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632295U -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632295U CN222632295U CN202421350722.5U CN202421350722U CN222632295U CN 222632295 U CN222632295 U CN 222632295U CN 202421350722 U CN202421350722 U CN 202421350722U CN 222632295 U CN222632295 U CN 2226322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pe
- supported
- composite
- reinforced soil
- masonry ma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坡底盲沟,坡底盲沟设置在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处,并沿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延伸,在坡底盲沟内设有排水管;碎石,碎石填充填满坡底盲沟,并沿在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向上铺设一定距离形成碎石垫层;圬工材料刚性层,圬工材料刚性层设置在坡底盲沟上方,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堆靠在碎石垫层处;柔性加筋土,柔性加筋土位于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柔性加筋土的上沿延伸至碎石垫层上沿;截水沟,截水沟位于柔性加筋土和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将加筋土和圬工材料形成复合结构,减少工程对圬工材料的需求依赖,同时减少路基处治的费用,造价低廉,应用前景广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边坡支护加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红黏土在南方地区交通沿线边坡分布广泛。红黏土是碳酸盐类岩石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后形成的褐红色粉质土或黏质土。该类土具有季节性特征,雨季呈流塑与软塑状,旱季呈可塑与硬塑状。红黏土不仅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率、孔隙比,而且具有水敏性特征,容易引发路基下陷和不均匀沉降等工程灾害。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红黏土边坡自身稳定性较差,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出现破坏,在降雨作用下由于土体吸水膨胀,会导致剥落、冲蚀和滑坡等病害发生。红黏土边坡整体失稳较为少见,而坍塌、溜塌等浅层破坏比较普遍,边坡破坏位置随机性较大,难以预测,对工程施工和运营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威胁道路通行安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包括:
坡底盲沟,所述坡底盲沟设置在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处,并沿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延伸,在所述坡底盲沟内设有排水管;
碎石,所述碎石填充填满所述坡底盲沟,并沿在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向上铺设一定距离形成碎石垫层;
圬工材料刚性层,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设置在所述坡底盲沟上方,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堆靠在碎石垫层处;
柔性加筋土,所述柔性加筋土位于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所述柔性加筋土的上沿延伸至碎石垫层上沿;
截水沟,所述截水沟位于所述柔性加筋土和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
优选的,所述待支护边坡包括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所述第一坡段的坡度小于所述第二坡段的坡度。
优选的,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的上沿与所述第二坡段的顶面位于同一标高。
优选的,所述待支护边坡和所述坡底盲沟的内部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复合土工膜。
优选的,所述待支护边坡上设有沿坡面延伸至坡底盲沟的排水槽,多个所述排水槽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呈梅花状分布的透水孔,在所述排水管外壁套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柔性加筋土上表面为平整面,在其内部设有土工格栅作为柔性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待支护边坡在截水沟上方设有第一喷播植草,柔性加筋土外侧的坡度与第一坡段坡度相适配,在柔性加筋土外部设有第二喷播植草。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施工简便,高效节约,对红黏土路基有切实可行的功用性;将加筋土和圬工材料形成复合结构,减少工程对圬工材料的需求依赖,同时减少路基处治的费用,造价低廉,应用前景广泛。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体实施例中复合边坡支护的结构简图。
图中:1、第一喷播植草;2、截水沟;3、第二喷播植草;4、柔性加筋土;5、圬工材料刚性层;6、防水层;7、碎石;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红黏土处治的基本原则是保湿防渗,系统完善的防排水措施对于保证红黏土路基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复合土工膜进行路基防排水和保湿防渗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使用支护技术处治红黏土路基时,应积极采用复合土工膜等材料进行保湿防渗。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坡底盲沟、碎石7、圬工材料刚性层5、截水沟2和柔性加筋土4,坡底盲沟设置在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处,坡底盲沟靠近坡底,并沿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延伸,在坡底盲沟内设有排水管8,排水管8的端部延伸至待支护边坡外,以避免水在坡底堆积。
为了提高坡底盲沟的能够快速排水,通过碎石7填充填满坡底盲沟,从而提高渗水性能,使坡底的积水能够快速导向排水管8,坡底盲沟可以为方形槽或者V形槽的任意一种;碎石7向待支护边坡延伸形成碎石垫层,具体来说坡底盲沟内部碎石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上铺设一定距离形成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在待支护边坡向上延伸的部分的厚度为10-20cm,碎石7由粗、细石料和石屑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具体粗石料体积为百分之五十,细石料体积为百分之三十五,石屑体积为百分之十五,以此使碎石垫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应力扩散性和承载转变性,具有足够支护能力的前提下保证渗水能够快速通过并导入排水管8。
圬工材料刚性层5设置在坡底盲沟上方,宽度与坡底盲沟的宽度相适配,圬工材料刚性层5以砖、石或者素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在边坡支护结构的下部,用于固定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坡脚,确保复合边坡支护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圬工材料刚性层5上表面为平整面,其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堆靠在碎石垫层处,柔性加筋土4位于圬工材料刚性层5上方,柔性加筋土4外侧下沿延伸至圬工材料刚性层5外侧,内侧堆靠在碎石垫层外表面,柔性加筋土4的上沿延伸至碎石垫层上沿,在碎石垫层上沿设有截水沟2,截水沟2位于柔性加筋土4和圬工材料刚性层5上方,截水沟2宽度大于碎石垫层的厚度,截水沟2为现浇槽,在柔性加筋土4施工完成后进行浇筑,截水沟2外侧的侧壁沿纵向延伸,另一侧沿待防护边坡的坡面延伸,在截水沟2内部设有钢筋骨架,钢筋骨架靠近待防护边坡的坡面的一侧设有预埋筋,预埋筋植入待防护边坡的坡面内。
