算組S3及S4中獲得 的收斂值的平均使用作為最終極誤差預測值(final pole-error estimation value)。 在第1實施例中,藉由輸入初始值作為在第2圖中的 14 320846 200937835 t 速度積分計算方塊104的積分更新值 (integration-update value)可執行輸入初始值作為極誤 • 差預測值(X。)。當顯示於第2圖的組構完成該運算組Si至 S4的各預測運算時’該磁極誤差預測值(Xe)的收斂值係大 致專於在該速度積分§十异方塊1〇4中的該積分更新值。因 此’可藉由讀出該積分更新值、加入/減去偏移值的數值以 及再次設定作為積分更新值的結果值(resu 11 va 1 ue)而設 定次一運算組中的初始值。 ❹ 運算組S1及S2具有一目的係在於避免該磁極位置被 錯誤地預測出180度的誤差。當磁極誤差接近於〖go度時, 顯示於第1圖中的用於磁極位置預測的控制方塊並不會產 生誤差的轉矩;因而在此情況下並不可能預測出該磁極位 置。亦即,在該等運算組中僅有一個預測運算並不能夠識 別(distinguish)該磁極誤差是〇度或18〇度。在該運算組 S2中輸入偏移90度的電流可破保磁極預測不會有度 ❹的誤差。因此,當完成在該運算組S2中的預測運算時,磁 極誤差的量成為幾乎為零的值,使得該電動機磁極位置幾 乎與該目標磁極位置一致。 運算組S3及S4具有一目的係在於消除靜摩擦(static friction)的影響。若有靜摩擦,則完成該磁極位置預測於 用於預測的誤差轉矩成為小於該靜摩擦的值時,使得保留 磁極誤差。於順向靜摩擦(forward static fricti〇n)平衡 (balance)時,將會保留正磁極誤差;而於反向靜摩擦 (backward static friction)平衡時,將會保留負磁極誤 320846 15 200937835 差。因此,在運算組S3及S4中的該極誤差預測值的初始 值係在順向方向及反向方向上各自偏移以執行該等運算 & 組,且該實際極誤差預測值係由極誤差預測值預调!出,m 極誤差預測值包含由順向偏移運算所獲得的正磁極誤差且 ‘ 該極誤差預測值包含由反向偏移運算所獲得的負磁極誤 差’係由於該靜摩擦而該極誤差預測值可降低預測誤差。 若在該順向偏移運鼻及該反向偏移運算之間的靜摩擦量大 小是相同的’則該誤差可被完全消除;且有關預測誤差可 被精確的降低為零係獲得理論的支持。 ◎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消除該靜摩擦的影響,將於做出 順向偏移及反向偏移時,由極誤差預測值計算出該平均 值;然而,可各別地預測出該靜摩擦,以使用該計算結果 計算該實際極誤差預測值。於施加直流電流訊號Ip時’該 靜摩擦的大小可由下列所示的方程式而獲得。
Fs=Kt^Ip*sin((Xc_nius+Xc_pius)/2)......(方程式 1) 在運算組S2中的初始偏移值上的條件分支 ❹ (conditional branch)的應用可忽略該運算組S3及S4的 任何一者。 來自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的輸出值係使用於每一 運算組的極誤差預測值的收斂值;然而,若積分控制係相 對於位置或速度而加以執行,則可使用來自該積分器的輸 出;且若結合位置控制,則可使用用於座標轉換的相位資 訊。 將於此解釋用於設計該位置/速度控制增益的方法。一 16 320846 200937835 , 個運算組的電動機位置的最大移動值dXuax可使用下列方 程式而大約獲得。 . dxmax=(Kt*Ip*Xerr()/Jt*ysce*ySPie)..(方程式 2) 其中,Kt ··轉矩常數;
Ip ·.疊加訊说(superiinposed signal)的振幅;
XerrO · 磁極誤差的初始量;
Jt :總體慣量(total inertia); ysCe.用於速度控制的比例響應帶(pr〇p〇rti〇nai response band); yspie ·用於速度控制的積分帶(band)。 因此’用於獲得目標移舞值dXraax所需的速度控制增益 y see及yspie可由上述方程式的逆計鼻而獲得。更具體而言, 使用於下顯示的方程式設計速度控制帶ysee可給出接近於 該目標移動值的數值。 ysce=(N*Kt*Ip*Xerr〇/Jl:*(iXiiax) 2·.·(方程/式 3) ❿ 其中,N為該比例響應帶對該速度控制積分帶的比值, 以便設定通常使用於比例積分控制的比值。 於執行位置控制時’位置控制響應帶可被設定為更小 於用於由上述方程式計算而得的速度控制的比例響應帶的 某些範圍的數值。若位置控制響應帶係設定為較大於用於 速度控制的比例響應帶的數值’可能使得該電動機位置的 移動極度地小於該磁極位置預測;然而,當將該響應帶設 定為非適當值(inappropriate value)時,將產生例如不穩 定的控制及在偵測中由於雜訊所增加的誤差的不良影響。 320846 17 200937835 =據1述,明而設計的用於位置/速度控制的增益係為適 虽控带增盈’該適當控制增益可使用電動機的目標移動值 確保磁極位置預測的運算。 、第4圖係顯示當執行用於本實施例的磁極位置預測的 運算级時如何移動電動機位置⑹。如圖巾所示,控制該 等運算組巾的每—個使得該電動機位置㈤返回至電動機 位置命令值(X/=G)的原始位置;因此’即使重複有複數個 運f組’該電動機位置㈤並*會自在執行磁極位置預測 之前的電動機位置偏移。 第1實施例的應用可提供下列功效。相較於描述在辦 專利文獻1中的技術而言,本實施例可以較小的電流來道 成具有較向準確性的磁極位置預測,進而消除靜摩擦的最 響。再者,該較小的電流有助於在該預測運算中既不增如 電動機的移動也不增加雜訊。 相較於描述在專利文獻1中的技術而言,由於給出即 使當磁極位置誤差存在時的正常運算(normai operation) 的該位置/速度控制迴路(position/speed control loop),因此本實施例可使用較小的移動執行磁極位置預 列。再者,當結合有位置控制時’該磁極位置預測可使得 該電動機位置(X·)在該預測之前及之後均在相同的位置 上;因此,重複複數個運算組並不會造成電動機位置的偏 移0 再者,本實施例可被組構為僅需藉由加入一般伺服控 制趣路(servocontrol loop)到用於極位置預測的運算 18
