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2254856U -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2254856U CN222254856U CN202421186388.4U CN202421186388U CN222254856U CN 222254856 U CN222254856 U CN 222254856U CN 202421186388 U CN202421186388 U CN 202421186388U CN 222254856 U CN222254856 U CN 2222548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bag
- shock absorber
- ring
- cylinder barrel
- clamp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气囊,气囊设置于减震器本体上与减震器本体配合连接,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扣环,卡扣环内设有与气囊本体相配合的夹紧件,上基座的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与夹紧件之间设有密封环,气囊本体的上端包覆在上基座外,并通过卡扣环和夹紧件密封连接,下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紧件,卡紧件的内壁设有卡块,下基座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环槽,气囊本体卡设于卡块与环槽之间,下基座的下端设有与气囊本体相配合的顶靠环,气囊本体的下端包覆在下基座外,并通过卡紧件和顶靠环密封连接,气囊本体的连接稳固可靠,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汽车驾驶体验和安全性的需求日益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汽车减震器作为影响车辆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与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汽车减震器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身振动,提升驾驶稳定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车辆的其他部件免受冲击和磨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减震器,在安装时往往会在贮油筒的一端连接一个气囊装置。这个气囊装置通过向内部充入高压气体,以此来增强减震器的阻尼效果,提供更加平稳的驾驶体验,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为:CN201670077U)公开的与汽车减震器套用的空气弹簧,有穿在减震器壳体和活塞杆上的气囊,气囊的上端有装在活塞杆上的气囊上座而下端有装在减震器壳体上的气囊下座,气囊上座上有定位孔和气嘴孔,气囊下座上有与减震器壳体配合的导向孔,能与现有汽车减震器配套使用、大大提高其舒适性、操控性、通过性、安全性等驾乘性能,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气囊与减震器其他部件的连接关系相对简单,缺乏足够的固定和防护措施,使得气囊在受到强烈冲击时容易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一旦气囊出现漏气现象,减震器的气压将无法得到有效维持,导致减震效果大打折扣,这不仅会影响驾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行车安全,特别是在颠簸的路面或高速行驶时,减震器的性能不佳可能导致车身产生过大的振动,影响驾驶员的操控判断和乘客的乘坐体验,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气囊的连接稳固可靠,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和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减震器本体上与减震器本体配合连接,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上基座和下基座,所述上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扣环,卡扣环内设有与气囊本体相配合的夹紧件,所述上基座的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与夹紧件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气囊本体的上端包覆在上基座外,并通过卡扣环和夹紧件密封连接,所述下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的内壁设有卡块,下基座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环槽,所述气囊本体卡设于卡块与环槽之间,所述下基座的下端设有与气囊本体相配合的顶靠环,所述气囊本体的下端包覆在下基座外,并通过卡紧件和顶靠环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向气囊本体的内腔充气的单向气嘴,所述上基座设有与气囊本体的内腔相连通的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气嘴上还设置有与单向气嘴密封配合的堵头。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上基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具有使得盖板向下移动的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下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减震件,所述减震件上设有若干半圆形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内缸筒、外缸筒、连杆、导向器和底阀总成,所述外缸筒套设于内缸筒的外部,外缸筒与内缸筒之间形成有储油腔,所述导向器和底阀总成设于外缸筒内且分别位于内缸筒的两端,所述连杆活动设于内缸筒内,连杆的上端于穿过导向器并伸出于所述盖板,连杆的下端设有活塞阀总成,所述活塞阀总成将内缸筒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和无杆腔,所述外缸筒的下端设有底盖。
