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86104202B - 转接网络中接通宽带连接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接网络中接通宽带连接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86104202B CN86104202B CN86104202A CN86104202A CN86104202B CN 86104202 B CN86104202 B CN 86104202B CN 86104202 A CN86104202 A CN 86104202A CN 86104202 A CN86104202 A CN 86104202A CN 86104202 B CN86104202 B CN 861042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frame
- sign
- del
- time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Use Of Switch Circuits For Exchanges And Methods Of Control Of Multiplex Exchang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采用脉码调制和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工作的电信设备包括一转接网络,其中的宽带连接由两个或多个要直连连接的信谴组成。标志装置置于转接网络输入端,并对由连接信道所用的时隙中提供各内容的标志。扫描装置位于转接网络输出端,用以检测由上述标志构成的图型,并用它来确定各信道内容间可能的相互稽延。扫描装置在信道中调节均衡延迟装置,以在无论有否延迟时保证在接线接通阶段信道/时隙的内容能重新占有它们的相互同步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在以脉码调制和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工作的电信设备的转接网络(switching network)中的接通包括两个以上通道的宽带连接(wide band connection)的装置。
本发明用于将比特流分成多个预定比特数的信道,例如64K比特信道的电信系统中。本发明可应用于象AXE型的系统。
在这类系统中,需要能接通高质量的连接,例如视频传输的连接,特别是必须使取样频率能够比用于基本系统的取样频率高。
这个问题由二个或更多的合用信道来解决,因而建立起所谓的宽带连接。这种构成宽带连接的信道必须受到转接网络中接通通信的监控,以便有关的内容/取样不会互相延迟,因为,如果发生延迟,在被传输的信息中就会有畸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可能会更改有关电话站/交换机中的选组器(转接网络),其更改就意味着宽带连接的内时隙选择必须受到控制。
时隙的选择必须使连接中所含信道的话音存储器的写入/读出与保存的信息一起完成。这样一种更改全部可以在软件里完成。
然而,上述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有很大的缺点。由于内时隙是不能自由安排的,这样做会使拥挤概率增加。拥挤概率也似乎取决于进出时隙的相互关系。拥挤概率增加将会加长平均连接时间。
另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当本地或转接节点被直接连接时,由于内外时隙间的转移,允许可能发生的相互延迟的出现,而在转接网络完成直通连接后,均衡信道内容间可能出现延迟。
本发明认真考虑这问题的复杂性,并提出,在连接的接通阶段,在转接网络输入端给信道内容的各自相位位置加上专用的信息。而在网络的输出端,检测到这个专用的信息,并在均衡信道内容的装置中调节延迟。
可以更具体地认为新装置的特征最特别的是,在转接网络输入端安装了标志装置,以便在连接接通阶段,在连接信道使用的时隙里,该装置给各个内容的多个连续帧加上标志,并在转接网络输出端安装了扫描装置,以使该扫描装置可检测由上述标志形成的模式,而由于转接网络中的直通连接处理,也可借助于这模式来确定信道有关内容之间的可能延迟。该新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扫描装置控制信道中的延迟均衡装置,以便在连接接通阶段后,尽管有可能相互延迟存在,均衡装置也能保证信道/时隙内容重新回到它们的相互同步位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给第一帧中各个起作用的时隙内容指定第一标志,给第二帧中各个起作用的时隙内容指定第二标志,等等。因而,加标志的帧数要选得等于对应于转接网络中最大时间位移差的帧数(即把它当作是帧数)加上常数二。上述帧数组之后是一相应的帧组,其中不同时隙中的内容标志是用相应方式完成的。
上述装置最好包括一个在各帧中完成标志的装置,并使采用该标志装置后能根据比较,将指令馈送至上述均衡装置中的存储器中。
均衡装置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个并行通路(path),用于流出转接网络的比特流。上述第一通路没有延迟,而第二通路将比特流延迟一个帧长,第三通路将比特流延迟二个帧长,等等。均衡装置根据从比较装置得到的指令,将信道中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通路。
用本发明的装置,无需更改各选组器/转接网络也可以接通宽带连接。进行标志、标志的检测和连接的接通所需的设备可以被指定给宽带连接。这有利于确定它在系统中成本。
现在提出的具有本发明特征的一个实施例,并将参考附图叙述如下:
图1说明在多个连续帧中信道/时隙的标志内容的原理;
图2是在转接网络/选组器的输入端上帧和信道标志的表格(模式);
图2a是在转接网络/选组器的输出端上帧和信道标志的表格(模式);
图3是一个原理图,说明安排在转接网络(选组器)输入端的实现标志的装置;以及
图4说明用来检测信道中标志的扫描装置和在信道中延迟的装置。
