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19877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198777B TW198777B TW081106801A TW81106801A TW198777B TW 198777 B TW198777 B TW 198777B TW 081106801 A TW081106801 A TW 081106801A TW 81106801 A TW81106801 A TW 81106801A TW 198777 B TW198777 B TW 198777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
- steps
- value
- measurement
- time interva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79 co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140 Acer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Ammonium Chemical compound [NH4+]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O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40350 B family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72128 B family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71247 Beta family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878 Deaf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823 Medicag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7587 Medicago sativa ssp.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2 germ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germa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Ge] GNPVGFCGXDB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14 ob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經濟部屮央樣準局β工消饨合作杜印製 ^ΊΤί_ no__ 五、發明説明(1 ) 〔發明之背景〕 本發明乃是關於行動電話系統之資源分配,特別是關 於一種有效分配,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之行動服務中心或基 地電台之處^屋〇 由於在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收發機之機動性 > 一通正 在進行中之通話’其«塗蟲JL會隨著距離之增加,地歷之 改變等因素’ f丕Ji塊_化。爲了保持適當之傳輸品質以 及電話用戶之最終滿意度,系統必須持m地藍膻進方 中通静之.J!屋ϋ.質,而且如果能夠藉由轉_蓋麗Jt面氣高屈 靜品質,系兢便爲之轉換I遵。 另一個影響傳輸品質之因素是各種不问行動電台之傳 輸功率。行動m台之傳輸功率鸯由行動服務中心所下達經 基地電台轉達之命令所設荦。或者是項命令鬼可能是由基 埤電台本身所I塗。此功率必須設定在某一程度,使得雙 方能得到清晰的訊號,而同時又不致於過度干擾其他之行 動電台之傳輸。 爲了保持高品質通話服務所進行05通里|聽,是旦行 動服務中心或基地電台之處理器所完成。而且此項處理工 . . ... ... 作非常耗費時間,尤其是在有多個通話同時進行的尖峯負 載時間。由於此項通輕寧整功熊署_泉太暈JSli器―時農, 除非我們擴充處理器之能力,否則可能»肩:處理其它必 需的功能及用戶服務。而使用本發明,%以降低通„鼠監· 功能Μ處理器時間,之要求,以便有多餘的應理器時間可以 完成其它必需的功能。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寫』 ί) 本紙》尺度边用中ΒΗ家«準(CNS)T4規格(2丨0X297公:《:) _2 — 81. 7. 20,000張⑻ 經濟部屮央楛準扃貝工消作合作社印Μ 五、發明説明(2) 本項發明之另一項好處或可稱之爲"在尖峯過載狀態 下,表現最佳效能”。雖然在系統設計之初,工程師會適 當地規畫系統,以避免在尖峯時期,系統出現過載狀況° 但由於通話是隨機發生的,因此無可避免地,系統偶而仍 會發生過載狀況,而在行動電話系統中,由於對軟體需求 之增加遠較硬體之發展來得快速,因此過載狀況之發生更 爲頻繁。如果不藉助本發明,當過載情況出現時,所有連 線要求都會因爲缺少CPU能力而無法完成。使用本發明, 可使過載對無線電監督之整體效率的影響大爲降低。 •-...............-- .......... - 〔發明槪要〕 根據本發明,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一正在進行的通 話,其傳輸品質是藉由下列方法來監聽:度量代表傳輸品 ν·. ...... 冊_. 冊 質之參數,根據度量所得之參數來計算傳輸品質,每經一 定時隔重覆度量前述參數,及每經一根據先前計算結果而. 變動之時隔重覆地根據度量所得之參數來計算傳輸品質。 實際上,這些進行中的通話,根據其傳輸品質而分列入不 同之等級,其中有些等級需要相對較頻繁之監聽,而其它 等級則需要較不頻繁之監聽。此外,監聽通話所依據之等 待時隔,亦可以一種各個通話分別考量的方式而決定。 〔圖示之說明〕 圖1爲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行動服務中心與基地電台 間硬體介面之方塊圖; 圖2爲可與本發明配合使用之行動電台的詳細方塊圖; 圖3爲可與本發明配合使用之基地電台的詳細方塊圖; (請先聞請背而之注意事項#填寫木」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家楳準(CNS) 規格(210X297公货)_ 3 _ 8Κ 7. 20,000張(II) 9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A工消费合作社印製,丄 五、發明説明(3 ) 圖4爲中央處理器中之度量處理程序的方塊圖; 圖5爲一服務區域細胞區與其鄰近細胞區之平面圖; 圖6表示由行動電台傳送至基地電台之一個度量結果 訊息形態圖; 圖7爲根據以前的技藝而得到的鎖定最佳頻道來承載 一個進行中通話的常式的流程圖; 圖8爲該常式根據本發明修改後之流程圖; 圖9爲一流程圖,展示如何根據若干不同的因素,適 應性地設定一通話連線之監聽時隔;以及 圖10爲一時間圖,展示當適應性地設定監聽時隔,處 理度量之方式。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現在請參考圖1 ,行動服務中心與一已知的行動無線 電話系統中某一基地電台間的控制訊號藉由一預先決定的 通道完成通訊(在此例中,爲頻道16 );此通道是從若干 個(在此例中爲32個)由分時多工式的各個時槽所形成的 通道中選出;這些通道並且構成行動服務中心與基地電台 間在一條四芯導線11上互相交換之通訊時框。時槽通訊功 能是由行動服務中心側的交換終端電路ETC及基地電台側 的一個多工器MUX處理完成的。資料通訊則是由行動服務 中心側的中央信號終端器STC及基地電台上側的區域信號 終端器STR根據CCITT 7標準所完成。行動服務中心與基 地電台之全部控制是由行動服務中心的一.個中央處理器“ 所執行。不過語音通訊並非直接由該中央處理器CP處理, 請 先 閲 讀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寫 本紙Λ尺度遑用中曲《家«毕(CHS) T4規怙(210X297公龙)——4 —— 81. 7. 20,000¾ (11) - 9 66 ΛΠ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兵工消fl··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4) 而是將之毫不加以解譯地經由多工器MUX及交換終端電路 ETC傳遞給群體交換子系統GSS以便執行正確的通話繞徑 Ο 基地電台主要是由若干自動通道單元所構成,其中通 常包含一個無線電發送器TX、一個無線電接收器以及控制 前二者的控制單元CU。基地電台除了提供若干(假設爲N )語青通道之外,尙提供一個控制通道、一個通道測試器 及一倜訊號強度接收器,後者有一控制單元及無線電接收 器但無發送器。控制通道的用途之一是在各個語音通道間 建立通話。通道測試器使系統能在行動服務中心的控制之 下進行檢驗與診斷。 不同控制單元間訊息之交換是由一個區域性的處理器 EMRP 13 (擴充模組區域處理器)搭配訊息分配器MD所完 成。EMRP 13計算控制單元的位址並掃瞄控制單元檢視其 是否有訊息正等待中。訊息分配器將訊息置於HDLC格式中 並將在通道單元側爲並行之訊息轉換成爲串列訊息。另一 個EMRP 15是用來提供人機介面,這包括I/O終端機以及 各種外部警示器。 現詳述訊號強度接收器之作用於下。訊璧_勇里垄收器 的功能是使在鄰近細胞區內使用中的行動電舍可被ί鎖定 」,當其通話品質極差而需要交遞應通話時。「鎖定」也 可以被視爲決定一個最佳的基地電台來處理某個品質有問 題的通話的處理過程。訊號強度接收器會循環地掃瞄所有 ........ ....... 的系統頻率。但是行動服務中心會特別指示訊號弹度接收 請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孙' 填- % 本紙張尺度遶用中aa家楳準(CNS)lM規格(210x297公;¢)——5 一 81. 