进一步地,所述内缸筒的筒壁设有连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的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基座的下端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连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基座与连杆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下基座与连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上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扣环,卡扣环内设有夹紧件,夹紧件与气囊本体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能,在气囊本体受到外部冲击或压力变化时,确保气囊本体的连接稳固可靠,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上基座的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与夹紧件之间设有密封环,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气囊本体的上端包覆在上基座外,并通过卡扣环和夹紧件密封连接,使得气囊本体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上基座上,不容易发生移位,起到密封固定的作用,下基座的外围设置有卡紧件,卡紧件的内壁设有卡块,下基座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环槽,气囊本体卡设于卡块与环槽之间,使得气囊本体可以牢固地卡在卡块与环槽之间,使得气囊本体在承受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增强了密封性,不易漏气,下基座的下端设有与气囊本体相配合的顶靠环,气囊本体的下端包覆在下基座外,并通过卡紧件和顶靠环密封连接,顶靠环将气囊本体顶靠在下基座的下表面上,起到密封固定的作用,气囊不易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中:1、减震器本体;11、内缸筒;111、流道;12、外缸筒;13、连杆;14、底盖;15、储油腔;16、有杆腔;17、无杆腔;2、气囊本体;21、上基座;211、卡扣环;212、夹紧件;213、盖板;214、密封环;215、气孔;216、弹簧;217、固定环;22、下基座;221、卡紧件;2211、卡块;222、环槽;223、顶靠环;224、减震件;2241、半圆形凸起;3、单向气嘴;31、堵头;32、气嘴座;33、气嘴芯;34、气嘴盖;35、小弹簧;36、充气口;4、导向器;41、导向孔;42、油封;5、活塞阀总成;51、压板;511、第一引流孔;52、活塞本体;521、第一流道孔;522、第二流道孔;53、压块;54、锁紧螺母;55、上阀片;551、第二引流孔;56、下阀片;6、底阀总成;61、安装座;62、阀帽;621、流道孔;63、阀座;631、补偿孔;64、底阀弹簧;65、补偿阀片;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和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减震器本体1上与减震器本体1配合连接,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2、上基座21和下基座22,所述上基座21的外围设置有卡扣环211,卡扣环211内设有与气囊本体2相配合的夹紧件212,夹紧件212与气囊本体2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能,在气囊本体2受到外部冲击或压力变化时,确保气囊本体2的连接稳固可靠,不易出现漏气的情况,所述上基座21的上端设有盖板213,盖板213与夹紧件212之间设有密封环214,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避免出现漏气的情况,所述气囊本体2的上端包覆在上基座21外,并通过卡扣环211和夹紧件212密封连接,使得气囊本体2能够紧密地连接在上基座21上,不容易发生移位,起到密封固定的作用,所述下基座22的外围设置有卡紧件221,所述卡紧件221的内壁设有卡块2211,下基座22设有与卡块2211相配合的环槽222,所述气囊本体2卡设于卡块2211与环槽222之间,使得气囊本体2可以牢固地卡在卡块2211与环槽222之间,使得气囊本体2在承受压力时能够保持稳定,同时增强了密封性,不易漏气,所述下基座22的下端设有与气囊本体2相配合的顶靠环223,所述气囊本体2的下端包覆在下基座22外,并通过卡紧件221和顶靠环223密封连接,具体地说,所述顶靠环223将气囊本体2顶靠在下基座22的下表面上,起到密封固定的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基座21与连杆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紧密地贴合上基座21和连杆13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流体泄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基座22与连杆1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紧密地贴合下基座22和连杆13之间的接触面,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流体泄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基座21的下端设有固定环217,所述固定环217与连杆13固定连接,固定环217的上表面与上基座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对上基座21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13上设置有用于向气囊本体2的内腔充气的单向气嘴3,所述上基座21设有与气囊本体2的内腔相连通的气孔215。
