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615032U -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615032U CN222615032U CN202420588165.4U CN202420588165U CN222615032U CN 222615032 U CN222615032 U CN 222615032U CN 202420588165 U CN202420588165 U CN 202420588165U CN 222615032 U CN222615032 U CN 222615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locking
- plate
- handl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包括有壳体和锁芯;所述壳体前侧开设有一扣手槽;所述锁芯可转动穿设在壳体内,所述锁芯包括有露出于壳体前侧的锁孔;还包括有锁杆、扣动板和锁止组件;所述锁杆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锁杆用于与锁舌形成连接,并且所述锁杆转动能够带动锁舌移动以实现上锁和开锁;所述扣动板活动设置于所述的扣手槽内,所述扣动板与锁杆形成连接,通过操作所述的扣动板能够带动锁杆发生转动;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的锁芯与锁杆之间,所述锁芯与锁止组件形成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增加一步开锁动作能够确保本带锁扣手的安全性,以此实现提高本带锁扣手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锁扣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背景技术
扣手(拉手)是用于安装在门体上方便开关门的部件,常用带门锁的移门两侧通常设有嵌入门体的扣手。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扣手的功能不再单纯局限于方便开关门,越来越多的扣手上开始集成有锁芯,从而将门锁和扣手融为一体,更方便于安装的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省门上的空间。
其中,如专利号为ZL 202322007424.8的中国专利中便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移门拉手,包括门锁主体,所述门锁主体的正面安装有前盖板,所述前盖板的正面下沿嵌入安装有锁孔,所述前盖板的正面两侧嵌入安装有第一磁铁,所述前盖板的外围罩设安装有拉手前封盖,所述拉手前封盖的背面两侧嵌入安装有第一磁吸铁片,所述拉手前封盖的正面上沿设有第一拉手凹槽,所述拉手前封盖的正面下沿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门锁主体的左侧前天安装有锁体,所述门锁主体的背面设有后盖板,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得快速组装门锁主体和将组装螺丝隐藏于和移门一致的装饰面贴膜拉手前后封盖内,整体移门拉手隐藏性和安装美观更佳,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而与上述专利中所记载的方案不同的是,现有市面上的带锁扣手都存在一个问题,便是虽然锁芯和扣手集成为一个整体,但是两者的功能却相对独立,并不存在任何联动,而且现有的带锁扣手通过将钥匙插入锁芯完成解锁后,门锁便打开了便不需要其余的解锁操作了,这就导致当遇到无需将门上锁但又不希望门轻易打开的情形时,带锁扣手无法胜任,这也导致现有的带锁扣手的适用性较差,能使用情形有较大局限性,无法相普通带把手的门锁一样适用于各种情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带锁扣手缺乏解锁操作而导致其适用性较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包括有:
壳体,其前侧开设有一扣手槽;
锁芯,其可转动穿设在壳体内,所述锁芯包括有露出于壳体前侧的锁孔;
还包括有:
锁杆,其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所述锁杆用于与锁舌形成连接,并且所述锁杆转动能够带动锁舌移动以实现上锁和开锁;
扣动板,其活动设置于所述的扣手槽内,所述扣动板与锁杆形成连接,通过操作所述的扣动板能够带动锁杆发生转动;
锁止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的锁芯与锁杆之间,所述锁芯与锁止组件形成传动连接,所述锁芯转动能够带动锁止组件发生位置状态变化,所述锁止组件至少具有锁止位置状态和解锁位置状态;