〇 320846 200937835 # 組’進而具有小量的軟體負載(software load)。至於計算 手段’該運算組既不使用除法函數(division function) • 也不使用例如反正切函數(arctangent function)的三角 函數,使得計算負載降低,進而在極短地時間内提供具有 高準確性的即時债測。 另外,本實施例並不使用電動機磁極的結構突部 (structural sal iency),以致於本實施例可被應用於例如 ❹表面磁電動機(surface magnet motor)的非突部電動機 (non-salient motor)。 再者,正常地執行運算組S2、S3及S4的每一個必然 地在電動機位置(Xm)或電動機速度中產生微小的變化;因 此’可以藉由考量在電動機位置及電動機速度中的沒 有變化進行錯誤運算而避免該磁極位置的錯誤偵測。 當明確地預測出靜摩擦時’該靜摩擦的預測值可被用 於下列磁極偵測的伺服控制。使用該積分器輸出該極誤差 0 測值的收斂值將給出較少受到雜訊影響的優點。再者, 备該速度積分計算方塊1〇4的積分更新值被使用作為該磁 極位置預測值的初始值時,僅需要將儲存在該積分器記憶 麗中的數值取代即可,進而具有易於計算的優點。 [第2貫施例] 第5圖係繪製本實施例的預測磁極位置的控制方塊的 、、且構圖。在第5圖中與第1圖相同的元件係採用相同的元 件付號以省去對這些元件的解釋。 在第1實施例中所採用於產生擾動的轉矩_誤差-轉矩 19 320846 200937835 (torque-error-torque)的方法是將用於預測的固定電流 訊號施加為d轴電流以自所對應的該實際磁極位置偏移該 極誤差預測值;然而’在本實施例中所採用的方法係在沒 有極誤差的狀態中(在實際磁極位置符合目標磁極位置的 狀態中)施加將相位自該d軸偏移的用於預測的訊號。更具 體而言,如第5圖所示,施加訊號的座標轉換單元9係產 生dq軸電流命令值。另外,在第2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組構 中使用在該施加訊號的座標轉換單元9中的作用相位〜被 設定為零(XP=〇)時’該組構係等效於第i實施例的組構。 ❹ 至於運算組,在第1實施例中的每一個運算組中係改 變該初始極誤差預測值;然而,在第2實施例中的每一個 運算组中係改變用於預測的訊號的作用相位,以取代該極 誤差預測值的改變,這是第2實施例與第〗實施例之間僅 存在的差異。有關如何給出用於預測運算的擾動轉矩,僅 有一個給出的差異在於極誤差預測值的初始值或預測使用 作用訊號的相位,但這是一個非必要的差異。因此,藉由 執盯上述的運算組可以執行與第1實施例相同原理的消除 靜摩擦影響的磁極位置預測。 本實施例的功效係基本上與第丨實施例相同。本實施 例的優點在於可將沒有使用積分控制的方法實施於位置/ 速度控制,進而可降低計算量。 [第3實施例] 第6圖係綠製本實施例的預測磁極位置的控制方塊的 組構圖。在第6圖中與第1圖相同的元件係採用相同的元 20 320846 200937835 、· 件符號以省去對這些元件的解釋。 .在第3實施例中不同於第1實施例的組構如下所列: • 為了產生磁極誤差,於本實施例的方法中係將該極誤差預 測值自對應的未獲採納的實際磁極位置改變,但於本實施 例的方法中係以沒有施加磁極誤差自d軸偏移預測使用的 訊號(estimation-use signal)的相位,該方法係採納施加 訊號座標轉換單元9產生用於dq軸電流的命令值;以及, 自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的輸出並未加入電動機電角度,而 ❹是被使用作為用於施加訊號座標轉換單元9的座標轉換位 置。本實施例相較於第2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組構的差異在 於是在電流控制之前自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輪出極誤 差預測值的座標轉換而不是在電流控制之後;然而,本實 施例可執行相似於第2實施例的磁極位置運算的磁極位置 運算。 本實施例的功效係基本上與第丨實施例相同。本實施 ❹例的優點在磁極預測函數於稍後被實作時並不需要佟改 dq-uvw座標轉換單元及uvw-dq座標轉換單元的軟體區集 (software block) 〇 [第4實施例] 第7圖係繪製本實施例的預測磁極位置的控制方塊的 組構圖。在第7圖中與第1圖相同的元件係採用相同的元 件符號以省去對這些元件的解釋。 第4實施例的組構係修改自第3實施例的級構,使得 在uvw-dq座標轉換單元4中的dq軸電流計算及由電流控 320846 21 200937835 制單7C 1控制的電流被消除,以及預測使用的電壓訊號被 施加為取代預測使用的電流訊號。對於直流或低頻電壓而 * 言’電流及電壓是幾乎在相同的相位上;因此,在本實施 例中的運算被預期能給出與第3實施例接近相同的運算行 為。 相較於其它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的磁極位置預測的 5十算量可被大量地減少。另外,即使在某些理由下不可能 提供電流控制迴路,本實施例仍可被施加。舉例而言,當 未提供電流感測器或當錯誤發生於其中時,本實施例仍可 〇 被施加。. 由本發明的内容可易於想出例如在一運算組或每個運 算組中逐漸地改變用於磁極位置預測的偵測使用訊號 (detection~use signal)或初始值的振幅。雖然要花較久 的時間偵測,但是上述方法於運算組中連續增加摘測使用 訊號的振幅且於全部的運算組中連續減少用於磁極位置預 測的初始值’因而可讀小的電關移動提供較高準確纟 的偵測。 Θ 再者本發明的位置/速度控制單元的組構並未限制於 第2圖中的說明;例如位置比例控制、積分控制及微分控 制的控制均可被實施以執行與實施例相同的運算。此外, 若並不需要在預測之前及之後完全地保持磁極位置(χιη)在 相同的位置’則可在無需執行位置控制而基於速度命令值 及電動機速度執行速度比例積分控制。在此情況中,將可 以電動機的較小移動獲得用於磁極位置的高準確性的預測 320846 22 200937835 的相同效果。若在第2炱第4實施例之電動機移動中存在 誤差邊緣(margin) ’則f執打速度比例控制。 在第1至第3實施例中’電流訊號係施加為用於預測 r 的訊號;在施加以結合有電流迴路的組構疊加預測使用電 壓訊號及加入預測使用訊號到電動機位置命令值的實施態 樣均是可能的。其特點在於施加用於產生擾動轉矩的訊號 於磁極位置預測;因此,其它不同種類的態樣均是可能的。 在第1及第2實施例中係以相對於磁極誤差執行預 ® 測,該磁極誤差是指在電動機的實際磁極位置及目標磁極 位置之間的差異,接著,係獲得用於座標轉換的相位;然 而,可直接預測出用於座標轉換的相位。至於使用於座標 轉換的相位資訊是將自該電角度計算單元7輸出的電角度 位置加上自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 (Xe)以使用作為用於座標轉換的相位(Xce);舉例而言,將 這些計算的程序(procedure-ca 1 cu 1 at i on)、預測及相加作 ❹用(addition)全部地在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中執行,以及 可將自該位置/速度控制單元8的輸出直接地使用作為用 於座彳示轉換的相位(Xee)。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係有關於感測包含線性電動機之交流同步電動 機之磁極位置。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的組構 ISI · 團, 23 320846 200937835 第2圖係繪製用於位置/速度控制單元的控制方塊的 組構範例圖; 第3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用於磁極位置預 測的運算組的流程圖; 第4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於執行磁極位置預 測時電動機位置(Xm)的波形圖(osci 1 logram); 第5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的組構 圖;
