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885421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885421U
CN221885421U CN202323668581.XU CN202323668581U CN221885421U CN 221885421 U CN221885421 U CN 221885421U CN 202323668581 U CN202323668581 U CN 202323668581U CN 221885421 U CN221885421 U CN 22188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erminal
power
terminals
retaining
termina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6685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6685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88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88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88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电源端子,绝缘本体设有插槽与安装槽,电源端子包括设置于插槽上下方的第一电源端子组及第二电源端子组,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设有将安装槽分隔以隔开第一电源端子组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分隔栏,第一电源端子组及第二电源端子组包括固持于安装槽的固持部、自固持部的一端向前延伸的具有突伸入插槽的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自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接脚,电连接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将第一电源端子组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固持部电性连接并支撑第一电源端子组与第二电源端子组于固持部处的金属连接件。通过金属连接件将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组电性连接可保证电连接器传输大电流时电源端子能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温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传输大电流的卡缘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沿横向排布的两排电源端子,两排电源端子上下设置用以供一电路板插接夹持,电源连接器的每一电源端子彼此独立且分别具有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延伸形成的具有与电路板接触的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自固持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安装接脚,然而,在传输大电流时,由于各个电源端子彼此独立,这使得各电源端子的接触部、固持部及安装接脚均存在温度升高的问题,从而导致电源连接器的温度升高极易超过容许的温度范围,严重则会导致电源连接器的损坏。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大电流的卡缘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插槽而后端设有与所述插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电源端子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槽上方的第一电源端子组及设置于所述插槽下方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将安装槽分隔以隔开第一电源端子组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分隔栏,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分别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的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接脚,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之间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固持部电性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于所述固持部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二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三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及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包括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五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下方的第六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所述金属连接件、位于金属连接件上侧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位于金属连接件下侧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之间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下方的一个第二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三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每一所述第三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所述弹性臂及所述安装接脚,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所述弹性臂,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下方的一个第五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六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每一所述第六电源端子具有固持部、弹性臂及安装接脚,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所述弹性臂。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固持部所在侧冲设形成所述突块,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所述突块嵌合的所述凹槽,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所在侧冲设形成所述突块,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所述突块嵌合的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端子自后向前装入所述安装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的一对侧壁之间在横向上形成有分别将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横向相邻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横向相邻的所述第六电源端子彼此间隔开的隔栏,所述隔栏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处自后向前凹设形成有让位并收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让位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与所述隔栏的横向两侧壁面凹设形成供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横向两侧架靠并干涉固持的架靠槽,收容于所述让位缺口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上下表面被所述隔栏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位于所述分隔栏后方的若干基体及自每一所述基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持片,若干所述抵持片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对应并抵持,所述抵持片与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所述突块和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横向相邻的所述抵持片的后端通过横梁一体相连,所述横梁向前抵靠于所述隔栏,所述抵持片抵靠于所述分隔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均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分别延伸至所述插槽的上方和下方且未突伸入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为倾斜的平直板体,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之间,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之间,当一电路板插入插槽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及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接触部和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接触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分别自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分别自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分别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尾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接触而悬空设置,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尾部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接触而悬空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通过金属连接件将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组电性连接可保证电连接器传输大电流时电源端子能够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电源端子分离的立体图。
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电源端子组的分解图。
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分解图。
图8是图7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优选的为一用于传输大电流的卡缘连接器,用于供一电路板(未图示)插接。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电源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的前端设有插槽11而后端设有与所述插槽11连通的安装槽12,所述电源端子2自后向前自所述安装槽12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
所述电源端子2包括第一电源端子组21及第二电源端子组2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设置于所述插槽11的上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设置于所述插槽11的下方,所述绝缘本体1于所述插槽11的后方在上下方向上设有将所述安装槽12分隔以隔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分隔栏13。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分别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槽12的固持部201、自所述固持部201的一端向前延伸至所述插槽11的弹性臂202及自所述固持部201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安装接脚203,所述弹性臂202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11的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抵接的接触部2021。当电路板(未图示)插入所述插槽11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弹性臂202分别抵接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的上下表面的接触垫(未图示)。为了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在传输大电流时,所述电源端子2能够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即降低电源端子2的温升,所述电连接器100进一步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之间的金属连接件3,所述金属连接件3将所述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固持部201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金属连接件3还支撑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于所述固持部201处。