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43483Y - 散热鳍片 - Google Patents
散热鳍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43483Y CN2643483Y CN 03277709 CN03277709U CN2643483Y CN 2643483 Y CN2643483 Y CN 2643483Y CN 03277709 CN03277709 CN 03277709 CN 03277709 U CN03277709 U CN 03277709U CN 2643483 Y CN2643483 Y CN 264348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piece
- fin
- dissipation fin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32135 Caenorhabditis elegans la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鳍片,其片状本体下方两边各设有一挟持片,底边侧缘则横向延伸有连接片,该连接片末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定位片,组合时,使第二散热鳍片的片状本体得以抵靠于第一散热鳍片的定位片,且其挟持片扣持于第一散热鳍片的定位片而完成定位连接。使每一散热鳍片之间得以相互固定而连接,从而形成散热器底座上直立平行的复数片散热鳍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特别是指适用于计算机上的各种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散热器,可以相互固定而连接且制造成本低廉的散热鳍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芯片组或处理器在运作时会产生高热,而且运作速度越快,驱动电力的瓦特数越高,其产生的温度也就越高,若芯片组或处理器温度太高,就会影响到其运作,造成电脑当机;因此,芯片组或处理器上需要设置散热器以解决散热问题。
一般散热器的结构体,是在一块叠在芯片组或处理器顶端的铝材底座顶面,向上延伸若干直立平行且间隔排列的复数散热鳍片,当底座吸收芯片组或处理器的热量后传导到复数散热鳍片上,再藉由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和冷空气作热交换,即可达到散热的目的。除此,某些散热器上方另设置有风扇,风扇鼓风使空气加快流经复数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可加速驱散热量而降低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温度;加装风扇的散热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内。
上述传统散热器的结构体,其广为人知的传统制造方法是利用铝材挤制成形,然后再切削加工成适当的大小,以配合芯片组或处理器的大小来使用。这种铝挤散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缺点除了生产速度缓慢而致使成本较高之外,各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的间隙也不可太小,以避免模具不堪铝挤时的压力负荷而崩断,间接造成整体散热鳍片数量上的限制;散热鳍片数量越少,散热面积就会相对减少,其散热速度也较缓慢。除此,铝挤散热器需要开模才能制造,模具一旦制成,就有变更困难的问题,使铝挤散热器的尺寸受到限制。
上述种种缺点,使得传统铝挤散热器已逐渐无法解决运作速度越来越快的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散热问题,因此业界乃设计出一种将复数散热片分开制造后再予以组装的结构,以期能解决前述的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将复数散热鳍片分开制造后再予以组装的结构,主要是将每一散热鳍片本体1分别冲压成薄片状,并且在本体1的上、下端侧缘分别横向延伸出上、下搭接片2,该上、下搭接片2又分别冲压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定位孔3及定位凸粒4。
组装时,将两片散热鳍片本体1相邻置放,使其中一片本体1的上、下搭接片2叠合于另一片,并藉由其定位凸粒4扣合于另一片本体1的上、下搭接片2上的定位孔3而固定位置,以完成两片散热鳍片本体1的组装;同理,将每一片散热鳍片本体1逐一组合,即可完成复数散热鳍片的组装。
上述将复数散热鳍片分开制造后再予以组装的现有技术虽可解决铝挤散热器生产制造及散热效率的问题,但其结构仍未完善,因散热鳍片本体1的上搭接片2恰阻挡于整体散热器的上方,当散热器吸收热源后,经散热鳍片与空气热交换而致使热气上升时,上搭接片2阻碍了热气的流通路径,相对的也减缓了散热的速度。因此,该组合构造显然仍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在于解决上述传统结构的弊端,提供一种散热效率较高且组装稳固方便的散热鳍片。
具体言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其片状本体下方两边设有一挟持片,底边侧缘则横向延伸有连接片,该连接片末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供另一散热鳍片定位的定位片。组装时,使第二散热鳍片的片状本体抵靠于第一散热鳍片的定位片,再利用其挟持片扣持于第一散热鳍片的定位片完成定位连接。如此可使复数片散热鳍片之间得以相互固定而连接,而形成散热器底座上直立平行的复数片散热鳍片。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可达到如下功效:
由于每两片散热鳍片之间是藉由下方的挟持片扣持于另一散热鳍片的定位片而完成定位,因此组合完成时,每一散热鳍片均与其相邻的散热鳍片保持固定的间距,且上方为开放状态,如此一来,当复数散热鳍片下方吸收热源而向上传导并与空气热交换时,热气就可以不受阻碍的快速上升,从而达到增加散热效率的功效。
此外,藉由上述每一散热鳍片之间得以相互固定而连接的结构,使散热器无须开模挤制成型,可使生产速度加快,又可视需要调整散热鳍片的组装数量,使散热鳍片的大小比较不受限制,故有节约成本的优点。
再者,每一散热鳍片底部侧缘横向延伸的连接片及定位片可供另一散热鳍片组合,因此,连接片宽度越窄,两片连接的散热鳍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小,使散热器可以设置的散热鳍片数量越多,则散热面积相对增加,从而增加其散热速度,此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复数散热鳍片分开制造后再予以组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的组合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鳍片组合后局部放大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数散热鳍片的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复数散热鳍片的组合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图示符号说明:
10散热鳍片 11片状本体 12挟持片
13连接片 14定位片 15缺口
