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8918B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38918B CN106638918B CN201611097668.8A CN201611097668A CN106638918B CN 106638918 B CN106638918 B CN 106638918B CN 201611097668 A CN201611097668 A CN 201611097668A CN 106638918 B CN106638918 B CN 1066389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water storage
- well
- rainwater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1—Dedicated additional structures, interposed or parallel to the sewer system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基坑开挖;(b)基底处理;(c)蓄水净化池砌筑;(d)蓄水罐就位;(e)渗水基层铺设;(f)浇水养护。本发明施工简单,难度低,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成本低,涉及的施工设备少,渗透效果好,蓄水能力强,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并投入二次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水资源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地面硬化的增多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特性,造成雨水径流增加,路面频繁积水,部分城市经常大面积积水,同时雨洪峰值变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现象加剧等。另外,我国城市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北方地区资源型缺水,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在这种环境下,政府提出来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在政策、财政等各方面予以支持。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如海绵那样,在降雨时段,能快速的吸收、蓄积、渗透、净化雨水,减少雨水形成径流,补充地下水;同时在不下雨时,通过一系列处理措施和配套管网设施,将蓄积的水加以利用,从而让雨水资源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中。打造合理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既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慢慢恢复原有的被破坏生态系统,同时对于整个城镇化的建设开发的影响降到更低。
传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雨水主要通过排水设施排走,无法渗透到地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施工简单,难度低,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成本低,涉及的施工设备少,渗透效果好,蓄水能力强,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并投入二次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2%~3%,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1%,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保证基坑平整度和垂直度,防止基坑出现塌陷、滑坡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区域划分明确,提高施工效率;
(b)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保证混凝土垫层的结构强度、透气性能和热稳定性,混凝土垫层作为基础支撑底板,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垫层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地表环境影响基坑基础结构;
(c)蓄水净化池砌筑: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在砌筑池体期间,将防水套管分别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的浆液,从池体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蓄水井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紧密贴合,蓄水井铺设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和液位井,液位井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后紧贴池体外壁铺设一圈防水土工膜,接着将该圈防水土工膜与混凝土垫层下的防水土工膜、盖板上的防水土工膜完成搭接处理,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不占据地面空间,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用防水土工膜将混凝土垫层、蓄水净化池和盖板包裹在内,防止周围原土侵入,不会受到周围原土的挤压作用,起到结构保护作用;
