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5358B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75358B TWI775358B TW110110210A TW110110210A TWI775358B TW I775358 B TWI775358 B TW I775358B TW 110110210 A TW110110210 A TW 110110210A TW 110110210 A TW110110210 A TW 110110210A TW I775358 B TWI775358 B TW I77535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member
- terminal
- insulating
- aforementioned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連接器,其具有形成有對接空間之絕緣本體及設
置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端子模組;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端子組和和固定端子組之絕緣件;前述端子組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均具有固定於前述絕緣件內之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延伸出前述絕緣件之接觸部和自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之焊腳;其中,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絕緣件內沿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絕緣本體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高度較低之電連接器。
傳統電連接器為了傳輸較大電流而將電源端子的傳輸面積增大以使其呈片狀結構,每一電源端子通常具有自其片狀主體的前端向前延伸出一個或者多個接觸臂,同時利用沿高度方向排列的多片式電源端子來實現傳輸更大電流的目的。
如第一圖至第二圖所示為一種習知電連接器900,前述電連接器900安裝於電路板81上,且包括絕緣本體91及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91之複數電源端子對92,每一電源端子對92中之每片電源端子具有用以與對接元件相接觸之複數接觸部921,兩個電源端子對92之四片電源端子在高度方向上排佈,來傳輸較大的電流。在該電連接器900與金手指82以及電源裝置之主機板83電性連接時,由於電連接器900之中心高度較高,惟主機板83的中心高度較低,因此需要借助於轉接元件84來實現與主機板83的電性連接。
如上所述,為使電連接器與對接元件之電性連接變得方便,需要降低電連接器本身的高度,是故片數較多的電源端子的製作及組裝變得尤為困難;另外電連接器900採用板上型安裝方式,其整體高度較沉板型(也稱破板式)連接器高,無法實現低高度或者達到更有效率利用空間的要求。以在高度方向上排列有四片電源端子的電連接器為例,依傳統制程,若先將位於上側的電源
端子對裝入絕緣本體中,再將位於下側的電源端子對的焊腳折彎後裝入絕緣本體中,當電連接器的中心高度被設置為較低時,位於上排的電源端子對將難以折彎形成向下延伸的焊腳;若先將位於上側的電源端子對折彎形成向下的焊腳後裝入絕緣本體中,則會遮擋住位於下側的電源端子對的安裝空間而導致下側的電源端子對無法裝入絕緣本體。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對傳統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高度較低且電性連接方便之電連接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形成有對接空間之絕緣本體及設置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端子模組;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端子組和和固定前述端子組之絕緣件;前述端子組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均具有固定於前述絕緣件內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一端延伸出前述絕緣件之接觸部和自前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之焊腳;其中,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前述絕緣件內沿前述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前述絕緣本體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前後連接之對接部和安裝部,前述對接空間形成於前述對接部,前述安裝部具有用以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上之安裝面,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安裝面不低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中心面。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電連接器包括複數前述端子組,複數前述端子組之接觸部突露於前述對接空間並且對稱設置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中心面兩側。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件設有固定前述端子組之固持部之安裝槽,前述端子組與前述絕緣件形成端子模組後安裝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複數電源端子及用以固定電源端子之絕緣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前後連接之對接部和安裝部,前述安裝部具有用以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上之安裝面,前述電源端子具有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一端延伸之接觸部和自前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的焊腳,前述固持部具有高於前述安裝面設置之延伸部,前述焊腳自前述延伸部彎折形成;其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上,複數電源端子於對接部處成對相對設置,且接觸部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之延伸部不低於接觸部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所在平面,前述絕緣件與電源端子形成端子模組後自後向前安裝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上,前述絕緣件具有供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安裝之安裝槽,前述接觸部伸出於前述絕緣件前端並延伸至前述對接部。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之安裝部設有有向後開放之安裝腔、位於安裝腔底部之承載壁、設置於安裝腔頂部並與承載壁共同限位絕緣件之頂蓋,前述承載壁上設有沿前後方向限位前述絕緣件之定位結構。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本體還具有與前述承載壁共同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前述絕緣件之限位壁,前述頂蓋組裝於前述絕緣件後