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作用于锁杆以阻止其发生转动;
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所述锁止组件对于锁杆的作用解除,所述锁杆能够发生转动。
所述锁止组件的具体组成结构进一步,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有锁止板,所述锁止板能够相对于锁杆进行上下摆动,所述锁止板上开设有锁止孔,所述的锁杆的外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锁止柱,所述锁止柱活动插设在锁止孔内,所述锁止孔还包括有位于其顶部的窄段和位于其底部的宽段;
当所述锁止板向下摆动时,所述锁止柱从锁止孔的宽段移动至窄段;
当所述锁止板向上摆动时,所述锁止柱从锁止孔的窄段移动至宽段。
所述锁芯与锁止板之间的具体传动方式进一步,所述锁止板可转动套设在锁芯上,所述锁芯的尾端还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锁止板上凸出设置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能够相对于驱动槽发生移动,所述驱动槽的其中一端凸出设置有驱动凸起,所述驱动板转动能够带动驱动凸起与从动块形成抵接,并推动从动块以使得所述锁止板发生摆动。
所述锁止板的自动复位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穿设穿设锁芯的安装支架,所述锁止板与驱动板均位于安装支架的后侧,所述安装支架的后方还设置有锁止卡簧,所述安装支架的后侧凸出设置有抵接筋,所述锁止卡簧的其中一端与抵接筋形成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板的侧面形成抵接配合,所述锁止卡簧作用于锁止板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下摆动的运动趋势。
所述扣动板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方式进一步,所述扣动板上还一体成型有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的上转轴与下转轴均与壳体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扣动板与锁杆之间的连接方式进一步,所述下转轴的底部向上凹设有连接槽,所述锁杆的顶部插接配合在连接槽内,所述锁杆的顶部周侧还凸设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相对于连接槽可移动设置,所述连接槽的槽壁能够与连接块形成抵接并推动连接块,从而使所述锁杆随下转轴发生转动。
所述扣动板与锁杆之间的传动过程再进一步,当操作扣动板来进行开锁时,所述扣动板上的下转轴相对于锁杆发生转动,所述连接块也会在连接槽内发生移动,在该过程中所述扣动板与锁杆之间未形成传动,因此所述扣动板的该行程为空行程,而当所述扣动板相对于锁杆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连接块移动至连接槽的槽壁处并形成抵接配合,此时继续操作所述扣动板使其转动,所述连接槽的槽壁便会推动连接块随之移动,所述的锁杆便得以转动,此时扣动板与锁杆之间形成传动,继续转动扣动板便能带动锁杆完成开锁。
所述锁杆和扣动板在壳体内的安装位置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开设有转动腔,所述锁杆穿设于转动腔内,所述转动腔与扣手槽之间通过摆动窗口实现连通,所述的扣动板穿过摆动窗口以伸入至扣手槽内,并且所述扣动板能够相对于摆动窗口进行前后摆动。
所述扣动板的自动复位结构进一步,所述转动腔内还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其中一端抵接配合在壳体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抵接配合在扣动板上,所述复位扭簧作用于扣动板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后摆动的运动趋势。
所述扣手槽内的具体结构进一步,所述扣手槽内位于其槽口处还凸设有一道扣手筋,所述扣手筋位于扣手槽上开设有摆动窗口的一侧,所述扣手筋位于扣动板的前方。
所述壳体上对于锁杆和锁芯的遮盖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遮盖锁杆的侧盖,和用于遮盖锁芯的后盖。
本实用新型中带锁扣手的具体开门和关门过程:
开门时,通过将钥匙插入锁芯的锁孔内并转动锁芯,使得锁芯带动驱动板相对于锁止板转动,而当驱动板上的驱动凸起与锁止板上的从动块相抵接后,驱动板继续转动便能够通过驱动凸起推动着锁止板向上摆动,从而使得锁止柱由锁止槽内的窄段移动至宽段,此时锁止组件便切换至解锁位置状态,此时操作者将手伸入扣手槽内,并扣动扣动板使其向前发生摆动,当扣动板摆动经过空行程后,扣动板继续转动便能够带动锁杆发生转动并带动锁舌完成开锁,然后操作者在扣动扣动板的同时握住扣手筋并拉动门使其打卡,便能够完成开门动作;