(d)蓄水罐就位:将蓄水罐和抽水泵分别固定在地面上,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蓄水罐,将各路排水管组装到多通管上,再将多通管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抽水泵将蓄水净化池内收集的雨水抽入到蓄水罐存储起来,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e)渗水基层铺设:用原土回填将蓄水净化池及盖板埋没,每填200~300mm进行人工夯实,然后在覆土面上铺设渗水基层,渗水基层由下至上依次为100~150mm厚的粗砂层、200~250mm厚的砾石层和100~150mm厚的碎石层,粗砂层埋没集水管,铺设完后振动夯实,然后在碎石层上铺设找平层,找平层用砂找平压实,中间向两边放坡1~1.5%,最后在找平层上交错铺设透水砖,透水砖铺设完毕后,夯实平整,雨水向下渗透,进入渗水基层,在渗水基层中发生迁移,只能通过孔隙向下渗透,流速慢,停留时间长,粗砂层、砾石层和碎石层都有吸附能力,将雨水中的氮、磷固体颗粒进行吸附,由渗水基层生长的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净化雨水;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可使雨水能迅速的渗入到地下,补充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土壤湿度,同时具有吸收水分与热量的作用,从而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并有效的解决城市的热岛效应,可缓解城市排水和防洪的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f)浇水养护:施工完毕后,用稻草堆覆盖透水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24小时,养护期间保证稻草堆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浇水养护可保证透水砖的强度,防止产生裂缝,保持透水砖的透水性。
进一步,步骤(d)中在基坑周边2m范围内埋设弃流过滤井,将多通管的出水端接入弃流过滤井的进水端,弃流过滤井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从蓄水净化池收集的雨水经排水管进入弃流过滤井中,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以及垃圾物被吸收除尽,使得雨水得到有效净化,提高了雨水的质量,通过抽水泵抽入至蓄水罐,投入使用。
进一步,步骤(c)中在蓄水井铺设前,将蓄水井统一用水浸透,浸透时间为5~6min,蓄水井由干砖堆砌而成,防止蓄水井吸收水泥浆中的水分,造成水泥没有产生水化过程就提前凝固,大大降低砂浆强度,用水浸透能使蓄水井达到饱和状态,防止吸水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步骤(b)中混凝土垫层养护的具体做法为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垫层,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间保证覆盖材料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或在其上继续施工,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蓄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蓄水井、盖板和滤水隔板,盖板设于蓄水井上,蓄水井均匀分布在池体内,滤水隔板设于蓄水井内,滤水隔板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滤水隔板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凸起,蓄水井内对称分布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凸起相匹配,蓄水井的侧面均设有通水槽,池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蓄水净化池施工方便、效率高,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不占据地面空间,净化的雨水可用于各种方面,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进一步,蓄水井的顶部设有环形凸起,相邻环形凸起之间形成排水通道,相邻蓄水井之间的排水通道相互连通,使得落在蓄水井上的水分顺着排水通道落入池体的底部,聚集起来。
进一步,盖板上设有液位井,液位井穿透盖板,液位井与蓄水井连通,液位井上设有井盖,井盖上设有漏水孔,液位井方便工作人员定时查看蓄水净化池内的蓄水情况,液面过高则需进行抽水,漏水孔的设置方便地面雨水向下渗漏,减小地面排水压力。
进一步,进水口上设有防水套管,出水口上设有防水套管,该防水套管采用柔性防水套管,提高进水口内外和出水口内外的防水性能,预防集水管和排水管发生位移变形。
进一步,蓄水井呈正六边形状,蓄水井群体形成蜂窝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不占据地面空间,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施工简单,难度低,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成本低,涉及的施工设备少,渗透效果好,蓄水能力强,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减少了雨水的二次污染;交错铺设透水砖,使雨水能迅速向下渗透,进入渗水基层,在渗水基层中发生迁移,只能通过孔隙向下渗透,流速慢,停留时间长,粗砂层、砾石层和碎石层都有吸附能力,将雨水中的氮、磷固体颗粒进行吸附,由渗水基层生长的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净化雨水,净化后的雨水经粗砂层底部的集水管流入蓄水净化池,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不占据地面空间,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通过抽水泵将收集的雨水抽入到蓄水罐存储起来,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减小了城市路面排水压力,并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投入二次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发明中蓄水净化池施工方便、效率高,施工时只需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使得滤水隔板粘结固定在蓄水井内,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缩短工期;滤水隔板起到阻滞雨水的作用,雨水只能通过滤水孔向下继续渗透,雨水中残留的固定颗粒被阻截在滤水隔板表面,无法下落,分离了杂质;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不占据地面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蓄水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蓄水井堆砌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蓄水井和滤水隔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池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蓄水井;3-盖板;4-滤水隔板;5-滤水孔;6-定位凸起;7-定位槽;8-通水槽;9-进水口;10-出水口;11-防水套管;12-环形凸起;13-排水通道;14-液位井;15-井盖;16-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2%~3%,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1%,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保证基坑平整度和垂直度,防止基坑出现塌陷、滑坡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区域划分明确,提高施工效率。