7. 20,000¾ (II) i9Birn Λ 6 Η 6 發明説明(5 ) 器累積鄰近細胞區內使用中行動電台的頻率的相關資料。 訊號強度接收器的控制單元會求出這些頻率的連續樣本的 平均値,並將度量結果傳送給行動服務中心。當需有交遞 的時候·,行動服務中心會選擇一個適當的繼任基地電台, 而通常就是選擇度量通話頻率得到最強訊號強度的基地電 台0 先 U) 背 注 意. 項 塡. % 裝 訂 線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A工消费合作杜印製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SH家標準(CNS)TM規格(210X297公;¢) _6 _ 31. 7. 20,000張(1!) 9 6 6 ΛΠ 經濟部中央櫺準局Α工消许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6 ) 茲參照圖2 ,此圖表示一可用在依本發明運作之細胞 式電話系統中的行動電台之一實施例裝置。本特定實例乃 是關於一可用在一數位通訊系統中之行動電台,亦即數位 化語音資訊可在基地與行動電台間傳輸之系統。此外,該 系統之操作是以關於一時間分割多工進接(TDMA )系統中 之全功率傳輸加以說明,在此系統中,數位資訊之每個包 封(packet )是在一資料框內交織分布在二個相隔之時槽 上。然而,吾人可知本發明同樣地可應用在其他型態之細 胞式無線系統,譬如其中資訊可以用一類比格式傳輸,以 半功率做數位化傳輸,或者以其他進接分式,如劃頻多工 進接(FDMA)或編碼分割多工進琴(CDMA)來傳輸.〇 在圖2中所示之行動電台中,一語音編碼器101將由 麥克風所產生之類比信號轉換成一個二位元資料流。此資 料流隨後根據TD MA之原則被分割輿資料封每。二:决速相 關控制通道(FACCH )產生器102產生控制及監督發信訊 息,此訊息由行動電台傳送到地面基地電台系統。FACCH 訊息在每當要被傳輸時會取代一使用者框(語音/資料) 。一ΐί速相關控制通道(SACCH )產^聋1〇3提供發信訊 ...... " · *·.................. · 息,可在一連_通道上傳輸,以便能使在碁地電台m麗 電台間之資訊進行雙向之相互交換.。對一訊息連列之每個 時槽會有一個固定數目之位元,例如:12個位元,指配給 SACCH。通道編碼器1 04分別對應地連接到語音編碼器1〇1 ,FACCH產生器1 02及SACCH產生器103,以便處理進入 資料,而進行錯誤檢測及校正。通道編碼器104使用之技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祚塡寫太〇 本紙il尺度遴用中Η國家榣毕(CNS)肀4規格(210X297公;《:) 一 7—— 81. 7. 20,〇〇〇張(||) Λ 6 1(6 經濟部屮央櫺準局Α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7 ) 術,最好是廻旋式編碼,可對語音碼中之重要資料位元加 以保護;以及循環冗餘核對(CRC ),其中語音編碼框中 之可感知有效位元,例如:12位元,被用來計算出一個7 位元之檢查碼。 —選擇器105連接於分別關聯於語音編碼器101及 FACCH產生器1〇2之通道編碼器104。選擇器105是由一 微處理機控制器130所控制,如此,在適當時機,在一特 定語音通道上之使用者資訊會被在FACCH上之系統監督訊 息所取代。一個雙叢訊交織器106與選擇器1 05之輸出耦 合。由行動電台將要發送出之資料會交織在二個不同之時 槽上。可組成一個傳送字元之26 0個資料位元之一個包封 會被分割成兩等份,並且在二個不同之時槽上交織。端立 衰退(RAYLEIGH fading )效應在此方式下可加以降低。雙 叢訊交織器1 06之輸出會提供給一模二加法器107做輸入 ,以便對要傳輸之資訊利用一虛擬隨機位元流之邏輯模二 加法做逐位元之加密。 結合於SACCH產生器103之通道編碼器104之輸出係 連接於一 22叢訊交織器1 08。此22叢訊交織器1 08將在 SACCH上傳輸之資料交織在各含有12個位元之資訊之22個 時槽上。 行動電台尙包括一同步字元/ DVCC產生器109 ,用 來提供相關於一特定連結之適當之同步字元(SYNC word ) 及DVCC (數位驗證色碼)同步字元爲一個28位元之字元, 用以進行時槽同步及辨認。DVCC爲一個8位元字碼,由基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洱填转"0 本紙張又度遑用中as家楳华 81. 7. 20,000張(I!) 經濟部屮央櫺準局β工消许合作社印製 Λ 69ΠΨΙ _}1Ι__ 五、發明説明(8) 地電台送往行動電台,及由行動電台送到基地電台,用以 確保適當之通道已正在被解碼。 一叢訊產生器110產生行動電台傳輸所需之訊息叢訊 。此叢訊產生器110連接到模二加法器107,22叢訊交織 器1 08,SYNC字元/ DVCC產生器1〇9,一均衡器114以 及一控制通道訊息產生器132之輸端,以便將來自這些 各個單元之不同之資訊片斷整合成一單一訊息叢訊。替如 說,根據出版之美國標準ΕΙΑ/ΓΙΑ IS-54 ,一訊息叢訊包 含資料(260位元),SACCH ( 12位元),同步字元(28 位元),已編碼之DVCC(12位元),以及12個定界位元, 合起來總共324個位元。在微處理機控制130之控制之下 ,叢訊產生器110會產生二種不同形態之訊息叢訊,即: 來自控制通道訊息產生器132之控制通道訊息叢訊,以及 語音/話務訊息叢訊。控制通道訊息會取代SACCH以及通 常由一語音/話務叢訊所產生之語音資料。 一叢訊之傳輸,相當於一時槽,會與其他一倂組成一 資訊框之時槽之傳輸同步化。髻如說,在美國標準下,一 時框包括三個全功率時槽。每個叢訊之傳輸係根據由均衡 器114提供之時序控制來加以調整。由於時間之分散,特 提供一適合之均衡補償方法,以便改善信號之品質。至於 有關適合之均衡補償技術之進一步的資訊,請參考美國專 利申請案號5,〇88,1〇8 ,核准於1992年2月11日,權利讓與 同一受讓人(即本案同一申請人)之發明內容。簡要地說 ,尉於框時序而言,基地電台之功能如同主人而基地電台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Φ填窍本一 裝· 訂- 線-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國家«準(CNS)規怙(210x297公釐)——9 ~ 8】.7· 20,000張(II)
t »7 G C ✓X 7 66 ΛΠ 經濟部屮央櫺準局κι工消#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9) 則爲僕人。均衡器114檢測來自基地電台之進入位兀流之 時序,並且將叢訊產生器110加以同步化。均衡器114同 時亦可用來爲辨認之目的而對於同步字元及DVCC加以核對。 —框計數器111與叢訊產生器11〇及均衡器114耦合 。框計數器111對每個傳輸框,更新指配給行動電台之一 加密碼,例如每20m s—次。一加密單元112被提供用來產 生給行動電台使用之加密碼。最好是使用一虛擬隨機演算 法。加密單元112係由一鍵碼113所控制,此鍵碼對每個 用戶而言皆爲獨一無二的。加密單元112包含一順序器, 可更新加密碼。 由叢訊產生器110產生之叢訊往前送到一 RF調變器122 。此RF調變器112之運作是根據π / 4 -DQPSK方法(π / 4 相移,微分編碼正交相移鍵控),對一載波頻率加以調變 ,此技術之使用意味著資訊是被微分編碼,即2位元符號 是以四種可能之相位改變:±ττ/4及±3π/4來加以發送 。提供給RF調變器122之發射器載波頻率是由一發射頻率 合成器124,根據選定之發射通道而產生的。在調變過之 載波由一天線發射出去之前,載波被一功率放大器123加 以放大。放大器之RF功率發射強度是據一微處理機控制器 130之命令而選定的。 一接收器載波頻率信號是由一接收頻率合成器125根 據所選定之接收通道而產生的。進入之無線頻率是由一接 收器126所接收,且每個信號之強度會由一信號強度儀129 負責測量。此接收信號強度値而後被送到微處理機控制器 先 Ml ih 背 而 之 意 事 項 填 寫· 本 裝 訂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BB家樣準(CNS〉甲4規格(210X297公;¢) —1〇 — 81. 7. 20,000張(II) λα
.*7 r G C
6 6 Λ » /· H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A工消tv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0) 130。一RF解調器127,接收來自接收頻率合成器125之 接收器載波頻率信號,以及來自接收器126之無線頻率信 號,並將無線頻率載波信號加以解調,因而產生一中間頻 率。此中間頻率信號然後由一存有原來7*^4 - DQPSK調變 數位資訊之一 IF解調器1 28加以解調。 由I F解調器128提供之囘復數位資訊會提供給一均衡 器114。一符號檢測器115將接收自均衡器114之數位 資料之二位元符號格式轉換爲一個一位元資料流。 此符號檢測器115然後產生三個不同之輸< 出信號◊控制通 道訊息被送至一控制訊息檢測器13 3,此檢測器將檢測到 之控制通道訊息提供給微處理_控制器1 30。一模二加法 器107及一雙叢訊解交織器116利用對來自接收到資訊之 二個時槽之資訊加以組合及再排列,以將語音資料/FACCH 資料重新建立。符號檢測器115提供SACCH資料給一 22叢 訊解交織器117,此22叢訊解交織器117將展開在22個連 續框上之SACCH資料加以再組合及再排列。 雙叢訊解交織器116提供語音資料/ FACCH資料給2 個通道解碼器118。被廻旋編碼之資料利用上述之編碼原 則相反之原理加以解碼。接收之循環冗餘核對(CRC )位 元則被檢查以決定是否有錯誤發生。FAA CH通道編碼器進 一步檢測語苜通道與任何F ACCH資料間之區別,並且依此 結果來指示通道解碼器118。一語音解碼器U9根據一語 音編碼器演算法(如,VSELP ),處理來自通道解碼器118 之接收語音資料,並且產生接收語音信號。類比信號最後 (請先閲讀背而之泣意事項#蜞寫4_ 本《•張尺度边用中國國家«準(CNS)T4規怙(210x297公;》)一ιι__ 81. 