側以在前後方向上對其進行抵擋限位。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件包括相互組裝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前述安裝槽包括設置於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上以收容前述固持部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前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成對相對設置之前述電源端子安裝於同一前述絕緣件上,前述絕緣件具有橫向扣合設置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所述第一絕緣件、第二絕緣件具有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以分別安裝接觸部位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中心面不同側之前述電源端子。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絕緣件包括沿高度方向相互組裝設置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前述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分別沿橫向間隔設置有複數前述安裝槽,以分別固定接觸部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和接觸部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
作為本發明之進一步改進,其中前述固持部還具有位於前述延伸部下側之板體部,前述安裝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以分別收容固定前述板體部和延伸部。
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電連接器具有較低之中心高度,以便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其端子組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前述絕緣件內沿前述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前述絕緣本體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前述端子組固定於絕緣件後共同自前述絕
緣本體之後側向前裝入絕緣本體內,從而使得在高度方向上呈多片式排列之電源端子能夠方便折彎形成向下延伸之焊腳並且能夠便捷地組裝入絕緣本體中。
100、100'、100"、900:電連接器
1、1'、1"、91:絕緣本體
11:安裝部
110:安裝面
112:承載壁
1121、1121':定位孔
113:延伸臂
1132:導引槽
1133:缺部
1134:卡持孔
1135:槽底面
114:第一安裝面
115:第二安裝面
116:限位壁
12、12':對接部
120:對接空間
121:前端面
13:端子槽
131:第一槽部
132:第二槽部
14:隔欄
15:間隔壁
16:限位凸部
17:容置槽
2、2'、2"、92:電源端子對
201:固持部
2011、2011":板體部
2012、2012":傾斜部
2013、2013":延伸部
2014:干涉部
202、202'、202"、921:接觸部
2020:接觸區
203、203":焊腳
204:接觸臂
205:板狀部
21、21'、21":電源端子
3、3'、3":絕緣件
30":絕緣塊
301、301':第一安裝槽
302、302':第二安裝槽
303:基部
3030:頂面
3031:底面
304:延展部
305':突伸部
306':收容槽
31、31':第一絕緣件
311:配合部
32、32':第二絕緣件
321:抵擋部
322:配合槽
323、323':定位凸部
4、4'、4":訊號端子
41:固定部
411:倒刺
42:插接部
43:引腳
5、5'、5":座體
6、6'、6":頂蓋
61:基板
612:通孔
613:間隔條
62:插入部
621:尖端
622:卡固塊
81:電路板
82:金手指
83:主機板
84:轉接元件
第一圖係一種習知電連接器之剖視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所示電連接器安裝於電路板上並與對接元件相對接時之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一實施例之立體組裝圖。
第四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五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之部分分解圖。
第六圖係第五圖所示電連接器中端子模組之部分分解圖。
第七圖係第六圖所示端子模組另一視角之視圖。
第八圖係第六圖所示端子模組之進一步分解圖。
第九圖係第八圖所示端子模組另一視角的視圖。
第十圖係第五圖所示電連接器中頂蓋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至第十二圖係第三圖所示電連接器沿線A-A的剖視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二實施例之部分分解圖。
第十四圖係第十三圖所示電連接器之一個端子模組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五圖係第十四圖所示端子模組之部分組裝圖。
第十六圖係第十五圖所示端子模組之進一步組裝圖。
第十七圖係第十六圖所示端子模組之立體組裝圖。
第十八圖係第十三圖所示電連接器將頂蓋移除且組裝後之剖視圖。
第十九圖係本發明電連接器第三實施例之部分分解圖。
第二十圖係第十九圖所示電連接器之一個端子模組之立體組裝圖。
第二十一圖係第十九圖所示電連接器組裝後之剖視示意圖。