(b)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混凝土垫层养护的具体做法为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垫层,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间保证覆盖材料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或在其上继续施工,保证混凝土垫层的结构强度、透气性能和热稳定性,混凝土垫层作为基础支撑底板,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垫层还起到隔离作用,防止地表环境影响基坑基础结构。
(c)蓄水净化池砌筑: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蓄水净化池包括池体1、蓄水井2、盖板3和滤水隔板4,盖板3设于蓄水井2上,蓄水井2均匀分布在池体1内,蓄水井2呈正六边形状,形成蜂窝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滤水隔板4设于蓄水井2内,滤水隔板4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5,滤水隔板4起到阻滞雨水的作用,雨水只能通过滤水孔5向下继续渗透,雨水残留的固定颗粒在阻截在滤水隔板4表面,无法下落,分离了杂质。
滤水隔板4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凸起6,蓄水井2内对称分布有定位槽7,定位槽7与定位凸起6相匹配,施工时只需根据定位凸起6对准定位槽7的方式将滤水隔板4装入蓄水井2内,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效率高,快速有效。蓄水井2的侧面均设有通水槽8,相邻蓄水井2之间的通水槽8相互贯通,扩大了雨水的流动范围,保持活性。池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10,进水口9和出水口10上均设有防水套管11,该防水套管11采用柔性防水套管,提高进水口9内外和出水口10内外的防水性能,预防管路发生位移变形。蓄水井2的顶部设有环形凸起12,相邻环形凸起12之间形成排水通道13,相邻蓄水井2之间的排水通道13相互连通,使得落在蓄水井2上的水分顺着排水通道13落入池体1的底部,聚集起来。盖板3上设有液位井14,液位井14穿透盖板3,液位井14与蓄水井2连通,液位井14上设有井盖15,井盖15上设有漏水孔16,液位井14方便工作人员定时查看蓄水净化池内的蓄水情况,液面过高则需进行抽水,漏水孔16的设置方便地面雨水向下渗漏,减小地面排水压力。
在砌筑池体1期间,将防水套管11分别装在进水口9和出水口10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9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10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6对准定位槽7的方式将滤水隔板4装入蓄水井2内,然后向定位槽7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7的浆液,从池体1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2,在蓄水井2铺设前,将蓄水井2统一用水浸透,浸透时间为5~6min,蓄水井2由干砖堆砌而成,防止蓄水井2吸收水泥浆中的水分,造成水泥没有产生水化过程就提前凝固,大大降低砂浆强度,用水浸透能使蓄水井2达到饱和状态,防止吸水现象的发生。蓄水井2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2紧密贴合,蓄水井2铺设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3和液位井14,液位井14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3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3,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后紧贴池体1外壁铺设一圈防水土工膜,接着将该圈防水土工膜与混凝土垫层下的防水土工膜、盖板3上的防水土工膜完成搭接处理,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不占据地面空间,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用防水土工膜将混凝土垫层、蓄水净化池和盖板3包裹在内,防止周围原土侵入,不会受到周围原土的挤压作用,起到结构保护作用。
(d)蓄水罐就位:将蓄水罐和抽水泵分别固定在地面上,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蓄水罐,将各路排水管组装到多通管上,在基坑周边2m范围内埋设弃流过滤井,将多通管的出水端接入弃流过滤井的进水端,弃流过滤井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从蓄水净化池收集的雨水经排水管进入弃流过滤井中,雨水中残留的悬浮颗粒以及垃圾物被吸收除尽,使得雨水得到有效净化,提高了雨水的质量,通过抽水泵抽入至蓄水罐存储起来,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减少水土流失,对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城市、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e)渗水基层铺设:用原土回填将蓄水净化池及盖板3埋没,每填200~300mm进行人工夯实,然后在覆土面上铺设渗水基层,渗水基层由下至上依次为100~150mm厚的粗砂层、200~250mm厚的砾石层和100~150mm厚的碎石层,粗砂层埋没集水管,铺设完后振动夯实,然后在碎石层上铺设找平层,找平层用砂找平压实,中间向两边放坡1~1.5%,最后在找平层上交错铺设透水砖,透水砖铺设完毕后,夯实平整,雨水向下渗透,进入渗水基层,在渗水基层中发生迁移,只能通过孔隙向下渗透,流速慢,停留时间长,粗砂层、砾石层和碎石层都有吸附能力,将雨水中的氮、磷固体颗粒进行吸附,由渗水基层生长的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净化雨水;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可使雨水能迅速的渗入到地下,补充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土壤湿度,同时具有吸收水分与热量的作用,从而调节地表局部空间的温湿度,并有效的解决城市的热岛效应,可缓解城市排水和防洪的压力,对防止公共水域的污染和处理污水具有良好的效果。