本发明用于与通信设备有关的选组器或相应器件中的宽带连接的直通连接,这种通信设备采用脉码调制和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工作,它可以是AXE型,即将比特流分成64K比特的信道,其取样频率为每秒8000次,每帧为8位256比特。
图1说明六个这样的串行时序帧0-5,它们在连接(图中未说明)中,一个接一个地进到选组器或相应器件。
根据本发明,在宽带连接中用作信道时隙的内容在选组器的输入端被加上标志。在该实施例中已假定宽带连接中包括三个信道。这三个用在该三个信道中的时隙,在第一组的帧A中加上a、b和c的标志,而在第二组的帧B中加上a′、b′和c′的标志。
虽然在各个帧里面,时隙是可以分隔开来的,但在各帧0-5中,各自的三时隙在图中以相邻位置示出。
为了简单起见,帧0中的a时隙加上相同的标志,而目前标志是由在图1中用数值0表示的二进制数值0组成。帧1中的时隙b以相应方法用二进制值1标志,而帧2中的时隙c则用二进制值2标志。
帧3中的时隙a′象帧0中的时隙a那样加上标志0。帧4中的时隙b′象帧1中的时隙b那样加上标志1,而帧5中的时隙c′则象帧2中那样加上标志2。
各标志数目,即各组A、B里的帧数取决于发生在选组器(转接网络)中的时间位移的最大差,它被认为是帧数,故各标志数目等于最大位移加上常数2。由于在AXE型系统中三个信道里的内容可以互相最多延迟一帧,故可得多个不同标志,目前情况将会有三个标志。
组A、B的数目取决于需要用多长时间来确定相互差别。图1中相邻于组B的帧组具有像组A和B的相应结构和标志。
图2以表格形式根据图1来解释标志/模式,即标志是如何出现在选组器的输入端的。在表中,帧有对应于图1中的帧的符号。利用a、b、c中的时隙的信道已在表中由符号0′、1′、2′标出。
图2a解释信道1′中的内容是如何相对于信道0′和2′的内容延迟的。此处的延迟和选组器中的直通连接一起依赖于内外时隙间的连接点,即信道0′和2′的内容在比特流进一步送至输出线前必须延迟一个帧长。
根据图3,比特流来自线路L。各信道/时隙中的内容标志可用标志装置M和由控制器S控制的选择开关V1产生,选择开关V1将线路L经L′连接到选组器G,而且响应来自控制器的命令,它可暂时连接标志装置为各作用时隙中的内容加上标志。
控制器包括一个存储器m,控制器的操作模式的先决条件由图中未示出的高级单元(superior unit)写入存储器。写入经导体I1进行,并借助于受控选择开关V2经I2寻访不同单元(0-31)。有两种控制命令;命令1是“从线路收集”,命令2是“收集模式”。
存在存储器m的控制命令借助于信道计数器K读出,计数器K在0-31之间计数,并经I3受256KHz信号控制以及经I4受8KHz同步信号控制。实际从存储器m的读出是由选择开关V3来完成的。
标志装置M包括寄存器R1、R2和R3,其输出被连到一或门OR,或门的输出则连到选择开关V1的位置Ⅱ。各寄存器产生二进制形式的标志0、1和2。
各寄存器有两个控制输入端St1和St2。第一输入端受控于计数器CNT,它根据经St3来的8KHz帧同步信号控制来触发各寄存器。控制输入端St2从通信设备里的时钟脉冲源得到256KHz的时钟脉冲,而控制输入端St2′则从同一脉冲源得到2084KHz的时钟脉冲。
图4说明扫描装置AO,它检测上述标志所构成的模式,并用这个模式来确定信道内容间可能有的延迟。
装置AO包括一控制部件SD、一检测部件DE、一选择开关V4及一存储器ml,命令从一高级单元写入存储器ml,而这些命令加到选择开关V4。选择开关有两个命令位置:位置Ⅲ是正常位置,位置Ⅳ是分析延迟时隙(信道)的位置。
写入存储器ml的操作是经线路I6进行,并经线I7寻访单元0-31。时隙控制由上述高级单元得到。存储器ml的读出就像存储器m由信道计数器K加以控制的相应方式那样,由信道计数器K1经线路I3′、I′4加以控制。从存储器ml的读出以控制选择开关V4是经选择开关V4′和线路I8进行的。
检测部件包括多个做得完全相同的部件Del′、Del″和Del″′,其号码相应于所用模式的号码。
各部件都有一比较器KO。各比较器的输出被连到与门OG,与门的其他输入端则与从与门输出环连的反相装置I相联。还有一寄存器REG,其输出被连到各自的存储器SO、S1或S2。各与门OG上的输出被连到寄存器REG,也被连到一触发器V。各寄存器REG上的一个输入端也被连到信道计数器K1的输出端。
上述各个做得完全相同的部件适用于恢复各自专用的标志。于是,Del′适用于标志0,Del″适用于标志1以及Del″′适用于标志2。
部件Del′和Del″中的各触发器V的输出被连到一与门&0,Del″和Del″′中的各触发器V的输出被连到一与门&1,Del″′和Del′中的各触发器V的输出被连到一与门&2。
根据图2a中的例子,可从扫描帧中得到模式0,2,0。Del′中的比较器KO对在时隙零中的标志0起作用,结果使Del′中的触发器V置位,而使上述时隙的信道地址被写入(存入)存储器SO。Del″′中的比较器对时隙1中的标志2起作用,结果是使Del″′中的触发器V置位,而使上述时隙的信道地址被写入(存进)存储器S2。现在说过的意味着与门&2将其输出置1。Del′中的比较器对时隙2中的标志零起作用,而这个时隙的信道地址也被写入(存进)存储器SO。
第一命令或指令由与门&0、&1和&2的输出端传送。与门输出的另外置位(settings)导致不同的输出指令,等等。
图4还解释了在作用信道中的均衡延迟装置UO。装置UO包括一存储器M1,它从装置AO接收指令。存储器M1中的指令用选择开关V5读出,该开关V5由信道计数器K2控制,K2本身又以相应于信道计数器K的控制方式经线路I″ 3和I″ 4控制。
装置UO包括带有命令位置D和D的选择开关V6。来自选组器的线路在图中以L1表示。选择开关V4一般将比特流引导到线路L2,但当加上标志的信道被辨认出朝向线路L3时,则将比特流引导到上述的扫描装置AO。
线路L2分成支路L2′和L2″。一个包括一已知种类的256位寄存器的寄存器RE被接至支路L2′。选择开关V6由UO装置决定将线路L3连到支路L2′和L2″中的一个。
以一已知的方式,例如用一已知的控制系统将装置AO中形成的输出AO1的指令传送到存储器M1(输入UO1)。根据上面所说,将下面提出的指令写入存储器M1,以响应输出AO1(与门&0-&2的输出)上所获得的信号。
如所有的与门&0-&2都置零,则命令D(即无延迟)被写入存储器M1供所有作用信道使用,被写入的信道的地址存于S0、S1或S2。如门电路&O置1,则D被写入存储器M1供所有具有地址存于存储器S1中的信道使用,而D供具有地址寄存在存储器S0的所有信道使用。如果门电路&1置1,则D被写入存储器M1供所有具有地址存于存储器S2中的信道使用,而D供所有具有地址存于存储器S1中的信道使用。最后,当只有门电路&2置1时,命令D被写入存储器M1供所有具有地址存于存储器S0的信道使用,而命令D供所有具有地址存于存储器S2的所有信道使用。