請參第三圖至第十二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一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形成有對接空間120之絕緣本體1及設置於前述絕緣本體1內之端子模組。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以電連接器100之對接端視為前端、與對接端相反之另一端視為後端進行說明,也即前後方向為電連接器100與對接元件(未圖示)的對接方向,同時,定義與前述前後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為橫向方向、與前後方向垂直的另一個方向為高度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於橫向方向上之尺寸大於其於高度方向及前後方向上之尺寸。
請參第三圖至第五圖並結合第十一圖至第十二圖所示,在本發明中,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未圖示)上之安裝部11、自前述安裝部11向前延伸之對接部12、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端子槽13及複數沿前後方向延伸之隔欄14,每兩個相鄰之端子槽13之間設置有一個前述隔欄14。前述端子槽13沿前後方向將前述絕緣本體1貫穿,前述隔欄14自前述安裝部11向前延伸至前述對接部12之前端面121。
請參第五圖、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在本發明中,前述安裝部11具有用以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安裝面110,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安裝面110不低於前述對接部12之水平中心面C-C'。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安裝部11具有向後開放之安裝腔、位於前述安裝腔底部之承載壁112、向後延伸且突露出前述承載壁112之延伸臂
113、設置於前述安裝腔頂部並與承載壁112共同沿高度方向限位前述絕緣件3之頂蓋6,前述安裝面110為前述延伸臂113之底面。前述承載壁112呈板狀且具有沿前後方向限位前述絕緣件3之定位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定位結構為與前述絕緣件3相配合定位之複數定位孔1121,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複數前述定位孔1121沿橫向方向排成一排且自前述承載壁112之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每一前述定位孔1121沿高度方向將前述承載壁112貫穿。
前述延伸臂113具有自其後端面向前凹陷形成之導引槽1132、與前述導引槽1132相連通之缺部1133及與前述導引槽1132相連通之卡持孔1134,前述缺部1133自前述延伸臂113之頂面向下凹陷直至與前述導引槽1132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缺部1133之前端面與前述導引槽1132之前端面共面,前述卡持孔1134自前述導引槽1132的槽底面1135向下凹陷形成,進一步地,前述卡持孔1134向下將前述延伸臂113貫穿。
另,前述安裝部11之後側具有沿前後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面114與第二安裝面115,並且在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一安裝面114位於前述第二安裝面115之前側,前述承載壁112之後端面位於前述第二安裝面115之後側。
前述絕緣本體1還具有與前述承載壁112共同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前述絕緣件3之限位壁116,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頂蓋6組裝於前述絕緣件3後側以在前後方向上對其進行抵擋限位。
前述對接部12具有向前開放設置以收容一對接元件之前述對接空間120,前述端子槽13與前述對接空間120相連通。
請參第三圖、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端子槽13包括相連通之第一槽部131和第二槽部132,其中前述第一槽部131位於前
側以收容前述電源端子對2之接觸部202,前述第二槽部132位於後側以收容並定位前述電源端子對2之固持部201。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本體1具有上、下兩排端子槽13以及形成於上排端子槽13與下排端子槽13之間的間隔壁15,前述間隔壁15沿前述橫向方向延伸形成於前述安裝部11內部,並將上、下排端子槽13隔開。進一步地,前述間隔壁15自前述安裝部11之第一安裝面114向前延伸,但並未向前延伸入前述對接部12內。
另,前述絕緣本體1還具有與前述間隔壁15相連之複數限位凸部16,每一前述限位凸部16自前述間隔壁15向上或向下突伸形成並進入對應之端子槽13內。在本發明中,前述間隔壁15之上、下兩側分別形成有一排前述限位凸部16。
請參第三圖至第九圖,並結合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所示,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端子組2和和固定前述端子組2之絕緣件3;前述端子組2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端子組2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之相應端子槽13內且分成沿高度方向排列之至少兩排,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統稱為電源端子21,且均具有固持在前述絕緣件3內之前述固持部201、自前述固持部201一端延伸出前述絕緣件3之接觸部202及自前述固持部201另一端延伸之焊腳203。
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201在前述絕緣件3內沿前述絕緣本體1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202沿前述絕緣本體1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203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前述接觸部202呈彎曲狀,且具有朝向前述對接部12的水平中心面C-C'突伸之接觸
區2020。前述焊腳203自前述固持部201之後端向下彎折延伸形成,且每一前述組2之焊腳203排成前後兩排。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端子組2沿高度方向成對且間隔設置,前述端子組2之接觸部202突露於前述對接空間120並且對稱設置於前述對接部12之水平中心面C-C'兩側,也即於前述絕緣本體1之高度方向上,複數電源端子21於對接部12處成對相對設置,前述接觸部202伸出於前述絕緣件3前端並延伸至前述對接部12。
每一前述端子組2中之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202沿高度方向排成一排,且前述第一、第二電源端子之複數接觸部202沿橫向方向交替循環設置。當然,每一前述端子組2中之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的接觸部202也可沿高度方向錯位設置,只要能在與對接元件對接時,每一前述端子組2中之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202沿高度方向處於同一水平面上即可。