(f)浇水养护:施工完毕后,用稻草堆覆盖透水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24小时,养护期间保证稻草堆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浇水养护可保证透水砖的强度,防止产生裂缝,保持透水砖的透水性。
本发明中施工简单,难度低,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成本低,涉及的施工设备少,渗透效果好,蓄水能力强,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减少了雨水的二次污染;交错铺设透水砖,使雨水能迅速向下渗透,进入渗水基层,在渗水基层中发生迁移,只能通过孔隙向下渗透,流速慢,停留时间长,粗砂层、砾石层和碎石层都有吸附能力,将雨水中的氮、磷固体颗粒进行吸附,由渗水基层生长的厌氧微生物进行降解,净化雨水,净化后的雨水经粗砂层底部的集水管流入蓄水净化池,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不占据地面空间,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通过抽水泵将收集的雨水抽入到蓄水罐存储起来,用于浇灌农作物、景观植物的日常用水、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减小了城市路面排水压力,并将收集到的雨水净化,投入二次使用,大大提高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变废为宝,缓解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发明中蓄水净化池施工方便、效率高,施工时只需根据定位凸起6对准定位槽7的方式将滤水隔板4装入蓄水井2内,然后向定位槽7内注入水泥浆,使得滤水隔板4粘结固定在蓄水井2内,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有效,缩短工期;滤水隔板4起到阻滞雨水的作用,雨水只能通过滤水孔5向下继续渗透,雨水中残留的固定颗粒被阻截在滤水隔板4表面,无法下落,分离了杂质;蓄水净化池作为收集雨水的容器,将雨水聚集起来,过滤与净化同步,防渗与防蒸发同时,结构稳定安全可靠,不占据地面空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基坑开挖:按照设计施工图,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槽的方式,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坑底部,然后弹墨线找平,保持基坑底部的坡度在2%~3%,控制基坑侧壁的垂直度均小于1%,并做支撑防护,在基坑底部作下灰线标记,划出蓄水净化池施工区域;
(b)基底处理:在标记的灰线圈内铺设防水土工膜,每隔5~8m用水泥钉进行固定,然后在防水土工膜上回填150~200mm的原土,并来回碾压夯实,夯实密度>92%,然后分层浇筑混凝土垫层,总高度为250~300mm,混凝土垫层边缘与防水土工膜之间预留100~150mm的搭接长度,在混凝土垫层上每隔10~15m预留透气槽,并在透气槽中从下而上铺设100~150mm厚透气防渗砂和100~1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每层均匀压实,混凝土垫层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并在12h内加以覆盖,养护7~8天;
(c)蓄水净化池砌筑:
蓄水净化池包括池体、蓄水井、盖板和滤水隔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蓄水井上,所述蓄水井均匀分布在所述池体内,所述滤水隔板设于所述蓄水井内,所述滤水隔板上均匀分布有滤水孔,所述滤水隔板上对称分布有定位凸起,所述蓄水井内对称分布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匹配,所述蓄水井的侧面均设有通水槽,所述池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待混凝土垫层验收合格后,砌筑蓄水净化池,在砌筑池体期间,将防水套管分别装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锤击压实,然后将集水管安装在进水口上,将排水管安装在出水口上,并用止水带在接口处缠绕2~3圈,根据定位凸起对准定位槽的方式将滤水隔板装入蓄水井内,然后向定位槽内注入水泥浆,同时清理溢出定位槽的浆液,从池体一侧开始铺设蓄水井,蓄水井的每个外壁面上涂刷水泥浆,相邻蓄水井紧密贴合,蓄水井铺设完毕后,依次浇筑盖板和液位井,液位井露出地面50~100mm,然后在盖板上铺设防水土工膜,将防水土工膜铺满整个盖板,拉平固定,并留出100~150mm的搭接长度,然后紧贴池体外壁铺设一圈防水土工膜,接着将该圈防水土工膜与混凝土垫层下的防水土工膜、盖板上的防水土工膜完成搭接处理;
(d)蓄水罐就位:将蓄水罐和抽水泵分别固定在地面上,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蓄水罐,将各路排水管组装到多通管上,再将多通管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
(e)渗水基层铺设:用原土回填将蓄水净化池及盖板埋没,每填200~300mm进行人工夯实,然后在覆土面上铺设渗水基层,渗水基层由下至上依次为100~150mm厚的粗砂层、200~250mm厚的砾石层和100~150mm厚的碎石层,粗砂层埋没集水管,铺设完后振动夯实,然后在碎石层上铺设找平层,找平层用砂找平压实,中间向两边放坡1~1.5%,最后在找平层上交错铺设透水砖,透水砖铺设完毕后,夯实平整;