第6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的組構 圖;以及 第7圖係繪製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的控制方塊的組構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電流控制單元 2 dqruvw座標轉換單元 3 變流器單元 4 Uvw_dq座標轉換單元 5 電動機 6 電動機感測器 7 電角度計算單元 8 位置/速度控制單元 9 施加訊號的座標轉換單元 101 位置比例集區增益方塊 102 速度計算方塊 103 速度比例集區增益方塊 104 速度積分方塊 SI ' S2 、S3、S4、S5 運算組 〇 24 320846
Claims (1)
- 200937835 •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預測方法,係藉由輸入 , 由電動機感測器所感測的數值至位置/速度控制單元内 而控制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或相對速度,並使用該 位置/速度控制單元輸出的極誤差預測值執行施加於該 電動機的電流或電壓的相位的座標轉換,且藉由使該極 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實際極誤差值而預測作為該電動機 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極位置,其中,該實際極 〇 誤差值是指在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 機磁極位置與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目標相對位置的 目標磁極位置之間的差異,該方法係包括: 第一極誤差輸入步驟,係輪入自參考相位偏移+a 的相位的第一極誤差預測值; 順向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一極誤差輸入步驟順向 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該電動機感 ❹ 測器所感測的數值,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極 誤差值; 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第一極誤差預測收 斂值,亦即當在該顺向移動步驟中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 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 第二極誤差輸入步驟,係輸入自該參考相位偏移_a 的相位的第二極誤差預測值; 反向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二極誤差輸入步驟反向 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該電動機感 25 320846 200937835 測器所感測的叙_括 極誤差值. 以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該實際 歷第二相仇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第二極誤差預測收 ’、15當在該反向移動步驟中完成收斂該電 動器的^對移動時的相位;以& 電動機移 置細步驟’係依據在該第—相位移動儲存步 δΛ 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所儲存的該等極誤差 預測收斂值而酬崎際磁餘置。 、 ❹ 2.如申請專利知圍第β之交流同步電 預測方法,復包括: _置 極:差輪入步驟,係輸入自任意相位偏移b的 相位的第二極誤差預測值; 命t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三㈣差輸人步驟移動 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制由該3 = 所感測的數值,以枯好扣 J ^ 極誤差制值接近於第三實際極 誤差值, ❹ =差輸人步驟,係輸人自在該第三移動步驟 中元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偏移 約度或,度的相位的第四極誤差預測值 =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四極誤差輸人步驟移動 于位置時’使用由該電動機感測器 所感_數值,錢該軸差賴值接近 誤差值;以及 布貝#性 參考相位儲存步驟,係儲存在該第四移動步驟中完 320846 26 200937835 4 t ❹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作為該參 考相位。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 置預測方法,其中,在該極位置預測步驟中,係根據在 該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儲存的該第一極誤差預測 收敛值及在該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儲存的該第二 極誤差預測收斂值之平均值而預測該實際磁極位置。 4. 