由上可见由于各帧中剩余时隙的内容经命令位置D被分路,被延迟的只有包括在宽带连接中的各信道的内容。
给存储器M1产生指令后,就完成宽带连接,并将后续的帧导入由通过和/或经由延迟寄存器RE的存储器M1所决定的线路支路,延迟寄存器RE使经由线路支路L2′控制的比特流延迟一个帧长。
前述设备可被包括在与选组器网络有关的终端设备里。当需建立经由连接网络的双向通路时,终端设备是两套完成一样的。
本发明并不限制在此所说的和以实施例所作的示范,在权利要求和发明概念的范围内可以作出修改。
Claims (5)
1、在以脉码调制和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工作的电信设备中用以接通转接网络中的宽带连接的装置,连接包括两个或多个信道,其特征在于标志装置(M)置于转接网络输入端,以便在连接接通阶段,该装置给连接信道所用的时隙中的各内容的多个连续帧加上标志,标志装置(M)分配给第一帧中的各作用时隙内容一第一标志,给第二帧中各作用时隙内容一第二标志,等等,一直到这样的连续帧的数目等于对应于转接网络中的最大时间位移的帧数加上一常数;还在于在转接网络的输出端设置有扫描装置(AO)由于转接网络的直通连接处理,它检测上述标志形成的模式,并通过上述模式确认一各信道内容之间的可能的延迟,并且在于扫描装置(AO)控制一均衡装置(UO),该装置(UO)均衡信道中的延迟,以在连接接通阶段后无论有否相互延迟,保证信道/时隙的内容重新获得它们的相互同步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扫描装置(AO)包括一个用于比较各帧中的标志的比较装置(KO),所述比较装置(KO)适于将根据比较得出的指令馈送到包括在均衡装置(UO)中的存储器(M1)。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均衡装置(UO)包括两个或多个比特流用的并行支路(L2′,L2″),上述第一支路(L2″)没有延迟,而第二支路(L2′)将比特流延迟一个帧长,等等,而且均衡装置(UO)设置成可响应上述指令,引导上述信道内容进入不同的支路(L2′,L2″)。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扫描装置(AO)包括部件(Del′,Del″,Del″′),各部件均分配各自的标志,这些部件控制门电路网络(&O-&2)并在该门电路网络的输出端产生给上述均衡装置(UO)的指令。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电路网络输出端的指令通常可以和信道地址一起转移到均衡装置(UO)中的存储器(M1),这些指令被检测时可以贮存在包括在各自部件(Del′,Del″,Del″′)中的存储器(SO,S1,S2)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8503112A SE450924B (sv) | 1985-06-20 | 1985-06-20 | Anordning for att uppretta bredbandsforbindelse i veljarnet |
SE8503112-8 | 1985-06-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86104202A CN86104202A (zh) | 1986-12-17 |
CN86104202B true CN86104202B (zh) | 1988-12-28 |
Family
ID=2036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86104202A Expired CN86104202B (zh) | 1985-06-20 | 1986-06-20 | 转接网络中接通宽带连接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4809259A (zh) |
EP (1) | EP0227732B1 (zh) |
JP (1) | JPS63500064A (zh) |
KR (1) | KR910003499B1 (zh) |
CN (1) | CN86104202B (zh) |
AR (1) | AR241673A1 (zh) |
AU (1) | AU588894B2 (zh) |
BR (1) | BR8606733A (zh) |
CA (1) | CA1263169A (zh) |
DE (1) | DE3673145D1 (zh) |
DK (1) | DK169228B1 (zh) |
DZ (1) | DZ942A1 (zh) |
EG (1) | EG17962A (zh) |
ES (1) | ES8801490A1 (zh) |
FI (1) | FI80818C (zh) |
GR (1) | GR861587B (zh) |
IE (1) | IE57386B1 (zh) |
IN (1) | IN167483B (zh) |
MX (1) | MX167985B (zh) |
NZ (1) | NZ216368A (zh) |
PT (1) | PT82817B (zh) |
SE (1) | SE450924B (zh) |
WO (1) | WO1986007661A1 (zh) |
YU (1) | YU4812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25020A (en) * | 1993-11-04 | 1995-06-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kew measurement for receiving frame-groups |
DE19547109A1 (de) * | 1995-12-16 | 1997-06-19 | Sel Alcatel Ag |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r Mehrkanalverbindung sowie Vermittlungseinrichtungen, Kommunikationsnetz, sendeseitige und empfangsseitige Zugangseinrichtung zu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