7 . 20,000¾ (||) Λ 6 li 6 19Β 五、發明説明(11) 由一濾波技術加以增強 經 濟 部 屮 央 標 準 局 工 消 合 作 社 印 η 在快速相關控制通道上之訊息由 一 FACCH檢測器1 2 0加以檢測,而且此資訊會被移轉到微 處理機控制器130。 22叢訊解交織器117之輸出會提供給一單獨之通道解 碼器1 18。一 SACCH檢測器121檢測在慢速相關控制通道 上之訊息,並且將該資訊移轉給微處理機控制器130。 微處理機控制器130控制行動電台之活動及基地電台 之通訊,同時也處理終端機鍵盤輸入以及顯示器輸出13 1 。由微處理機控制器1 30所做之決定乃是根據接收之訊息 以及所做之測量。鍵盤及顯示器單元131使得資訊得以在 使用者及基地電台間加以交換。 圖3乃示可配置在根據本發明來操作之一細胞式電話 系統中之一基地電台之一實施例。基地電台包含許多組成 構件,在建構上及功能上都與在圖2中所說明之行動電台 之組成構件大致相同,因此可合倂關連說明。這些相同或 相當之組成構件在圖3中,係賦予與前述行動電台之說明 所使用之同一符號,只不過在符號上標上一「,」符號以 資區別。 然而,行動電台與基地電台畢竟仍有些區別。臀如說 ,基地電台擁有2個接收天線。這些天線的每一個均搭配 有一接收器126^ — RF解調器127'以及一 IF解調器128' 。此外,基地電台並未包含如行動電台所使用之一使用者 鍵盤以及顯示器單元131。 關於圖2與圖3所述之型的數位系統,需要更多的度 ik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項 /卜 填· % 裝 線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明家«毕(CNS)甲4規格(210x297公龙)—\2—— 81. 7. 20,000¾ (11) 19Β7"γ/ 經濟部中央榣準而Α工消t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2) 量參數。此需求本身又表示系統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這 樣的系統又可能使用不斷測度鄰近細胞區控制通道的行動 電台。這樣的技術可以改善鎖定的效果,此點稍後將有詳 細說明。 在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中,訊號強度愈高,通話品質 亦愈好。這在數位式電話系統中並不完全正確;當所有鍺 誤位元皆可被更正時,額外增加的訊號強度並不能夠再提 高任何通話品質。事實上,即使已經使用了足夠的訊號強 度,系統仍然可能需要作交遞。 如果由鎖定演算法得知,使用一個鄰近的基地電台而 使用較眩的訊號功率也可得到相同的通話品質,則轉換至 此鄰近基地電台是有好處的。如果所有的行動電台都儘可 能使用最低的訊號功率來得到滿意的通話品質,那麼整個 網路所使用的傳輸功率便會降低。這種總傳輸功率的降低 ,會改善C/Ι (載波對干擾)率從而得到較佳的總體無線 電效率,這種現象在高密度通訊區域特別明顯。 例如,在此處建議的數位系統中,銨定演算法不斷地 計算爲周遭基地電台(最多達32個)進τ交遞並同時保持 —定的通話品質所期之功率降低。使用均方法是比較行動 電台所收到的訊號強度與已知的基地電台送出的已知輸出 功率,使之得到某種程度的「路徑損失」或「距離衰減」 。例如,行動電台度量下連(由基地電台至行動電台)品 質與現在通話連接之信號強度,以及來自周遭基地電台的 訊號強度。此外,基地電台度量上連品質以及由行動電台 (請先閲請背而之注意苹項洱填声-頁)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aa家標準(CNS)T4規格(210x297公龙)一13一 81_ 7. 20,000張(H) Λ (5 Μ 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β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3) 所收到的訊號強度。大約每秒兩次,這些度量値會報吿給 基地電台。然後使用各種演算法求得這些度量値。這些計 算的結果有時是將行動電台交遞給另一基地電台,或者是 要求行動電台改變其傳輸功率。 因此,比較傳統的處理鎖定與交遞的方法,只是很簡 單地企圖維持良好的品質,而比較新的方法則是要以最低 的傳輸功率來維持良好的通話品質。這種新策略(不斷地 計算)顯然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尤其是周遭有許多基地 台時。即使是比較傳統的鎖定與交遞方法,由於從類比式 系統轉換爲數位式系統所需度量參數的增加,亦使所需計 算大量增加。因此本發明可以用在所有的無線電話系統, 包括類比式或數位式,以及設計爲以最低的傳輸功率來維 持良好通話品質的系統或設計爲僅企圖維持良好通話品質 的系統。 中央處理器的度量功能可以用圖4中的幾個不同的度 量處理程序來解釋。每一個使用中的連線都有這些處理程 序。 每一個使用中(或佔線).通道度量處理程序ACM大約 每秒兩次地從某個佔線的行動電台接收一個度量結果訊息 的內容。度量結果訊息的格式可以圖6爲例。在標明此訊 息之種類爲度量結果訊息的欄位之後,是爲出現在一對欄 位內的爲連線本身通道的度量之位元錯誤率(BER )及訊 號強度(SS);然後是出現在!!個等長的欄位之η個其他 通道的訊號強度(SS)。各訊息中資料的狀態會被解譯並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國國家楳準(CNS)f4規格(210X297公;8】7. 20,000¾⑻ (請先間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寫· 3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A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Μ) 儲存起來。共有64組最新產生的資料會被儲存。 鎖定程序LOC會向ACM要求資料(〜或多組)。度量 値會被處埋。當情況適當時,會向中央處理器中的通話處 理功能提出交遞至另一連線之建議。 功率調節程序PWR會向ACM要求資料(一或多組資料 )。度量値會被處理。當情況適當時,新的傳輸功率會傳 送給行動電台。 斷線建議程序DISC會向ACM要求資料(一或多組資料 )。度量値會被處理。當情況適當時(如當基地電台消失 或操作不正確),它會向中央處理器中的通話處理功能建 議放棄目前的連線。 此外,對某些使用統計程序STATS的連線/細胞區可 以啓動記錄及統計功能。 根據前述安排,由於對每一個忙碌的系統通道有許多 參數必須被儲存及計算,因此通道監聽的工作成爲行動服 務中心的中央處理器CP —項很重的負擔。例如,在尖峯使 用時間,行動服務中心可能同時監督上百個進行中的通話 ,而結果是有上千個訊號強度必須不斷地修正與計算。 本發明藉由認知並非每一通道都需相同之監聽以及可 以用需求爲依據而非毫無分別地分配處理器監聽時間,而 能夠減輕前述處理的負擔。例如圖5所示,位於基地電台 附近的行動電台Μ,所使用的通道必定比位於細胞區邊緣 的行動電台Μ2需要較少之監聽。 本發明所作的改進可由圖7看得更明白,圖中展示一 冢紙»尺度边用中國國家«準(CNS)f4規枋(210X25)7公*) 一 15一 81. 7. 20,000張(II) 1987*Ϊ7 Λ 6 Π 6 經濟部中央櫺準局貝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15) 傳統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的行動服務中心或基地電台的中 央處理器CP所執行的鎖定功能。第一步S1,訊號強度與其 它相關參數由訊號強度接收器及語音通道單元收集得到。 在步驟S2-S4 ,每一個通道輪流被監聽,如果該通道正忙 線,那麼可以確定最大的訊號強度來自正在處理此通話的 基地電台或另一個基地電台(步驟s5 )。如果另一個基地 電台的收訊較目前處理通話的基地電台清晰,那麼如果步 驟8許可的話,該通話就會交遞至品質較佳的基地電台。 即使目前處理通話的基地電台的訊號強度最大,如果該通 話的品質Q不比最低可接受的品質高,或者行動電台 與基地電台的距離比最大可接受的距離Alim大,那麼該通 話將被交遞。此程序會重複對每一通道執行(例如,312 個語音通道),鎖定常式才算執行完畢。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各通道會依據其先 前偵測的特性,分置於不同的等級。對各不同的等級會在 各不同的間隔時距計算是否需要交遞。一開始,所有的通 道皆置於計算時距最短的第一等級。 現請參考圖8 ,在第一步S1,訊號強度及相關資訊利 用先前技巧收集得到。但在步驟S2&S3,系統選擇某一 特定等級並決定其計算時距Tclass是否已超過°如果時間 尙未超過,該常式立刻結束。如果計算時距已超過’該特 定等級中所列之逋道的第一個通道的相關儲存資料被取出 ,而此通道之活動狀態將被檢査(步驟34及55 )。如果 該通道正忙碌中,在步驟56至S8便進行前述常式中同樣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填筠一 h) 本《張尺度遑用中國因家榣準(CNS)T4規格(210x297公龙)一16—— 81. 7. 20,000張(H) η; OS 9 經濟部中央榣準局员工消费合作社印51 五、發明説明(16) 的測試。但在測試完成之後,該通道列之組成份子可能需 要調整。 在步驟S9中,求出該通道所在的基地電台收到的訊 號強度與最大訊號強度之間的差値。根據此差値S,決定 出一個時距TIME-S ,其爲S的函數。此函數可爲線性遞 增函數或逐段遞增函數。同樣地,定出時距TIME-Q及 TIME-A ,二者分別爲通話品質Q及行動電台距離A的函 數。在步驟10,可定出該通道的最佳計算時距爲TIME-S、 TIME-Q及TIME-A中之最小値。接著此通道便被配置到適當 之等級,其爲最佳時距T-WAIT之函數。如果在步驟1〗所決 定的配置等級CL與該通道原來所在之等級CLASS相同,便 取出該列通道中的下一個通道。否則,在步驟12,便將該 自其原屬等級刪除,並加入新配置的通道中。