每一前述固持部201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之板體部2011、自前述板體部2011之後端向上且向後彎折延伸形成之傾斜部2012及自前述傾斜部2012之頂端向後彎折延伸形成之延伸部2013,如此,以使前述延伸部2013位於前述板體部2011上側,且前述延伸部2013高於前述安裝面110設置,前述焊腳203自前述延伸部2013彎折形成。位於上側之端子組2之延伸部2013在前後方向上之長度大於相應電源端子21之板體部2011在前後方向上之長度。並且,接觸部202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21之延伸部2013不低於接觸部202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21之接觸部202所在平面。
另,每一前述固持部201還具有突設於前述板體部2011或延伸部
2013外側之干涉部2014。在本實施例中,位於上側之端子組2之前述干涉部2014位於相應之延伸部2013之外側,位於下側之端子組2之前述干涉部2014位於相應板體部2011之外側。
在本實施例中,同一端子組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21的板體部2011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同一端子組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21的延伸部2013也沿高度方向堆疊設置,同一端子組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21的傾斜部2012之間具有微小間隙。並且,每一前述端子組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21的板體部2011自前述安裝部11的後側向前安裝固定於同一個前述端子槽13內。
另,每片前述電源端子21還具有自其固持部201之前端向前延伸形成之複數彈性接觸臂204,前述接觸部202位於對應之接觸臂204前側以與前述對接元件相接觸,前述接觸臂204向前穿過前述端子槽13之第二槽部132並且收容在前述第一槽部131內。
在本發明所展示之實施例中,每片電源端子21具有自其固持部201向前延伸形成之兩個接觸部202,在其他實施例中,每片電源端子21也可具有一個、三個或者更多個接觸部202。
如第十二圖所示,於從上至下之方向上,相對設置之兩個端子組2中四片電源端子21之延伸部2013在前述前後方向上之長度依次減小,以使前述四片電源端子21之焊腳203在前後方向上排成四排,且最下側之電源端子21的焊腳203位於最前側,最上側的電源端子21的焊腳203位於最後側。
每一前述電源端子21還具有自前述固持部201之後端向下彎折延伸的板狀部205,前述板狀部205與豎直面平行設置,前述焊腳203自前述板狀部205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並沿豎直方向延伸以插接至外接電路板(未圖示)。
請參第三圖至第九圖,並結合第十一圖至第十二圖所示,前述端子組2固定於前述絕緣件3後共同自前述絕緣本體1的後側向前裝入絕緣本體1內。具體來講,前述端子組2折彎完成並形成前述焊腳203之後,再固定於前述絕緣件3內,具體地,前述端子組2可通過鑲埋成型或者組裝的方式來固定於前述絕緣件3內,前述絕緣件3可為一件式結構,也可為多件式拼裝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絕緣件3包括相互組裝之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兩排前述端子組2固定於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以構成端子模組後再插裝於前述絕緣本體1。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兩排前述端子組2分別自後向前組裝至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內;在其他實施例中,兩排前述端子組2也可分別鑲埋成型於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內,再相互組裝後裝入前述絕緣本體1。
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均具有沿前後方向將其貫穿形成以收容前述固持部201之第一安裝槽301和第二安裝槽302,前述第一安裝槽301和第二安裝槽302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以分別收容固定前述板體部2011和延伸部2013。
在高度方向上,前述第一絕緣件31之第二安裝槽302位於其第一安裝槽301之上側,前述第二絕緣件32之第二安裝槽302位於其第一安裝槽301之上側。
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沿高度方向相互組裝,其中一排前述端子組2組裝固定於第一絕緣件31以構成第一端子模組,另一排前述端子組2組裝固定於第二絕緣件32以構成第二端子模組。
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均具有沿橫向方向並排設置的複數第一安裝槽301和沿橫向方向並排設置之複數第二安裝槽302,前述板體部2011固定於前述第一安裝槽301內,前述延伸部2013位於第二安裝槽302內。
另,在本實施例中,在前後方向上,前述第二絕緣件32的第二安裝槽302位於其第一安裝槽301之後側。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絕緣件31組裝於前述第二絕緣件32的上側,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均具有基部303及自前述基部303向後延伸形成的延展部304,前述第一安裝槽301沿前後方向將前述基部303貫穿,前述第二安裝槽302沿前後方向將前述延展部304貫穿。
前述第一絕緣件31還具有突設於其底部之至少一個配合部311。前述第二絕緣件32還具有凸設於其基部303之頂面3030上之抵擋部321、凹設於其基部303之頂面3030上的至少一個配合槽322及突設於其基部303之底面3031外之定位凸部323。
當兩排前述端子組2分別固定於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之後,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沿高度方向相互組裝,前述抵擋部321抵接於前述第一絕緣件31之基部303的後側,前述第一絕緣件31底部之配合部311收容並定位於第二絕緣件32相應的配合槽322內。
當固定有端子組2之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組裝完成後共同組裝於前述絕緣本體1內,前述第二絕緣件32被前述承載壁112所支撐,前述定位凸部323卡位於前述絕緣本體1上相應的定位孔1121內。
請參第三圖至第五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位於前述端子組2沿橫向方向上其中一側之複數訊號端子4,前述絕緣本體1