关门时,操作者首先将手伸入至扣手槽内,并扣动扣动板使其向前发生摆动,便能够使得锁杆发生转动并带动锁舌完成开锁,然后操作者在扣动扣动板的同时握住扣手筋并拉动门使其合上,接着松开扣动板,扣动板在复位扭簧作用下向后摆动,此时锁杆转动复位带动锁舌完成上锁,便能够完成关门动作;
而关门后需要对锁杆锁止时,便可以将钥匙插入锁芯的锁孔内并转动锁芯,使得驱动转动解除对于锁止板的推动,此时锁止板便会在锁止卡簧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复位,锁止柱也由锁止槽内的宽段移动至窄段,锁止组件切换至锁止位置状态,此时即使操作者扣动扣动板,虽然因为空行程的存在扣动板还能够发生摆动,但由于锁止槽的窄段对于锁止柱转动的阻挡,因此锁杆无法发生转动,便也无法带动锁舌进行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有用于带动锁舌的锁杆,还在扣手槽内摆动设置有驱动锁杆的扣动板,使得在对本带锁扣手进行开锁时,不但需要通过钥匙来对锁芯进行解锁,还需要操作扣动板来带动锁杆完成开锁,增加一步开锁动作能够确保本带锁扣手的安全性,以此实现提高本带锁扣手的适用性;
2、扣手板的摆动具有一个空行程,因此即使锁止组件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操作扣手板虽然无法开锁但能够使其发生转动,从而有效防止当处于锁止的情况下有人强行扣动扣动板而导致扣动板损坏。
3、在扣手槽内位于扣动板的前方还设置有扣手筋,当操作者将手伸入扣手槽内来操作扣动板的同时,还能一起将扣手筋握住,以便于操作者来施力将门拉开,方便了本带锁扣手的操作,提高了使用体验;
4、壳体上还设置有侧盖还后盖,通过打开侧盖和后盖能够使得锁杆和锁芯露出,可以大大方便带锁扣手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修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止组件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锁止组件与锁杆之间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止组件处于锁止位置状态时锁止组件与锁杆之间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扣动板与锁杆的拆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扣动板与锁杆之间相对转动及后续传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取下侧盖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时本实用新型中取下后盖后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壳体;2、扣手槽;3、锁芯;4、锁杆;5、扣动板;6、锁止板;7、锁止孔;8、锁止柱;9、窄段;10、宽段;11、驱动板;12、驱动槽;13、从动块;14、驱动凸起;15、安装支架;16、锁止卡簧;17、抵接筋;18、转动腔;19、摆动窗口;20、复位扭簧;21、扣手筋;22、上转轴;23、下转轴;24、连接槽;25、连接块;26、侧盖;27、后盖;28、支撑爪;a、锁止位置状态;b、解锁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实施例
结合图1至8所示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包括有壳体1和锁芯3;所述壳体1前侧开设有一扣手槽2;所述锁芯3可转动穿设在壳体1内,所述锁芯3包括有露出于壳体1前侧的锁孔;还包括有锁杆4、扣动板5和锁止组件;所述锁杆4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所述锁杆4用于与锁舌形成连接,并且所述锁杆4转动能够带动锁舌移动以实现上锁和开锁;所述扣动板5活动设置于所述的扣手槽2内,所述扣动板5与锁杆4形成连接,通过操作所述的扣动板5能够带动锁杆4发生转动;所述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的锁芯3与锁杆4之间,所述锁芯3与锁止组件形成传动连接,所述锁芯3转动能够带动锁止组件发生位置状态变化,所述锁止组件至少具有锁止位置状态a和解锁位置状态b;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位置状态a时,所述锁止组件作用于锁杆4以阻止其发生转动;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解锁位置状态b时,所述锁止组件对于锁杆4的作用解除,所述锁杆4能够发生转动。