同樣地,所 有通話一開始都被加到第一個等級,其計算時距最短;而 當通話結束時,相關之通道便完全自所屬通道列中删除。 至步驟Μ,當該列之最後一個通道處理完畢後’鎖定功能 執行結束。在下一次計算,次一擁有較大時距的等距會被 處理。 與其根據各通話對監聽及計算之需求而將之分列不同 等級,也可能需要以個別方式自動監督各連線。在此情況 下,各連線會有其自己的計算時距T_WAIT。此計算時距可 用一計時模組來計時,並由之通知處理器各連線何時需被 計算。 藉由在分配處理器時考慮除無線電度量値之外的其它因 請 先 閲 背 而 之 注 意 事 項 寫 各紙尺度遑用中β B家樣毕(CNS)〒4規怙(210X297公;«:)——Γ7- 81. 7. 20,000張⑻ 19B7*V^ Λ 6 B 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貝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Π) 素,系統效能尙可進一步再改進。可考慮眞實的處理器負 載,使得在通話不頻繁時,所有使用中之連線皆可使用一 較短的T-WAIT値,因爲此時並不需要降低處理器之負載。 另一考慮因素是細胞區種類。例如,在大都會區碎的中心 ,可能會出現「街角效應」,此時傳輸品質會因行動電台 改變方向而大受影響。而對於一些比較有麻煩傾向的蜩胞 區種類,Τ-WAIT必須被限制爲較小的値(較頻繁地監聽) 〇 現詳述如何實現這樣的一個策略。參考圖9,一通話 連線之監聽時距T-WA IT可依據前述之因素來設定。第一步 是設定T-WAIT的標稱値t-wait-nom。此値則在三步麟中分 別乘以與處理器負載、細胞區種類及無線電狀況相關的加 權函數。這些函數之函數値設定方法如下所述。 爲了要對霣際處理器負載給定一適當的加權値,目前 的處理器負載必須由系統取得。監視處理器負載的方法可 以是計算一給定時距內處理器閒置時間。而加權値便依以 下加權函數計算得 W c負載)=(目前處理器負載)2 其中的平方可保證在通話不頻繁時,T-WAIT値會夠小。假 設處理器負載會在%至1°° %間變化’則w (負載)之取 値區値將爲 可能的wc負載)値·· ( 0.016…1·56 ) 如前所述,有一必須被考慮的問題是某些細胞區之度 量資料會快速地變化。例如,一個包含—條街道的細胞區 本紙張尺度制中a Β家糾圖Ή規t5(21Gx29'/公tf)—迟二 81. 7. 20,000^(11) (請先閱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填寫」-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CX工消<ν·合作杜印製 五、發明説明(18) ,在街角突然轉彎,會造成訊號強度多多少少的突降。在 這一類的細胞區内(度量資料有極大的可能會突然地變化 ),必須限制使用太大的Τ-WAIT値。此參數代表由此細胞 區報吿之度量參數突然改變的機率C亦即,比求度量資料 平均値之時間還快)。要對某一細胞區種類設定適當的加 權値,直接的方法就是將細胞區種類區分爲(例如)5種 中的一種,分別代表由「非常不可能有突然改變J至「非 常可能有突然改變J的各種細胞區。對細胞區種類之加權 値可設定如以下之範圍: 可能的W (細胞區)値:(0.5……2 ) 在某些情況下,前述之「細胞區種類J的參數可與其 它參數配合實施在Ericsson CME 20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 已經存在一項參數可反應上述的細胞區特性,亦即用來代 表平均鎖定的加權參數。最新的樣本値被乘上相關的加權 參數。例如,訊號強度之平均値可以由最新的5個樣本値 求出。在一個訊號強度不常突變的細胞區(如一個平面上 而無阻礙性物體的通話)較易產生一組相等的加權參數〔 %,%,%,%,% )。這表示所有的樣本皆給予相同之 加權。在一個訊號強度經常突變的細胞區(如「街道細胞 區J ),系統必須對變化快速地反應,亦即對較新的度量 樣本使用較重之加權。此點可藉設定參數値爲(Μ,%, K,W,%)來達成。這種加權代表「上漲J的參數設定 ,即強調較新的樣本的重要性。 要根據無線電度量値定出—個加權函數稍微有些複雜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SB家樣準(CNS)<f 4規格(210X297公;»)— 19— 81. 7. 20,000¾⑻ (請先聞請背而之注意事項#填I ,頁) 五、發明説明(19)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秦填寫太 。在此建議的數位系統會因下列原因而試圖交遞至一新的 細胞區:已找到一較佳的細胞區來處理此通話,或通話品 質已壞到無法接受的地步,或是行動電台與基地電台間的 距離已經太遠。 ^ 每當發現一鄰近細胞區比目前的細胞區更適合時,系 統便會試圖交遞。系統會使用適當的單位來作比較,如路 徑損失或訊號強度。選定加權値w (較佳細胞區)正比於 目前細胞區與最佳鄰近細胞區間之差値。其値限定在區間 (0.5…2.0 )之內。因此,如果與次佳細胞區之差距非 常大,結果將是 W ( betler cell ) = 2.0。 當目前連線的品質,由位元錯誤率決定,降至—特定 限制之下(由操作員事先設定),則系統試圖交遞。選定 加權値w(不佳品質)正比於實際度量得品質與目前之限 制警示値間之差値。其値限定在區間(0·5…2· 0 )之內。 因此,如果與限制警示値之差距非常大,結果將是w ( bad quality ) = 2.0 °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A工消伢合作杜印製 當行動電台與基地電台間之距離,由計時增加欄位決 定,超過一限制(由操作員事先設定),則系統試圖交接 。選定加權値w c distance )正比於實際度量距離與預設限 制警示値間之差値。其値限定在區間(0.5…2· 0 )之內。 因此,如果與限制警示値之差距非常大,結果將是W ( distance ) = 2.0 ° 最後W ( radio )之値則以下列方式設定,其値限定在 0.5至2.0之間: 551. 7. 20,000張(H) 本紙張尺度逡用中國B家楳毕(CNS)>H規格(210X29/公龙)一2〇 —
/X 五、發明説明(20)
ψ ( radio ) = MIN C W C better J , W C quality ) * WC distance ))° 因此T-WAIT之取値區間爲:
T-WAIT C min ) = 0.016* 0.5 * 0.5* 〇.5 * T-WAIT-N〇M T-WAIT ( max ) = 1.56* 2.0* 2.0 * 2.0 *T-WAIT - NOM 假設當處理器負擔爲80%時,T-WAIT之名義値爲200 MS ( T-WAIT-NOM-200MS ),則取値區間爲: T-WAIT ( min ) = 0.002 * 200 ms = 0.4 ms T-WAIT ( max ) = 12.5 * 200ms = 2.5 s 現在以圖4爲例,說明依本發明所設計的通話監聽之 度量程序。在此例中,各使用中之連線各有其計算時距。 對每一使用中的連線,度量處理包含以下步驟: ⑴接收度量資料 (ACM ) 解開資料封包 檢査資料狀態 儲存資料 ⑵由ACM取得度量資料(LOC , PWR , DISC ) 經濟部屮央標準局<〇:工消费合作社印製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再塡筠"〇 計算資料 採取C可能的)動作 「服務」功能,即ACM,大約每秒兩次地接收度量結 果資料。當資料被解封包、檢査及儲存後,ACM除了使資 料可供使用及等待下一個度量結果資料的到來之外,並不 作其它任何事。
與上述ACM同屬一連線之「用戶J功能(LOC、PWR 本紙張尺度遑用中β Η家«準(CNS) T4規格(210X297公*) — 21—— 81. 7. 20,000張(11) 五、發明説明(21) 及DISC )與ACM或其彼此之間並不同步。亦即,以L〇C爲 例,它並不知道何時會有新資料到達ACm。也就是說,母 次計算完畢之後,LOC必須自行決定何時再向ACM要求下 —筆資料。此敍述同樣適用於PWR及DISC。 此項因延遲要求下一筆資料而產生的時間’正是 T-WAIT所決定的。如果等待時距太短,則有新資料到達 ACM的機率便很低,並且造成不必要的處理器負擔。如果 等待時距太長,則會造成不希望產生的延遲,其在決定交 遞或調節功率之瞬間更可能造成重要影響。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爲工消伢合作社印製 圖10爲一連線相關程序之時序例示。在此圖中,字元 Γ I—」表;^ 一*帶有資料的新訊息由度量結果程序傳來,此 爲針對ACM而言。而對LOC、PWR及DISC而言,字元「L-」表示此時向ACM要求新的度量資料;如果在上一次要求 之後已有新資料到達,它們將會被傳回給要求資料的程序 。爲了展示之目的,此例專論LOC程序。在時刻爲⑴時, LOC功能得到新資料。經過計算之後,這些資料代表一不 太完善的無線電連線。爲了避免延遲,LOC決定在時刻爲 ⑵時檢査新資料;亦即,在一個短暫延遲T-WAIT之後。但 在時刻⑵時,ACM並未收到新資料。LOC亦觀察到此事實 。延遲T-WAIT保持短暫。在時刻爲⑶時,收到新資料。而 計算這些新資料的結果顯示此時無線電連線已回復正常。 因此LOC決定增加τ-WAIT値。在時刻⑷時,再次向ACM要 求新資料。 依據前述方法,處理器時間被保留而不致浪費在計算 81. 7. 20,000¾ (11) (請先閲請背而之注意事項#蜞寫太 j 本紙張尺度逍用中a β家楳毕(CNS) Ή規怙(21(1 X 297公;¢)-22- Λ 6 156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Α工消#合作社印製 五、發明説明(22) 不必要的強通道上,也就是說,處理器時間被配置給最需 要的工作,亦即計算弱通道。節約下來的處理器時間因而 可用在除了保持高的聲音品質之外的其它系統功能。此法 尙可用於改進任何使用行動服務中心處理器能力而應用於 行動無線電話系統語音通道之相關功能。 只要發信號之成本夠低(以所耗費之cpu時間來度量 ),以上詳述之「T-WAITJ法便十分有效。否則,短的厂 T-WAIT J時間會造成頻繁的收發信號,而其本身就造成負 擔的問題。如果不希望有頻繁的收發信號,有另一改進方 法可使用。此法可爲歐洲GSM之類的系統的解決方案。 在以上詳述之方法中,鎖定及調節功率是由幾個非同 步執行的程序所完成,每一個負責由ACM程序讀取它自己 的度量資料。另一方法便是將ACM、及L0C及PWR合而爲 —個程序以避免在程序間收發信號之需。當度量資料由無 線電基地電台傳來時,此程序之ACM部分便被執行。當此 部分執行完畢,即度量資料已被解封包並儲存,便接著執 行LOC部分。此時如果有必要,可以用LOC來計算度量資 料。但LOC執行時,若無線電狀況穩定,也可能決定跳過 此計算(或甚至其它更多的計算)。在此情況之下’便開 始執行PWR及其它部分。 藉著決定可跳過多少組度量値之計算,基本上可達成 使用「T-WAIT」技術相同的結果。差別僅在於等待時隔現 被表示如“跳過下四組度量値之計算,,而非上述之“設定 T-WAIT爲兩秒"。在這兩種實現方法中之基本精神,仍是 本紙張尺度边用中SB家標準(CNS)T4規格(210X29.7公放)——B一 幻_ 7. 20,〇〇〇張(π) (請先閲請背而之注意事項洱堝寫+ 裝· 訂· 線.