還具有位於前述端子槽13一側以收容前述訊號端子4之複數容置槽17。每根訊號端子4均包括固定部41、自固定部41一端延伸之插接部42及自固定部41另一端延伸之引腳43。
前述固定部41自前述安裝部11之後側插入並固定於前述容置槽17內,位於前述固定部41前側之前述插接部42突伸入前述對接部12內,以與對接元件實現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固定部41之兩側分別設有倒刺411,前述倒刺411與前述安裝部11干涉配合以實現前述訊號端子4在絕緣本體1內的固定,防止在與對接裝置對接時訊號端子4晃動,提高對接穩定性。
另,前述電連接器100還具有組裝於前述絕緣本體1並將前述訊號端子4之引腳43固定之座體5。
請參第三圖至第五圖並結合第十圖至第十二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頂蓋6組裝於前述安裝腔頂部,前述頂蓋6呈板狀且為沿橫向方向延伸的長條狀,並且前述頂蓋6自後向前組裝於前述延伸臂113上形成的導引槽1132內。在其他實施例中,前述頂蓋6亦可一體地形成於前述安裝部11。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頂蓋6包括基板61及位於前述基板61於橫向方向上兩側的一對插入部62,前述基板61設有沿高度方向將其貫穿的複數通孔612及突設於底面上的間隔條613,前述通孔612位於前述基板61之後端且沿橫向方向排成一排。每一前述間隔條613沿前後方向延伸且自前述基板61的前端面延伸至前述基板61之後端面。
每一前述插入部62具有位於其前側之尖端621及位於其底部之卡固塊622,前述尖端621呈削尖狀以利於前述插入部62順暢地插入到對應之導引槽1132內。
當前述端子模組裝入到前述絕緣本體1之後,前述頂蓋6自後向前組裝至前述絕緣本體1之後部,前述插入部62向前插入相應之導引槽1132直至前述卡固塊622卡扣於前述卡持孔1134內,進而將前述頂蓋6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後部的上方,相鄰的兩個端子組2之間設置有一個前述間隔條613。前述基板61自位於最上側的前述電源端子21之延伸部2013的上側將前述延伸部2013之後半段遮蓋,且位於最上側之前述電源端子21之延伸部2013與前述板狀部205之銜接部位部分暴露於前述通孔612內。
請參第十三圖至第十八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第二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的複數端子組2'、絕緣件3'、複數訊號端子4'、座體5'及頂蓋6',其中絕緣本體1'、端子組2'、訊號端子4'、座體5'及頂蓋6'的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在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成對相對設置之電源端子21'安裝於同一前述絕緣件3'上,前述絕緣件3'具有橫向扣合設置之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前述電連接器100'具有複數前述絕緣件3'。換言之,前述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成對設置,且成對設置的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相對設置並沿橫向方向相互扣合以收容同一端子組2'。
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是,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均具有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槽301'和第二安裝槽302';不同的是,前述第一絕緣件31'之第一安裝槽301'和前述第二絕緣件32'之第一安裝槽301'相對設置,前述第一絕緣件31'之第二安裝槽302'和前述第二絕緣件32'之第二安裝槽302'相對設置,如此使得前述第一安裝槽301'和第二安裝槽302'分別安裝接觸部202'位於
前述對接部12'之水平中心面不同側之前述電源端子21'。具體地,在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扣合之後,前述第一絕緣件31'之第一安裝槽301'與前述第二絕緣件32'之第一安裝槽301'相連通以共同將接觸部202'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21'收容於其中,前述第一絕緣件31'的第二安裝槽302'與前述第二絕緣件32'的第二安裝槽302'相連通以共同收容接觸部202'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21'。
成對相對設置之一對電源端子21'安裝於同一前述絕緣件3'上,且成對設置的兩個端子組2'分別固定於第一、第二安裝槽301'、302'內。具體來講,在本實施例中,成對設置的兩個端子組中位於上側的端子組2'固定於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的第一安裝槽301'內,位於下側的端子組2'固定於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的第二安裝槽302'內。
另外,以成對設置的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為例,前述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中的一個設有朝向另一個突伸的突伸部305',前述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中的另一個設有收容並固定前述突伸部305'的收容槽306'。前述第一絕緣件31'和第二絕緣件32'中的至少一個具有突設於其底部的定位凸部323',以卡位於絕緣本體1'上相應的定位孔1121'內。
如第十四圖至第十七圖所示,為成對設置的兩個端子組2'與第一、第二絕緣件31'、32'的組裝過程示意圖,位於下側的端子組2'先裝入第一絕緣件31'的第一安裝槽301'內,再將位於上側的端子組2'裝入第一絕緣件31'的第二安裝槽302'內,接著將第二絕緣件32'沿橫向方向組裝於前述第一絕緣件31'的一側。
請參第十九圖至第二十一圖所示,為本發明電連接器的第三實施例,前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1"的複數端子組
2"、絕緣件3"、複數訊號端子4"、座體5"及頂蓋6",其中絕緣本體1"、端子組2"、複數訊號端子4"、座體5"及頂蓋6"的基本結構及組裝關係均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電連接器100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以下僅以其區別之處進行說明: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一樣,前述端子組2"也沿高度方向成對設置,成對設置的兩個端子組2"沿前述高度方向相對且間隔設置,每一前述端子組2"中的兩片電源端子21"的複數接觸部202"沿橫向方向交替循環設置,接觸部202"位於同一排的前述端子組2"的焊腳203"排成分別沿橫向方向對齊的兩排。