SE508850C2 (sv) * | 1997-03-10 | 1998-11-09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idsväljarsteg för smal- och bredbandiga signaler med säkerställande av ram och sekvensintegritet |
KR100327986B1 (ko) * | 1997-12-20 | 2002-08-08 |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 웨이트-플레그를이용한딜레이트래픽프레임의선택방법 |
DE19961139B4 (de) * | 1999-12-17 | 2004-09-30 | Siemens Ag | TSSI-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sowie dazugehöriges Verfahr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087175A5 (zh) * | 1970-05-08 | 1971-12-31 | Peron Roger | |
US3890469A (en) * | 1973-12-04 | 1975-06-17 | Gte Automatic Electric Lab Inc | Time division switching system |
DE2719224A1 (de) * | 1977-04-29 | 1978-11-02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rzielung einer rahmensynchronisierung in einer pcm-empfangseinrichtung eines pcm-zeitmultiplex-fernmeldenetzes |
DE2915488C2 (de) * | 1979-04-17 | 1982-05-19 | Nixdorf Computer Ag, 4790 Paderborn |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Steuerung de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Signalen, insbesondere PCM-Signalen, zwischen Anschlußstellen eines Zeitmultiplex-Fernmeldenetzes, insbesondere PCM-Zeitmultiplex-Fernmeldenetzes |
US4383316A (en) * | 1980-04-14 | 1983-05-10 | 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llating partitioned time disordered synchronous data streams |
CA1181183A (en) * | 1982-07-28 | 1985-01-15 | Ephraim Arnon | Time compression multiplex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
CA1181184A (en) * | 1982-07-29 | 1985-01-15 | Ephraim Arnon | Time compression multiplex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
US4543652A (en) * | 1982-10-04 | 1985-09-24 | Hitachi, Ltd. | Time-division switching unit |
JPS59171353A (ja) * | 1983-03-18 | 1984-09-27 | Fujitsu Ltd | チヤンネル群接続方式 |
-
1985
- 1985-06-20 SE SE8503112A patent/SE450924B/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6
- 1986-05-27 IN IN464/DEL/86A patent/IN167483B/en unknown
- 1986-05-30 NZ NZ216368A patent/NZ216368A/xx unknown
- 1986-06-02 EP EP86903676A patent/EP022773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6-02 AU AU59582/86A patent/AU5888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86-06-02 DE DE8686903676T patent/DE3673145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6-02 BR BR8606733A patent/BR8606733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6-06-02 WO PCT/SE1986/000256 patent/WO1986007661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86-06-02 KR KR1019870700135A patent/KR91000349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6-06-02 US US07/033,086 patent/US480925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86-06-02 JP JP61503203A patent/JPS63500064A/ja active Pending