8, 9 XX r; 五、發明説明(23) 使計算度量値之急切與否反映在等待時隔之値。但實際環 境C硬體,作業系統)當然會反映在實際實現的細節之上 ,此爲精於本技藝者所熟知。 對精於本技藝者,可瞭解本發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加 以具體化,而不致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基本特性。因此, 在所揭示之實施例僅能視爲專爲說明之用而不代表限制性 。按本發明之範圍是由下文所載申請範圍所界定,而非由 上述說明文所限定,且任何涵蓋在本發明之內涵及範圍內 之變更皆應視爲包括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請先閲讀背而之注意事項孙填寫灰 經濟部中央櫺準局员工消伢合作社印奴 本紙5民尺度逍用中國B家楳準(CNS) ή規格(2丨0><297公龙)__ 24_ 81. 7. 20,000張(II)
Claims (1)
- i9sr^ AT B7 C7 D7_ 六'申請專利範ff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一種監聽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通話傳輸品質之方法,包 含下列步驟: 度量上述通話所在之無線置通道對多個接收站的性質遞 產生多個度量値之步驟; 計算上述度量値之步驟; 每經一定時隔,重覆上述度量步驟之步驟; 每經一可變動時隔,重覆上述計算步驟之步驟;此變動 時隔等於,由代表正在處星上述薄i之接收站接收置 之里f 所Η%.室JL第..—項邀値,由代表上述通話之行動 電台部分與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接收站間距離之度 量値所決定的第二測數値,以及由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 ...........—- 接收站之訊號強度度量値與其餘接收站中最大訊號強..度 度量値之間之差値所決定的第三項數値,三者之中的最 小値;以及 發出計算所得之命令以改善上華傳輸品質之步驟。 义一種監聽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通話傳輸品質之裝置,包 含下列機構: 度量上述通話所在之無線電通道對多個接收站的性質並 '/產生多個度量値的機構; 計算上述度量値的機構; 每經一定時隔,重覆上述度量步驟的機構; /每經一可變動時隔,重覆上述計算步驟的機構;此變動 時隔等於,由代表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接收站接收品質 之度量値所決定的第一項數値,由代表上述通話之行動 甲 4(210X 297 公尨) —25 — 78. 8. 3,000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印裝 _D7_ 六、申請專利範園 電台部分與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接收站間距離之度 量値所決定的第二項數値,以及由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 接收站之訊號強度度量値與其餘接收站中最大訊號強度 度暈値之間之差値所決定的第三項數値,三者之中的最 小値;以及 發出計算所得之命令以改善上述傳輸品質的機構。 Ά 一種監聽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通話品質的方法,包含下 列步驟: 度量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細胞區接收器以及多個鄰近細 胞區接收器對上述通話之接收品質之步驟; 決定上述通話之行動電台部分與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上 述細胞區接收器的距離之步驟; 計算步驟,用以計算: 是否鄰近細胞區接收器有較佳之接收品質; 是否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細胞區接收器之接收 品質令人無法接受; 是否上述通話之上述行動電台部分與正在處理上述 通話之上述細胞區接收器間之距離較一預先設定値 大; 養經一定時隔,重覆上述度量步驟之步驟; 每經一可變動時隔,重覆上述計算步驟之步驟;此變動 時隔等於,由代表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接收站接收品質 之度量値所決定的第一項數値,由代表上述通話之行動 電台部分與正在處理上述通話之上述接收站間距離之度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甲 4(210X 297公簷) —26 — B7 C7 D7 绥濟部中央標準局印裝 六、申請專利範園 量値所決定的第二項度量値,以及由處理上述通話之上 述接收站之訊號強度度量値與其餘接收站中最大訊號強 度度量値之間之差値所決定的第三項數値,三者之中的 最小値;以及 發出計算所得之命令以改善上述傳輸品質之步驟。 一種監聽行動無線電話系統中通話品質的方法,包含下 列步驟: 度量上述通話所在之無線m連道對多個笔收站的訊號強 度並產生多個訊號強度度量値之步驟;‘ 根據傳輸品質之標準,計算上述訊號強度度量値之步驟 9 每經一定時隔,重覆上述度量步驟之步驟; 每經一可變動時隔,重覆上述計算步驟之步驟,此變動 時隔依先前計算步驟之結果而定;以及 發出計算所得之命令以改善上述傳輸品質之步驟。 一種用於行動電話之裝置,包含下列機構: 負責多個細胞區無線電通訊傳輸品質之資料處理機構; 根據傳輸品質將傳輸通道分類至不同等級之機構; 每經不同時隔,計算不同等級傳輸通道傳輸品質的機構 9 發出計算所得之命令以改善上述傳輸品質之機構。 /6.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用以計算先前定爲 屬於高傳輸品質等級傳輸通道之時隔,較之先前定爲屬 於相對較低傳輸品質等級傳輸通道之時隔爲長。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甲 4(210X 297 公潑) -2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7/755,148 US5335356A (en) | 1991-09-05 | 1991-09-05 | Ada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198777B true TW198777B (zh) | 1993-01-21 |
Family
ID=2503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81106801A TW198777B (zh) | 1991-09-05 | 1992-08-28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335356A (zh) |
EP (1) | EP0532485B1 (zh) |
JP (1) | JP3056897B2 (zh) |
AU (1) | AU658912B2 (zh) |
BR (1) | BR9203461A (zh) |
CA (1) | CA2077208C (zh) |
DE (1) | DE69222915T2 (zh) |
FI (1) | FI105992B (zh) |
HK (1) | HK1004358A1 (zh) |
MX (1) | MX9205067A (zh) |
SG (1) | SG49996A1 (zh) |
TW (1) | TW1987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9872B1 (en) * | 1997-10-28 | 2002-03-19 | Intermec Ip Corp. | Wireless personal local area network |
US6749122B1 (en) * | 1990-05-25 | 2004-06-1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ulti-level hierarchial radio-frequency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654378B1 (en) * | 1992-03-18 | 2003-11-25 | Broadcom Corp. | Transaction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portable data terminal and mobile customer service station |
SE469460B (sv) * | 1991-11-27 | 1993-07-05 | Televerket |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terminalorienterad kvalitetsoevervakning i telekommunikationsnaet |