具体地说,所述单向气嘴3包括气嘴座32、气嘴芯33、气嘴盖34和小弹簧35,所述气嘴座32与气嘴盖34配合连接,气嘴盖34上设有充气口36,气嘴芯33活动设于气嘴座32内,所述小弹簧35的一端与气嘴芯33相抵,小弹簧35的另一端与气嘴座32相抵,小弹簧35具有使得气嘴芯33密封充气口36的运动趋势,防止气囊本体2内部的气体泄漏,充气时,气压推动气嘴芯33克服小弹簧35的弹力,打开充气口36进行充气,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向气嘴3上还设置有与单向气嘴3密封配合的堵头31,堵头31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漏气的作用,当需要对气囊本体2进行充气时,取下堵头31,进行充气。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13与上基座21之间设有弹簧216,弹簧216的上端与盖板213固定连接,弹簧216的下端与上基座2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216具有使得盖板213向下移动的趋势,使得压在密封环214上的压力增大,密封效果更好。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基座22的上端设置有减震件224,所述减震件224上设有若干半圆形凸起2241,能够有效地降低振动幅度,提高使用稳定性,当连杆13受到冲击和震动时,半圆形凸起2241能够完成力多方位的传递,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优选地,所述减震件224采用橡胶材质,橡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弹性,既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又能迅速恢复原状,起到缓冲作用的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本体1包括内缸筒11、外缸筒12、连杆13、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6,所述外缸筒12套设于内缸筒11的外部,外缸筒12与内缸筒11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5,所述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6设于外缸筒12内且分别位于内缸筒11的两端,所述连杆13活动设于内缸筒11内,连杆13的上端于穿过导向器4并伸出于所述盖板213,连杆13的下端设有活塞阀总成5,所述活塞阀总成5将内缸筒11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16和无杆腔17,所述外缸筒12的下端设有底盖14,所述下基座22固定设于外缸筒12的上端。
所述导向器4还固定设有油封42,防止油液泄漏,所述导向器4设有连通有杆腔16和储油腔15的导向孔41,当有杆腔16压力升高时,有杆腔16内的油液经过导向孔41流入储油腔15,产生粘滞阻尼力,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活塞阀总成5包括压板51、活塞本体52、压块53以及锁紧螺母54,压板51与活塞本体52之间设置有上阀片55,活塞本体52与压块53之间设置有下阀片56,活塞本体52上设有第一流道孔521和第二流道孔522,所述压板51设有与第一流道孔521配合的第一引流孔511,所述上阀片55设有与第一流道孔521配合的第二引流孔551,上阀片55将第二流道孔522盖合,所述下阀片56将第一流道孔521盖合且未将第二流道孔522盖合。
当有杆腔16压力升高时,有杆腔16内油液经过第一引流孔511、第二引流孔551、第一流道孔521,冲破下阀片56进入无杆腔17,产生粘滞阻尼力,起到减震的作用,当无杆腔17压力升高时,无杆腔17内的油液经过第二流道孔522,冲破上阀片55进入有杆腔16,产生粘滞阻尼力,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底阀总成6包括安装座61、与安装座61配合连接的阀帽62、设置于阀帽62与安装座61之间的阀座63,阀帽62与阀座63之间设置有底阀弹簧64,阀帽62卡设于内缸筒11与安装座61之间,安装座61抵设于底盖14与阀座63之间,阀座63与安装座61之间设置有补偿阀片65,阀座63设置有与补偿阀片65配合的补偿孔631,阀帽62设置有与补偿孔631配合的流道孔621,当储油腔15压力升高时,补偿阀片65在油压的作用下与安装座61脱离,油液经过安装座61与补偿阀片65之间的间隙,并通过补偿孔631、流道孔621进入无杆腔17内进行补油,此过程产生粘滞阻尼力,起到减震的作用。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缸筒11的筒壁设有连通有杆腔16和无杆腔17的流道111,可以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能够有效地减小因压力波动引起的振动,提高设备运行的平稳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1)和气囊,所述气囊设置于减震器本体(1)上与减震器本体(1)配合连接,所述气囊包括气囊本体(2)、上基座(21)和下基座(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21)的外围设置有卡扣环(211),卡扣环(211)内设有与气囊本体(2)相配合的夹紧件(212),所述上基座(21)的上端设有盖板(213),盖板(213)与夹紧件(212)之间设有密封环(214),所述气囊本体(2)的上端包覆在上基座(21)外,并通过卡扣环(211)和夹紧件(212)密封连接,所述下基座