(f)浇水养护:施工完毕后,用稻草堆覆盖透水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24小时,养护期间保证稻草堆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基坑周边2m范围内埋设弃流过滤井,将多通管的出水端接入弃流过滤井的进水端,弃流过滤井的出水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在蓄水井铺设前,将蓄水井统一用水浸透,浸透时间为5~6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混凝土垫层养护的具体做法为用塑料薄膜覆盖混凝土垫层,并浇水养护,养护期间保证覆盖材料湿润,并禁止闲人踩踏或在其上继续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蓄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的顶部设有环形凸起,相邻所述环形凸起之间形成排水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蓄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液位井,所述液位井穿透所述盖板,所述液位井与所述蓄水井连通,所述液位井上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上设有漏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蓄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上设有防水套管,所述出水口上设有所述防水套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蓄水净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呈正六边形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97668.8A CN106638918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097668.8A CN106638918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38918A CN106638918A (zh) | 2017-05-10 |
CN106638918B true CN106638918B (zh) | 2019-12-20 |
Family
ID=58818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097668.8A Active CN106638918B (zh) | 2016-12-02 | 2016-12-02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6389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40326B (zh) * | 2017-10-13 | 2020-05-26 | 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桥式渗透水滞水广场结构 |
CN107989153A (zh) * | 2017-12-08 | 2018-05-04 | 芜湖德司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 |
CN107859155A (zh) * | 2017-12-20 | 2018-03-30 | 苏州市清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高强度模块化组合调蓄池 |
CN109989474B (zh) * | 2017-12-29 | 2020-09-04 | 江苏森洋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CN108560677B (zh) * | 2018-05-31 | 2024-12-27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雨水收集系统 |
CN108560678A (zh) * | 2018-05-31 | 2018-09-21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六边形蜂巢结构雨水收集自然渗漉池 |
CN108867242A (zh) * | 2018-08-02 | 2018-11-23 | 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城市道路用排水砖及排水方法 |
CN109122245B (zh) * | 2018-09-12 | 2020-12-22 | 浙江铭翔建设有限公司 | 海绵城市草坪植被种植用的石子过滤型雨水收集灌溉装置 |
CN109385982A (zh) * | 2018-12-18 | 2019-02-26 | 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过滤净水功能的生态坝体 |
CN110344471A (zh) * | 2019-07-06 | 2019-10-18 | 李厅 | 一种园林铺装与雨水收集一体化的施工方法 |
CN110847328A (zh) * | 2019-11-19 | 2020-02-28 | 春涛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收集井建造工艺 |
CN110886378A (zh) * | 2019-12-04 | 2020-03-17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安装在绿化道及人行道下的蓄水减振装置的施工方法 |
CN110905071B (zh) * | 2019-12-04 | 2021-03-30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城市用方形的蓄水,灌溉及减振周期结构的安装方法 |
CN110905062B (zh) * | 2019-12-04 | 2021-03-30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城市用蜂窝状的蓄水,灌溉及减振周期结构的安装方法 |
CN110984350A (zh) * | 2019-12-04 | 2020-04-10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具有蓄水、减振和灌溉功能的蓄水系统 |
CN111218878A (zh) * | 2019-12-04 | 2020-06-02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城市用蜂窝状的蓄水,灌溉及减振周期结构的应用 |
CN110924512A (zh) * | 2019-12-04 | 2020-03-27 | 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城市用方形的蓄水,灌溉及减振周期结构 |
CN112095711A (zh) * | 2020-09-07 | 2020-12-18 | 苏州胜景泰园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回收施工方法 |
CN113123656B (zh) * | 2021-05-14 | 2024-08-27 | 北京天艺科创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塑料模壳搭建的雨水储水池及其施工方法 |
CN113404150B (zh) * | 2021-06-17 | 2023-12-08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 雨污分流一体化回收系统的施工方法 |
CN114482196B (zh) * | 2021-12-24 | 2024-02-27 |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省遥感中心、河北省地矿局科技信息中心) | 一种地下渗水采集调蓄系统及其调蓄方法 |