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在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中,前述絕緣件3"包括沿橫向方向並排設置的複數絕緣塊30",相對設置之兩個前述端子組2"的傾斜部2012"及至少部分的板體部2011"、延伸部2013"共同鑲埋成型於一個前述絕緣塊30"。
本發明各實施例中電連接器100、100'、100"具有較低之中心高度,以便與對接元件電性連接,前述端子組2、2'、2"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201在前述絕緣件3、3'、3"內沿前述絕緣本體1、1'、1"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202、202'、202"沿前述絕緣本體1、1'、1"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203、203"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前述端子組2、2'、2"固定於絕緣件3、3'、3"後共同自前述絕緣本體1、1'、1"的後側向前裝入絕緣本體1、1'、1"內,從而使得在高度方向上呈多片式排列之電源端子21、21'、21"能夠方便折彎形成向下延伸的焊腳並且能夠便捷地組裝入絕緣本體1、1'、1"中,進而實現電連接器100、100'、100"既能傳輸大電流、整體高度及中心高度均又較低的目的,同時解決多排式電源端子難以組裝的問題。
特別需要指出,對於本領域之普通技藝人員來說,在本發明之教導下所作之針對本發明之等效變化,仍應包含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主張之範圍中。
112:承載壁
1121:定位孔
113:延伸臂
1132:導引槽
1133:缺部
1134:卡持孔
1135:槽底面
114:第一安裝面
115:第二安裝面
12:對接部
201:固持部
202:接觸部
203:焊腳
205:板狀部
21:電源端子
31:第一絕緣件
32:第二絕緣件
321:抵擋部
4:訊號端子
41:固定部
42:插接部
43:引腳
5:座體
6:頂蓋
612:通孔
Claims (11)
-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形成有對接空間之絕緣本體及設置於前述絕緣本體內之端子模組;前述端子模組包括端子組和和固定前述端子組之絕緣件;前述端子組包括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均具有固定於前述絕緣件內之固持部、自前述固持部一端延伸出前述絕緣件之接觸部和自前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之焊腳;其中,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在前述絕緣件內沿前述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排佈設置,前述第一電源端子和第二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沿前述絕緣本體之橫向排佈設置、焊腳沿前後方向排列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前後連接之對接部和安裝部,前述對接空間形成於前述對接部,前述安裝部具有用以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上之安裝面,於高度方向上,前述安裝面不低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中心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電連接器包括複數前述端子組,複數前述端子組之接觸部突露於前述對接空間並且對稱設置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中心面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件設有固定前述端子組之固持部之安裝槽,前述端子組與前述絕緣件形成端子模組後安裝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
-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複數電源端子及用以固定電源端子之絕緣件,前述絕緣本體具有前後連接之對接部和安裝部,前述安裝部具有用以安裝至外部電路板上之安裝面,前述電源端子具有固持部、自前述 固持部一端延伸之接觸部和自前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的焊腳,前述固持部具有高於前述安裝面設置之延伸部,前述焊腳自前述延伸部彎折形成;其中,於前述絕緣本體之高度方向上,複數電源端子於對接部處成對相對設置,且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之延伸部不低於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之接觸部所在平面,前述絕緣件與電源端子形成端子模組後自後向前安裝固定於前述絕緣本體上,前述絕緣件具有供前述電源端子之固持部安裝之安裝槽,前述接觸部伸出於前述絕緣件前端並延伸至前述對接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之安裝部設有有向後開放之安裝腔、位於安裝腔底部之承載壁、設置於安裝腔頂部並與承載壁共同限位絕緣件之頂蓋,前述承載壁上設有沿前後方向限位前述絕緣件之定位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本體還具有與前述承載壁共同在高度方向上限位前述絕緣件之限位壁,前述頂蓋組裝於前述絕緣件後側以在前後方向上對其進行抵擋限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件包括相互組裝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前述安裝槽包括設置於前述第一、第二絕緣件上以收容前述固持部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前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成對相對設置之前述電源端子安裝於同一前述絕緣件上,前述絕緣件具有橫向扣合設置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所述第一絕緣件、第二絕緣件具有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以分別安裝接觸部位於前述對接部之水平 中心面不同側之前述電源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絕緣件包括沿高度方向相互組裝設置之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前述第一絕緣件和第二絕緣件分別沿橫向間隔設置有複數前述安裝槽,以分別固定接觸部位於上側之電源端子和接觸部位於下側之電源端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前述固持部還具有位於前述延伸部下側之板體部,前述安裝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間隔設置之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以分別收容固定前述板體部和延伸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0210A TWI775358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電連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110210A TWI775358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電連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0052A TW202130052A (zh) | 2021-08-01 |