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包括第一电源端子211、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下方的第二电源端子212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下方的第三电源端子213,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及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11、2121、2131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214和凹槽215,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包括第四电源端子221、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下方的第五电源端子222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下方的第六电源端子223,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固持部2211、2221、2231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224和凹槽225,所述金属连接件3、位于金属连接件3上侧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及位于金属连接件3下侧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之间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301和凹槽234。堆叠设置的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堆叠设置的第二电源端子组22可进一步保证电连接器100传输大电流时降低电源端子2的温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位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下方的一个第一加宽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每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具有固持部2111、自固持部211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113及自固持部2111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接脚2114,每一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具有固持部2131、自固持部213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133及自固持部2131的另一端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接脚2134,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具有固持部2121、自所述固持部212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弹性臂2123及自所述固持部2121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尾部2124,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尾部2124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安装接脚2114、2134接触而悬空设置。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若干弹性臂2123的后端通过其固持部2121一体相连,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固持部2121及尾部2124的横向宽度均分别大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的固持部2111的宽度之和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的横向宽度之和。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的固持部2111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向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固持部2121所在侧冲压形成所述突块214,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固持部2121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突块214嵌合的凹槽215。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位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下方的一个加宽的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每一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具有固持部2211、自固持部221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213及自固持部2211的另一端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接脚2214,每一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具有固持部2231、自固持部223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233及自固持部2231的另一端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安装接脚2234,一个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具有固持部2221、自所述固持部222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弹性臂2223及自所述固持部2221的另一端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尾部2224,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尾部2224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安装接脚2214、2234接触而悬空设置。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若干弹性臂2223的后端通过其固持部2221一体相连,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固持部2221及尾部2224的横向宽度均分别大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的宽度之和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固持部2231的横向宽度之和。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固持部2231向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固持部2221所在侧冲压形成所述突块224,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固持部2221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11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突块224嵌合的凹槽225。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顶壁101、底壁102及连接顶壁101与底壁102的一对侧壁103,一对所述侧壁103之间在横向上形成有将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横向相邻的第三电源端子213、横向相邻的第四电源端子221及横向相邻的第六电源端子223彼此间隔开的隔栏104,即所述侧壁103与所述隔栏104将所述安装槽12分隔成若干槽道用以分别收容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与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之间的第二电源端子212及位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与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之间的第五电源端子222由于其第二固持部2121和第五固持部2221较宽,所述隔栏104在对应所述第二固持部2121与所述第五固持部2221处自后向前凹设形成有让位并收容所述第二固持部2121与所述第五固持部2221的让位缺口1041。所述侧壁103的内壁面与所述隔栏104的横向两侧壁面凹设形成架靠槽105,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的第一固持部2111、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第三固持部2131、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第四固持部2211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第六固持部2231的横向两侧架靠并干涉固持于所述架靠槽105,收容于所述让位缺口1041内的所述第二固持部2121与所述第五固持部2221的上下表面被所述隔栏104所夹持。
所述金属连接件3具有位于所述分隔栏13后方的若干基体31及自每一所述基体31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持片32,若干所述抵持片32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及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对应并抵持,所述抵持片32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及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设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301和凹槽234。进一步的,横向相邻的若干所述抵持片32的后端通过横梁33一体相邻,所述横梁33向前抵持于所述隔栏104。所述抵持片32抵持于所述分隔栏13,使得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固持部2131及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固持部2211分别能够被可靠支撑,从而保证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受力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的弹性臂2113、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弹性臂2133、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弹性臂2213、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弹性臂2233均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11内的接触部2112、2132、2212、2232,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弹性臂2123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弹性臂2223分别延伸至所述插槽11的上方和下方而未突伸入所述插槽11内,即弹性臂2123与弹性臂2223不设有与电路板(未图示)抵接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弹性臂2123、2223为倾斜的平直板体,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弹性臂2123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弹性臂2113、2133的自由末端之间而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弹性臂2113、2133的上方,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弹性臂2223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弹性臂2213、2233的自由末端之间而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弹性臂2213、2233的下方。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中,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11的弹性臂2113的接触部2112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弹性臂2133的接触部2132抵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上表面的同一接触垫(未图示)。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22中,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弹性臂2213的接触部2212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223的弹性臂2233的接触部2232抵接于电路板(未图示)下表面的同一接触垫(未图示)。