CA2116736C (en) * | 1993-03-05 | 1999-08-10 | Edward M. Roney, Iv | Decoder selection |
IT1270938B (it) * | 1993-05-14 | 1997-05-16 | Cselt Centro Studi Lab Telecom | Procedimento per il controllo della trasmissione su uno stesso canale di flussi informativi a velocita' variabile in sistemi di comunicazione tra mezzi mobili, e sistema utilizzante tale procedimento |
US5430743A (en) * | 1993-06-29 | 1995-07-04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4329010A1 (de) * | 1993-08-28 | 1995-03-02 | Sel Alcatel Ag | Funksystem |
GB2281793A (en) * | 1993-09-11 | 1995-03-15 | Ibm |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or providing user load levelling in a network |
JP2601160B2 (ja) * | 1993-10-27 | 1997-04-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データ伝送方式 |
ZA948134B (en) * | 1993-10-28 | 1995-06-13 | Quaq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 between sectors of a common base station |
US6157668A (en) * | 1993-10-28 | 2000-12-05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average transmit power of a base station |
ZA948133B (en) * | 1993-10-28 | 1996-05-17 | Qualcom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average transmit power from a sectorized base station |
US7885242B2 (en) | 1993-12-23 | 2011-02-08 | Broadcom Corp. | Enhanced mobility and address resolution in a wireless premises based network |
JP2591467B2 (ja) * | 1994-04-18 | 1997-03-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アクセス方式 |
US5542115A (en) | 1994-06-24 | 1996-07-30 | Pioneer Tech Development Limited | P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SE503893C2 (sv) * | 1994-07-15 | 1996-09-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frekvenshoppning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SE502755C2 (sv) * | 1994-09-27 | 1996-01-08 | Telia Ab | Metod och anordning avseende fädningsrelaterad accesskontroll vid digital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
JP2730493B2 (ja) * | 1994-09-30 | 1998-03-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被制御局監視方法 |
MY123040A (en) * | 1994-12-19 | 2006-05-31 | Salbu Res And Dev Proprietary Ltd | Multi-hop packet radio networks |
US5933787A (en) * | 1995-03-13 | 1999-08-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ff between sectors of a common base station |
US5682403A (en) * | 1995-05-04 | 1997-10-28 | Wavelink Communications |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network signal processor |
US5561664A (en) * | 1995-05-11 | 1996-10-01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reducing audio delays associated with mobile-to-mobile communications |
US5701294A (en) * | 1995-10-02 | 1997-12-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coding, modulation, and time slot allocation in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018661A (en) * | 1995-10-18 | 2000-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Inhibiting and controlling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by a mobil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740537A (en) * | 1996-01-30 | 1998-04-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circuitry for selectively permitting communication in a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GB2309855B (en) * | 1996-01-31 | 2000-01-1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Radio 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
US6674735B1 (en) * | 1996-01-31 | 2004-01-06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Radio receiver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
US6473623B1 (en) | 1996-04-18 | 2002-10-29 |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 Method for self-calibra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819927B1 (en) * | 1996-10-18 | 2004-11-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use by a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DMA |
US6137991A (en) * | 1996-12-19 | 2000-10-2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Estimating downlink interferen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EP0866628A3 (en) * | 1997-03-19 | 2001-01-31 | AT&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
DE19724027C2 (de) | 1997-06-06 | 1999-09-3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Empfang von Daten |
US5966657A (en) * | 1997-07-24 | 1999-10-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frequency measurement and automatic frequency planning in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