種父"IL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預測方法,係藉由輸入 由電動機感測器所感測的數值至位置/速度控制單元内 而控制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或相對速度,並使用該 位置/速度控制單元輸出的極誤差預須彳值執行施加於該 電動機的電流或電壓的相㈣座標㈣,且藉由使該極 誤差預測值接近於實際極誤差值而預測作為該電動機 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機磁極位置,其中,該實際極 誤差值是指在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的電動 機磁極位置與作為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目標相對位置的 目標磁極位置之間的差異,該方法係包括: 第一預測使用訊號輸入步驟,係輸入自參考相位偏 移+a的相位的第一預測使用訊號至施加訊號座標轉換 單元内; 順向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一預測使用訊號輸^ 騍順向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言 ^機感測11所感_數值’錢該極誤差預測值接立 該實際極誤差值; 320846 27 200937835 第一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在該順向移動步驟 中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的第 v 一極誤差預測收斂值; ’ 第二預測使用訊號輸入步驟’係輸入自該參考相位 1 偏移-a的相位的第二預測使用訊號至施加訊號座標轉 換單元内; 反向移動步驟,係當由該第二預測使用訊號輸入步 驟反向移動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位置時,使用由該電 動機感測器所感測的數值,以使該極誤差預測值接近於 ❹ 該實際極誤差值; 第二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係儲存在該反向移動步驟 中完成收斂該電動機移動器的相對移動時的相位的第 二極誤差預測收斂值;以及 極位置預測步驟,係依據在該第一相仇移動儲存步 驟及該第二相位移動儲存步驟中所儲存的該等極誤差 預測收敛值而預測該實際磁極位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 〇 預測方法,其中,該極誤差預測值係被輸入至該施加訊 號座標轉換單元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 置預測方法,其中,該第一預測使用訊號係為第一預測 使用電流訊號,以及該第二預測使用訊號係為第二預測 使用電流訊號。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 320846 28 200937835 . 置預測方法,其中,該第一預測使用訊號係為第一預測 使用電壓訊號,以及該第二預測使用訊號係為第二預測 使用電壓訊號。 〇 ❹ 29 320846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17787A JP5194838B2 (ja) | 2008-01-29 | 2008-01-29 | 交流同期モータの磁極位置推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937835A true TW200937835A (en) | 2009-09-01 |
TWI422139B TWI422139B (zh) | 2014-01-01 |
Family
ID=4037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7151567A TWI422139B (zh) | 2008-01-29 | 2008-12-31 | 交流同步電動機之磁極位置預測方法及裝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93087B2 (zh) |
JP (1) | JP5194838B2 (zh) |
KR (1) | KR101148355B1 (zh) |
CN (1) | CN102317874B (zh) |
DE (1) | DE112008003590B4 (zh) |
TW (1) | TWI422139B (zh) |
WO (1) | WO20090959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17647B2 (en) | 2011-02-15 | 2014-08-26 | Mediatek Inc. | Priority rules of periodic CSI report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JP5174205B2 (ja) | 2011-04-01 | 2013-04-03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同期モータの磁極位置を検出する検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制御装置 |
CN102969969B (zh) * | 2012-12-14 | 2014-10-15 | 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自动寻相方法 |
GB201315497D0 (en) * | 2013-08-30 | 2013-10-16 | Microgen Engine Corp Holding Bv | Regulation of electrical generator output |
CN104267600B (zh) * | 2014-09-23 | 2016-11-16 | 常州大学 | 钢包精炼炉电极调节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JP6020537B2 (ja) * | 2014-11-21 | 2016-11-02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
US10084399B2 (en) * | 2016-06-22 | 2018-09-25 | Faraday & Future Inc. | Detecting position measurement errors in an electric motor system |
CN112968646B (zh) * | 2016-09-20 | 2024-04-19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电机的初始磁极位置检测方法和装置、电力变换装置 |