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插入插槽11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213的弹性臂2133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212的弹性臂2123的前端,所述第四电源端子221的弹性臂2213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222的弹性臂2223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电源端子组21的第一电源端子211与第三电源端子213设置成彼此分隔的若干个而第二电源端子212设置成加宽的一个,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第四电源端子221与第六电源端子223设置成彼此分隔的若干个而第五电源端子222设置成加宽的一个,同时金属连接件3将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第二电源端子组22彼此电性连接,可有效保证电连接器100在传输大电流时,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电源端子组21及第二电源端子组22能够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内,避免电源端子过热而造成电连接器的损坏,同时,金属连接件3能够分别提供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第二电源端子组22可靠的支撑,使得电源端子2受力稳定,并且,电路板(未图示)插入电连接器100与第一电源端子组21及第二电源端子22对接时,绝缘本体1的受力能够被分散而不会造成绝缘本体1的损坏。此外,第二电源端子212的若干弹性臂2123及第五电源端子222的若干弹性臂2223由于未突伸入插槽11中而不会抵接于电路板(未图示),故而电连接器100的第一电源端子组21与第二电源端子组22的配置能够便于电路板(未图示)的顺畅插入且保证电路板上的接触垫的使用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点在于电连接器100的电源端子组的构成,是以,电连接器100可以仅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源端子组21,亦或是上下设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源端子组21及第二电源端子组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电源端子,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设有插槽而后端设有与所述插槽连通的安装槽,所述电源端子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槽上方的第一电源端子组及设置于所述插槽下方的第二电源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在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将安装槽分隔以隔开第一电源端子组与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分隔栏,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及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分别包括固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的接触部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固持部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安装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之间的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将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的固持部电性连接并支撑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于所述固持部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二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三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及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包括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下方的第五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下方的第六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所述金属连接件、位于金属连接件上侧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位于金属连接件下侧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之间具有相互配合以实现电性连接的突块和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组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一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下方的一个第二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三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每一所述第三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所述弹性臂及所述安装接脚,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所述弹性臂,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组包括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四电源端子、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下方的一个第五电源端子及位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下方的横向排列成一排的若干彼此分隔设置的第六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每一所述第六电源端子具有固持部、弹性臂及安装接脚,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具有所述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若干所述弹性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固持部所在侧冲设形成突块,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所述突块嵌合的凹槽,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所在侧冲设形成突块,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贯穿设置有分别与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所述突块嵌合的凹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自后向前装入所述安装槽,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的一对侧壁之间在横向上形成有分别将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三电源端子、横向相邻的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横向相邻的所述第六电源端子彼此间隔开的隔栏,所述隔栏在对应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五电源端子处自后向前凹设形成有让位并收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和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让位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与所述隔栏的横向两侧壁面凹设形成供若干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及若干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横向两侧架靠并干涉固持的架靠槽,收容于所述让位缺口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的上下表面被所述隔栏夹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位于所述分隔栏后方的若干基体及自每一所述基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抵持片,若干所述抵持片分别与若干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若干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对应并抵持,所述抵持片与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及第四电源端子的固持部设有相互配合的突块和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所述抵持片的后端通过横梁一体相连,所述横梁向前抵靠于所述隔栏,所述抵持片抵靠于所述分隔栏。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三电源端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均具有突伸入所述插槽的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分别延伸至所述插槽的上方和下方且未突伸入所述插槽,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为倾斜的平直板体,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之间,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自由末端之间,当一电路板插入插槽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及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接触部和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弹性臂及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接触部分别抵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所述第四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受压而抵靠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弹性臂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分别自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分别自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形成,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固持部分别向后并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尾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的尾部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接触而悬空设置,所述第五电源端子的尾部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所述第四电源端子与所述第六电源端子的安装接脚接触而悬空设置。
CN202323668581.XU 2023-12-29 2023-12-29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188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68581.XU CN221885421U (zh) 2023-12-29 2023-12-2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668581.XU CN221885421U (zh) 2023-12-29 2023-12-2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885421U true CN221885421U (zh) 2024-10-22

Family

ID=93096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668581.XU Active CN221885421U (zh) 2023-12-29 2023-12-2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885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17066U (zh) 电连接器
KR20160003557A (ko) 개선된 터미널을 가진 전자카드 커넥터
CN208157699U (zh) 电连接器
TWI701868B (zh) 插頭連接器
US459762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0032855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19339U (zh) 電源插座端子
TW201301667A (zh) 連接器組件
TW202013823A (zh) 電連接器
CN108832335B (zh) 电连接器
US20130109201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nector
US8668511B2 (en)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1885421U (zh) 电连接器
CN221885436U (zh) 电连接器
US6821164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mprising a tab-receiving insulated spring sleeve and a dual contact with pairs of spaced apart contact members and tails
TW201240227A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6544691A (zh) 端子模组以及电连接器
CN210692837U (zh) 电连接器
CN221727494U (zh) 电连接器
TWI723759B (zh) 電連接器
CN111952748B (zh) 卡缘连接器
TWI775358B (zh) 電連接器
CN2114803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9950757B (zh) 电连接器
CN20453828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