TWI775358B true TWI775358B (zh) | 2022-08-21 |
Family
ID=7828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10210A TWI775358B (zh) | 2020-01-22 | 2020-01-22 | 電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753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2428B (zh) * | 2022-08-25 | 2023-08-11 |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電連接器以及連接器組件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44494U (zh) * | 2014-08-11 | 2015-02-04 | 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 能提高端子阻抗的卡缘连接器 |
US20180287281A1 (en) * | 2017-03-29 | 2018-10-04 |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 Support Assembly For Press-Fit Contact Pins |
CN109038003A (zh) * | 2018-09-25 | 2018-12-1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429407A (zh) * | 2019-09-10 | 2019-11-0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20
- 2020-01-22 TW TW110110210A patent/TWI775358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144494U (zh) * | 2014-08-11 | 2015-02-04 | 香港商安费诺(东亚)有限公司 | 能提高端子阻抗的卡缘连接器 |
US20180287281A1 (en) * | 2017-03-29 | 2018-10-04 |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 Support Assembly For Press-Fit Contact Pins |
CN109038003A (zh) * | 2018-09-25 | 2018-12-1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0429407A (zh) * | 2019-09-10 | 2019-11-08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0052A (zh) | 2021-08-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60222B (zh) | 背板連接器 | |
CN114556705B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0517066U (zh) | 电连接器 | |
TWI565145B (zh) | 對接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 | |
US852359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ch easy to be operated | |
US20060063432A1 (en) |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666669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7706675A (zh) |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 |
TWI790569B (zh) | 電連接器 | |
CN113078510A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11525307B (zh) | 用于电路板的双连接器组件 | |
KR19990007851A (ko) | 전기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TWI775358B (zh) | 電連接器 | |
CN211480352U (zh) | 电连接器 | |
US7753723B2 (en) | Stacked card connector | |
US20120088386A1 (en) | Hermaphroditic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11129830A (zh) | 电连接器 | |
US834287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member having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 |
TWM506398U (zh) | 插頭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 |
TWI723759B (zh) | 電連接器 | |
US684080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 |
JPS61179080A (ja) | プリント回路板に用いる厚みの薄い積層コネクタ | |
CN220731843U (zh) | 连接器 | |
WO2019153336A1 (zh) | 电连接器 | |
CN220066150U (zh) | 插头电源触头、插头电源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D4A |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