JP6966344B2 (ja) * | 2018-02-01 | 2021-11-17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磁極位置推定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
CN108712128B (zh) * | 2018-06-07 | 2021-10-01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克服了摩擦力影响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对相方法 |
JP7501190B2 (ja) | 2020-07-21 | 2024-06-18 |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 交流同期モータの磁極位置推定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
TWI780633B (zh) * | 2021-03-23 | 2022-10-11 |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車輛輔助控制的馬達控制器、馬達控制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
WO2023112304A1 (ja) * | 2021-12-17 | 2023-06-22 |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ドライブ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74783A (ja) * | 1995-08-31 | 1997-03-18 | Nec Corp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3282657B2 (ja) * | 1997-06-18 | 2002-05-20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永久磁石形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初期磁極位置推定方法 |
JPH1113518A (ja) * | 1997-06-27 | 1999-01-19 | Aisin Seiki Co Ltd | スロットルバルブ制御装置 |
JP2001095283A (ja) * | 1999-09-20 | 2001-04-06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同期電動機の界磁極位置補正制御方法 |
JP2001204190A (ja) | 2000-01-17 | 2001-07-27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初期磁極位置推定装置その誤差調整方法 |
JP4005775B2 (ja) | 2001-02-19 | 2007-11-14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同期モータの磁極認識方法 |
JP4035700B2 (ja) | 2002-01-15 | 2008-01-23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同期電動機の初期磁極位置推定装置 |
JP4284435B2 (ja) * | 2002-11-28 | 2009-06-24 | 多摩川精機株式会社 | サーボモータの磁極検出方法 |
US7161324B1 (en) * | 2003-07-16 | 2007-01-09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 for estimating pole position of synchronous motor |
DE112004002619T5 (de) * | 2004-01-07 | 2006-10-26 | Mitsubishi Denki K.K. | Motorregelanordnung |
JP2005229717A (ja) * | 2004-02-12 | 2005-08-25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同期電動機の電流センサレス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4650118B2 (ja) * | 2005-06-22 | 2011-03-16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Ac同期モータの初期磁極推定装置および推定方法 |
WO2007034689A1 (ja) * | 2005-09-26 | 2007-03-29 |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 Ac同期モータの初期磁極位置推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
JP4674525B2 (ja) * | 2005-10-13 | 2011-04-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磁極位置推定方法及びモータ制御装置 |
JP4162008B2 (ja) | 2006-02-09 | 2008-10-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リニアサーボシステムの磁極位置検出方法 |
JP5011771B2 (ja) * | 2006-03-24 | 2012-08-2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同期電動機駆動装置 |
JP5055836B2 (ja) * | 2006-05-25 | 2012-10-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同期モーター用磁極位置センサーの位相ズレ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
-
2008