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有锁止板6,所述锁止板6能够相对于锁杆4进行上下摆动,所述锁止板6上开设有锁止孔7,所述的锁杆4的外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锁止柱8,所述锁止柱8活动插设在锁止孔7内,所述锁止孔7还包括有位于其顶部的窄段9和位于其底部的宽段10;当所述锁止板6向下摆动时,所述锁止柱8从锁止孔7的宽段10移动至窄段9;当所述锁止板6向上摆动时,所述锁止柱8从锁止孔7的窄段9移动至宽段10。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止板6可转动套设在锁芯3上,所述锁芯3的尾端还连接有驱动板11,所述驱动板11上开设有驱动槽12,所述锁止板6上凸出设置有从动块13,所述从动块13能够相对于驱动槽12发生移动,所述驱动槽12的其中一端凸出设置有驱动凸起14,所述驱动板11转动能够带动驱动凸起14与从动块13形成抵接,并推动从动块13以使得所述锁止板6发生摆动。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穿设穿设锁芯3的安装支架15,所述锁止板6与驱动板11均位于安装支架15的后侧,所述安装支架15的后方还设置有锁止卡簧16,所述安装支架15的后侧凸出设置有抵接筋17,所述锁止卡簧16的其中一端与抵接筋17形成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板6的侧面形成抵接配合,所述锁止卡簧16作用于锁止板6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下摆动的运动趋势。
结合图3、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动板5上还一体成型有上转轴22和下转轴23,所述的上转轴22与下转轴23均与壳体1形成转动连接。
其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转轴23的底部向上凹设有连接槽24,所述锁杆4的顶部插接配合在连接槽24内,所述锁杆4的顶部周侧还凸设有个连接块25,所述连接块25相对于连接槽24可移动设置,所述连接槽24的槽壁能够与连接块25形成抵接并推动连接块25,从而使所述锁杆4随下转轴23发生转动。。
其中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扣动板5来进行开锁时,所述扣动板5上的下转轴23相对于锁杆4发生转动,所述连接块25也会在连接槽24内发生移动,在该过程中所述扣动板5与锁杆4之间未形成传动,因此所述扣动板5的该行程为空行程,而当所述扣动板5相对于锁杆4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连接块25移动至连接槽24的槽壁处并形成抵接配合,此时继续操作所述扣动板5使其转动,所述连接槽24的槽壁便会推动连接块25随之移动,所述的锁杆4便得以转动,此时扣动板5与锁杆4之间形成传动,继续转动扣动板5便能带动锁杆4完成开锁。
其中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转动腔18,所述锁杆4穿设于转动腔18内,所述转动腔18与扣手槽2之间通过摆动窗口19实现连通,所述的扣动板5穿过摆动窗口19以伸入至扣手槽2内,并且所述扣动板5能够相对于摆动窗口19进行前后摆动。
结合图2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腔18内还设置有复位扭簧20,所述复位扭簧20的其中一端抵接配合在壳体1上,所述复位扭簧20的另一端抵接配合在扣动板5上,所述复位扭簧20作用于扣动板5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后摆动的运动趋势。
其中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手槽2内位于其槽口处还凸设有一道扣手筋,所述扣手筋位于扣手槽2上开设有摆动窗口19的一侧,所述扣手筋位于扣动板5的前方。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遮盖锁杆4的侧盖26,和用于遮盖锁芯3的后盖27;当需要对本带锁扣手进行维护调整时,便可以打开所述的侧盖26和后盖27,来使得所述的锁杆4与锁芯3露出便于操作。
其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转轴22和下转轴23上均凸设有支撑爪28,当所述扣动板5在复位扭簧20作用下向后摆动时,所述支撑爪28能够抵接配合在壳体1的内侧,以阻止所述扣动板5继续向后摆动,从而防止所述扣动板5与扣手槽2的槽底过于贴近。
本实施例中带锁扣手的具体开门和关门过程:
开门时,通过将钥匙插入锁芯3的锁孔内并转动锁芯3,使得锁芯3带动驱动板11相对于锁止板6转动,而当驱动板11上的驱动凸起14与锁止板6上的从动块13相抵接后,驱动板11继续转动便能够通过驱动凸起14推动着锁止板6向上摆动,从而使得锁止柱8由锁止槽内的窄段9移动至宽段10,此时锁止组件便切换至解锁位置状态b,此时操作者将手伸入扣手槽2内,并扣动扣动板5使其向前发生摆动,当扣动板5摆动经过空行程后,扣动板5继续转动便能够带动锁杆4发生转动并带动锁舌完成开锁,然后操作者在扣动扣动板5的同时握住扣手筋21并拉动门使其打卡,便能够完成开门动作;