CN114994272B (zh) * | 2022-05-05 | 2023-05-09 | 南京大学 | 一种地下水插接式复合监测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2702A (zh) * | 2010-08-05 | 2010-11-24 | 上海交通大学 | 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CN205475428U (zh) * | 2016-01-15 | 2016-08-17 | 桂平市华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综合收集系统 |
CN106088124A (zh) * | 2016-07-28 | 2016-11-09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底板外墙盲沟排水二次利用方法及结构 |
CN106088289A (zh) * | 2016-07-14 | 2016-11-09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沿河道路的蓄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12-02 CN CN201611097668.8A patent/CN1066389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2702A (zh) * | 2010-08-05 | 2010-11-24 | 上海交通大学 | 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
CN205475428U (zh) * | 2016-01-15 | 2016-08-17 | 桂平市华鸿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综合收集系统 |
CN106088289A (zh) * | 2016-07-14 | 2016-11-09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沿河道路的蓄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06088124A (zh) * | 2016-07-28 | 2016-11-09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深基坑底板外墙盲沟排水二次利用方法及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38918A (zh) | 2017-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38918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675982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5089142B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204959952U (zh) |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 |
CN206752614U (zh) |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
CN111255011A (zh) |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714911A (zh) | 区域低影响雨水处理利用系统及区域雨水处理方法 | |
CN107989153A (zh) | 一种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施工方法 | |
CN107869151B (zh) | 一种分层式透水净水植生挡土墙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5507112A (zh) | 一种防内涝补给地下水的路面系统 | |
CN106917522A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 |
CN112391997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 |
CN111058343A (zh) | 一种透水海绵城市生态路面体系 | |
CN207062672U (zh) |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 |
CN110965420A (zh) |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7633496U (zh) | 一种超大广场海绵城市一体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 |
CN210216685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用雨水渗透结构 | |
CN109024645B (zh) | 一体化止水帷幕、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方法 | |
CN104652595B (zh) | 一种城市防洪和洪水资源化的半支撑蓄水型绿地结构 | |
CN208501715U (zh) | 一种雨水花园 | |
CN207793792U (zh) | 一种路面透水铺装结构 | |
CN215829179U (zh) | 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 |
CN105484125A (zh) | 一种收集利用雨水的台阶 | |
CN215329163U (zh) |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系统的结构 | |
CN212077506U (zh) |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5 Address after: 315000 room M103, building 1, Lane 60, siyanqi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NINGBO SHUNXING GARDEN CONSTRUC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3800 Songyuan New Road, Qingyuan County, Lishu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17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Xin Xin Construction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