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200885U -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6200885U CN86200885U CN198686200885U CN86200885U CN86200885U CN 86200885 U CN86200885 U CN 86200885U CN 198686200885 U CN198686200885 U CN 198686200885U CN 86200885 U CN86200885 U CN 86200885U CN 86200885 U CN86200885 U CN 862008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cycle
- motor
- steel rope
- utility
- electr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该装置是由蓄电池做电能,两个定子为永磁磁瓦的直流电动机为动力,并由两个电动机驱动的摩擦抗轮直接抗夹在自行车后轮胎两侧上,从而驱动自行车自动行驶。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可以安装在现有的任何自行车上,时速20公里左右,每充一次电可行驶50公里。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在现有多种自行车辆上安装使用的用电驱动的装置。
现有自行车是人们代步的交通工具,所谓“自行车”其实并不能自行而是靠脚踏行驶的一种人力车,这种车虽比起步行要轻快得多,但对骑车者来说体力消耗仍然很大,尤其对中、老年人、妇女及腿脚不方便的人就更为吃力。
为了克服骑车人的体力消耗,使自行车真正达到自行,通常的做法是在自行车上安装一套小型汽油发动机,但这类发动机噪音大、烟气污染大、油耗多、操作复杂也不安全,我国在城市内已停止使用。
日本松下公司发明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特开昭54-151241)我国“国外生活用品”杂志1981年第一期有介绍,这是一种完整的双轮电动车辆,它将最重要的蓄电池设在后轮架部位,使重心偏后,造成车把不稳,影响安全行车。电驱动的传动,减速机构齿轮多,结构复杂,增加电耗,造价昂贵。车体是专门为电动特制的,不能利用现有的自行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在现有多种自行车上安装的用电驱动行驶的装置,它既可使自行车单独用电驱动行驶,也可单独脚踏驱动行驶,在顶风、爬坡和载重时,还可用电、用脚同时驱动行驶。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自行车大梁以下的两个支承梁中间部位安装一套由小型蓄电池、托架、充电插座、保护外壳组成的电源系统,在自行车座子后下部位安装一套由两只定子为永磁磁瓦式直流电动机,一个外推弹簧,两个摩擦轮,一个底盘,两组通电接点和一个保护外壳组成的驱动系统,在自行车把上安装一套由手捏离合闸把、钢丝绳拉线并与驱动系统的两只电动机外壳顶部相联的离合器驾驶系统。当自行车需要用电驱动时,用手捏住离合闸把、钢丝绳往回抽拉,使两只电动机各往中心靠拢。当靠拢到两组通电接点接通电源的同时,安装在马达轴头上的摩擦抗轮已抗夹在后轮胎两侧上,此时两只电动机各向中心方向转动,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而往前行驶,如停止电驱动时,只要撒开手捏闸把由于外推弹簧作用使钢丝绳拉线,电动机,通电接点,摩擦抗轮全部脱开复位,此时车体靠自身惯力还可滑行。当改用脚踏驱动行驶时,只要不捏离合闸把与普通自行车骑法完全相同,当需要自行车顶风,爬坡或载重行驶时,只要捏住闸把又同时脚踏即可达到联合驱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
本装置的结构原理如下所述,附图中〔7〕是一只容量为12V、36~40安/时的干荷式蓄电池,它是该装置的全部能源,为减轻重量该蓄电池在保持12V36~40安/小时容量的前提下,它的体积重量越小越好;〔9〕是蓄电池托架,该托架最好用质量轻、高强度、耐腐蚀材料制成,如玻璃钢工程塑料等,由上述蓄电池〔7〕,蓄电池托架〔9〕,充电插座〔8〕,蓄电池保护外壳〔10〕构成电源系统。〔1〕是两只永磁磁瓦式直流电动机,每只电动机输出功率为60W,电动机的定子由于采用了铁氧体、铅镍钴、稀土钴和钕铁的材质做永磁磁瓦,每只电动机输出功率在60W的情况下,它的电功率为54W、两只电动机由于采用永磁磁瓦做定子,可省电12W,该两只电动机为了达到同功率,其中一只反时针转动的电动机,除电源正负极反接外,炭刷的位置需顺时针变动45°,转子线圈接头需在铜头上全部倒接,并向顺时针移位45°,〔2〕是两只铝制摩擦抗轮;〔3〕是钢丝绳拉线固定卡环,它是将钢丝绳拉线的尾端一股分为两股,根部用钢丝绕住,尾部弯成两个圈,也用钢丝绕住,所有用钢丝绕处全部用焊锡焊接;〔4〕是两组白银接点,接点的定点安装在电动机底座上,接点的动点用绝缘方式安装在电动机尾部的外皮上;〔5〕是一只外推弹簧,用1.5m/m的钢丝绕制固定在底座上;〔6〕是电动机底座,用两个夹板固定在自行车座子下部,由上述〔1〕、〔2〕、〔3〕、〔4〕、〔5〕、〔6〕和外壳固定夹板构成驱动系统。〔11〕是离合器闸把,〔12〕是一组钢丝绳拉线,以上两个部件可以用 自行车后轮拉线闸改制,由〔11〕、〔12〕和钢丝绳松紧调节器构成离合驾驶系统。
本实用新型工作程序如下所述,当自行车需要电驱动时,将离合闸把〔11〕捏住,钢丝绳〔12〕往回抽拉,两个电动机往中心靠拢,当靠拢到两组白银接点〔4〕接通电源的同时,两只摩擦抗轮已抗夹在后轮胎两侧上,两只电机〔1〕各向中心方向转动,驱动自行车后轮转动而向前行驶。如停止电驱动时,只要撒开离合闸把〔11〕、由于外推弹簧〔5〕的作用使钢丝绳拉线〔12〕、电动机〔1〕、通电接点〔4〕、摩擦抗轮〔2〕,全部脱开复位,此时如不刹车,车体靠自身惯力还可滑行一段距离。该装置可使自行车每小时行驶20公里左右。该装置有一个插座〔8〕当需要充电时,将充电机的输入插头插入充电插座〔8〕即可充电。每充一次电可行驶50公里。
Claims (5)