US6122293A (en) * | 1998-02-13 | 2000-09-1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nk adaptation having a variable update interval |
US6173168B1 (en) * | 1998-04-22 | 2001-01-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Optimized cell recovery in a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6535497B1 (en) * | 1998-05-11 | 2003-03-1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plexing of multiple users for enhanced capacity radiocommunications |
SE514361C2 (sv) * | 1999-06-04 | 2001-02-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od och anordning i mobilt paketdatanät |
JP2003505669A (ja) | 1999-07-20 | 2003-02-12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通信信号の変化を決定し、sps信号受信および処理を改良するためこの情報を使用する方法 |
US6480472B1 (en) | 1999-07-21 | 2002-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bile station supervision of the forward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when in the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mode |
US6490270B1 (en) * | 1999-07-27 | 2002-12-03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odul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er |
WO2001011813A1 (de) * | 1999-08-05 | 2001-02-1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Anpassungsverfahren an die eigenschaften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in mobilfunksysteme |
JP3565102B2 (ja) * | 1999-08-13 | 2004-09-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下り回線拡散符号割り当て方法及び基地局 |
US6546259B1 (en) * | 2000-06-20 | 2003-04-08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 two-way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
DE60034582T2 (de) * | 2000-12-14 | 2008-01-31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der Dienstgüte eines CDMA-basierenden Systems |
US7206840B2 (en) * | 2001-05-11 | 2007-04-17 | Koninkli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scheme for IEEE 802.11 WLANs |
DE10143729B4 (de) * | 2001-09-06 | 2004-12-02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ntzerren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
EP1328087A1 (en) * | 2002-01-11 | 2003-07-16 | Alcatel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message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volving periodic measurements of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performed with a frequency dependent on the speed of the mobile unit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implementing said method |
FR2851400B1 (fr) * | 2003-02-18 | 2005-06-10 | Nortel Networks Ltd | Procede de controle d'un mode de compte rendu de mesures sur une interface radio et controleur de reseau radio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
JP2005167460A (ja) * | 2003-12-01 | 2005-06-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接続可能な電子装置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7738864B2 (en) * | 2005-08-15 | 2010-06-15 | At&T Mobility Ii Llc | Embedded wireless benchmar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070264938A1 (en) * | 2006-05-10 | 2007-11-15 | Bhaskar Srinivasa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link monitor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EP2127163B1 (en) | 2007-03-26 | 2015-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finding imperfections in an rf path |
JP5179258B2 (ja) | 2008-05-22 | 2013-04-1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端末及び移動端末で使用される方法 |
JP5309765B2 (ja) * | 2008-07-29 | 2013-10-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アクセス・システム、情報記憶装置、および読取り書込み装置 |
US8634766B2 (en) * | 2010-02-16 | 2014-01-21 | Andrew Llc | Gain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10104582B2 (en) * | 2014-08-11 | 2018-10-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all preservation on hando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09346A (en) * | 1974-12-30 | 1977-02-2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ional activity compression |
US4313196A (en) * | 1979-12-28 | 1982-01-2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 | Priority system with low speed request bus |
US4545071A (en) * | 1982-11-12 | 1985-10-01 | Motorola, Inc. | Portable radio for a zoned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ommunicating message signals between portable radios and a host computer |
US4556760A (en) * | 1984-06-11 | 1985-12-03 | Itt Corporation | Hand-off filter for cellular mobile radio |