关门时,操作者首先将手伸入至扣手槽2内,并扣动扣动板5使其向前发生摆动,便能够使得锁杆4发生转动并带动锁舌完成开锁,然后操作者在扣动扣动板5的同时握住扣手筋21并拉动门使其合上,接着松开扣动板5,扣动板5在复位扭簧20作用下向后摆动,此时锁杆4转动复位带动锁舌完成上锁,便能够完成关门动作;
而关门后需要对锁杆4锁止时,便可以将钥匙插入锁芯3的锁孔内并转动锁芯3,使得驱动转动解除对于锁止板6的推动,此时锁止板6便会在锁止卡簧16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复位,锁止柱8也由锁止槽内的宽段10移动至窄段9,锁止组件切换至锁止位置状态a,此时即使操作者扣动扣动板5,虽然因为空行程的存在扣动板5还能够发生摆动,但由于锁止槽的窄段9对于锁止柱8转动的阻挡,因此锁杆4无法发生转动,便也无法带动锁舌进行开锁。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壳体内设置用于与锁舌连接的锁杆,并通过位于扣手槽内的扣动板来驱动锁杆,从而使得本带锁扣手在开锁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钥匙对锁芯进行解锁,还需用手扣动扣动板完成开锁,增加这道操作能够使得带锁扣手的安全性更高,适用性也更好。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包括有:
壳体(1),其前侧开设有一扣手槽(2);
锁芯(3),其可转动穿设在壳体(1)内,所述锁芯(3)包括有露出于壳体(1)前侧的锁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锁杆(4),其可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所述锁杆(4)用于与锁舌形成连接,并且所述锁杆(4)转动能够带动锁舌移动以实现上锁和开锁;
扣动板(5),其活动设置于所述的扣手槽(2)内,所述扣动板(5)与锁杆(4)形成连接,通过操作所述的扣动板(5)能够带动锁杆(4)发生转动;
锁止组件,其设置于所述的锁芯(3)与锁杆(4)之间,所述锁芯(3)与锁止组件形成传动连接,所述锁芯(3)转动能够带动锁止组件发生位置状态变化,所述锁止组件至少具有锁止位置状态(a)和解锁位置状态(b);
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锁止位置状态(a)时,所述锁止组件作用于锁杆(4)以阻止其发生转动;
当所述锁止组件处于解锁位置状态(b)时,所述锁止组件对于锁杆(4)的作用解除,所述锁杆(4)能够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有锁止板(6),所述锁止板(6)能够相对于锁杆(4)进行上下摆动,所述锁止板(6)上开设有锁止孔(7),所述的锁杆(4)的外侧壁上凸出设置有锁止柱(8),所述锁止柱(8)活动插设在锁止孔(7)内,所述锁止孔(7)还包括有位于其顶部的窄段(9)和位于其底部的宽段(10);
当所述锁止板(6)向下摆动时,所述锁止柱(8)从锁止孔(7)的宽段(10)移动至窄段(9);
当所述锁止板(6)向上摆动时,所述锁止柱(8)从锁止孔(7)的窄段(9)移动至宽段(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板(6)可转动套设在锁芯(3)上,所述锁芯(3)的尾端还连接有驱动板(11),所述驱动板(11)上开设有驱动槽(12),所述锁止板(6)上凸出设置有从动块(13),所述从动块(13)能够相对于驱动槽(12)发生移动,所述驱动槽(12)的其中一端凸出设置有驱动凸起(14),所述驱动板(11)转动能够带动驱动凸起(14)与从动块(13)形成抵接,并推动从动块(13)以使得所述锁止板(6)发生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穿设穿设锁芯(3)的安装支架(15),所述锁止板(6)与驱动板(11)均位于安装支架(15)的后侧,所述安装支架(15)的后方还设置有锁止卡簧(16),所述安装支架(15)的后侧凸出设置有抵接筋(17),所述锁止卡簧(16)的其中一端与抵接筋(17)形成抵接配合,另一端与所述锁止板(6)的侧面形成抵接配合,所述锁止卡簧(16)作用于锁止板(6)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下摆动的运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动板(5)上还一体成型有上转轴(22)和下转轴(23),所述的上转轴(22)与下转轴(23)均与壳体(1)形成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轴(23)的底部向上凹设有连接槽(24),所述锁杆(4)的顶部插接配合在连接槽(24)内,所述锁杆(4)的顶部周侧还凸设有若干个