在一可选实施中,待支护边坡包括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第一坡段的坡度小于第二坡段的坡度,其中,第一坡段为待支护边坡原始坡面,第二坡段由后期挖掘形成(或者二者都是开挖形成),第二坡段的坡度大于第一坡段,以此可以降低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对空间的占有。
针对于两个坡度的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圬工材料刚性层5的上表面与第二坡段的顶面位于同一标高,从而满足对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底部对支撑强度的要求。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待支护边坡和坡底盲沟的内部铺设有防水层6,用于汇聚复合边坡支护结构中的水流,使下渗水快速引导至坡底盲沟,将水定向汇至底部盲沟,防水层6为复合土工膜,相邻两个复合土工膜之间相互重贴,并利用胶水黏贴并采用缝合连接。复合土工膜是一种相对不透水的薄膜,在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外侧,用于阻止水流入道路两侧路基边坡。
为了提高下渗水的引导效率,在待支护边坡上设有沿坡面延伸至坡底盲沟的排水槽,排水槽为V形槽,多个排水槽均匀分布,复合土工膜对应排水槽的部分贴合排水槽的内部,以此可以提高排水能力。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排水管8可以为pvc管或波纹管,在排水管8上设有呈梅花状分布的透水孔,以此具有较高的导水能力,在排水管8外壁套接有滤网,避免碎石7或其他杂质进入排水管8,从而保证排水顺畅。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加筋土4为普通土堆积而成,其上表面为平整面,在其内部设有土工格栅作为柔性加强筋,具体来说,土工格栅呈规则或者不规则分布于柔性加筋土4,以此提高柔性加筋土4的韧性,柔性加筋土4位于复合边坡支护结构上部,对路基边坡进行支护,限制路基边坡发生过大变形,使复合边坡支护结构与路基边坡整体协调。
圬工材料刚性层5外侧坡度与第一坡段坡度相同,在圬工材料刚性层5外侧喷射混凝土防护层,待支护边坡位于截水沟2上方设有第一喷播植草1,柔性加筋土4外侧的坡度与第一坡段坡度相适配,在柔性加筋土4外部设有第二喷播植草3,本申请提供的复合边坡支护整体结构形式简单,节约圬工材料,具有经济适用性。加筋土表层能够进行喷播植草,绿色美观,具有环境保护性。具有良好整体性、可变形性以及结构稳定性,且具有坡面防护和防排水综合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实用新型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坡底盲沟,所述坡底盲沟设置在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处,并沿待支护边坡的坡底延伸,在所述坡底盲沟内设有排水管;
碎石,所述碎石填充填满所述坡底盲沟,并沿在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向上铺设一定距离形成碎石垫层;
圬工材料刚性层,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设置在所述坡底盲沟上方,靠近待支护边坡的一侧堆靠在碎石垫层处;
柔性加筋土,所述柔性加筋土位于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所述柔性加筋土的上沿延伸至碎石垫层上沿;
截水沟,所述截水沟位于所述柔性加筋土和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支护边坡包括第一坡段和第二坡段,所述第一坡段的坡度小于所述第二坡段的坡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圬工材料刚性层的上沿与所述第二坡段的顶面位于同一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支护边坡和所述坡底盲沟的内部铺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复合土工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支护边坡上设有沿坡面延伸至坡底盲沟的排水槽,多个所述排水槽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呈梅花状分布的透水孔,在所述排水管外壁套接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加筋土上表面为平整面,在其内部设有土工格栅作为柔性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支护边坡在截水沟上方设有第一喷播植草,柔性加筋土外侧的坡度与第一坡段坡度相适配,在柔性加筋土外部设有第二喷播植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350722.5U CN222632295U (zh) | 2024-06-13 | 2024-06-13 |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350722.5U CN222632295U (zh) | 2024-06-13 | 2024-06-13 |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632295U true CN222632295U (zh) | 2025-03-18 |
Family
ID=94967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350722.5U Active CN222632295U (zh) | 2024-06-13 | 2024-06-13 |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632295U (zh) |
-
2024
- 2024-06-13 CN CN202421350722.5U patent/CN2226322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38918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675982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7793788U (zh) | 一种透水路面雨水入渗结构 | |
CN206352331U (zh) |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 |
CN206815693U (zh) | 一种绿色种植屋面结构 | |
CN216007579U (zh) | 一种透水防水一体化屋面结构 | |
CN109457566A (zh) | 一种装配式缝隙透水路面 | |
CN206219935U (zh) | 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 | |
CN20706267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CN106088684B (zh) | 一种雨水收集再利用的下沉式广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8594610U (zh) | 海绵城市调蓄结构 | |
CN207700330U (zh) | 一种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 | |
CN111636443A (zh) | 基于毛细阻滞机理的导吸式膨胀土边坡浅层控水覆盖系统 | |
CN208685390U (zh) | 海绵城市铺装路面结构 | |
CN107142858A (zh) | 一种季节性浸水路基内部单向排水系统 | |
CN215210279U (zh) | 一种组合式透水路面系统 | |
CN207727719U (zh) | 渗蓄排雨水管廊 | |
CN204608556U (zh) | 一种透水铺面 | |
CN207582619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 | |
CN111305482B (zh) | 一种能回收雨水的建筑屋面海绵式运动场及其施工方法 | |
CN222632295U (zh) | 一种复合边坡支护结构 | |
CN104594155A (zh) | 透水铺面的铺设方法 | |
CN207793792U (zh) |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 |
CN204608544U (zh) | 一种透水铺面的保水层 | |
CN104652595B (zh) |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