US4771425A (en) * | 1984-10-29 | 1988-09-13 | Stratacom, Inc. | Synchoronous packet voice/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4819228A (en) * | 1984-10-29 | 1989-04-04 | Stratacom Inc. | Synchronous packet voice/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4654879A (en) * | 1985-03-29 | 1987-03-31 | Itt Corporation | Cellular mobile radio subscriber location detection |
DE3607687A1 (de) * | 1986-03-08 | 1987-09-10 |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weiterschalten einer funkverbindung in eine andere funkzelle eines digitalen funkuebertragungssystems |
FR2595889B1 (fr) * | 1986-03-14 | 1988-05-06 | Havel Christophe | Dispositif de controle de puissance d'emission dans une station emettrice-receptrice de radiocommunication |
US4718081A (en) * | 1986-11-13 | 1988-01-0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handoff errors in a cellular radio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1991
- 1991-09-05 US US07/755,148 patent/US533535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
- 1992-08-28 TW TW081106801A patent/TW19877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08-31 CA CA002077208A patent/CA207720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09-03 EP EP92850206A patent/EP053248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09-03 MX MX9205067A patent/MX9205067A/es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09-03 DE DE69222915T patent/DE6922291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09-03 SG SG1996012119A patent/SG49996A1/en unknown
- 1992-09-04 BR BR929203461A patent/BR9203461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09-04 FI FI923969A patent/FI105992B/fi active
- 1992-09-04 AU AU22113/92A patent/AU658912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2-09-07 JP JP4280426A patent/JP30568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
- 1998-04-24 HK HK98103478A patent/HK1004358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056897B2 (ja) | 2000-06-26 |
EP0532485A3 (en) | 1993-12-15 |
DE69222915T2 (de) | 1998-03-26 |
JPH06188803A (ja) | 1994-07-08 |
AU658912B2 (en) | 1995-05-04 |
FI923969A (fi) | 1993-03-06 |
HK1004358A1 (en) | 1998-11-20 |
US5335356A (en) | 1994-08-02 |
FI923969A0 (fi) | 1992-09-04 |
CA2077208A1 (en) | 1993-03-06 |
AU2211392A (en) | 1993-03-11 |
MX9205067A (es) | 1993-03-01 |
CA2077208C (en) | 2000-07-18 |
EP0532485B1 (en) | 1997-10-29 |
DE69222915D1 (de) | 1997-12-04 |
EP0532485A2 (en) | 1993-03-17 |
BR9203461A (pt) | 1993-04-13 |
FI105992B (fi) | 2000-10-31 |
SG49996A1 (en) | 1998-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198777B (zh) | ||
TW408555B (en) | A method for selecting a link protocol for a transparent data service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3834477B2 (ja) | コーデックモード情報の交互送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4718712B (zh) | 用于在使用波束赋型的系统中进行系统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
US6665522B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AU2009203068B8 (en) | Dynamic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 |
CN101141171B (zh) |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系统及方法 | |
EP2688336B1 (en) | Retransmission using tti bundling | |
JP3796233B2 (ja) | 伝送速度変更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 |
JP2022068304A (ja) | Ran支援レートの適応 | |
CN108377536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JPWO2017195338A1 (ja) | 基地局、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0809433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s across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A2377923C (en) | Method for dynamic transmitter training for a shar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 |
JP3877708B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8243459B (zh) | 一种重连小区方法及装置 | |
EP4135386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lcp protocol data unit (ppdu),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1277469A (zh) | 一种实现分组数据重试上行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KR100850735B1 (ko) | 데이터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손실 패킷 보고와 재전송 요구방법 및 그 장치 | |
JP2008035211A (ja)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
US876110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frame mapping modes | |
JP2009159182A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18142549A1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
US20050170830A1 (en) | Link adap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MXPA01002701A (es) | Metodo y sistema para transmision alterna de informacion de modo codec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K4A |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