个连接块(25),所述连接块(25)相对于连接槽(24)可移动设置,所述连接槽(24)的槽壁能够与连接块(25)形成抵接并推动连接块(25),从而使所述锁杆(4)随下转轴(23)发生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转动腔(18),所述锁杆(4)穿设于转动腔(18)内,所述转动腔(18)与扣手槽(2)之间通过摆动窗口(19)实现连通,所述的扣动板(5)穿过摆动窗口(19)以伸入至扣手槽(2)内,并且所述扣动板(5)能够相对于摆动窗口(19)进行前后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腔(18)内还设置有复位扭簧(20),所述复位扭簧(20)的其中一端抵接配合在壳体(1)上,所述复位扭簧(20)的另一端抵接配合在扣动板(5)上,所述复位扭簧(20)作用于扣动板(5)以使其始终具有一向后摆动的运动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手槽(2)内位于其槽口处还凸设有一道扣手筋(21),所述扣手筋(21)位于扣手槽(2)上开设有摆动窗口(19)的一侧,所述扣手筋位于扣动板(5)的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还可拆卸连接有用于遮盖锁杆(4)的侧盖(26),和用于遮盖锁芯(3)的后盖(2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88165.4U CN222615032U (zh) | 2024-03-25 | 2024-03-25 |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0588165.4U CN222615032U (zh) | 2024-03-25 | 2024-03-25 |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615032U true CN222615032U (zh) | 2025-03-14 |
Family
ID=94918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0588165.4U Active CN222615032U (zh) | 2024-03-25 | 2024-03-25 |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615032U (zh) |
-
2024
- 2024-03-25 CN CN202420588165.4U patent/CN2226150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02569B2 (ja) | ゲートラッチ | |
KR20060124019A (ko) | 이중 잠금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 락 | |
KR101207041B1 (ko) | 후크형 도어록 | |
JPH10151254A (ja) | パチンコ機の施錠装置 | |
CN222615032U (zh) | 一种具有解锁操作的带锁扣手 | |
KR101598958B1 (ko) | 래치볼트 방향 설정 자동 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락 | |
KR20200109073A (ko) | 개방이 용이한 미닫이 창호용 잠금장치 | |
KR102028575B1 (ko) | 패닉디바이스용 헤드어셈블리 | |
CN213838076U (zh) | 一种一体式快装门锁 | |
JP2003041828A (ja) | スライドドアの全開ロック装置 | |
KR101887640B1 (ko) | 창호의 자동 록킹장치 | |
KR102332929B1 (ko) | 도어용 로크핸들장치 | |
KR200169262Y1 (ko) | 발코니용 창의 잠금장치 | |
KR100648574B1 (ko) | 2중 물림 빗장 | |
CN210768245U (zh) | 一种车门电控锁 | |
CN209509757U (zh) | 卷帘门门锁 | |
JP2001193331A (ja) | 扉錠の解錠機構 | |
KR101765329B1 (ko) | 개폐방향에 따른 간편 전환구조가 적용된 디지털 도어락 | |
CN214615901U (zh) | 一种带按钮的把手 | |
JP3750940B2 (ja) | 平面ハンドル装置 | |
CN221609744U (zh) | 一种推拉门锁的反锁结构 | |
CN220301946U (zh) | 一种门锁锁舌 | |
CN220319335U (zh) | 一种房车锁的内开总成 | |
CN211622937U (zh) | 一种锁具的斜舌翻转机构 | |
CN220504790U (zh) | 防插开门的斜舌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