16搭接片 17定位孔 18定位凸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能被阅读者更深入了解,现列举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的组合结构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上的各类芯片组或处理器的散热器,将复数片散热鳍片10、10’、10”...相互组接,以形成散热器底座(图中未显示)上直立平行的复数片散热鳍片10、10’、10”...。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数散热鳍片10、10’、10”...中,每一散热鳍片的片状本体11下方的两边各凸伸设置一挟持片12,底边侧缘则横向延伸有连接片13,该连接片13末端边缘又向上弯折形成定位片14。
当第一散热鳍片10的片状本体11抵靠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侧缘时,该第一散热鳍片10下方的挟持片12恰可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对位。
如图4、图5所示,第一散热鳍片10下方的挟持片12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对位后,将第一散热鳍片10的挟持片12朝向定位片14’的方向拗折,令第一散热鳍片10的挟持片12扣持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即可使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10’形成结合的状态。
如图2-图5所示,藉由前述第一散热鳍片10的挟持片12扣持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进而使第一散热鳍片10与第二散热鳍片10’结合的方式,将其它散热鳍片10”...逐一结合,即可完成复数散热鳍片10、10’、10”...的组装结合,并达成前述的目的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前述每一散热鳍片10、10’、10”...的定位片14,在相对于挟持片12的位置可另挖设缺口15,当第一散热鳍片10的片状本体11抵靠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的侧缘时,该第一散热鳍片10下方的挟持片12恰可与第二散热鳍片10’的定位片14’的缺口15’对位,使挟持片12得以扣合于该缺口15’,如此可加强第一散热鳍片10与第二散热鳍片10’结合的牢固性。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每一散热鳍片10的上方可以如现有技术一样,在上端侧缘设置一搭接片16,并且在每一搭接片16上冲压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定位孔17及定位凸粒18,当该复数散热鳍片10相互结合时,任一搭接片16可与另一搭接片16’搭接,并藉由该搭接片16上的定位凸粒18扣合另一搭接片16’的定位孔17’,以完成组装;此实施例由于复数散热鳍片10之间的间距上方被搭接片16阻挡,因此只适用于需要加装风扇强制排热的散热器。
上述各元件名称是为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而定,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鳍片的片状本体下方两边设有一挟持片,底边侧缘则横向延伸有连接片,该连接片末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供另一散热鳍片定位的定位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定位片在相对于挟持片的位置设有可使挟持片扣合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的上端侧缘还设置有一搭接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片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定位孔及定位凸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7709 CN2643483Y (zh) | 2003-07-15 | 2003-07-15 | 散热鳍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277709 CN2643483Y (zh) | 2003-07-15 | 2003-07-15 | 散热鳍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43483Y true CN2643483Y (zh) | 2004-09-22 |
Family
ID=3430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2777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43483Y (zh) | 2003-07-15 | 2003-07-15 | 散热鳍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43483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5819A (zh) * | 2018-06-26 | 2020-01-03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 |
-
2003
- 2003-07-15 CN CN 03277709 patent/CN264348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45819A (zh) * | 2018-06-26 | 2020-01-03 | 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组接式散热鳍片组及其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60763A (zh) | 散热装置 | |
CN2720626Y (zh) | 散热器 | |
US6729384B1 (en) | Cooling fin assembly | |
CN2643483Y (zh) | 散热鳍片 | |
CN2788441Y (zh) | 马达壳体散热结构 | |
CN2636421Y (zh) | 具有双层鳍片的散热装置 | |
US20060144560A1 (en) | Clip assembly structure for heat dissipating fins | |
CN2530350Y (zh) | 中央处理器的散热模组 | |
US6766851B1 (en) | Heat sink fin assembly | |
CN2662453Y (zh) | 散热鳍片 | |
CN2519321Y (zh) | 散热装置 | |
CN2909365Y (zh) | 散热器结构 | |
CN2634657Y (zh) | 改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器结构 | |
CN2678133Y (zh) | 具有回旋式流道的散热装置 | |
CN2609184Y (zh) | 散热鳍片组装构造 | |
CN2753580Y (zh) | 高效散热片装置 | |
CN2664187Y (zh) | 长型中央处理器的散热器 | |
CN2532523Y (zh) | 电脑散热器 | |
CN2665922Y (zh) | 散热装置 | |
CN2750368Y (zh) | 改进的散热鳍片 | |
CN210808028U (zh) | 一种散热性能优的散热器 | |
CN2613741Y (zh) | 具有微小凸粒的散热器 | |
CN2731923Y (zh) | 散热器结构 | |
CN2746527Y (zh) | 组合式散热片 | |
CN2765325Y (zh) | 散热鳍片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