- 2008-01-29 JP JP2008017787A patent/JP5194838B2/ja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KR KR1020107007384A patent/KR101148355B1/ko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US US12/678,888 patent/US8593087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DE DE112008003590.3T patent/DE112008003590B4/de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CN CN200880115417.5A patent/CN102317874B/zh active Active
- 2008-11-14 WO PCT/JP2008/003318 patent/WO200909596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31 TW TW097151567A patent/TWI422139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17874B (zh) | 2014-08-20 |
WO2009095963A1 (en) | 2009-08-06 |
DE112008003590B4 (de) | 2016-11-24 |
TWI422139B (zh) | 2014-01-01 |
JP5194838B2 (ja) | 2013-05-08 |
JP2009183022A (ja) | 2009-08-13 |
US20100286948A1 (en) | 2010-11-11 |
CN102317874A (zh) | 2012-01-11 |
KR20100051120A (ko) | 2010-05-14 |
DE112008003590T5 (de) | 2010-11-04 |
US8593087B2 (en) | 2013-11-26 |
KR101148355B1 (ko) | 2012-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0937835A (en) | Magnetic pole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for AC synchronous motor | |
JP4672236B2 (ja) | 同期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 |
Maiti et al. | Simulation studies on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ler based speed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the vector controll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 |
US8981694B2 (en) | Sensorless control apparatuses of motors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 |
Saadaoui et al. | A sliding-mode observer for high-performance sensorless control of PMSM with initial rotor position detection | |
JP6272508B2 (ja) | 位置検出器の角度誤差補正装置および角度誤差補正方法 | |
JP2007295716A (ja) | 永久磁石型同期電動機のトルク制御装置 | |
JP5637155B2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 |
JP2001309697A (ja) | 電動機制御装置 | |
TW201340584A (zh) | 一種適用於內嵌式永磁同步馬達及同步磁阻馬達以延伸型反電動勢估測為基礎的預測電流控制方法 | |
JP2009278760A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 |
JP5164025B2 (ja) | 誘導電動機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08099444A (ja) | 同期モータ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 |
TWI543521B (zh) | 以電流變化偵測技術的預測電流控制法應用於內嵌式永磁同步電動機及同步磁阻電動機驅動系統 | |
Kandoussi et al. | Luenberger observer based sensorless Indirect FOC with stator resistance adaptation | |
Barut et al. | An EKF-based estimator for the spee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s | |
JP6308894B2 (ja) | 三相交流回転機の制御装置 | |
JP2004135458A (ja) | Ipmモ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 |
US20060119309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locity of motor | |
JP5768255B2 (ja) | 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の制御装置 | |
JP6108114B2 (ja) |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 |
JP2019080366A (ja) | モータ制御装置 | |
El Sawy et al. | Dyna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Brushless AC Motor Drive Using Different Sensorless Schemes. | |
KR20210062200A (ko) | 유도 전동기의 오프라인 파라미터 추정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23169905A (ja) | Pmモータの温度推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