(22)的外围设置有卡紧件(221),所述卡紧件(221)的内壁设有卡块(2211),下基座(22)设有与卡块(2211)相配合的环槽(222),所述气囊本体(2)卡设于卡块(2211)与环槽(222)之间,所述下基座(22)的下端设有与气囊本体(2)相配合的顶靠环(223),所述气囊本体(2)的下端包覆在下基座(22)外,并通过卡紧件(221)和顶靠环(223)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3)上设置有用于向气囊本体(2)的内腔充气的单向气嘴(3),所述上基座(21)设有与气囊本体(2)的内腔相连通的气孔(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气嘴(3)上还设置有与单向气嘴(3)密封配合的堵头(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3)与上基座(21)之间设有弹簧(216),所述弹簧(216)具有使得盖板(213)向下移动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22)的上端设置有减震件(224),所述减震件(224)上设有若干半圆形凸起(22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包括内缸筒(11)、外缸筒(12)、连杆(13)、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6),所述外缸筒(12)套设于内缸筒(11)的外部,外缸筒(12)与内缸筒(11)之间形成有储油腔(15),所述导向器(4)和底阀总成(6)设于外缸筒(12)内且分别位于内缸筒(11)的两端,所述连杆(13)活动设于内缸筒(11)内,连杆(13)的上端于穿过导向器(4)并伸出于所述盖板(213),连杆(13)的下端设有活塞阀总成(5),所述活塞阀总成(5)将内缸筒(11)的内腔分隔成有杆腔(16)和无杆腔(17),所述外缸筒(12)的下端设有底盖(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缸筒(11)的筒壁设有连通有杆腔(16)和无杆腔(17)的流道(1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21)的下端设有固定环(217),所述固定环(217)与连杆(1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21)与连杆(13)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7)。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座(22)与连杆(13)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86388.4U CN222254856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21186388.4U CN222254856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2254856U true CN222254856U (zh) | 2024-12-27 |
Family
ID=9398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21186388.4U Active CN222254856U (zh) | 2024-05-28 | 2024-05-28 |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2254856U (zh) |
-
2024
- 2024-05-28 CN CN202421186388.4U patent/CN2222548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94211B1 (ko) | 쇽 업소버의 밸브 조립체 | |
WO2019206055A1 (zh) | 一种减震器阻尼机构及应用其的液压-气压组合阻尼减震器 | |
CN210565988U (zh) | 一种新型减震器 | |
EP0974476B1 (en) | Spring seat fixing structure for a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 |
JP2015163799A (ja) | 油圧緩衝器 | |
JP2000027921A (ja) |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 |
US20080053764A1 (en) | Front fork | |
CN218266966U (zh) | 一种可调阻尼的空气弹簧减振器 | |
CN104154168B (zh) | 一种用于减震器的微型消声蓄能器 | |
CN222254856U (zh) | 一种带气囊结构的改进式汽车减震器 | |
CN111779786A (zh) | 一种磁流变减振器 | |
CN212250942U (zh) | 一种减振器 | |
CN210623458U (zh) | 一种新型气囊减震器 | |
CN113124083B (zh) | 一种油气弹簧及汽车 | |
CN217207477U (zh) | 一种摩托车气动悬挂结构 | |
CN211501444U (zh) | 一种空心活塞杆内置电磁阀式减震器 | |
CN209875825U (zh) | 带气弹簧轿车减震器悬架总成 | |
CN211449492U (zh) |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充气式减震器 | |
CN220551423U (zh) | 一种可调式复合减震器 | |
CN220726953U (zh) | 一种空气弹簧的双重密封顶座及减振器及车辆 | |
CN222010834U (zh) | 单筒减震器充气密封结构 | |
CN217842496U (zh) | 一种保护气囊的减震器 | |
CN220600331U (zh) | 一种乘用车磁流变液式减振器阻尼控制系统 | |
CN222596634U (zh) | 一种带气囊的汽车减震器 | |
CN220930041U (zh) | 一种氮气弹簧减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