- 1986-06-12 IE IE1563/86A patent/IE57386B1/en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6-06-17 CA CA000511764A patent/CA1263169A/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86-06-18 MX MX002842A patent/MX167985B/es unknown
- 1986-06-18 GR GR861587A patent/GR861587B/el unknown
- 1986-06-18 DZ DZ860124A patent/DZ942A1/fr active
- 1986-06-18 YU YU106386A patent/YU48125B/sh unknown
- 1986-06-19 ES ES556239A patent/ES8801490A1/es not_active Expired
- 1986-06-19 EG EG371/86A patent/EG17962A/xx active
- 1986-06-19 AR AR86304313A patent/AR241673A1/es active
- 1986-06-20 CN CN86104202A patent/CN861042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1986-06-20 PT PT82817A patent/PT82817B/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7
- 1987-01-29 FI FI870383A patent/FI80818C/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87-02-19 DK DK085187A patent/DK169228B1/da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335848B1 (en) | Packet data switch for transferring data packets from one or a plurality of incoming data links to one or a plurality of outgoing data links | |
EP0276349A1 (en) |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information between channels for synchronous information traffic and asynchronous data packets | |
MY134351A (e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KR950004805A (ko) | 고속중계처리 lan간 접속장치 | |
EP0344722A2 (en) | Operation mode settable lan interconnecting apparatus | |
JPH02272925A (ja) | ポインタ変換によるフレーム位相同期方法およびその回路 | |
WO2020153616A2 (ko) | 캐스케이드 연결 구조의 호스트와 슬레이브 장치 | |
CN86104202B (zh) | 转接网络中接通宽带连接的装置 | |
WO2017122845A1 (ko) | 채널별 이종 동작을 위한 멀티채널 초고해상도 영상 획득/재생 시스템 및 방법 | |
EP1031092B1 (en) | Byte align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7062596B2 (en) | Self-synchronizing half duplex matrix switch | |
JPH0234060A (ja) | 非同期転送モード交換分配接続方式 | |
CA1265271C (en) | BIT-INTERLADE MULTIPLEXING SYSTEM FOR BYTE SYNCHRONIZATION IN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HK142296A (en) | Data switching nodes | |
JPS5957543A (ja) | デ−タ伝送方式 | |
KR0165082B1 (ko) | 전전자 교환기의 프로세서 모듈간 데이타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
SU1160422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сопр жени каналов ввода-вывода с абонентом | |
JP2677231B2 (ja) | ループバス交換方式 | |
JPH0376338A (ja) | ノード装置 | |
SU1293735A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вывод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телеграфный аппарат | |
JPS63229949A (ja) | No.7方式における有効信号識別回路 | |
JPH02206259A (ja) | Atm交換通話路におけるヘッダ変換方式 | |
JPH04123633A (ja) | 電子交換機の通話路系制御バス接続回路 | |
NO170189B (no) | Anordning for aa etablere bredbaandforbindelse i et svitsjenettverk | |
JPH02272857A (ja) | Hdlc回線の時分割多重マルチリンク制御方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3 | Decision | ||
GR02 |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