1、一种装在自行车上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由蓄电池、蓄电池保护壳、两个电动机、保护电动机的外壳、两个摩擦抗轮和固定夹板等部分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
A、由两只定子为永磁磁瓦的直流电动机[1],两个摩擦抗轮[2],一条分岔的钢丝绳拉线[3],两组通电接点[4],一个电动机外推弹簧[5],电动机底座[6],以及保护上述部件的外壳和固定夹板构成的驱动系统;
B、由一个离合器闸把[11],一组钢丝绳拉线[12],以及固定夹具构成的驱动启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直流电动机〔1〕的定子是永磁磁瓦式,永磁的材质是铁氧体、铅镍钴、稀土钴和钕铁永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摩擦抗轮〔2〕在启动时是抗夹在自行车后轮胎两侧上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直流电动机〔1〕,两个摩擦抗轮〔2〕,钢丝绳拉线〔3〕,通电接点〔4〕,电动机外推弹簧〔5〕以及上述部件的罩壳,与电动机底座〔6〕安装在自行车座的下部,后斜梁的上端部位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离合器闸把〔11〕安装在自行车车把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198686200885U CN86200885U (zh) | 1986-02-21 | 1986-02-21 |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198686200885U CN86200885U (zh) | 1986-02-21 | 1986-02-21 |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6200885U true CN86200885U (zh) | 1987-03-04 |
Family
ID=480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198686200885U Withdrawn CN86200885U (zh) | 1986-02-21 | 1986-02-21 |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8620088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71C (zh) * | 1993-03-18 | 2000-05-03 | S.A.E.阿菲金姆·美利坚有限公司 | 车辆助动装置 |
CN108382523A (zh) * | 1999-04-21 | 2018-08-10 | 吴正德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
1986
- 1986-02-21 CN CN198686200885U patent/CN8620088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971C (zh) * | 1993-03-18 | 2000-05-03 | S.A.E.阿菲金姆·美利坚有限公司 | 车辆助动装置 |
CN108382523A (zh) * | 1999-04-21 | 2018-08-10 | 吴正德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CN112141250A (zh) * | 1999-04-21 | 2020-12-29 | 吴正德 | 一种电动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89202U (zh) | 以蓄电池组为电源的电动车 | |
CN201118405Y (zh) |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 |
CN110920423A (zh) | 一种车辆急救补电方法、系统 | |
CN86200885U (zh) | 用电驱动自行车行驶的装置 | |
CN2213111Y (zh) | 一种电动轻便车 | |
CN103935450B (zh) | 助力自行车及助力方法 | |
CN2819593Y (zh) | 电动车蓄电池再充电装置 | |
CN206552040U (zh) | 轨道救援小车 | |
CN211223011U (zh) | 一种电动车底盘装置 | |
CN205737853U (zh) | 通用型子母式自行车动力改装套件 | |
CN2169594Y (zh) | 人力车储力装置 | |
CN103287277B (zh) | 一种高续航能力的电动交通工具 | |
CN201872888U (zh) | 自发电电动自行车 | |
CN2511599Y (zh) | 自行车电动助推机 | |
Ganesh et al. | DESIGNING OF ELECTRIC VEHICLE WITH 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 | |
CN201128463Y (zh) | 中轴传动电动自行车 | |
CN200939931Y (zh) | 自发电电动车驱动装置 | |
CN2493439Y (zh) | 自取能电动自行车 | |
CN2778659Y (zh) | 一种电动车 | |
CN2127686Y (zh) | 太阳能蓄电自动车 | |
CN210971392U (zh) | 一种车厢开放式工地用电动三轮货车 | |
CN108674570A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回馈反充电装置 | |
CN201825207U (zh) | 电动助力篷车 | |
CN201105794Y (zh) | 自行车或电动车及其防滑动刹车装置 | |
CN2776834Y (zh) | 摩托车前驱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